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的家长爱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而有的家长是这样问自己:“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我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落在言语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陈麦瑛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此,她这一优点从她父亲身上继承了下来。她父亲在村里是一个勤勉、爱动脑的人,并有责任感,生活无论多苦、干的活无论有多累,她的父亲从来没有抱怨。她的父亲经常检查他们姐弟的书包,翻一翻他们的书,看一看书上的东西,经常问他们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当他们姐弟说的时候,她父亲认真倾听。他们从心里感受到父亲重视他们姐弟的学习。
由于父亲的勤勉,日子虽然不宽裕,但她父亲对她姐弟书本上的费用从来不计较。所以她有别人没有的参考书,她比别人多一遍工夫。她的父亲的勤勉传给了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懒惰会让孩子吃尽苦头,勤勉会让孩子过上有成就的生活。孩子的勤勉,都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
她在数学上做题每一个学年都比别人多了一遍,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当年高考她的数学成绩是满分。别人考完试后,就放心地去玩,而她和弟弟不是,考完试就开始了大预习。
当陈麦瑛有了孩子后,无论工作多忙,她也不会对女儿夏小雨抱怨。她理解学习中的枯燥与艰辛,更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有人鼓励。
优秀的父母会想办法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念头
发下新书来,她和孩子一起通读全部教材。女儿一上学,她再给孩子买一套数学题,让孩子做。一开始孩子相当听话,后来,小雨就反抗起来,说:“为什么我的同学都不这样做,我要这样做,为什么我要比别人多做一些呢?”
许多父母会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胆子大一点是明着问,有的孩子不敢问,但心里也会嘀咕。
优秀的父母有定力,不怕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陈麦瑛给孩子解释这样做学习会有成就感,因为在学习中早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一直培养能力后,应对困难的能力会比别人强。要想在这方面学好只有一开始就比别人付出的多,如果没有经过努力就考出好成绩,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反而要小心才是。如果不这样做,学习会更辛苦,因为听不懂,要多下很多工夫才能赶上进度。
娘俩在家里经常讨论学习方法的问题。找到能说服孩子的理由让孩子做正确的事,父母的观念首先必须是正确的。陈麦瑛也经常买一些教育的书看,从中汲取一些营养。有许多书对她帮助很大,她看到许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好父母这一职责,看这样的书,不觉得自己孤单,努力前行的路上有许多人陪伴。
陈麦瑛对孩子的数学题都很熟悉,所有的拓展拔高题,她都会先做一遍。让孩子爱上不得不做的事之前,优秀的父母首先不找借口,先帮孩子熟悉“敌情”。
小雨的笔是班里孩子最多的,就这一点,她觉得父母重视她的学习。
她的数学错题本,是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她喜欢的颜色。她的草稿纸,是精制的本子,而不是随便的纸。
把抱怨的时间用来鼓励孩子
优秀的父母,比起眼前的分数来,更注重打好基础,不认真学习即使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表扬。
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不知不觉孩子入校已经整整一个学年了,一年来,我们10位老师在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很好的贯彻了我们的教学思想:传承百年儒风,成就儒雅学子。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首先我们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读书学习的兴趣当做培养重点。孩子入校前,我们10位老师就坐在一起,搜集编写了数十首习惯养成的儿歌,从上课到下课,从读书到写字,从课间安全到用眼卫生,到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与相处,都以儿歌的形式让孩子诵读或传唱,并逐渐内化为行动。
“精彩三分钟”活动旨在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每堂课的前三分钟,给孩子一个舞台,让孩子轮流展示,或唱歌或舞蹈,讲故事,说谜语,诵经典,或模仿或表演,只要孩子们站上讲台,就要落落大方,声音洪亮,登台谢幕,规范而行。
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一年中,我们先后走进科技馆,体验科技的神奇;我们走进春天,走向动植物园,感受春天的美好;我们与小树交朋友,与小花小草对话,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这一学年,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有句话说得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而我们也都清楚地明白:学生阅读达不到一定程度,学习各科知识都会有困难。因此这一年里,我们4位语文老师主动承包了周一到周五的所有早读时间,从7:50到8:20,三十分钟的时间,每一间教室传出的是朗朗的读书声,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古诗到经典儿歌《日日诵》,从《假如我是雪花》《春天的声音》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到教材配套读物《小学生读本》。放学后,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有读书半小时,中午午休前,每天有老师读故事。
一学来每名孩子除了语文课本以外,每生至少多读了近400篇故事和儿歌,这里边很多的儿歌学生都熟读成诵,背诵古诗50余首。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的记忆力提高了,思维发展了,
阅读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马海钦,马源辰,孙美清,李梦甜,高菲等同学每半小时阅读量均在一万字以上,已达到或接近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
暑假就要到了,这也是孩子进入小学以来,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暑假,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暑假,现在我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已经养成的阅读习惯不能丢。原来每天半小时,假期里至少也要做到每天读书,早读、中午读,晚读,“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书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修养身心,只要孩子爱上读书,我们的教育就变得轻松了。
二、规律起居,发展特长
根据以往经验,长假过后,很多孩子存在体虚疲倦,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假期综合症”。究其原因主要是:
1、睡眠不规律,生物钟失调。
2、饮食不节,体能下降。
3、沉迷电视,电脑、手机游戏,专注力失衡。
怎样避免这种现象,首先生活规律不能乱,其次适当发展特长
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不一定是要孩子走特长之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有专家指出:4-10岁的孩子,是各种能力迅速提高的阶段,这阶段,能力的培养远远重于知识的摄取。背《三字经》《弟子规》更重要的不是要他们记住里面的句子,而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习钢琴、古筝等乐器,重要的不一定要他成为钢琴家,演奏家,更重要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同步发展,培养乐感,锻炼听力;学习围棋,象棋也不一定要他们成为几段棋手,更重要的是开发智力,锻炼他们的思维的专注力;学习羽毛球、乒乓球、轮滑,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平衡。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学特长的孩子各方面素质更全面,气质优雅,学习成绩也更优秀。因此教育部也提出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孩子必须掌握一项音乐特长,两项体育特长
