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

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

第1篇: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可扩展性和优良施工,在设计前期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一方面是小区内部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电信提供商、CATV、医院、公安、电力部门、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暖气公司等外界信息网络的业务需求与接口,将其融入小区内部的智能网络与布线系统中,以便于用户端设备智能化的实现及下一步业务的拓展;同时要做好线路的防干扰规划,完善屏蔽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为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还需选择高素质的施工及管理人才,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密切各环节之间的配合,为实现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网络的基础。

一、对住宅小区智能化的理解

所谓的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它与建筑的智能化属于同一个范畴就是为了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近几年IT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其对建筑的质量、环境及建设内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标准。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高科技的手段,为小区用户建设内部管理自动化信息网的同时,搭建与外部信息网连通的桥梁;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温馨舒适、便利安全、集智能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居住环境。建设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前提,就必须设计出有效的高质量的智能化建设系统,其中主要包括:1)安全防范系统,其包括:住户、楼宇和小区安防子系统;2)小区管理与服务系统;3)监控系统;4)信息网络系统等。

二、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方案

1、设计原则

由于智能住宅小区的设计及其结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和独立的系统,除了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安全系统外,还需要有一套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及良好的外部信息网络接口。因此,为了使智能设计总体上达到统一的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提高住宅设计的质量和智能水平,必须遵循智能设计技术进步,适用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2、主要设计内容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的目的旨在为广大住户提供舒适、安全的智能化生活环境。因此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必须囊括小区生活、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智能化住宅小区设计时需要从物业管理、安保等偏重于服务的方向出发,为业主构建完整的智能化体系。主要包括:智能对讲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楼宇报警监测及系统、安全报警检测及电子巡检系统、管理服务系统设计等。

3、智能化设计方案

3.1智能对讲系统的设计

在居民区,为了实现智能对讲机所有者和来访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和规划项目。针对住宅小区的安全设计,智能对讲系统是其安全的第一个链接。其主要设计包括小区门口,每个单位和居民入口处的门。居民区设置可视对讲机,确保业主访客身份识别、控制开门。单元门入口处,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对讲机,内部房间主人的控制终端,保证用户可以根据人脸识别和指令控制访问者访问,以确保小区的安全。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小区住户,智能对讲系统应包含与小区管理控制中心的服务呼叫系统,以满足住户家庭设备维修、求助、问题咨询、投诉建议等的需求。

3.2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居民区,门禁管理系统一般设置在每个单元门的建筑,主要负责形式的身份认证,实施严格的内部人员访问系统的规范,以确保安全的家园。

3.3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为给广大住户提供安全、舒心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保障其居住安全,因此,必须建设智能的监控系统,由监控前端反馈图像资源信息及相关信号传输。在小区重要的安全防范区域设置闭路监控系统,特别是针对小区、大楼单元门口、各楼层及车库入口、车道、电梯内部、主干通道等区域必须建设完备的监控体系,并根据实际操作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监控器,并对监控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无监控盲点与死角。

3.4楼宇内部灾情报警及消防系统设计

1)应急广播系统及消防方案设计

智能小区设计中离不开智能化报警系统的设置。首先应在各小区楼层及小区管理中心的消防控制室要设置一套应急广播系统,当发生火灾、天然气泄露等情况时,小区消防控制中心可能通过楼层广播,通知相关区域人员进行及时、安全的撤离灾情现场。消防控制室人员借助应急电话同消防水泵房、小区天然气总控制室、配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以及消防电梯机房内直接通话处理险情。按灾情发生区域,当发生火灾是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到主机的指令,让电梯根据消防程序运转,在反馈信号的分析下将电梯全部控制在底层,并切断消防紧急电梯运行以外的全部电梯电源;当发生天然气泄露时,应及时关闭相关的输气管道和电源。

