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医疗事故解决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事故解决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事故解决办法

第1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抗生素;儿科;临床应用;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在全球的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已经有了好几十年的时间,其在医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针对一些疾病来说,抗生素起到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的话,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严重还会出现医疗事故。尤其是在随婴儿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更应慎重,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对抗生素进行应用进行非常科学合理,确保对症下药,为儿童的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儿科治疗的儿童患者一百五十四名作为例子。其中男性八十七名,女性六十七名,全部儿童的年龄都在十二岁以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体重在九千克到三十三千克之间。在一百五十四名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五十名,急性支气管炎四十三名,胃肠炎二十九名,肺炎十三名,消化不良八名,其它症状十一名。将全部儿童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观察组,每组七十七名患儿。并且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体重、患病种类等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中的儿童患者不采用抗生素干预治疗。针对观察组中的儿童患者进行抗生素干预治疗。之后对该医院儿科疾病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类型、联用情况、用药方法以及使用频率等进行细致的研究,最终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根据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在观察组中,对患儿的抗生素选用和配伍以及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概率远远比对照组低,而且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概率也比对照组低,药敏试验送检率比对照组要高。观察组儿童的住院时间照比对照组儿童住院时间要少,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儿科抗生素应用存在的问题

(1)医院方面存在的问题。个别医院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潜意识多用药,给医生下达相应用药指标,医生为了完成医院相应用药指标,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遵照医疗的相关原则,多用,滥用抗生素现象层出不穷。在某种情况下,个别儿科医生违抗了抗生素的用药原则选择了广谱抗生素,更有甚者,个别医生还依据患病婴儿家庭经济的丰裕程度来选择贵药乃至进口药品。有些儿科医生在了解患病婴儿情况不够详细时就乱用药,对抗生素的适应症、禁忌症、了解不够详细,且不结合小儿发育成熟度用药,不注意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等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2)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孩子的成长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发展,孩子一旦生病,整个家庭就乱成一锅粥,就到处带孩子找医院就诊,希望用药后立即治好孩子的病。现在大多数家庭,不管孩子患轻病重病,只要孩子一生病就一律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事实上,90%以上的上感为病毒感染,这些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感染时间一般约一周左右。解决办法可以采用适当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中药对症治疗等方法就可以解决。

3.2 解决儿科临床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办法

医院方面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婴儿疾病的临床治疗应辩证地实施。医院儿科门诊医生应对患病婴儿实施辩证治疗,不必要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尽量不用抗生素治疗,给婴儿一个健康的治疗过程。同时,医院高层领导应对婴儿疾病治疗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相关医疗制度,并做到对婴儿疾病治疗责任制,责任到医生本人,做到督促儿科医生辩证用药,防止医生乱用乃至滥用抗生素。医院要做好医疗事故的防患就必须严格医疗用药方面的责任制,做到从源头上解决医疗事故的发生,达到对孩子们的健康全面负责。家庭方面应辩证地看孩子的病情,一般普通的轻微的疾病能用中药尽量用中药治疗,本来婴儿有一定的抗体,一般轻微感冒之类的疾病应用食疗或者中药医疗就可以治疗。

4 总结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缦妇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在儿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如果是对症下药的话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旦抗生素的使用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儿童的疾病治疗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医疗事故,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能不使用则不使用,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高儿科的疾病治疗效果,加强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理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06(07):268-270.

[2]许峰,付红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及抗生素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8):1373-1375.

[3]白汉玉,杨丽娟.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01):107-117.

第2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现将一年来医鉴办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条例》及配套文件,加强医鉴队伍自身建设。

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领会《条例》及配套文件精神并运用到工作中。医鉴办经过三年多的运转积累了一定的办案经验同时也吸取到了教训。在每周的例会上及时讨论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案例事前讨论,查找相关法规和向资深专家咨询,做到胸中有数。并反复在现有法律法规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平时注意收集与医鉴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条款和部门规章,使医鉴工作人员认识到要想做到公平、公正,自身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二、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鉴办的组织工作原则是按《条例》规定和法定程序,严格审核受理条件,充分索取相关资料、证物。为专家鉴定组提供完整真实的鉴定材料,组建合法有效的专家鉴定组,积极配合专家组长主持工作。在组织鉴定工作中强化依法意识,规程意识,角色意识和协调意识,体现出组织主体作用,做到组织不主持,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医鉴办独立对多起鉴定案例进行了鉴定前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专家提供第一手完整的资料,还会同专家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到达鉴定会场的病例进行了现场医学检查,方便了患者。今年我们通过邀请当地的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了鉴定会的召开过程,提高鉴定工作的透明度,对某些不实的报道及时响应,召开新闻会进行正面宣传,努力为鉴定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起鉴定中邀请法院同志旁听,提高法官判案的准确度,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三、加快工作节奏,及时处理鉴定案例。

医鉴办目前的情况仍是经费不足、条件简单、人员紧缺,但我们克服不利因素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及时办理鉴定案件。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25日医鉴办接受要求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共241例。其中卫生行政部门移交93例,司法部门委托141例,医患双方共同委托7例。到目前已处理案件近200例,其中组织再次鉴定158例,终止案件14例,经协调后自动撤消委托16例,退回不符合受理条件案件6例,目前有3*例仍在办理过程中。

经再次鉴定的158例案件中,属于医疗事故65例,事故率41.1,其中一级医疗事故13例,二级医疗事故5例,三级医疗事故29例,四级医疗事故18例,医疗事故集中在妇产科和骨科,从发生医疗事故医院的级别来看以二级医院居多。

