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堂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21-01
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要利用各种器械、各种场地进行,极具对抗性和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所以体育课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这无疑会对学生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体育教学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足;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足;
3.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4.课的组织安排不合理,师生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6.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7.身体不适,师生双方过于大意。
由此可鉴,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对于场地安排,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
在科学组织教学上,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现在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竹杆等体育器械就害怕,对长跑也一样,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或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一年四季气候不断变化,夏天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冬天气温过低易导致冻伤并使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时,要考虑气候因素,以免受伤。体育教研组更要重视安全知识的宣传,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广播、校刊、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成功;教学情境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让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创造性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场所。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教学形式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体能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情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久跑”这个项目有心理障碍。如何才能做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服动员,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想办法、改方法。有一次电视体育节目正在播放在云南举行的“国际七星越野比赛”,比赛的方法就是以小团队为基础共同完成不同形式跑的比赛,比赛的规则是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并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方。看了这个体育节目,我深受启发:运动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强带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校校园宽广,地势变化大,完全可以参照国际七星越野赛的方式来进行中长距离跑的练习。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发展校本教材。这不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机会吗?于是我多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观察,找寻适合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合理路线,并绘制了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确定了10个不同的点,要求学生按照图上规定的顺序完成10段距离的“寻宝比赛”。
本课教学内容“团队定向越野跑”采取单元教学形式,共四个课次。学生学习目标为:第一,通过团队定向越野跑,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体能;第二,以小团队为单位,通过识图、寻宝的合作过程完成10个点的路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第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比赛呢?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此激励他们去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兴趣是坚持锻炼的前提。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需要的是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是享受成功的快乐,而这个成功的体现方式又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他们会对其产生新奇感。
上课了,我大声地告诉孩子们:有人在校园内的10个地方藏了10种宝物,并有十个同学分别守护在旁边。这时,我故意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反应。“哇……”大声惊呼后就是短暂的寂静,而后马上就是叽叽喳喳的询问声:“老师,是什么宝物?”“老师,宝物在什么地方?”看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用我的手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宝物在10个地方,这十个地点就绘制在我手里的几张藏宝图上,如果你们想找到这10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位置图。“给我们看看行吗?”“”好,每个小组一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我发给了八个小组各一张图(图上的标号顺序各不相同)。孩子们拿到了图,兴奋极了,马上把图铺在地上进行研究,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地上,无论是怎样的姿态,目的都是在聚精会神地找寻图上的目标,并认真地相互讨论着。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我预计孩子们大体看懂了图,就大声地问:“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看懂图,找到宝物?”孩子们又安静下来,都期待我告诉他们。我这时却不急,反而给他们讲起故事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四个人到巴西去参加一次国际越野比赛,这种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只给了运动员一张当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按照图上的标识去完成小组越野比赛。你们想知道在三十几支队伍中他们最后获得了第几名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第一名啦。”我笑着告诉他们:“我国的运动员最后只获得了最后一名。”“啊!”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什么?”“那你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运动员为什么只获得了这种名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激烈讨论起来。孩子们是聪明的,有说是因为运动员不熟悉地形,有的说一定是他们不团结,有的说一定是他们跑得太慢了……看着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我告诉他们:“你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这种比赛,用手中的图去完成寻宝任务,等你们最后回到这儿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好吗?”孩子们可兴奋了,都跃跃欲试。我告诉了他们比赛规则:“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看懂手中的图,按上面的顺序去寻宝,每到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名守宝的同学会在你们小组每人的手臂上盖上一个图章,盖章的顺序必须完全按照你们小组图上的顺序,找完10个点并完全返回的,就算成功。”“哇,在手臂上盖章……”孩子们可兴奋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新奇的玩法。而点上盖章的学生早已到指定的地方藏好了。“老师还给你们加一条比赛的规则,就是每到一个点时必须是小组全部同时到达,才能在手臂上盖章。”这一条规则是此次比赛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帮助,以强扶弱,而教师并不需要像进行思想工作一样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教育。“你们每个小组都有跑得不快的同学,为了做到规则规定的这一点,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小组的同学马上又讨论起来,那场景热闹极了。一声令响,比赛开始,各个小组开始拿着图在校园里寻宝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只是到各个点观察一下,在路途中给他们鼓励。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的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组的利益,他翻身爬起,坚持比赛,小组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扶着他参加完比赛;有一个小组从一开始就手牵手跑,为的就是在每到达一个“藏宝点”时都是同时到达,并能够就这样到达终点;还有些小组是跑得快的牵着跑得慢的同学跑……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态度、情感在这儿得到表现。10个点构成的约4600米距离对八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长,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坚持下来。但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他们每找到一个点、每盖一个章在手臂上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完全把累抛在了脑后,下一个目标又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二十五分钟左右,一个个小组陆续回到了出发点,我一一和孩子们击掌庆贺,而孩子们都争相把衣袖挽得高高的,炫耀似地露出手臂上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章。这份成功的快乐是他们用团结、智慧、汗水换来的。我趁机问他们:“我国运动员为什么取得了最后一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知道!”“我找到答案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兴奋劲还留在他们的脸上……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已经明白了团队越野跑要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种探究学习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神秘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利用一张图让学生去寻宝,让学生相互帮助、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品尝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其实,只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同样会做得很好,甚至比教师都出色。
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重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的开放局面。这种开放局面就如同本课那样,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本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资源,利用校园中不同的地形进行越野跑,是对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反映。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体育课程标准还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课学生的运动兴趣来源于比赛的神秘感,来源于新奇的盖章形式,来源于小组的协同作战。有了这么多的兴趣,学生不向往吗?不去积极参与练习吗?
