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第1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矿山事故;不安全行为;对策

影响矿山安全的因素复杂多样,据统计,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90%。因此,研究矿山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搞好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一、矿山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分析

安全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矿山大量的事故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体现主要包括2个方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影响因素包括职工素质、管理水平、分配机制、思想意识、工作环境、生产任务等。

1.违章指挥

违章指挥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者本人的素质因素,也有矿山现行的分配制度因素。矿山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工作环境恶劣,职工收入相对于劳动强度来说不高,因此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员工。矿山的区队管理者大多是从早期矿工中的优秀分子转变而来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工作不乏热情,但缺乏现代管理经验,普遍存有冒险蛮干和侥幸心理的现象。因此,矿山中违章指挥行为有了存在的空间。

违章指挥现象的产生,还存在管理者的另一种思想: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全队的工资和任务有着直接的联系。矿山的工资分配是记件工资,也就是按基层区队的实际采矿量来进行工资分配的,有时,作为管理者本人.明知做法是违章的,但生产任务完成后,整个区队的工资才会有保障,所以管理者自然会将工资作为第一因素去考虑,安全工作也就只是流于形式。

2.违章操作

矿山采掘一线的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在岗的工作时间较长,作业单调,工作空间有限,易极度疲劳;生产任务繁重,以产量来进行劳动报酬分配的薪酬机制,导致重生产轻安全行为,最终导致工人违章操作。

二、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委会)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最高机构,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职工培训体系

针对职工的实际文化水平,需要进行“两基一提”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也就是“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技术水平、思想素质等方面符合安全要求 ”。

(1)基本培训:基层单位培训。对象是全矿的所有职工,主要以安全措施的贯彻为主;基本培训具有强制性,人人须参加,安全措施的条文必须记住。在定期召开的安委会会议上,由负责职工教育的管理部门汇报基本培训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2)基础培训:矿级培训。对象主要是基层的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应包含安全基础知识、基本文化理论;任务是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单位班组长的文化修养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提高培训:委托上级公司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对象为矿山的中高层管理者,培训内容为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理论等;任务是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矿山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矿山的月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长远培训计划,并由矿安委会批准、执行。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措施审批制度、安全班前会议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事故分析制度、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反馈制度、“三违”行为和事故隐患处罚制度、重大灾害应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制度制定后,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矿山的安全检查部门必须监督检查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

4.完善安全文化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山安全文化评价体系:①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职工问卷调查,开展安全讨论,认知安全价值,形成矿山的安全价值观。②采用定量的方法,给安全文化赋值,采用定量的数据评价安全文化。

5.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

对遵章守纪、制止和抵制不安全行为的职工,应按其贡献的大小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把安全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人人承担安全风险,共同分担安全压力,全矿职工均参与安全风险抵押。形成矿山人人关心安全、安全与人人相关的氛围。

第2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美国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因此,排除生产中不安全因素就是要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出发,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控制人的不安全状态

工伤事故,很多是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对施工现场人员和施工环境的可靠性,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以强化动态安全管理。而在施工过程中人起着主导作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育控制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单位要经常通过安全常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风培养等手段来提高作业者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通过血的案例教育使员工真正明白只有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程,才能保证安全,违背安全规程就要付出代价的道理。

第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人受到安全文化力的影响,就会转变安全观念,因此,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遵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四不伤害原则。

第三,奖惩控制法;精神激励和物资激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单位可以利用纪律的约束力,要求作业人员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对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评先进、发奖金、树榜样等形式进行奖励和表扬。对违章者则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批评教育以及其他行政处分。

第四,管理控制法;从安全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人的安全生产控制是依靠安全生产机构的权威来实现的,通常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实行控制管理。这就要求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合理划定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职位的权利和责任。权利划分越细致,管理就会越到位,责任就会越集中,效果就会越明显。

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机系统中把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具有不同的形式、性质的能量,能量的意外释放就有可能引发事故,这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而且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失误有关。

第一,要保证设备出厂时质量和性能上是安全的,也就是说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换言之,就是设备在作业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和设备自行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报警或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方针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第二,必须根据设备性能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程要切合实际,科学、完整、准确、易懂。

