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情景教学法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景教学法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情景教学法案例

第1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院校转型的风潮,一些院校紧跟形势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1]。

对于“应用技术型”的解读,从课程教学方面来说,将是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2~5]。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与实践相结合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一、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法

基于以上形势和考虑,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提出基于情景模拟剧的案例教学研究法。该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背景,以情景模拟为环境,用剧本的方式将二者相融合,力求在一场情景模拟剧中,以动态的情景变换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案例本身的思考,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情景中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应对方式、言谈举止等,结合课本(讲义),将理论现实化、形象化、生动化、简易化,达到教学相长、探索深思的目的。

(一)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构成要素。

1.案例。案例一般是在旅游/酒店管理的现实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素材的初级资料来源,是后续根据案例改编剧本的最原始的素材。

案例的选择主要来源于各种旅游/酒店管理实践案例集、酒店内刊、从业人员经验交流、实习生实习心得等。

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一般性,同时要考虑到其能否剧本化,避免沦为简单的业务流程重复性操作或模式化案例分析。

2.剧本。在前期所选案例的基础上,设定案例的实施场景、角色人物、以及相应的衔接(主体事件)或激发(随机事件)事件。

(1)主体事件。主体事件为戏剧整体的推进性事件,衔接戏剧主体场景间变换,是整个情景模拟剧剧情发展的主线性事件,一般需事先设定,并对主体事件下的场景、人物角色、行为心理、言谈举止等预先设置,以保障剧情发展的顺利进行。

(2)主体情景。主体情景是主体事件下的戏剧情景,保障主体事件的顺利发生、并按预想发展至下一情景,是整个剧情发展的整体性背景。主体情景并不唯一,是随着主体事件变换的需要而改变。

(3)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随着剧情的推演,在不同的情景中随机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可以是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着剧情的进展随机发生的。

随机事件与主体事件的区别是,主体事件在整个戏剧进行中起衔接和贯穿始终的作用,一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的在于保障整个戏剧按原计划顺利进行。而随机事件一般是独立发生的,个体之间独立存在,目的在于对主体事件下的不同种情况进行探讨,起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的作用。

但也需要强调的是,主体事件和随机事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关系如同树干与树枝,主体事件是剧情发展的有力保障,随机事件是主体事件的有益补充,二者合一,共同构成情景模拟剧的有机整体。

(4)随机情景。随机情景是随机事件下的戏剧情境,保障随机事件的顺利进行。随机情景可以以主体情景为背景,也可以是由随机事件决定的特定的戏剧情景。

(二)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整个教学方式的实施如图1,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1)课堂模拟环节

课堂模拟环节由情景模拟剧贯穿始终,情景模拟剧主要由情景、事件、人物三方面构成。其中,人物由实践教学班级的同学自愿报名担任不同的角色。

情景:主要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另外根据情景性质的不同(主体情景、随机情景),可以包括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心理活动等信息要素。

事件:是触发戏剧矛盾的扳机,即是不同场景间承转的纽带(主体事件),也可以在同一场景中触发不同的突发事件(随机事件),是牵引模拟剧向下进行的信息源。

人物:是模拟剧中最重要的角色,戏剧冲突、人物性格都通过它来表现。在随机安排的情形下,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人物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达到不同的戏剧效果,或者进一步产生新的冲突和矛盾,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模拟角色的表现达到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的目的。

整个课堂情景模拟剧由主体事件和主体情景作为剧情牵引,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会有随机事件以及相应的随机情景出现,这些随机事件(情景)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在课堂对某一场景(事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但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可以进行相应情景的模拟,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2)课堂讨论及反思环节

在模拟环节结束后,将对模拟剧中的各种情景下出现的情况、人物特征、心理活动、言谈举止、随机事件模拟的不同种情景对比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反思,目的在于将理论最大限度的融入实践,并让学生观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推演及应用。

(3)课后教研总结环节

完整的教学组织离不开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总结,在吸取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教研总结及讨论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方向,制定改善方案,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互动的教学体系。

图1 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二、新式教学法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式教学法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适应国家导向的新形势下教育改革背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体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性环节之一就是采用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情景模拟剧的案例教学法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是顺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方向的。

2.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于抽象化理论形象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变革。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成长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一代,对于信息的捕捉和接受能力远高于以前的大学生群体。这也对大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即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何种方式让知识以最为快速、有效的传播渠道为学生所接受,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显著的教学效果。

