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内科学教学案例的选择
在内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前要选好案例,选择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1案例要适合教学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教学环节的需要
收集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临床案例的主题有多种多样式,侧重点各不相同,所涉及的范围或大或小,但必须满足内科学章节教学需要,至少要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能深刻理解本章节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各知识点。如1例因呼吸困难入院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的镉中毒患者及1例因呼吸困难入院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的肺栓塞患者,重点在于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通过案例教学,既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细微差别,又要使学生明白“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1.2案例应当是目前临床真实案例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诊疗手段日新月异,如果选用时间比较久远的案例,内容不符合目前的诊疗现状,这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应当是目前临床真实病例,具有典型性,能反映章节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选择、分析整理、及时更新补充案例,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地目标。
1.1.3案例的难度要适宜
选择太难的案例,学生因无临床实践基础,不知如何解答,因此难以主动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反之,太简单的案例,人人都能推测出结果,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会让学生索然无趣。因此,应选择难易度适度,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且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的病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1.1.4案例材料需要进行组织编排
一个好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展示,而应进行课堂设计,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学生充满好奇,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老师要对收集的素材进行深度加工,如突出整个章节的几个重点内容,或强化一节课的重点,或针对主要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编辑,发挥案例最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问题的安排顺序应符合临床工作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且有病情的演变过程,层层深入,特别要注意将案例最后诊断结果隐去,留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
1.2学生自行准备
在集中讨论前1~2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思考,找出案例中问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处理办法。教师事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查找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3小组讨论的前期工作
在上课之前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对问题的理解会更透彻。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一般由6~8人组成1个小组,各个小组的讨论地点分开,互不干涉,这样有利于发表不同看法。同时,课前小组讨论由学生自由组织,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1.4课堂案例讨论的开展
课堂案例讨论,由各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综合意见,本组外的其他人均可对上述综合意见提出质疑,由本组的任一成员负责解释。课堂案例讨论由教师主持,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利于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的理解。教师要根据讨论的情况,结合教学要求,及时提出重点问题,对分歧较大的问题应及时指导,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给出分析意见,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5课堂小结阶段
课堂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把握时间,让学生有部分时间对案例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这种小结可以是多种形式,如总结为什么这么思考、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如何通过查找文献获取这些知识等。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课后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案例总结,也可以是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对临床案例体会会更加深刻。
2内科学案例教学中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把课堂上举例误以为是案例教学
课堂举例不是案例教学。①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是案例教学的主线,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案例讨论来实现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举例是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更易理解;②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举例是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一种方法;③案例教学法由教师主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举例完全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
2.2把教师课堂讲解的病案分析误以为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体,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它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师生交互式教学关系。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病案分析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2.3把握好内科学案例教学的时机及侧重点
内科学案例教学一般适合一个系统疾病学习完后的临床见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系统临床思维。课堂理论教学采取案例教学一般不适宜100人以上的大班,从头到尾都要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困难的。单种疾病学习采取案例教学适合疾病类型多或并发症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应打破按教材编写的方式展开讨论,而按临床实际及疾病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展开,将知识点融入临床表现变化过程中。
2.4内科学案例教学关键在于充分准备
内科学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且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较高的驾驭能力和扎实的医学功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充分准备后,若不能驾驭课堂、引导不到位,那么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必须对病例有充分了解,并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对学生可能的提问有所准备,制订详细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
2.5教学节奏的把握及成绩评价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全盘驾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听取学生的讨论发言,适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提供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同时,要根据课堂情况,适当介入,使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注重答案的对错,重点在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能否抓住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诊断思维思路是否合理等等。
3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3.1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临床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临床综合素质方面比传统讲授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厚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要善于发现及收集典型案例,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并有将实际案例设计成教学案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更加重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气氛,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教学水平。
3.2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分析、推理,找出疾病表现的内在规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教学案例进行临床思考,培养每个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敢于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知识灵活运用并有新的开拓,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处理临床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3.3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L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_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1(S)-0001-4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常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用于教学为目的时,案例资料往往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它并不看重研究过程的严谨性,而是要有效地突出某一个或几个关键问题。为在教学中的研讨和辩论提供一个框架。在我们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中发现,教学案例研究既是一种实证研究,同时也具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某些特征。因此,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较之社会科学的案例研究具有其特殊性。
以下所论述的几个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课题组对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实践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
通常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对课堂上实际发生的事件和情境的描述,它是文字的或者影像的“文本”,它描述了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事件的特征,而这些事件和特性正是研究者就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的基本要素。这些事件及事件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