三、深入实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玩是孩子的天性,平时,他们总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生活的范围太小了。暑假里我们让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草原,但是孩子们没见过草原,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再现草原的景象。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孩子们渴望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家长的工作是忙了些,可是在孩子的暑假里,还是尽量抽出点时间陪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视野变得更开阔。
暑假是孩子接触社会,增加阅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时机,走亲访友,结交伙伴,都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存在,要给孩子提供更可能多的舞台,让孩子独立去表达,主动去做事。还可以开展一到两次家庭联谊活动,几个家庭可以一起去科技馆,博物馆,临沂市规划馆等,还可以让孩子一起交流暑假学习活动,展示才艺。没有小伙伴的暑假是孤独的,也是最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
暑假期间,孩子突然从集体生活转入家庭独自生活,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建议所有的父母创造机会或抽更多的时间,用来与孩子交流,促进情感沟通,让孩子深切体会父母的关爱,体验家庭的亲情,减少孤独感,从而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暑假生活要“以孩子为本!”要让孩子在玩中调整情绪,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培养各种健康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各种有意的活动中健身、健心、健脑,这样,暑假将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心情的节日!
祝孩子们假期愉快,健康成长!
一、心理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学者在教学之初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爱上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结合目前小学现有的美术教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以新激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所有的新事物都有一种新奇感,教学者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愿意主动想,主动动手。这也就要教学者能够认真研究教材,将教材内可以翻新或者可以加入新意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从而让课堂时刻都能保持新鲜感;(2)以美激趣。教会学生怎样审美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教学者在教学时应当时刻围绕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开发学生审美潜能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感受美、而一旦学生陶醉在美术美的氛围中,那么让学生动手创造美也就不是难事了。
2.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教师只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熟知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让学生听教学者的话,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美术动手创造中。经实践教学证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方面能够缩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说出来,也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动手任务,这样不仅方便了教学者进行知识传授,同时对引导学生培养动手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交流可以给予学生安全感,很多学生在上学时都对授课老师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很多学生因为在乎老师的看法而不敢将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付诸实践,若教学者能够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以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愿意动手,愿意参与进美术教师布置的美术创造活动中,因为学生知道此时无论自己做出的作品是好是坏都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而当学生真正参与进各种动手活动中,并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接受教师的评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行为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赋予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教师是“辅助工具”,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因此,要想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者应当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己去创新和创造。
1. 结合教材内容,教会孩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材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美,逐渐积累知识。例如,混合材料版画有着丰富的材料选择,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混合教材版画进行自主创作和构思,这样既实现了废旧材料的变废为宝,同时也让孩子们提高了自身动手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个案 反思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0-02
背景
2012年我接到了又一届的一年级新生,孩子们个个天真活泼,来上学的第一天便与我很亲近,拉着我背古诗背儿歌还有些给我讲故事的。不难看出,孩子对阅读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是孩子潜在阅读意识的萌芽,我心里窃喜,这班孩子一定很喜欢阅读。不料在开学后不久,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阅读内容、要求的不同,刚入学对阅读的热情却越来越低了,我不禁担忧起来。
问题发现
开学后的一个月,我在班里利用班会课举行了一次故事交流会,我希望通过一次生动的故事演讲比赛重燃孩子们当初对阅读的那份激情,谁知道,除了少数几个孩子上台后愿意并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一个事,其余的孩子连听故事的热情都没有,我特别的失望。我要尽快帮助孩子们重新爱上阅读。
问题症结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是刚离开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的一班天真浪漫的小孩童,他们爱表现自己,喜欢用稚嫩的嗓音背着熟悉的童谣,他们为了一朵小红花可以上台大大方方给同学们讲故事。然而,当他们进入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他们不熟悉的汉语拼音,开始每天听写、过关、拼读,有不少孩子在此过程中已经变得不再自信,他们更不愿意去看书背儿歌了,因为他们不再希望别人关注到他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们进入了小学,开始有了自己自由的支配时间和交友空间,孩子之间的阅读从原来父母引导去背古诗看名著,慢慢变成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一些休闲类的书籍,如形形的卡通读本、脑筋急转弯等等。和经典名著相比这些读物多了一份庸俗,少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再者,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年龄小不识字,没有了家长的陪读,他们也就慢慢忘记了自己曾经这么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了。