2)楼宇内报警检测及消防系统设计

楼宇内报警检测和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灾、天然气泄露报警系统;其中火灾检测主要可采用烟雾感应器检测方式,安置在住宅小区的各楼层住户门口、共用通道和地下停车库中,并配置相应的自动喷水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延伸至住户家中,当用户不在家时,应首先切断住户电源并及时通知110和住户。对于小区住宅楼内的天然气管道及各住户家中、门口、应设置燃气报警系统,当出现灾情时,应及时关闭相应楼宇或住户的天然气管道阀门。

3.5安全报警监控系统的设计

智能小区的安全报警监控系统的设计,可分为住户家庭和小区周边等2层报警系统。

1)住户安全报警系统:在小区每一住户内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当住户家中无人时,可把家庭内的防盗报警系统设置为布防状态,当窃贼闯入时,报警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向小区安保中心报警。

2)小区周边安全报警系统:采用在小区围墙上安装红外探测的系统,有效防止外部非法人员翻墙接入,减少周边地区潜在的安全隐患。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测量的功能和智能反馈,联动报警设备,和其他信息传输,实现报警信息传播。具体方案详见下图:

另外,为弥补其他技防手段的不足,小区内应设置完整的电子巡检系统,让保安人员定时对小区内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可疑情况,防患于未然。

3.6信息网络系统设计

1)组建小区内部局域网,做到中央控制中心与小区各信息采集点的连接。

2)设置室外大屏幕和各楼宇入口或电梯口处液晶电子公告牌。

3)建立小区内部物业管理信息门户及互动平台。

4)提供与外部信息网连通的网络接口。

5)智能一卡通业务。

三、小区智能化设计

1、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首先满足用户的各种功能需求,同时参考国家现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有关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统计出要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所需的各类控制器、传感器及监控模块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和配置合适的智能模块和网络设备,并选择所需的单元控制器及相应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并且根据住户功能性需求选择设备及功能模块。

2、物业管理方面的设计

2.1小区的房产管理:主要有小区和大楼信息的管理、小区房屋登记管理以及小区房屋查询管理等系统。

2.2人口管理:对小区人口进行相关的一些管理,主要针对于人口相关信息的登记、人口数量的查询、以及居住业主的查询等系统,并对住户的姓名、年龄、户口所在地以及职业都要做好记录。

2.3收费的管理:对智能化住宅实施网络化的收费管理,通过网络及时与户主进行联系,并在网络上提供缴费,并做好对户主进行定期催费的环节。

2.4报修管理:对小区内公共设备、公用设施、维护与报修进行登记管理,对设备报修、维护管理情况有查询、统计等管理功能;网上受理住户私有设备的报修单,并转发给维修部,并适时跟踪维修进程,最后收集维修结果,相应的费用通过收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结算.

2.5投诉管理:网上收集或现场录入住户的投诉,转发给相关管理部门,并适时跟踪事态的处理进程,及时反馈给客户。

2.6停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停车管理,统计查询,车位出租计时收费等。

四、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的工程管理

1、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设计施工技术含量较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前期的建设规划,并结合小区建设现状与后期发展,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满足施工要求。在满足招标要求的情况下,优选高质量施工队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自购和外包的设备及材料应严格把关,在设备和材料的选型可在考虑满足国际及国内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度超前,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的完成。

2、线缆铺设

智能小区网络系统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网络布线系统的安装;2)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节约项目成本,对于网络布线系统及配套设的备安装部分可选择传统的施工单位;而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含量高,需要选择专业的施工单位。

另外,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进行现场摸底并提供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尤其是对建筑物内部的线缆布放、新建管道、线槽和信息点设置等,需要双方的友好合作,制定标准化建设程序。此外,对于强电和弱点线路电路,应采用不同的通道(槽道)安装并对特殊点应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强电与弱电的交叉,减少其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再者,智能小区内的网路布线系统,相当于智能小区的神经系统,是实现小区内部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等的基础和与外部信息网络连接的基础,施工时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规范施工,方便后期的维修及检测。

