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微课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

第1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 微课教学概念

“微课”这一概念2010年由学者胡铁生第一次提出,并以其针对性强、简捷精悍、目标明确等优势,很快为教学界所接受并迅速推广,成为时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微课可以基于学生视角,针对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按需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从而推进学生自觉学习、兴趣学习,提升了学习效率,作用重大。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通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

一、“微课”概念的界定

1.微课的定义

所谓“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阐述既定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其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并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视频播放活动。

2.微课的优势

(1)教学内容精简,教学时间短

微课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短小精悍,对现代人来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十分适合当代生活节奏。如今,微课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教学(学习)模式。在微课视频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课程往往围绕一个明确知识点,突出主题并精简内容,因此,对比传统课程中多样化教学目标呈现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知识点突出而目标指向清晰,可以更充分地分体现课程的关键环节和难点。

(2)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微课因为时间短,所以既定的教学主题很明确,往往一个主题只有一个知识点,因此,微课视频完全围绕知识点开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都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需求事先精心选定的,因此内涵深刻却又通俗易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于真实情境的强大教学功能。

当前,网络应用无处不在,微课可以充分依托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资源以及四通八达互联网获得迅速推广。因此,微课具备强大的教学功能,且教学内容往往具备针对性强、突出主题和结构完整的特征。微课依托于微视频,整合课件、教案、习题等相关教学内容,组合成真实情境,通过真实情境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功能。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不断下降的生源质量和较大的基础差距

职业院校为了经济效益而持续扩大招生,为了获取更多生源相继降低招生门槛,使得资质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入学就读。国家实施针对农村户口以及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免费就学政策,又使得大批相关学生报读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很少接触电脑,基本没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基础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同样的知识、同样的讲解方式,对于基础差学生,他们很难跟上正常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课程过于简单,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及脱节的教学理论与课程实践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中职教学仍旧沿袭了传统教学方式,即先讲理论知识,再演示计算机操作,最后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以致在具体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例如:学生听懂了理论,却不知道如何操作;学生上机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留的作业,而没有考虑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导致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更不能举一反三。

3.教学目的偏移,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在中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往往被视为考证科目,学校更看重学生考证的合格率,因此,教师也就偏移了教学目的,把考证合格率视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围绕考纲为学生授课,完全忽略了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动性的培养。同时,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似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目的就在于考证,只是掌握考纲对应的知识点,而没有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持续地提升自己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引入微课教学,重新搭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框架,开展与微课堂相关的教学模式设计。笔者将以IF函数作为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

三、微课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案例

1.设计微课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制作EXCEL(电子表格)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内容。其中,基于EXCEL相关函数的教学,又是课程当中的难点及重点。所以,这里以IF函数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内容的设置。

(2)教学目标

在进行微课教学时,笔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问题创设情境,其中以判断“完成真假值”作为课程设定教学目标,通过逻辑,对真假值开展计算,从而返回不同结果,由此作为案例开展微课教学。在这门课程中,设定学生如果获取“平均分≥85”则为成绩“优秀”,“平均分≤59”则为成绩“不合格”,介于59分和85分之间者为成绩“良好”。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由此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并灵活掌握EXCEL表格中的“IF逻辑函数”。

(3)教学活动

在微课案例中,笔者引入了两种教学方法,分别是任务驱动法和启发法。而后,基于这两种教学法开展实践教学操作,由此把“IF逻辑函数”之间不同参数所具备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传授给学生。

2.制作微课教程

(1)相关的应用工具与课程软件

在制作微课课程中,笔者主要使用了Microsoft的PPT软件以及CamtasiaStudio7视频录制软件,应用工具为对应的计算机设备、耳麦(带话筒)。

(2)制作微课的过程

第一,完成PPT课件。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整理与IF函数有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制作PPT课件。

第二,脚本语言录制。根据教学方案中的教育内容,进行脚本文字的录制工作。

第三,合理调整课件和视频软件配合度。在电脑屏幕上打开PPT课件界面,和视频录制软件并行,戴上耳机调节话筒位置、音量,对PPT界面进行合理调整。

第四,录制视频。录制视频过程中既要进行演示,还要开展讲解,要尽可能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和生动性。

第五,视频美化。添加背景音乐以及字幕等,对微课视频展开进一步的美化编辑,使之符合视频教学的需要,真正解决实际的教学难题,引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学习。

3.微课实践效果的检验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把EXCEL电子表格中函数模式教程录制为视频课件,由此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通过班级QQ群的共享功能把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以及练习课题等进行共享,要求学生下载文件。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相对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具体使用办法并开展实践应用。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不断督促学生使用微视频学习,学生在这一课程相关的模块测试方面,获得的成绩比其他模块要高,可见微课的引入还是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比平行班,实验班在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也高出许多。

四、微课应用的意义

基于实践教学的演练,笔者认为微课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进一步探索微课教学则具有现实意义。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技校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依托微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专业,由此结合个人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紧跟时展潮流,而且学习时间不长,同时内容涉及更为广阔的领域等,由此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基于长远发展产生学习兴趣,由此爱学、乐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2.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缺乏互动,填鸭式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至于学生的接受情况则不在课堂教学的考虑范围内。而通过微课方式,适当插入直观生动的视频、动画、图画等,把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模式,使得原本很难理解的理论也因为教学情境的改变而充满趣味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微课教学时间短,学生不容易分散精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这种相对枯燥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3.实现分层次、分级别的课堂教学

