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技工院校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案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之策和思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时,不是通过死背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德育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中,突出教学的实践特色、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在推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1有利于深化德育课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广泛接触所学德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熟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学生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提高其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抓住矛盾、解决冲突、做出决策的能力。

1.2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

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创造性思维,增强其消化、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尽管案例教学法仍是围绕相关的德育理论进行的,但能够激发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不仅获取了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还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到了德育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训练了科学思维方式和能力,并能从讨论中学会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1.3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动而逼真,免去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一起营造平等和谐的讨论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心态下进行探讨,更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展其思考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德育教学案例的选取

2.1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德育内容和形式,而相关道德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相关事实和道德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育原理、道德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而真实的案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

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现实案例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启发性教学案例,能激发学员的思维,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懂得基本理论,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3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浓缩性

典型案例的复杂性应当服从于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当地深入,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德育理论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的浓缩性也能使师生在剔除了无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教学。讲究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浓缩性,有助于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3在德育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3.1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

3.2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付,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进行证明和证伪。

3.3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全面、立体地介绍案例的同时,还可以分组讨论、集中讲评为主,辅之以参与性和实践性强的旁听活动,多种教学形式交叉运用,不断完善,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3.4案例讲评的方法性

案例讲评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深化教学效果,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之后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讲评。案例讲评环节要以教师分析思路为中心,结合学生个人理解,着重从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入手进行评析。通过讲评,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明显优势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而言,运用此方法,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要求更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才能使之更趋合理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2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CAD;教学方法;职业技能

机械CAD设计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能课。本课程兼具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其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CAD制图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重点掌握工程图的绘图方法并能应用于企业工程制图的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成为具有应用性技能的人才。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制定工作项目,以实际项目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把基本知识和练习题用项目联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科学的设定项目:把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取出来并融入到每个项目中,(注意分散难点、重点),师生都围绕着项目开展。并对每个项目进行任务要求、教学内容、技能目标及学时分配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设计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的选定、编排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项目设计要有总体目标,工作任务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考虑知识点含量、任务的连续性等多方面因素。在设置教学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工作任务,选择知识点、难点类似的图形,尽量选择配有真实零件的工业图纸,按照绘制工程图纸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如同在进行工作一样,有真实感,并能尽快熟悉企业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本课程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性和职业化来设置工作任务,如把机用虎钳作为项目的主线,根据组成机用虎钳零件的复杂程度不同,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如销钉、垫圈这些比较简单的零件设置在平面图形中,固定钳身放在箱体类零件图项目中。在前三个项目教学完成后,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工作任务(组成机用虎钳的11个零件图)组成装配图。这样的设置既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使学生在最后完成任务时有成就感。

2、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例图,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基本命令的使用,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目的是在教学中,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案例1

项目名称:组合体—平面图形

工作任务:销的主视图

教学内容:了解AuToCAD软运行环境

技能目标:掌握软件的启动工作界面、功能键和控制键、命令的启动方式、了解AuToCAD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直线命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案例2

项目名称:零件图—轴类零件图

工作任务:螺杆的主视图

教学内容:复习并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的基本操作学习并熟练掌握编辑命令的基本操作学习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使用操作

技能目标:掌握轴类零件图的画法、尺寸标注、技术要求

三、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回顾探讨学习方法,总结经验,为以后自学打下基础。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熟练绘出工程图。但是,只掌握绘图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准确画出工程图纸,必须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金属加工等一系列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融合相关知识,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自学能力:AuToCAD是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的特点是二维绘图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简单易学、体系结构开放等。同时,它具有这类应用软件共同的特点。(1)计算机软件通用的工作界面(标题栏、下拉菜单、工具栏、通用存储命令等)。(2)通用的操作方式。点击图标启动命令,输入参数执行命令等。(3)软件特有的绘图功能。在清楚的了解软件的特点后,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SolidWorks、UG等软件打下基础。

四、考核方式: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注重工作过程的考核及评价。在《机械CAD》课程考核中,设置常规考核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常规考核是根据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其中,四个项目成绩占百分之六十,期末考核占百分之二十。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指在平时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职业技能证书成绩占百分之二十。

实践证明,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习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可建筑CAD设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86-87

[2]金莹,张小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应用与研究[J]模具工业2012(4)65—72

[3]劳文薇,刘俊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1(3)33—35

第3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是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把财务管理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我国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重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大多数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通过将企业理财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运用书中理论知识探询企业理财活动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

(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的参与者。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因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答案惟一,所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证分析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案例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及讨论、聆听等与人合作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十分有利。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言提纲的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均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满足财务管理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还要深入企业或通过其它渠道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据案情及教学要求进行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选择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策略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适应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在对企业背景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财务活动的实例,修改加工编写而成的,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策略。

