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

第1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 空运护理 流程管理 医疗救护服

[中图分类号] R473.8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074-02

流程管理是为了完成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是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支持技术,因具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与效率、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而得到重视和应用[1]。空运护理是实施指定性后送期间为伤员实施救护的重要手段,是赢得救护时间,降低伤残率、病死率的必要医疗措施,其护理质量体现了空运卫勤保障的价值[2]。笔者在空运护理管理中应用了流程管理的方法,在多次训练与大型演习中得以实践,获得并总结了极具战场应用价值的经验。

1 方法

1.1 设计制订流程

根据空运后送的护理任务,通过空中转运伤员的主要步骤进行分析,以空运后送的整体为核心流程,制订了《空运后送各组护理人员职责与要求》,分别对检伤分类护理组、机上护理组、重症监护护理组的护理工作制订了各组的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按照流程顺利完成接受任务、准备物品、交接、机上伤情处置,交接、机舱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1.2 查找分析流程瓶颈

通过每次训练及参演的实践,本着快速反应、安全转运的空运宗旨,在充分考虑未来战场的突发性和战伤员的复杂性的情况下,查找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护理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流程瓶颈问题。

1.2.1 空运护理力量培训缺乏连续性我院空运护理保障力量多是临时抽组的临床护理骨干,均为军人护士,为精简整编的需要,护理人员须不断更新,使空运后送医疗队护理人员的培训出现断档,军人护士不断减少的局面使空运护理力量须不断吸收非现役护理文职人员,在策划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上必须增加新的内容与方式,提高训练的起点、难度、深度和广度,达到训练全员化、内容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形成学、训、战一体化的演练模式。

1.2.2 强化机载医疗设备的培训机上医疗设备配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日常训练经常使用临床上应用的设备,而机载设备多存放于战备库,真正应用时还需对各种医疗设备给予熟悉的时间与过程,必须针对专用机载设备制订出针对性的操作流程,并进行机上配载装备的专项培训,以充分了解各种设备装置的管理、性能、检测、维护、操作程序等技术保障,做到人机协调、人机配合。

1.2.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欠缺空运后送的伤病员除要受到缺氧、噪音、低温、飞机颠簸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因伤情、疾病等原因出现各种应激的心理反应,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空中转运成功的保证。

1.3 优化和再造护理流程

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可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使质量、服务、速度等指标获得显著提高[3]。空运后送的主要任务是将伤员合理运送至合适的医疗机构,首先,突出一个快字,登机要快,伤员接送要快;其次,是一个救字,在机上应用小型急救设备对伤员进行监护抢救。通过优化和再造流程,使流程设计更符合面临各种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和应急作战,使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实现了全面提速。

1.3.1 设计了医疗救护服实用型医疗救护衣的构思与设计能随身携带简便精巧的小型医疗器材,成为多方位立体化的医疗载体,使机上医疗护理操作方便、灵活,提高各类伤病员在空运后送机上的医疗护理质量[4]。

1.3.2 改善询问牌飞机在运输途中,伤员与护理人员对话受噪音与伤病的影响时,可通过询问牌的指示了解伤员的需要,通常询问牌为圆型,不可折叠,我们将圆形改为可折叠扇形,可插入医疗救护服中,便于医护人员随身携带,使用简易方便,同时增加了询问内容,并在询问牌背面增加了英文和图形标志,增加了适用人群,提高了使用功效。

1.3.3 制订专项设备操作流程由于急救用品的型号不同,在原有操作流程基础上,专门根据我院机载的空运救护装备设施的型号,制订了详尽的操作流程,如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电动输液泵、充气式加压输液泵、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呼吸机、除颤仪等,使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机上常规医疗护理、给药、输液以及常见危重症的急救处置。

1.3.4 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飞机起飞前,仔细检查伤员的安放及担架的固定情况,给予生活护理,物品准备除准备充足的医疗物品外,还增加了垫子、软枕、毛毯等物,以便为伤员调整正确舒适的。在飞机起飞前,对伤员进行健康教育,设计发放温馨提示卡,教会伤员吞咽捏鼻动作。飞行期间适时与伤员沟通,缓解气氛,减轻空中压力变化带来的不适,舒缓他们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对治疗与康复充满信心,在最大程度内减轻心理应激伤害,增强其安全感,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鼓励暗示等心理干预,保证转运的成功。

1.3.5 完善培训方案对空运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要以提高应急救护机动快速反应能力、战伤救护能力,空运后送观察及急救能力和野战环境下生存和空中耐受力为训练的主要目标[5]。需制订多种演练科目,每年要进行一次全员的战备培训,使人员处于长年不懈的状态,特别对非现役护理人员要加强军人素质与战斗精神的培育,提高卫勤战备的意识。卫勤训练除进行系统的军事医学、预防医学及新概念武器装备损伤救护技能等专科培训与考核外,还要增加航空医学知识的培训,要了解飞机的性能、飞行高度,特别是载重量,明确每一个装备箱的重量,贴上标识。要在空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在飞行的条件下进行呼吸道的监测、循环支持、吸痰操作、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开通静脉输液、输液泵的使用、加压袋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术后伤员的伤口辅料的观察,各引流管道、石膏固定伤员的观察,特别在起飞与降落、遇气流颠簸的过程中进行病情观察,加速度可能会引起的病情变化。机上救护组在进行护理技术训练中,还要侧重于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根据机上伤员情况,做到责任到位,分工到人,伤情严重的进行全程医疗监测,保证机上每位伤员能有护理人员负责。