时代的变迁,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使得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在新的群体特征下已出现变革的需求,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知识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因此,适应新群体的需求特征是未来大学教育变革发展方向,本研究是在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实践需求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改革,是对抽象化理论形象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尝试。

第2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法律基础 案例 情境创设

上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叩响了教学领域的大门,并以传统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独特功效和魅力而备受欢迎。迄今,案例教学法已深入到教学领域的众多学科,逐渐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新教学模式,备受教学界的瞩目和推崇。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备受欢迎和推崇,原因就在于它能通过案例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十分有利的学习情境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广阔平台。因此,可以说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案例的情境创设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在工商管理教学以及法学中的刑法、民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教学中,正是一个个极其经典、生动的案例,使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案例所创设的情境就犹如璀璨的礼花闪烁在课堂的天际,照亮了学生求知的道路,使学习的过程显得无比的精彩和生动。而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商法、经济法等内容,理论性和规范性都很强,注入式的传统教学使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刻板空洞,枯燥乏味,“理”“实”脱节,导致学生不乐学、不易懂、学难致用,对高职学生来讲,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当案例教学的春风吹拂过教学的课堂时,学习的蓬勃生机便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般显现出来。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案例的情境创设,案例教学仍将会再次流于形式,沙漠中的绿洲也将成为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并且,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局限,可供案例取材的实例又大多平实、零星还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怎样才能把握好案例情境创设的环节,使案例依然精彩,使案例教学的魅力不减、成效依旧?要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案例情境创设应符合哪些具体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从创设一个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出发,案例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案例创设的情境应具有真实性

知识本来就源自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成果,而教学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一成果通过教学活动使新人得以传承和发展。案例教学法的最独到之处就在于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放回到知识获取的情境中去,使这一过程更生动,使知识在这一情境中再度被激活,从而更易得到理解和发挥。学习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从中领悟到怎样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提升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这种功效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这一优势,首先就要求案例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应是自然而真实的,即具有真实性。唯有自然而真实的案例情境,才会使学生产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之中开始探索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例或问题必须是现实中发生过或可能会发生的事例或问题,而不是杜撰的、虚假的事例或问题。案例是案例教学据以展开的基础和依据,如果案例教学是建立在虚假造作的案例基础之上,那么案例教学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二、案例创设的情境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包容性和延伸性

如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独到之处是能够通过案例所创设的情境,将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回到知识获取时的情境中去,这是一种认识过程的回归。但这种回归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也不是泛泛的情境再现,而是一种螺旋式的更高层次的回归,是一种更经典的情境再现。对于某一具体的知识来说,它往往是由许多人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的探索、感悟和总结才最后以人类智慧的结晶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所以,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渐进认知过程,再现这一过程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这就要求案例对获取知识时的情境再现应该是一种新的高度上的再现,是一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浓缩而典型的真实情境的再现。因此,案例所创设的情境应是基于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创设的特定情境,应当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典型性、包容性和延伸性。针对性是指案例所创设的情境应与所要掌握或运用的知识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典型性是指案例情境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包容性是指案例情境应有丰富的内涵,应基本包含学习任务要求的多个知识点;延伸性是指案例情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前瞻性和扩展性,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案例设置的情境不具有针对性,就会导致案例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学生面对案例而不得要领;如果案例设置的情境不具有典型性,案例教学就不能完成由个案到一般的升华过程,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果案例设置的情境不具有包容性,就会导致多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多个案例来完成,不仅会使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显得拖沓零散,甚至会割裂知识体系有机联系的整体性而导致学习的片面性;如果案例设置的情境不具有延伸性,就会导致案例教学就事论事的局限性,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案例创设的情境如果不具备针对性、典型性、包容性和延伸性,案例教学法的功效就会大大降低,成功度将大打折扣。

三、案例创设的情境应具有简明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以例激趣”是案例教学法较之其它教学法的又一大优势。枯燥、深奥的理论令人学起来艰涩乏味。同样,枯燥和过于复杂的案例情境也提不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考虑案例情境设置的真实性以及针对性、典型性、包容性和延伸性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简明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案例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应以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发展区”为起点设置情境,易于学生完成从原有认知水平到新的、更高的认知水平的跃迁。案例创设的情境应鲜活生动而不乏幽默,引人入胜,又令人回味,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展示出案例教学法的无穷魅力。