上文提及当前技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基础差异,实施统一的课堂教学,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吃不了”,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基础好而感觉“吃不饱”。所以,教师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也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开展分层次、分级别的教学,意义重大。而微课教学,视频的播放可以随时中止并反复播放,还可以“放大”知识点进行精细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吃不了”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教程直到理解;“吃不饱”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快速播放并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基于微课的引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进度选择教程,由此实现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第2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微课应用基础会计

0前言

中职教学过程中,通常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对于学生而言,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的时间内,将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而微课教学的时间较短,但主题明确,内容清晰,能够抓住重点,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的教学载体主要是通过视频以及文字等进行呈现,教师应当充分的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微课的高效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1微课的概念以及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微课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主要针对某一到两个重点知识以及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展示讲解,通常以短视频以及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当中,中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微课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微课当中的资源形式丰富,能够作为有效的课堂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微课的视频容量通常较为简短,一般时间在3到10分钟之间。具备便于携带传播的特点,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充分理解的内容,能够将微课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手机当中,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观看学习,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学习。且微课内容当中将重难点问题更好的综合呈现,语言精练,重点突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2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2.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教学而言,传统的讲解与黑板书写教学方式明显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更加不适用于会计专业课程。微课教学模式较为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能够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整理,凝练成精细化的重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习自主观看,进行学习理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提出来,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既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缩短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

2.2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法以及成果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自身学习得到锻炼以及提升的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难度也有所增加,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不管是表达能力还是计算机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教材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总结,还要准备相关课题,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情感进行内容录制,并及时进行思考,为了保证微课内容的质量,教师要将自身的理解以及评价充分融合进微课当中,要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同时,还要掌握会计专业的课件教学流程,不断的改进以及完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3微课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运用科学合理的微课教学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中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其目的不是为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之上,进行改进以及补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职责,对两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微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其高效简洁的作用,而传统教学课堂也应当快速适应微课课堂学习模式,如,对于教材当中,知识点较强的部分,教师就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准备微课教学课件,通过这种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对于难度很高的知识点,就应当结合传统的讲课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会计教学的效率。

3.2建立微课制作教学团队,完善会计微课教学资源体系

会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只是靠习题进行反复机械式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这样的学习方法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在基础会计学科当中运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微课能够充分将难学的知识点进行精炼的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微课教学仍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教学资源体系,且没有形成专业的制作团队,为了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的实用性,应当组建微课制作团队,构建完整的会计微课资源体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选题,且要与教材知识相适应,要精准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并储存在移动设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的学习巩固。

第3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s of moder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such as the self-study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teacher,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The paper finds that case teaching by micro-video, micro-lecture by video, smart classrooms, modern professional software, simulation software, WeChat and QQ platfor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teaching and campus safety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学生;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ies;informatizition;teaching;studen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1-0231-03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会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会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数字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学等。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互联网网速和容量的快速提升、无线局域网WIFI使用数量的增大,以及便携式移动设备如iPad、手C和手提电脑在高校学生、教师中的广泛应用,也为不同院校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图书馆之间等活动的纵向和横向互动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便利[2]。在这种条件下,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措施。

1 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对策

1.1 采用视频案例辅助课堂教学,建设课程视频教学案例库

早期的视频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电影视频片段。随着近年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约5-10分钟的视频教学案例,如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际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视频,法律案件审理视频、立体结构的三维动画视频等,这些视频的应用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4]。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的心理实验也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项相加达94%,还有1.5%来自触觉[4]。因此视频案例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目前利用网络视频教学案例辅助课堂教学只是部分教师的自发行为。据文献调查,这些教学视频案例主要来自互联网,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4]:第一来自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动画片和歌曲等。第二来自时事新闻视频,这些视频时效性强、简洁明了、事件真实。第三来自科普类视频,这类视频一般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说明了社会和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此学校可以以课程为单位鼓励教师收集和建立课程教学视频案例库,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视频的版权问题。

1.2 建设网络课程录播系统,将教学课程有计划的制成可观看的视频文件

据了解清华大学已经成立了专业的视频录制团队、建设了课程录播系统,并从学生中选拔志愿者参与此类课堂教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教学改革,即整合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优势的混合课堂教学,有些学校甚至打算在三年之内将其变为常规课堂,以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