体育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合作的表现形式上,而应该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本课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需要以小组的团队精神共同寻找图上的10个藏宝点。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共同看图找点,相互携手前进,才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由此看来,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使得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2年5月。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事故 保障体系
一、正确认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
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基本都伴随着跳跃、翻滚和其他身体活动,还有各种各样形式激烈的对抗训练。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运动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甚至破皮出血,伤到筋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意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磨炼,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和挫折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安全事故的痛苦中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当然,对于那些由于老师缺乏责任感,或是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事故,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避免再犯。
二、造成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人的行为因素。一方面,有些学生自身对所处安危状况的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自律能力、应对危机能力不强,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未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或是责任心不强,疏于课堂管理,对安全防卫知识和伤害急救措施等不熟悉,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人的心理因素。有的教师存在思想问题,比如不严格按照规程组织体育,防范保护措施做得不够。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冒险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不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体育运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学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体育器械设备因素。有很多教学活动需要借助必要的体育器械设备开展,如果使用了问题器械设备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运动器材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也为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埋下了隐患。此外,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装备应有严格要求,如穿着符合教学要求的运动服装,不随身佩戴危险物品等。
其次是环境安全因素,室外体育教学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酷热、严寒、暴风雨、大雪等各种极端天气会给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破坏,不利于室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时,由于活动面积有限、场地布局不合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安全管理体系。中小学体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体育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法规的制定、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隐患,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一是发挥体育安全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全校师生明白哪些体育动作不安全,哪些体育动作不能做,哪些体育动作应该在体育教师的保护下完成,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二是在体育活动场所布置各种温馨的安全提示牌和日常安全常识;三是通过对中小学校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营造安全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陶冶,实现自己人格的升华。
2.人的安全保障。人的安全主要包括人的安全认知、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安全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人的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也是能动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与体育教学安全结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安全保障主要来自教师,学生或其他相关管理人员的直接和间接的安全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另外,学生是体育教学中安全防范的受保护者和安全防范的主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律防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防范风险的手段,间接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对体育教师、学生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3.学校应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体育课堂安全防范,学校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对紧急情况的预防知识进行重点普及,加强防重于治的宣传工作,学校要加强医疗监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贯彻风险回避意识,定期对体育器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地上好每堂体育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安全管理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体育课质量下降
由于安全问题的困扰,在基层学校中形成了当学教材不学,当有的难度没有,当使的器材不使,当用的场地不用,当搞的活动不搞,当上的强度不上等局面,目的就是回避体育课的安全风险。这使得常规体育教学不能到达应有的锻炼效果,体育课的质量下降明显。在访谈中一位老教师谈到:M中学锯掉足球门,起因就是一个学生在体育课踢足球,眼睛被足球打伤成为弱视。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这样因噎废食就太可惜了。还有一位老教师谈到:我有一个同事,外号叫“走跑交替”,是学生给取的,因为这位同事上体育课总是“走跑交替”,每次至少15分钟(走跑交替是体育课准备部分中一个基本的,强度为中等的准备活动)。
(二)运动伤害发生
在本人走访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回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是否经历过或者见过其他人出现安全事故(如:挫伤、扭伤、拉伤等)”时,有92.9%学生回答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体育教师回答中,100%体育教师全部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这些运动伤害的发生。可见体育课运动伤害事故在基层学校的发生是常态的。