笔者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上述要求来设置案例情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产品质量责任”章节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写了“都是化妆品惹的祸”案例:小张是个爱美的姑娘,她在镜子前左顾右盼,觉得自己样样都长得挺美的,就是皮肤太黑了。于是去一个“靓丽”化妆品商店购买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换肤嫩白霜,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早晚各抹一次的用法,晚饭后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电视,一边反复将换肤嫩白霜涂抹在脸上轻轻按摩,陶醉在不久就可变成白雪公主的美好遐想中。晚上睡觉后不久,她觉得脸部又痒又痛,第二天脸部红肿得厉害,皮肤溃破流黄水,无法去上班工作,到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但两边脸颊却留下了两块难看的疤,原先的“黑里俏”变成了“疤拉脸”,连男朋友也告吹了。小张向“靓丽”化妆品商店索赔,商店声称该换肤嫩白霜是“前卫”日用品化工厂委托其代销的,小张又打电话到“前卫”日用品化工厂索赔,该厂又辩称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只是有个别的过敏反应,造成小张脸部毁损的原因是使用不当引起的过敏反应,厂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小张该怎么办?这一案例所设置的情境有着现实中的原型,符合自然、真实的要求;案例是针对产品质量法的学习任务来设置情境的,情境中的各个情节分别与产品质量法关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责任构成,以及产品责任承担的法律规定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案例创设的情境又是经过现实中的多个原型加工形成的,颇具代表性。对此案例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成为处理类似产品质量责任问题的范例,因此,具有典型性;案例情境涉及了产品质量法的各个主要知识点,通过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产品质量法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将会有一个全面、基本的了解,因此,具有足够的包容性;案例情境还分别涉及到此前学习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和之后将要学习的解决经济争议的方法问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案例设置的情境简洁明了又非常贴近生活。案例中,小张因爱美而成为产品质量受害人的遭遇,引起了正处于爱美豆蔻年华的学生们的极大关注,案例用语又不乏生动和幽默,因此,当案例呈现于课堂之后,学生们立即被案例情境所吸引,饶有兴趣的在此情境中积极扮演着小张、商家、厂方、法官等不同的角色,从消费者的权利、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义务,以及产品责任的构成、承担等不同角度寻求法律依据,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案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学习情境,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总之,案例教学法并非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简单的引用案例,广义的案例教学法应是一个包括“哈佛模式”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案例解说法在内的系统方法工程。它应通过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包容性、延伸性、简明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情境创设,激发学习者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学习者进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案例情境,成为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者,或领会、知晓,或运筹帷幄,教学目标便在此过程中得以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

[2]顾明远.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今天我们来研讨案例分析导入法与情景设置法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问题。

一、案例分析导入法

对于技术教学来说,简单地采用问题导入教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有时不可能提出问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有利于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

一般学科教学用这个教学方法只提案例导入,为什么在通用技术课中强调案例分析导入呢?这与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

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一要根据本课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要精心设计热点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通用技术课不仅要用案例导入,还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由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较少,技术的基础较差,如果不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对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有所体会,看到案例并提不出问题。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情景设置法

真实情境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发展,并引起内部心理图式的变化。研究表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动力。

听过一位通用老师上的《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的教学,他以“一次长途旅行中所见”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呈现的方式,先乘公交车――看、找、评公交车上的人机关系;买火车票,乘火车――看、找、评车票、火车上的的人机关系;到目的地后住旅馆,看、找、评旅馆里存在的各种人机关系;游景点――看、找、评生活中的人机关系,等等。学生带着技术的眼镜跟着老师作了一次充满技术课程特点的旅行,课堂气氛活跃、有讨论、有交流、有见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了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对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力地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认识到了老师创造性设计教学的魅力。我更认识到不能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简单化,以为学生可以看懂,就无须更多的准备。而恰恰相反,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创造性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内容有意识地插入情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设计中的人际关系”时,我带了两把高低不同的椅子,在学生中选了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让高个子坐低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坐后脚离地),让在坐的两位同学谈感受,其他同学讨论。然后又叫一个矮个子和另一位高个子同学互换穿外衣。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内容上来,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技术课的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破除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欲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纯粹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9世纪末被哈佛大学所提出,指的是以法律案例为教学平台,通过案例所描述的法律事件带入课堂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法律事件的阅读、分析、群体讨论甚至作为某个角色进入特点的法律情景,建立真实感受,追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实现和掌握蕴含与法律案例中的法学理论。