四、及时沟通、互相学习,提高鉴定工作质量。

做好医鉴工作,医鉴办之间的沟通很重要。今年医鉴办先后到三个市医学会进行了实地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市医学会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到医鉴工作开展出色*和*医鉴办参观学习取经。我办在今年召开了两次全省医鉴工作座谈会,在会议上通报了各自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最新信息,商讨医鉴工作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确立了两级鉴定办之间移送鉴定材料的相关制度,并对市级鉴定办之间专家库互补共享的做法达成共识。同时对医鉴办利用库里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专家意见的形式来满足司法部门对相关医疗案件的咨询要求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座谈会上对部分经过省市两级鉴定甚至中华医学会三次鉴定的案件做了探讨,列举了今后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促进鉴定工作质量的提高。

1、进一步完善医鉴办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和规范鉴定相关文书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医鉴办成立之后制订了《医鉴办工作人员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指导医鉴办正常运转发挥了作用。目前医鉴工作开展基本顺利,进一步完善并切实执行既有规章,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做好医鉴工作的有力保证。日常工作中医鉴办发出各种通知和程序文件种类繁多,法律文书具有相当严肃性,我们发现沿用医鉴办成立之初所有格式的文件在部分情况下已不合时宜,接下来将对所有与鉴定相关的文书进行一次重新修订,除此之外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操作软件也将作相应修改,力求做到鉴定办工作的每一步都有充足的法律依据。

2、调整现有专家库,并加大对专家的业务培训。

专家库是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在三年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的专家库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学科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鉴定专家实际鉴定能力参差不齐等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对专家来讲不仅需要医学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全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和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长

期忙于临床工作,对《条例》精神的理解、标准的常握仍有误差。按《专家库管理办法》中专家任期四年,到期调整的要求。医鉴办将对专家库作出全新的调整,放弃任期已满且不擅长担任鉴定工作的专家,同时适当增加符合条件并乐意参加鉴定工作的中青年专家。因此这次调整中培训专家是首先要做好的工作。除学习《条例》及配套文件及卫生法律法规之外,还要针对鉴定会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性的对专家进行培训,比如:专家在鉴定会上的提问技巧,如何中性提问,不引起新的矛盾;违法违规行为的判定,不同级别医院区别对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鉴定书必须阐明的因果关系,如何描述原发疾病在最终结果中的参与度;如何正确引用6条免责条款等等。做到大会培训与鉴定会前培训相结合。并再次鉴定强调鉴定工作纪律,加强专家的责任意识,并实行动态管理,为推向鉴定责任专家负责制而努力。

3、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沟通,统一认识、统一做法。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离不开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医学会是组织鉴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是处理解决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很多信息需要互相沟通,医鉴办要及时把掌握的信息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同时承担法律和法规所规定的各项义务。目前鉴定案例中超过一半是司法部门委托的,司法部门委托进行的鉴定要求与《条例》的规定往往会有不同,比如:要求鉴定医疗过错、明确因果关系、要求鉴定人出庭等等。好多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反复协商达成共识,共同做工作,互相谅解,换位思考。我们计划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司法部门召开座谈会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在部门之间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4、通过分析医疗事故形成原因,向医疗机构反馈信息提高医疗质量。

第3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1.1来自患者家属的隐患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中,有一部分来自患者家属。这是因为在神经内科患者发病后,其家属会因为过度担心患者的病情、对诊治及护理工作不了解、缺乏对医院的信任而不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此外,部分患者的家属还会因为治疗费用问题与院方发生争执[5],甚至出现大闹医院的情况。1.2来自护理人员的隐患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中,由护理人员引起的安全隐患所占的比重较大。由护理人员引起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部分护理人员对患者关心不够,不能认真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或不能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从而引起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②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的程度较低,临床经验不足,这种情况容易使其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或是无法按规定完成护理操作,从而引起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③部分医院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排班情况安排得不够合理,使部分时间里患者的人数与护理人员的人数严重失衡,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获得及时的护理,从而引起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

2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解决办法

2.1完善神经内科的基础设施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努力改善神经内科的护理环境,根据该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在该科的病房内设立扶手、栏杆及其他安全辅助工具,并及时更换神经内科老旧的护理器材。此外,神经内科的护士长要定期组织该科的护理人员学习新护理仪器的使用方法。2.2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进行健康宣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虚心接受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及时的整改和反馈[6]。同时,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要多对其进行安抚。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以便消除其心中的疑虑。2.3合理地安排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对神经内科的具体护理工作进行了解,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适时地增加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数量,使该科的患者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及时的护理。同时,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7],确保在遇到任何疑难问题时都能做出正确的处理。

3讨论

第4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一、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

