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

第1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建于1958年。52年来,安钢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一个设计能力为年产钢10万吨的小钢铁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并保持了32年持续盈利的优良业绩。特别是2003年实施“三步走”战略以来,钢产量从2002年的342方吨到2007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完成了漂亮的转身,当之无愧地跻身全国钢铁行业第一方阵。2010年,安钢共生产钢905万吨、生铁917万吨、钢材8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利润1.5亿元,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

近年来,安钢一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安钢先后淘汰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工艺装备,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大型化的高效装备,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控制污染: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累计投资30亿元以上,建成了干熄焦、高炉TRT发电、污水处理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了变废为宝;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等已注册成为联合国CDM项目。目前,安钢自发电比例达到30%,年节约外购电费4亿元: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安钢主要污染源点得到有效控制,烟尘、粉尘大幅度削减,吨钢COD、吨钢S02含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厂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理念先导,统筹规划,营造发展循环经济大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钢铁工业占工业总能耗的15%~18%,1吨钢材要消耗2~3吨自然资源,所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特别是在钢铁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安钢集团深刻认识到,调整结构上项目固然重要,但不迅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紧张的压力就无法缓解,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的增长将会大幅削弱盈利能力,很可能使安钢集团在发展中走入困境。在当前形势下,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实力。

思路决定行动。安钢集团公司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时,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投入上、项目上、工艺上对循环经济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安钢“兰步走”规划总投资180多亿元,其中涉及循环经济范畴的投资就达21.4亿元,约占整个规划固定资产投资的18%。为了确保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安钢集团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安钢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规划》,从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规划目标、项目实施等方面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在全公司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规划内容上,结合结构调整过程中安钢工艺装备变化的实际,配套规划了焦炉干法熄焦、综合污水处理、高炉余压发电、转炉煤气回收、软水闭路循环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确保安钢“三步走”发展过程,既是一个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过程,又是一个大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发展的过程。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在于循环经济项目的高起点、大投入、快实施。安钢集团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在主体工程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配套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积极研究新上项目的能源循环体系,安钢集团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在主体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环保治理资金,保证所有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环保技术装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以最易产生污染的焦化工序为例,安钢投资2300万元建成焦化酚氰水处理系统,使焦化污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重新用于生产循环。焦炉煤气脱硫示范工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吨,有效回收苯、硫酸铵、硫磺等副产品,年直接创效7000万元。15万吨焦油加工项目,不仅大大改善了大气质量,同时加工提炼的系列化工产品,每年可实现1.8亿元的销售收入。

对固体废弃物,安钢将高炉水渣作为水泥原料全部外销;高炉重矿渣及钢渣通过磁选工艺将废钢返回转炉再利用,尾渣作为生砖、筑路辅材等;转炉污泥采用泵送烧结配料工艺再利用;各种除尘灰、氧化铁皮全部运到烧结、竖炉作为原料综合利用。实现了当年产渣、当年消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在废气的回收利用上,安钢配套上马重力除尘、布袋除尘、静电除尘、湿法除尘等废气净化处理设施约60台(套),生产中外排废气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成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回收装置等贯穿工艺全过程的气体循环链,将余能余热用于发电及其他生产工序。安钢高炉煤气利用率己达到88%,自发电比例4.1%。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安钢新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立方米;新上项目采用先进的水循环设施,一水多用,串级使用,目前己基本做到了工业用水全循环和污水零排放。

伴随安钢集团“三步走”发展规划的全面完成,安钢钢产量已达到千万吨级规模,各项环保指标达标率与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通过持续的环境综合治理,安钢主要污染源点得到有效控制,烟尘、粉尘大幅度消减,吨钢COD(化学需氧量)、吨钢S02含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厂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绿色低碳转型更加坚决。安钢推进节能软硬件升级,加快能源中心建设;优化生产工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对余热、余压、富余煤气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力度。2010年,安钢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同比降低0.78立方米,“十一五”节能总量达到59.28万吨标煤,超额11%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安钢集团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节能减排当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下真工夫,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品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安钢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和谐统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绿色安钢”、“亮丽安钢”的全新形象充分展现。

二、安钢集团今后将依托科技创新,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既不能举步不前,无所作为,停留在赶时髦、喊口号的层面上;也不能一味贪大求洋,盲目上马最先进的装备,而是要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选好突破口,创新管理,量力而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扎扎实实推进。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安钢集团坚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集团公司在循环经济具体实施中,十分注重对自身生产功能进行深化和拓展,以能源、环保,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综合利用为关注点,采用管理、技术、投入等多种手段,开展系统攻关,实现重点突破,最大限度保证了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据了解,今后安钢还将按照分层实施、梯次改进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节能硬件装备,提升节能减排的整体实力,同时加强工艺研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将节能减排的目标集中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高效转化和代谢物的高效再生上。具体做法是:

1.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和实施自主创新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依靠节能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和清洁工艺的自主开发、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抓好转炉煤气回收、余热蒸气回收利用、余热余能自发电等项目建设,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比例,抓好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抓好冶金渣综合利用,推进项目实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冶金渣的减排增效:继续做好CDM项目向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的注册工作,争取国际资金支持。

2.加快淘汰落后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一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再淘汰一批相对落后装备: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再上马一批大型化、现代化工艺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值和效益,实现结构节能的目标。

3.把强化管理与优化工艺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优化节能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节能目标的考核管理力度,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强化二次能源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攻关、开展水的综合利用攻关等,全面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到“十二五”末,使安钢的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

三、安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带给钢铁行业的有益借鉴

第2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一、条件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解题条件不充分,依据不明确,即题示条件的组成要素不齐备.它要求考生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检索各种可能的条件和依据,以达到解题的完美性.

例1(2012年黑龙江绥化)同学们不难发现,现在的门窗已经不是以前的木制门窗,而是用新型合成材料(普通合成材料中加入某些添加剂)制成的塑钢门窗.不久的将来,我们教室内木制的桌椅也会被轻便、美观、耐用的新型合成材料制成的桌椅所取代.请你想一想制做的塑钢门窗或桌椅所用的新型合成材料,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请从安全、健康、耐用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①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制做的塑钢门窗或桌椅所用的新型合成材料应该不能燃烧,以防止火灾的产生;②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因为它们常与人接触所以应该本身无毒,也不能散发有毒物质;③从耐用的角度考虑:这种材料应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便经久耐用.

答案①阻热性(不燃烧)②无毒(或不释放有毒气体或无特殊气味)③化学性质稳定(或抗氧化或不可降解)

二、结论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在解题条件的指导下,存在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己的思维能力检索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例2(2012年德阳)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 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 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

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

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解析盛浓硫酸的装置增加的质量7.2 g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其中氢元素的质量是0.8 g;盛NaOH溶液的装置增加的质量8.8 g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是2.4 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 ∶1,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正好为3 ∶1,所以可能只有CH4,但不可能是CH4和H2的混合物.所以选择A.

答案A.

三、方法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由于学生思维走向和层次的差异,达到同一目的的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求异和创新是解答此类试题的重要方法.

例3(2012年吉林)图1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若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仍有少量晶体,使其全部溶解的方法是(填一种方法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度较小.观察图象,由于曲线是上升型,故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要使饱和溶液中的少量晶体继续溶解,可以升温或加水或加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等均可.

答案(1)增大(升高、变大、增多等均给分)

(2)升温(加热、加水、加溶剂、加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等均给分)

四、综合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需求的结论都较为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属于开放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这样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做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

例4(2012年哈尔滨)目前我市主要以煤燃烧产生的能量发电.据媒体报道,我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实施“阶梯电价”的办法.初步设想:用电量少的家庭少交费,在限定范围内的现价交费,超出限定范围的加价交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阶梯电价的目的是;

(2)写出你的一种符合该主题的做法.

第3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低碳建筑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理念和象征。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工业的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和重污染,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也给全人类构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和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未来会超越工业、交通等部门而处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

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2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

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

3发达国家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建筑业发达。目前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英国政府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公共建筑。从08年起要求将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张榜公布,以推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在个人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方面,规定新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光照、风力等各方面的节能问题,开工前必须有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否则将被拒绝施工建造。同样,德国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美国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复苏方案,主要涉及六大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建筑和制造业部门的关键性领域。比如翻新建筑物,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投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战略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同时,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有认证标志的产品。[2]

日本的具体做法是创设住宅领跑者计划的制度。制定“低碳化住宅建设标准”并且要求开放商实施。这些标准包括采用高效率节能的住宅装修设备,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的标准和数值目标,安装可以显示并掌握电和煤气的消费量的系统设备,以及根据“人体传感器”管理并控制家庭照明系统的标准设备。修改住宅贷款减税条例,对节能型住宅实行税制上的优惠。[3]

4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建筑的方法与策略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建筑的先进经验,本人认为,中国发展低碳建筑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建筑设计上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上、方案中,屋顶、外立面、楼内的照明、供暖、甚至楼外的绿地都要尽量考虑到低碳。必须达到我国工程建筑环保标准,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这个标准。如果在设计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楼的楼间建立风力发电设备,以保证楼宇内的照明等基本用电自给自足。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全部通过地源热泵实现,并充分利用太阳能。