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达到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法律理论的教学目标,以法律实务案例,形象地说明法律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技能。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性,将学生纳入到课堂活动中,容易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通过让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以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一般法学教育的方法在于,该种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主导和线索,通过对案例的解析,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有点学者提出“:纯粹的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缺乏相应的背景条件”“,我国的法学教育自大学阶段就开始设置,在法律功底全无、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也基本为零的状态下,采取单纯的案例教学法,其效果不容乐观,即使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地运用这种教学法,也会使学生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最多听个热闹,使案例教学法流于形式,到司法实践的场合,仍然不知所措。”

而在我国传统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也经常饮用案例,一般常见的作法是教师先将法律理论或者规则制度讲授完毕之后,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起到“佐证”理论的意义。这种方法一般将其称为“举例教学法”或者“演示案例法”,仍然是一种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导,学生聆听的方式。案例运用的目的在于“解释”理论,并不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纯粹的案例教学法在目的上大相径庭。而案例的运用起到一种“佐料”或者“再现”的作用,姑且被视为是对课堂讲授法的一种补充或者丰富手段。在分析了中外两种以“案例”为线索的教学方法之后,揉合两种方法关于案例的使用,改变讲授法中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主动性因素,既要借鉴案例教学法中的优点,也要摒弃其不足之处,纯粹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往往课堂组织比较混乱,学生发表意见参差不齐,参与度不够等问题。而我国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般较强,纯粹意义的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而且效果较差。那么“,本土化”的思路为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矛盾冲突解决提供了思路。

以警察院校为例,行政法课程大多作为通识性、基础性课程设置,这与警察院校力求培养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合格警察的定位有关,往往也造成课程内容较多、课时较少的冲突,此时,行政法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灵活、巧妙运用不可或缺。以警校的学校特色、学生职业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够充分在有限的法律课程时间安排、有限的课程开设背景下达到以培养合格、具备良好法治观念的人民警察的教学目的。

二、“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法在警察院校行政法教学中的实践思路

由于行政法规范的社会行政管理事务繁多而且复杂,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学生对行政法课程的普遍认识是“晦涩难懂”“、抽象性强”“、体系庞杂”“、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由于行政法的抽象性以及涵盖性较大,往往形成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效果较差、知识运用能力较弱的特点。而在警察院校行政法的教学,一般将行政法作为通识课程进行讲授,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任务较重。如果仍按照普通高校或者法学学科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难以达到塑造学生依法行政的理念,脱离了教学培养目的。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发挥课堂的真正效果。在警察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开展教学:在总体框架设计上,首先,引入典型的教学案例。关于典型案例的选取是关键,在案例的选取时需把握几个方面,案例与本节课程内容的契合度是否联系紧密,案例的正面意义与反面意义在哪里,案例的争议点在哪里。有时一些案例的争议点往往会涉及到比较前沿的法学问题,此时可以进一步吸引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对法律规范和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比如,在讲授警察行政复议与诉讼的内容时,试举例:“小偷溺水致死案”。②其次,案例学生分析讨论。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各抒己见,此时不应过早进行点评是否正确,尽量征询、综合几种比较突出的观点进行分类罗列。在分析讨论环节,应能够正确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避免学生思路跑遍和“钻牛角尖”情形出现,努力将案例中的知识点与疑难点、关注点、与课程的契合点提炼出来。最后,典型案例与警察行政法理论进行结合评析。此时应注意将本节课程中警察行政法理论知识与案例的契合点联系起来,教师本人总结或者让学生自己总结皆可,在总结综上可以看出,该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极端严格,案例恰当、正确的选择,对教师自身实践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良好的教学经验储备基础都是发挥该种教学方法功效的必备条件,缺乏其中任一条件,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三、“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法在警察院校行政法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由于警察行政法学自身学科的特殊性,是一门密切联系警务实践,以行政法学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课程的讲授中注重职业特点的特殊性教育,由于警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多都会走上人民警察的岗位,塑造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与遵纪守法意识的是警察院校培养的重点。而警察行政法这门的学习课程,即是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警察行政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遵纪守法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做到:1.秉公执法,办事公道;2.模范遵守社会公德;3.礼貌待人,文明执勤;4.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人民警察不仅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也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在警察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警察执法规范案例与职业道德素养的结合。培养细心、细致以及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讲授“违法行为矫正”内容时“,成都小思怡饿死案”引起学生巨大的反映与讨论,案情大概是一名李姓母亲,一个人带一个三岁小女孩“小思怡”,离婚后染上吸毒恶习,经常将女儿一个人锁在家中自己去盗窃财物。一次被公安机关抓获,民警按照法定程序经李女士送去强制戒毒。李女士一再恳求警察说自己女儿一个人被锁在家中没有照顾,肯定在被送去戒毒途中回家将孩子交于亲属照顾。后来,民警没有同意,李女士一再恳求民警打电话给自己亲属帮忙去接孩子。后来民警电话没打通就作罢。半月之后,民警发现“小思怡”已经死在家中,门后全是斑斑点点的抓痕。在讲述完该案例之后,课堂之上出现了少有的寂静,学生深深地被这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案例所震惊,哪怕当时民警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到家中去看一看,或者坚持把那个电话打通,可爱的“小思怡”也不至于被饿死在家中。同时,结合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的法律规定,与我国的收容教育制度,矫正制度展开。将人民警察依法行政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灌输到课堂之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警察行政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相比,案例因为其自身的活现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热爱。在讲授警察行政法行政机关与行政处罚、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内容时,以“荒唐的处女案”展开,在该案例的讲述中“处女”“、”一时引起学生哄笑,从常识都知道这是执法犯法,一个女孩根本就不可能去,居然被公安机关弄假成真。在这起荒唐案例的背后,是守法意识的单薄,滥用公权力,侵害公民人身权益的表现。势必为我国的法律规定所不容。同时,结合案例受害人精神受到巨大伤害的情况,结合我国《行政赔偿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修改内容,对于行政赔偿范围给予必要解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从细微之处管窥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进步。