我局自建局以来,逐步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学习贯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五年来多次组织辖区内涉药单位进行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工作培训,上报ADR报告逐年递增。从报告中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是:抗生素类药品、激素类药品、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品、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我县现有不良反应监测点38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6家,各镇医疗机构12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零售连锁及城区单体药店18家),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对不良反应认识片面,了解不够。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如服药后出现皮疹、水肿、头痛、头晕、器官损害、致畸、致死等情况,使用医疗器械(例如配戴隐形眼镜、使用用于人体内的支架、关节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属于监测的范畴。药品不良反应既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有害反应,也不同于医疗事故以及因药品质量问题(假药、劣药)而引起的有害反应。许多人认为药品只是治病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有的认为只有化学药品有不良反应,中药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甚至认为进口药品、价格昂贵的药品及非处方药不良反应较少。实际上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是药三分毒”,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其有害的一面,即在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们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时,常认为是药品质量问题或认为是过敏体质,或是医疗事故,故主动报告情况少。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主要在药品使用和经营环节开展,ADR报告85%来自医疗机构,15%来自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上报意识比较薄弱,担心提及不良反应,问及患者用药情况,怕被患者认为是药品质量问题或出现医疗事故,影响经济效益,或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敢或不愿积极主动地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还有的认为质量合格的药品上市后不需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不高。虽然我县的ADR上报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初步达到了上级部门要求的600份/年/百万人口的数量,但ADR上报质量不高,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较少。主要因为一方面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思想上未真正认识到ADR上报的重要性,对不良反应监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二是药师、药品销售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对一些不良反应信息不能准确、科学的进行判断,对患者提供的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容易忽视。三是不良反应监测报表填写过于简单、笼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少监测人员只是简单地填一些信息,对继往病史或对原患疾病的影响未做记录,对缺少的信息未能进行详细的咨询调查,难以保证报表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及科学性。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培训工作,扩大培训面,拓宽宣传途径。把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纳入对涉药单位培训计划,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强对社会与公众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氛围,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从发现、报告、分析、确认到信息通报及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理机制等一系列工作体系。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畅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渠道,鼓励个人自愿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使监测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信息通畅,反应迅速、处理果断及时。

(三)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覆盖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思路是“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要加大对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体诊所、农村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引导和督促力度,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法,使全县监测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第5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医护人员是施行医疗、护理行为的主体,对患者负有挽救生命的责任,由于现行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护理水平与患者及家属所期待的理想治疗效果形成了一种不对等的差距,急诊室接待的患者大多是疾病来势凶险、原因复杂、病情危重、多变,而患者及家属对于治疗结果都有一种强烈的完美期待,希望医生、护士妙手回春,无形中造成医护人员极大的心理压力,有形的、无形的风险都要由医护人员来承担,医护患沟通不完善,势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下面就结合我院对急诊室医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做一简要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解决办法,促使医护患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发生原因

医护患之间沟通是个难题,由于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患者可能故意隐瞒病史,导致医生无法对疾病做出准确评估和诊断,更无法正确的治疗,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可采取诊断式用药、试探性护理措施,而无经验的医护人员则因技术原因而束手无策,导致诊疗、护理缺陷、失误而造成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在实施特殊诊疗、护理措施之前,医护人员未充分体现患者知情权,对所施医疗行为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和知情同意签字。

医院冗繁的诊治程序,加重患者的焦躁心理:急诊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急于到院即得到救治,而繁琐的挂号、取药,辅助检查等程序延长了抢救时间,导致纠纷发生。

医生字迹潦草,医治费用过高,抢救动作缓慢,设备陈旧老化,就医环境的差异,极易造成患者怨气冲天。

医生为一己私利而不合理用药: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使用提成药,借机开大方,重复用药,增加费用,最终导致因为用药缺乏科学依据,而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害和经济上的压力。

人员配置不合理:急诊医护人员与急诊患者数的比例不符合规定标准,由于人员不够,导致某些医疗、护理措施未完全实施到位,而延误对患者的抢救时机。

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淡漠,抢救意识薄弱,工作被动,态度生硬,语言刺耳,不以患者为中心,总是“以我为中心”,不重视患者身体疾病,更忽视其心理疏导,犯经验主义,过于自信,导致对患者病情估计不足。

急诊病历缺陷或发生“空板”病历导致医患纠纷:有些医生懒惰,存侥幸心理,抢救后,以为万事大吉,病历记载缺失,抢救记录空白,护理记录空白,更无病情告知等一系列签字程序。

舆论、媒体的不良诱导,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雪上加霜,导致医护人员患者之间情感上的交流缺失,医生得不到信任,患者得不到关爱、鼓励,如此恶性循环,可能出现患者在丧失治疗信心的同时也丧失了理智的恶果。

由于患者或家属自身的文化素养所限,难以理解医疗、护理行为,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护理行为之前,虽已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但患者因违背医、护嘱,不配合诊疗而引发突发事件,患者又拒不正视自身的正确,无论出现何种后果,只要是不良后果,均归罪于医护人员。

医疗、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有不可抗力情况发生,如发生过敏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疾病的窗口期、器械药品质量问题、患者个体差异等无过错医疗损害而产生的医患矛盾。

有些护理措施由于护士本身操作失误或由患者家属自行替代,如更换输液瓶、自行输注液体导致空气栓塞、“张冠李戴”等等均是纠纷发生、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解决办法

医护人员应加强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尊重患者隐私,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以真诚之心消除患者的顾虑、戒备甚至是敌视心理,医护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心体会患者的难处,沟通时杜绝夸大其辞,疾病宣教时要实事求是,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包容之心和容忍之心来面对所发生的一切纠纷。

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杜绝差错发生。

尽量减少就诊环节,安抚患者家属,减轻焦躁心理,视“轻、重、缓、急”而决定是否挂号等,缩短检查时间,快速抢救。

急诊护士每天认真交接班,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处在备用状态,医生书写医疗文件时笔迹工整,内容全面无漏项,向患者及家属公示收费情况,并做合理解释。

严格杜绝“坐车开药”、“开单提成”,遵循用药原则,用制度管理、控制抗生素或其他贵重药品的使用。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首先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其他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提高病案书写水平,杜绝“空板”病历,加强质控。

