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范例教学法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范例教学法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范例教学法案例

第1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案例就是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基础,记录下的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育性的实例或报道,这些实例或报道包含许多可能的问题,并且用一定的文字、录音和录像等媒介客观的记录出真实情景。案例教学,就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调查等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确切可行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案例式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建,最初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学上,后来才被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通过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家畜繁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对动物科学专业课的学习。传统的《家畜繁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单纯的讲授知识为主,互动较少,这样必定造成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变成被动。上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传入我国,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开始试行,后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相继开展了案例式教学,更加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式教学的短处,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注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建设

《家畜繁殖学》的繁殖理论和家畜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在整个《家畜繁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三种教学环节共同完成,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讲授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同时还要将家畜繁殖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和有特色的技术进步,以及新的学术理论和概念引入课堂。在《家畜繁殖学》实验课上,通过家畜繁殖理论教学与繁殖基本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家畜繁殖学》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繁殖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到家畜生产的第一线,丰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加固家畜繁殖基本理论,训练繁殖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最新家畜繁殖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学好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进行《家畜繁殖学》的启发式案例教学,首先要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目前,在学校的硬件方面,绝大多数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由12个以上典型案例组成的《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制作了25个以上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将学生引入家畜繁殖的生产实践情境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教师通过以典型案例制作而成的多媒体课件,配合小动画或小视频,讲解正确的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家畜繁殖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传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和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家畜繁殖技术,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李井春等报道,在《家畜繁殖学》教学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案例配合PPT进行案例式教学。我们采用的启发式案例教学,不仅采用典型案例,同时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

三、应用情况及问题

(一)应用情况

根据《家畜繁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对其中某个章节的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等因素,编写12个典型案例,授课教师根据案例将内容分成12部分。将准备好的案例在上课前1~2周通过邮箱或QQ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讲解重点知识,然后选派代表对案例内容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控制讨论的气氛和节奏。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给出该案例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要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如语言表达,以及对案例的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准确性等进行打分,作为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改变了以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典型案例的选择、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这些是需要教师下功夫处理的问题。

1.典型案例应该示范性强,并且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虽然相关的书籍、网络和各类音像制品等都提供大量的家畜繁殖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不能拿来就用,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素质,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案例内容。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发言,并且适时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学生在天马行空地联想下去的时候,要及时刹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不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使案例讨论始终围绕主题顺利进行。同时,教师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要充分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思维独特学生的见解,又要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学生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在实施案例教学初期,由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需要学生在课前花费一定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见解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而是活灵活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加深了记忆。

4.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启发式案例教学不能完全代替讲授式教学。《家畜繁殖学》有的重点和难点是不能完全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理论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关键是怎样把理论讲授从填鸭式变成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四、展望

第2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18

一、构思与设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七的乘法口诀”,笔者也听了几节课,怎样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深入探究,避免教师的机械灌输,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笔者进行了深思。由于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课外的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七的乘法口诀”已经不再陌生,对个别孩子来说甚至是游刃有余,简单极了。其实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何不利用一下呢?于是,笔者大胆创新,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民主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七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如下教学。

二、教学案例

笔者轻快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刷”地一下,偌大又光秃的黑板上留下一个数字“7”。

“什么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猜测。“是学和7有关的?”“哦,是学7的乘法口诀吧!”“7的口诀,我早就会背了。”

听同学这么一提醒,孩子一下就说开了“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虽然孩子们说得有些纷乱、结巴,但我还是非常肯定并有力地在黑板上写出了7的乘法口诀。

师:这些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喜欢的那一句吗?