问题解决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对策与方案实施
1. 以故事作为奖励,激发孩子的阅读意愿
很多的情况是这样,家长和老师都深知道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多么大的作用,于是大家就规定孩子每天读几页书或者每天看几分钟课外读物。殊不知孩子不但没有自主阅读的意愿,更加认为这是负担,更不愿意去看书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我决定用讲故事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我和班上的孩子约定好,如果上课认真,我就奖励孩子们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精心挑选和准备了大量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故事,在开始的第一天就给他们讲一个让孩子们都能捧腹大笑的故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认定了,老师讲的故事非常欢乐,他们从此对我给他们讲故事充满着期待,他们不再认为阅读是老师留的作业,是父母要求的任务,而是一种奖励,因为他们喜欢,所以读起来就认真,就有兴趣。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奖品并渐渐的萌发出对阅读的意愿。
2. 想让孩子们持之以恒地阅读,必须要有适合他们的有趣书目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优质的、有张力的文本大于一切方法。一个好的文本给学生的精神、情感、语言上的震撼,通过阅读过程可以直接实现。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书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们去读的,低年级孩子应该读些什么书呢?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方向。我在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和家长沟通了阅读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并向家长们并向家长们印发了清华附小的一年级推荐书目的书单。我建议他们可以组合购买,到图书馆借阅等方式让孩子尽量完成阅读的要求。事实证明,给孩子提供的图书越丰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就越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书的鉴赏能力也比较高。所以文本的选择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本人看来,要紧紧扣住一个“趣”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读课本,其阅读量和阅读面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课标提出的要求。所以课外读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3.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们制造话题,进行好书推荐活动
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小,识字量不大,要让他们自己自觉地拿起书认真阅读,作为老师还是要多想点法子。我喜欢利用班会、队会的时间开展好书推荐会,介绍作者和书中的精彩情节,和孩子们一起猜想利用悬念调动孩子的兴趣,引发他们之间的话题,布置孩子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找到最终的答案,比如说绘本《同桌的阿达》我利用PPT播放了作者简介,然后一起看看书中的部分情节,我设疑:在小女孩面前阿达为什么忽然变成了一个人呢?孩子们为了寻找答案,很快地有同学买了书、也有同学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还有在网上下载,各施各法,几天后,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看了这本书,并且在孩子们的讨论和交流中他们中的部分孩子还把书中深层的意思也能领略到了,慢慢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同读一本书。
4. 开展图书角,按图书类型分组,举行读书报告会
孩子们读书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女生会更喜欢看童话类的书籍,而男生则喜欢看百科全书一类的。孩子间读书的量差别也很大,有些孩子已经读了几十本,有些可能只看过一两本书。我让孩子自由组合,按照喜欢的书本类型分组,在班级图书角给他们每个小组一格位子,专门摆放他们小组的书籍,组员轮流管理,他们资源共享,可以阅读到更多自己喜欢类型的书本,他们有着共同的喜好,话题特别多,也会互相传阅心仪读物。学期末,我要求各小组进行汇报,各小组都精心准备,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
5. 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创建阅读型课堂
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一般都是配图课文,而低年级的孩子恰恰也偏爱看图,多利用课文中的图让孩子观察说话,也可以利用学过的课文让他们自己画画自己谈谈你是怎么想。比如《兰兰过桥》一课,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中描述的桥很感兴趣,觉得很新奇,从而也引发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我便布置他们也画一画未来的桥,他们有自己构思的、有回家查资料的、也有请教长辈的,之后他们一起说着自己画中未来的桥,他们奇特的想法碰撞出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有些课文也可用音乐引发孩子的遐想,如《王二小》一文中通过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的MV孩子们便深深地被触动了,在感动过后,孩子对王二小这位小英雄产生了敬仰之情,我便布置他们回去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实施效果
两年的时间,我看见孩子们渐渐地形成了自觉读书的氛围,孩子们课间的话题不再是卡通片的情节、游戏的通关方法,而是他们之间互相推荐的好书,我倍感欣慰,课外阅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从阅读中也学会了更多的写作技巧,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让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并非一看就明白的,经常阅读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明显要更有优势,孩子们不但是阅读量上去了,同时,各科成绩也显著提高了。通过两年的阅读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读书明理,孩子们明白了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先成人再成才。
二、反思与启示
眼下孩子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他们的学习又会是个新的阶段,学科的增加,学业负担的加重,这必然会与阅读时间产生矛盾,怎样协调好这个问题呢?这真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
给人予鱼不如人予渔。孩子们只有掌握了正确有效地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效的自主阅读。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很重,如果让孩子盲目地拿着书本瞎看,估计无法让孩子看出点什么来,久而久之,兴趣也消磨殆尽。作为教师,我们理所因当教会孩子怎样读,读什么,让孩子宝贵的课余时间变得高效起来,也只有他们会读、读得懂他们才会有兴趣一直读下去。