因此组建专业视频录制团队,建设网络课程录播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优秀的教师将课程录制成可观看的微视频文件(15-20分钟,又称微课)已经引起了许多学校的高度关注。这种课程微视频,可有效配合课堂教学,授课前后,学生可按老师指定内容,利用iPad、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或下载观看,进行反复预习、复习或自学,教师在授课前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提前收集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进行课堂讲授,以增加课堂讲授效果。这类教学改革中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校网络平台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等缺陷。因此要想加快此类课堂教学改革,应首先提高网络运行稳定性,当然也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1.3 加大专业和行业常用软件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专业性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许多专业软件,如Solidworks、Photo-shop 和Engineer等图形软件也正逐渐成为机械专业的主要制图工具[6];而制图软件AutoCAD、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绘图分析软件Origin、化学绘图软件Chem-Offic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Sketch UP、平面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和科研环节。这些软件的使用应纳入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采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作图分析的能力,图解化学反应及机理的能力,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图文质量和答辨演示能力[7];因此建议各专业教师广泛调研,将行业实践常用软件纳入专业课教学范围,加大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力度,与时俱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加大仿真教学软件的投入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基地完成,主要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组成。近十年来,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紧张,企业获利较少、安全风险大等原因,导致高校部分专业的企业实习流于形式[8],但是随着电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仿真教学软件层出不穷,尽管这些仿真教学软件不能完全替代实际生产实践,但是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实践教学,由于其完全按照现实生产进行模拟,形象逼真、安全性高、交互性强而受到了不少学校的欢迎。

2 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对策

2.1 建设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信息需要借助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系统才能快速、顺利、准确地完成,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考试安排、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为此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和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其它管理系统,其中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注册流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考勤考核管理等模块,与教学管理相关的系统还应包括招生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学生可以查看自己课程的修读情况、课表、考试场地和时间、成绩、自己的缴费情况、预付书本费和水电费、考勤等情况,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所有课程的课件、报考各类证书、对任教老师进行评估打分等内容。教学管理人员及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部门职能权限随时查看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课内外学习情况、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学生交费情况、教师和各行政部门的工作情况。

2.2 对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换代,建设智能教室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室信息化建设也在升级换代。智能教室与原有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区别是智能教室可以提供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9],如在多媒体教室的每个座位附近外接电源插口、网络接口、教室内加装无线路由和相应的屏蔽系统,这样教师在授课需要时,如专业文献检索授课时,可随时调用网络信息c资源和学生互动学习;学生需要时可利用自己的笔记本、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不需要时则及时屏蔽。再如在教室门外安装考勤机和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教室的学生、老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考勤记录,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教学管理系统及其相关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和软件的维护更新,按使用年限对使用5-6年以上的老旧电脑及时评估更换,否则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更新升级会导致电脑运行缓慢或经常性的死机及电脑病毒增多,使教师教学PPT、教学视频等教学文件在课堂上打不开而影响正常教学。

2.3 校内微信群和QQ群互动平台的建立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因此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将教师、辅导员、学生甚至家长联系在一起;教师可随时与自己管理的学生通过QQ或微信互动平台[10]进行实时互动,可在课前将课程教学PPT、微视频、作业、国内外发展前沿动态发给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微信或QQ获得课堂反馈信息,以便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可以将各类考试信息、就业信息、校园最新资讯传播给学生,辅导员老师也可能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管理,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思想动态。

3 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进展和对策

3.1 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1],为学生交流和意见反馈提供平台,并通过动态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以提高管理效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1]应与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联、学生可以通过个人门户在网上办理需要申办的业务,老师在后台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将相关数据汇总到业务数据库,经过综合分析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为学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3.2 建设平安校园管理平台

平安校园管理平台的建设[11]包括进出校门管理、学生公寓门禁管理、教学楼和教室安全门禁管理和校园安全管理等功能,可以对学生从进入校门后在学校的主要场所活动记录进行搜集汇总。学生则利用智能“一卡通”完成进出宿舍和教室、借书、就餐、超市购物、考勤签到。

3.3 建立校内网络学生社区

建立校内网络学生社区,即通过学校的局域网为学生的网络活动设立BBS门户网站,其目的就是利用网络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BBS门户网站是学生信息和交流的大型网络空间[12],其内容可涉及很多综合信息和服务功能,社区内一般设有校园知识、求职招聘、兼职家教、考研出国、旅游信息、房屋租赁、团购信息等栏目。目前我国很多著名大学都设有学生的BBS门户网站。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均设有网络学生社区,网站管理一般由以学生为主,学生和学校共同管理。 4 结束语

以上调查可以发现,不论是教师视频案例教学、微课辅助教学、仿真软件教学,还是智能教室的应用、高效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使用、以及学生利用网络、电脑、手机 iPad 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自我学习和互动均是以校园网络先进和运行稳定为基础的,因此校园网络设备的先进和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只有@样才有可能将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和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7-30.

[2]李永发,田秀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取向[J].高教论坛,2014(7):79-81.

[3]王洁.视频案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97-198.

[4]江安玲.让高科技手段参与到教学中[J].教育探索,2013,4(中),244.

[5]曹阳,万枞,陈锦然.高校混合课堂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81-84.

[6]王鲁燕,孟令强,蔡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民办本科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6(4):69-72.

[7]何志昌.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5,20,150.

[8]高炳军,董俊华,魏峰.新形式下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8(2):28-30.

[9]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10]徐阳.高校课堂的微信互动平台建设工作实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6):24-25.