2 小结

随着运输工作和医空设备的发展,空运医疗队以送为主的工作重点也逐渐突出了救治的力度,对护理人员在分诊处理、重症监护能力、人力调配、物资保障、空间利用、机上救护有了较高的标准与需求,应用流程管理的方法,能够以科学的管理促进保障力的提高,使护理人员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和应急作战,在后送的收容、登记、分检、救治、护理操作中衔接有序,节点清晰,各小组在登机、离机、机舱内固定、移动、展开、撤收等过程中密切协调,快而不乱,达到快速、安全、高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仁红,陈家应,唐立健.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9-1140.

[2]李新华,高艳红,金凤竹,等.论未来战争空运后送的护理管理模式[J].护理杂志,2006,23(2):99-100.

[3]胡祖斌,易红,刘蔚,等.医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17-18.

[4]李莉,甄鹰,乔爱珍,等.空运后送机上实用型医疗救护衣的设计[J].护理杂志,2008,25(7B):78.

[5]李丽芬,李妍,金文山,等.现代高科技战争医疗卫勤保障探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2,9(2):104-105.

第2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科经院前急救接诊的急、危、重症孕产妇137例,年龄16-39岁,其中16~19岁17例,20~34岁lll例,35~39岁9例。137例孕产妇在呼救后,得到及时救治护理前,有4例经过紧急检查,无异常现象,并在其后0。3d后顺利生产,有133例合并严重并发症,按照呼救原因排序:产科异常出血;异常分娩;异位妊娠;先兆子痫或子痫;胎儿窘迫;各种流产,感染。133例中按照并发症等情况排序:难产失血100例,先兆子宫破裂11例,死产7例,忽略性横位5例,单足先露、脐带脱垂5例,子宫破裂3例,子宫外翻2例。

2.方法。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采用情况见表l。

3.结果。

通过及时正确的院前抢救及护理,137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较2001年1月一2003年12月的高出7%,达到98.54%,135例转危为安,有2例死亡,其中1例因产后出血死亡,还有1例在行子宫切除术时于术中死亡。护理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孕产妇和婴儿/胎儿的生死存亡。

本院在近5年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最快的时间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急危重症产妇的救治率,我们的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1.孕产妇小组应对及时,出诊迅速,协调分工有序。对急危重症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更何况孕产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胎儿/婴儿的安全。有统计2嚷明,院前急救的开展每延长lmin,抢救成功的概率以2的几何级数下降。因此根据“120”急救信息,及时出诊非常重要。出诊的同时应千方百计的弄清楚产妇的症状,如通过移动电话对产妇附近的基层医疗人员或家属进行询问,及时了解产妇的症状。这样在救护车行进当中,就可以初步判断病情并制订相应的方案,到现场后确认,再按方案执行。如根据流血情况判断子宫是否破裂,根据血压、脉搏情况。判断休克指数是否>2,根据失血量迅速准备好需要补充的血液。这样当抢救小组到达抢救现场后,就可以立即行剖腹探查术,尽早控制症状,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我院的急危重症护理抢救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他们分工非常明确,由护士长负责全面抢救时的组织工作,保障人力、药品、抢救物品的供应。其余的护士分别负责执行抢救医嘱,包括输液、输血、抢救用药以及抢救过程的各项治疗、护理、病情记录等。通过各位成员的通力合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产妇进行急救护理。

第3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策划

Abstract: The safety work is both a respect for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love, relationship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everyon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escort.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ecurity wor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secur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one of the priorities in the project areas of security work,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fety is necessary,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对象。工程项目的对象是有一定功能要求、一定实物工程量、一定质量等要求的工程技术系统。

(2)具体时间的限制。一个项目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项目的固有特点和需求。没有时间限制的工程项目是不存在的。

(3)具有资金和经济性要求。任何项目的投资都是有限的,理想的状态是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4)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性。

(5)具有特别的组织形式和和法律规范。当今社会专业分工非常细,生产集中了全社会的优势力量。

(6)具有不确定性。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往往需要几年,有的甚至更长,而且涉及面广,各种情况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多。

2.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策划

2.1安全管理策划的概念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策划,是指通过识别和评价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确定安全目标,并规定必要的控制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要求,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以实现安全目标的活动。

2.1.1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策划原则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策划主要有六大原则,分别是:(1)目标导向原则,(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3)全过程管控原则,(4)系统控制原则,(5)动态控制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

首先,通过对危险源和周围环境的识别、评价,制定安全目标,进而实施施工安全管理,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称之为目标导向原则。其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说的是事前控制比事后补救要强得多,正如我们经常说的防火胜于灭火。 全过程管控原则,要求对工程所有内容都进行安全控制,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只要有施工进行,就时刻不能忽视安全。动态控制原则,强调的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动态的,往往看似相同的工作或工序,表面上都几乎一致的,但其实里面包含的不安全因素时刻都在变化,是动态的,比如工人在进行外脚手架拆除工作,每时每刻的风向与风力大小都在不停的变化中,当风力大于六级时,应停止拆除工作并做好安全防护。可操作性方面,指制定的安全管理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强。