而课堂教学案例的事实性是多方面的综合和包容。其物理方面。是指纳入教学过程的物理内容;社会方面,是指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人文方面,是指学生认知的、情感和发展以及教师的再认识。
课堂上现实发生的教学事件转瞬即逝。课堂教学案例的文本资料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在案例文本中,现实中的语境和对现场气氛的感受不再存在。文本不是对现实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阐释,表述了事件的意义。文本成为可以无数次阅读的对象,读者在阅读理解中,以其自身的处境为前提,以自身的视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阐释。文本的意义不是某种自在的和不变的东西。而是在理解中生成,在理解中展开。读者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不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是含有某种创造的成分。
教师参与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时,总是与教师已有的经历、体验和经验相联系。与教师从案例中引发的对现实教学情境的回忆和联想相联系,从阅读中产生新的理解和解释。获得教益,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既是教学案例的建构者,也是研究者。这就是教学案例研究的特殊之处。
2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案例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建构生成的。一个教学案例的建构包括:选定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调整和撰写案例等环节。
选定课题之后,教学设计可以选取既定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自主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备课和实施中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备课,备课时要对整个教学进行筹划。筹划是把设计方案转变为实施方案,包括教师的谋略和决策。教学的准备和演练,教学程序和方法手段的具体化等。教师一面筹划着教学实施方案的每一步,一面想象着在现实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境,好像课堂中的情境是教学方案的“镜像”。经过教学的实施和调整之后,教师对选定课题的教学认为是成功的和满意的时候,就把它撰写成教学案例。在撰写案例的过程中及在完成案例报告之后。事情好像发生了颠倒,似乎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早已存在的事实,而我们事先就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它们的评价也成为事后的反思,不是调整反馈的环节。于是作为事实的教学案例和对事实的解释、评析一起在建构中生成。这就是教学案例的建构。
3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
撰写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以描述的方式提供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而不是以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解释性的陈述。每一个教学案例文本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教学实践的特征包含于对事件的叙述之中,不能机械的记录在课堂上所观察到的信息,使对事件的描述成为流水账。
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撰写教学案例,取决于教学案例本身的特点、案例研究的需要和撰写者个人的意愿。所以,教学案例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个固定的格式来描述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学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对话式: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语言为主线。辅以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背景,如实验操作等描述。它很像一个话剧的剧本。
(2)叙事式:以文字的或影像的方式具体地描述在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包括对话、活动行为、实验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各种生动的细节的描写。它很像在讲述发生在课堂中的故事。
(3)概要式:这种方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只有某些关键性事件或阶段对教学活动的细节进行描述,影像资料往往经过剪接和编辑,突出要阐明的要点。它很像一种教学方案。
在撰写教学案例时。可以把教学事件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单元来撰写,并注意反映教学事件的特征,如:内容、程序、技术和时间等特征。运用这一技术方法描述教学的发生、进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确切,显示教学过程的动态特征。也可以把教学事件作为资料分析的基本单元。描述清楚每一个事件的设计意图、实施方法和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
课堂教学案例是在案例素材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的结果。这种加工整理过程与案例研究过程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对案例素材进行解析与评价。分离出与教学方法策略相关的教学变量,突出关键性问题,重新编写案例,而省略了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建构的详细过程细节。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4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
在实际的教学案例研究中,把不同的课堂教学案例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4.1按一次研究选择教学案例的数量分类
(1)单案例研究
单案例研究是指一次研究只关注一个案例。单案例可以是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者是为了改进教学而选择的特定案例。
(2)多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是指在同一研究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案例。一种情况是选择同质的案例,使现实复现,可重复验证。另一种情况是选择有差异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4.2按研究的目标分类
(1)经验性研究
经验性研究通常是提供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这种研究者看重的是具体的经验,而不注重理论。研究者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经验和个人的理解中增进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案例的学习方式。
(2)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指一些研究者是从案例提供的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概括,产生局域性理论。另一种做法是对同一个教学课题,选择多个教学案例进行研究。选择已有的理论,建构一个该课题教学案例的“逻辑模型”。教学案例的逻辑模型就是对某个教学课题的内容蕴含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论描述,它是理论建构与教学现实之间的对照和匹配的结果。是具体教学过程的抽象,也是具体化的理论解释。
这种模型是用于教学案例研究的,它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它可以衍生和转换为用于现实的教学方案。
(3)评析性研究
评析性研究是对案例的解析和评价为目的的研究,解析就是对案例资料的分析与阐释,即对案例中事件的特性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评析是对案例的评价判断,这需要制定评价标准,以案例资料中的事实作为证据,依据标准,做出价值判断,得出评价结果。
经验性研究是一种主要以经验总结为主的类型,而理论性研究是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者所能做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学教师主要以评析性研究为主。案例研究的内容除了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案例的解析与评价。对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需要有一种技术方法。
①教学案例的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过程是由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的,具有时间序列性。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时,应该清楚地描述在某个时间阶段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或者某项预期的教学活动在什么时候发生。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这就是要进行过程分析。
教学的过程是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转换为一些分立的、按某种顺序组成的步骤或程序。也就是把课程内容和目标转化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连续的教学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开端和结尾,一个阶段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教学事件。一方面要明确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阶段的教学。
物理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单元。运用这一技术方法研究教学的发生、进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更加细致和确切,显示教学过程的动态特性。物理教学事件有以下特性:任务特性;程序特性;技术特性;时间特性。
一个教学事件的任务特性和程序特性通常在教学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在教学实施时可能有所调整,但基本方面是相对稳定的;技术特性和时间特性虽然在教学设计时确定了方案,但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现。
在教学案例研究中,可以用教学事件作为基本单元来撰写案例。并注意反映教学事件的特性。对已有的教学案例文本,可以将案例分解为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分析教学事件的特性,完成对案例的分析与评价。
②教学案例的因素关联分析
影响物理规律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有许多因素,可以称为“教学变量”。例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的或因果的关系。这些教学变量构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学习和运用教学方法策略就要了解这些教学变量的涵义,在教学中控制这些变量的方法以及它们对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教学案例的因素关联分析就是要从事实出发,分析各种教学变量对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推断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要做到既有事实证据,也有理论依据。
从教学案例的过程分析中我们看到,现实的教学活动表现为由一系列连续发生的教学事件所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事件中都存在着一些直接作用的教学变量。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个教学变量可以对不同的教学事件起作用,一些不同的教学事件可能与同一个教学效果相关联。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 案例 实践
[作者简介]李英艳(1968- ),女,吉林梨树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教研室,副教授、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为税务核算、税务筹划。(江苏 南京 21118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53-02
审计学是高职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应课程后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对学生的相应知识基础要求比较高,这就造成了审计学在教学中的难度较大。在审计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能力。
一、我国高职审计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存在的问题