3、设备安装

智能系统设备安装包括前端设备(如监控、报警等设备)和控制中心设备两个部分。在设备安装前,应仔细检查项目设计要求及图纸,确保其满足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施工标准;同时还需要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状况,不但对其接入网络后要进行单独调试,还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最终的调试,确保这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控制中心设备的管理系统的良好运作。另外,设备缆线的布放要整齐均匀,电源线与信号线要尽量分开。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索了新时代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设计。从三个方向出发,首先简单介绍了智能化系统的组成,然后对施工组织与建设安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在智能化住宅施工建设与管理中所需要采取的策略。

[1]杨晓明.住宅小区用电容量计算及变配电设计实证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

[2]周文生,张子平.住宅小区可视化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

第2篇: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业,提出生产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2对物联网的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或者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IC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应用)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4代生产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

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

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3个方面:1)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

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3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

第3篇: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

一、项目论证

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工程项目,前期的系统论证都是至关重要的,是搞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必要前提。

1、应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医院总体发展战略。所谓发展战略,就是依据当地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医疗体系的特点以及医院自身的特色和地位作用等各种要素,经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制定出的一个医院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标。一个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医院良好发展前景的首要步骤。这个总体发展战略就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遵循,包括医院建设的思路、建设的规划、建设的规模、建设的重点、建设的方案、建设的进度等。

2、应以学科特色引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思路。无论是综合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在确定发展建设思路的时候,都应该紧紧围绕医院自身的学科特色,坚持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有潜力的学科重点发展。只有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真正把特色学科做强做精,把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做大做好。当然,医院的基本宗旨是服务于广大民众,因此,也不能顾此失彼,要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一般,平衡发展。

3、应分轻重缓急逐步实现医院建设发展意图。按照确定的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步骤,科学测算建设需求。根据医院所承担的使命任务和发展规划,认真评估现有建筑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系统测算建设规模,做到既留有发展余地,又不盲目建设。系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根据学科发展进程、医疗服务需求和财力物力状况,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力戒贪大求洋、追求奢华等脱离实际的非理性建设。要合理确定投资方向,任何一个新改扩建项目,投资都是有限的,经费的筹措也是不容易的,如何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哪个功能用房急需改善,哪个功能用房必须调整,哪个医疗项目是医院的特色和支柱,哪个项目可以利用现有用房调整改造,哪个项目必须新建或扩建,都应做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切实把钱用到刀刃上。本着急需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关键性的项目重点筹划,规划计划环环相扣,避免短期行为,避免随心所欲,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避免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影响或制约医疗业务开展。

4、要周密考虑实施计划。有了初步的建设规模和方案,还必须有详尽的实施计划,由于医院建筑功能的特殊性,除了选址新建或重建项目外,一般在原址进行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均是边营运边建设,大拆大建必然会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权衡利弊、综合论证,优化拆建方案十分关键。既要考虑长远,也要兼顾眼前,应集思广益,通过科学的评估,选择平稳可靠,综合利用,能够顺利过渡的方案。包括现有功能用房如何调整,建设周期如何确定,过渡期间采取什么临时措施,都应有比较系统的筹划和严密的实施计划,确保安全可靠的进行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严密有序的展开改扩建工程。

二、规划设计

新建一所医院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是不言而喻的,现有医院进行改扩建工程也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应该说规划设计是所有医院新改扩建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

1、要全面系统规划。首先要充分遵循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既然是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医院的建设规划方案当然就不能离开发展战略。应该在总体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按照基本建设客观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体建设规划。从宏观上明确整体建设规模、具体实施步骤、资金筹措计划等等。其次,在进行改扩建规划时,应尽量整合已有建筑,使之融为一体,避免全部推倒重来,劳命伤财。同时为了避免见缝插针式的建设,确保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合理,改扩建工程与整体新建工程一样,各种功能建筑都应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并相互衔接紧密,每一项改扩建工程都应该是整体规划中的一部分,这个建设规划方案一旦形成,就不能朝令夕改,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和提高,但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否定,甚至推倒重来,更不能换一任领导换一个思路,今年建明年改,不仅造成损失浪费,而且影响医院长远发展。