第三,设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实验运行,这样既可以检验设备,又可以让操作人员更加熟悉操作过程和设备性能。

第四,装设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和保证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下保护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5.在设备完成了安全检测、监控、投入生产使用后,一定要对其进行检修,对已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和即将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一定要及时淘汰和更新换代。

三、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就煤田勘探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应注重:施工现场功能区划分明确,管材配件摆放整齐,场地平整,工作台板齐全;材料堆放品种要分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要保持安全距离;引导绳、围箍、绷绳、避雷针及引下线按要求配置;④孔位既要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又要避开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施工便道、排水系统、搭建的临时设施要稳固牢靠;在齿轮啮合处、皮带传动、泥浆池等危险部位要设立防护罩和防护栏杆;要悬挂和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要设立配电箱、安全用电变压器及漏电保护器;要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防火设施等。

第3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作业现场 不安全行为 搬迁作业

1钻井工程中HSE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监督机制,是钻井作业体系运行的重要质量保证。目前,我国钻井工程在HSE管理体系运用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管理监督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部审核的结果不能全部的表现出来;制定纠正措施及验证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1.1 HSE管理存在的缺陷

在现场的钻井施工管理中,有些领导对HSE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是很高,对HSE安全更是一知半解,缺乏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安全教育制度跟不上,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事故的发生。

1.2落实HSE管理制度

在钻井施工现场,为了真正实现HSE管理,每个人都要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方针正确处理现场施工中所涉及到的人、机、环境的问题。制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后,就要去认真落实,不能成为摆设,要责任到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进行全面的检查,健全HSE监督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对HSE安全的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并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1.3建立科学的HSE风险管理模式

钻井企业建立HsE管理模式,可减少在现场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HSE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先分析,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要认真对钻井工程中HSE风险进行岗位系统化的查找、评价与系统识别工作,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并在管理中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满足现场作业环境的需要。

1.4提高HSE意识和理念

在钻井作业现场,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风险教育有利于现场作业的安全运行,实现对HSE风险管理的意识改变,把HSE风险管理理念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要加大对员工的HSE风险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1.5提高领导与员工的HSE措施的执行力

HSE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实现了钻井工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使安全风险的控制水平得到大大提高。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HSE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在钻井工程的实际生产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

2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

2.1搬迁作业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设备搬迁是钻井作业一个重要前提环节,搬迁之前,钻井队长、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组织好班组长动员工作,确保搬迁时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相互之间的协调。在设备起吊时,坚决杜绝任何人站在设备上进行来回进行走动。设备装车过程中,采用绳子将设备稳定下来,车厢内不要站任何人,操作人员要注意指挥人员的手势和信号,确保安全操作。对于搬迁距离较远时,要事先派专人去巡路、架线。例如,2004年11月17日,午饭后常通管具公司搬运三班完成周43—11井钻具复位作业,在陈x的现场安排下,用一台拖拉机和一台推土机将吊车牵引出井场。15:20分,行进过程中最前方的拖拉机转弯困难,进行方向调整,站在拖拉机驾驶室右后方2米左右的单x进入拖拉机与推土机间,司机未注意后方有人,在后退调整方向时,将单x挤在推土机的推土铲与拖拉机右履带之间,致单x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单x安全意识淡薄,对现场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钻井处钻前公司机械化施工队拖拉机驾驶员常x,在未接到现场人员指挥信号情况下,驾驶拖拉机盲目倒车,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还有就是管理不到位:首先钻井处生产管理部现场调度陈x作为现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没有对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组织、协调,指挥吊车出井场工作不到位。拖拉机、推土机移位到靠近井场出口处后,对拖拉机、推土机进一步拖拉吊车出井场的作业没有进行具体指挥,也未明确其他人具体指挥;其次搬运班班长段x对本班作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人员分工不明确,与其他作业人员配合协作不到位;最后钻井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放松了对生产辅助单位的安全管理,致使钻井处管具公司、钻井处钻前公司机械化施工队对“三违”现象查处力度不够,没有有效地消除施工现场职工的违章行为。