1.直接引用外国案例。我国高职高专审计学教育时间不长,从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来看,资料的积累是不足的,相应的案例教学资料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很多高职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选用的教材是本科层次的,而我们知道本科教育中教材所选用的案例往往都针对本科学生开发,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很多本科教材的案例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成型案例,因此造成了高职审计学在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的审计学教学中,授课教师本身也没有相应的审计经验,因此造成了在上课解释教学案例时,教师对于案例本身的理解不足,就造成了很难将案例解释清楚,学生越学越迷糊的情况。在教材中出现的国外审计案例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有所区别的,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自编案例与教学内容衔接度不够。审计学教学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编写教学案例。面对审计学案例匮乏的情况,审计学的授课教师也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持,加上授课教师自身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因此导致编写出来的审计案例往往不能够与教学内容完全衔接。如编写现金审计的案例时,往往会穿插很多应收应付款项的审计要求,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造成学习的困难增加。
3.案例偏向习题化。在实际的审计学教学中,为了方便提升学生的专项审计能力,很多教材中教学案例都是参考相应的财务会计习题,然后进行一定的改编,这就造成了很多审计学的案例偏向于习题化。由财务会计习题转变而来的审计案例,往往都比较浅显,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很多案例在实际情况中很少出现,这些改良型的习题案例往往教学效果不好。习题化的审计案例由于篇幅所限,导致很多审计环境要素的描述不到位,就使得最后的审计结果往往很难准确,出现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增加。
4.案例编写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审计学案例编写确实下了很大精力,但是这些案例常常关注了实际情况,因此案例编写得相当繁杂,对于接触会计不久的高职学生来说,能够读懂案例中的会计核算就很不容易了,但对这中间可能存在的财务核算漏洞,以及如何审计出来,学生往往都无可奈何。我们在编制审计学的教学案例时,一定要知道我们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该知识,因此我们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切勿好高骛远。
二、提升审计学教学案例适用性的对策
1.提升案例的编制水平。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提升审计学的教学水平,就必须要有大量的案例教学,因而审计学案例的编写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审计学的案例编写,相关授课教师就要注意通过网络和相关期刊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然后加工成为能为学生使用的案例。还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证券类网站、上市公司网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署公告来收集相关财务舞弊和查处的方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就可以按照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来编写相关案例。我们还可以让教授审计学的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和事务所进行实践,通过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收集一些资料,来编写相关案例,这样会更贴近现实和学生的需要。编写案例除了要关注案例素材的收集,也要注意案例的语言描述。由于审计学案例大多数都源于实际工作,因此案例的描述中,工作术语较多,这样就会给处于对实际会计工作没有经验的高职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编写案例过程中,要注意将相关的工作术语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案例编好后,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然后在案例的修订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编制案例的水平。
2.丰富案例教学的手段。案例编写出来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结束了,我们还需要对如何运用案例教学加以思考。案例教学并不是仅仅将案例讲解给学生就能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计能力是我们审计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大审计学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案例的精华吸收。审计学的案例教学在硬件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案例制作时不仅仅出现文字资料,还要注意多出现一些图表,最好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学案例进行动漫制作和影视制作,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制作这些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审计学教师与相关人员合作,要想让这些不懂审计学的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将案例的精要呈现出来,案例设计教师要进行浅显化的讲解,这不但能提升教师的案例讲授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案例的讲解中,可以先由教师对整个案例的发生背景和相关的审计环境进行一定的设定,然后对案例的发生过程和具体环节进行讲解,然后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对案例的理解。
3.合理地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不意味着学生上课就不需要教师的理论讲解和传授。如果这门课没有相应的理论讲解和传授,就不能有效地提升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就容易造成学习的目标性不明确。我们在进行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合理搭配。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建议相关教师在每个专项审计项目的教学中,第一步用一个案例引入,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进行相应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第一个案例的审计问题。第三步再引入一个综合性案例,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再将前面的知识点一步步地展开,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探讨。第四步,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让学生理解该部分内容所要说明的审计原理。这些步骤不是在一节课完成的,而是在每个审计专项中完成的,在我们审计专项中子项目较多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上述步骤有针对性地重复使用。
4.案例要注意更新。案例的编写过程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漫长过程,这中间往往会耗费相关授课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知道,我国的会计实务在不断地更新,审计的实际工作也在不断地随之变化,如果我们已经开发的案例不进行同步的更新,就会使得我们所编制的案例慢慢落伍,最终会成为抑制我们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的障碍。在对相关院校的相关系部的考察中,我们发现部分院校将审计课程的案例更新作为一项教研课题进行申报,这样教师在更新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形成一定的教学成果,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励了相关授课教师对案例的更新。教师更新审计学教学案例,首先方便了自己的教学;其次,可以形成教学成果,利于职称的评聘;最后,还可以通过学院教科研奖励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学校方面,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提升工作积极性,学校也能积淀一定的教学成果,还能解决物质奖励的合理分配。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借鉴。
三、提升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1.提升教师的审计实践能力。审计学是一门实践工作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因此传授审计课的教师必须要有相应的实践工作能力。我国的高职教师大部分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任教,这些学生出身的教师,教学工作很努力,但是没有经历过实际的工作,往往动手能力不强,对一些会计业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审计方面的知识更是不足。提升教师的审计学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将教师送往审计工作的第一线。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方法实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相关企业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关的专业管理部门要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等建立教师工作站,并且要采用实际有效的方法,让教师能够投入到审计工作的第一线,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审计实践能力。除了企业工作站外,学院还可以让教授审计学的教师参与本院的财务审计工作,这样也能提升教师的审计实践能力。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库的时候才能设计出贴切实际工作的案例。
2.加大相应的审计教学设备投入。审计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要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的教育。学生的实操教学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情景教学设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贴切实际工作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在部分审计学教学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院校考察时,部分院校将审计学的教学放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部分学生在进行会计模拟训练,学习审计的同学就在一旁,进行相应项目的审计检查,经过实际的审计检查,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同学们能很快地掌握相关审计项目中所谓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对于审计能力的提升有了很好的实践环境。
3.审计学课程教学和会计实训融合。要想提高审计学的教学效果,审计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必须实现小班化的教学。现在开设审计学课程的专业在高职中主要是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审计学的课程开设往往都是在高年级。这些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往往都会学习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些课程往往都会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将高年级学生的审计学实践教学环节和低年级的相关课程实训结合起来,在低年级的同学进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时候,高年级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在实训教师和审计学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对低年级学生的会计实训进行实时的审计,这样就能有效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学校兴趣,也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麟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高职审计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1(28).