4.2建筑企业经营上

建筑企业应当形成低碳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建筑企业为已经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需要用低碳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怎么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环保和碳排放的政策法规要求,怎么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怎样应对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一旦建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对建筑行业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那么建筑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商业模式运作。比如万科地产在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部分体现了推进低碳工业化住宅和精装修方面,以实际项目为原型建立实验楼,并最终推广至实际的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产业群的整合核心,像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具有对这个行业很强的影响力,对其他建筑企业来说,万科的举动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

4.3经济政策上

第4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关键词:节能型高校 科学管理 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02-02

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高校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学校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剧增;另一方面能源提价,而学校管理滞后,浪费现象严重,加大了办学成本,增加了学校负担,水、电、煤气等能源的超支和浪费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瓶颈”。在高校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漱不关水龙头、水龙头不拧紧、洗浴时有人无人长流水现象屡见不鲜;办公室人员下班只关闭电脑主机,却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大白天开着电灯的现象更大有人在;教学楼及相关的公共场所,水电浪费现也普遍存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6亿多人,节能潜力巨大。所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根据中央各部委关于建设节约型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保障,制度落实,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制

1.成立工作机构。节能减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规划,制定相关文件,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与奖惩。在此基础上,制定节能减排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明确由各学院、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节能降耗工作,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节能降耗管理措施,定期自查、督促、落实节能降耗日常工作。

2.完善落实管理规章制度。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重点在宣传教育、完善制度、节约水电方面落实具体措施,倡导建设节约型校园。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水电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水电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师生的用能用水行为,采取经济调节措施,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点投入,挖掘潜力,适度开展现有设备节能改造

我校由东营校区和青岛校区两个部分组成,这里主要谈谈东营校区的情况。

1.东营校区供电设施节能改造。主要有变配电设备新建扩容改造,安装节能型变压器,东营校区所有架空线入地改造以减少电力线损等。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东营校区较大规模水电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42项,新建改造各类变配电站台3座,新增供电容量1200KVA,新增供电干线21千米。

2.公共场所节能改造。一是通过安装远红外智能控制开关和教室空调节能器节约公共教室用电;二是在耗电量大、用电时间长、用电量相对固定的公共照明线路安装节电器;三是通过降压、整流、间隔控制、轮流开灯等改造与管理方法开展路灯与走廊灯节电改造。公共场所节能改造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整体节电率达到20%左右,年节电量达到120万kWh。

3.老校区卫生间用水设施改造。老校区卫生间设施陈旧,大都为耗水型设施,漏水耗水严重。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老校区125个卫生间实施改造,使用节水龙头1832个,改造小便槽冲洗装置177套,安装红外节水阀150套。

4.供热管网布局优化与节能改造。根据学校发展和市政供热方式布局调整的实际要求,学校对校区供热管网开展节能论断和布局优化。按照集中与分散供热相结合的思路,以管网热量平衡分析为手段,严格用热计量与分析,加强管道保温,开展余热利用,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手段,对校区供热管网实施优化与节能改造,提高了用能效率,每年节约蒸汽900多吨。

三、科学管理,措施落实,抓好节约型校园日常管理

1.实施水电全面计量考核管理。除对全校各经营性用户、独立核算单位、后勤保障(如学生宿舍、食堂等)和转供户实行全额收费外,对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公益性单位实行水电指标化管理,采取超额自负、节约奖励的激励措施,分清管理责任,加强自我约束,节约用水用电。同时,应大力加强培养水电服务、设备管理与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以提高各专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节能节水的自觉性。

2.完善各项水电使用管理制度。针对公共教室、走廊灯、电梯、空调、水景、喷泉、装饰灯、庭院灯开启时间和使用做了详细规定并层层落实。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绿化用水管理。绿化用水尽量用校园湖水、再生水、地表水,逐步取消使用自来水浇灌绿化,绿化用水装表计量并支付水费。

3.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针对校区范围大、地形复杂,遇室内、地下漏水很难发现的特点,学校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及时发现漏水点并通报水电管理部门修复。从推行此项奖励办法以来,共收到各类有效漏水举报30多起,发放奖金2000余元。对节约水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新手段,再上台阶,推进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

1.依托校园一卡通付费结算平台,完成了校区所有学生浴室和开水供应点的智能IC卡终端付费系统改造,学生洗浴、开水供应均按实际使用量付费取用,这对避免浪费,高效用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建成用水用电远程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学校投入100余万元,在占校园用水量80%以上的主要区域和楼宇安装了远程监测智能水电表,实现对装表区域用水量用电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远程抄表系统分析平台可对用水用电合理性进行分析,实现了校园用水用电的智能化管理。