第6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医院的产品是服务

图中显示:输入的是患者要求,输出的是患者满意,中间所有环节均是为着一个目标而运转―那就是服务。

国际标准把产品分为4种

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如油)。而医院的产品就是对疾病的治疗结果和患者对您治疗的满意程度。即医疗服务,也就是医疗活动或医疗过程的结果。这种结果当然也会受到医学水平、护理水平、检验水平等的限制,但只要医院展现出了当代的医疗水平,竭尽全力来满足患者的要求,就会产生满意的结果,让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医患也共享了医疗科技成果。

医疗过程

过程的表现形式为“输入”和“输出”医院的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过程,包括医疗管理、医疗业务、技术开发、科研教学。将先进的医疗管理体系、先进的医疗技术、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方法等“输入”到医院,经过转换,服务于(输出)患者,不仅满足患者的要求,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且带来了医院的效益、医院的发展和声誉提高。医院的每一项质量活动都包含着“过程”,从患者入院挂号,到住院诊治、外科手术、病情治愈出院,都在不断地运行着。其中每一项工作,都直接影响到过程的延续。如化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治以及治疗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医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制定相应的管理过程的程序文件,规范和控制过程。

医院所立项目要有项目的目的、国际国内标准、可行性、可靠性、市场潜力、完成时间、各阶段评审时间、职责分工、经营成本图及各部门协调工作等。

项目

其定义是: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医院确立的医疗项目,要充分考虑到相互协调中受控活动组成独立过程,确定起止日期,计算时间、成本和资源及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考虑是否给医院带来两个效益。

服务提供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医院与患者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医院的“服务提供”就在于全体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如财会、医政、后勤人员等)为患者的诊疗过程所提供的一切活动之中。医疗服务是一科技产品,即医护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医院与患者接触中的服务提供就是为患者诊疗过程的结果。而在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之间的接触中,也相互提供服务,保持每一个环节的衔接。这些活动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的,是有序而合作的。这些活动最终完成医院内的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服务产品。

程序

医院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对整个医疗活动的“途径”(way)或“步骤”(approch)有具体的程序。这种程序应用文件的形式规定出来,称为书面程序或“程序文件”。如《内科控制程序》、《外科控制程序》、《诊疗服务过程控制程序》、《护理控制程序》、《人力资源和培训控制程序》,这些程序文件,包含某一部门工作的总流程及规定,包括很多具体的活动,并且使每一位员工都熟记这些程序并按照这些程序去做。

特性

医院必须办得有特色,要体现医院的品牌和优势,要让社会公认医院的品牌效应。如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同仁医院的眼科、耳鼻喉科,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宣武医院的神经内科,积水潭医院的骨科、烧伤科,使人一提起这些医院就知道其固有的特征。

在医院的产品中应体现出这种特征。在感官上,在亲身体验中也能体现出这种特征。医院应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诚信、工作效率、患者的医疗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都要体现出个性特征。

质量特征

医院的产品、医疗质量活动及整个质量体系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也是一永久的特征,不可能改变。它包括提供放射、化验、手术、治疗、护理等过程,都体现了质量的特征。

医院的价格不属于质量特征。

可信性

诚信,为每一个医院接待患者完成医疗服务过程的先决条件,有诚信才能有可信性。

医院可信性体现在治疗水平、医疗效果、社会信誉、信赖程度等各方面,尤其是医疗承诺的实现。当然,由于现代医疗水平的限制、人类疾病的个体差异、还有一些病不能认知和治愈,以及患者突然病情变化的突发事件等,并不能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这些是与医院的可信性无直接关系的。

医院内部相互之间可信性必须体现在检验报告、化验结果、手术效果、护理能力等方面。

增强可信性、可增加患者的依赖程度,增强医师和护士在医疗实践中的自信心及医疗质量的保证。

可追溯性

医院的可追溯性可同时存在每一个医疗活动中,对患者发病状态、诊断、手术、治疗操作、药品应用、护理操作会诊治疗情况、抢救经过都应有记录及签名,此外,患者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均可提供这种追溯能力。

对已出院的患者应进行回访,追溯治疗效果,指导康复等。

患者一旦建立病理档案,可作为下一次住院治疗的追溯内容来源。

合格

医院“合格”产品,应以符合法律法规,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标准。当然,在整个医疗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使用医疗疗效评价(如痊愈、好转等),也可对整个质量体系评审,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目标值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不合格

医院在质量活动中,如医疗活动、护理活动、生活护理、财务及医疗环境等未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如技术操作、抢救措施、化验检验等未达到质量的要求或医疗与护理常规等要求。

不合格应由质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等部门加以控制。常见的不合格有落实体系文件类不合格、医院物品药品等不合格、医疗设备设施类不合格、医技护理了不合格等。对于各种不合格应加以识别。

缺陷

在医院未满足某个预期的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其结果常为不合格产品,但与单纯的不合格产品又不同,其中包含着法律、法规内容。医院的产品就是医护服务,服务的对象是人。其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再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的,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的,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事故应移交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的发生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可能是意外情况(如设备、仪器失灵)所致。因此医院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各项制度,加强医疗责任心,消除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产品,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病人的含义

“病人”是一类特殊的弱势人群,他们包含“病”与“人”两方面的特点:“病”的痛苦使他们诉求于高超的诊疗技术;“人”的本性使他们更需要温暖的关心。疾病往往发生在身体的某一个脏器,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累及其他相关脏器,而药物治疗在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也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治疗矛盾。因此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是复杂而难以预料的。