2.1.2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策划的基本内容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策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分别是策划依据,工程概况,安全目标,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适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主要安全措施,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保证计划。

2.2施工安全目标策划

2.2.1如何制定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目标时,应结合企业的整体安全目标和方针,考虑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的初步结果,从适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出发,拟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咨询财务部门、生产和经营部门的意见,最终制定合适的安全目标。

2.2.2安全目标的内容

安全目标一般涵盖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杜绝重大伤亡,重大坍塌、火灾和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其次,是一般事故发生概率的控制目标,创建文明工地,遵守和满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承诺;再次是其他需满足的总体目标。

2.2.3安全目标制定的具体要求

安全目标应具体并非常明确,首先应有针对性,针对项目经理部的各个层次,对目标进行分解,目标要到达可量化的标准;其次要有技术措施及具体的技术方案,对相关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要明确;同时,为了使目标落到实处,还必须明确完成的时限。

2.3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

2.3.1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概念和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而预先制定的紧急救援全过程的方案和计划,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和协调等。

应急救援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故而预先设立的,必须具体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应急救援预案一般要包括爆炸、火灾、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特殊气候灾害等;为使预案在紧急关头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还必须充分准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同时,还必须加强演练,为了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程序,平时必须加强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让人人熟知应急救援预案,才不至于万一真的发生意外时人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且通过演练,也能发现救援预案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修订完善。

2.3.2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

(1)编制、审核和确认救援预案。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结果,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措施失效时所采取的补充措施和抢救行动,以及针对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与安保计划同时编写。

(2)应急救援预案是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对于工程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事故或者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中都应有相应的考虑和措施。

(3)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应制定统一的应急救援预案,各分包单位应按总承包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齐救援设备和器材,并单独或者一起进行演练,熟悉应急救援方案的运作要求和相互配合。

(4)应急预案中要明确的事项包括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和人员的安排,应急救援设备的准备和平时的维护保养等。

(5)在发生事故时,如何组织抢救,如何保护事故现场,使用什么器材和设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6)在发生事故时,全体人员如何疏散,疏散的路径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2.3.3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1)基本内容。应急救援的目的;应急救援适用的范围;应急救援引用的有关文件;应急救援准备。

(2)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姓名、职务,办公场所地址以及各种联系电话。

(3)应急救援指挥流程图。流程图主要有火灾事故处理流程,中毒事故紧急处理流程、触电、机械伤害紧急处理流程、坍塌事故紧急处理流程、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事故紧急处理流程、爆炸紧急处理流程、暴雨、台风紧急处理流程、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流程、食物中毒事故紧急处理流程等。

(4)急救工具、用具及位置。

(5)应急救援预案的报警机制。应包括上报报警机制和内部报警机制、外部报警机制,组成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有序网络应急救援报警机制。

上报报警机制是指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应立刻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当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时,应按规定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请求应急救援支持。

内部报警机制是指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公司及项目经理部两级应急救援组织启动,并按预案报警的途径,通过电话、群发短信、对讲机或者广播等通知相关人员进入应急救援状态,公司和项目经理部都要同时进入应急救援预案实施阶段,执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既定程序内容。

外部报警机制是指内部报警机制启动的同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报警机制,向预案中已经建立的外部救援单位,如消防、医疗救护机构报警,请求协助救援。

建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急救援的安全通道。在应急救援预案中,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及施工内容,预留并确保应急救援安全通道的有效性和畅通性。同时,考虑到意外发生时会有多种可能性,还要准备好多通道体系设计方案,确保万一发生事故时安全救援通道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世强.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

第4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眼科;门诊;意外事件

门诊是医院患者进行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的场所,存在就诊患者多而集中,排队等候时间长,就诊流程复杂,就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环境嘈杂等问题。门诊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所发生的意外事件[1-2],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防盲为一体的三级眼科医院,年门诊量约21万人次,眼科门诊具有就诊流量大、陪人多、治疗操作大部分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安全隐患多的特点[3],故门诊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在我院门诊的意外事件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全面了解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的具体状况,总结本院采取的防范措施,为门诊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共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意外事件患者的性别、年龄、事件类型、转归进行分析。

2结果

2.1眼科门诊意外事件性别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男性占58.54%,女性占41.46%,男性略多于女性。

2.2眼科门诊意外事件年龄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年龄≤20岁及>50岁的患者所占比重高,≤20岁患者占24.40%,50岁以上患者占39.02%。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小者容易出现紧张的现象,导致出现晕厥的意外事件;年龄较大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就诊过程中会突发性低血压、低血糖等意外事件。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是门诊预防突发事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2.3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类型分布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晕厥所占比重最高,为68.29%,其次是造影剂过敏反应,为19.51%。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4]。造成我院门诊患者晕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紧张、进行治疗或检查时空腹、低血糖、晕血、合并全身疾病等。造影剂过敏反应主要是眼底荧光造影剂荧光素钠或吲哚氰绿过敏引起,表现为头晕、皮肤瘙痒等症状。

2.4眼科门诊意外事件转归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后果,75.61%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安全离开医院,19.51%的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转到综合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4.88%的患者因为眼压高等因素需要在我院住院观察。