3.学校充分利用各学科力量,重点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2009年11月,我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项目完成,实现了不同类别校园建筑的用能在线监测、查询、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能效公示、能源审计提供在线数据。以上创新手段,使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教育宣传,营造氛围,培育具有节约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1.加强对有关节能节水法律法规和节能节水新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师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意识。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充实丰富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节能环保进课堂的工作,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节能环保科技竞赛等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高校师生对节能节水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养成勤俭办学、厉行节约的观念、作风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节约型校园文化氛围。

2.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注重引导与宣传并举,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以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利用为主题的校园科技发明与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师生节能节水的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由学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组织引导,成立诸如“绿色组织”协会、校园文明先锋队、校园节能监察队等学生志愿者组织,倡导由学生管理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明、校园节约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日常节约型校园管理工作中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营造校园节约新风尚。

由于有了上述措施,到2010年底,我校用水量从2003年的360万吨下降至186万吨,6年综合节水率达到48%,5年累计节水量800余万吨,节约水费2200余万元;2011年学校水电费预算支出比2010年降低30%,2008年,我校被中国节水委评为“全国城市节水基础管理工作先进校园”。2009年,学校被中国高教后勤协会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

第5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一、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的基本情况

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美国在2009年消费21.7亿t石油总量(约合31.1亿t标准煤),此项能源消费统计包括原油、核能、煤炭、天然气和水电等再生能源。美国每天平均消耗大约1900万桶石油,每年美国人均能源量消耗是中国人均能源消耕量的4.5倍。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的1/4。美国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致力于发展生物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据美国农业部预测,从2008—2035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36%,世界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人口总量增长速度。美国有关机构通过测量整个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排放数据表明:与化石燃油相比,使用玉米乙醇可减少20%左右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使用生物柴油、纤维素生物燃料则减少50%~60%的温室气体排放。基于降低美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缩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考虑,2007年12月美国总统签署通过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EISA),其主要内容有:提高机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计划到2020年轿车和轻型卡车平均经济性标准应为14.88km/L,较当前水平提高40%;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在2022年将生物燃料产量提高到每年1360亿L,取代大约900亿L化石燃油,是当前水平的4倍。2009年5月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关于发展先进生物燃料的总统令,美国能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组成了一个跨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对实施和协调生物燃料发展规划进行统一领导。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对每年从玉米、大豆中提炼生物质燃油(玉米乙醇和生物柴油)总量设定了567亿L的限额。这是由于土地从植被覆盖区转为农田时,土壤中将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应气体,因此美国农业部一直在实施旨在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土地休耕计划”,保持玉米、大豆的产量相对稳定,防止生物燃料工业与地争油、与民争粮。目前,美国玉米产量的25%用于加工乙醇,大豆产量的10%用于加工生物柴油,已基本达到EISA规定的上限值,此后将主要发展其他的新型生物燃料(Otheradvancedbiofue)l为主。近年来,在不对农、林业布局作大变动的前提下,美国致力于纤维素生物质燃料(Cellulosicbiofue)l的生产,并且瞄准以水藻为原料的第二代新型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到2025年生物燃油可以替代美国原油消耗的25%。2011年8月在密苏里州一家加油站了解到,普通的87标号汽油售价0.99美元/L,而按1∶9混合乙醇89标号的燃油售价为0.97美元/L。由于混合燃油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车主购买。许多加油站还设有单独的生物燃油加注机位,方便顾客使用。

二、美国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

美国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具有生产手段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农业机械是美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燃油消耗份额不容忽视。据美国农业部测算,与食品有关的能源利用占国家能源总消费份额从2002年的14.4%增长到2007年的15.7%。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是保持美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引导下,各有关农业机械企业、院校、协会等单位和部门采取了多项对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联邦政府积极发展生物能源,逐步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联邦政府从新能源供应和限制排放两个环节来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①联邦政府通过了EISA,安排多个拨款项目,支持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扶持发展生物燃料提炼厂。2011年4月15日,美国农业部(USDA)与能源部(USDE)发表联合声明,将在3~4年内为先进生物能源以及高价值生物基产品等研发项目提供3000万美元资助。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生物燃油加工。目前,美国现有加工生产生物燃油的企业200家,年产量达到500亿L,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实现了自给自足。预计EISA使得美国2022年在交通方面减少68万t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相当于减少240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②针对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以及舰船、航空器等机械设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了新的非道路机动设备柴油机的第四阶段(Tier4)的强制性排放标准,设定了标准过渡期和执行期,旨在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以75~129kW的柴油机为例,要求2012—2014年为第四阶段过渡期,2015年为正式实施期,每千瓦时油耗最大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40g,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0.19g,颗粒物排放量为0.02g,与第二阶段(2003年)的标准相比,排放量降低了90%左右。