[2]唐文君.关于审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focus on issues of food safety, many institutions successively ad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across the country. As an applied discipline, food quality management’s teaching object is college student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related majors. We implement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closely linked with actual cases, and analyze idoneou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when problems are solved by entering enterprises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extbook to strengthen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classical case and the generated causes of analyzing case results.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践;案例教学
Key words: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case teaching
0 引言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对于农学及工学的本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不能所有的内容都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1]。
1.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案例教学建立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励学生去交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发表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通过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升华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促进交流、激励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超越他人的动力。
1.2 案例教学注重能力与实践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食品质量管理学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同学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解决管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与管理经验。
1.3 案例教学法实施 突出本门课程的重点,根据需要进行内容的删减。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在其他课程里课程里有,可以适当删除部分内容。对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应当重点讲述,如食品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和工具、食品质量管理在产品设计中质量功能展开和失败模式与效果分析、戴明循环等知识应当为重点内容,同时应该结合案例丰富这部分内容[2]。
案例的收集首先要来源广泛,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认真地筛选。结合课本知识收集案例,案例的搜集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国内外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书籍,一些媒体或网络的与食品质量管理相关的新闻,还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等部门的公告。案例选择应当是近三年的有代表性的事件。
课堂分组分析讨论案例。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的内容以及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在论完成之后,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2.1 实践教学的优点 实践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管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2 加强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产品设计和标准等问题,也包含质量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 因此在讲述食品质量决策、食品质量控制、良好作业规范和食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时,除讲解基本理论外,还应选择质量管理方面成绩卓越的食品企业以及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以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让学生集中或分组深入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座谈、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针对参观与调查研究结果组织讨论, 总结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食品质量的优略最终要经过试产的检验。通过市场调查,既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市场情况,包括食品的固有属性和非固有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质量意识等,也可以将质量管理中的方法运用到质量控制中去分析问题,如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当从操作人员、设备、方法、环境、检测和材料等方面去分析问题。在市场调查时应选择当地的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产品的质量执行标准及各类质量标准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凡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产品,其质量就有保证,就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调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市场,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也学到一些市场营销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总之,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应当重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讲解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进行实践教学将的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在此基础上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学,钟先锋,李佩艳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4):178-179.
[2]陈萍,文连奎,张艳荣.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天地,2007(7):126-127.
关键字:案例教学 研究 实践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法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都曾被用作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开始的案例教学法开始兴起,从此,案例教学在各个教学领域得到飞速发展。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得到广泛认可。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案例,把枯燥乏味的学习转化为特定事件而进行现象分析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体系主要,由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习题及教学评估等教学环节组成。案例教学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在口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事局颁布的《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指南》考试,因此,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轮机专业学生已经学完了某些专业课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在此基础上,对《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进行适当案例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运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平台。它不仅能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能使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入一些常见故障,使学生对所学课程进一步加深和理解,最终夯实了本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学生对会话课的认识有本质的飞跃。一改以往那种上课背句型,背对话的被动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与专业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案例教学的作用,活跃了创造思维,培养了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课程设置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甚至喜欢上这门课是本课程研究的关键。课程设置的范围不只限于本单元教学内容,还要包括与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这样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能力的拓展。因此,本课程的设置首先在选材上:教材必须有系统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实用性。以此为基础由任课教师加以拓展,体现出各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这方面看,“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采取能发挥和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里,听力会话课就是听听录音,背背对话和讲讲小故事。其实,随着学生专业课的不断推进,以及对口语课认识的不断加深,仅仅靠过去机械背诵及复述课文内容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压缩课内机械背诵对话时问。会话课的实践性在于练习和拓展,可以把上课部分内容作为热身训练。其次,加大跟授课内容有关的案例剖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合理提高,尽可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示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j,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分析,学生的领会、拓展,尽可能高效率融合教学内容,把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作能力。第四,对课程设置的特殊安排,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状况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还是普遍的。师生问几乎没有交流,缺少互动。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完整的,是有欠缺的,对听力会话课尤其要不得。案例教学在会话中的运用,不仅仅是结合教学内容简单地举例,还要把句型与实践的脱节转变为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实践能力增强紧密结合。尤其是通过教学活动中模拟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这样的案例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例如,在实践性教强的对话《与加油工的谈话》(轮机英语听说教程)中,可以从实战要求出发,设定时间、场地、人物及加油数量和规格要求,让学生“扮演”轮机员、机工和加油工,从中进行体验和操作。加油是一项十分常见的工作,在加油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事局出版的《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指南》中的评估内容和要求,把课本内容和评估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掌握和巩固了评估内容,为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评估训练打下良好基础。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简单的举例,还要适时拓展授课内容,尤其是各典型个案。简明扼要,讲清讲透每一个典型个案,用现场的工作实践去解释某种现象,把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的某些逻辑原理和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话表达出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源于未来工作环境中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现在的学习是与他们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些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主动应对各种问题,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案例教学的课后习题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不是指学生无休止地读、背句子、对话,而是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采取的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来,在教学过程中,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加:r、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遇到具体话题如何通过《轮机英语》(阅读)查阅、总结、归纳来完成话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既复习、巩固了《轮机英语》(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作为一门实践课,在教学中是很难通过期末考试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方法既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能促使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与参与。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与国家海事局《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学习指南》虽是同一层次的衔接关系,但学生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没有专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他们实际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以往的教学评定,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轻实践的现象,为此笔者就本课程结合海事局的评估量化标准,在2004年就开始了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在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因为本课程每个教学单元涉及的内容各不相同,整体教学内容综合性强,领域广,从基本的公共用语到较为专业的机舱业务、驾机联系,从对外业务到应急用语及港口同监督检查,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订购货物、交接班、船舶操纵、进坞修理、机损理赔、消防演习、事故、防污检查、环境保护等。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法,制定出多层次、全方位考核体系才能较为正确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措施包括:(1)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的听写占10%;(2)每单元对话掌握熟练程度,即对对话的问答练习及概述某一现象,占20%;(3)对有关单元对活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占50%;(4)课后习题的学习效果,占20%。考试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不但全面衡量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表现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全面综合、科学评价的目的,使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加投入到教学中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64-02