(三)体育课的作用弱化
体育课的作用弱化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弱化,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文化课,领导关心的是成绩,体育本来就不受重视,要是今天摔个骨折明天出个外伤,他们早就跟你急了,所以上课的时候先不要出事,每节课时间上满,其他的问题都好说。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能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正处于敏感期(学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某一身体素质通过科学训练可取得更好训练效果的时期)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能力发展的平台、智力提高的课程以及情感体验的情景。可以说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中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在体育的各种博弈中增长的智力,在复杂情景里体验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丰富他们的情感。而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出现则对体育课形成了掣肘,使得体育课的作用边缘化化,由于体育课的作用是在其他课程不可能被替代的,这样体育课对学生发展就表现为弱化倾向。
二、强化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增加体育教学投入
1.建立筹资渠道
实际中即便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是过程必定历时很长。应适时建立各种筹资渠道。应发动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利用建立基金、专项奖金等方式扩大对体育投入的力度和范围。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各学校有各学校的特点和长处,应充分发挥各校的特长建立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现可借鉴外国比较成熟的经验,例如:社区资助、企业赞助、家长捐助、校友帮助等。
2.学校开展有偿服务
在确定投入主体和创建多种筹资渠道的同时也应发挥学校本身的“造血”机能,在基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面向社区进行有偿服务来弥补资金短缺的问题,缓解对体育投入资金的不足。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
对教师采取强化的办法促进安全法规与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岗前教育、定期培训和多级考核等。对学生采取以宣传、教育的办法形成安全的认知,例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与法规的宣传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安全常识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普及安全法规、知识促进师生的行为符合安全的要求。
2.培养师生安全情感
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和人生价值的相关教育,引导教师正确面对压力和安全管理,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责任心,树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安全保证的思想,培养教师积极面对安全管理和安全问题的态度,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等。对学生开展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活动,促使其正确认识体育安全管理对自身发展重要性,例如:主题班会、小组讨论、我为安全献一策等活动。通过上述做法增进师生对体育课安全的正向情感,将体育课安全转化为师生的意愿从而实现有效的体育课安全管理。
(三)提高教师安全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能力是教师多项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实现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却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提高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合体育教师特点、取得社会认可、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三个要点,将体育教师的安全管理需要更好地转化为安全管理的动力,促使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圆满、安全地完成体育课任务的目的。
三、结论
体育课安全管理貌似微小,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安全科学等众多相关学科,跟学生、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有着紧密的切身关系,研究体育课安全管理、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校、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强烈的需要。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及分析,为优化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江坤.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安全措施[J].学周刊,2012/05
【关键词】运动 安全 预防
课堂体育教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稍有不慎,及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校或体育教师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1.教学过程考虑要周全
1.1 对易发生的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
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1.2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1.3 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难度过大学生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1.4 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1.5 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2.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这样通过一些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不做有危险的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运用好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教师要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关键词 行政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方法 项目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blems, Projects and Cases
TU Xiaofa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Abstract: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very strong,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emphasiz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can improve interest in learning, students’ pragmatic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classics and theoretical frontier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the issue of classroom attempts, project-based,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e.