第4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 教学能力 策略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教学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除具备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体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学科认识、教学技能、教材编选、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学习提高。

1.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

1.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过程分析

河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培养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教学实习约为12周,其中包括校内教学见习两周时间,实习时间较短。二是平时缺乏教学技能和体育和健康课程的知识的培训,大部分高校主要在校内教学见习期间对教学常规口令和队列练习进行集中培训。三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专题课程及教师师德方面等课程相对缺乏。四是校内教学见习缺乏考评和监控体系,没有严格把关,不管学生校内教学实习是不是达到实习要求,其结果都能顺利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基地也一样缺乏评价和考核,使学生在实习过程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实习后更是缺乏实习考评制度,使学生较为容易完成实习。究其原因是很多高校对实习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作用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五是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普遍把实习学生作为替代自己上课的劳动力,对学生严重缺乏指导。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缺乏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法知识,对实习安全教育过分强调,而对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培养和发展重视不够。六是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化教育,学生缺乏牢固的专业思想,约43%的学生将来不准备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使体育教育人才流失严重,与体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和连年扩招等原因密不可分。

1.2教学实习培养模式的分析

学生教学实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受实习模式来决定,制定合理、规范的实习模式是教学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生教学能力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国教育实习模式主要有自主实习、统一实习两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实习基地,形成了以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形式上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这种实习模式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其主要体现在: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实习培训缺乏运用视频设备起发学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师责任制不够完善,学生缺乏教师的实习进行有效地指导。

1.3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高校领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关键,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调查发现:有81%的高校缺乏与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交流,使学生很难与基础教育的优秀体育教师和相关专家学者互动,更难聆听到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知识讲座。约64%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师反映其学校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认识不够重视。只有33%的体育专业教师认为其学校比较重视学生教学教学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院系是培养体育教师的部门,其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和具体做法直接决定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形成。

1.4实习学生对其教学能力培养被重视程度的反馈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外教学时间最为了解,其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的参考意义,通过调查可知:实习学生中有55%以上的认为其学校对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注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实习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在实习期间,其实习结果的好坏对其教学能力有重要影响,是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关键,但结果令人不太满意。约82%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能按照体育的教学要求对实习学生有效的指导。在与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实习基地的体育教师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替代劳动力,在实习初期给予简单的指导,中后期就让他们独自上课,不在进行管理和指导,以致学生教学能力缺乏个性。76%的高校实践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要求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

2.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构建高校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交流平台,促进联合培养机制的形成

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交流平台,实现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对接,共同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途径,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修养。运用交流平台使学生与基础教育的教师交流互动,不仅使高校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存在着与实际脱节和不足,有益于校教师自我素质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化的理论水平和修养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更能推进基础教育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2.2积极设置和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相关课程,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

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的具体化,其设置水平的高低及合理性影响到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等。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主要通过学习系统课程和实习实践。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开设与基础教育内容相关的课程,既能够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深刻认识基础教育的知识,又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准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稳定提高:一是邀请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相关专家在中外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现状、教育观念和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及方向等几方面开设讲座,促进学生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认识;二是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三是积极观摩优秀一线体育教师的优质课,学习当前教训理念、教学方式;四是积极开设体育教学的案例分析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学生微格教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教学动手能力

学生教学能力形成关键在于教学实践课和学习时间。运用专门的微格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技巧有能更新学生的教学理念。在英国90%以上的教师培训院校在四年级开设120学时的“微格教学”课程后,才允许到中学去实习。法国更加重视实习,教学计划规定实习时间长达486学时,实习期连续性强,占两年教师资格培训时间的25.7%。

2.4各高校应制定培养教学能力的统一计划,重视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学科课程的地位

通过调查高校体育教学实习培训发现,缺乏规范、统一的计划,并没有指导性文件,学科教师之间的认识不统一,从而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侧重也出现偏差,既有培养薄弱环节,又有重复培养事例。所以必须统一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方案,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细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这样既能弥补学生实践教学的不足,又能提高教学能力的针对性,还是学生自己教学能力拓展的有效途径。

2.5延长实习时间,有利于强化实习和优化实习内容

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教室角色向教学实习转变,早在1986年外国专家就进行了实践,在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高校和中小学合作延长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强化中小学优秀教师在学生教学能力提高中的作用。当前河南省高校学生只有12周的教学实践,其中包括实习前在校内进行两周的教育教学岗前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落实实习教师的责任制,太重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对实习过程缺乏监控,实习后又不及时总结。所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必须做好对实习工作的领导,做到全程监控,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构建教学实习形成培训--实习―在培训的模式。

2.6 构建发展学生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是以合格老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传统理论课的教学向以案例教学为主转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当前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发展趋势,能够妥善好处理教学任务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2.7优化旨在培养教学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手段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期末术科考试往往只对技能的掌握进行评价,一般不涉及基础教育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体育理论课教学和评价也很少涉及教学案例分析,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必须通过培养教学能力的教学内容及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例如,在实践课考试中增设“微型模拟”,对学生的完整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在理论科考试中增添教学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考核,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影响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必须要求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机制,在教学计划中增设和体育与健康教学有关课程,增强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微格训练课程,提高学生教学操作能力,重视学科课程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必将促进基础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体育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央政府门户网[EB//OL].[2010-7-29].