2、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医院,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改扩建可以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新征土地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项目,在制定建设规划方案时,都要集约规划、综合利用,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在不突破规划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前提下,把规划条件用足。同时,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系统优化布局,真正做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要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及设施设备。若不是新建一所医院,那么在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现有建筑及设施设备,有效加以利用或改造利用,避免大拆大建,造成资源和财力物力的浪费。应该对现有建筑及设施设备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能够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协和医院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院内的百年老建筑和近年来新建的医疗大楼浑然一体,共同承载着一个知名医院的历史使命。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是科学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不仅涉及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必须充分考虑利弊得失,争取双赢效果。

4、要充分利用现有市政设施。一个城市的道路、水电气暖管网就好比人体的血脉,有效提供着各种最基本的保障和服务,在规划医院建设方案时,应充分利用这一基本平台。交通流线的设置、不同功能的安排应与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避免运行不畅;详细掌握周边市政水电气暖的布设走向和接口位置,优化相应配套设施的设置,既能节约投资还能大大方便日常使用。另外,市政设施所提供的保障项目基本上都是安全和价格合理的,因此,只要市政配套有的都应尽量利用,不要再另起炉灶,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供暖,单独设置锅炉房不仅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还要占用土地。

5、要确保功能配套实用。要坚持功能优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本着建为用的原则,把功能配套放在重要位置。可以分步实施,但必须一次规划,防止顾此失彼,特别是水电气暖等基本保障设施以及必要的医疗辅助设施,最好是集中设置,并留有扩容余地。力求建筑造型简洁,医疗建筑首要的是突出其功能性,特别是在做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时,为了有效地把不同时期的建筑融为一体,简洁造型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应避免一栋建筑一个风格,既不顾前也不顾后,这样就很难体现一个医院的整体建筑文化。不过讲求造型简洁,并不是不要医疗建筑的个性,总体的理念是既要融入城市整体大环境,又要追求鲜明的个性特征,力求成为一个显著的医院地标。充分合理组织交通,医院的交通组织是公共建筑当中最为复杂的,应在确保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老建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地下交通、地面交通等各种交通形式的优势,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精心组织,整体优化,形成一个可靠的交通网络。达到整体环境优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者理念的更新,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单一的医院环境已经被丰富多彩的宜人环境所取代。现代医院的环境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形成一个开放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就医康复场所,在规划设计上就应该使建筑和园林相互交映,浑然天成。坚持经费投入适当,实践证明,医疗建筑并非投入越多效果越好,因地之宜、因财力而宜,因专科特点而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空间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更要考虑经费投入和运营成本,不能单纯模仿,必须注重经济实用。

6、慎建高层医疗建筑。近年来,国内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建设医院项目很多,其中不乏高楼大厦,有一种倾向就是医疗大楼越建越高,有的甚至追求建成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个别医院对建筑外观形象的要求超过了对医疗建筑功能本身的要求,建设方案招标往往也是以外观形象决定取舍,这种建设理念我觉得有失偏颇。当然,高层建筑容积率相对较高,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从而节约建设投资,但是从医院运行特点规律看,医疗建筑特别是住院楼并不适宜高层建筑,除了垂直运输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外,最为关键的是住院患者大都行动不便,高层住院楼的消防疏散难度非常大,一旦发生火灾而消防设施不能及时有效处置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内前些年发生的几起医院火灾,都造成了及其惨痛的后果,况且发生火灾的还都不是高层住院楼,可以想象如果是高层住院楼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如果不是受用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医院尽量不要规划高层建筑,多层最为适宜,小高层如果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也是可以的。去过欧洲的人都知道,几乎见不到医疗建筑是高楼大厦。