3防范与管理

3.1信息通畅、报告流程一目了然

信息通畅是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及时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应急方案的迅速制定。各科室均将我院意外事件应急报告流程(图1)粘贴在墙壁,将全院人员通讯簿保存在每间诊室电脑桌面并打印一份纸质版保存在资料册中,发生意外事件时按报告流程上报。医院要求护士长、门诊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科长、中层干部、分管院长及院领导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保障意外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通畅。此外,医院建立人制度,中层干部节假日离开市区需要在人事科备案,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联系人,保证节假日意外事件报告流程顺畅。

3.2建立高危患者绿色通道

眼科门诊常见的高危患者包括急诊患者、重症患者、行动不便患者、高龄患者、残疾人、孕妇等。我院根据《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要求,建立了门诊高危患者绿色通道,保障高危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诊治。在排班安排上,门诊护士长、分诊员、导诊员负责门诊的巡视工作,对符合门诊高危患者标准的就诊者做到早发现、早导入绿色通道,尽量降低高危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和几率。当发现患者有意外情况时,立即按流程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实施抢救。

3.3做好急救物品的管理

根据眼科医院门诊特点,在门诊治疗室配置了急救用物,包括急救车、常用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等。要求科室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急救物品的管理,即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要达到100%,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门诊全体医务人员应熟悉急救物品的摆放位置。因抢救患者使用急救用品后值班人员立即补充,护士长每月至少对急救车进行1次检查,重大节假日前护士长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用物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3.4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急救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的急救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根据我院门诊特点制定了常见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低血糖反应、晕厥、晕血晕针、过敏性休克、脑血管意外、猝死、跌倒、哮喘发作等应急预案。医院现有的应急预案一般是在非应急状态下建立的,往往停留在制度建设和演练阶段[5],实际应对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组织演练,在应对意外事件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3.5加强门诊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娴熟的急救技能和完善的流程分工是意外事件应急抢救成功的保证,也是评价医院应对紧急情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6]。由于意外事件患者病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种多样、治疗和抢救时间紧迫等特点,要求急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急救技能。故需要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反复模拟意外事件现场情况的演练,积累意外事件处理经验,熟悉流程分工,为处理意外事件和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了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护理部每年组织常用急救技术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及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吸痰、吸氧等的操作及理论知识,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为了确保考试到位,考试成绩真实可信,医院成立急救小组,每个科室选拔1~2名护士担任科室急救小组组长,各科室急救小组组长交叉作为监考者对全体护士进行考核。为了提高门诊护士对急救流程及分工的熟练程度,门诊每年根据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意外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由门诊护士长和科护士长负责设计,门诊主任、麻醉医生和门诊全体护理人员均需参与,在演练具体实施过程中未参与的门诊护士也要进行现场观摩[7]。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要认真讨论推敲,对演练时间、地点、场景选择、人员安排和保障措施等要做出详细的规划[8]。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完善或改进相关的应急预案。

3.6对意外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

第5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指挥调度 移动物联网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 ,各类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将先进的医疗服务快速、准确的送到病人身边,尽最大努力让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诊治,为院内抢救创造条件[1]。

现代急救医疗体系(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监护室共同组成。这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职责任务,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协调统一的“急救链”[2]。院前急救作为“急救链”的首要环节,其急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抢救的成败。因此,一个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姓军为兵”的宗旨,要求军队医院提供强有力的卫勤保障服务,因此,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对保障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院前急救中应急医疗指挥调度系统作为反应中枢,不但是急救医疗指挥、调度与协调的工具,还是急救信息的接受、储存与传递的中心[3]。因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描述淮安市急救中心和八二医院的院前急救一体化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分析其特点,进而说明数字化急救医疗指挥调度系统在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院前急救一体化平台是以我军应急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为设计数字化急救医疗指挥调度系统的基本指导思想,本着“平战结合”的理念,系统地将移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与急救医疗业务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一体化实用系统。平台的建成将促进医院提高急救受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特别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做到“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平战转换、不经临战训练”就可遂行任务。

院前急救一体化平台建设主要针对淮安八二医院分站调度及战时演练双重需求设计,整个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八二医院作为分站时的调度功能以及战时演练时可以独立进行急救调度演练任务。平台核心功能模块包括调度、录音子系统、卫星定位车载信息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医院预告知子系统、急救车音视频监控系统和生命体征传输子系统。

2.1调度、录音子系统

调度、录音子系统是整个院前急救通讯系统的核心,包括八二医院平时作为分站接收调度功能、八二医院战时演练调度功能以及电话语音录音功能。

2.1.1分站接收调度功能

八二医院作为分站能够及时地接收到急救指挥中心下达的调度指令;显示当前出动任务的基本信息,如接车地点、联系方式、现场情况、病人初步诊断等信息;完成调度派车操作,并实时打印出车单;动态显示当前出动车辆所执行任务的实时节点状态,如出动、到达现场、病人上车、送达医院、任务完成、返站等信息,并将信息通过网络传回到急救指挥中心;病人的信息和救治情况能自动记录、自动调取;分站值班员通过软件提供的上下班功能完成考勤;对分站呼叫受理、出车信息进行整理归档,方便历史信息的查询。