像往常无数个平凡的瞬间,学生们开始嘀咕。

生:老师,我可以讲个故事吗?他一板一眼的说到。

“当然可以!”虽然我心里一震,但还是很快地作出了反应。

生: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22个太阳……(我心里纳闷,22和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尽管如此,但望着孩子津津乐道的样子,我想打断又不好意思打断他。)

生:地上很热很热,禾苗都枯死了,土地都裂开了,玉皇大帝看着不行,就派一个叫后羿的人去射太阳,后羿端起箭,他一口气射了7个太阳,一连射了这样的三次,这时天空中只剩下一个太阳了,玉皇大帝这才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都听得入神了,末了大叫道:三七二十一,原来有二十二个太阳,射了二十一个,当然只有一个了。

那一刻,我在心中暗暗叫好,已经不愿去思考有关故事真实性的问题,我仍想沉醉在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能将新知识编进神话传说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课继续着,孩子们依然激情高涨,举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在举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并为记忆口诀找到了一条捷径,当学到七七四十九是,另一个孩子再也忍不住了,高高的举起了双手。

生:“老师,我也想说个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无法无天,大闹天宫,后来被太上老君压在炼丹炉里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

我想,这个生态的故事在瞬间已使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成了孩子心中的好朋友了,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忘掉,于是我接了话。

师: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那你们的眼睛亮吗?(顺势展示了手机上的11月份的日历表)

生1:哦,手机上有今天学的知识啊?

生2:我看见上面有数字,7、14、21、28,都是和我们今天学的7的乘法口诀的(末尾的数)有关。

“这些数字怎么都刚好排成一排?”

生3:我知道了,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就有14天,三个星期就是21天了,四个星期就是28天了。

生4:这个月有30天。

师:对,11月是小月,有30天。其实有些年份的二月份就刚好是28天的,有兴趣的,课余你们可以了解一下。

课堂已进入了,孩子的发现和表达如此的丰富,而我那一刻所能享受的大概就是他们所赋予的一种所谓幸福的感觉吧。

三、课后教学反思

1. 轻松:教了几年的书,让我对轻松进课堂,轻松出课堂有了更多的向往。而七的乘法口诀教学确实让我感受到轻松,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学具准备。现在想来,这节课让我开心的最大原因在于我不需要在课前费力准备道具,也不需要在上课时费力的向学生解释游戏的规则,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依然很不错。

2. 把握探究起点

第3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商务英语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94-01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源于实践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得以应用,这是由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商务英语最突出的特点即商务翻译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一、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

商务英语是以社会功能变体的英语为媒介、涉及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文化的英语,蕴含着较强的商务专业内涵和商务交际性。商品营销、商业谈判、贸易合同、旅游宣传、酒店服务指南、对外劳务合同等商务内容,无不涉及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范畴。针对承载着大量商务实际操作内容的商务英语,其专业翻译教学,更要强化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尤为重要。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选例精当、以点带面

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为:accuracy(准确)、brevity(简洁)、clarity(明晰)、flexibility(灵活)。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取商务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尤为重要。加以适当阐述翻译理论,达到讲练结合。如,摒弃机械背诵商务词汇,转而通过通过具体翻译案例,强化翻译的商务专业性和规范性。

2.取材生活、集中渗透

商务英语翻译涉猎广泛,案例教学可采取专题教学、集中进行案例编排和翻译练习。跃出书本,弥补新案例。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根据地域特点选取身边生活常见的文本实例,完成翻译训练。笔者曾使用过的案例,列表如下: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完成全篇翻译有一定难度;同时,选用的部分“活生生”案例,本身就“错误百出”。因此,曾采用“翻译改错练习”的形式完成练习。通过改译和二次翻译加工,强化学生“翻译无小事”的意识。在借鉴和吸取翻译案例“反面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积累同类案例的翻译技巧,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综合能力。

3.多样考核、自主学习

增加自主案例分析的比重,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更需要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因而,课程设计中,要减少例句翻译为主的授课模式。例如:鼓励学生完成社会采风,把生活中的双语版材料拍照留存。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进行归纳总结各类翻译实例的能力。指导、组织学生讨论,并予以一定的考核加分。设置自主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也是巨大考验。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调整、完善教学方式与理念。