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影响其治疗高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从“面”来看,现代医学分工日趋细致,医疗、护理、后勤、行政等各个部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人,各部门服务水平的高低、部门间衔接的流畅程度都会对病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点”来看,所有参与诊疗工作的人员都会对病人病情的转归产生作用,但他们的教育背景、从医经历、经验和水平、责任心、服务意识均极具个性,甚至其心理和情绪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国际标准建立医院管理体系的特点

采用ISO9000标准建立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它具有适应医院质量管理和医院经营的特点。

强调系统管理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建立系统化管理,需要有一个整体化的观念。从确定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建立医院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医疗服务过程和职责,在过程实施中确定测量方法来检验先行过程的有效性预防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项,寻求改进方法,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体现一个整体观念,如何科学、细致、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不仅仅是医师或护士的责任,还需要设施、环境、后勤及医疗费用等等的配合。患者在追求治好病的情况下,还追求好的服务态度,温馨的就医环境和合理透明的医疗费用。要提供这样全方位的服务,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如何根据医院自身的人力、设施、环境资源提供全方位地满足患者服务的需求,这需要医院最高管理者对本院如何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策划。

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依存于患者,医院若想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需要患者不断增加。患者选择医院就医,一方面使医护临床经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促进医院不断发展。因此,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院应以患者为中心,调查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将此期望要求转化为质量要求,并采用有效措施使其实现。也就是说要真正把患者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强调系统管理

医疗服务提供,是通过医疗服务流程来完成的。应明确所有重要的医疗过程,如住院、测试、治疗、护理,如何对待病人及其家属,如何对待即将死亡的病人,病人的运送、转接,使用的仪器设备,用药,社会关怀,饮食,管理职责,管理程序,财务控制,病案及对废弃物的处理等。对其过程控制,常规要求如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安全工作的要求,如传染病、X射线等;通过主观或客观的证据如:ICU时间、并发症、死亡率、人员更换等,主观证据如:病人满意度、人员能动性等。标准是将管理职责、资源赶里、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更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不断改进

不断改进是ISO9000族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建立一个与医院发展相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医院的现行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与时俱进。既然提出持续改进,就需要日常检测、月质量工作分析、年度内部审核、年度管理评审等,提出对现行医疗行为是否有更改,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通过持续改进,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医院的应用

在2000版ISO9000标准中新增加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经多年的实践,已公认为ISO9000的理论基础,并作为最基本、最通用、最直观的一般原则,成为医院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八项原则是:一、以顾客为焦点;二、领导作用;三、全员参与;四、过程方法;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持续改进;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八、与供方的互利关系。其中第一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第六原则持续改进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两个核心原则;第二原则领导作用为质量管理的关键原则;第四原则过程方法、第五原则管理系统方法和第七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被认为是质量管理的三个通用方法;而第三原则全员参与与第八原则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是实现质量管理的两个根本途径。下图可显示其中的关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在医院理解物为“患者”、“患者家属”和“相关团体”(如集中体检者)。医院应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了解和明确患者的要求,包括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尽最大能力去满足之,甚至争取超越患者的期望。确保患者的需求,是医院每个员工生存的基础,医院依存于患者,“以病人为中心”就是基于此要求。此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作用

领导是与有决策和指导各个级别部门作用的最高管理者。因此,必须由最高管理者建立医院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和实施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患者要求得到满意,确保全体员工的参与,确保人才的利用和资源的利用,关键是领导者创造并保持一个使员工充分参与和实现医院目标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

全体员工是医院之根本。只有充分发动全体人员参加医院的质量活动,并充分发挥集体的工作热情和持续干劲,才能创造效益。

过程方法

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各个治疗、护理活动和技术操作、临床检查、检验、物料供应、血液、药品、患者食品以及收费和出院后的追踪等等都是过程。对医院内部的各个过程的标识和管理,特别是对过程接口的标识和管理就称为“过程方法”的管理。医院把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策划,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下运行,可保证医院质量达到提高和增值的目的。把患者的要求作为输入,为患者提供服务及结果作为输出,整个过程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加以控制。通过患者满意度反馈的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并螺旋式的不断提高,实现过程的增值。上述这些的测量、分析、改进等过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从而形成一个过程网络。因此,以过程为基本单位(要素)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基本思路。

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医院施行管理的系统方法,包括如下内容:确定顾客的需求与期望,建立医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过程和职责,确定过程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评价结果,防止不合格,实施改进,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纠正措施等。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医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永远追求的目标,医院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可获得最大的效率。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随着患者的要求和环境的改变以及目标的提升,必须不断地进行改进,使医院的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医院主要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达到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管理评审来促进持续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主要内容有:了解医院质量运行的现状,修改和提升质量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定、验证和分析结果,判定更改文件等,还包括创新性(突破性)的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决策是管理的基本职能。通俗地讲,决策是针对问题作出决定;严格地讲,就是提出问题,调研,搜集信息,掌握数据,确定目标,进行预测,拟定方案,比较方案,评价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因此,决策必须科学化,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可避免主观盲目的决策,防止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损失。

要了解事实,必须收集各种渠道来源的信息,并加以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效率和业绩,测定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变异性。即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沟通,最后给予科学的决策。

与供方互利关系

供方向医院提供的产品对医院向患者提供的产品―也就是服务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代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供应链也将日趋复杂化,任何一家医院都会有自己的供方和合作伙伴。为快速灵活地反映医疗市场的变化,现代医院都在努力营造一个清晰和公开的沟通渠道,建立与供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以便取得“双赢”利益,这将进一步体现21世纪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第7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第一条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以下简称“节育手术并发症”)管理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做好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鉴定、治疗及善后处理工作,确保受术者的安全、健康及家庭幸福,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县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节育手术并发症的管理和服务,由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协调人口计生、民政、卫生、公安、司法、、工商、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扶贫、农业、税务等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进行综合管理和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户籍在本县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治疗对象和本县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日常管理与服务。