2.1.2战时演练调度功能

八二医院战时作为野战医疗队指挥中心,能够开展呼救的受理和指挥调度的工作。具体呼救受理过程和实现的功能如下:第一,呼救排队:呼救电话已任务列表的形式在受理台上排队显示,等待受理人应答;第二,受理方式:系统以抢答、循环应答、指定应答、话务均衡分配的方式,让受理人及时应答和受理多起呼救电话;第三,呼救信息识别,系统以多种方式获取呼救用户的资料,包括主叫号码、呼救电话地址,并在地图上自动定位到呼救地点;第四,生成派车方案,自动生成出车单,包括救援地址,救援路线和救援预案;第五,交互通讯,出车指令下达后,应急指挥中心与救护车实现无线通讯联络,向救援现场提供救援信息支持;第六,救援记录,对救援任务的各种状态的时间节点(受理时间、派车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病人上车时间、送达医院时间、返站时间等)自动记录,并提供多种不同反应时间的统计报表。

2.1.3数字录音子系统功能

数字录音在调度员受理急救呼救电话前自动自动,记录呼救号码、受理单号,受理后同步进行对话录音。录音系统会对录音数据自动储存、循环录音、自动整理和备份,具有强大的免维护功能。同时可按呼救电话的时间、主叫号码、受理单号进行录音记录查询、播放,达到所有资料随时调出复现。

2.2卫星定位车载信息子系统

GPS定位可以随时了解救护车的运行情况,特别是判断到达医院的时间,以便及时做好院内的救治准备工作。GPS系统是由急救指挥中心的GPS 信息控制器和车载设备组成。通过GPS系统,实现救护车与指挥中心的无线通讯。GPS车载设备提供救护车的当前位置和动态,指挥中心根据GPS提供的数据,下达调度信息或公告通知,从而准确合理地监控和处理急救事件。

2.3地理信息子系统

GIS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显示呼救电话周边详细的地图信息,供调度员参考使用。GIS地图信息是共享淮安市急救中心的地图资源,提供功能具体如下:第一,呼救地点定位功能:自动定位并显示报警点预定1平方公里区域内地图信息;第二,模糊查询,支持查询某一地点周边路况;第三,急救车辆位置及状态监控,可同时监控多辆急救车,用不同的颜色标示车辆的不同状态;第四,历史回放,可查询回放车辆历史运行轨迹;第五,提供对地图进行便捷的缩放、漫游、信息显示功能。

2.4 预告知子系统

预告知子系统具有功能如下:第一,能够显示当前救治任务的基本信息及病人的初步诊断信息;第二,动态显示正在送达的车辆所执行任务的实时节点状态;第三,实时显示当前车辆离本医院的距离,以及预计达到的时间;第四,显示救护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信息;第五,对急救中心下发的公告通知及时提醒。

2.5 救护车视频音频监控系统

救护车视频音频监控系统是由车载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系统组成的三层联网式移动音视频监控系统,提供车内车外视频图像实时无线传输功能。监控系统主要有驾驶室、车前、车后和后舱四个监控点,平时通过本地DVR存储监控视屏,需要时可以通过3G或者4G无线网络传输至中心实时观看。

2.6生命体征传输系统

无线监护设备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急救现场和转运途中对急救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和监测。生命体征传输系统是由移动无线网络多参数监护系统服务器及软件、医院LCD终端和车载移动无线网络多参数监护仪组成。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第一,指挥中心监护业务服务器通过专线联接,接收和存储救护车载监护仪上传的实时体征监护数据,并通过与指挥调度系统信息交互,利用现有的车载调度终端节点信息,完成对车载监护仪数据的发送启动和发送停止指令,有效控制数据流量。另一方面,中心业务服务器将监护仪数据自动发送到相应急救网络医院,为病人的救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准备;第二,监护仪数据与卫星定位车辆行进轨迹关联存储,并与相应呼叫流水号相关,方便事后查询、存档;第三,各受理台可播放相应监护仪数据图形;第四,监护数据统一上传应急指挥中心,由应急指挥中心向医院传送指定救护车的监护信息。

三、系统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又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按照院前急救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此工作流程保证了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现场、调度中心、救护车三者间信息及时并畅通的传递,实现了伤病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4]。

四、系统特点

系统实现了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结合移动物联网技术和GIS技术等,能够同时完成多起呼救电话的接入工作,能够自动定位显示呼救电话的地理位置,自动生成“最小急救半径、最短急救时间”的派车单。

系统实现了应急指挥中心、救护车、分站医院三者之间的急救医疗网,保持了信息敏捷、畅通的传递,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和时间。

系统实现了急救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从呼救电话接入开始,系统自动启动录音,并记录呼救电话号码、受理单号,调度员受理后,对对话进行录音。同时能对救援信息和急救过程的相关信息提供查询和回放,为处理医疗纠纷、加强医疗监控奠定了基础。

五、几点感受

信息技术以其高效的信息传送能力和无边界的网络覆盖程度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特别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障碍传递,给院前急救模式和急救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医疗救治前移。通过网络的及时通讯,能够将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等其他监测数据传回医院,院内的专家通过无线通讯远程指导救援现场,缓解了急救队伍年轻和经验不足的矛盾,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水平。

缩短抢救时间。一些急症病人在救援现场或救护车上就已明确了诊断,通过绿色通道直通手术室。

协同救治。协同救治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解决了过去急诊病人在没有治疗条件的医院转来转去耽搁救治时间的问题。

