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

第1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道法自然,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窝,与自然世界里生态多样化相似,商业的生态也是多姿多彩,每个行业里都有各种经营生态。单个品牌处于这种商业生态里面,就需要适应生态预估生态的变化,抓住生态的本质和机遇,从而让品牌能茁壮生长。

一、界定市场的性质

在一个行业的市场里面,根据品牌的规模,一般而言可以分为领导品牌、跟随品牌、中小品牌。不同类型的品牌,面对的市场,采取的生存方法是不同的。

对领导品牌而言,面对的是整个市场,一般采取的是防御战略;跟随品牌与领导若即若离,采取的是进攻战略;众多中小品牌,面对的是缝隙市场,大多采取的是游击战。

就如笔者袁修梁在开篇所说的那家鞋店与中介,在经营上,首先需要弄清楚市场的性质。由于这个片区住户不是很多,人流也不旺,这片市场对大的鞋店或者地产中介吸引力不足,属于典型的缝隙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经营,就需要降低经营成本,这也正好适合那些个体性质的经营模式。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在人流大的地方鞋店、地产中介经营一阵子就不见踪影,而这两家店却能在这片人流不多的地方长久经营的原因。

二、关注生态的改变

随着竞争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商业生态也在不断改变。品牌需要顺应这种改变,或者预估这种生态改变的方向,抓住机遇,赢得先机。

就如城市的农副产品零售,在超市等业态兴起之前,大多采取的是农贸市场经营模式。而到了现在,随着大的连锁超市的发展,压缩了农贸市场的生存空间,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渐渐减少。

广州的服装批发在全国都比较有名气。在笔者袁修梁住处不远处,就是沙河服装批发市场。前些天,闲步到沙河服装批发市场,见到批发市场仍是一贯的闹哄哄景象,想这种模式受生态改变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服装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在以前各省的百货站解体后迅速兴起。到了现在,随着互联网B2B、B2C模式的发展,新生代购物习惯的改变,势必会对传统的批发模式产生影响。

第2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一、农贸市场经营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场内人员行为缺乏城市公共商业空间内的文明规范

一是市民买菜沿袭路边交易习惯。有的习惯将菜叶扔在地上;有的边走边摘菜,菜叶、豆壳扔了一路;有的光膀子、随地吐痰、抽烟、乱扔烟头,不把农贸市场当作城市现代商业空间。

二是场内经营者还有路边摊位经营意识。为了扩大销售额提高利润,有的摊主喜欢突破摊位空间限制,溢摊、出摊经营;有的为图方便,在摊位周边乱扔蔬菜废弃皮壳,垃圾遍地;有的超越摊位条件开展批发业务,尤其在早市,有的甚至将经营摊位拓展到市场外和街道上。

(二)市场主办方的利益取向导致管理松弛

农贸市场主办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市场日常管理,只是根据摊位情况核算总租金,采取承包转包方式分派给日常管理人,并将日常管理费用压到很低水平,由于日常管理人手不够,难以维护秩序和场内保洁,市场只能维持低水平运作状态。同时日常管理人员为了增收,场内私搭乱摆,增加临时摊位,加剧了市场内部的拥挤混乱。

(三)政府行政主导的市场管理模式效率不高

第一,政府任务指派与职能分工不_致,致使管理效果短暂。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国家三定方案的落实,过去由工商部门一家统管的职能相继划分到相关职能部门,如农残、家禽防疫,生猪屠宰、收费监管就分别由农林部门、商务部门、物价部门监督和管理。但对市场活动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管理职责,一直由于农贸市场的定位问题而存在分歧,长期以来,职能分工让位于上级分工,常常出现指定负责的部门没有依法查处的权限,有查处权限的未被指定管理任务,使得许多行为难以彻底性纠正,只能是暂时性的,管一下改一下。

第二,条线部门超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联合管理难以落实。为了实现某一管理目标,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地方政府指定其中一个具有一定行政资源的部门,如行业规划权、政策制定权、资金扶持权等,来牵头负责情况汇总、居间协调、信息交流、共同行动。目前,地方政府仍然沿袭过去农贸市场的管理模式,越过商务部门职能指定工商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显然不合适,一是从工商部门职能看,它主要负责对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行为监管,是农贸市场管理中的一小部分;二是作为条线部门在市级以下政府中,工商部门不属于政府所辖部门,很难协调政府所属的块块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组织。

第三,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而缺乏经济手段。农贸市场中属于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应由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机制来约束。现在的管理中,依照内部约定实施经济制裁的手段严重欠缺,即便有所规定,也很难有效执行,市场管理工作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检查执法来推动,通过外在的他律实施监管,不胜其累。

(四)政府对农贸市场建设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第一,政府管理目标要求提升而公共投入却没有跟上。主办方为了盈利,尽量减少管理费支出,场内卫生保洁、场外车辆停放方面政府也没有补充投入,致使政府管理目标没有转化为市场自身的管理目标,导致农贸市场环境差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环卫部门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环卫部门每天固定时间在固定地点按次序收集垃圾,对于农贸市场这样生产垃圾的大户,并没有安排特殊的收集方式。在早晚上菜高峰期间。经常由于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场内经营秩序。

第三,农产品交易准入制度不完善。从消费安全角度看,农产品交易场所必须具有设备检测和内部质量把控条件。由于缺少准入制度,一些规模很小的农贸市场,以及散落在城市里的个体蔬菜店、活禽店、肉店,还有那些开着卡车、挑着担子到处兜卖的流动摊贩,如果任其发展,农残、注水肉、瘦肉精、病死猪肉、禽类防疫、水产品运输过程中添加致癌物、水发产品致癌问题等安全隐患很难消除,而且会降低市场方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还会浪费大量的行政监管资源。目前,行政监管部门面临着诸多尴尬,一方面,无法依法责令场外经营小店整改和停业;另一方面,由于怕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对不具备条件也不整改的市场,不敢强行关闭。

二、农贸市场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多重管理属性

(一)农贸市场的公共性与准公共产品定位

首先,农贸市场长期融贯于百姓生活之中,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

第一,农贸市场功能可替代性弱。对于居民生活十分重要。农贸市场为居民提供日常食品需求,满足居民的一日三餐;交易的农产品新鲜、方便和价格便宜深受居民认可。即便现在城市里已经拥有众多综合性超市。还有一些专业性生鲜超市或是蔬菜连锁店,但农贸市场依然是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流程中最便捷、最经济的平台。

第二,农贸市场选址基本上由历史沿袭,居民对此有很强的认同依赖。农贸市场设施基本都在居民密集区。所用场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国有房产开发公司或政府兴建;二是政府规划由开发商享受优惠而兴建的配套设施;三是由镇街一级政府或大型企业出借闲置土地民资兴建;四是原有大棚市场改造为室内农贸市场,政府给予资金扶持。虽然现在大都实行了民营化,但其为居民生活配套服务的性质没有改变。