第二章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第四条各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前要对手术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严格按《节育手术常规》排除节育手术禁忌症,掌握适应症,并做好受术者的思想疏导和相关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五条各技术服务机构在实施手术时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在手术操作中要细心、轻巧、彻底止血、准确无误,特别要防止脏器损伤和异物遗留。

第六条各技术服务机构对执行计划生育节育对象,术后要按照国家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各种节育手术后假期的建议》,叮嘱受术者适当休息,严格执行定期随访制度,发现问题应及时妥善地进行医学技术处理,并逐级报告。

第三章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鉴定

第七条因节育手术给受术者带来的并发症,必须严格按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男、女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由县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做出科学的判定。

第八条鉴定的组织:县级成立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由县级计划生育、卫生部门有关专家五至七人组成,并由计划生育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负责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鉴定组织工作。县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技术鉴定日常工作。

第九条鉴定申请的受理:拟进行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的对象,应到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领取《宜昌市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申请表》,由本人填写基本情况,村(居)委会和乡镇人口计生办逐级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到县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进行鉴定。

第十条鉴定工作严格按国家人口和计生委《节育并发症鉴定办法》执行。以《男、女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划定的等级为依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对节育手术并发症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凡并发症对象治疗痊愈的,经县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确认后,不再作为节育手术并发症扶助管理对象;并发症加重或反复的,可以重新申请鉴定,由县计划生育医学技术鉴定小组重新鉴定,确定并发症等级。

第十一条凡受术者对鉴定有争议的,应按《节育并发症鉴定办法》第十二条、十八条、二十一条和二十四条办理。

第十二条各技术服务机构凡因违反《计划生育技术操作规范》引发的各种节育手术事故造成的并发症,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四章节育手术并发症的扶助及治疗

第十三条经鉴定为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对象,按下列标准给予扶助:

轻度:由乡(镇)人民政府按每月不低于20元的标准发放门诊补贴。

中度:由乡(镇)人民政府按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发放门诊补贴。

重度:由乡(镇)人民政府按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发放门诊补贴。

节育手术并发症扶助经费由县级财政专项预算,按照乡(镇)实际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人数拨付到乡(镇)统筹使用,乡(镇)按标准发放到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手中。

第十四条节育手术并发症对象发病需要住院治疗的,住院费用除在农村合作医疗或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中按照规定报销外,剩余部分由乡(镇)从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补助经费中统筹解决,并报县人口计生局备案。对于出现大额住院医疗费用,乡镇难以全部解决的,由乡镇人口计生办专题报告县人口计生局,县级适当给予解决。

第十五条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治疗,由乡(镇)人民政府指定技术服务单位负责治疗。

第十六条扶助经费解决办法: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属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其治疗费应由所在单位参照工伤有关规定处理。

(二)农村村民或城镇无业居民属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其治疗费由乡(镇)人民政府从计划生育事业费中解决。

(三)农村村民或城镇无业居民的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生活困难的,采取乡(镇)人民政府解决为主,社会救济为辅的办法,适当给予解决。

(四)解决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生活困难应以扶助发展生产为主。节育手术对象中的中、重度并发症家庭和轻度并发症中的困难户,应优先纳入农村村民或城镇居民低保,直至基本康复,能劳动自给为止。

(五)对生活困难需补助照顾者,由各乡镇民政、扶贫等部门给予一定的临时救助。

第五章附则

第8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患纠纷;分析;解决

【中图分类号】R-0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16-01

在医疗卫生方面看病难、看病贵、沟通不够、医患缺乏信任是促成不和谐的主要原因。2013年10月23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根据统计医院发生医患暴力事件逐年增加,2008年平均每所医院发生20.6起,到了2012年就上升到27.3起。它影响了医院正常工作,也干扰了社会和谐,受伤害的首先是医生,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且继续研究解决办法,力求做到医患之间矛盾降低及化解。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04―2013年十年间作者在单位经历典型医疗纠纷13起 、了解情况的医院医患纠纷38起、媒体报道医疗纠纷随机收集了49起,共计(王晖 女 1984.10 大专 护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 266035 )100起。其中男性患者引起纠纷47起、女性患者引起纠纷53起。在矛盾中医务人员受到伤害134人,外伤致死7人,死者平均年龄可能是43岁。

1.2 方法 工作以来看到就医病人面容痛苦,身心憔悴,急切盼望医院把病治好。看到医生、护士工作严谨认真、上班忙碌,很辛苦、很劳累。病人盼望尽快把病治好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治病是科学,因人的个体差异,有美好愿望不一定都有美好结果;人际关系也是科学,一样的现实,部分人能理解,个别人可能就不理解,每当发生了医疗纠纷都对作者触动很大,因此就把它一一记录下来直到今天。

2 结果

24起人体接触造成医护人员伤害案中19起刑事处理;其余 5起和有过激行动的8起共13起由治安管理条例处理;属于医疗差错、事故和僵持不下的43起纠纷医院给予经济赔偿,作者了解到最高达60万元;有20起病人或家属经过院方反复解释最后达到矛盾的统一,个别和医护人员还成了好朋友;医护人员言行不当有5起,经过医院和当事人解释,说明原因,口头道歉,化解了矛盾,得到谅解。