(三)警察行政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增强规范执法的意识通信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现代警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高,但缺乏对于一些社会事件的分析理解参悟,同时社会新闻传媒报道出来的对于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的事件不在少数。在警察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将“时事性”的警察执法案例予以引入讲授,能够引起学生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提高警校学生规范执法、程序执法的理念。比如,河南商丘女警被错当女异地被抓案。在选取该案例时,因为发生在我校附近,而且发生时间很近,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警察行政法制监督与执法程序规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起到警示与告诫的作用。曾发生过的“获嘉县交警收黑钱案”、“交警钓鱼执法案”等典型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执法不规范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我国警察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作用,从课题上培养学生规范执法的意识。

第5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合同法,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纠纷也越来越多,合同这个词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合同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高。一个合同能够有效的对人进行各种约束,合同能够有效的解决很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合同法方面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对合同法的各方面知识都要掌握,学生不仅仅要对合同法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熟记于心,还要有能够详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这样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式教学法在合同法课堂上的应用对这门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额研究。

1.开放式教学法对合同法进行教学应用

1.1建立和谐的气氛。教师要使用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创设一个比较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民主的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让学生不会觉得学习一个非常累的事情,而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有很高的信任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用问题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意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很多学生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答案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这样的心理,充分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能够对这门课程保持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教学活动。

1.2对教学课程和内容进行开放。对教学内容开放打破传统教学追求完整体系的模式,使教学内容不拘于单一的教材,加大学习材料的广度,例如,多使用故事、实例、纪录片等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开放,打破传统的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对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去,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对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开放,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2.案例教学法对合同法进行教学应用

为了学生能够有效的去解决实际的合同法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对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详细的说明,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让理论和实践脱离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实际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案例,让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合同法问题的能力。

2.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在教室提出案例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提出一些本身就存在缺陷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到那些案例的缺陷所在,并且让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案例的缺陷补充完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2.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发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把问题进行一个比较系统性的分析,通过学生之间对问题以及案例的他讨论,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都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因为合同法的学习目标中对学生能够有效的用语言表达这一点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学生之间产生不同的意见,就肯定会用语言说服其它的同学,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对合同法进行教学应用

3.1合理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合同法的情境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有效的方法对教学环节和情境进行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另一方面情境的设计方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的合同案例中的情景故事进行剧本的编写,并且情景故事一定要能够有效的反应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对合同订立的情景设计中,经过对一个公司产品买卖的合同订立过程,在其中设计客户经理、客户等一些相关的人员,订立盟约关系,确定合同条款的注意事项以及合同的形式,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好的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3.2对情景有效使用。在对合同法使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的参与,从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角色进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分析相关的法律条例,从而了解哪些行为在合同发的规定中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需要规范的。但是,在情景教学中,不能单独的让学生进行,在表演的环节中,教师应该也充分的参与进来,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设计情景的目的所在,从而明确表演的方向,从而就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合同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改变传统教学的缺陷,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只需要对其做有效的引导,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创设情景,使用合理的案例,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合同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更好的了解合同法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合同法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幸红.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教育改革的促动―以合同法案例教学为例[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3-4.