第三,农产品集中交易有利于货源和质量的把控,农贸市场是农产品进入市民餐桌之前的重要安全关卡。农产品没有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在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出现,这就需要有对货源正当性进行审核、对产品质量安全性进行检测的第三方管理机制,采取农产品集中交易模式、实现集中质量安全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农贸市场盈利模式主要是靠获取租金,基本上属于微利性经营。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市场主办者通过投资兴建或上缴一定的土地房产租借费或承包费获取经营权,以收取经营户摊位费获取收入,摊位费再通过经营户成本最终传导到菜价上,形成租借链、成本链。从某种程度上讲,露天、大棚或设施越简陋的市场,蔬菜价格较低,人气反而较旺。

第五。农贸市场内集聚了众多经营户,交易方式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农贸市场的经营活动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对于获得同一农贸市场承租摊位的经营者来

说,当甲从事食品经营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卖菜。就是说。甲在使用农贸市场的同时,不排斥乙的使用,也不排斥乙获得利益。但是,场所内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是显然的。与超市、连锁经营者不同,农贸市场内集合了众多的市场经营者,他们的进货渠道大多来自于同一集散地,进货价格几近一致,利润率极其透明,其销售价格平均要比综合性超市低。

农贸市场具有公益性、微利性、替代性弱等特征,可以将此定性为准公共产品。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以此定位,来研究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才能寻找到较佳的管理思路。

(二)农贸市场管理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重属性

一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管理好两个层次的主体:农贸市场的主办方和场内经营户,政府应当对他们的经营活动与社会影响依法分别实施行政管理。二是农贸市场的主办方对于市场活动的日常管理,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安排实现对市场经营环境的维护,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场内经营户合法合规经营。三是市场管理人员对场内经营人员和入场消费的购买人实施具体管理。其市场内交易活动和场内行为都要遵守秩序。

不同层次和方式的管理,具有不同的性质。

第一,行政执法。政府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对市场中蔬菜农残、家禽与肉类检疫、农产品来源等,以及经营户的交易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实施行政监管,并依法对场内经营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实施查处,维护市场法制,维护居民消费权益和生命健康。

第二,契约管理。政府通过行政合同规范市场举办者的行为。政府依法规划批准建设农贸市场时,市场举办方应有文明规范经营的承诺,由此形成与政府的合约:经营户在入场经营时向市场主办方签订文明规范经营承诺,相互形成契约;市场主办方向入场购买者提出文明倡议和宣传,与广大消费者达成共识。

第三,自律管理。农贸市场协会可以受政府的委托对所属各会员农贸市场的文明经营进行检查、评比,并对履行承诺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奖励和惩罚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将检查、评估结果作为政策扶持的依据。同样,市场主办方将场内经营户组织起来进行评比考核,并将诚信摊位张榜公布,引导市民到诚信摊位消费,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

三、建立自律、契约、执法相衔接的农贸市场管理架构

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具有宏观性、行政性、依法性、外部性、非自主性的特点。农贸市场的日常运行和文明建设,主要还是要靠市场自身的管理。为此,需要把政府管理、市场管理与行业自律结合起来,构建以自律管理为基础、以契约管理为纽带、以执法管理为保障的农贸市场管理架构。

(一)建立农贸市场综合管理的政府职能协调机制

首先,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农贸市场的管理职责归于具有相关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承担,主要负责制订整个地区农贸市场的布局规划,制订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等规划,提供农贸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协调政府对农贸市场的管理。

其次,划分和协调各职能部门行政执法的管辖范畴。农贸市场的文明规范建设,涉及工商、商贸、城管、环卫、卫生、质检、农林等多家职能部门,应先明确各自职能边界,再建立各部门合作管理的机制,实行有效监管。

(二)加强农贸市场有序进入和退出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立农产品准入经营和入场经营制度。一是农贸市场必须具备对入场农产品货源管理机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这两项基础条件,方可对外经营。二是对小规模的独立门店实施行政许可。

其次,加强对摊位收费权限、收费标准的监督,提供相关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不同档次市场的收费,提升规范经营的水平;对不按规定的、屡不改正的市场主办者暂停或收回收费权,使得政府不因对市场主办的处罚累及百姓日常的购菜权,引发。

(三)构建由政府、市场、经营者组成的规范经营责任链

首先,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并通过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申办农贸市场时,需要对场内场外环境和卫生、摊位摆放秩序、买卖秩序、文明宣传等事项作出责任承诺;场内经营户提出入场申请时,也要签订相应的责任承诺。

其次,建立与承诺相对应的保证金制度。市场向政府指定部门或委托管理单位,缴纳文明经营保证金;经营户向市场交纳合法经营、文明经营保证金。政府指定部门或委托农贸市场协会对各市场进行考核评比,对达到目标要求的,由政府兑现增加人员经费补贴或相关建设改造资金补贴: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动用保证金加以整改。

(四)充分发挥农贸市场行业协会组织自律管理的作用

第一,政府要对行业协会加强指导。一方面,主管部门制定农贸市场文明建设的规范标准,提出总体的管理要求,为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提供良好的制度依据;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参与行业管理的制度设计,做好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的衔接。

第二。按照市场自治组织的要求建设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律性、公正性,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内部机制,注重协会的微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经济责任制和财务控制。完善行业协会内部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则和监管。

第三,充分发挥协会章程实行行业自我管理的作用。行业规章约束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把行业章程与每个市场主办方的经营管理直接挂钩,与市场中的经营户直接挂钩,更好地运用行业规范和经济责任调节经营者的行为。

第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改变目前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较弱的状况。

四、政府提供有效的扶持与服务

(一)政府提供必要的建设扶持资金,完善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

根据城市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对兴建及改造升级的农贸市场,给予一定项目的一次性扶持资金,为农贸市场规范有序经营创造基本条件。为每个农贸市场配备农残检测设备,并提供一定的日常运作费用,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把好农产品质量关。

(二)政府提供或购买部分公共服务,激发农贸市场投资者提升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一种方式是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物业公司,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的内部卫生保洁,门前保洁和车辆停放秩序维护,费用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其余由农贸市场缴付,这样可以确保市场有比较合理的保洁和维持公共秩序的人力;另一种方式是政府直接按农贸市场保洁、维持秩序人力标准,给予农贸市场一定比例人力薪资的补贴,人员配备由农贸市场负责,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后发放,并可配套一定的处罚措施。相对而言,前一种方式,容易出现场内经营户和购买人不配合的情形;后一种更具约束力。

第3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改超营销渠道农产品

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

农贸市场风光不再

我国的农贸市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放开对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管制而实行市场购销制度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农贸市场遍布城乡各地,以其商品丰富,经营活跃,成为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市场。应当承认,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大宗农产品相对过剩以及国外优质农产品的涌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凸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传统的销售形式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经营主体分散,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市场设施落后,不利于食品安全控制。市场功能不健全,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之,消费者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再青睐农贸市场;政府因为影响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管理也对其颇有微词;个体商贩更是觉得无利可图,退场转行的比比皆是;加之其它业态经营生鲜农产品挤压农贸市场,今天的农贸市场在大中城市的销售份额已经严重萎缩,同上世纪90年代的“一统天下”相比,早已是江河日下。