(一)目的性策略

目的性是指每一个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的相对应。高职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能体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而且要恰当地与学生们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有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时效性策略

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在特定阶段内看来非常经典的案例放到另一阶段就可能会失去其实际意义,一味照搬容易误导学生。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

(三)典型性策略。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经常的、典型的、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真实性策略

真实性是指案例的取材一定要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杂的两难问题。只有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案例应选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真真实实存在的案例。例如,财务分析时可选择上广电2006年为什么会亏损26亿元的案例,但教学案例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加工以后的“拿来”。

(五)地方性策略

地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区域性特点。高职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当地企业就业,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区域经济的特性。高职学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而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获得典型案例更具有实践教学意义。台州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多,财务管理职能大多由业主承担,导致理财方面发现许多典型案例,如:筹资困难,丧失很多投资机会;风险意识薄弱,投资盲目,蒙受重大资金损失;不能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等。这些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综合性策略。综合性是指能反映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案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为了加强对财务管理业务全过程的把握,教学案例应选择同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某些事件,它们之间应具有数学勾稽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财务管理要素之间如何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提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

三、如何组织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高职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的来讲,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一)案例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选好合适的案例。案例一般应选择现实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管理事件,并认真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系统掌握剖析案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分析案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另外,学生也应在课前仔细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发言讨论。

(二)案例讨论阶段

案例讨论是探讨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首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同一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阐述理由;其次,教师要有效控制课堂讨论过程,随时把握学生讨论的切入点,提供思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讨论的范围不偏离主题,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结论性观点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发现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也应该有引导性地启发学生自己纠正。

(三)案例总结阶段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是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正确与否;阐明该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总结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通过总结要让学生明白,案例分析并非是为了得到一系列正确答案,而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四)撰写报告阶段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首先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求学生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分析思路,或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而应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胜任当地中小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管理,能参与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具有专业核心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案例教学之前,一般应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案例教学安排的章节、时间、教学手段以及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等。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替代其它的教学手段。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除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授方法外,还有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和测试教学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利用讲授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时如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将如虎添翼。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具有可重复性和师生互动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实践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三层双轨六位一体;一体化;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80-04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不是“高等”而是职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讲是职业胜任力,包括个人适任力,环境适应力和行动胜任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高职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1.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2.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

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短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性实践教材比较缺乏,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1.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内容相当分散,不会对一个完整项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内容组织,而是按照学科设置。2.即使一些院校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实践教材,只是账务处理过程,缺少反映经济自身办理过程,比如审批、纳税、稽核、检查、审计过程。3.对于实验和实习的程序目的、训练项目和具体技能要求、实践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等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致使实践性教学不规范,影响了教学质量。4.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案例的建设,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源于企业及行业,又高于企业及行业,将企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升为高职教育过程。即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进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等,构成实践课程体系,最后组织实施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

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有以下实践技能1.珠算与点钞;2.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3.出纳基本技能实训;4.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5.手工会计单项岗位实训;6.手工会计混岗综合实训;7.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实训;8.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9.校外培训;10.技能竞赛;11.多证强化;12.顶岗实习。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和递进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职能定学、多证培养、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即由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会计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混岗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为了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生态教学,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生态化,尤其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更应实现生态教学,使得教学与市场环境的变换相一致,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新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生态系统。

(二)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胜任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演练做”,教师系统性地引导教学,发挥“点拨”职责,开创引导型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论坛与答疑,QQ、BBS、电子邮件等拓宽师生联系渠道,提供全面,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维引导,学生经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个人适任职业发展过程,最后达到、适职适任,与环境相适应。

(三)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柔性化实训教学

实施柔性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更趋于“工学结合”。1.实施集中授课,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上岗操作;2.理论与实践轮留交替一周的“工学交替”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一学期末1~2周安排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实现系统化教学。4.事务所实训基地进行全天候上岗操作或实践培训,使学生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更能增强会计电算化实战能力。5.把毕业综合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针对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大多是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故实践考核要突出实践应用性,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1.实践考核成绩能量化的要量化,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完成情况、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小组同学评价五部分,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2.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实施以实行“企业考核为主”,“校内教师考核为辅”的的项目考核法,实现学生上岗业绩与学习成绩双向融合。3.甚至某些实践课程,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五)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力争建立仿真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从预算、市场、融资、日常运转、财务、人才等全面预算与管理。模拟实习室用隔板分成不同岗位的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财务部门,并配置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种用品用具,包括各种公章、手章、会计科目章、转讫章以及各种银行结算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