2.2开钻时作业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

在正常钻进时,钻进中司钻要做好泵压详细的变化记录,对于无压自动记录的,司钻应派专人定时观察泵压的变化情况,当泵压出现大的下降达到1Mpa时,现场人员要认真检查地面设备与泥浆情况,如无问题应立即起钻进行钻具检查。

在钻进中如需停泵、倒泵一定要先通知司钻,待钻具提起后再进行以上操作,倒泵倒闸门放回水时要注意泥浆倒流情况,发现泥浆倒流不正常,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持管内外平衡,不能任其倒流。对于采用双泵钻进时,打完单根后应按要求先把一台泵停下来,提起方钻杆再停另一台泵,接好单根先开一台泵,泥浆返出后再开另一台外泵,操作人员待泵压正常后才能离开气门。为了保证钻井作业正常钻进或循环泥浆时,钻台上必须留一名钻工值班。

在钻井施工现场,有的施工人员不按规定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上钻台的人员不佩戴安全帽和系带,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发生安全事故,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尾绳,并保持尾绳与操作者身体相连,井架生不得存放未固定的工具和物品。

第4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R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34-02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比较重要的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的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因此,分析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生化实验室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生化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根据美国海音里希灾害理论模型[1],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光源辐射等不安全因素。

1.1.1.1仪器设备仪器安全事故主要指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仪器伤人主要是由于某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或生化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仪器设备已经老化,但仍在使用,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另外,中职学生自免试入学以来,素质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不按照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仪器,造成仪器损坏而引发事故。

1.1.1.2压力容器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氢气、氧气、液氨等压缩气体容器,搬运时碰撞,安置时位置不当(靠近热源或阳光曝晒),或者高压灭菌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1.1.1.3 火灾有些学校供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或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或者在某些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1.1.1.4水灾有时在实验过程中停水而忘记关闭水龙头,或精密仪器摆放靠近窗户,下雨时忘记关窗,都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

1.1.2 化学因素

不安全的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的化学药品。

1.1.2.1危险的试剂生化实验中使用的危险试剂很多,如易燃的酒精、甲醇、乙醚等,易爆的三氯甲烷、苦味酸等,剧毒药品像氰化物,还有常用的盐酸、硫酸、氨水等强腐蚀药品。

1.1.2.2化学污染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化学废液,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或污染地下水,未经处理的实验动物也会造成病毒传播或环境污染。

1.2人为因素

1.2.1 实验室管理人员因素

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疏忽大意,或管理能力上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在实验前没有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1.2.2 学生因素

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即使老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仍有部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和使用仪器及药品,发生危险后缺乏正确处理的知识,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1.2.3 管理体制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不是简单的防水、防火、防盗,生物化学实验室更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正确管理使用生化仪器、强酸、强碱及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

2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重要的实验室,尤其是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及精密仪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及剧毒药品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等。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到人,防止出现互相推诿、拖拉等现象的发生,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要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有害试剂做到领用登记、出入登记,确保责任到人[2],这样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保证。

2.2 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除了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外,还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按照美国海音里希的灾难模型分析,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环境因素,不良管理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排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阻断事故的发生。

2.3 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

在生化实验中,每次都会接触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或剧毒的药品,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时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必须有安全急救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和安全培训,以便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合理地处置[3-4]。安全预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案准备,包括火灾、水灾、化学灼伤、玻璃仪器割伤等的处理方案,一般中毒的应急处理,及对触电事故的处理。

2.4 科学管理,强化环保意识

实验废液有的具有强腐蚀性,有的剩余标本有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实验排放物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5]的精神,首先将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其次,实验室要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试剂;再次,要有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的制度,定期按规定处理,确认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3 结束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验中心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全程化是指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是指安全教育要在所有实验教学中进行;多层次是指安全教育应该是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没有经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是不允许进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到实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应急自救常识和药品安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正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0.

[2]李五一.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9):1-3.

[3]徐德佳.社区医院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内科,2010,5(1): 78-79.