3 讨论

3.1 医生和患者之间基本不相认识,他们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过去找医生看病叫求医;在西方找医生看病叫看医生(Seeing A Doctor),这个“看”就有尊崇的意思。国内绝大部分医护人员每天在认认真真工作、绝大部分患者感激医护人员对他们的付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不要怀疑医保出了问题,不要把医患之间看成一团黑,就像再法制的国家也会出现犯罪份子,再贫困的环境也会出现帮助别人的人一样,人群中总会有一般和特殊。

建国初期政府对革命者处于关心和经济允许,对他们看病给予供给制解决,到后来对单位职工使用记账单、代病历回单位报销、执行合作医疗、医保卡、门诊统筹、大病统筹、新农保等,医疗费用政府和集体担负的越来越多,但是人类本能的进取心理和有永远不能满足的奢望,也是促成医患矛盾原因之一。国家经济发展了,生活质量要求高了,在医疗方面目前已经达到了看病少花钱或基本不花钱程度,有病就要看看,医院就诊人/次逐年增加,家庭为看病倾家荡产的现实即是有政府和群众也会慷慨解囊给予帮助,看不起病的年代基本过去了。

目前除社区医院外其他医院运转资金基本依照业务收入自行解决,供货商受利益趋动,供应药品、卖出器械等多数都变相给甲方好处费,医院领导为求单位收入增加博得政绩以盼提拔、医生开大方、开贵药求得多拿奖金多拿提成,这种现象已持续多年,政府用了多种办法管理,效果仍然不好,也不彻底,它败坏了党风、增加了医保投入、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医院声誉,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形像,真叫人痛心,事实上真正拿到好处费的人为数很少,是“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我们的国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过来,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目前有些人老看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老看着外国人享受什么待遇,想一步踏入想象中的美好社会,忘了解放前中国是个贫穷落后农业国。以上种种都能促成病人与医院间产生不和谐因素。

人类健康状况受基因遗传、自身免疫、后天获得、成熟、衰老等影响,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治不好、有些病通过治疗恢复的快些或能减轻症状,另外还有个就医时间和治疗方法问题;医学是自然科学,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同一种病不一定治疗都有效、都能治好;医院档次有高低、人员能力有大小、积累经验有多少,这都是正常现象;同样花钱去大医院、找好医生看病是人之向望,大医院病人多、大医生接诊病人更多,有时对病情解释不够详细,有没有应付心理也难说。做为医护人员热情接诊、认真检查、精心治疗都应该做到,但是人偶然有些惰性、有时也可以想的不周全、还有保护性医疗制度等。上述原因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差错、出现事故是难免的,这不是在原谅自己,这是现实。

学者认为在自然人群中个别人患有分裂症――是精神科和心理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民间叫它“灰色疾病”(介入正常人与精神病人之间),多见于20―35岁中青年人,这些人在认智、感情、意志、行动等方面与常人比较有时不一样,性格比较怪癖,做事常无规律性、初而反而、强词夺理、过于绞质、做事有时不想后果、有时还会伤人伤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人群总发病率占千分之0.7。统计学也认为每一千人能有一位分裂症患者(注1);这种人有正常的思维意识、分析能力、处事逻辑,既是促成过激行动也有原因所致,法律上不承认是病态,医学上不好界定,他自己也认为他的处事观点正确。表现在就医过程中如果他遇到不愉快、不顺心容易促成矛盾,甚至升级成为暴力(注2),据统计在所有医患纠纷中受伤害的首先是医护人员,特别是接诊医生。

3.2 医生护士都是自然人群中的普通人,到医院看病是病人对医院信任,接收病员就诊是社会赋予医院的责任,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有意见、有分歧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模式解决,不能叫矛盾激化。案例 1:数年前一个农村男性患者到医院看病,接诊医生说没有什么大病,给他对症开了点药;一周后他又到另一家医院看病,这家医院医生说他是附睾炎,时间长了延误了治疗,他想要二胎,这以来完了,因次对首诊医生产生了极大的愤恨,一天带着凶器来到医院找到那个医生,趁其不备猛刺下去,医生不治身亡,歹徒在医院门口抓获,后刑事处理(注3)。案例2:某年家属带小孩到医院看病,医生考虑肺炎合并重度酸中毒,因治疗风险大转诊上级医院,在路上小孩病危,上级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家属到这两家医院大厅烧纸祭奠,影响医院工作,烧坏大厅地面,被公安机关带走治安处理(注4)。 案例 3:某医院给病人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恢复心跳接通大血管时不慎血管内进入空气,气栓使病人死亡,事后家属找的律师与医院律师通过协商,确定医院赔赏数目,虽然家属非常痛苦,但纠纷和平解决。以上三个案例同样都是大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态去处理,结果可以完全不一样。

3.3 医患矛盾产生了,医护人员首先要站在公正立场上,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分析矛盾、感受矛盾,自己这当中有无过失,如果责任主要在自己,就要认真做出道歉,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原谅,把矛盾化解在摇篮中。如果责任主要在病人那可能是一时不理解,要反复解释,改变他们的观点、取得合作,达到正常诊疗的目的。有意到医院找岔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为数极少,一定要想到这一点。如果医务人员责任比较大,甚至出现医疗差错,当事人要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由领导出面解决,以免矛盾继续延伸。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在充分解释稳住家属基础上,及时报请相关人员处理,并且由主管部门给于鉴定,分清责任,根据规定,照顾到人间情理、尽量满足家属要求。对待责任医护人员要从爱护角度出发,根据担责大小按单位规定给于处理,以资教育,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如果医患之间形成不策、伤人毁物,当事人首先想到的要保护自己设法离开现场,在执法人员到来之前由保安人员维持秩序,不要叫矛盾继续升级。