生鲜超市异军突起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经从总体短缺供不应求过渡到相对过剩阶段,买方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农产品的销售日趋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农产品的销售也从原来的生产营销观念转变为市场营销观念,销售业态的升级已然成为必然趋势。自从家乐福进入中国率先引入“超市卖菜”的新概念之后,超市作为一种现代营销业态正逐步被生产者和消费者认可。当前,我国农产品的营销业态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变革,即传统的农贸市场将大量被现代销售形式的超市所代替。生鲜超市是以超市形式来经营生鲜农副食品,实现农贸市场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经营方式的超市化,产品的标准化和服务的规范化。

经营主体的组织化、规范化。超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规范管理,统一合理地配置资源。企业法人接受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对成千上万名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从以往农贸市场“卖商品”,转变为农贸超市“卖商品加服务”。同时,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经营方式的超市化。生鲜超市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经营方式。统一采购,就是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统一配货,不仅能保持生鲜食物的新鲜,而且做到货物多元化,全方位满足市民需求,这些产品在配送中,往往经过严格的筛选、包装和加工,方便了购买。统一采购、配货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检疫,农贸超市配有检测设备,每天对蔬菜农残、福尔马林、瘦肉精等进行检测,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消费需求推动变革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趋势:

绿色环保。社会环境污染直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品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通过调查显示,影响武汉居民消费者购买蔬菜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新鲜程度”(74%)、“卫生程度”(65%),同时消费者对“无污染/绿色食品”的蔬菜表示出非常高的需求水平(58%)。显而易见的是,同农贸市场相比,超市安全可靠的购物保证更能满足人们的绿色环保的消费倾向。

超市购物。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开放,超市、连锁超市以及仓储式商场在国内得以迅猛发展,使得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购买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武汉,过去三个月内光顾过超市的消费者比例为82%,而生鲜食品以58%的购买比例成为了消费者在超市的首要购物种类。调查数据也表明,武汉有60%的消费者表示“购物环境舒适”是光顾超市的原因之一,而“质量可靠”(46%)是消费者在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说明超市正逐步成为消费者选购农副产品的习惯性地点。显然,同拎着篮子进农贸市场相比,超市买菜无疑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愉快的购物体验。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变革

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流程,其上游由各农户、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农产品生产公司等厂商组成,他们共同提供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下游是众多千家万户的居民所组成;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主要由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所组成,当然也有少数农户实行自产自销,跨过批发市场将农产品直接贩卖给最终消费者。应该说,这种模式在农产品总体短缺供给不足的时候,对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典型的“生产营销观念”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显然与这种变化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与营销。当前正在全国大中城市进行的“农改超”工程,其实质上正是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一次改造和提升。

就渠道结构而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多层次长渠道向扁平化方向变化,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败变质。流通环节越多,流通时间越长,农产品损耗越大,流通效率降低。农贸市场采购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未经加工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两种供货方式:一是农户直接将农产品进场销售;二是农产品经营者到市内批发市场批发后再运到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往往经过生产者——产地批发商——运销批发商——销地零售商——消费者等诸多流通环节,多次集散;在物流技术上,采用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加工不足,因采摘、运输、储存而造成的损耗率为25%~30%,物流成本高(运输成本路况不良成本设卡收费)。这使得蔬菜批销的每个环节都要加上很高的毛利才行,流通环节的增多,无形中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

而“农改超”之后,农产品可采用直销的方式,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或从下面农村整片的菜地进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中诸多的中间环节,避免了流通环节中的加价;农产品直销还可以缩短流通时间,保持农产品的“鲜度”,减少损耗。生鲜超市的物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加工、储存、保鲜配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农产品损耗率可降至5%左右。农产品有效物流增加,就能有效地抑止菜价上涨。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农改超”后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原有的农贸市场下降10%左右。

从渠道控制来看,中间商向上游供应链和下游消费者延伸,实行农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和安全控制。

原有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既不注重上游农户、基地等生产商的农产品生产情况,对于农产品是否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问题漠不关心,产什么就销什么。也不关注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信息反馈。这种产销脱节的经营模式,一方面,使得农产品质量控制几乎完全失控,另一方面,又屡屡造成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失调。

“农改超”之后,商业企业作为明确的市场责任主体,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商业信息的关注与维护,必然不会简单地满足于做农产品的销售终端,而是将触角伸向农产品流通、生产的各环节加以监督,并通过“建立基地、严格检测、连锁配送”,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生鲜超市正是依靠优质安全放心的产品和规范化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在激烈的生鲜消费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从渠道关系来看,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更加关注渠道的整合,共同建立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农产品竞争日趋加剧,单纯依靠“物美价廉”来建立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农产品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产品竞争演变成为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竞争。而传统的农贸市场中,个体商贩大多凭借个人经验和对市场的简单估计来销售农产品,很少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在如何扩大农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的不法商贩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种“短视”行为显然无法赢得市场。

“农改超”之后,商业企业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这些都迫使企业导入现代市场营销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利用市场的调研,细分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市场促销、品牌化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利用连锁经营、网络化销售,将农产品迅速地推向市场。显然,市场营销理论及手段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无疑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入竞争机制,预防“挤压效应”,侵害上游生产者和下游消费者的利益。

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农产品准入,确保食品安全。

政府应当弱化对市场的干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农改超”后,要实现农产品的放心消费仍然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第4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第一章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古田县__镇开发区农贸超市市场

2、项目承办单位:__镇__村

3、项目负责人:陈阿培

4、建设地址:__镇下安章开发区

内容:建设规模为占地5亩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集农产品、小商品为一体的农贸超市。

(1)建一条500米,宽12米水泥路;

(2)建一座4000平方米,底层为农贸市场、二层为小商品、服装、鞋、帽市场。

5、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所需水泥、砂石料等建材已经购备。已经具备了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

6、项目功能:

农贸超市是以超市为载体和平台,按照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储运和包装,以品牌的形式进入现代超市连锁销售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它是农产品销售的一种先进业态,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最新形式,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研究超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理由和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

泥泞不堪的地面,夹杂着腥臭的气息,高声叫卖的摊贩……曾几何时,传统的农贸市场,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农改超,即建设农贸超市,将逐步改变这种低层次的商业态势。就在近一两年,蔬菜、鲜肉、水产等菜篮子商品纷纷进入古田县一些超市。整洁的包装、品牌化的农产品、加上大商场的购物环境,令消费者大开眼界——原来买菜也可以这么优雅!农贸市场逐步取代了马路菜摊,其丰富的商品、灵活的经营,使农贸市场成为居民购买菜篮子商品的主要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算最好一条龙,东西要百分百让人放心,环境可否更好一些,净菜可否上市……