2. 家校共同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很难让孩子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这就有赖于家庭的配合。要与家长做好思想动员,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有爱看书读报的家长才有与书为友的孩子。还记得我曾经到过一个学习特别优秀的孩子家里家访,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家无处不书本。沙发上、茶几上、餐桌旁、书柜里、枕头边……妈妈刻意让家里随手都能拿起书本,这样儿子一无聊就随手能读书看报,久而久之阅读就变成了他的习惯。
3. 认真制定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给孩子创造展示的平台
课外阅读不像课堂的学习,有各种测评。可是只给孩子布置任务而没有任何评价制度,那么他们就会没有目标,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了动力。我们应当制定出适合孩子的评价:从阅读量、对作品的理解、运用等各方面的考查。除此以外,孩子还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会在班上举行故事大赛,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给同学讲故事,利用班会队会的时间组织孩子创编简单易操作的小情景剧、播放有趣的视频为孩子们创造话题,让孩子回去看书查资料,进行小小辩论赛等。
案例中,一班活泼天真的孩子从幼儿园刚来到小学的校园,他们原本就带着阅读的萌芽来到我的课堂中,可是不久,这些小小苗儿变不见踪影了。主观上,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客观上,分析孩子成长环境变化的家长对孩子关注点的转移。最终我和孩子及家长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重新拾起课外读本,自主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我们要让孩子进步的而最好方法便是读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校园,他们对一切的新事物都是那么的好奇,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他们喜欢赞许和掌声,他们愿意当着众人的面背一首诗或儿歌,能绘声绘色地大声讲童话故事,其实这就是阅读能力的雏形,是孩子潜在阅读意识的萌芽。作为小学低年段的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并利用好孩子们的优势,让孩子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 参 考 文 献 ]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 任小艾.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
启迪之一,坚持以生为本,从儿童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或者叫语文材料让孩子阅读。作为一堂中年级的课外阅读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周老师选取了短小生动的图像诗。认识周老师很久了,知道近几年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在儿童的课外阅读上,他曾经执教过“绕口令”“颠倒歌”“童谣”“民间故事”“神话”等。从这些最受孩子喜欢的文学样式入手,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世界的神奇灿烂之中。这样的选择,叫孩子们不喜欢都难。
启迪之二,坚持以学为主,循循善诱,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周老师的课,始终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上没有教师过度讲析,没有教学媒体的乱用滥用,而是以生为本,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所追求的目标,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是出于学生之口,通过学生之笔,在学生的实践感悟中获得解读。
坚持以学为主,并不是排斥教师的引导,恰恰相反,更需要教师精心恰当去组织指导,做到循循善诱。从整体上去探究,周老师匠心独运,层层递进,作了巧妙安排。
第一步,从看图猜成语到阅读金波的儿童诗《林中月夜》,让孩子逐步感受体会图像诗的特点:用图形的组合、文字的不同排列传递不一样的意义和情感。
第二步,读《树》,读后交流,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体验图像与诗文结合的妙处,揭示出课题《诗与图画的婚礼》。
第三步,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组诗,并交流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对图像诗特点的体验认识(形状和内容的一致性等),图像诗的不同表达方式(加底色,文字排列变化,诗中夹一些符号)。
第四步,挑战性阅读英文图像诗,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第五步,阅读四首诗,从中选择一首改成图像诗的形式。
以上五步,仅是笔者听课中的揣测,不尽准确,但大体可以看出,周老师的思考安排是很有层次的,合情合理的。对于孩子阅读效能的提高是很有作用的。其次,每一步的具体运作也都层次分明,巧妙而合理。
以下是精彩片段:
师:(出示《战争交响曲》)
读一读,看看这首诗由几个字组成?(初步阅读:发现――四个字)
再按顺序仔细看一看这首诗,你看出了什么?
(乒乓乒乓――战争很激烈……)
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和发现吗?(提示:注意最后三排的“丘”即坟墓意)
(战争很残酷,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有的人残疾了)
那么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战争是残酷的,要珍惜生命――呼唤和平)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阅读感悟更清晰,卓有成效。
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竟阅读了10多首诗,并且还有自己的改诗创作。真的是“低碳高效”。
启迪之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创意。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热烈,越学越积极?为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如此亲近喜爱周老师?那是因为周老师拥有一颗童心,知道怎样去理解尊重学生,同学生平等对话,从而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因此学生悦纳老师,悦纳语文,在学习中身心愉悦,个性张扬,才智焕发。
请看在阅读《消防队长的埃及风景照》中的对话分析:
师:要是你的梦中也有一幅埃及金字塔风景照,上面会出现哪个字呢?
生:是“富”。(一些学生吐道:财迷!)
师:哦,你是想拥有财富。好,不过家庭富裕以后,别忘了给慈善事业捐点钱啊。
生:“糖”字。
师:你喜欢吃糖。要是为了健康,还是少吃些甜食。
生:“玩”字。
师:你很喜欢玩,可以。最好还能从中玩出点学问来。
生:“住”字。
师:看得出来,你是个喜欢自由自在的孩子。
六年级《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范文 《窗外的小豆豆》是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黑柳彻子所着。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因为碰到了一位赏识她的校长。结果,这位“有问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而《窗边的小豆豆》出版以后,成了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并且被翻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廊,最后被退学。
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他能静静地倾听“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说话,给小豆豆充分的表达时间;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
正是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为了孩子不养成偏食的习惯,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小林校长用孩子们接受感兴趣的话题“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让孩子们一下爱上了吃饭,并且觉得吃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我记得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育即生活。