[4]梁云萍.规范护士交接班的效果[J].内科,2010,5(1): 80-81.

第5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煤矿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长期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产物,是在煤炭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安全理念、管理制度、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因此,搞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科技快速发展,创造了安全生产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之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作用就在于从理性高度梳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让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具体表现为:职工对安全重视不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从事故调查中,经过对事故直接责任者的询问可以发现,其实违章者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只是为了省事省力,安全意识淡薄。

(二)知识技能

知识不足容易产生无意行为,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误。煤矿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其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接受能力差,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足等促成了不安全行为的多发。

(三)思想情绪

思想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也易造成不安全行为。如发生事故后产生恐慌心理、畏难情绪;企业经济不景气,工资、奖金发放困难等均影响职工情绪,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

(四)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造成职工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职工工作态度不端正,缺失主人翁精神,对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存在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

三、安全文化建设对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作用

(一)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其中,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创新安全理念,不断加强职工安全理念的灌输,定期开展安全理念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提高安全觉悟。安全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重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形成自主的安全习惯。

(三)加强安全文化培训,培养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和控制,安全思想进入到人们的头脑当中,就会成为安全行为的支配力量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力量。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

(四)加强安全文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第6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矿;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发展趋势

煤矿开采工作的危险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每年有关于煤矿安全事故的消息从来没有间断过,在社会及科技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当下,煤矿开采过程中普遍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及设备,这代表着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正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各项设备的大力采用,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设备安全问题。所以为了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有效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1、煤矿设备维修中不安全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煤矿设备维修过程中依然有各种不安全行为存在,正是这一现象使得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收到了威胁,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形成了维修设备现代化、人员结构年轻化、维修业务多元化的“大兵团、多兵种”专业维修队伍。近年来,维修中心通过全面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狠抓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着实减少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1.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作为煤矿设备维修部门,大量的员工直接或间接的与大型矿用设备、配件、工器具等接触,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可能直接导致人身伤害,为了彻底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先要找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通过对员工在维修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原因的分析发现,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因数,既有个体生理、心理、技能、意识、态度等内在因素,又有环境、管理、监督、工器具等外部因素等。内在因素具体表现为:操作失误,不正确的操作行为;指挥失误,不正确的管理;习惯性动作,缺乏判断或者判断失误;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厌倦、懒散、消极怠惰;胡闹、嬉笑打闹;酗酒、吸毒;疲劳、紧张;疾病、生理缺陷;错误的使用、人机配合失误外部因素具体表现为组织失误、失误、工器具缺陷等,具体表现为:管理与监督不当;工作标准有漏洞;工器具缺陷;维修秩序错误;安全投入不足等等。针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维修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大力发挥员工主动安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探索不安全行为管控的科学方法和理论,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维修中心开创了自我不安全行为控制和管理不安全行为控制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在全中心深入推广“5 步工作法”和“STOP 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全方位预控风险,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现场带班、跟班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一线的难题,纠正现场的不规范行为,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实现了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共同发展。

1.2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对策分析

设备维修的工作性质,维修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存在诸多难处,既有现场维修,又有厂房总成维修;既有状态维修,又有计划性保养,既有白天维修,又有夜间临时故障处理,而且伴随着露天设备采剥现场的推进,维修人员分布于矿区各个区域,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职工自身掌握科学的危险辨识方法,辅以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1.2.1员工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对员工自身不安全行为,采用“5步工作法”的方法,在员工进行任何一项维修任务时,通过在维修过程中贯穿5项检查内容,实时发现身边动态的危险源,并加以管控。这5步分别是:检查出入口,检查工作环境,检查他人或自己的工作,检查设备工具,检查个体防护。综合5步工作法来看,全面解决了动态危险源的辨识,让全员具备危险源辨识能力,能够看见身边的危险。1)检查出入口。也就是检查场所,在我们工作的周围,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场所。要检查出入口是否有标识,该场所具备什么功能,还要检查门、楼梯、消防通道、疏散集合点等。2)检查工作环境。要对维修环境的照度、噪音、通风与空气质量、紧急出口、布局、物料、道路等方面进行辨识检查。3)检查维修任务。辨识此项工作是否适合此时干、是否适合在此地干、是否适合此人干、是否具备安全工作程序、措施等。4)检查设备工具。任何设备都是靠一种或多种能量的驱动实现其功能的,都是能量的载体,能量的失控往往出现在输入端、输出端或中间泄漏点,对设备的危险源辨识就是研究确认失效模式,确定设备上的危险点,要对机械装置、电气设备、压力设备、装置、系统及其附件等设备进行检查。5)检查个体防护。也就是对个人安全帽、呼吸护具类、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具、护肤用品等劳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该方法通过每一名进入现场的维修人员对“出入口、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设备工具和个体防护”5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动态辨识危险源,由于这5个步骤涵盖了维修作业的全过程,且容易识别变化中的危险源,实现维修全程控制,全面封堵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漏洞,全面杜绝人身伤害,促进安全周期不断延长。