而就管理而言,原有的农贸市场摊位多,进货渠道广而杂,规范化管理难度很大,因而,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据了解,目前在发达国家,80%的肉菜等新鲜菜篮子商品均来自超市。超市以其干净卫生的购物环境、安全放心的商品品质及配送渠道,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农改超是大势所趋。目前农产品的营销业态正悄然进行着变革,一些品牌蔬菜已开始进入超市,与传统农贸市场争夺客源。同时,批发型的农贸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配送网点。一些农贸市场内设立的放心肉、品牌蔬菜专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其实都是市场需求对农贸市场改革发出的信号。

__镇全镇总面积为202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村,总人口4.3万人,是古田东部的山区农业大镇、交通重镇、商贸重镇,为彼邻乡镇村货物集散地。__镇原有旧街区的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面积小、规模小,而且离下安章开发区比较远,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所以有必要在下安章人口集中的开发区建设一个农贸超市,便利开发区及周边村庄人民的生活条件需要。__镇开展农改超,有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及菜篮子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农贸超市的出现以全方位的迎合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项目的前景分析

随着城市改造的纵深发展,以往沿街菜市的简陋情形以及脏乱差的环境都将得到改变,因此,从今年开始,农贸市场用地可作为商业用地的一种全新形式进入了拍卖市场。沿街菜市场升级换代后,无论从环境、市场配置还是市场管理来说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它不仅仅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投资者、经营者也是极大地吸引。据了解,该市场一楼近4000平方米的标准摊位租金在700-800元之间,二楼的标准摊位租金在450-600元之间,在位置口岸较好的区域租金高达1000-1500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偏爱成熟的市场;另外,这些农贸市场,抓住了机遇,改造也很成功,再加上这些市场本身人流量大,商家经营有利可图。因此,招商应该不是问题。在这块地上开发的农贸市场是有产权的,开发商可以卖产权,也可用于经营,出让经营权,因此经营上较为灵活。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及交通地理位置

__镇地处古田县中部偏东,翠屏湖东岸和吉巷、泮洋合称为“小东”,全镇总面积202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镇区是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交叉点,是古田的东部山区农业大镇、商贸重镇,因海外华侨多,且盛白木耳、柿、桃等而享有闽东第一侨乡、银耳之乡、柿子之乡的美誉。__镇农贸市场位于__镇区下安章,市场共有面积4000平方米,是我镇唯一一个综合性质的新型农贸超市。

2、人力、资源条件:按照__镇农贸超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农贸市场建在下安章开发区,项目所需水泥、钢材、砂石料运输方便,已具备了供电、供水、通讯设施等基础施工条件。

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__年,__镇工农业总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其中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15.6%,农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4.29%,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家,农民人均纯收入3672元,全镇财政收入465.86万元 。

4、建设的软环境:为促进__镇农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__镇农贸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农贸超市的建设是提高__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故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贸超市的建设,政府部承诺,给予项目配套优惠措施,既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以扶持超市的建设。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助开发商处理建设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四章项目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根据初步测量规划,__镇农贸超市包括一层农贸市场,二层为小商品、服装、鞋帽市场,每层按作用合理规划为具体一个个符合实际需求的摊位。

2、主要技术指标:

(1)建一条500米,宽12米水泥路;

(2)建一座4000平方米,底层为农贸市场、二层为小商品、服装、鞋、帽市场。

3、结构设计:

(1)农贸超市内土方开挖及土方运送

(2)农贸超市内水,电,通讯设施,气管道铺设

(3)地基及主建筑

(4)辅助用房

(5)设备的安装

第五章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

1、组织结构:

项目立项后,镇政府将专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招商引资及项目招投标和工程监督,项目动工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与建筑承包商一起合作,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全面协调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劳动定员和人员聘用:工程施工上,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聘请相当资质的建筑单位前来施工,严把质量关,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达标.综合大楼建成后,将聘请资深的物业公司,对农贸超市的卫生日常使用实行管理。

第六章建设工期

开发区农贸市场先期准备工作为3个月,计划施工期1年6个月争取20__年底完成交付使用。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估算依据:

(1)项目估算依据省建委颁发的有关福建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料表规定进行。

(2)省建委建筑工程部各地市主要材料最高限价。

(3)主要材料按当地市场平均价格估算。

2、投资估算:

(1)征山荒地5亩赔偿林、木果等30万元。

其中:杉木松木补偿金额为5万桃、李树、柿、柚子等各种水果树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补偿金额为25万元。

(2)建500米宽12米长水泥路一条,开挖路基7000多平方米,16cm片石调整层,12cm调整层,以及22cm厚水泥砼路面6000m2,合计人民币46万元,浆砌路边小洞以及水盖板,沥清路面及其它各项费用大约4万元。

(3)建一座二层4000平方米农贸市场造价大约480万元,具体项目为以下几项①平整场地3000万平方米,以及挖填土方20__m3,合计金额20万元。②地基按照设计要求和地质勘查的土质报告,需开挖运大量的土石方,根据省建委颁发的有关福建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料表规定,大概造价约为40万元。③主体工程为钢筋框架结构,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平均价估算,造价大约800元/平方米,计320万元。④装饰为简单装修按市场的普通标准适合市场的需求每平方造价200元/平方米,计80万元。⑤水、电设施、消防设施等按图纸设计的要求估算为20万元。

(4)其他配套设施如摊位、柜台、灯光等等大约需要50万元。

(5)征地费用:①青苗补偿费;②附着物补偿费;③土地补偿费;④安置补偿费;⑤拆迁临时搭盖补偿费等。以上各项均按照国家规定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大约补偿金额为200万元。

共计总投资810万元。

3、资金筹措:作为__镇区的农贸超市工程总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采取如下办法:1、主要以股份制投资为主。2、村、镇、政府出一点。3、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申请补助一点。

第八章财务分析

1、社会效益:

农贸超市将便利开发区及周边村庄人民的生活条件需要。__镇开展农改超,有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及菜篮子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农贸超市的出现以全方位的迎合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经济效益:

(1)收益:该市场一楼近4000平方米的标准摊位租金在700-800元之间,二楼的标准摊位租金在450-600元之间,在位置口岸较好的区域租金高达1000-1500元左右,从农贸市场的发售情况来看,均价拟定为700元/平方米,在项目全部出租的情况下,每年收入为280万元。

(2)成本:工程征地费200万元,建安工程费约为580万元,果树等赔偿30万元。项目开发成本为810万元。

(3)效益:每年回收资金280万元,扣除开发成本830万元,及成本的利息,预计5年收回投资。投资利润率30%。

第5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我市部分农副产品内在质量低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以最大限度增加农副产品单位数量,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十分突出,大量剧毒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生产,导致了蔬菜、肉蛋禽等产品虽数量充足,品种多样,外观商品性好,但内在质量非常低劣。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此类食品,会导致慢性积累中毒,出现一些奇病,怪病,疑难杂症等,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同时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二)我市现有农贸市场管理部门难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准入关