总之,利用高新科技建设现代化的院前急救平台对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能力、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大有帮助。军队医院从事和完善现代化的院前急救工作是一个具有积极研究意义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陈金雄,王海林.迈向智能医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第6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按照巩固成果、深化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提高水平的总体原则,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医院管理,落实院长责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作风,降低医药费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内容

(一)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各级各类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年版)》,自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医院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工作。

2.区人民医院按照省卫生厅制发的《江苏省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要求,参加市等级医院评审工作。

(二)20*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

1.建立畅通、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1)按照《江苏省基本现代化急救医疗中心(站)标准(试行)》建设区急救医疗站,进一步规范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现场救护、转运监护功能。

(2)建设大吴、汴塘、青山泉三所急救分站,建成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网络,明确网络医院职责,认真落实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3)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有效、快速衔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明确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和医院急救职责,并有效落实。

(4)加强院内急诊质量管理,并符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年版)》相关要求。

(5)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高效。对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及时、规范,合理选择转运医院;医院急诊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迅速、规范,有保障患者先救治后付费的制度。

(6)组织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联合演练,定期检查“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落实情况。

2.病人安全目标。

(1)制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提高用药安全。

(4)建立和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6)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范与减少患者坠床与跌倒事件的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组织医院急诊科青年医师基本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活动。

4.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

(1)急性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

(3)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4)缺血性脑梗死;

(5)髋膝关节置换术;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六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见附件。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转发《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48号)。

(2)各医院有落实《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48号)的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3)医院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医师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三、组织实施

1.制订方案(20*年9月)。区卫生局制订贾汪区20*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各医院制定20*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计划。

2.贯彻落实。(20*年9月-2009年4月)。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年版)》及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3.检查指导。区卫生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日常和重点工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开展年度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4、工作总结(2009年5月)。

各医院对20*年度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总结,区卫生局对各医院管理年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并通报全区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克服松懈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就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院管理的目标,需要各级各类医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克服松懈和厌倦情绪,切实加强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做好再宣传、再发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第7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水平;医疗配合

[DOI]10.13939/ki.zgsc.2015.20.270

1 医疗配合在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俗语云:“人命关天”。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人的性命总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性命若是得不到保证,其余的也就成了无稽之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使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而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也这样说道,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中外消防医疗急救的现状对比

世界各国对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都极为重视,据统计,国外每一次抢险救援工作都涵盖医疗救助的内容,以德国柏林为例,其医疗救护占总出动的74%;新加坡医疗救护车55辆,占其消防车辆总数的66%;日本抢险救援占总出动的95%以上;相比于国外医疗配合的发达,我们国内的医疗配合并没有那么出色,受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各地区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开展此项工作较早,而有的省才刚刚起步,相对国外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国家来说,我国要落后一些。以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为例,青岛支队成立自己的消防医院,在每次火警出动和消防应急救援中,消防医院都会接到相应的指示,在出现重大人员伤亡或有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中,会第一时间启动消防医疗应急预案,出动相关力量进行现场的救援。然而在国内,像青岛支队如此做法的消防部队真是屈指可数,消防救援中医疗配合意识还没有形成,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在技术方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进行技术改造,帮助PC 系统获得了拯救生命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些系统与GPS连接,能找到距患者家最近的救护车并标出到达那里的最快路径。正是这些系统使美国在“9・11”事件中的医疗配合反应时间比未用这些系统前减少了60~90秒,这在用分、秒来计算生死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我国消防部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健全的网络平台,可以对灾害现场实施远程无线图像传输、监控及远程指挥调度。有些省还建立了VAST卫星消防移动通信系统,有的省网络流程只需1分钟。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但是参与消防部队的直接医疗救助的还比较少,而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似乎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人员、设备不足、出救反应慢,最致命的是还没有与119完全联动。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因不懂得如何救护伤员、如何在搬运中保护病人,从而使很多伤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加重病情。

资料显示:在3小时内获救的患者生存的可能有90%,而超过期6小时的则只有50%的希望。例如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受困者或参战人员在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烟雾后即刻至30分钟左右出现症状和体征。开始出现呛咳、咽喉部堵塞感、憋闷感及吸气性呼吸困难。随后渐进性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张口、点头、咧嘴、吼鸣样呼吸,声音嘶哑、失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上腹部、肋间隙凹陷征象,两肺肺泡呼吸音降低,颜面及口唇青紫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因缺氧而至大汗、四肢湿冷、脉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表现。均伴有紧张、恐慌、烦躁不安、窒息感。部分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失常表现,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医疗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因此,提高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水平刻不容缓,它是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际消防抢先救援医疗急救体制接轨,为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创建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具体体现。

3 建立完备的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方案

3.1 机构设置要明确

要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确保任务完成。可以考虑在总队设立消防医疗急救中心,隶属于总队消防指挥中心,下设消防急救培训中心和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下设中队医疗救助点并与社会医疗救助点联动,社会医疗救助点包括:市立医院、医疗救助中心,120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等。在火警和应急救援的出动中要实现消防部队与医疗配合力量的联动,受领任务后,通常需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并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灾害发生地点。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各级救治机构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确保急救工作与现场救援同步,达到指挥有序,忙而不乱,保障及时、高效、迅速的目的。