第6篇:情景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正广泛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政府的管理模式,而且将直接影响和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社会对既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起源于国外的交叉学科,电子商务包含大量外来术语与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因此,电子商务英语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职业院校也顺应社会发展和进程,普遍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因此教育相关部门与各大职业院校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而量身打造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其重点专业课程———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提出新的要求,广大师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校针对该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英语这门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掌握电子商务英语的基本术语,了解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子商务英语的阅读及翻译技巧,提高其相关专业技能。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要完成教学大纲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就要解决目前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本文将对其中几点相关内容作简要思考与讨论。

一、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相关问题与矛盾

(一)职业院校学生学情与该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的矛盾

从宏观形势下看,我国目前职业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大部分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习,因此,具有高中英语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基本语法水平及简单中长篇文章的阅读能力。一类是从职业中专、技校升入职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只参加了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英语综合能力还停留在入门水平,朗读、拼写单词困难,词汇量非常有限,很难达到电子商务英语课文的阅读、理解甚至实践的要求。通过以上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分析,该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上左右为难。从微观教学内容上看,目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英语相关教材和教辅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市场的基本架构、B2C电子商务的客户行为及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的技术架构、移动商务的发展、电子营销、电子商务中的支付体系以及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道德问题等。由此可见,该门课程辐射的知识面广,对学生自身素质和知识体系要求高。教材中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冗长的文章结构,乃至悬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这些电子商务英语课文的特点与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结构显得极不相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兴趣减退,学习信心减弱,学习效果不佳的后果。

(二)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兴学科教学内容的矛盾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角的“一言堂”模式,这种单调、刻板、说教的语言教学模式与电子商务英语这门信息时代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所提出的网络化、信息化、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相悖,无法满足“新课程”要求下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再者,学生在进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之前,所接触到的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中高考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要求并不全面。而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英语课程,基于其信息量大的特点,传统的教而会之的“单边灌输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本门学科有别于其他传统课程提出的教学效果。

(三)该课程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与教学要求的矛盾

电子商务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还是英语教师一直存在争议。可见,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极高。由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电子商务专业性极强,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对电子商务这门课程要有专业级的知识体系,更要求教师能够在相关行业具备实际经验。此外,电子商务英语教师还对该教师的英语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授予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要做一名真正优秀的英语教师难,做一名合格的电子商务英语教师难上加难。从教师角度上讲,面对一门本身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则要求自己不断完善其知识体系补充知识短板,这就要求该教师参阅大量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以便对所教课程深入理解。即使如此,由于教师无法达到或勉强达到电子商务专业或英语专业等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准确列举和深入分析相关案例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电子商务英语课堂则变成了单一、枯燥的电子商务英语单词和电子商务概论英文版教学,使这门课程严重缺乏大纲所提出的课程深度的要求,导致无法达到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

二、如何改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是顺应新世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产物,该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更新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专业性强,灵活度高。因此,师资建设应不拘泥于单一模式和方法。电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建设工作应当着手寻求多条渠道,探索多种模式,全方位入手打造出一支注重实践能力,理论功底扎实,有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灵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改革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开放式教学理念

1.情景模拟教学法,将“虚拟电子商务公司”带入课堂教师按部门将学生分组,每组设定相关负责人成立虚拟公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教师可提供生动的商务活动情境,进行技能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模仿教学材料中给出的商务活动扮演各自角色。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将理论结合实践,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中,将电子商务英语知识以及实操技能在仿真环境中应用。此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步骤如下:(1)自我准备学生在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资料做资料信息搜集,对该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教师可在此阶段对学生列出思考题,使学生在开展准备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2)小组讨论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间避免互相影响,讨论期间教师修改学生表达语句的语法和发音不过多干涉内容和逻辑。讨论结束,代表陈述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后,发言人接受其他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教师主要担任组织者的工作,培养学生英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该过程扩展和深化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以及英语的表达能力。(3)总结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总结并作出相应评价,尽可能使用该课程专业术语以及英语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英出书面形式的总结报告,加深对本课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经验。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下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将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受教材的局限,尤其是语言学科。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情景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主动获取学习资源,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商务英语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学生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开辟各种形式的课下学习活动。电子商务的涉外要求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习惯,避免在商务交流活动中遭遇尴尬。

三、结语

当前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困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积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好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可夫.电子商务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0(4).

[2]李广伟.浅谈高职教育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J].南北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