1.2.2管理人员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由于不直接参与维修,更侧重于对职工的监督和管理,为此,维修中心实现STOP安全训练观察程序。STOP是一种以行为为基准的观察程序,是专为各级管理人员所设计的,包括从高层管理人员乃至第一线主管及班组长,通过在中心应用STOP观察程序,极大的帮助维修中心拥有实现安全绩效卓越的条件。对于维修人员来说,作业行为常常发生于任务中。因此,实施安全行为管理,要从任务管理入手,而“5 步工作法”没有对安全程序、规程及维修工艺方面进行辨识的内容,STOP 安全行为训练观察程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各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对职工的维修行为对照“个人防护、人员站位、工具和设备、人员反应、程序和秩序”5方面进行检核,观察员工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采取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告诉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会导致的后果、如何避免等等,通过采取鼓励和正面沟通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员工改变自身存在的不正确行为,让员工舒心愉悦的接受教育,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不安全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当前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所采用的模式分析

2.1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维修管理模式,它是针对煤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的“事后诸葛”,这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广泛使用的,由于那时候的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技术比较落后,煤电设备也是刚刚被运用到煤矿开采中,所以没有好的方法去维修管理煤电设备,只有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能去研究,解决,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转,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机械故障,可以恢复生产,但是机械出现问题时就必须得停止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机械故障维修的不确定性也很高,所以事后维修的滞后性决定了它的不可长期使用。

2.2计划维修

随着煤电设备的快速发展,事后维修已经无法解决煤电设备的维修需求,煤矿生产线的安全问题成了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解决事后维修的滞后性带来的影响,我国的煤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突破了原来的事后解决的局限性,根据长期以来机械容易出现的故障,结合设备的关键技术点,发展出了一套以有效的设备管理以及设备维护为主的计划维修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煤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及时的发展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防止机械故障的产生,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前只使用机械并不保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机械通过保养,维护,不但延长了煤电设备的使用年限,还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

2.3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维修模式,打破了事后维修与计划维修的被动形态,是一种新的突破。预防维修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煤电设备进行检测、分析,计算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早的预防,对机械进行维修、维护、保养等措施,防止故障的发生。这种维修模式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随着煤电设备的发展在随时的优化。与传统的维修模式相比,预防维修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可预见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预计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主动出击,预防故障的发生,煤电设备也不用停机,不影响生产进度,在保障机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维护、保养机械。这种维修模式可以降低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延长机械的使用年限,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煤矿设备维修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的煤电设备维修管理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未来我国的煤电设备维修管理应查缺补漏,不断的优化管理系统。

3.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专业化

我国的煤电设备管理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虽然维修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不到位,使得管理模式并未发挥出其最大限度的功能,甚至设备的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者减少设备的使用年限。企业应该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的使用技术,并且提高企业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企业还要完善维修管理制度,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管理效力。

3.2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企业发展所追寻的主题,特别是煤炭开采工程更是离不开可持续,在煤电设备维修中也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节能、环保、保护环境融入到设备维修避免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维修管理模式才是煤炭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在维修管理过程中要尽量的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还要避免污染物进入我们的生态环境,并且在生产中也要注意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污染物的处理。