原因之一:我市现有农贸市场是投资方进行硬件建设,再由众多小商小贩入住经营买卖。因受利益驱动,一些小商小贩全然不顾顾客的饮食安全,加宽了有害食品的消耗渠道,同时还加速了有害食品的消耗速度;原因之二:市场经营管理部门没有对食品进行检测鉴定的职能,也没有设备和经营经费去实施大量的检测。因市场建设和管理部门不能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这给把好市场安全食品的准入关带来许多困难。

目前,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销售环节,从农副产品源头抓起,所以建立大型的健康食品连锁超市,树立市场品牌,定位商品品质,才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有害食品对人民群众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我市大多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差,影响市容、阻塞交通

目前,我市的农贸市场大多为马路市场和简易市场,设施陈旧、老化,市场内脏、乱、差现象突出,已暴露很多不利因素。一是马路市场的存在,严重加大了市区道路交通的压力;二是市场经营鲜活产品的地方,卫生条件差,污染严重,造成市场内长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我市城市形象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三是现有市场分布不均、数量少,多为改扩建而成,受环境制约因素多,不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档次。

因此,根据市政府近期提出的市场升级工程和市场网络工程要求,应积极向发展健康食品销售网络,开发建设健康食品连锁超市已刻不容缓。

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改超”的渊源

超市与农业相结合,可以说是发生在我国的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农产品超市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农产品销售业态的这种变革,将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产生较大影响。

(二)“农改超”的历史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即“农加超”阶段,指在传统的农贸市场中或周边建立超市,随着超市发展强大后,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在2003-2004年,我市城区有几个农贸市场做了试点,由于市场环境没有多大改善,从业人员经验不足,进货渠道与外边小商贩一样,但经营却没有小商贩灵活,到后来因不具备竞争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2.在综合超市中设立“生鲜区”,是指在综合超市中专设的一定营业面积的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现在我市大多超市都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例如大张量贩、丹尼斯量贩、王府井超市、沃尔玛超市等,大大方便了市民购物,在采购生鲜食品的同时,也可以采购一些日用百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生鲜食品的采购渠道与农贸市场的小商贩一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价格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得经济利益及身体健康。

3.真正的“农改超”阶段,即彻底取缔马路市场及简易的农贸市场,建立大型健康农副产品连锁超市;销售真正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直接从无公害产业基地采购,确保商品质量;这个项目实施起来却有难度,但这是洛阳以及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农改超“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符合市政府的市场发展思路。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健康食品。由于发展健康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市政府已开始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部署绿色食品的发展。同时,也就要建设一批配套的购物环境较好的销售网点。

2.符合市政府“菜篮子”工程战略。目前,如何提高“菜篮子”质量已经成为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程之一,怎样把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治理得更加安全、优质、营养,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广大食品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和广大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越来越强烈,因此,健康食品生产和消费将成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一个热点。

3.符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消费意识也普遍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希望权威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以监督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承诺,同时要求商家更多地经营健康食品,因此,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已经成了市场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市区现有44万户家庭,仅年消耗各类蔬菜、副食品8亿吨,全市九县六区共有168万户家庭,若辐射我市周边的地市,整个农副产品的年消耗额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此,人民群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是巨大的。

(四)“农改超”项目发展思路

第6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农产品集中产区的大量形成、物流的快速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大型超市逐渐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的主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超市和食品商店流通的生鲜农产品数量占80%~95%,并且其销售毛利润能够维持在20%以上。而我国许多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纯利润不到1%,大多数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其亏损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15%,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超市构建的“生鲜”供应链不够规范和稳定,流通效率十分不理想。而且由于超市“刻意压低生鲜农产品价格来吸引顾客”的经营理念,长期压制着农产品超市零售的发展。

2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购买的流通过程呈现多元交叉状态,如图1所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主要参与者有产地批发企业、销地批发企业和市场、农贸市场以及超市。各参与主体在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尽其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卖菜困难的难题,但也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如流通环节冗长复杂、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发展。

问题 3.1 超市生鲜农产品运营成本高,价格优势减弱

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超市需要经过农村经纪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消费地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供应商—超市。冗长复杂的中间环节增加了大量的物流成本,严重压缩了超市的盈利空间。我国生鲜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保存和储存较为困难,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营成本。超市不仅要为“生鲜”开设相对较宽敞的摆放空间,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冷藏保鲜、包装、现场加工等一系列的处理,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挑拣分类的工作都由人工完成,产生较多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在基础设施、税收及日常支出方面的花费,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超市农产品价格平均比农贸市场高出30%,个别品种甚至可达100%,大多数消费者仍然选择传统的农贸市场。这样削弱了超市的价格优势,制约了超市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农产品超市零售的发展。

3.2 损耗严重,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新鲜程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考虑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生鲜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农产品生产链条长,生产环境开放,不可控因素多,不同的生产环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脱节问题,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最终品质。根据发改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每年至少有1.8亿t蔬菜烂掉,而发达国家损失率在5%以下。损耗严重,保鲜困难,主要是因为供应链过长、中间环节过多以及运输贮存技术不到位、冷链系统的建设不完善。我国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是在进入超市后才采取保鲜措施,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的损失高达750亿元。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不仅其新鲜度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而且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3 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低

据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储藏能力可占到商品总量的70%~80%,而我国仅为25%左右;英国冷藏保鲜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约为2.5%~2.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而我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我国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绝对数很大,但多数参与者组织规模小,层次低,作业活动分散,管理效率不高。超市生鲜农产品自营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缓慢,农产品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落后,大多数物流企业仍以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运输为主,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再者,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网络平台不完善,信息设备落后,传播媒体及网络发展缓慢。物流配送发展落后和信息化程度低制约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 提高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

4.1 建立超市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农贸市场所考虑的是眼前的利益,与农产品供应方、零售企业、消费者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考虑到以后长远发展的问题,而超市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超市的长期利益。超市同供应链各节点组织的长期稳定关系将会增加供应链各方面的利益,以协调一致的供应链关系为基础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应,提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及时性和效率。超市应借助于自己和终端消费者最接近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和战略联盟,交易各方相互协调合作,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生鲜农产品的交易费用,提高超市的价格优势,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2 创新“农超对接”模式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经营主要有3种模式,即“农贸市场”模式、“农改超”模式、“超市+生鲜区”模式。在“农贸市场”模式中,个体商贩具有经营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但是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农改超”模式中,生鲜农产品有质量和包装标准,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但其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生鲜农产品价格和耗损率较高,品种不齐全。目前发展最为成功的是“超市+生鲜区”模式,其经营过程中生鲜农产品种类多,质量安全也有保障,安全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符合规范,消费者认可度和依赖度高。目前各大超市基本上都有生鲜区,且面积较大。创新农超对接的经营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将实惠留给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从源头上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

目前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的农超对接模式发展得较为成熟。沃尔玛采用“沃尔玛+农业专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和“沃尔玛+合作社+农民”两种模式,提供销售平台和稳定持续的订单,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家乐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的产品来实现农超对接,在直采部门专门配备了“农超对接协调员”,帮助合作社进行农产品质量管理。麦德龙主要通过探索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新模式来实现农超对接,对农民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教他们如何采摘和包装蔬菜,保证农产品从基地、农场、加工、物流到销售符合消费者最安全的要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3 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

生鲜食品经营难点之一是损耗问题。对鲜活易腐产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合理有效地控制产品库存量。通过建立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对各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各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控制超市的存货和损耗,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保证生鲜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生鲜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得到整合。同时,建立与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有关的信息网络平台,将各信息系统联网,提高信息的反馈速度,增强物流供应链的控制力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刘李峰.价格、质量对超市农产品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消费者角度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07(1):24~25.