(二)地方政府实施农场主节能改造计划,并对新购置农业机械予以免税政策密苏里州位于美国中部地区,拥有超过10万个农场,盛产玉米、大豆、油子、大米、棉花以及牛、家禽、猪等畜产品,每年所生产的农作物与牲畜价值超过50亿美元,是美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密苏里州已将玉米和大豆分别用于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制造。密苏里州正在执行一项美国能源部资助,密苏里农业厅、密苏里大学和EnSave公司具体实施名为MAESTRO项目(MissouriAgriculturalEnergySavingTeam-ARevolutionaryOpportuni-ty),该项目通过补贴和低息贷款的办法,刺激农场主改造老旧的电机、泵等高能耗设备,从而达到提高能源效率15%以上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提供免费的技术援助,在评估农场和家庭能源消耗和编制更新改造规划时,农场主将有可能获得高达75%的项目评估费用补贴(评估总额不超过5000美元),和5万美元以下的3%低息贷款。据介绍,该项目开始于2010年7月,共实施3年,目前已经有30个农场受益,每个农场每月节省能源方面的费用为500~600美元。密苏里州政府在商品销售环节一般都要征收7.5%左右的消费税,但对农业机械销售环节实施免税的优惠政策,此举大大鼓励了农场主购买新型的农业机械。同时,州政府还允许农场主根据当年农作物的收成情况,自主确定农业机械的折旧率,以减少收入所得税的支出。

(三)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致力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机械使用效率美国约翰迪尔公司(JohnDeere)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和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位居世界500强前列。约翰迪尔公司从生产犁耙起步,逐步向大型农业机械领域拓展。产品包括迪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摘棉机、喷药机、青贮机械、整地机、播种机和农业服务等。约翰迪尔公司非常重视中国市场,1978年援建了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目前已在中国佳木斯、哈尔滨、天津、宁波等地建立了6家农业机械产品研发、生产和投资公司。约翰迪尔公司为适应美国新的排放标准,十分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平均每天的研发投入超过200万美元。在发动机创新方面的措施有:①研发新型适应生物燃油的发动机,通过生物燃油部分取代化石燃油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发动机都能够采用5%的生物柴油+95%的化石燃油。②通过应用新型技术,如装备专利的风扇驱动、冷却系统,提高了燃油效率,降低了动力消耗。约翰迪尔公司新一代的PowerTechPlus发动机相对原来的发动机,能减少2%~7%的燃油消耗。在达到美国联邦尾气排放标准的同时增强了动力性能,并有充足的额外功率储备。8R/8RT型拖拉机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拖拉机实验室测试过的节油性能最优的农用拖拉机。在新型技术应用方面的措施有:①广泛采取复式作业模式,农业机械一次进地可实现多个作业项目,减少辅助作业时间,从而提高机具效率,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如7760型自走式摘棉机能一次完成田间采棉和机载打包,可以实现连续不停顿的田间采棉作业;4930型喷药机改进了药液加注装置,大幅度提高药液装载速度(目前每3min可达4543L),实现高效喷药作业,减少了药液和燃油消耗;1590型免耕条播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排种、施肥、镇压等多道工序,大幅度减少了燃油消耗。②广泛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施数据采集及田间耕作、播种、施肥、喷农药和收获等作业的精确定位,并自动控制农业机械的运动路径和作业参数,以减少重复作业面积和工序,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燃油消耗的效果。约翰迪尔公司的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都安装了GPS和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农户可免费获得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目前美国已有50%以上的农场采用GPS辅助农业生产,有针对性地施肥、灌溉,大大提高了整片土地的生产率。

(四)农业科研院所重视发展低碳农业,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2/3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t,冬小麦减产51亿kg。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探索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是放弃传统深翻或轮耕作业,采用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土壤风蚀,增加雨水积累,从而大大缓解了传统耕作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压力。同时,原来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一般需要农业机械7次进地作业,如今只需要3次(播种、植保、收获)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农用燃油的消耗,也实现了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目的。有报告显示,采用传统耕作方法种植玉米每公顷消耗燃油34.57L,而保护性耕作方法仅需18.6~24.7L。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种耕作法为新的耕作革命。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道,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护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近3000万hm2,保护性耕作作物种类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常规作物,以及棉花、蔬菜、马铃薯、番茄等经济作物,主要采用免耕、少耕、垄作免耕等技术模式。为缓解能源紧张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美国农业部2011年组织了密苏里州等9个州11个机构的土壤、推广、气候、经济等方面的专家,斥资2000万美元启动美国玉米带作物种植体系研究项目。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评估整套作物的生长管理方法对碳、氮和水分布的影响,研究建立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氮损失的新型生产模式。这些生产模式包括免耕、作物轮作、排水管理、作物覆盖等。