三、规划报批

任何一个医院的新改扩建工程都应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总体要求,并经报批取得规划许可证后才能开工建设,报批过程中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精心编制规划方案。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规划方案都应该是整体编报,建筑控高、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必须满足所在区域的控制要求,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的引入也要有明确的规划意见。

2、详尽沟通规划意图。为了取得地方规划部门的支持,有的单位在做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就请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员参与,这是非常有效的沟通途径和办法。如果规划部门没有提前参与,在初步方案形成后,应与规划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包括规划的设想、目的、做法以及实施步骤等,使之理解和认可。

3、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一个建设项目的付诸实施,除了规划部门监管外,还涉及地方政府的许多相关机构,如建设、交通、环保、人防、绿化、消防等主管部门,都应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系统调整完善规划方案,为顺利审批奠定基础。

四、扩初设计

规划设计方案批准后,准备实施建设的项目工程即可进入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扩初设计应在规划设计方案框架内进行,这个工作虽然是由委托的设计单位来完成,但医院管理者必须全程参与,具体方案也应有医院来主导,只有这样,所建项目才能符合医院的意图和要求,这一阶段的工作尤为重要。

1、全面深化功能布局。根据单项工程建设规模和功能安排,各功能的特点和要求,各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医院的运行管理模式,深入探讨,选择最优化,最合理化的布局。一般的原则是在同一建筑物内,应门急诊在下,住院在上,医技紧邻门急诊,同时方便住院患者检查,若门急诊、医技、住院是分开建设的,一般应是门急诊在前,住院在后,医技在中间,照顾到两头,保障功能既相对独立,又方便对各类患者及正常医疗工作实施有效服务。

2、科学安排医疗流程。流程的安排离不开功能的设置,虽然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优化医疗流程,但最为直接可靠的办法还是在进行功能布局的同时,安排好基本的医疗流程,流程的安排要确保患者第一,突出人性化,首先要考虑医疗安全,其次是便捷高效。

3、合理选择配套功能。医疗建筑的配套项目比一般建筑要复杂得多,除了水电气暖等基本项目外,还有医院信息、物流传输、医用气体、医护对讲等专门系统,特别是近年来有很多新技术新设备在不断推广应用,如楼宇自控、污物收集、直饮水、消毒水系统等等。应认真分析各个专业系统的具体功用和投资效益,结合医院实际合理选择,避免盲目使用,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

4、积极推进建筑管理智能化。如果说水电气暖是医疗建筑的血脉的话,那信息智能就是医疗建筑的神经。公共建筑特别是医疗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使用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变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送排风、电梯、照明等监视监控);医疗设备监控系统(医用气体的供应与回收、手术部、大型医疗设备、消毒供应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放射源、多媒体现场教学、远程会诊等);火警消防系统(报警、灭火、逃生);安保系统(公共场所及重要场所实时监监控、门禁、巡更);车场管理系统;互联网系统;电视电话系统;能源计量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等等。应根据医院的管理保障模式和要求,对这些系统的需求做出评估,合理选择,避免盲目效仿。

5、努力实现医疗管理信息化。医疗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含门急诊管理、病房管理、护理信息、病案管理、住院病人管理、病区药房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医疗统计、人事工资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物流管理、办公自动化、医疗文献管理、远程医疗、质量控制、区域卫生信息等子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含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站、电子病案、手术信息、检验信息、病理信息、影像信息等子系统);综合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含触摸屏信息查询,公共显示等子系统),医院专用系统(含呼叫对讲、电子叫号、视频视教等子系统)。应根据拟建建筑规模或医院整体规模,医院的管理模式,所处的环境条件,按需配置。