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切实际的心态挤压着这些学生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六年级《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范文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感觉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书里的内容丰富。我喜欢书里的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散步这几个故事。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讲的是校长先生要求的盒饭的菜肴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山的味道比如说蔬菜、肉不在山上得到,动物都是生长在陆地,归山的味道。小豆豆妈妈非常敬佩校长先生。后来小豆豆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小豆豆认为鱼松是山上的,而校长先生却说是海里的。小豆豆说想看看鱼松,校长答应了,小豆豆非常高兴。
散步讲的是下午大家都想散步,小豆豆喜欢散步,她急忙穿上了鞋子,大家大约走了十分钟,女教师停下了脚步,提问了几个有趣的问题,并给学生们讲解。又走了十分钟,小豆豆和朔子去看流星的井。“散布的时间是自由的,散布还可以学习知识。”在走回去的路上,小豆豆向大家大声提议。
除了这几个故事之外,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总之,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之后,我也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象“巴学园”一样。
六年级《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范文 书中讲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而巴学园为她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生活在“巴学园”的小豆豆好像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一样,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宽容与真诚,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看来良好性格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这真是一个让家长和孩子梦寐以求的学校,我突然联想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分数,很多学校,表面上喊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推行的仍是“应试教育”。减负问题,尽管教育局三令五申,但是,在大多数学校里,学生的作业量根本没有减,很多孩子双休日往返各种培训机构,双休基本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不上培训班怕孩子跟不上其他同伴,上了培训班效果也不一定好,家长都是比较纠结的,当然,出现这些状况不能怪学校和老师,而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真是很羡慕巴学园的教学方式。
《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学习了如何做妈妈。小豆豆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一直了解她心理的妈妈。在小豆豆被退学后,转到巴学园时,妈妈只是说要换一个学校,她怕给孩子留下自卑的情结。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说:“怎么回事?才一年级,你竟然被退学!如果你再不听话,就没有学校要你了,以后长大只能去扫垃圾”这些话,这篇文章令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最近很火的经典故事,妈妈每次为好动的儿子去开家长会时,总会得到老师很严厉的批评,断定她的儿子不会成才。但是她每次都对她儿子说着谎话,说着老师怎样表扬他,儿子在她善意的谎言中终于成功了!我家孩子一直不是很自信,我真应该多学学这两位妈妈。让孩子在自信中学习。
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自已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形成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
六年级《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范文 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懂得了许多道理,也为小豆豆找到好的学校、好的校长、好的老师而高兴。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小豆豆因为调皮捣蛋,打扰同学们正常上课,例如:总是把书桌的盖子开开关关,制造噪音、总是站在教室的床边大喊大叫、在书桌上乱涂乱画等等而被退学。退学以后,她来到巴学园开始了一段新生活,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教室居然是电车做的,吃的盒饭竟然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还可以上自己想上的课,上完课了还可以去野外玩耍等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雯雯6岁的时候,马上要上小学。因为雯雯小的时候学话很晚,妈妈很希望她能上学前看一些儿童读物,这样能对汉字有多一点了解,上学的时候就轻松一点。可是每次妈妈拿出儿童读物要让她看的时候,她就大哭不止,怎么说也不愿意看。妈妈也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后来雯雯上学了,每天老师教的汉字她都不会,看着孩子那么小,晚上就要回家补课,妈妈l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现在学龄期的少年儿童喜欢玩游戏、看动画,一提看书就头痛,影响了孩子培养阅读兴趣的大好时机。培养阅读兴趣不只是学校的事情,父母更应该成为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好老师。那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选书――快乐阅读的基础
选好书才可以有效的激发孩子地阅读兴趣,开始选书时要淡化书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突出书的趣味性,孩子读了感觉开心、快乐、机智、幽默、诙谐的故事书应该是首选。选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学龄初期思维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图文并茂的书更适合小学生的口味。学龄初期的儿童识字有限,开始时最好选购有拼音的读物。
为了使孩子有读书的兴趣,最好和孩子一起去买书,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将孩子带入书的海洋,让他感受书的世界。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可以重点提供一些有益读物,把最终选购权交给孩子。购买的主动性与阅读的自觉性是相关的,孩子自己选择的,他会更愿意去读。
根据孩子爱看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选择相对的读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度热播,一位朋友买回去给她的孩子阅读,孩子看了几遍都不肯罢手。
另外,尽可能让孩子读原著,而不是简缩本,不要小看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只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快的提升。
导读――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
孩子缺少的不是买书,而是读书。家长常常给孩子买书,但是买回来就束之高阁。怎样让孩子去真正地读书,家长做好导读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策略一:声情并茂,引发孩子对书中人物的兴趣。
莉莉给孩子买回《汤姆・索亚历险记》。孩子一看那么厚,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想看,于是莉莉装做没有看到孩子,开始大声地读:
“汤姆!”
“汤姆!”
“这孩子到底怎么啦,我真搞不懂?你这个汤姆!”