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努力改变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局面,与多种企业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1.与生产企业、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流通业和事业单位等合作,适当采取对其车间、材料库、仓库、财务部门等参观见习,专家讲解、培训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对企事业单位有所认识,从而更容易接受会计知识,有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2.企业与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际经验。重点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采用记账方式,学生一方面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账款的会计处理等,另一面给别的公司做账,大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职业胜任力。3.行业、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学校联合创建大学生会计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责,有义务接纳实习生并培训指导,致力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4.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这是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它对外是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人员的教育职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财税咨询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助于提高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体验单项实训无法做到的银行的往来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工作,真正做到理实通融,教学做一体,开创一种独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六)强化“双师”,“名师”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技能

1.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通过激励措施,让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双师达到85%以上;

3.分期分批派遣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到主流软件公司像用友、金蝶等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顶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

4.让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长期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5.要打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名师团队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会教,教得好,会做,做得好,德才兼备,提高专业团队整体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强化院校内涵建设。

(七)加强系统性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教学建设,使得课堂实践实训与上岗操作实现零距离交汇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编制实训课程及实训资料,应用改革与创新教材。在编制实训教材时,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系统化组织内容,要把新标准、新方法和新人力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以优化教材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密切结合,以培养社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经典的案例,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教学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也可以参考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表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均可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和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手工与计算机资料要统一,能互相验证,即手工会计实训完毕后,一些案例把资料带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从建立账套――完成初始化――账务处理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及会计报表核算子系统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

(八)深化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加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高职教育要以企业为主体,职院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建立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整合相关实践课程,使其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实践系统化和集成化,努力提高实践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门当户对,寻亲访友”找行业背景(地市级也管用),寻求行业、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在教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注:本论文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NZK-2010008。

[1]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

[3]李凤云.简论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第5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随着国家对法治建设的不断重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法治理念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的法学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法学专业也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但与此同时,法学就业率近几年来持续走低,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与此强烈的反差,也不得不让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法学教育进行反思。

一、独立院校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独立院校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与一般的普通高校相比较,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因此,就法学专业而言,独立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是要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法律人才,但事实上,在独立学校法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主要手段与普通院校相比较而言,基本无差别,很难实现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最终目标。从现有独立院校法学教育模式上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课堂教学偏重理论,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在全国大多数的独立院校当中,法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研究案例为辅。除此之外,在四年的本科学期中,部分的院校还开设了模拟法庭以及案例讨论等实践性课程。但这些课程从在整个法学学习的课程当中所占的比例甚小。理论授课以政策、法律的条文为主,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因此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法学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实践性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少,学生与法律实务接触的机会少,对实践性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往往敷衍了事。第二,专业实习期限短,法律职业教育缺乏。这就会造成至少两个方面的不利后果:一是法学本科毕业生由于实习短,缺乏对实践部门的性质、职能、运作规则等基本知识认识,进入这些部门后很难较快适应;二是不同的法律职业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够。由于在学生时期对不同的法律部门缺乏深入了解,不利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之间的理解、沟通和协调。此外,受到法学本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制约,一般的独立院校够舍弃了职业教育,因此毕业生职业素质相对来说较低,严重缺乏法律职业技能技巧。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说法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隔绝社会封闭教学,忽视职业教育,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二、独立院校教学改革——引入“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

“法律诊所”一词,由“诊所法律教育”派生而来,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法学院,是指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原则上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法律诊所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但是与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灵活性这三个特点。所谓的实践性,就是指在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之下,教师通过指导和监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法律程序的多个方面,因此,实践性是法律诊所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法律诊所教育通过真实或者虚拟的案件,让学生在案件中尝试各种角色训练,在真实或者相对真实的环境下认识法律职业,从而培养其执业能力。所谓启发性,就是指在法律诊所这种教学模式下,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由原先的重视理论教育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由原先的“灌输式”讲授转变为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去探索如何进行法律学习,学会如何从事法律职业工作,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所谓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扮演简单的角色,同样也可以感受复杂的庭审活动。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接触真实案例的机会和感受。同时法律诊所教育的内容也是非常之灵活,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案例经过精心设计相比较,在这种法律实务背景下所接触的案例更为真实,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更为强烈,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