[2] 郭红莲. 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初探[J]. 物流技术,2008(9):29~31.

[3] 朱 磊,赵 迪.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创新浅探[J].现代财经,2009(8):64~69.

第7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 超市 生鲜农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1995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体现出示范区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设施化发展的四大特点。2001年至今,在政府和超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各大城市开始逐步进行“农改超”(农贸市场改超市的简称)计划,这一举措使得对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为研究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土壤和背景资料。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研究,能对滁州市及我国部分中小城市的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提供参考依据,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更好地思路。

一、滁州市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由于滁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供应渠道,并逐步取代集市、菜市。这是一个消费者从追求数量满足的时代过渡到更讲究产品质量的时代;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营养搭配、安全系数、保健功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交通的便利又增加了市民对购物的方便、缩短做饭等家务劳动时间的要求;超市商品的丰富、购物的方便、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等迎合了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需求。生鲜农产品的超市直销形式,能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保证消费者能得到自然、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引发了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从过去追求生鲜农产品数量发展到追求其质量安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国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心以及消费者的行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为了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但是农超对接主要在人口密集、超市众多的大中型城市进行推广,从推广的效果看,目前通过该方式流通的产品占整个市场生鲜产品的比重不足15%。通过这个数据,我们看到了农超对接发展的现实,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未来超过85%的行业成长空间。因而在现阶段,正确把握和对应不同消费者的嗜好和消费倾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逐渐成为必然趋势

生鲜农产品具有地域性、易腐性和不易贮存性等特点,在经营上又表现出购买频率高、购买数量多和集客性强等特征,这些特点和特征使得在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出现一定困难,并面临着流通性较强的小摊贩和农贸市场的竞争。但超市独特的经营模式决定了销售生鲜农产品具有优质、安全、明码标价和信息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同时超市提供的生鲜农产品种类多,可选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这一形式必将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首先我们就超市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超市低价格的销售策略,产品包装加工技术的提高及管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市成为居民购物的首选场所。超市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个能提供方便又快捷的一站式购物场所已广受人们的欢迎。随着滁州市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小超市逐渐被淘汰出局,规模化、品牌化已是现代超市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由于滁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供应渠道,并逐步取代集市、菜市。这是一个消费者从追求数量满足的时代过渡到更讲究产品质量的时代;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营养搭配、安全系数、保健功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交通的便利又增加了市民对购物的方便、缩短做饭等家务劳动时间的要求;超市商品的丰富、购物的方便、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等迎合了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需求。生鲜农产品的超市直销形式,能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保证消费者能得到自然、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

另一方面我们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年轻人或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会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经济收入较高的人也更相信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是必然趋势。经调研发现,平时在家就餐次数较少的人或购买频率较少的人,倾向于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并相信农贸市场最终会被超市所取代。从超市的优势角度分析:一是超市的自身优势,一般我们把竞争力分解为价格高低、质量优劣、品种多少、环境好坏、是否新鲜五个指标,超市与农贸市场相比,价格偏高,质量较好,品种偏少,环境较好等。二是环境优势,国外连锁零售集团的进入、零售业政策放宽、物流配送技术的进步都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就使得超市介入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成为必然。就当前现状而言,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安全、购物环境和交易公平上,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在规模上和比例上都会增加,也表明了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会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目前,超市面临着两方面的竞争:一是农贸市场中的个体商贩,二是连锁超市的同行之间,其中客流量是超市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超市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整体形象和效果达不到预期,如投入产出比相差悬殊,入不敷出、生鲜商品损耗数量大,管理控制难、企业未能有效地形成自身的产品开发及规划指导能力,多数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实力较弱,开发基础和能力有限。但是农贸市场经营方式也有其弊端,由于农贸市场准入机制的缺乏,生鲜农产品在进入农贸市场销售之前基本上没有经过质量安全检测,待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农贸市场的经营条件简陋,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严重阻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由于市场主体的多样化,相关部门很难对他们实施有效管理,税费的征收存在很大困难,存在严重偷漏税现象。因此,农贸市场不仅不能成为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推动者,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其阻碍者。

因此虽然超市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可超市拥有农贸市场不具有的优势。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农贸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生鲜消费的安全性、多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要求;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超市不断优化生鲜农产品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在食品安全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大城市地区生鲜农产品经营超市化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调查出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我们们发现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就餐形式以及是否家庭的经常购物者这七大主观因素是影响到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主要因素。

首先研究发现女性购买者追求完美,她们的行为具有浓厚的感彩,并且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相较于男性更多的于超市消费。年龄上调研结果表明相对于年龄较大者,超市对青年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这调查结果与这一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更易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联。而经济状况的影响表现在一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收入与消费者是否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的概率就越大。另外教育程度和消费者是否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也具有正向关系,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越大,教育程度越高,食品安全意识越高。家庭人口数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另一大因素。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量。在滁州市三口之家结构是比较年轻的家庭,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现代化,乐意去超市购物;而在家庭结构比较复杂的家庭中,购买者一般购买数量多,更愿意去农贸市场购物,因此选择超市购物的比例较小。并且调研发现经常在家就餐的消费者会更愿意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而不经常在家就餐的消费者则很少去超市购物,他们会选择快餐或是餐厅就餐,就餐形式的不同导致消费者超市购物的意愿和次数有差异,就餐形式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最后调查表明家庭的购物决策者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消费者购买地点的选择和购买频率。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滁州市婴幼儿性别比为103.16(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对应的男婴的数量),也就是说女性在家庭购物决策者中居多,仍是超市购买行为的主导者,对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满意度评价会对整个家庭的购买产生明显的影响。

然而除了主观上的因素,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外界因素如参照群体、生活圈子、消费政策、消费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从而影响其实际购买行为。

四、结论

以上对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研究,分析其购买的影响因素,对其他城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提升超市经营效益,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超市和农民共同的努力。因此政府、超市和生鲜农业生产者必须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根据我们的研究也在此向政府、超市以及农业生产者提几点关于加强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超市和经营生鲜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加快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大对超市和生鲜物流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证认可体系、加强关键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超市应进一步优化生鲜流通环节,提高生鲜竞争力。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加强超市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益;农业生产者应树立品牌观念,实施差异化营销

参考文献:

[1]石朝光,王凯.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决策的产品特征因素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1,(1).

[2]丁钰明.城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农业大学,2008.

[3]赵晓飞,杨英.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J].财贸研究,2009,(2).