孩子没有反应,莉莉接着充满感情的往下读,当她读到:
“不得了!瞧你身后是什么,姨妈!老太太以为有危险,急忙撩起裙子,转过身去。汤姆拨腿就逃,顷刻他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调皮的汤姆形象被莉莉读出来时,孩子拿过书非要自己读。欲擒故纵,正中下怀。
家长带感情的导读,能使孩子对抽象的、枯燥的文字产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声情并茂,让孩子凭借语言和语境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让孩子感悟文中传达的情感信息,通过整体感知、亲身体验、丰富的联想、展开想象等让孩子入情入境,这样方可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策略二:
创设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买回《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这是知识性较强,而缺乏趣味性的读物,为了让孩子能够愿意去读,李磊和雪薇夫妇故意创设一个总是打嗝的情境。夫妻之间一唱一和,一个总是打嗝苦不堪言,一个去寻找答案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有答案,叫上孩子一起看看:为什么妈妈总是打嗝?怎样才能有效防治打嗝?有针对性的阅读,孩子学以致用,感觉到了读书的用途,增加了阅读的兴趣。
孩子的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对于知识性的读物,需要孩子建立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理性阅读。
策略三: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
“十一”长假,柳,月一家回老家度假,柳月妹妹的孩子和柳月的孩子都在。柳月先问了孩子们I各自最想做什么事情,然后有条件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把这两本书读完,读完后回答出十个关于这两本书内容的小知识竞赛,80分以上者可以满足其愿望。使孩子在竞赛中读书,这样孩子既有了读书的兴趣,又检查了读书效果,还在结果的强化中巩固了读书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我们要处处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取得成功后,会更愿意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讲书――发散思维的法宝
读书后让孩子把书的内容讲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还可以进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转化,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讲书应坚持贯彻以情趣陶冶、开发思维的原则,将情感与态度融入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曲折的故事情节、喜怒哀乐的场面中。在绘声绘色的表达中,让孩子入情入境,开发孩子的思维,提升其感悟能力,进入其境界,体会其至纯情感。在讲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创造性的编故事。每个孩子都爱想象,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感,接收能力很强,形象思维能力也很强,“发散思维”不仅可以开发大脑,提高智力,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家长可以让孩子编故事,这可以培养发掘孩子的创新能力。心理提示:
别忘了鼓励,满足孩子的自尊。父母以赞许的目光投射给孩子时,这就是对孩子无声的奖。成人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在孩子智慧的行囊里,有一份家长赠予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会讲”的勇气,正是小时候赏识的力量鼓舞下形成的。孩子讲完了,回报以掌声。掌声既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又提升了孩子的自信。
1、角色的转换和表演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闪忆化,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课文和对话的内容不易记住和掌握,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教学直观化、趣味化。那就是最直接的表演化。一要精心挑选和设计一些英语教学游戏,如教学Is ths you r/his/her.....?句型,我设计了一个“looking for the owner”游戏,每次让一个学生先出去,我从另一个学生哪儿拿一件东西,然后让出去的学生回来猜东西的主人,学生猜时要用Is this your/his/her...句型来问,其他学生用Yes/No回答,能最快找到主人的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二是把音乐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增强记忆力。如《ABCsong》、《Good morning to you》等三要运用新颖奇趣的谜语、故事,诱发学生兴趣,如让学生合上书,注意观察我的口型变化(不发音),判断我说的是那一个词,最先说对者为胜方。四是让学生参与设计表演,让每一位学生随着朗读或者音乐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再配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这样效果很好,学生英语趣味性加强了。
2、引入竞争
每年的暑假,对于即将迈入小学一年级大门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都是一种甜蜜的煎熬。从考察学校情况,到准备报名材料,再到分班,父母们经历了一番又一番心理的考验,而孩子们也在面试的经历中获得了成长。这其中的曲折,只有亲身经历过的父母才能体会。最终尘埃落定,终于收到了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孩子们也算是正式成为一名小学
生了。
通知书拿到手了,但孩子们的心并没有静下来: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会喜欢我吗?我该如何和同学相处呢?我将在小学学习什么呢?同样的担心,也一直在每一位父母的心里挥之不去。不论父母担心与否,孩子们该遇到的问题一样都不会少:如同学之间相处出现不愉快了;在学校里感到孤单,想家、想妈妈了;结识新朋友了;违反游戏规则了……
如何帮助孩子发现内心朝向美好的愿望,并陪伴孩子们快乐地度过开学第一周呢?这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所有一年级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年级是我绕不开的缘。2003年9月,我第一次教一年级。一进教室,六十多个小不点,一刻不停地叽叽喳喳,我的脑袋胀得像个箩筐那么大!从此,我刻意规避,再也不愿教一年级。2013年8月,我有幸被选派到北京做新教育访问教师。我兴冲冲地奔向北京,迎接我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我心怀忐忑跟着蓝玫老师走进了一年级“红月亮”教室。在这里,我看到了新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诗歌与故事的熏陶下,各种习惯的养成那么自然、温润。
2014年6月,童喜喜老师《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丛书在北京举行新书会。我有幸在书还没有上市时就第一时间接触到它。此系列丛书每月一册,每册围绕一个习惯养成的主题,从晨诵诗歌到共读故事、从班级活动到家校共育,都是新教育教室发生的真实案例。这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成果,更是送给一线老师最实用有效的操作方法指导书。
在新书会上,我和“红月亮”教室的孩子们展示了新教育晨诵和书中的故事片断。我们的展示不仅获得好评,还让我明白了:让我恐惧的一年级的教育生活,可以如书中花儿老师的教育生活一样幸福完整。
我决心,让我这个生活中的花儿老师,变成书中的花儿老师那样,真正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5年8月,结束了两年的学习,回到了诸城,我主动向学校提出教一年级,用行动去实现美好的愿望:让《新教育的一年级》里的故事,成为我的教室里的故事。