同时,尝试利用网络资源,如充分利用相关的翻译学习网站。教师定期布置长篇的段落翻译任务,并限定翻译时限,由学生在网站独立完成翻译内容。教师进行网上评分,也可挑出部分译文,课堂上进行集中评议。纠正学生在案例翻译中分析的问题,拓展翻译思维。同时,根据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打分,记入学生测试成绩。利用网站自动批改在线服务系统,敦促学生对译文多次修改,精益求精;同时也提高了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效率,值得尝试。

三、前景与思考

商务英语翻译不仅局限于某个行业,而是已深入各个领域、并正日呈现强大生命力。这一趋势,对商务英语的翻译也提出愈加严格的要求。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形成适合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的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自觉性。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要使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更具趣味性、可操作性,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特定的商务英语环境带入课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及讨论,启发学生实践性翻译思维,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使之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更加行之有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第4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在国外,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力图实现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协调发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解释现实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案例教学在我国才得以推广,关于“案例教学”被定义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针对财政学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引用案例需要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反复准备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原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财政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精髓,从而提高理论学习水平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案例研讨型教学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增强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其次它能够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一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再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共同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可以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会对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持有各自具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表现在通过对案例的思考,经过讨论得出对同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的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而且会提高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收获,也实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实施

一是精选案例:教师对财政学相关概念、原理进行讲解后,可以采用自己或者他人编写的案例,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采取的教学程序、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但是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创设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学习讨论中。

二是分析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发言、分组讨论、组织辩论的学习形式,对案例文本认真通读,对案例事实简要陈述,对案例情境进行模拟,最后对案例事实展开联想,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教师指出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点,与学生一道对他们分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进行客观认识,并做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互相对照学习,加深学生对案例结论的认识水准。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反思

(一)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对案例研讨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不精准。目前在高校案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有不少教师依然认为“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举例说明原理或者理论”,更有甚者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一来,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结果就丧失了该教学模式的主体性的改变、探究性的发挥、创造性的提升等教学理念。

2.对教学案例的选取不现实。据笔者了解,目前财政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仍然是沿用一些外来的案例集锦,自己编写的案例几乎没有,从教师层面来说缺乏创造性。其次即使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一部分案例辅助教学,但是存在选择案例不充分、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吻合、案例真实性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等问题,因此,案例的选取,虽然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典型问题,但是不能启发学生思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案例教学准备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充分准备,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结果没有得出对案例的科学评价,直接导致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丧失。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适当把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实施进展,并且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研究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发挥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启发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普遍现状

1.教材选择问题。目前,在各高校《财政学》教材主要有三种版本:一些由陈共主编的《财政学》;二是邓子基主编的《财政学》;三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财政学》。理论基石各有不同,有的以国家分配论作为分析起点,有的沿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主推公共财政思想,有的则强调财政的社会共同需要性,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相差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师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讲授内容的随意系统的教学资料。

2.教学方法问题。目前《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主线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方式,对案例教学、举例教学、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很少采用,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学生常常抱怨财政学课程枯燥乏味,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也经常是重讲授教学、轻案例教学,重举例、轻案例,重经典案例、轻本土案例。

3.教学内容问题。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引导性。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恰当选择案例。《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一般从以下渠道产生:一是选取国内外典型性有影响力的现实案例;二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案例。然后,代课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再编写、再提炼,把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通过对案例设问、疑点分析等方式插入案例中。

2.科学组织课堂。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做好充分阅读,并且结合财政学基础理论,对案例本身进行深度地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合理安排课堂讨论,灵活地进行个人发言、分组讨论、自由辩论等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认识的开创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做好学生案例研究成果的点评,鼓励学生去模拟环境背景并试行提出的多种方案,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规范教师引导。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是难度性比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引导到位,这取决于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杜绝两类现象发生:一是教师没有对案例进行认真筛选,也不进行公开评讲,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后很难有所收获;二是教师在案例分析中依旧偏向于提供案例分析的答案,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样,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基金项目:

第5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压疮护理;案例设计;护士

案例教学法(e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案例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主动学习,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压疮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压疮护理已有了新的进展:从压疮分期、愈合理论、以及新型敷料的使用等。老年科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如何对老年科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的压疮护理培训显得十分重要。根据老年科的特点,通过设计,收集各期压疮案例,用数码相机拍摄成照片,制成多媒体,配以一定文字说明,通过讲解、讨论、再回到具体的病例进行实践,有效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护理压疮的能力: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护士101名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

2.1案例的设计 案例设计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根据临床实践,不断补充、完善。按照美国压疮专家组2007版分期标准[2],将压疮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压疮6个分期。具体标准如下:I期压疮:压之不退色的局限红斑,但皮肤完整。有疼痛、变硬、表面变软,皮肤温度发热或冰凉。Ⅱ期压疮: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疱,或者表浅的溃疡。Ⅲ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见皮下组织,可能有潜行和窦道。Ⅳ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通常有潜行和窦道。可疑深部组织损伤(Suspected deep tissueinjury,SDTI):瘀伤或紫色水疱,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在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难以发现。难以分期的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被腐痂或痂皮覆盖,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将典型病例按照评估、处理、预后及评价的程序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PPT进行讲解、讨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老年科护士压疮护理的能力。

2.2案例的实施 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案例导入与讨论、实践与收获。

2.2.1准备阶段 为了加深印象和促进主动学习意识,在案例教学法实施前,要求护士对压疮分期及最新进展进行复习和检索,在讲解时能主动思考,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加强理解。

2. 2.2案例导入与讨论 案例1示例:患者,男,87岁,以"老年细菌性肺炎、脑血管后遗症、老年痴呆、压疮(分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不可分期压疮)"收住。身体评估:体温:36.4℃,脉搏110次/min, 呼吸22次/min,血压130/70mmHg,身高173cm、体重不祥,消瘦,神清,不能进行语言沟通,卧床为主,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老伴照料其日常生活。皮肤评估:骶尾部有13cm×18cm皮肤损害,表面有厚厚的黄色痂皮覆盖,有少许脓液渗出伴有明显恶臭,周围皮肤发红,潮湿,触之有明显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6g/L。讨论:问题1:评估患者病情,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问题2:压疮的分期,引导护士根据压疮2007版分期标准进行讨论,准确分期,尤其是两个分期的压疮在同一部位出现,要分析两个分期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问题3: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与愈合之间的联系,关注患者全身营养与压疮愈合的关系,分析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及可以采取的营养摄入途径。问题4:采用的换药方法:传统换药方法与湿性愈合理论、新型敷料的使用,两者之间对伤口愈合有什么利弊。问题5:处理伤口的告知原则:压疮现在的状况是痂下感染,表面结痂。必须与家属或照顾者沟通,这两个分期的压疮如果通过清创和切开引流,创面会比现在看到的伤口要大得多,没有征得同意,原则不贸然清创和切开引流,以免有纠纷的隐患。问题6:伤口的预后: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时将伤口进展与家属沟通,尤其是伤口愈合进展与患者全身状况、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取得家属的配合及理解。问题7:对各分期压疮掌握病理特点:正确识别Ⅰ期、Ⅱ期压疮的区别及不同表现,打破目前的认识:皮肤未破不是压疮。何为压之不退色的发红。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与不可分期压疮之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准确判断分期。问题8:预防压疮的误区;温度、湿度、床头抬高角度等等因素对皮肤的影响。引导大家关注在日常护理中的细节,使每项预防护理措施有效、到位。问题9:老年压疮与家庭、社会关系:启发护士对我国面临的人口老化的认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多病共患,自理能力下降,各种机体功能减退是老年人成为压疮高发人群的危险因素。