3.3维修管理模式的智能化

随着煤电设备的技术的不断升级,维修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维修管理模式也应该趋向于智能化,将现代的信息化管理融入到煤电设备维修管理中,实现机电维修的智能化管理,将计算机与机械设备连接起来,运用计算机来记录数据、分析,并对机械设备进行跟踪处理以及预测。

4、结语

我国的煤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想实现煤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最优化,就要在现有的问题上不断的改良,查缺补漏,并且结合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煤矿产业的安全为目的,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7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行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把职工组织起来紧紧围绕安全目标进行生产建设,同时也通过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建设单位对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和建筑职工的人身安全。本制度主要针对施工现场检查,目的在于在施工现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一、 检查内容

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建筑企业本身对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也包括根据设备和季节特点进行的专项检查,安全检查归纳起来主要为查思想认识、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措施。检查一定要明确检查的目的和检查的重点,而不同的安全检查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指导和消除事故隐患,交流经验,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的依据由建设部的强制性行业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护设施、机械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劳保用品进行检查,对管理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

二、 检查方式

1. 公司联合检查:每月月中与月底由公司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员、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对公司范围内的各项在施工程进行联合检查。

2. 项目部经常性安全检查: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其所在项目工程的安全情况每日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隐患、不安全行为等及时处理。

3. 公司施工部日常安全检查:公司施工部不定期对公司范围内所有在施工程进行检查,并协助项目部安全员对工程项目中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处理。

4. 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脚手架、临时用电、压力容器等的安全问题进行单项专业检查。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配合。

5. 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季节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制定针对季节特点的施工方案,结合公司联合检查、项目部经常性安全检查、施工部日常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方式,对在施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6. 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各班组在作业前后、交接工序时对自身的环境和工作程序要进行安全检查,并互相监督。

三、 检查项目

施工部是公司安全检查机构的主要监督部门,负责所有在施工程项目的安全指导工作,公司各项目部的专职安全员是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对所在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

1. 施工部检查项目

对于工程建设初始阶段就应开始安全审查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劳保用品的配置、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均在检查范围之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劳务分包方的资质手续、安全协议,施工现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都要有系统的检查和整改。

施工部每月对安全资料检查按照项目工程专职安全员的安全内页来进行,但是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人员多变、多工种交叉作业等因素,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需要和安全内页中相关项目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施工部在日常的检查活动当中主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临时用电、消防设施、场容卫生、机械设备、具有实效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口头教育、限期整改或停工整改的通知或并处罚款通知,并会在日后的日常检查中进行复查。

季节性和专项工程等特殊情况的检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对应内容进行,突发性事件如流行性疾病、安全生产事故等按照预先编制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以上项目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同时编制。

2.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检查项目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负责监督指导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以及发现和处理现场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把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资料如实反映到安全内页中。

专职安全员不仅是现场安全的监督者,还应对施工作业人员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让他们有意识、自觉的遵守安全制度,不能单一地依靠整改的方式进行纠正。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会议,是对施工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这样即能保证安全思想的牢固性,又能在新的制度出台时及时进行更新。

四、 检查整改

1. 在公司联合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由公司施工部对其所在项目工程开具整改意见通知单,限期整改,并由施工部在日后的检查中配合其落实。

2.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告知作业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应当立即制止。

3. 公司施工部在日常的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项目部负责人或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并提出整改意见,配合该项目部落实。

4. 对大型机械、脚手架、临时用电、压力容器等的安全问题专业性很强,应由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作业人员协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协商后制定专项方案进行整改。

5. 受季节影响,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应根据预先制定的季节施工方案进行整改。

6. 各班组对发现的不安全问题要及时通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并停止作业,直至不安全因素排除方可继续作业。

7. 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应由项目部进行登记,制定整改计划,在隐患未消除前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五、 整改分类

1. 需立即整改的问题。凡是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危险的隐患,应立即整改,由施工部或项目部专职安全员通知停工并与项目工程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讨论整改方案,全力解决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危险隐患整改。整改完毕之后立即通知施工部前来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第8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一、2019年主要工作内容 