3.2 功能设置要完备

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连续性很强的工程,因为不同的人为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危害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既有可能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骨折复合伤,又可能会是烧伤、烫伤、烟雾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等化学性损伤等。消防医疗急救中心负责整个急救的指挥、调度,日常管理,一是要在平时就注重收集资料及畅通信息渠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次重大抢险救援医疗急救行动的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归纳其特点规律,为医疗急救提供参考及借鉴;另外通过多种方式与本级司令、后勤、上级卫生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任务情况及保障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培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省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及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应制定预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并经常性的组织消防应急与医疗急救演练,使官兵及医疗急救人员掌握常见伤急救方法、心肺复苏基本方法、创伤现场救护的程序方式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

第8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目前,核能和放射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美国三喱岛核电站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国际核恐怖组织的出现,防范和处置核或放射事故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核或放射应急的一个重要内容。核辐射及放射性污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损害范围广,危害时间长,放射性物质半衰期有的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第二,核化毒物对人体损伤严重,受伤人员伤情严重复杂,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愈后不良。[1]第三,防护难度大,核化生物质污染扩散会因人员流动而扩大范围。第四,对公众心理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社会影响严重。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民众争先恐后囤积碘盐即是一个比较好的佐证。

二、核应急护理救援工作的特点

1、参与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近年来,核电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1月1日,全世界已有437座核动力堆在运行,核电在全球发电量中的份额已达到14%-16%,民用核设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另外,与医护工作密切相关的放射性医学应用不当造成的超剂量放射事件屡有发生。核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损害,甚至会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突发核事件和放射事件的应对处理工作,国务院先后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3]国家及政府对核应急救援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核应急工作需要在组织体系、战略管理、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有大的提高。

2、救援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核事故发生时,对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非放射性损伤(如烧伤、各种创伤)、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对环境的长时间污染及对大众造成的心理创伤等等。另外,核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及实施受事故源项情况、现场气候、地形、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救援工作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救援工作中的心理障碍问题

核应急及辐射事故对广大公众可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这也是核应急救援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几次严重的核事故救援经验证明,核事故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和效应,其后续影响甚至大于对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造成的损害。如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一方面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随着公众对核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公众不仅担心核辐射造成的早期物理损伤,还担忧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癌症甚至影响后代的遗传效应。这种恐核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上流传,成为发生核事故时影响公众社会心理反应的关键性因素。

三、核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策略

核应急医疗救援包括事故等级评估、分级响应、现场救援、去污洗消、诊断治疗、后送上级专科医院治疗。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除了现场急救与护理、手术配合、伤员转运、院内后续治疗、重症监护外,还包括心理问题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但这项工作并非每个护士都能胜任。核应急救援要求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提高伤员抢救成功率,因此现场救援经验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核应急事故及放射损伤发生的次数并不多,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并没有现场救援经验,对救援的特殊环境和特殊伤情认识不足。如湖南省大部分医院没有处置放射病例的经历,四川省仅3家医院的26名医生参与处置了7例放射损伤病人。所以,救援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十分必要。

1、加强核应急护理专业知识教育与培训

在临床工作中,核应急救援对于普通的临床护理人员而言接触较少,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患者及所获得的培训多为普通、常见病种的护理,核辐射患者的救援和护理经验不足。在应对核应急突发事件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以马上进入角色。因此,核应急护理教育与培训是护士角色适应良好的基础。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核应急救援与护理除了要应用到原来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特殊专业技能知识,如流行病学、公共卫生、通讯联络、特殊设备应用及指挥体系等。所以,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灾难护理以及核应急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与演练。在教学策略上,除了核应急理论知识,还应配合实战情境演练,模拟核应急现场救护情境,落实标准作业流程与常见问题的应对,以提升护理人员临场反应经验与技能,促进护理人员在核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心理及角色适应。临床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则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如损伤基本护理技能、特殊医疗问题、大量伤员的检伤分类及现场抢救、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等。

2、强化护士心理护理理论与技能

核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不仅仅是普通的关怀体贴、同情、健康宣教等,后期的心理危机评估及干预、救援人员本身可能面对的心理障碍使得心理护理人员必须完全适应于护理职业角色,端正职业心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干预技术:系统地掌握临床心理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能熟练而准确地评定患者心理状态、性质及程度,识别心理护理问题;能科学的提出心理护理对策和方案,因人而异的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及干预;定期的随访,判断干预效果并修正干预方案等等。

在校学习阶段,应加强护生的心理护理理论教育,尤其是核应急等灾难心理护理知识,完善护理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心理救援服务及心理干预技术的学习,积累有关经验。可定期开展针对核应急心理救援及护理方面的短期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熟悉相关心理救援及护理的服务项目、核心任务及基本的干预技术。使护理人员在接受核应急救援任务时就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术,在参与救援工作时既能进行自我调适,避免自身心理伤害,尽快适应救援角色;也能为受灾民众解决紧急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救援服务,并在灾后建立或参与相关心理卫生服务组织,完善后期心理干预工作。