Keyword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project method
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途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来实现自我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和深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国外很多大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如斯坦福大学的很多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一些高校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形式,日本大学采用的演习课,以及“习明纳”即讨论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等,都是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基于这种目的,我们在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行政管理学经典名著与理论前沿研究”课堂上尝试进行了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1 问题讨论法
研讨式教学是高校重要的教学方法,与国外高校的“Seminar”相似,这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学生们对教学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辩论甚至争论,从而激发思维、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集体学习活动,来达到理解和记忆知识、增长学识的目的。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所学的理论。其次,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经过独立思考,归纳整理自己的观点,因此,展示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论的运用过程。而且,在这个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对学术的敏感性,又提高了对现实的敏感性,而这两个敏感性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对与自己观点相左的意见进行争论,双方互相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体现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修正自己观念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对话活动和交往活动。
另外,针对教学中遇到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我们不定期地邀请对此专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或博士生来做讲座,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研究讨论过程中主动获取有关知识,并运用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对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2 项目研究法
对于硕士生来说,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承担发现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因此要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科研项目的训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法,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而从教学的视角来看,通过项目研究法,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使教学内容和现实保持同步,实现学术研究的本土化,同时可以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年年都是同样的讲义和教案。
具体而言,项目研究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确定研究选题。比如在利益均衡专题中,学生选择了“基于冲突模型的农村土地利益冲突分析”。在政府治理专题中,有学生选择了青岛市政府治理创新作为研究选题,最终做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青岛市政府治理创新的路径研究”的报告。
项目研究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讨论和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和小组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研究工作,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研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参与教学过程之中。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在项目研究型实践教学过程中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应用所学理论。在项目研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研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资料。项目研究式教学能够让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创新、探索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式教学,能够提前体验学术研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3 案例教学法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看,学习目的分为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达到上述六种学习目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教学目的:获得知识。处理具体情景的复杂性。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践与深刻理解。将知识与技巧从课堂转移到现实的组织;培养人际技能,如交流与倾听;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对中立的情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态度及独立分析能力,形成智慧与判断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智力与情感两方面投入;将现实世界引人课堂。”①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通过对现实政治生活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再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论证自己的观点和驳斥他人的观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
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预设最佳方案或者最优方法,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选用图片、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案例,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使学生能模拟案例情景,以事件参与者的心态分析探讨问题。例如,在讲述行政伦理或者反腐败等专题的时候,用一两个警示短片或真实的反腐力作来表现,要比只讲文字案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通过案例讨论,学生有很大收获。同学们说:“通过案例讨论,锻炼了自己公开陈述观点的能力;在讨论中锻炼了思辨能力;锻炼了归纳能力,获取二手经验;虽然没有经历真实的场景,但根据案例的描述,锻炼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运用以下三种案例:(1)引导性案例。目的是引出某一知识体系或具体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提供问题情景,比如在讲授政策主体专题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让学生了解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评估者的价值观、所处的政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学生首先进入政治和社会生活实践当中的某个问题领域,再从问题领域走进对应的知识领域,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重大工程邻避效应之前,可以先举几个学生了解的身边的事例,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生动、直观。如上海市垃圾中转站事件、宁波反PX事件等。在讲政策议程的时候,将孙志刚事件作为引导性案例,通过该事件的发展过程,从一个私人事件转化为公共事件,再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使学生对政策议程的种类、触发机制、设置途径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体验,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探索性案例。在知识讲授之前使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自由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成就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讲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之前,可以让学生围绕“公共场所全面控烟”这一政策热点,事先开展实地观察,通过集体讨论或独立思考的方式,总结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碍着控烟政策的有效执行。在讲政策调整之前,让学生围绕“单独可生二胎”这一政策热点,分析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方式。(3)解释性案例。在讲授过程中使用,主要功能为:一是实现深入浅出,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一个生动的现实写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验证理论,证明理论逻辑是对现实逻辑的反映,解释某一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发生的,对现实事件的潜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如学生通过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知识创新系统对大学衍生企业的影响机制。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同时,注重学思结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尝试开展了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实行问题讨论式教学、项目研究式教学和案例研讨式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法,变单向灌输为师生协同互动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74-03