第5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网站开发;课程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做到做中学,学生依据自身行动来获得知识,从而培养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注重学习评价,也就是学习过程的反馈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包括五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在网站开发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网站开发课程改革

1.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网站开发教学可课程中,依据微软ATA快递运输管理系统为例,适当融入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企业实际管理方式来创建大学生虚拟创业公司,此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虚拟公司真实项目[1]。实际操作中功能模块为快递运输管理系统,以此当做教学的载体,并且把教学内容合理分为多个情境,从不同情境来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对快递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依据不同功能可以把案例分为应用管理、接货管理、到货管理、客户管理、配车管理、票据管理六大模块。常规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应用管理和客户管理进行设计和实现,小学期实践中完成其他模块。设计快递运输管理系统的时候,包括常用服务器控件、CSS样式、内置对象、数据库编程等网站开发的基础知识,小学期培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模拟完成案例教学的其他四个模块。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回答、收集学生的问题。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需要对课程进行评比和答辩,从中选择优秀的作品参加设计大赛[2]。

2.改革教学方法

网站开发教学方案实际上是依据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并且利用角色扮演和任务导向方式实施每堂课的教学,此外也需要合理应用多种辅助手段。网站开发教学中依据案例的不同情境进行真实教学。教师授课的时候利用引入问题的方式来具体讲解案例项目,并且从中提炼有用的知识,同时向学生介绍需要完成的项目学习情境,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问题。小学期实训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并且每组都选出一名作为经理人的组长,项目程序员作为组员,切实完成案例的设计和实现[3]。

3.改革教学手段

网站开发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有机结合SOVO虚拟平台,从而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环境和课堂教学,以便于达到无缝对接企业工作和学习课程的目的。网站开发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第一,网站开发教学中所有教师都配备教师电脑,教师授课中全面利用多媒体,从而确保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第二,网站开发教学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中保障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充分体现移动实验室的效果和作用。第三,实施网上训练和答疑。为了有效提高师生交流,增加学生学习机会,学校可以开设网站开发课程网站,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第四,通过辅导员、邮件、微信等方式来密切联系学生,确保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方便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第五,有兴趣和有时间的学生可以把他们融入到SOVO中,并且利用虚拟真实项目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六,学校每一年都设置小学期,依据课程实训来检验和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第七,利用期末总结汇报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并且通过学习动力和压力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八,学校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软件设计大赛,以便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4]。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网站开发课程改革的特色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网站开发课程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社会服务覆盖性和专业教学支撑性体现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几方面特色[5]。第一,课程资源主要就是实际项目,并且结合SOVO案例和优秀学生作品构成,在整个教学中贯穿案例,充分展现项目为导向、实践为基础、改革为本位的理念。从专业角度来构建课程,依据快递运输管理系统来实现网站开发课程教学活动,并且把课程案例分为几个独立模块,对所有模块进行讲解、练习、模拟以及实训,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整体案例。第二,设计网站开发课程的时候,利用实训学期做中学、常规学期学中做的原则进行教学,也就说第二学期的时候教师带学生完成案例实训的应用管理和客户管理模块,注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学习操作。小学期实训的时候依据分组形式独立完成案例项目,网站开发是小学期实训的基本内容。以一个月为时间,学生独立完成软件项目开发的五个阶段的所有项目,最后在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进行评比答辩,并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比赛。第三,构建项目开发真实案例库的时候合理应用SOVO虚拟平台。SOVO的赛特科技、威信科技、奥德科技等都是软件开发企业,从接手项目、分配任务、开发项目都应该配备专门的学生,教师只是需要在学生实践中进行指导[6]。

三、结束语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软件的开发,网站开发课程改革得到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课程的发展。网站开发课程依据实践示范和教学示范来改革课程。网站课程提供教学教案、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实验指导、习题解答、网络课件等可以极大程度上扩展教学空间和资源,不但能够促进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体现师生共享资源的优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实际操作中需要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创新和完善网站开发课程的改革方式,最终构建特色的网站开发课程。

参考文献:

[1]魏菊霞,李志中,向燕飞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网站开发课程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60-162.

[2]冯燕.基于项目教学的《使用构建动态网站》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25):117.

[3]许世亮.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6):73-74.

[4]李华伟,董海静,戴梓宁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08-410.

第6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实践;折纸;探究;思;学;悟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长胡铁生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评选活动,活动历经近一年的时间,经过评审组专家严格的初评和终评,遴选出了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这次评选既是一场教学技能的竞赛,又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的舞台.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 “微课”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性――主题明确、针对性强,从而开创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

[?] 课程实录

笔者在认真观摩了此次微课大赛的一些作品后,将最近本地区的一次公开课――《圆锥曲线概念再探究》改写成了微课,尝试将圆锥曲线启蒙课的概念进行新的探究.

1. 设计背景

人教版教材选修2-1第二章章头图是通过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得出圆锥曲线的定义,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情境首先对空间画图和想象能力要求相当高,师生容易受图形直观、简单而影响,或稍作演示就得结论,学生的印象必然不深刻,没引起做够的重视;其次,教师把原本很生动、有趣的知识探索过程给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圆锥曲线的概念直接“抛”给学生,这样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再者,每小节用书上的定义强套得出圆锥曲线的各个定义,一没有联系性,二没有学生的亲历思考,为了得结论而设置,效果甚微. 考虑到新教材习题别增加了一类“操作题”,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素材,为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创造过程提供了可能,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利用好这一课本资源,同时降低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门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层面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内在本质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功效.