案例教学法也称为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首创于哈佛大学,19世纪后半叶开始运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又被医学教学所采纳,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一些课程如法律、经贸、管理等的课堂教学几乎少不了案例分析这种方式。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但接触、吸收到新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还需要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获得新的能力。同我国的高等教育相比,当代的西方特别是英美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他们在大学本科阶段就非常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可迁移性技能。可迁移性技能指的是在某一种环境中获得,并可以有效地移用到其他不同的环境中去的技能。
我们在《西医内科学》实施双语教学中,注重医学英语能力的迁移培养,取得了一些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1 实施
1.1实施方法
1.1.1案例选择与撰写 《内科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病例的描述,把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到病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这些病例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按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病例供教学使用。病例可以由书籍、杂志或临床中收集而来,也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自行撰写或由现成病例改写而成,然后组织教师翻译成英文。
1.1.2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的模式,一是在理论讲授中剖析案例,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新知识较多的内容,教师可通过举例论证来说明诊断原理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印象,逐步理解。二是组织案例分析讨论,联系基础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典型病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选取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创设案例环境,组织学生以病名为题编一临床情景小剧,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模拟病人、医生、家长或护士等角色进行英语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课余组织学生对病例材料进行阅读,以组为单位讨论,并用英语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要求学生翻译中文病例。
1.1.3改革考试模式 为考查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题型单一的模式,增加病例分析讨论题,给出一个典型病例后提出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病例,联系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其中因果关系后,再作英语回答,避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具体实施
1.2.1阅读分析案例 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选择合适的病例,不打乱教材原来的顺序,不脱离学生水平,通过案例将所讲授的知识串起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病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
1.2.2小组讨论 每个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自己关于病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可进行英语发言讨论,发表自己对病例的看法、认识。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当监督者,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随时进行示范,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中的内容,也可随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1.2.3总结评述 教师在病例讨论结束后提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解和释疑,要求学生写出病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病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以加深对病例的认识。
2讨论与体会
我国双语教学起步晚、双语环境差,师资资源贫乏、缺乏连贯性,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写、读、译能力低。双语教学研究还在起始阶段,目前还主要是借鉴国外特别是新加坡、美国的成功经验。国内大多教师结合自己实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效果不理想。这些老师没有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运用英语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系统地培养,而且也没有对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写、读、译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语言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是原结构到新结构、由显意识到潜意识、由接受到表达、由模仿到创造、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发展。因此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既是医学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也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母语知识和技能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医学英语的效率和巩固程度。根据这一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包括母语的习得)和已有的英语学习经历对以后的语言学习也必然会有影响。因此,在医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帮助学生促进本族语和医学英语内部的正迁移的产生,抑制他们的负迁移的出现,从而学好医学英语。我们在内科学的双语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第二外语习得语言策略,重视对学生医学双语的语言迁移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听说写读译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措施如下:
2.1创设语境,促进迁移的产生,提高听说能力
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语言输入。而听觉输入是该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利斯(Ellis)甚至指出“在通过‘听’形成足够的能力之后。‘说’的能力自然地出现了”[2];克拉申[3]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第二语言习得是通过接受大量的“有效性语言输入”而产生的。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课件开展了约15分钟左右的听力训练,我们在每个章节均配有相关的听力训练,每次听力练习内容选择符合“有效性语言输入”特点的材料,力求达到“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足够的输入量”。例如在讲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上呼吸道感染)一节时,我们就选取了一小段案例英文材料,要求学生在听完三篇后,将所缺的词或句子填上。其次由老师讲解一遍。然后再听一遍让学生校对。基本上第一个章节都有这样的一个听力输入材料,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听力输入。
而在说的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创设案例环境,组织学生以病名为题编一临床情景小剧,要求二或三个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模拟病人、医生、家长或护士等角色进行英语表演,教师根据学生发音是否标准、语句是否连贯等情况记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记载下来或者通过对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持以上两种方式刺激学生进行语言正迁移。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经过多次摸索,得出结论:角色扮演(role-play)或案例讨论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医临床用语,培养语感,锻炼英语思维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年的尼泊尔学生的临床实习翻译带教中,大部分学生能自如地与尼泊尔学生交流,忠实地将带教老师的意图传递给留学生,特别是西医内容的翻译,得到了留学生的好评。
Campione(1995)等研究者认为,通过交谈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产生[4]。此外,各种不同形式的课堂结构与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期望及其响应的行为表现等,对语言学习与迁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积极期望表达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并且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的、适宜沟通的课堂气氛,则有助于师生广泛地交谈、合作和倾听。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良好的情境也为学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促进其语盲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进而提高其迁移能力。研究者主张,应该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去创设适宜学习与运用的社会文化情境[5]。
2.2增加医学英语阅读量,发挥迁移作用,提高阅读水平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握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尽量抑制负迁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迁移的主要方法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并把所学知识优化组合,精心组织。教师可按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由易到难地来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逐步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讲到知识储备,不能仅仅理解为英语知识的储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汉语阅读教学的正迁移作用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我们在每一个章节后,配上一个相关的临床病案,要求学生用5~10 min的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进行口头翻译,了解中文意思,如有不懂,则记下生词和术语,然后,老师讲解一遍。此后,要求学生用英文写出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并以8人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子因篇幅而省略)。
从表层来讲,理解专业英语的词根,提高医学英语词汇量。案例里包括了许多术语,西医临床术语有咽部充血(congested larynx),心率120次/min,律不齐( heart rate 120 beats/min, with irregular rhythm),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等、检验科专业用语胸片(fluoroscopy),血沉(blood sedimentation)等、功能检查科室专业用语如P-R 间期(P-R interval),QRS波时限 (QRS duration),房室阻滞(AV block)等等。从深层来讲,学生可通过这个病历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案例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运用英语思维来解决现实中临床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可迁移性技能,如口笔头交际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说服影响他人的能力、交涉沟通能力等。
在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呼唤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21世纪,医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思考向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不是教多少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信息和技能,并将之内化为受益终生的可迁移性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发现案例教学可以促进正迁移的大量产生,抑制负迁移的出现,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案例教学似乎将病房搬上了课堂,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见到患者,有真实感,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锻炼过程,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距离,不仅基本理论得到巩固,掌握了临床思维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医学口笔头交际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说服影响他人的能力、交涉沟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Odlin,Terence.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87.45-46.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Krashen S,Terrel TD.The Natural Approach[M].Pergamon Press,1983.19-32.