第8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 蔬菜 家庭农场 经营模式 效益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kind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family farms in our city, we hope to find a suitable development way for family farm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family farms.

[Key words] Vegetable family farm management mode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0-0032-01

近年来,我市随着对家庭农场的多项支持措施出台,种植蔬菜的家庭农场有仪征市爱都家庭10多家,种植设菜面积1000多亩,其中设施蔬菜500多亩,随着家庭农场蔬菜种植面积、规模逐步增加,为切实解决好家庭农场“菜园子”有自己的种植模式或经营理念,不会照成跟风、盲目种植,无计划投入等,给自身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给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短时间内蔬菜产品“卖难买难”的现象,提高他们种植效益。我们对我市10户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产种植跟踪记录和流通领域的考察,初步调查了4类蔬菜种植经营模式,以期望能够为蔬菜生产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分类

根据调查,全市家庭农场内种植户茬口种植分为4类:A,单一品种,集中某个时间段播种及采收;B,单一品种,错开播种时间段及采收时间;C,品种多样,栽培较小,种类多为常规性蔬菜(青椒、番茄、黄瓜等);D,品种多样,栽培较小,种类为中高档类蔬菜(樱桃番茄、网纹甜瓜、草莓等)。

2 家庭农场种植特点

2.1 经营者的构成情况。的种植规模在8.7~80亩不等,参与种植的主要劳动力多为3~15人,以家庭劳动力(夫妻)为主,承包种植群体中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5岁。

2.2 家庭农场单体种植模式分析

2.2.1 单一品种,集中某个时间段播种及采收(A类)

按一年两茬口的常规种植模式,以春、秋二季正常生产为主,单一种植黄瓜、番茄、青菜、韭菜等高产、经济效益可观的蔬菜品种,实现短期内有大量的单一品种上市,以量取胜于市场,抢抓特定阶段的经济效益,在产品销售上以市场批发为主。以番茄为例,12月中旬开始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大棚移栽,常规性管理,集中到5、6、7等3个月份上市销售,8、9月份以小青菜、辣椒等蔬菜轮茬或息耕,秋冬季主要以芹菜、萝卜、大白菜等单一品种集中种植上市。

2.2.2 单一品种,错开播种时间段及采收时间(B类)

合理安排好越冬茬、早春茬、秋冬茬,且各茬口有计划的主栽1-2个品种,在种植区内每15-30天间隔时间种植几个大棚,保证产品前一茬口采收结束时,后续产品能够跟得上,且不会出现短期内产品积压或断货现象,从而保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销售上主要是长期供应超市、食堂和农贸市场摊位等。

2.2.3 品种多样,栽培较小,种类多为常规性蔬菜(C类)

此类种植者主要以市场摊位销售为中心,布局上按照多品种小规模的种植模式,以叶菜、瓜类、茄果类等常规蔬菜为主,实现家庭个体的自产自销,取得零卖销售的利益。

2.2.4 品种多样,栽培较小,种类为中高档类蔬菜(D类)

以彩色樱桃番茄、网纹甜瓜、草莓等中高档蔬菜种植为主,通过礼品包装、园区采摘、摊位零卖等方式对外销售,从而获得一定的效益。

2.3 经营情况的分析

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将调查过程中的产量与效益数据均折算成为10亩大棚产生的效益,从表1可以看出,单一品种集中上市产生的效益最低,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短时间内,市场上的某一个蔬菜品种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造成价格降低,甚至产品积压,无人问津。单一品种,错开播种时间段及采收时间,实现某一个产品适量持续种植,确保各阶段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既避免了农业量大生产的风险又创造了效益。中高档类蔬菜的市场相比较而言要小,生产量相对也要控制比较小。

第9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 模仿 业态创新 本土零售业

根据加入WTO相关协议,中国自2005年开始已全面放开了国内零售业市场。商务部部长也于2004年签署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国内零售业也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这些都加快外资投资国内商业的步伐。外资零售巨头正凭借其国际水准服务、先进管理方式、强势产品和资本运作手段、新型业态等优势,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地涌人中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中国本土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群雄逐鹿中国零售连锁市场,中外企业短兵相接。面对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中国企业的处境非常严峻,本土零售业的出路还能依赖于曾经的模仿能力吗?

一、中国零售业模仿的结果

在加入WTO初期,出于对国内市场和产业保护的考虑,零售业并没有一次性放开,而是限制外资企业必须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这就给国内企业一个自我调整和提高的宝贵时间。在此期间,上海百联、北京国美、大连大商、苏宁电器、北京华联、北京物美、重庆商社、华润万家、武汉武商等一批国内零售业集团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借助于政府有关政策扶持和采取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国内大型零售集团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以往中国零售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弱的局面,同时通过中国式的模仿,内资与外资的外在表现也越来越相似,而且逐渐拥有了向外资零售巨头抗衡的实力。但总的来说,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零售企业进行业态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明显不足;我国零售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但利润增长缓慢;我国零售业综合营销能力较弱,与国外零售公司相比有明显差距;我国零售企业成本控制能力较国际领先水平有很大差距。本土零售业虽然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仍旧缺乏与外资打持久战的能力。虽然成功地模仿对手是面对竞争时的一种捷径,但一味的模仿则注定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中国本土零售业需要改变策略,寻找新出路。

二、阿尔迪战胜沃尔玛的启示

阿尔迪(ALDI)是德国最著名的以经营食品为主的连锁折扣超市, 1962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阿尔迪折扣超市才在德国多特蒙德开业。从1998年起,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便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04年销售额达到370亿美元,拥有店铺7000家,成为世界第11大零售商,还被评为德国第三最受欢迎的品牌。2006年7月,德国的沃尔玛由于不能忍受长期的亏损,不得不从德国市场中撤出,其主要对手就是阿尔迪。

阿尔迪的经营秘诀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全面降低成本,凸显价格优势,将低价策略进行到底,薄利多销。我们分别来解读阿尔迪经营战略的各个侧面,看看它是如何在对成本控制的疯狂专注中造就出阿尔迪的成功,也许对面临全面开放,外资大举进入的中国零售业有所启示。

1.经营管理的简单化。阿尔迪的经营理念是服务大众,不在繁华地段开店,选址均位于居民区附近、大学校区临近或城区边缘,这些地段房租便宜,却客流充足。店铺面积仅有300平方米~1100平方米,比传统的超市都要小。店门看起来简朴得近乎简陋,装修也是朴素无奇。卖场里也没有现代化超市设备,商品上没有标码,而是直接将价目表悬在头顶。以前阿尔迪一直没有使用绝大多数超市普及的条形码扫描仪和读卡机等现代化设备,坚持使用最简单的收款机,而且只收现金(不接受银行卡),为阿尔迪节省了大量的办公设备投资及管理、维修费用。当然这几年,阿尔迪也不得不跟上时代潮流,配置了扫描仪和刷卡设备。