2. 目标解析

(1)通过折纸这种传统游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玩中学――体验,做中思――思考,演中悟――自主生成和品悟出原生态的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基本思想;

(2)利用类似的折纸游戏,用类比的思想让学生感悟新知;

(3)借助实例的辨析、对比,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圆锥曲线的核心概念.

3. 条件分析

(1)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圆的定义、圆的标准方程等知识.这是类比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类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圆锥曲线的定义,理解圆锥曲线的本质.

(2)教学素材的准备:在公开课时教学环节设计了视频、实验、学生动手探索等素材. 实验和动手探索,以确保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投影和几何画板为的是更加清楚和形象.

(3)教学理念的准备:本次微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仍提供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探索、体验、思考、整合,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圆锥曲线概念的形成过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 教学过程

本次微课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是:个体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要在不断的思考中加深、内化.因此,整体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与圆的类比,实质性地经历椭圆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不断的类比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具体环节如下:

(1)情境激活,抛砖引玉

数学实验1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2页章头图,用一个垂直于圆锥曲线的平面截圆锥,截口曲线是什么?改变平面与圆锥轴线的夹角,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学生(齐声):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教师:是啊,相似的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不同,那么我们拿起矿泉水瓶一起演示下不同的水面图形.

学生乐此不疲地摆动起来,当然不少学生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探讨的.

教师:由于我们知识尚不到位,不妨结合答案一起来欣赏2008年高考浙江理数第10题.

(2)问题引领,探究本质

教师:肯定有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从电脑作图的结果来看,中间的空白部分恰好是一个椭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研究其中的一条折痕.我们在圆F1上任取一点P1,然后把折痕L加粗显示出来(图7),思考下列问题.

教师:折痕L与线段P1F2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因为沿着折痕L对折后,点P1与点F2重合,故折痕L是线段P1F2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

学生: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即PP1=PF2.

教师:你能否求出PF1+PF2的值?这个结果是否是定值呢?

学生:PF1+PF2=PF1+PP1= F1P1,而F1P1是圆F1的半径,是一个常数.

教师:如果我另换一条其他的折痕,这个结果会改变吗?

学生:不变.

第7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42

Abstract The New Media Age, because of mass culture shoc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very ideal. It appears new problems for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new media skills?for teachers to improve and old course website, it requires independent colleges must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ctively carry out independent colleg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of new explora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independ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深受现代人的关注与喜爱,更是备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5年7月和12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在所有网民中,学生群体使用新媒体的占比最高。从最新上升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使用新媒体的人数在不断攀升,而且基数较大,新媒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去关注。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等特点注定他们成为最主要的新媒体使用群体。

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来自经济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他们较早接触电脑、智能手机等,能熟练使用各类数码产品。据调查发现,班上每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有些学生甚至同时拥有多种数码产品。他们不仅能玩转微信、QQ等通讯工具,而且也善于网上购物、订餐、订车票和机票等,更有学生擅长网上开店、做微商、炒股等。可以说,新媒体已全面渗透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新媒体,导致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面临当前的一系列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正确运用新媒体,确保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下,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

1新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多元文化的流行与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其教学效果亦是大打折扣,教学进入了瓶颈期。独立学院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欠缺,加之自我约束能力差,对网络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空洞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便会不愿听课,甚至低头玩手机,遇到老师课堂提问,也是第一时间不假思索地借助网络搜索答案,加之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较为欠缺,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导致当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的来说,当前主要呈现以下现状:

1.1 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加,不断凸显的个性,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表现出不满与抵制。

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其视野得以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宽泛,与各类群体的交流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每天面对各类网络信息,他们往往不加辨别,全盘接受,甚至也吸收了一些不良的信息和价值观。这时,高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积极改变教学方法,不注重正确引导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低头上网,无心听课,遑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 思政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亟待改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的学科,只有紧跟时展步伐,理论联系实际,才会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政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案例毫无新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思想上与学生达到共鸣更是无从谈起。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未改变,不能很好地应用新媒体,教学成效低,一直不被学生认可。学生感受不到所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独立学院一直是以大课形式开展教学,基本都是合班上课,教师如果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本来就不高,若教师不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

1.3 思政课程网站陈旧,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目前是一个集部门通知公告、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平台。课程网站总体看上去板块完整,但涉及到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就非常少,有些板块打开进入后却没有内容。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课程网站整体信息更新较慢,部门开展的活动较少,学术讲座也比较少,面对学生的讲座更是屈指可数,最新社会热点内容也是毫无涉及。其次,课程建设板块虽然包含了部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一些学院的精品课程,但课程资料的完整性有待加强。最后,课程网站并未搭建起师生课后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进入课程网站根本看不到自己感兴趣和有用的信息,课程网站也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并不能很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

2 当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现状,借助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探索。

2.1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媒体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类信息时,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思辨性反应能力等。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天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对媒体,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来自媒体的各类信息,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和利用好媒体资源,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必须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效抵制各类信息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体在当前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切实贴近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正确看待,进而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在课外,思政教师也应该利用微信、微博、QQ、课程网站等,与学生做深入平等的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适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2.2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