三、独立学校法律诊所教育之探讨

从2000年3月起,法律诊所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渗入到我国的法学院,第一批法律诊所在一些高校当中落成,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知名的法学院校。他们凭借着雄厚的优势力量和优势条件,已经建立起不同的法律诊所。事实上,就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状况而言,引入并扩大法律诊所教育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法学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职业教育,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基本上定位为应用型的,特别是对于独立院校来讲,一方面,法律诊所教学模式与其教学培养目标相吻合;另一方面独立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相比较,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稍显不足。因此,在中国的独立院校引入法律诊所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性环节教学十分之必要。但是在法学教学模式由传统转向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包括:第一,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和经费的安排上都必须要高度重视。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相比较,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成本是相当高的,它的发展是需要有相应的财力作为支撑。另外法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降低理论教学比例,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第二,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师配备需要学院的高度重视。在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下,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经验比传统教学模式下要高得多,法律诊所教育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启发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执业经验,才能保证法律诊所教育的质量以及所提供的法律援助的效果。第三,法律诊所教育还必须具备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该套方法要根据诊所教育的目标,有目的性的设计出对学生有效的测试方式和评价标准,在传统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参考文献:

[1] 吕雪梅.当代中国特殊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第6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第7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实践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懂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在学生不出校门,相对容易具备的条件下实施,因此试验教学是所有高职院校尤其是难以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稿纸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的教学改革必须朝着体现职业岗位性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方向发展,而加强实验教学无疑是必然的选择。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存在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单一、方法选取使用不当、内容安排不够科学,对试验课重视不够,形式化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的效果。寻找科学合理、多样化、有良好效果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高职实践教育的重要问题。以下是对高职试验环节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高职试验课教学方式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试验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或者利用教具由教师演示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熟悉,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爱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看录像,光盘等方法,一边观看一边讲解,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去加强理性认识。

(二)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包括课本知识的预习、阅读分析模拟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有思路,使模拟教学法真正达到效果。其次,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又要落实课堂目标,并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激“兴趣”,更增“知识”强“技能”。

(三)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法介绍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2)案例教学步骤:

1.教学案例的选取。选案例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精选具有典型性、新颖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

2.教学案例的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反映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上去。对于案例中某些关键性情节和话语,可视需要重复呈现。

3.教学案例的讨论。讨论案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需注意的是案例的答案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到多个合理答案。

4.总结归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对案例的评析进行总结或者引导学生来进行。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要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校正,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正误。而要着眼于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5.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才能形成,写好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案例教学法对试验教学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活化”教学内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2.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活动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可以动脑筋,可以大胆求异,质疑探索,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思维共振。

(四)开放式试验

改革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创建一个动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亲身实践,自主学习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环境,用开放式实验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就成了高职实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开放式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区别

(1)实验理念不同。开放式实验教学推崇的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实验理念。它是一种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后,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进行学习的实验模式。

(2)教学主体不同。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开放式实验教学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推到实验的主置,享有选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步骤等权利。这样,开放式试验兼顾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具有较强的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前,教师通常对实验(包含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实验步骤、数据等)有详细讲解,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做实验只需“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老师对学生只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等不作交代或只作少许提示,内容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课题,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实现实验教学时空的真正开放,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同时,交流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被融入实验环节中。

(4)教学目的不同。传统的实验大多数仅仅(下转第62页)

(上接第110页)停留在对所学知识的验证、重复和再现这些较低的层次上。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过程,更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高职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对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建设有了新要求。其中加大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重新规划实验室布局、建设新技术实验室、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关键。特别是教师,由于实施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紧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试验课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作 者:易康平 文小毛.

第8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 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袁华,武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第9篇: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范文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专业教学模式

专业教学模式应突出实验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时必要理论点拨和归纳,形成坚实的操作技能和理论基础。进行必要的项目课程设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助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学懂知识。

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厌学的现状,而且是实践中促进理论的学习。项目课程是师生为完成每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理论教学玉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项目教学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必要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支撑点,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二、专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一般较适用于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有三种: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的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人物展示评价三个阶段。任务设计是“任务式”教学的关键,任务实施是整个教学过各的重点,任务展示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进行展示和讨论是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进行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

转贴于

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heels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案例教学法基本步骤大致是:设计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实现案例并总结,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知晓,学会应用。设计案例时必须典型,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学案例要具有实践性,设计的教学案例要和现实相吻合,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应用到现在所学习到的知识;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以便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和学习。

三、专业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采用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演示等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视频是教学中学生最好的自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业余实践和空闲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从中吸取实训中知识的不足。在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的教学视频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案例是教学中学生最好的联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例,按步骤、按时间地完成,让学生从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

教学演示是教学中最重的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专业教学,但在一些细节或重要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演示,将学生的疑问给予肯定的答复。

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实现边讲边操作及对各知识点的融合,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理论玉实践的有机结合。项目课程创建了新颖的教学情境,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发学生深层次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理论能力,一个是教师的实践水平。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师的理论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性,专业性,意识性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全面应用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有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知识。只有教师理论方面全面,在教学中才能横向贯通,纵向链接,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