2.2.3实践与收获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缩短了临床与理论之间距离,将各知识点贯穿于讲解和讨论中,增加了护士的感性认识,对全面掌握压疮规范护理提供了实际参照。有了直观认识,当有新的患者时,再通过临床实例的反复实践,护士的压疮护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及时评估及处理不同分期的压疮,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了保障。

3 讨论

3.1案例教学法拉近了临床与理论之间的距离 在实践中,没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压疮的分期一一实践过来,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案例导入与准备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再现案例的真实场景,使护士如身临其境,从而增加感性认识

3.2案例教学法提高了护士临床压疮护理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通过直观的例子,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激发了护士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过渡性链接。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了联系实际、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3.3案例教学法提升了护士评判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需要护士和讲解者之间加强互动,对于护士主动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很大的鼓动性,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的动机,提升护士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激发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启发护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了护士具备评判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网络;法学;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224-02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在美国有一百多年历史。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前后首创的。朗代尔之后的美国法学院把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我国普通高校的法律院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法学案例教学法。2000年电大法学开展教育试点以来,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受到电大法学教师的青睐。但有些教师在网上法学案例教学实践环节中陷入认识误区,削弱了案例教学法应有的功效。鉴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

一、网上法学案例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的区别

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尚无权威的大家认可的定义。笔者以为,它是指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法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的,组织、引导学生对某些网上的真实案例或虚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网上案例教学法在电大普遍采用的形式看,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建立了网上案例教学的支持系统,包括法学课程的案例资源库,相关课程法律知识准备:(1)课程专题理论知识介绍;(2)相关法律法规选编;(3)类似案例的专家点评。二是组建网络学习小组,网上案例讨论方式多样化:利用网上电子公告牌系统、在线聊天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三是设计了网上案例讨论的评价功能:(1)讨论区的功能设置――身份识别功能,点评和回复功能,记录功能;(2)网上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①学生互评,②教师测评,③综合评价。

网上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案例教学法相比,存在以下较大不同。

1.教师与学生教学空间方位的不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呈现、学生自学活动与小组讨论、教学交互、案例分析报告及评价等活动,前者是在虚拟的网上远程进行;后者是在现实的教室面对面进行。

2.案例教学设计上不同。案例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同:网上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要考虑案例的交互功能和监督检测功能;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利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3.学生利用的案例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前者案例及辅助资源丰富,讨论的时间灵活,可以实时或异时;后者案例资源十分有限,讨论时间一般利用1课时。

4.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控制方式和程度不同,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多样化。网上案例教学中,教学全过程由教师潜在操控,操控的力度有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协作伙伴、又是学生的多重角色。课堂案例教学当中,提倡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角色主要还是一个指导者。由于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很难在其中扮演学习伙伴或学习者的身份。

二、网上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这方面学者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网上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至少有三方面。

1.法学知识基础。法学适应科学,法学的实践与发展为案例教学不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案例教学需要借助完整的事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都与法学的特征相符合,所以说,法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素材,而案例教学又为法学教学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教学方式。

2.教育学基础。范例教学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和辅助下,学生借助精选出来的典型例子主动地掌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要突出重点,忽略细节,重点的知识就是范例;案例教学引入了范例教学中利用典型例子组织教学的方法,同时又部分采纳了关于范例教学目标的观点。情景教学理论基础: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情景,客观的教学情景和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活动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综合因素。依此原理,案例教学一般选择真实的情景,它所引发的问题、悬念等是激发内部动机,引起学生对理性思维尝试的一种良好方法。

3.心理学基础。这方面理论较多,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交互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信息加工理论、顿悟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等。这里只介绍两种理论。

(1)迁移理论。迁移假设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由此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迁移到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中。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案例、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法学理论知识形成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假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法理与实际问题结合而生成自己的亲身经验,同时逐步了解与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促进迁移的情景相似原理认为,学习的情景与日后运用所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相类似,有助于学习迁移,即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学习迁移。法学案例一般源于判例或现实,与学生将来法律事务工作中要面临的情景具有相当强的相似性,能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有效地发生迁移。