暑假里,我们一年级教师团队,细细研读《新教育的一年级》(9月)这册书。书中的故事从新生见面会,到开学典礼,再到开学第一周每天的课程及课程结束仪式,都有完整的介绍,其中还包括每天的课程内容及操作方法。这册书可以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案。
因此,我们以《新教育的一年级》为蓝本,根据学校情况,研发了我们自己的丰富有趣的、以“爱”为主题的开学第一周课程,引领父母和老师一起,大手牵小手,轻松走过开学第一周。
新生见面会,爱上自己的名字
正式开学的前几天,我们也仿照《新教育的一年级》的故事,安排了一次新生见面会,让每个孩子和新老师、新同学见面,并通过自我介绍等互动形式,加深相互间的了解。
为了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1.给每个孩
子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还为
他们设计了一张精美的名片卡。
2.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提醒父母通过和孩子一起填写名片卡,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名字里蕴藏的美好心愿与祝福。
我们提醒父母们,在帮助孩子填写名片卡片时要注意两点:
1.提前给孩子讲一讲他(她)名字的含义,讲清父母、亲人的美好期待,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就是一粒心愿的种子,并能自己讲清楚名字的美好含义,把家庭的期待变成孩子自己对美好的追求,从而能朝向美好努力。2.鼓励孩子在新生见面会上和新老师、新同学握手。因为握手不仅是一个礼貌动作,更是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提醒父母们用游戏的方式,在家里陪孩子进行场景模拟练习,表达认识新老师、新同学的愉悦情感;再给孩子创造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学习自然大方地与人握手、认识的交流方式,克服和别人握手时不自然、目光不能坦然面对对方的胆怯。
新生见面会的早晨,孩子们在父母们的陪伴下来到自己的教室,每一间教室都有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班名:红月亮、小青虫、蒲公英、向日葵、小脚丫、萤火虫、小蜜蜂、小星星、小水滴……这些名字里都蕴含着每个班级的班级愿景。
在《快乐的一天》的歌声中,新生见面会的互动活动开始了:
1.每个孩子都先在教室门前的名
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在班级的归属感。2.老师把一个大大的爱心贴粘到孩子的胸前,上面是老师亲手书写的孩子的名字。3.老师为父母和孩子讲故事
《格丽桑丝美美》,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4.每个孩子拿出自己的名片,向同学、老师介绍自己,把自己名字里的美好祝福与自己的愿望说给大家听。5.共读诗歌《今天不一样》,把自己的名字加到诗中去,骄傲而自豪地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师生、生生互动中体验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在新环境中增强自信。
回到家,父母们也做了一张自己的名片,把自己的愿望说给孩子听,然后和孩子一起向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共同努力,共同
前行。
开学第一周的“爱”课程,从爱自己的名字开始了。
开学典礼,爱上新新的伙伴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也举行了特别的开学典礼。
我们的开学典礼,有几个庄重的仪式:
1.“班牌交接”仪式。二年级的小哥哥小姐姐把新的班牌交接到一年级小伙伴的手中。一个小小的班牌,传承的是成长的力量和希望。
2.“朱砂启智”仪式。老师为每个孩子在额头点朱砂开启智慧,寓意孩子从此进入智慧之门,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
3.“击鼓明志”仪式。一年级的孩子们敲响大鼓,相约一起做感恩、懂礼、爱读书的好孩子。
最后,校长邀请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孩子们见面。全体教职员工是指所有课任老师、门卫师傅、食堂师傅、保洁师傅,而且大家会在孩子们面前宣誓:每个人都将成为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好伙伴。这样的仪式向孩子们传达一种信念:“学校是一处汇聚美好的地方,学校里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一种美好。”
当然“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是指学校的教职员工,更是指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父母。在开学典礼后的班级见面会上,我和父母、孩子共读《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孩子们看到小魔怪通过上学和读书,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也都要向小魔怪学习,上学、爱阅读的好孩子。
在班级宣誓仪式上,我们共同许下美好的班级愿景:家校携手共同创造一间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出一段生命的传奇。“大月亮”(父母)承诺:我是大月亮,我在“红月亮”教室有56位可爱的宝贝儿,每一位“小月亮”都是我的孩子。“小月亮”(孩子)承诺:我是小月亮,我会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发光,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老师承诺:我是花儿老师,我会坚守这间教室,让每一个孩子都开出自己的一朵花儿来。
父母在家里也举行了一次家庭式的开学典礼,父母向孩子承诺: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让孩子文雅,我首先做到不大吼大叫;让孩子热爱读书,我首先捧起书;让孩子不玩游戏,我首先关上电脑、放下手机。
“爱”的小船,已经慢慢启航。
开学第一天,爱上亲亲的老师
作为老师,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没有建立与我们的信任,就要在接下来的共同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与爱戴。
开学第一天,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性格内向的林林是哭着来上学的,他不想离开妈妈。我送给孩子们的故事是《一口袋的吻》,故事里的妈妈往手上印了十几个吻,放进了孩子的口袋里,说:“当你害怕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吻,然后想象着妈妈就在你身边。”因为有了这些吻的陪伴,孩子不再孤单了,在学校和大家玩游戏,吃午饭,还交上了一个好朋友。
故事讲完后,我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老师的吻》送给了当天过生日的孩子(如果当天没有孩子过生日,也可以为假期中过生日的孩子送出这个故事),并把老师甜蜜的吻送给这个孩子,同时告诉大家,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有妈妈偷偷放进去的吻,如果谁的“妈妈吻”用完了,可以找老师要“老师吻”。孩子们呼啦一下围过来,都争着要“老师吻”,于是我乐滋滋地把一个个甜蜜的吻印在了孩子们额头和小脸蛋上,有的孩子还给我回了一个甜蜜的“小月亮吻”。
这一天,林林不知找我要了多少个“老师吻”,每个课间,他都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过一会儿就告诉我:“老师,我的吻用完了。”于是我就再给他几个“老师吻”。就这样,林林在“妈妈吻”和“老师吻”的陪伴下,一直没有再哭泣。
亲亲的“老师吻”就这样悄悄地替代了“妈妈吻”,我也成为孩子们喜欢与信任的亲亲的老师。
我把每天共读的故事在班级QQ群里,晚上父母和孩子不仅重温白天共读的故事,父母还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悄悄话告诉老师,在和老师的交流中,爱上自己的老师。
“爱”的小船,已经驶出家的港湾。
开学第二天,爱上有趣的故事