(五)有关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的优势,积极推动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密苏里州农场局(MFB)是一个州级民间性质的农业协会,是美国农业协会(AFB)的一个分支机构。AFB的总部设在华盛顿,负责收集全国各州农业协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农业税收、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等方面代表农户与国会打交道,争取有利的扶持政策。MFB成立于1950年,现有11.2万名会员,其中50%是农民会员,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等种植户和牛羊养殖户。每名会员需缴纳年费32美元。MFB为会员提供4方面的服务:一是代表会员的利益,参与全国性和密苏里州农业政策的评估与制定。二是向会员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和农业保险。三是通过实施项目,向会员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四是向年轻农场主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使其成长为职业农民。农场局还鼓励农场主之间开展合作互助,共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以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在MFB的引导下,密苏里州近20年来保护性耕作发展很快,免少耕面积占全州耕地面积的比例已由过去的20%上升到现在的80%。密苏里州玉米种植者协会(MCGA)成立于1978年,是一个致力于增加玉米生产利润的农民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责包括:①参与政府与玉米法案相关的工作;②发展和扩大玉米市场;③收集和玉米生产的相关信息;④与相关组织和产业建立联盟。近年来,协会致力于生物燃料(如玉米乙醇)的研究与市场需求调研,教育农民和消费者增加对乙醇生产等农业产业的了解,向农户推荐统一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推广使用先进的玉米耕种方法和秸秆处理办法,以保护环境和提高利润。密苏里州大豆协会(MSA)是一个全州范围内的组织,旨在代表密苏里州大豆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宣传立法、公共政策措施和全州的教育培训工作来增加密苏里州种植大豆农民的盈利能力,可影响密苏里州大豆生产的公共政策。在低碳农业技术方面,大豆协会致力于解决由大豆生产生物燃油的研究和市场需求调研,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和对消费者进行培训,促进基于大豆的生物燃油的应用和发展。参与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帮助农户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如免耕、秸秆覆盖等),改良农田土壤。

三、对中国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启示和建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自1997年12月签署之后,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话题。特别是2009年联合国气候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世界对中国的节能减排更加关注。节能减排,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农户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世界关注的政治问题。

(一)启示通过对美国低碳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了解,有两点启示。

1.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2009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此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在如此短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中国2010年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9.28亿kW,农业生产燃油消耗量3674.91万t,其中柴油3484万t。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当前中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4.5%,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农用燃油的消耗总量还将继续增长,需要用最经济的燃油消耗来达到最高效的农业机械作业。因此,农业机械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分迫切。

2.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需要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农业机械节能减排体现在农业机械科研、制造、使用、维修、培训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综合应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行政推动、行业引导、市场拉动等措施,发挥各个市场主体参与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议为推进中国低碳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跟踪国际新能源发展态势,鼓励农户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应借鉴美国、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生物能源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生物能源的产业化进程,尤其重点发展优质木本油料作物和海藻类生物燃油。可通过补贴和税收等政策,降低生物燃油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鼓励用户购买使用。发挥购机补贴的政策导向作用,适当提高新能源动力机械和装备的补贴力度,在水电、风电、光能充裕地区,大力发展电力农产品加工机械、小型电能植保机械、耕整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电力排灌站。

2.鼓励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等单位,通过科技支撑计划、行业科技计划及地方科研专项等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应用GPS等现代信息手段,努力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和产品质量,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从源头上保证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效果。从2010年10月1日起,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内的中国非道路车辆和机械排放标准开始执行进入第二阶段限值,即开始执行国Ⅱ排放标准。中国要健全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法规,强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加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切实将国Ⅱ排放标准执行到位。严格《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准入条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目录。

3.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在农作物的耕作、种植、植保、收获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积极推广节油、节种、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发展基于GPS的精准农业,加快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推广免耕、少耕的现代农业耕作制度,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能源消耗。争取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秆的资源化、能源化、清洁化利用,避免秸秆焚烧现象发生。将农业机械化节能减排技术纳入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和阳光工程农业机械培训的重要内容,培养懂技术、会操作、善维护的新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

第6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关键词:低碳建筑 建筑企业 低碳经济

1 低碳建筑的内涵及我国建筑业的现状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低碳建筑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理念和象征。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工业的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和重污染,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也给全人类构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和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未来会超越工业、交通等部门而处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

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2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

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

3 发达国家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建筑业发达。目前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英国政府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公共建筑。从08年起要求将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张榜公布,以推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在个人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方面,规定新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光照、风力等各方面的节能问题,开工前必须有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否则将被拒绝施工建造。同样,德国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第7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关键词】采暖节能;分户计量

引言

随着资源能源的不断减少,节能逐渐成为设计中的要点问题。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冬季时间较长,供暖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么在采暖设计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就建筑采暖中的节能设计进行探讨。