一、“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而开设的。实践性、应用性的鲜明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不能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广泛使用且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9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笔者从事《管理学原理》教学多年,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若教学组织不当,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首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作为高职职业基础课,按不同专业方向,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仍然沿袭多年形成的应试型学习方法,且多数未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加上普遍缺乏职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堂教学盲目采用企业案例,学生难以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很容易停留在“讲故事”阶段,学与用形成“两张皮”,没有起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其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部分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较难体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具体运用时的艺术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停留在案例的表面,很少涉及问题的核心,导致学生产生讲不讲案例都是一个样的想法,削弱了研究案例的积极性。一些教师摘自各类教学案例集的冗长案例,由于制度、文化、理念的差异,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第三,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的现状,案例讨论时就事论事,肯定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只有与学生的能力和认知相适应,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鉴于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与创新。一是对于不同专业或不同培养方向的学生,一定要精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要短而精,与时代和生活贴近,尽量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设置的案例思考和讨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区别。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依据职业定位与学生能力活化案例,分析案例时重在将学生置于创设和模拟的管理情境中,使其能参与或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进而引导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构建“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案例精选、情境创设和角色参与方法开展教学,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处于最佳有效状态,提升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创设一些管理情境,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角色或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准备,踊跃表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依赖于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当学生被放在运用知识的社会和职业情境中时,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真正、最完整的,也是最有力和最有用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不是为了获得一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学习者参与到真正的情境中。情境模拟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运用真实的或模拟的管理环节,实际操作相关业务,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铺设了一条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学,才能够真正理解管理的精髓。从管理案例出发,创设真实的管理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模拟管理的行为,来把握管理的实质。管理情境运用得当,会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获得有效地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能体现管理案例的生活性和问题性,又要能融入真实的人物情感,凸显管理情境的实用性。“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精心选择教学案例;确定情境模拟主题;情境模拟布置实施教师点评共同总结。
下面以笔者授课过程中创设的三个教学情境为例,对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予以阐述,并在每个教学情境之后进行总结。
教学情境一: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内容:沟通障碍的产生以及沟通的原则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通过一段动画片《扁鹊见蔡桓公》的视频,展现这一段著名的历史典故;其次,提出问题:蔡桓公贵为国君,又有名医扁鹊在侧,却因为小病送掉了性命,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沟通?第三,区分案例角色,让同学们来一次历史穿越,由几组同学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扁鹊和蔡桓公角色,使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通过亲身的体会,帮助他们认识到沟通中信息传递与理解的重要性,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并在教师的指点下,归纳出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即清晰准确完整、信任、适时、“换位思考”、“文化背景”以及尊重对方,委婉表达等。
总结:该情境之所以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因为播放的视频生动有趣,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二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案例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三是分析研讨,教师总结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情境二:下属要请假,你该怎么办?
教学内容:人本管理与情感激励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请同学们用2分钟阅读一则简短的案例《太太奖金》。其次,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在饭店企业中除了工资奖金之外,还有哪些可以运用并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通过小组研讨,每个小组请一名代表谈谈他们的结论。第三,创设情境冷天是平安夜,酒店餐厅熙熙攘攘,员工们忙得不可开交。这时,突然一名女员工急匆匆地走到主管面前,要求请假回家,原因是她还不满一周岁的孩子生病了发高烧。第四,区分案例角色,让几组同学分别扮演情境中的员工和主管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下属要请假,你该怎么办?今天这么忙,你同意她回去吗?如果她回去,她的工作由谁来做?最后,其余同学通过观看情境,对主管的处理方式进行评论。
总结:该情境紧密结合饭店实际,适应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通过亲身的体会,认识到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分配和协调资源,同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必须注重人本管理。除了薪酬与奖励之外,增加责任、对一些人员实行适当灵活的优惠、情感管理、升职、赞赏、培训和社交活动都是激励的有效方法。对于情感激励来说,有很多方式方法,比如在公司刊物上予以表扬,将杰出员工的像片挂在荣誉墙上,布置成《光荣榜》设计一张特殊奖状,表扬他的成就:员工聚会或部门会议时当众表扬;请更高层主管会见这位员工,肯定他的杰出表现;授予其先进称号或某种荣誉等等。
教学情境三:我爱你
教学内容: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观看一段4分钟的《饭店礼仪》视频,共同体会饭店服务中,优雅的手势、友好的微笑、热情而得体的问候给予宾客的美好感受。其次,通过课堂讲授向同学们阐述,在沟通中除了语言文字外,语音、语速、语调、语气、肢体动作等因素都可以增强、减弱或改变同一句话的含义。就像“我爱你”这三个字,在加入各种因素后,会瞬间增加几十种含义。第三,开始游戏:从同学中征集一名志愿者,站到台前,再选择7-8位同学分别向她进行表白,表白的内容只有三个字“我爱你”,要求每个人传达的信息都要不一样。每当一个人表白后,教师都要请志愿者谈谈对方给她的感觉,然后表白者公布自己想表达的含义,教师将含义要点汇总到黑板上。最后,当所有人都表白后,教师和大家一起回顾“我爱你”三个字所表达的不同含义,随后开始引导性的提问:假如你是表白者,你是如何利用语音、语速、语调、肢体动作的变化表达“我爱你”的含义的?当志愿者误解你所表达的含义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认为问题的原因出在哪里?