[4]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60.
一、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纸上进行的,而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它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建构主义知识观主张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和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目标指导性、诊断与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会性及基于问题或案例的学习,基于内在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和编制。建构主义教学观则强调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并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与调控。建构主义评价观包括: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以经验建构为标准、情境驱动的评价;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以社会建构与协商主义为标准的评价,等等。
二、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存在问题――理解误区
1.在使用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教师案例选择太过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且用得多了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有的教师对运用案例互动体验法的时机掌握不好,不能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甚至出现学生对一些案例的理解过于偏激而使课堂教学的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协调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使案例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很好展示,使正常的理论讲解陷入表面化。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目前高校扩招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变得相对紧张;有的高校领导误认为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内容都一样,大班授课节约资源。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开展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存在很大限制;学生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参与讨论互动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有时又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这使教学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应用该方式的积极性。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现在高校思政课的案例互动体验法教学中存在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模糊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师主导作用缺失。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案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往往会出现离题、无谓争论、一边倒、随大流、众口一词、简单重复等状况,对此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调整及必要的理论引领和提升。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和把握案例互动体验教学进程,往往是前松后紧,重要的案例体验点评阶段常常是草草了事,不能对案例和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述,根本达不到案例互动体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2)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在案例互动体验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愿意或懒得独立思考,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如同初生的雏鸟等待母亲喂食一样,完全缺乏主体性的表现。还有一些学生搭便车,利用小组学习形式,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自己坐享其成,这同样是缺乏主体性的表现,而且带有剽窃他人成果的不良倾向。
三、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前提基础
1.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选择并以适当形式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体验、讨论和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原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出色的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是经常亲自讲解、分析和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和讨论,给学生发表意见、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思考,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教师既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更要适时地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要做好组织协调。案例教学是教师“导”与学生“演”的互动过程,作为“导演”教师担负着组织协调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2.坚持平等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平等性原则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地位的平等,即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表达权利,是一种师生在人格和个性等方面彼此尊重的状态。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针对每位学生的,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式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和交流,案例探讨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和标准的,学生可以从各自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双向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3.坚持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创造的平台和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体验、分析和讨论,为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思考和创新创造等能力提供了条件。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精心选择和制作典型案例时要展现出创意,学生在围绕案例展开体验、分析和讨论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深刻地对案例进行探讨,深入挖掘案例中所包含的深层意蕴,从而得出富有新意的结论。
四、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关键环节
1.案例的精选集编阶段。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前提基础。好案例的精选标准应该既能融合教学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要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笔者认为好案例的精选应遵循以下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典型性、针对性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案例,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要能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同。案例数量要精而少,质量较高而实用性强,既有代表性又有针对性。选择案例时教师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所选案例要既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探求未知的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提供展示的空间和平台,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深化发现、加深理解、深入剖析和体验启示。
2.案例的情境呈现体验阶段。一个好案例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框架内就现实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都是在一定背景环境中和不同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现象,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和各不相同的案例背景信息。只有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案例中的背景、环境、情节和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呈现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案例材料进行重新组织编排。围绕教学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引发学生思考,使案例发挥更大价值。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包括相关的时人论述、历史照片、现实视频甚至影视作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听结合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从而保证案例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3.案例的讨论分析体验阶段。教师最好让学生组成案例分析小组。教师可以在对每个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指定组合方式,学生也可以自由结组。分析案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样做主要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开展各自的探究并卓有成效地展现各自才能,这对他们今后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独立见解与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很必要。在分析案例阶段,最忌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忽视学生的思维分析过程,但教师可以做一定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效率。案例讨论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思想认知的碰撞,因此,案例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就自己和他人的体验认知发表见解。通过这种多向交互式的传播学习交流,能使参与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既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又可起到一种激励效果,最终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进取学习,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将老师所讲的理论与自己原有的思想碰撞后又相融合,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的目的。
4.案例的探究解读体验阶段。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主体和核心环节。讨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代表作主体发言,又可以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更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由一部分学生做主题发言,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提问,提出质疑,形成讨论的氛围。在这种互动的场景下,课堂讨论会逐渐呈现出热烈氛围。讨论案例时,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寓原理于讨论过程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热烈、有序、高效的状态的同时要避免出现几个学生包场发言的情况;教师应该当好导演者的角色,通过组织、引导、补充、启发、点拨和评论等手段,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自己的见解观点,什么时候评论其他学生的观点,哪些人发言,哪些人不发言,哪些人多说,哪些人少说,从而使参与讨论的全班学生产生巨大的牵引力,确保课堂讨论沿着健康、正确、有序的方向发展;教师还应该扮演思想碰撞的催化剂角色,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推动学生由感知问题的表面现象向深入的理性探究发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师生相互交流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抛砖引玉,鼓励创新,使学生的各种思想观点相互撞击和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案例的总结评价体验阶段。对教学案例的总结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一节课堂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或学生自己要进行案例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策略进行点评。学生自由发言时,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效果,并对学生讨论出的各种结论逐一进行必要点评。总结评价的主要目的为: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辩证、历史的科学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案例体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案例体验;开展互动对话,提升案例体验;总结评价反思,深化案例体验;尝试实践活动,回归案例体验。这样持续打造真诚的思政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踊跃表达,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力得以丰富、潜能得以发掘、案例体验得以深化,在学生的自我体验、发现与表达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与提升,实现个体心灵的真正转向和发展。