按厦门公司要求,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指导下,在莆田事业部分管安全工作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杜绝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坚决惩治其他安全违规行为,使自己能够掌握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 

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做到安全工作心中有数。每月组织4次以上定期的安全文明生产周检及月检,从作业现场找出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现场教育员工,做到隐患问题及时整改,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隐患及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做好夏季四防工作,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防汛、消防应急预案和消防应急预案演练内容,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参与演习,在演习过程中找出不足,确保在发生意外事件中,将损失降到最低。

对项目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新入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通过入场安全教育使其初步的认识项目的安全概况及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源辨识、预防,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积极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工人通过规范自身安全行为、纠正他人不安全行为、指出项目安全隐患等获得行为安全表彰卡。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减少了现场的安全隐患,工人的行为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规范,同时也增进了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极大的减少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组织、沟通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和有经验的同事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业务学习,解放思想,弥补差距。   

2、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比较突出。在这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对违章作业人员加强教育及加大处罚力度。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大型吊装、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的安全监察力度,确保作业安全。对作业现场违章现象、存在的隐患,要及时制止和整改。 

第9篇: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海因里希法则;消除隐患;安全管理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统计了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事故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U29U300。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生产过程,不同事故类型,也许上述比例不尽相同,但是他阐明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程度之间的普遍规律,即在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后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的未遂事故。

海因里希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一位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因为没有使用拨皮带的杆,又站在摇晃的梯板上,还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人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发现,这位机械师使用这种上皮带的方法已有数年之久,他对自己非凡的技巧极为得意,其手下的工人也时常表现出钦佩之情。查阅工厂的急救上药记录后海因里希发现,为了展示自己的“高超技巧”,这位机械师曾经有33次手臂被擦伤。据他的同事们回忆,在他展示“高超技巧”的过程中,令人感到惊险的情况更是不计其数。这位机械师付出的生命代价,为海因里希法则作了一个生动但却残酷的注释。

从中得出启示:要消除一次死亡事故以及29次重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轻伤或无伤事故。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却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从偶然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依据。

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等。人、物、环境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人、物、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的原因。

我们民爆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遵循这一法则。为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生产活动中,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安全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将各种不同的安全责任落实到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和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一种制度。完善各级安全责任制,实现安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则是规范管理人员和员工行为的保障,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安全操作规程是从业人员的行为指南,所以企业必须按照行业规范,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而企业员工则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作业,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落实安全投入及安全技术措施,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和基础,提高安全生产能力,需要为安全付出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对于民爆生产经营单位来说,更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保证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设备的完善与否、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程度。选择成熟、可靠、完善的工艺、设备可以提高本质安全程度。在民爆行业,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动态监视控制及数据储存系统;为生产设备安装的安全防护装置;设置的安全联锁控制系统;采用的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个体防护等措施。安全设施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作用可靠、随时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全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开展安全教育既是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将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的需要。安全教育更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的重要途径,可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减少人为失误。而且我们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和提高知识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四、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安全监督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有效途径。民爆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要求,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落实整改,保证安全生产。民爆行业应按相关规定,建立“三级危险点巡回检查制度”,建立“视频监视和安监人员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危险点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

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程序

由于受技术水平、认知程度、经济条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制约,以及事故的偶然性、随机性等特点,我们对事故难以做到完全避免。因此,我们必须设置控制事故的第二道防线,即制定应急救援体系,通过抢救、疏散、抑制等手段,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组织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够及时而有序的指导救援和减灾。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装备、设施,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和演练。

既然有的事故难以避免,那么事故后认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处理有关责任人员以扩大教育面,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施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参加“保险”的作用,这可以保障一旦发生事故时得到救治伤员和恢复生产能力的经济补偿。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通过以上的安全管理措施,实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状态,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职业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宝智.安全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 游鹏飞,等.浅析墨菲定律及海因里希法则对控制事故的作用[J].安全技术,2008,8(8):14-1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