3、构建区域性核应急护理小组,强化护士角色训练

核应急救援护理工作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相比较,其工作环境、护理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有明显不同。而且在紧急事件的早期阶段,与组织能力(才能)相比,个人能力(才能)往往更重要,参与灾难救援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救援的最终效果。因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根据施素华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员抽组方案,还可提高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因此,除了加强护理人员核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教育,可建立区域性的核应急护理小组,逐渐建成完善、统一、有力的核应急救援护理体系。小组成员可包括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优秀护士及护理学专业人士,可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护理从业人员。对核应急护理小组成员,针对性的设计和推广相关的灾难护理课程,帮助小组成员了解核应急救援网络及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和职责,了解与核应急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形成包括护理基础教育、核应急救援相关专业知识、灾难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以及应急模拟演练在内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人员疏散、转移、现场救治、后期转移交接等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定期组织大型救援演习,提高紧急动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协同救援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考核及演练,提高核应急护理小组的救护水平,建立一专多能的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伍,随时做好应灾、救灾、协助灾后重建的准备。

第9篇:医疗急救演练方案及流程范文

【关键词】应急能力;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6-02

护士应急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1] 。在不断增加的医疗纠纷中,护理安全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涉及护士在临床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方面的问题占了较大的比例[2]。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其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将其界定为低年资护士[3]。低年资护士最易发生护理缺陷, 有文献报道, 工作时间≤6 年的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比例占所有护士的54%[4] ,而其中应急能力缺乏所导致的护理缺陷占了相当的比例。近几年,我院由于新病房大楼的启用、住院病床增加、病区规模扩大等原因,低年资护士已经成为医院护理人员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而护理应急技能在学校及实习时受培训较少,因此,我院护理部把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作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于 2006 年 7月起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了系统化的应急能力培训,提高了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低年资护士存在问题

1.1 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综合应急能力有限。由于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专科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观察能力及业务能力有限,心理素质较差,对病房突发事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危机意识弱,易引发护理差错风险及医疗纠纷。

1.2 普遍缺乏病房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及能力。通过临床多年的观察,发现低年资护士普遍缺乏病房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面对突发事件及紧急护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

1.3 个人自律性差,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工作中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低年资护士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病情观察走马观花,对疾病进展与转归、预后的判断力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很少主动去学习应急知识及应急能力技巧,只有在事情发生了才进行被动的学习及应对。

2 培训方法

2.1 实施分层次培训 由护理部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随同规范化培训手册一同下发到各科。实行护理部—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组—科室培训3级培训模式。护理部由专人分管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订;同时在授课中加强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使低年资护士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与服务意识。专业学组由危重症及急诊急救资深护士长及相应专科护士3-5名组成,负责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内容、常见病房突发事件应急理论知识、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常用急救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常用抢救药品的剂型、药理作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的培训;科室培训小组由科室护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 2-3名组成,护士长任组长,重点培训病情观察能力(主动巡视、耐心倾听、观察要点掌握、观察方法正确、病情评估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请示报告及处理、记录及时准确)抢救的配合能力(急救物品准备齐全、操作规范迅速、急救药品剂量用法准确、急救过程中情绪稳定、沉着应对、抢救程序化、配合主动迅速、口头医嘱复核后执行)等[5]。同时负责各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应急流程、专科理论知识的培训、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等。

2.2 培训形式

2.2.1 采取集中授课分步骤、分阶段培训的方法,情景演示、模拟训练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在护理示教室,让每一位低年资护士来担任演练主角,进行对病房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程序)进行分组情景演示、模拟训练等,亲身体验抢救过程的每个环节,加深印象,加深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以此提高对护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处理能力以及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2.2.2 分期分批进入急诊室、ICU 轮转,提高分析判断、抢救技能 急诊室、ICU 是急、危、重病人集中的场所,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各种抢救仪器、设备齐全,让低年资护士分批进入急诊室或ICU进行轮转,使低年资护士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掌握疾病的抢救程序,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在配合抢救时, 老师给予适时指导,在实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中提高急救时协作配合能力和积极反应能力。每次参与抢救后,要求其对照抢救流程回顾细节,寻找不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 对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由带教老师进行讲解。同时组织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通过抢救的参与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轮转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组织考核,达标后方可出科。通过急诊室、ICU 轮转,逐步提高低年资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方法

2.3.1 制定统一的标准、细则。护理部和专业学组采取情景模拟考核,抽签决定考核模拟场景,主要考核护士的应变能力、流程的掌握程度和急救配合能力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核分值大于90 分以上为合格,考核不达标者,由科室应急培训小组加强培训后进行补考,要求人人过关。

2.3.2 科室护士长通过晨会提问来复习巩固应急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应急知识。同时组织低年资护士进行床边护理查房,结合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其掌握重点及全面综合观察能力。有效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3 结论

护士应急能力是衡量护理内涵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6]。防范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或减少纠纷的发生也是体现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7]。王思琛等对 288 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显示:初级职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认可程度最高的是护理应急技能的培训,占83.7%[8]。由此可见低年资护士自身对应急能力的培训也有着相当大的渴求。我院护理部通过采取有效的培训途径,加强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分析应急配合中存在的不足,增强低年资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及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士了在应急环境下的分析判断、果断决策处理的能力,得到了低年资护士及临床医生的认可,保障了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肖顺贞. 护理学研究[M]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56 .

[2] 徐同巧,强化急诊护生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12):65—66

[3] 李春玉,李玉肖,李瑛. 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 ] .南方护理学报,2005 ,12 (11) :13-15.

[4] 来鸣, 泮淑慧, 杨明丽, 等.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 :922- 923.

[5] 谭丽萍,蒋银芬.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 J].护士进修杂志2009 ,23(17) :15611- 1562.

[6] 王靖霞,崔丽琴.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