6、要始终坚持人性化医疗建筑的理念。医院是为身心有疾患的人群咨询、治疗、修养、康复的特殊环境,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医院,人性化的理念必须贯穿始终。要精心营造内外环境,充分体现舒适温馨。室内可根据不同就诊群体、不同使用功能设置不同的环境格调与色彩,室外可充分利用不同的空间营造宜人的园林景观和休闲场所;水平垂直交通都应做到无障碍,所有通行线路都要确保防滑,方便各类就诊人员及各种保障物品的通行;走廊、电梯、卫生间等部位都要相应设置方便特殊伤病人员依附的可靠设施;公共空间要体充分现方便实用,尽量设置休息等候、提供方便食品及日用品,为就医人员提供便利。

7、充分重视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在考察选择各种建筑设备及材料时,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可靠性好的设备和材料,更要关注一些新型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如通风空调的末端冷板辐射、轨道物流系统、箱式物流系统、制氧系统、污物收集系统以及抗菌材料、耐腐蚀材料、耐磨材料等等。可对这些设备材料的直接成本、运行成本、综合性能、使用寿命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理性选择使用。

8、积极采用新型节能高效设施设备。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转型,市场上新型节能高效设施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替代传统能源方面的,如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太阳能等,还有冰蓄冷、隔热玻璃以及LED照明。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采用这些设施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建成后的运行成本。

9、精确计量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医院是能源消耗大户,水电气暖的使用都要做到分户精确计量,方便实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管线的铺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共用混用,分不开算不清,确保在运行管理时谁使用谁付费,列入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减少损失浪费。

10、科学设置设施设备节能管控装置。按照绿色节能的总体要求,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人员和设备厂商深度沟通,充分运用节能设计和节能管控设施,促进各类设施设备高效节能运行。如通风空调系统变频、热回收控制,电梯扶梯节能控制,部分区域照明声控光控等。只要能够采取节能措施的设施设备和系统,都要尽可能的采用节能措施,以降低能耗,提高使用效率。

11、及时把握工程概算经费。为了控制工程投资,在委托设计时一般都要明确限额设计,初步设计概算不应超过投资估算,如超出限额应及时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这个环节控制好了,建设过程中不出现大的变更,工程总投资也就控制住了。

五、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应在扩大初步设计方案审查确定后进行。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全部依据,施工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效果和经费的有效控制,这一阶段也同样离不开医院的密切配合。

1、给予相应的设计时限。施工图设计伴随着大量结构计算和各专业的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强有力的专业设计班子作支撑,而且也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障,具体的完成时限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商定,尽量避免边设计边施工,那会给后续工程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

2、全程监控施工图质量。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大宗设备、建材的应用应与设计单位一起论证,重要部位的施工做法应反复比较,优中选优,事关医疗使用功能方面的一些特殊需求应征求相关医疗科室意见,形成共识。

3、尽量减少功能调整变更。工程设计方案的调整、完善、优化应力求在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再作变更,不仅要延长设计时间,更是牵一发动千钧,结构、建筑、水电气暖等各专业相互穿插,若有调整各专业都要更变。当然,个别必须调整的内容,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果断决策。

4、同步完成工程经费预算。预算是工程招标、施工、结算控制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预算不应超出概算。预算也是一项专业性及强的工作,必须委托专门的单位或部门编制。

六、工程招标

各级政府机关对工程招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对招标组织程序也有具体的规定。作为医院管理者,在招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与工程质量和造价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1、选择技术力量强的总包队伍。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不仅管理规范,而且质量有保证,可以省去医院管理者大量的精力,在选择招标入围队伍时,一定要对其资质、业绩、信誉等进行全方位考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挂靠队伍等不正规施工企业入选。

2、制定严格的投资控制措施。招标不仅是招施工队伍,同时还要通过招标达到控制或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在招标过程中,应重点明确控制经费的各项措施和要求,防止中标进场后出现大的经费调整。

3、选择专业队伍分包专项工程。医疗建筑专项工程多投资数量大,技术要求复杂,施工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会直接影响日后的使用,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设施设备,必须要选择专业厂家或专业队伍承揽安装施工,确保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