(2)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该理论创立者斯皮诺等人认为,学习划分为三大类型:适用于初学者的导论式学习、高级知识的获得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两类知识与技能要求学习者通过知识表征的建构掌握概念的复杂性与跨越案例的变化性,使认知具有更大的弹性与灵活性;具有非线性的认知弹性超文本是适用于这两类学习的最佳媒体。网上案例的设计就是一种将案例相关内容镶嵌在相关的上下文或背景中的认知弹性超文本,以克服法理的抽象性并有助于对复杂法理的理解与掌握。

三、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民法学案例教学为例

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案例教学活动任务,提供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网上分组――教师有针对性选择类似案例网上点拨辅导――学生网上独立阅读案例,积极思考,初步分析并提交自己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成员利用网络活动区展开讨论活动,由组长和组员在网上共同修改整理,形成小组主报告――各小组之间对主报告进行互评,教师给予教学评定。简言之:提供网络案例――网上分组――教师辅导――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学习――师生评价等教学环节。这期间,网络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是关键。

从案例与法学理论关系看,网上法学案例可设计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案例,经过自学与合作,寻找某科法律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法理和概念去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法学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法学基本概念,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看,网上案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导学阶段、知识能力形成阶段和巩固阶段。对于某一学科如民法学的知识体系来讲,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时,也应当根据三个不同阶段,设计、选择和运用三种不同功能的案例。以《民法学》“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为例,谈谈三阶段的网络案例设计与运用。案例设计应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趣味性。

1.网络导学阶段的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启发性,设计只有一个知识点(基本概念)的单一案例,问题不宜太多太深,不要求过多地分析,点到即可。从例到理型来设计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例,在案例背景资料库中可以链接类似案例分析实例。

例1,甲与乙婚后无生育,于1937年收养丙为女,1938年甲又与丁结婚,生有一子一女,他们共同生活。1956年丙结婚,养父母买了一幢四室一厅的房屋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她,房契上写明买主为丙。丙与养父母关系一直很好。1968年与1970年养父母相继去世。1979年落实政策,返还1966年甲被抄家的物品折合人民币15万元和一处房产。丙得知后,要求共同继承遗产,因丁及其子女拒绝而引讼。问题: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本案中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2.哪些是财产关系,哪些是人身关系?

2.知识能力形成阶段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学习第三章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案例设计采用多知识点的特殊综合案例,特殊在把第三章的五项内容综合在一个案例中。可以设计两类案例:一类是法院判例,用已审结的判例中判决结果和依据,作为学生印证所学理论的依据;一类是有争议的研究性案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3.知识能力巩固阶段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的任务是巩固复习,查漏补缺。当第三章学习完后,为了巩固学习、检验学习水平,可以设计一般综合案例,把民事法律关系一章的内容与已经学过的其它章节或其他学科如民事诉讼法知识综合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理和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总之,在法学教学中广泛采用网上案例教学法,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是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20.

第7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

关键词: 教学技能 情感因素 情感目标 情感教学 课程改革

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无可否认,既往的教学技能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效率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学技能研究越来越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原有的教学技能研究模式逐步显现出诸多弊端。

一、现有教学技能研究述评

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阿伦(D.Allen)等人率先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来,教学技能的研究就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学技能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当前国内外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块:一是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二是教学技能的分类;三是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一)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

目前,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技能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对技能的定义方式,教学技能被视为一种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1];二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依据,将教学技能归结为教师的教学行为[2];三是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学行为与认知活动的结合;四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将教学技能归入程序性知识的范畴,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3];五是从技能的能力观出发,认为教学技能是“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4]”。