总结:该情境极具生活化和趣味性,并包含了许多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在沟通中语言、语调、语速、语音、肢体动作都可以加强或改变同一句话的含义。通过展示沟通中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比如,谈到沟通,很多人认为语言很重要,其实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很多,大量非语言的信息会影响他人的判断。职场高手在沟通中,会特别注意恰当地运用语音、语调、音量、语速、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传递思想和情感,同时对于他人的非语言信息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在沟通中经常出现误差和误解,这个游戏生动地展示了误解的过程,给每个人以提醒。
三、“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思考的创造性让笔者感到惊喜,也让笔者看到了这种方法在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独到之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此教师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活化教学案例,凸显课堂互动中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教学案例和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案例不仅包含情境,而且内含情感。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交流情感并引起共鸣的过程,有情才能动人。现在海量的管理案例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教师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结果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二)围绕学生体验,发现管理情境中的生活性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根据将要学习的管理内容提炼和创设出管理情境,这是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方法。情境创设中,教师要避免以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在创设职业化情境时,教师首先应当进行换位思考: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可以从中找到该管理知识的原型吗?然后再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管理情境。
(三)注重有效运用,挖掘管理案例中的问题性
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情境中读出管理信息,提出管理问题,挖掘管理情境的问题性。管理情境展示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管理信息,发现管理问题,而不仅仅是对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感兴趣,避免将发现和解决问题变成仅仅是一场开心的课堂娱乐游戏。通过提出诸如“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管理信息、你能从中提出什么管理问题”等,从情境中抽象出管理问题,从而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 预见性、安全事故
正文: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不利于学生体制的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地艺术性地应对。我们只有充分的“预见性”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见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见,人性化的预见,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见性。
1.课前安全的预见性
每一节体育课前,老师都要仔细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再一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是否预设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方面有无充分的准备和心理认识,这种课前思考也有益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烂熟于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师生着装安全的预见性
其次,老师和学生的着装应该加以预见。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体的着装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那么,学生的服装是否规范宽松,鞋带是否松散,提醒学生把佩戴的饰物,钥匙取下等。决不能让学生着奇装异服参加体育课。学生合适的运动着装也给体育课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对学生的预见性
3.1学生精神安全的预见性:小学体育课一般设在上午的第三节开始。
学生前两节课是主课精力相对高度集中,下来上体育课,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一上体育课学生总是有点“得意忘形”,在走道和楼梯易出安全事故;在操场说不定就有点打打闹闹,有时候上课班级比较多,人多也复杂了,如果老师这个时间段不当有心人,安全事故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转贴于
3.2学生状态安全的预见性: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老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上课状态。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如女生例假期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
3.3.学生安全教育预见性:每一节课适时讲安全,对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得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规则意识和常规意识的培养,如游戏规则,准备活动规则,比赛规则等,长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式。
3.4学生课内安全的预见性:在体育课中,有很多项目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例如:技巧练习,老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的教育,能够经受挫折,也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教学中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经常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如出现轻扭伤,教育学生不要摇动扭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达到冰敷的效果,可减轻扭伤的程度等。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所有的学生活动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激烈的游戏竞争等,这些活动老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现在学校一般会有多个班同时在操场上课,老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3.5 天气变化的预见性:天气变化对健康人产生不了多少影响,但对身体存在潜在病因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危险了。所以,对天气的预见可以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下雨天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没问题,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将室外课调整到室内进行。另外,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将运动量和难度降低,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一、应题设景,自主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环节。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探究活动,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的目标、方法、要求、探究过程、实验器材、探究时间等,确保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间共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达成学习目标。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强化相互合作,鼓励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探索研究对象,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创新意识。
二、合作交流,展开讨论
针对学案设计出的问题或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精讲点拨。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督促学生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使双边的或多边的合作交流自然而深入地展开,并得到满意的结论。指导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与交流,能够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生给予个别指导。在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当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师生互动,多向交流
课堂上的互动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在导入阶段,教师以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目标,是师生间形成共同目标的互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学生通过教师编制的学案或提出的问题自学,是师生间进行的“问题互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除了生与生、组与组的合作与交流之外,还有在学案所创设的认知情境中,学生与书本、与社会、与大自然间的交流互动。在“师生互动”与“精讲点拨”阶段,是师生间、学生间的思想、方法、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在巩固训练阶段,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
四、精讲点拨,开窍生智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从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进行精讲点拨。教师在精讲过程中,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揭示规律性。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激发和点拨的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维、动作的想法和行为。师生互动就是要让课堂动起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论对错都予以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与消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巩固训练,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