由此可见,阿尔迪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就是:布局合理,目标客户群定位准确。工薪阶层、学生,退休人士和其他低收入者的人均购买力虽有限,但数量庞大,总量就很可观。阿尔迪尽一切可能将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广告、宣传、现代化、数字化等等都只是锦上添花,不把最本质的东西――产品做好,往往会舍本逐末。

2.商品的低价与简化。

(1)商品的低价。阿尔迪连锁店最大的特色是便宜,其价格不仅对德国人来说显得便宜,就是按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讲,价格也相当低。以下是该店销售的几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折成人民币):一公斤面粉1.8元,一升盒装纯苹果汁3.5元,一公升盒装牛奶3元,两卷套装36张的柯达彩卷18元。阿尔迪的产品是便宜,但便宜货不等于劣质。在低价和优质之间阿尔迪找到了平衡点,比如说阿迪尔采取了不需任何理由退货的做法,让顾客对产品质量放心。另外,商品的价格也较为稳定,一般常年不变。这样做也算是对顾客无言的承诺,让人买得省心、放心。有文章评论阿尔迪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完美无缺地把握了本民族的消费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本土优势。”这也才使得德国的零售企业在与跨国巨头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2)商品的简化。多样化不是阿尔迪的风格,他们只专注在700种最常被购买的商品上,有人称简直少到贫乏,因为一般超市有2万种商品,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有15万种。货物种类虽少,但门类齐全,基本能满足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证低价,还体现在拒绝价高的名牌产品,像雀巢咖啡,碧浪洗衣粉等高价产品在阿尔迪根本找不到。阿尔迪同时注重打自有低价品牌,出售一系列自有品牌产品,省去巨额广告花费,也节约运输和仓储费用。

3.“贴心服务”的个性化。阿尔迪虽然廉价销售,但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所有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与其他商店不同,阿尔迪从不热衷于“搭售”或“批售”等促销活动,诸如买一赠一,多买多赠;袜子论打,啤酒成箱地促销。因为这种看似实惠的促销可能恰恰忽视了某些消费群体需求,如众多的老龄人口及单身家庭。阿尔迪总是提供最受欢迎的包装大小,如洗衣粉,市场上大多每盒3公斤~5公斤,而阿尔迪却提供1公斤~1.5公斤包装的,这主要考虑到单身家庭一时用不完,会使洗衣粉变潮结块。罐头食品、香肠也是如此,多为100克~150克包装的,以便顾客一餐食用。

阿尔迪的经营特点就体现在其对目标客户的深刻理解上,从开店选址、店面装修、店门的营业面积、商品种类以及个等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将低价进行到底的战略,而低价高质与低价少量的差异化服务又极大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才能在市场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总的来说,阿尔迪在超市业态上并没有盲目的扩大营业面积与商品种类,而是尽可能从多个方面压缩成本,大幅度让利给顾客,最终不仅让顾客满意,更让顾客忠诚。

对于中国的零售业来说,与其毫无目的地模仿、引进国外复杂的零售经营模式,还不如找准自己的目标群体,寻求创新产生差异化,用最适合的经营模式来换取消费者的忠诚度,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

三、中国本土零售业如何创新

阿尔迪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的经营模式,那中国的零售业该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经营模式呢?《国内零售业七大战略创新构想》一文中给出了新思路:商业业态创新、 经营方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选址布点创新、品牌策略创新、成长模式创新、人才开发创新。但笔者认为,业态创新是零售业创新的基础,关系到创新的成败,而业态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超市业态的创新。

超市是零售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业态,也是消费者频繁购物的场所,也是本土零售业的主力业态,但是由于外资在大卖场与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上的不断扩张与渗透,低价、优质服务与便利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因此超市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本土超市业态必须要创新,否则只有面临倒闭的危险。

1.面向高端的生鲜超市。超市业态创新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细分目标市场,最常见的模式即定位向高、低两端延伸。在面向高端市场的业态创新中,联华标准超市的改造具有代表性。联华超市金汇店周边的居民以海外人士和国内成功人士居多,生活注重品位、讲求质量,对健康、绿色的生鲜食品有很大的需求。经过调研,联华对金汇店重新定位,对门店CI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高档生鲜品种,引进了近千种进口商品,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这种新业态介于超市与菜场之间,打破了传统超市生鲜食品、常温商品、工业品“3∶3∶3”的比例,将生鲜食品的比例提高到50%~70%。经营项目有肉制品、水产品等11大类。活禽等一般超市不经营的商品也能在此买到,蔬菜品种从20种增加到70种,水产海类从6种、7种增加到近20种,被称为超市中的“农贸市场”。在转型之后,细分了不同市场需求,生鲜食品比例提高到了48%,出售净菜等特殊商品,加大了高档水产和鱼生比例,2005年第一季度同比销售额提高了70%。而与真正的农贸市场相比,生鲜超市又在商品质量、称量正规、价格、购物环境等方面胜出,稍逊在早晨开业时间和产品丰富度上。

生鲜超市相对于传统超市来说,提高了商品满意度,避免了与同类连锁超市的竞争,又避免了在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在服务质量上优于农贸市场,于是得到了周边消费者的认可,客流、客单价稳步增长,因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2.面向低端的业态创新。金汇店树立了高端生鲜超市的市场形象,而在向低端市场的扩展上,同样位于上海的伍缘折扣店和启点超市进行了有益尝试。伍缘折扣店在大卖场的不方便和便利店的高价位中找到了市场空间,定位于“居民身边的大卖场”,其业态的基本特征是“贴近社区,就近方便;商品优选、生鲜低价;自有品牌,定牌经营;环境舒适,购物简单”,以独特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距离的便利性、购物的便利性、服务的便利性与时间的便利性要求。而上海启点是一家以1元、5元、9元为主的超市,结合超市、折扣店、均价店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在定价上,增加了均价商品的价格弹性;在目标顾客上,以学生和中等收入的时尚女性为主;在商品经营上,强化了休闲食品和饰品;在管理上,追求高效,删繁就简。以“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为经营哲学,经营半年即取得了在高速扩张下基本盈利的业绩。

正是定位准确的业态创新,联合生鲜超市、伍缘折扣店以及启点均价超市均满足了自己的目标群体,顾客的忠诚度不断提高,最终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成功。这些成功的创新实践无疑给彷徨的中国零售业指明了方向,让本土企业看到了希望。只要业态创新取得了成功,以之为基础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以及服务创新就会容易得多,最终会导致企业从整体上进行创新发展。

四、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创新之路

超市业态的差异化开始了中国零售业的创新之路,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新型业态需要创新。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中的老业态,但是影响力却很大,近年来不断受到具有折扣百货店性质的大卖场业态的挑战,原有顾客群正在逐渐被分流,百货业也是面临着创新与转型。目前,百货超市化以及百货向购物中心的转型正在艰难探索之中,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飞刘明葳: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5(4)

[2]布兰德斯陈艳:只放一只羊:零售大王阿尔迪战胜沃尔玛德11个秘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严莉:国内零售业七大战略创新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5)

[4]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