1 旧式采暖方式的缺点

1.1 系统不具有个体调节的能力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局部调节,无法改善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楼的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这就在理论上造成了各不同楼层的热用户的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也不相等。因此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冷热不均现象。顶层用户过热时只能通过打开门窗的方式来放走热量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如果采用调节热水流量来降低室温,就会造成以下各层过冷的现象。其次,该系统也无法对各房间的室温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1.2 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由于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热水循环系统。如果该系统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供;而且在维修时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1.3 不利于供热部门的管理

对于拖欠热费的用户处理困难,如果要停止个别用户的供暖,可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常此下去,致使供热企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1.4 闲置住宅的能源浪费

由于室内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所以每层、每户住宅必须用热,否则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如出现有些用户不想用热或者有些住宅长期闲置,这就必然导致能源的浪费。目前在一些非采暖且又在发展小区采暖的地区,此种现象十分突出。

2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

供热系统的按户计量是供热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收费难和实现节能的唯一出路,实施单户控制的采暖形式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对每个采暖用户进行单独控制,即每户独立采用一个供回水系统,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关断、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达到分户计量目的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独立系统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通过调节散热器使采暖房间的室温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实现散热器调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散热器散热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室温要求。目前散热器个体调节主要依靠改变进流散热器热水流量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在进行散热器调节时必须不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所以供热系统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办法。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户计量。

3 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

3.1 单管制采暖系统

(1)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暖系统。其做法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系统。每层住户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在小系统出入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此系统的优点是:竖向无穿楼层的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不能分室控制温度;每组散热器均设冷风阀,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

(2) 单管水平跨越系统。同单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相同,采用一个大系统,可将系统的供回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内,此设计方案中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控制进入散热器的最大流量为循环流量的30%。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实现分室控制温度,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管路中的附属设备增加,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3.2 双管制采暖系统

(1)双立管并联式系统。对于双立管并联式系统,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加调节阀就可以达到调节介质流量,从而满足用户对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实现节能。但这种调节方式在使用时,应该考虑到以下问题:1)此系统在楼层数过多时易出现严重的垂直失调现象,其系统垂直高度以不超过三层为宜,实用性受到限制;2)穿越楼层的立管数增多;3)仅适用于安装热量分配表的系统。

(2)水平双管系统。采有水平双管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并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一个用户独立系统,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任何一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室内调节阀方便的调节介质流量,从而达到舒适的室温,并实现节能的目的,又不影响其他用户采暖,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使不易解决的供热系统垂直失调的难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可分室控制温度,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缺点是:室内散热器下部的供回水管隐藏困难,管线过门,阳台不好处理。每组散热器须安装冷风阀.

4 分户式计量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分户式计量在新建住宅小区得到有力推广,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及户内散热器布置。热负荷计算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应该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要布置合理,室内水平管线会增加,存在管线明装占用空间,影响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及过门、阳台难处理等问题。

(2)对建筑材料传热性能的要求。新的建筑材料能否满足现代节能房间的要求,即建筑材料的传热性能是否理想。采暖建筑的耗热量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约占73~77%,其次为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量,约占23~27%,在传热耗热量中外墙占23~34%,由此可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另外,计算表明,对于一间不采暖的房间从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14℃室温,其他用户有近1/4~1/5的热量传给了该房间,其他用户将多支付这部分热费,很不合理。所以,有必要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

(3) 热表参数修正及表计校核问题。由于住户所处楼层、围护结构不同,保持相同室温的耗热量肯定存在差异,所以应该选择合理的热表参数。我单位在同用户进行计量仪表校核、热费结算中就发生过纠纷。而且,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计量表计进行校核。

(4)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由于实现分户计量,系统的热负荷变化会很频繁,所以,供热系统应该能自动调节供热量,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应该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

第8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1基于社会营销观念的“农超对接”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1.1农产品生产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和社会利益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农超对接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生产无统一标准,农户为使自己收益最大化,更倾向使用农药、化肥等增加产量。结果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综合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污染[3]。这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甚至有毒,不仅影响到超市的采购,而且更重要的是流通后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述表明,农户未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不规范引起土壤、地下水污染,这种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与社会营销观念相悖的。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严,安全隐患凸显超市直采要求采购人员既要懂相关农业技术又要懂经营管理,而目前具备这样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并不多,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据调查,超市无法对每批配送的生鲜食品进行农药残留检验,从而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容易混杂进来。因此,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中国食品安全卫生网2012年曝光的河北“问题鸡蛋”事件就是典型例证。[4]从社会营销观念的要求来看,不管检测成本、利润大小,超市都应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而超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严这种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不符合社会营销观念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超市的长远发展。1.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薄弱,配送中碳排放量大目前,我国冷藏车所占比重很低,冷冻冷藏运输占易腐货运总量比重也较低,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使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造成了大量损耗。我国连锁超市冷链经常出现断链现象,长途运输时为节省成本,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接近目的地时再按要求制冷,此种情况很难察觉生鲜农产品已出现质量问题。这种行为没有考虑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没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是违背社会营销观念基本主张的。另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路线和冷藏冷冻设备设施安排不合理,由此导致的配送路线延长和冷藏冷冻车辆的增加,不仅使空气中碳排放增加,加剧温室效应,而且耗能和成本增加。[5]基于社会营销观念,冷链物流中的碳排放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强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灾害,这没有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符合其所关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两会提出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主张。