(二)教学技能分类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尚存较大分歧,分类的标准也五花八门。如澳大利亚学者特尼等人将教师的教学技巧分为[5]:动力技巧、讲授及交流技巧、提问技巧、小组个人辅导技巧、培养学生思考技能、评估技巧和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了l4种普通教学技能[3]:刺激多样化技能、导入技能、总结技能、非语言性启发技能、强调学生参与的技能、流畅提问技能、探索性提问技能、高水平提问技能、分散性提问技能、确认辨析专注行为技能、图解的范例应用技能、运用材料的技能、有计划的重复技能、交流的完整性技能;国内有学者于加洋[6]则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应包括: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技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教具的使用与演示技能;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技能;荀渊以教学过程为线索,将教师的教学技能划分为:课前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后指导技能,以及学生与教学评价技能[3]。

(三)关于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各有特色,但仍是以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为主。如美国各州都规定教育实习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法国教育部规定师范生用于教育实习的时间不得低于在校时间的1/3,德国则通过两阶段教育实习和两次国家考试来完成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我国师范类院校更是一直坚持教学实习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实习形式,如刘晓红、段作章提出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方法,即感性经验—理论认识—实践应用—理论提高的模式[8];朱元春提出了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习方法[9];洛阳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则探索出了以微格教学为中心的“准教师诱导训练模式”和“教学法案例引导训练模式”[10]。

(四)现有教学技能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现有教学技能研究在很多方面尚存在较大分歧,不同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尚未形成研究合力,更谈不上相对统一的研究框架,如关于教学技能定义的界定就出现了五种不同观点;教学技能的分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分类随意性很大,难以把握,这就使得现有教学技能研究缺乏较强的系统性,而且多数研究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层面,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在具体研究内容方面,现有教学技能研究也是泛泛而谈,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如教学技能的训练研究就只要局限在相对宏观抽象的训练模式研究上,具体针对某一方面教学技能的训练研究相对较少,从而使得研究难以深入,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不仅如此,现有的教学技能研究多满足于教学技能及其操作要点的呈现,而不注重这些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

很显然,这种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技能研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了,比如,现有研究就很少关注教学技能在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随着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技能研究也应适时转变自己的研究思路,以便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二、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视域下的教学技能研究展望

(一)教学技能研究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间的逻辑关系

世纪之初,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被明确写入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1]。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新课改的这一动向无疑对当前我国的教学技能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在今后的教学技能研究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有效运用教学中情感因素来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然而,在教学技能研究中,无论是教学技能分类研究还是教学技能训练研究都局限在较为宏观的层面,缺乏对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未能对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给予足够关注。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我们“以教学技能研究推动新课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顺利实现”意愿的实现。而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具有极强情境性和复杂性的动态结构体,涉及的变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学技能的每一方面都进行研究,于是如何选取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无独有偶,创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积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更能有效推动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12],这种“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无疑为我们顺利实现新课改“情感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发。如此,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及深入推广之际,如能在“以情优教”理念指导下,从情感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展开深入研究,则必然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必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情感教学技能”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情感教学技能”研究来助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基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的情感教学技能研究

然而,怎样的情感教学技能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呢?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情感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对“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从中汲取理论营养,以作为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对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甚至是课堂观察,以积累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资料,其中包括优秀教师运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教学实例;三是要对中学教学内容作细致的分析,以从中发现可资利用的情感素材;四是要结合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初步构建情感教学技能的理论框架,明确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内涵与结构;五是要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对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的访谈与调查,揭示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影响因素;六是要在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若干条情感教学技能优化策略和训练模式;七是要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验证这些情感教学技能优化途径与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在实践上有自己的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研究成果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从而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4.8,18-20.

[4]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5][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19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6]于加洋.浅谈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1,21(8):56-57.

[7]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5,81-86.

[8]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2):27-31.

[9]朱元春.新时期高师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中小学教育管理),1999(10):56-59.

[10]胡灵敏.关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教师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58-61.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