4、坚持合理低价原则。项目经费需要严格控制,但不能只为了省钱,在工程采购招标中无限度的压价,也不能采取恶性竞争的方式让投标方大打价格战,这样做的结果是,价格可能下来了,但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谁都不可能做赔本的生意。这有坚持合理低价的原则,通过正当竞争挤出不合理报价,保证投标方的成本支出和合理利润,这样才能既保证质量又不多花冤枉钱。

5、签订严密的工程施工合同。各项招标最终都要落到签订合同上,签订工程合同是整个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经费控制、工期、付款方式、洽商变更、技术服务等关键事项都必须一一写进合同,每一条款都必须严密,不留有任何余地。

七、工程监管

施工队伍进场,繁重的工程监管就开始了,工程监管涉及工程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想要有效实施工程监管,关键是要抓住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1、组建一个精干的现场监管协调小组。现场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比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应配备结构、建筑、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重要工序跟班作业,重点事项及时协调,重大问题及时解决。

2、选择可靠的工程监理机构。工程监理是建设单位聘用的依法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专门机构,现场的计划安排,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操作规程的现场督查,施工安全有效管控,工程量、工程变更的审核确认,结算的初步审查等等都是监理应履行的职责,选择了一个负责任的监理机构,可以减轻医院管理者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

3、科学安排建设工期。工期的安排与经费的开支直接相关,合理的工期也是投资控制的关键,工期拖得很长或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的赶工或者窝工都会相应的增加经费开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项目的前期准备以及经费的筹措等情况,综合考虑,精心安排,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窝工或赶工现象发生。

4、落实有效的现场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是医院上级工程主管部门实施业务管理行为。医院作为建设单位要积极配合这项工作的现场落实,各道工序,各个单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完成后,要及时协调质量监督部门到现场监督验收,未经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坚持使用合格的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材料。要对所有的建筑设备及材料的参数质量、节能环保性能进行系统有效的监控把关,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要求的坚决不用,要层层落实施工管理责任,防止承建商和设备厂商以次充好,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要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更换,杜绝后患。

6、制定严密的工程进度计划安排。早竣工早出效益,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进度计划的制定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紧凑科学,一方面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协商,另一方面要确保订购的各项建筑设备按期到贷,保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可靠的进度计划能为现场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执行依据。

7、科学统筹各分项工程交叉作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总包与分包之间,土建与设备安装之间相互穿插,相互制约,处理不到位就会影响工期,影响质量。建设单位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安排,统筹协调,努力做到不窝工,不返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保证进度,保证质量。

8、认真组织分项工程验收和整体验收。组织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的综合环节,所有的分项工程及整体工程都必须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进行返工,直至复验合格为止。组织验收时,施工及管理各方必须到场,并对验收情况作出认定。

9、要及时办理工程经费审核结算。为了确保工程造价合理,审核审计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由工程主管部门委托或授权的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是控制不合理经费开支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进行跟踪审计,可以事前审报价,将不合理报价部分及时审减,事后审结算,准确核对实际工程量和定额,客观公正地核定项目经费开支。审核审计结果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确认后才能作为结算依据。

八、事关医院重大安全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要到位

1、医疗设备的防护和屏蔽要规范。CT、核磁、X光、放疗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必须按照规范采取防护或屏蔽措施,一定要选择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和实践经验的正规企业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完工后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全面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危险源的管理措施要严密。放射源、医用气体、压力容器及其他危险品的存放位置及区域、建筑结构及空间,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置。实时监控、看守等硬件设施设备也要一次性做到位,确保规范运行和管理。

3、医疗污物污水处理设施要完善。在医疗流程设计上严格做到洁污分开,污物的存放空间、运送通道、都不能与其他人流物流交叉,消毒环境、设备、流程要绝对可靠。医疗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或接入市政污水管道,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下风向,要合理选择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保证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