2基于社会营销观念“农超对接”提出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户参与意识以规范农产品生产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补贴、税收和信贷等手段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宣传并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户,使更多的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组织来提高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具体为: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对接程度和效率;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在日常生产中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与农技水平,积极宣传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的理念。2.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培养农超对接中需要的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超市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具体做法为:针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的现象,通过超市为其提供实习岗位来增强其实践能力;将“农超对接”的相关培训,如技术、知识等并入政府的科技体系,与政府的培训工程和科技推广工程相融合,对政府和农超对接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由政府提供补贴,鼓励超市连锁集团与当地的高职院校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合作,按照要求“订单式”培养超市生鲜农产品直采和经营人才。2.3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低碳冷链物流建设①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国冷藏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开发“小批量、多批次”的冷藏运输装备。通过财政政策,鼓励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逐步建立智能的安全监控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和GPS、自动识别等技术将冷链物流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②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发展节能环保冷藏保鲜技术。借鉴国外节能降耗经验,改良车厢维护结构,优化制冷装置,大力推广预冷技术等。强制报废高能耗、技术落后的冷藏运输装备,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企业购买节能高效的新型装备。大力发展“共同配送”,优化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方式和配送线路,合理控制车载率,使其效率最大化,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如改用液化气和太阳能替代汽油、柴油作为动力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作者:王晓宁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9篇: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范文

大实效。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力度

镇成立了由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谭华伟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和各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党政综合办。制定了全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及节能工作相关制度;积极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和指导,并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对全镇节能工作进行考核评比。

二、加强节能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自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活动以来,在政府机关的带动下,全镇各公共机构单位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共悬挂横幅5条,书写张贴标语200多张,发放节能知识手册100余份,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节能降耗的政策规定3次,举行节能知识考试1次,组织开展能源短缺日体验活动1次,通过飞信短信平台发送相关短息800余条。通过这些形式,广泛宣传了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机关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普及了节能知识。现在全镇干部职工都能自觉做到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一支笔、一分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用电设备节能管理力度 四、加强供水系统节能管理力度

我镇政府机关对水设备施行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对水耗超标的洗手间设施、绿化灌溉设施等进行了节水改造,现今以改造2处,并在用水区域内设置了节约用水标识;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杜绝了“长流水”现象,切实减少耗水量。通过加强供水系统节能管理,在2005年基础上,人均节水率达20%以上。

五、加强公务用车节能管理力度

为切实做好节能工作,我镇加大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力度,对公务车辆统一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定点加油,推行一车一卡、专卡专用的智能ic卡加油制度,严格执行单车油耗定额,努力降低油耗。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了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在集体公务活动中,进行了集中乘车;在非紧急情况下城区范围内外出尽量步行,不使用车辆,大力倡导和鼓励步行上下班,杜绝了公车私用现象。现今,公务用车车均百公里油耗在2005年基础上,节油达5%以上。

六、加强办公耗材节能管理力度

一是加强对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镇逐步规范了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制度,建立了办公用品领取台帐。大力推行网络办公,建立网上签到、网上会议等制度,实行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推行了无纸化办公。二是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数量,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已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3台。当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油墨、墨粉用完后,我镇各公共机构都做到了重新灌装,再次使用。现今,纸张等消耗在2005年基础上节省8%以上。

七、加强政府节能采购推行力度

我镇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2007〕51号)有关规定,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所列产品一律报请县政府,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集中采购,并优先购买经国家认证的节能型设备和产品,对节能和绿色产品加大使用力度。我镇采购《节能产品政府

采购清单》之外的产品时,在招投标过程中都对提供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优先考虑。凡是涉及到基本建设、设施设备、大宗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采购,我镇节能领导小组都进行以节约为主题的评估,并首先调查机关现有设备利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

八、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力度

镇政府采取专项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完成节能目标,年度考评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目标的单位在全镇予以通报批评。镇各公共机构都将节能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结合能源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或工作岗位。同时、将机关节能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评选条件之一。实行联网监测、实地抽查、定期考核等方式检查分析各单位节能情况,定期通报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创建了一批节能措施得力、成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