“职业医闹”是社会滋生的一股暗流,它有领导、有组织、有策划、有内线,他们雇用人员,做事嚣张、堵医院、威胁人身安全、严重干扰诊疗工作。去闹事的人自称是爷爷、奶奶、婶婶、叔叔、姑姑等“亲戚”;由于“医闹”参于当事方常能从肇事方拿到高额赔偿。近期媒体曾报道一例有“职业医闹”参于的医疗纠纷最后从医院拿到了30万元,病人家属只得到了3万元,其他偿金全被他们瓜分了。“医闹”参与解决医患纠纷,为了多得赔偿,操作过程中他们控制热度,不犯法、不违反治安,医院明知是在敲诈,也没有办法,只能格外谨慎满足他们的最低要求。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一组医患纠纷案例,矛盾促成有可观原因,有主观原因,矛盾发生了作为医院首先要积极应对处理矛盾、化解矛盾;如果矛盾升级形成暴力,要保护弱者、及时报警,有执法部门处理现场。

参考文献:

[1] 曲利华 庞金玲 我们都有分裂症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9 第1版 3―5

[2] 李靖平 精神分裂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第1版 333―366

第9篇:医疗事故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有效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63-01

1 新生儿生理特点

所谓的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还不到二十八天婴儿。在生理方面,新生儿存在着许多特点,医护人员想要将新生儿进行更好的护理,一定要对新生儿的生理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

婴儿在出生之后,其皮肤是粉红色的,在三到四天之后,其皮肤会有生理性黄疸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婴儿的肤色是略黄的。黄疸的高峰期是婴儿出生一周前后,在两周之后,黄疸会自行消失。新生儿的皮肤非常的细嫩,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而其防御能力不高,很容易产生损伤以及细菌感染、脓疮等的。同儿童的呼吸速度相比,新生儿比较快,一般一分钟可以达到四十到八十次,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呼吸中枢发育故完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将渐渐变得稳定。从脉搏方面来看,每分钟一百二十次到一百四十次是较为正常的。从提问方面来看,正常的新生儿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然而,因为新生儿的体温中枢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健全的控制血管收缩的植物神经功能。他们呢的皮下脂肪比较少,因此非常容易散热,这就造成了他们的体温皮肤会有很大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新生儿的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从体重上来看,一般来说,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是三千克,出生二到四天内,他们会有一定的体重下降情况产生。在一周之后,体重开始恢复正常。

2 常见的护理隐患

2.1 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为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道,另一方面还需要拥有一些儿科护士的特殊要求,即富有同情心、爱心以及耐心。在对过去的大多数新生儿案例进行调查发现,产生这些纠纷的原因多是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服务不够,缺乏同新生儿家属之间的交流。

2.2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够

在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查对不严、不认真进行交接班、操作时违反规定,没有及时进行巡视患儿以及业务不够熟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新生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延误抢救时机。

2.3 环境隐患

在很多医院,新生儿的病区都没有得到严格的区分,非感染病房、感染病房以及早产儿病房都没有得到细致的区分。一旦在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频发的季节,新生儿患者会大量的增加,这就会造成病房的拥挤,那些处在恢复期的患儿和处在急性期的患儿在一个病房内休息,因为医护人员都在忙着进行诊疗和护理,不能将消毒和隔离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这就会造成交叉感染的产生,一旦早产儿感染,就会对其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2.4 医护人员压力大、风险高

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有着工作两大、繁琐的特点,不仅如此,很多医院的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编制还不是很充足。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变换很快,并且容易出现反复情况,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进行表达,频繁的经脉加药,再加上婴儿的啼哭声以及缺乏良好的休息、心理调节不当等,长久之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心情暴躁、容易发怒。

2.5 用药不当

在用药方面,新生儿因为体制特殊,其药剂量个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仅如此,很多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加药,这也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医药科学不断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新药,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剂量复杂,这些知识是很难掌握的,很容易出现配错药以及换算错剂量的问题。

2.6 使用仪器不当

随着医用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性能复杂的新生儿仪器,例如暖箱、监护仪、推注泵等等。很多护士对这些仪器的性能不甚了解,无法察觉仪器是否出现故障,从而会造成损伤和事故。

3 风险预防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要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护理人员进行讲解。不仅如此,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向护士进行宣传,将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提高,进而加强他们心中的风险意识。

3.2 护理风险监控

医院应该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其进行不断的改善,设立三级护理这样的管理制度。所谓的三级是指护理部、科护士长和质控护士。从护理部方面来看,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从而能够随时对隐患和不规则的操作进行发现,并对其进行纠正,将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并对其他的忽视进行及时的提醒。从科护士长和质控护士方面来看,每日都要进行随时的检查,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每个月,都要进行风险事件分析例会,对当前存在和潜在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还应该进防范、处理事故的预案的建立。

3.3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大多数医院,由于新生儿的护理人员配备不够充分,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资历较低的护士加强管理,并且使资历较高的护士对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在进行排班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新老护士进行搭配。对于新护士,要对其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注意,特别是中午、夜间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

3.4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积极推荐本院护士参加省市的护士培训班,在培训结束之后,让这些护士到科室对其他的护士进行理论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组织护士进行定期的考核,激励护士进行自我提高。对于那些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设备,进行定期使用培训,以避免产生设备使用不当而产生医患纠纷,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生儿科为了将护理安全提高,因该在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的隐患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汪丽芳,王慧英,苏宁,桂琳. 干部病房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2).

[2] 李琰. 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有关问题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