五、高效实施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追求实效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个简单的案例都会涉及大量史料,教师必须熟悉案例阐述的事实和各种细节,对于重要信息必须做到信手拈来,因为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是由案例事实引发的。教师如果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境地。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因为一时疏忽,将一些信息如案例中人物的姓名、职务及案例中涉及年份说错,则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这要求教师在课前阅读与案例有关的大量材料,掌握案例的详细背景知识。在讨论案例中,学生常会问一些案例细节方面的问题。尽管这样的问题明确与否可能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没有多大影响,但仍需教师予以解答。在课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问,全面掌握案例背景资料。不仅需要在特定案例的课前准备时查找相关资料,而且需要平日持续的知识积累。由于案例教学的背景资料十分丰富,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进行案例教学时同样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仅限于课堂呈现案例,有可能会因为学生理论准备不足而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案例,或者无法深入地进行分析、讨论、体验案例。因此,教师最好在课前将案例布置下去,或者事先收集一部分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定准备,最好能在网上建立一个案例教学资源库,能让学生自由地查找信息,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这样能更有效率地开展课堂教学。
2.摆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自身体验、思想碰撞、民主讨论达成共识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从他人那里汲取知识和认知的能力。案例体验过程中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案例教学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快乐的民主化教学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也欢迎发表与案例不同的见解,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和保留观点,这样就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了条件。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是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教育者。教师应彻底转变自己案例讲述者的角色,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非操作者,视为学生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与教学的合作者。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当成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体验、沟通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认识、接受和内化。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和合理之处,避免打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情绪。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见解可以先放在一边,在课后找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案例讨论的主持者、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导演者、思想碰撞的催化剂及背景资料的提供者,但不要做演讲者,也不要做评论家,更不要做仲裁者。可见,思政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有利于“思政课”价值属性的彰显,从而极大地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3.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在讨论现实生活两难道德问题和陷入僵局时,及时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对有价值两难纠结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并要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并对学生讨论过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讨论课有始有终,对学生有启发。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要防止两点,一是抢占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无法大胆发言;二是教师只是附和、肯定学生发言,而没有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和指导。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讨论手段,使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更好更深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碰撞,从而起到让思政教育深达学生内心世界的作用。参加讨论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内容给予简短点评,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启迪启示作用,切忌点评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要调动学生参与案例体验、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做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和平等对话的引导者。学生偏颇甚至极端的思想不会因为老师的不了解而自动消失,相反,只有老师耐心、仔细聆听,引导学生换角度、换角色、换位体验思考案例,才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在学生发言时,多给予其肯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评价,并通过提问等方式,使学生思考更加深入,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地“挑拨是非”,引起不同观点学生的争论,在争论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也可以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思想灵感的火花。讨论话题若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课前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做些思考、拿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等,让学生在讨论课上更加胸有成竹,有话可讲。要克服影响提高思政课案例互动体验式讨论质量的四种心理障碍,即从众性、随意性、逆反性和回避性四种心理。还可以在案例讨论教学中根据讨论课的主题和内容邀请嘉宾。由于嘉宾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生活作为案例或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的讲解,对学生换角度、换角色、换位体验理解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难点起到很好的效果,起到老师和主持人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讨论既可以集中进行,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分散讨论,让学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习惯。要减少小组成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再次发言的机会,对别人的观点予以回应,产生清晰明确的思维碰撞交锋,否则只是一种观点陈述。在每次案例讨论结束后,师生要及时进行总结,阐释讨论结果,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谈感想,谈谈别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启发等,以督促学生认真思考他人的发言,对讨论课上的感想体会进行升华。很多学生在自己发言完毕后就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认真听他人的陈述,削弱了讨论的效果。如果老师写一份简短且击中要害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就会用端正的态度听取别人的发言,并且对他人的发言有一种思考和判断,起到案例互动体验讨论课交流思想、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作用。
上述众多的研究都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在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采用的案例零散、相互间无联系,导致各课程各环节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且大多数教材所提供的工程案例,直接采用结构软件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施工图简略,无法为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需进行手工计算的学生提供有效参考,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对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及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的设计原则
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中,案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基本涵盖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其次,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每个案例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工程问题、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考虑[3]。
2.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就能进行常规钢结构项目的结构设计。而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及适用规范都会有所不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通常只能对常见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讲授。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结合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3.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选案例首先在内容上应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意识。其次,所选案例在难度上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对钢结构一无所知。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往往较复杂,不仅包含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前提条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过于繁杂庞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和重点,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可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适当简化后作为教学案例。
(二)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
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型本科)为例,钢结构理论课程主要开设钢结构设计原理(32学时)、钢结构设计(32学时),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1周)和毕业设计。设计原理课程内容重点是构件(轴心受力、受弯、压弯和拉弯)设计、焊缝连接设计和螺栓连接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重点是普通钢屋架单层厂房设计、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榀钢桁架的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为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或多层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案例所肩负的任务是要将钢结构所有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绝大部分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各课程间相互联系和衔接得更加紧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各课程各自为政、例题零散相互间无联系、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现状。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工程实际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三大案例,如表1所示。表1钢结构课程案例案例名称案例内容案例1:某钢屋架设计(角钢桁架)基本资料;支撑布置;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杆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图案例2:某单层仓库设计(门式刚架结构)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围护结构设计;抗风柱设计;支撑设计;檩条设计;墙梁设计;刚架设计;施工图案例3:某多层试验楼设计(多层钢框架)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及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初选;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构件截面设计;节点连接设计;施工图案例的编写应注意:(1)计算过程要详细。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设计计算通常由软件完成。但为加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一般要求学生手算为主、软件计算为辅。案例的计算过程应尽可能的详细,尤其在荷载取值、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方面,这样才能给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2)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钢结构施工图具有符号多、标注多、节点详图多等特点,与之前学生熟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在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与案例配套的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以便于学生在识读、模仿绘图的过程中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内容及常规表达方法。