新媒体时代下,面对信息的高速传播,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辨识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储备能力和新媒体应用能力,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要适应时展步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首先为自己不断充电,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从经典原著读起,静下心来,坚持读书笔记,积极参与各种经典读书会、原著导读会以及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其次,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加全国、省级或学校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培训课程,比如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新媒体技术的课程,参加省级或国家的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平时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实践操作与积累,多与同事交流与探讨,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水平。最后就是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最新最热的知识信息和发展动态,平时养成看新闻联播,浏览各信息网站(诸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了解最新消息,对当前一些网络热点事件,运用科学理论知识,结合课本知识,与学生探讨、交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评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3 加强课程网站建设,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网站建设中去

虽然当前的独立学院还没有能力实现全校课程系统网络化,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网站还是可以多加利用的。不仅可以完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资料库,包括课程性质、课件、各种网络资源链接、案例、视频、音频、图片、习题、参考书目等,还可以逐步增设师生之间网络互动交流、答疑、探讨等专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最新社会热点问题观点,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优秀的文章、流行的视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解答甚至开展讨论。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逐步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新局面。

注释

① 吕红雁.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传承,2011.12.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7

第8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开放学习资源;微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5-03

一、“微课”与开放学习资源平台的释义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它并不是专门为微型教学而设计开发的微型教学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一种实际教学过程展示。[1]它除了其作为核心组成的课堂教学视频外,还包含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素材、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反思、相应的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资源。所有这些资源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形成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的应用小件。由此可以看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案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在学习型社会中,免费“终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的发展主潮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和全面开放的学习资源体系,就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研究部门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实践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学习资源主要集中在各个远程教育学院(新筹建的国家开放大学)以及各高校校内的校园网络资源平台上,其中的大多数学习资源都是“授权式”,即非免费的,或者非授权用户就根本无法登录访问。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高校“微课”网络展示平台主要有:以中小学微课展示为主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中国微课”http:///;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专门的微课官方网http:///等,它们都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的,青年教师从这里可以汲取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风格等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营养。

为了有效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精神及开放学习资源的建设,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策划并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该比赛的理念和目的中明确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即以视频媒体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且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开放教育资源之一的网络“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而逐步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拉开了作为开放学习资源的“微课”正式进入高校教师教学研究视野的序幕。这种开放型教育资源,它不仅是一种获取“鱼”的平台,更是一种展示“渔”技巧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角度来研究“微课”资源的意义,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挖掘网络开放学习资源应用于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成长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国内外“微课”及相应开放学习资源研究状况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有关的名词有Micro-lecture、Minico-urse、Micro-lesson等,但是它们对“微课”的研究取向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的微型课程(Minico-urse);新加坡实施的以培训教师为目的,涉及多门课程领域的微型课程(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教学目标集中且单一,注重学习资源、情境和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素材来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其课程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个小时范围;英国启动的教师电视频道(teacher.tv);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的以“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聚焦度更强的学习体验’”为其核心理念的“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由此可以看出,国外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与实际教学紧密相连的“微课程”、“微视频”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核心组成的资源形式不统一,课程结构还相对松散,应用领域相对狭窄等不足,而且开发的资源还主要倾向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及有关社会培训等方面,其应用领域亟待扩充。[2]

国内有关“微课”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它首先萌芽于中小学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我国中小学的“微课”创始人,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主持的题名为《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微课”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的导向性举动也成了“微课”的在各个教学阶段快速开花结果的催熟剂。

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提升广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然,笔者认为“微课”能被广大青年教师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微课”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的、源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能真正意义上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具体教学设计和课题驾驭技巧等方面棘手的问题。“微课”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更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范式。

目前在我国,“微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研究,而高校“微课”的研究还很少有人关注。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为高校“微课”研究和应用拉开了序幕,也让“微课”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及教学研究以及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开发的进程中。

因此,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者不仅需要开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研究及平台建设,更需要从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展开研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青年教师可参考的模板式微课,供青年教师模仿相应教学难点的突破设计等。因此,高校“微课”的研究,从“微课”的核心价值来看,除了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其另外一个最具潜力的价值就是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长”作用,“授渔”技巧的模范作用。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中的瓶颈及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及定位

“知识”概念在以现代网络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我国高校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外,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应该是传授“知道怎么样做的知识(Know-How)”。而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非常欠缺的版块。在网络科技背景下,高校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成为研究型的角色转变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理论的主要试验者、教育行为的反思者、教育实践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设者等角色,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首先要掌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思路。

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比较丰富。[4]然而关于高校教师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高校“微课”网络开放资源平台的出现,无疑是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曙光,笔者参加了本次,即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感触颇深,收获也颇丰。因此,寄希望于有更多关注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研究,帮助青年教师度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断乳成长期。

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以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从这里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除了给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还有就是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汲取营养的土壤和学习“授渔”技巧的平台。

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中权重的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量,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瓶颈。因此,高校“微课”发展的定位之一就是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以及驾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最快捷地促进青年教师向专家型成长过渡。

四、“微课”网络平台及资源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主要学习阶段为学科研究,而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学习。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训练,基本没有或者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都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思想意识相对超前,其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充沛的精力,同时容易接受新知识,能快速掌握或者已经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青年教师较高的学历层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活跃的思想,知识结构更新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等。同时,青年教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够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6]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等。