读过《新教育的一年级》的父母,都能发现一个秘密:无论孩子们遇到什么问题,花儿老师都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发现自我,并能够通过角色自居,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我们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得到的开学礼物是学校赠送的精美绘本;教室童书角,用父母们成立的“红月亮童书基金”买来的300多本绘本,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等着孩子们来阅读;每天早上一进教室,迎接孩子们的是欢快的晨诵主题曲和好玩的儿歌、童谣;每天中午,我会早早来到教室,把一本本精美的绘本摆放在孩子们的桌子上,他(她)们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始阅读;每天,我都会和孩子们共读一个绘本故事……
开学第二天,我们共读的是《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把故事中毛毛虫的名字换成了孩子们的名字,把毛毛虫努力吃树叶不断成长,转换为孩子们不断“吃”书慢慢成长。这种转换就把故事与孩子们的生活进行了编织,孩子们在潜意识中就不自觉地进行了角色自居,仿佛自己就成了那只好饿的、每天不断吞食的“毛毛虫”。
孩子们是生活在童话里的,他们会在故事中寻找到能让心灵强大起来的力量。我们通过每天的共读与自由阅读,把阅读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期待这粒种子会一天天萌芽、长大。
在家庭中,父母也跟随学校的步伐,把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1.建立家庭书柜,并参考《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为孩子们不断充实家庭小书柜。2.每个家庭了配备一套《新教育的一年级》做为家校共读书。3.成立“快乐家庭剧场”,每天晚上父母和孩子一起共读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开始是妈妈、爸爸来了,后来爷爷、奶奶也加入了,再后来姐姐、小姨、连一岁多的小弟弟也参与其中,阅读成为了全家总动员的快乐行动。“快乐家庭剧场”的演出,不仅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把一家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到了开启幸福生活的共同密码。
开学第三天,爱上有序的游戏
“红月亮”教室里有一个活泼调皮的男孩宇宇,他喜欢玩的游戏是张开双臂、一边跑一边拍打同学,被拍痛的同学提出抗议,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喜欢玩这样的游戏!”
今天,我送给孩子们的故事是《乱挠痒痒的章鱼》。故事讲完了,我请孩子们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只乱挠痒痒的小章鱼?怎样做才能和小伙伴一起愉快地游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自我,并接纳自我,从而以角色自居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疗治。
在接下来的户外活动中,体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练习队列与跳绳。站队时,孩子们一边诵读儿歌“雁雁排成队,后头跟个小妹妹。雁哥哥,慢点飞,雁妹妹,快点追,大家团结紧,谁也不掉队。”一边呼朋引伴地站好了队。学跳绳也能编成一个好玩的故事:“一群小青蛙,呱呱呱呱呱,一步跳到“荷叶”上,蹦蹦蹦,看谁蹦得次数多?”孩子们有序排队,跳到老师早就画好的“荷叶”上,蹦啊蹦,像做游戏一样练习跳绳。
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宇宇也和大家一样有序站队、游戏,不再做那只“乱挠痒痒的小章鱼”了。
我单独跟宇宇的父母交流:宇宇是个精力特别旺盛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多陪他做户外运动。父母听取了我的建议,宇宇的过剩精力在运动中得到释放,他状态越来越好,在规则中得到了充分的自由。
开学第四天,爱上亲爱的朋友
通过几天的交往,孩子们开始结交好朋友,当然,有的孩子也因为橡皮、铅笔等原因和同学闹了一些小矛盾。
针对这些状况,今天我选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故事和孩子们进行共读。故事结束,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绘本拿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绘本漂流出去。
这些绘本都是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帮孩子们准备好的,绘本漂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并能够在分享中体验到给予的快乐。孩子们有的用自己喜欢的绘本换其他同学的绘本,以书换书,分享快乐;有的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玩具换书、用自己制作的精美作品换书,不仅传递快乐,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交流能力、提高了自信;有的孩子把自己的绘本赠送给好朋友,还准备了一张友情卡,上面写明自己的姓名、祝福语,与书一起赠送给好朋友,真正做到了以书交友。
活动结束,全班同学不仅收获了100多本精美的绘本,还在分享中收获了纯真的友谊。
开学第五天,爱上美丽的学校
周五,我们召开了第一次新生父母家校沟通会。
首先,我们展示了学校精彩的课程、丰富的各学科活动和孩子们快乐学习的照片,父母们感受到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魅力――它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把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事。
然后,老师、孩子、父母共读了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这个故事帮助孩子了解新学校的生活,使孩子愉快地接纳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校;它帮助老师学会如何把安全感带给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它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给孩子们准备好书包、学习用品、新衣服,只是满足了孩子们浅层次的物质需求,而内心的恐惧依靠父母的安慰来抚平,这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一个小小的故事,带给孩子、父母、老师不同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读的过程就是孩子、父母、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最后,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参观校园全貌。校园植物角有生机勃勃的庄稼和蔬菜,动物角有可爱的山鸡、兔子、小羊,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校园的动人之处:和蔼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欢快的歌曲、优美的诗歌、有趣的故事、美丽的校园……孩子们在开学的第一周就爱上了小学一年级的生活。
这个周末的作业有两个:1.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单位,把新学校有趣的故事讲给叔叔阿姨听。2.把开学第一周的有趣生活用写绘(孩子画画,父母记录孩子口头讲述的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
开学第一周,就在有趣的故事与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度过,这是一年级生活的良好开启。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孩子们爱上了一年级的新生活;父母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老师们在研发、实施新教育每月一事课程中,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面对父母和孩子,变得更加从容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