二、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化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赫尔巴特说:“如果缺乏背景经验,任何新的感知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对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案例这条主线,把钢结构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主要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处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之中,并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职业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钢桁架、门式刚架、多层钢框架三大案例为载体,开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由于同一案例往往涉及不同章节甚至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主线、实现课程间的融合衔接是关键。同一案例用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其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原理课程关注的是案例中单一构件、节点在内力已知情况下的截面设计和连接设计;设计课程则侧重于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完成整体设计思路的构建;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参考、模仿案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实现对前两门课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实践
以案例为主线开展理论教学,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教学活动。由于受学时限制,传统案例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很难充分的开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把握好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节奏,达到理论知识实现应用转化的最终目标就成为关键。基本思路是:基于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指向完成理论教学。主要过程是:(1)问题铺垫:基于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做什么);(2)理论讲解:针对案例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基本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怎么做);(3)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相关问题(怎么用)。
通过案例构建真实的实践氛围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以案例阐述理论,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了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体验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减少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和迷茫感。
(三)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根据教学改革拟达成的目标,对学院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不具名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调查问卷结果实践证明,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在“提出问题”与“寻求解答”的交互中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案例”与“理论”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换。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将零散知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案例预设、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也不断成长,实现了教学相长。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二)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校内实践教学一般都包括证券品种与证券行情识读的认知实训、行情交易软件与模拟交易软件操作的操作实训、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业务实训等内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证券投资的一般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因此,目前为就业所进行的业务实训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的深度运用以及紧密联系证券市场实务的综合实验。特别是在学生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水平,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来解决。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一)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
证券公司每个交易日一般都有晨会和夕会,晨会进行前一交易日的市场点评与当天市场行情的预测,夕会则对当天的市场表现进行点评。通过班级学生以自愿原则集中在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为条件,提出让对方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以及到校举办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作为客服内容,使学生以往到证券公司实习才能参与的活动前置到学校作为校内实践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证券公司晨会和夕会对财经资讯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行情点评的学习,逐步学会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证券公司内部研究报告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并直接指导他们的实盘操作,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根据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和困惑,及时邀请证券公司安排投资顾问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指点迷津。另外,也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证券公司营业部举办的各种培训或股市沙龙,主动与其他较为成熟的投资者沟通与交流。这样,通过把在证券公司实习的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逐步学会解读信息和研判行情,进而提高他们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在证券行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验项目
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因此并未大胆地将证券投资行业以稳健获利为目的所要求的投资分析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渗透到其中,因而与现实证券投资行业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这其实是学以致用与创新的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是根据其理论内容设定的,因此其实践内容一般包括证券品种与行情识读、证券行情软件及模拟软件的操作、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等实验。而且以上实验通常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现实证券投资操作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不断创新。从已有的证券投资实验教材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看,各高校开设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实验较少,并且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也与真实的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开设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判的综合实验,通过讲授、案例研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盘演练及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正确的投资策略、方法与技巧,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分析体系,通过模拟投资或实盘投资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由于我国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新规则、新品种、新现象、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只掌握一般的证券投资知识难以成为市场的赢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对教材内容要活学活用,并加以不断创新和改造。
(三)认真对待模拟投资
模拟投资在证券实践教学中已普遍使用,其目的是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证券投资的兴趣与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证券投资能力。其优点在于模拟投资不涉及切身利益,学生可在模拟中大胆尝试,在没有亏损的心理压力下,通过真实市况勇于投资买卖,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盈利模式,但其缺点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认为不是真实资金,买卖随意性大。因此,在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前,应要求学生把模拟交易当作以自有资金交易一样认真对待,借着良好的模拟训练机会练习投资基本功,为下一步实盘交易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使他们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交易环境下能获得更多投资经验,了解更多市场投资风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分析能力。目前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已有国泰安、世华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也有一些证券公司全程技术支持举办的地方或校园证券投资模拟比赛,并对优胜选手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参加这些模拟比赛对他们将来从事证券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
(四)引导实盘交易
实战训练是指由学生在证券公司开立真实账户,存入真实资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由于实盘交易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时看准趋势也不敢下手,常常买时怕套、卖时怕涨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是追涨就是杀跌,发现操作错误或亏损则心情郁闷,不敢果断及时斩仓;或赢利时得意忘形,忘记了设置止赢价格而成为纸上富贵,心态与模拟操作大相径庭。模拟训练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盈亏对自身心理的深刻体验,对于培养学生成熟的投资心理和投资策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学生实盘训练,以弥补模拟训练的不足。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闲散资金进行实战训练的。由于实战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不要求每个学生参与,以自愿原则参加,并且投入资金是学生自己的闲钱。同时,不提倡实战训练的学生每个交易日盯着大盘进行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以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实战训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对证券市场的敏锐性,才能对学生的实盘交易及其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如前所述,通过学生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所得到的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等客服内容,也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实盘交易所具有的风险性,出于对学生负责以及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的责任,进行实盘交易需告知家长,并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投资风险自担,不能仅将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也不应认为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学生务必谨慎决策。
(五)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证券行业的实战培训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一些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组织的为企业内部储备人才的免费培训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战投资水平和就业能力。华信信托、大通证券、良运期货近年在全国联合招募优秀在校实习生进行暑期实习,同时也与一些高校如山东大学、东北财大合作,提供系统的金融实务知识培训和金融实践机会,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被各旗下营业部及优秀企业录用为营销及研发专业型应用人才。还有一些证券培训班,由具有多年成功证券从业经验的实战家组成的培训团队,提供了迅速积累实务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对于已有一定实战投资经验、对证券投资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参加这类付费证券培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六)投资经验交流
学生在模拟投资或实盘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可以选取一到两个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的投资操作情况,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投资体验。通常选取投资收益较好和较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就自己操作所选证券品种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和买卖时点进行分析,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失败的操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时,不但要与学生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更要与学生探讨失败操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操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投资理念和买卖原则,是否注意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等等。并督促学生课后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总结与点评进行回顾与反思,对自己下一步的投资策略做出修正。
作者:张丽玲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峻峰.特色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R].第四届全国经管实践教学大会,2012,(10).
[2]桂荷发《.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中国首届投资年会,2013,(6).
[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2).
[4]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