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一方面作为一种展现老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题教学驾驭能力的载体,记录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可以引导广大青年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研究模式与观念。因此,“微课”不仅是一种开放教育资源,更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和强力助推剂。

由于“微课”具有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教学时间较短等主要特点。因此,青年教师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和学习,便于青年教师的反思和研究。广大青年教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典型化的教学情景中易于实现教学观念的提升、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通过“微课”的观摩可以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从而较全面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行为,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总会有自己不满意或者有待改进的部分。通过录制“微课”教学视频,青年教师就可以重新回顾和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修正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部分,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技巧等。“微课”作为教师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斑点,也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值得保持和发扬的优点。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自我完善。

总之,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开放学习资源必将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培训方式和“授渔”技巧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教育信息技术,2011(17):14.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杨章宏.教育研究过程[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5]全国高校网络师资培训中心[DB/OL].http:///

第9篇: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

一、引言

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他们受到更多社会上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改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目前的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属于公共课程,由于教师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只能进行大班教学,这样一来,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他们难以通过思政课更好地提升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思政教师进一步融入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条件下艺术高校思政教学的问题

(一)难以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校开展思政公共课程教学时,学生的数量一般在100人以上,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学生距离教师较远,难以听清楚教师教授的内容,也难以有效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一来,后排的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不强,教师不能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二)学生难以养成主动的思政自学习惯

由于采取大班教学方式,思政课程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在大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只是单纯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思政理论的自学方法,没有养成自学习惯。

(三)统一化的考核使得学生积极性不足

在大班教学的客观条件下,很多艺术类高校思政教师一般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或是一份论文来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艺术生对思政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面对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时,复习相关思政知识点的情绪比较消极,一旦成绩不佳,会大大挫伤他们在思政学习中的自信心。

三、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被全面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有如下具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思政教师进一步学习、研究、掌握,拓展这些教学手段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

第一,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将相关的历史事件、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中,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二,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得以构建第二课堂。网络教学可以进行教学互动,学生在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可以通过网络形式提出,教师给予有效解答,这种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第三,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与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和博客、阅读功能强大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随时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一些艺术类的影片、研究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其中的哲学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效分析与总结,以提升学生的觉悟。

第四,微课教学。利用“微课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思政课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教育逻辑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微课程”的实效性特点。通过教学流程的设计,设计不同的专题课程,把“微课程”串联整理形成一个知识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时间安排、接受程度等进行观看、反复播放等操作,巩固关键的知识难点,促进具有个人特色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形成。

(二)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高校的思政教学属于公共课程,为了让学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学习与生活之中,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案例,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地讲授相关的思政理论知识,改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第一,设置生活化的案例。互动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去解决与完成。因此,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第一步就是构建符合课程安排要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任务。由于思想政治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涉及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构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设置的教学问题和任务可以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具体来说,可以就社会上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不忘初心”,延伸出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话题;《非诚勿扰》节目中再次出现拜金女,节目对其进行及时封杀;聋哑少年运用自己的幽默方式在《笑傲江湖》节目中展示他面对缺陷人生的乐观精神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思政教学的重要讨论话题,这些案例需要具备的统一特征就是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组织分组合作学习。因为艺术类的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实现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情境延伸。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个新现象――“碰瓷”,使得人们在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扶,或者需要先录下视频才能进行救助,可见人与人之间已经缺失了对彼此的信任。可以让学生合作演绎关于这一社会现象的小品,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教师需要通过分析“碰瓷”现象,进一步阐述建立彼此信任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诚信社会的必要性。

其次,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鉴赏之中。艺术类的学生在绘画、影视作品的鉴赏上有着专业的眼光,可以在专业鉴赏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有效教育。另外,艺术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历史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可以将其当作思政教学的重要案例,以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

再次,辩论会。思政教学属于思想改造,需要进一步入脑入心,开展辩论会让截然不同的观点碰撞,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改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辩论前,学生需要准备充分的案例和数据,作为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有力论据,这就需要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思政教学之中,实现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最后,演讲。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很多大一新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缺少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思政课程可以给予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学之中。

(三)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需要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思政教学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孤儿院、军营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邀请先进人物做报告。现在各地的中国好人、全国劳模都比较多,在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邀请当地的先进人物来校做报告,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参观博物馆。结合艺术高校的特征,学生对博物馆中的珍贵艺术品有着深厚的兴趣。这些物品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它们还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实践教育可以选择这些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参观。在参观这些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这些文物涉及的一些感人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一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最后,帮助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入孤儿院、养老院,为那些弱势群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学生的表演能力相对较强,可以表演一些小品、舞蹈等文艺节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给予身边的人更多的信任和关爱,才能构建更为和谐的氛围,才能有效改善人与人的关系。

(四)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

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与兴趣。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

首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约束是开展思政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质量是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一步进行过程化的自我学习质量评价,进行有效自检。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是构建多元化思政评价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是存在差异性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监督别人的主要力量,变成老师的好帮手。

再次,过程化的评价。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这种过程化的评价方式要设计出相关的评价要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效果、回答教师问题的准确性等作为过程化评价方式的考核因素。最后,最终评价监控。思政学习的最终效果不一定需要通过试卷反映。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品的形式反映社会上的某种现象,以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目的。这种结合学生特征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最终的评价考核。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