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改进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控措施1 临床资料
1. 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2013年1~11月发生职业暴露52例。其中急诊科21例, 占40.4%;其次内一科5例, 占9.6%;手术室、外一、外三科、妇科各5例, 占7.7%;高洁公司3例, 占5.8%;外六、ICU、儿科各1例, 各占1.9%。见图1。
图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1. 2 暴露部位构成比 手伤49例, 占94.2%, 腹部刺伤1例, 占1.9%, 眼黏膜暴露1例, 占1.9%, 背部暴露1例, 占1.9%。
1. 3 暴露时从事的工作 整理医疗废物及搞卫生等24例, 占46.2%;拔针12例, 占23%;注射6例, 占11.5%, 手术各7例, 占13.5%, 其他3例(如送血标本途中不慎刺伤), 占6%。
1. 4 暴露人员构成比 实习护士22例, 占42.3;护士15例, 占28.8%;医生6例, 占12.5%;清洁工人9例, 占17.3%。见图2。
图2 2013年1~11月不同职业的职业暴露构成比
1. 5 暴露级别 均为二级暴露。暴露源情况:梅毒6例, 乙肝5例, 艾滋病毒4例, 丙肝2例, 感染源同时携带有两种病原体的有2例, 感染性暴露源不明17例, 其余暴露源没有感染性病。
暴露后紧急处理情况:39例处理方法正确, 8例流动水冲洗时间>5 min, 5例未做流动水冲洗, 仅作局部消毒处理。
2 发生职业伤或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2. 1 未按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未能及时分类医疗废物, 注射或拔针后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把带有针头的医疗废物丢弃在治疗盘、车床、床头柜等环境或锐器盒外, 在进行二次整理过程中导致被针头刺伤;锐器未能妥善放入锐器盒内, 针头外露, 医务人员走路或工作时冷不防被刺伤[1]。
2. 2 护士拔针后手拿输液管被胶布粘附卷曲回的针头刺伤手;工作欠认真, 精神不够集中、操作欠规范, 注射、接针、手术时不慎被刺伤[2]。
2. 3 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 从图中数据看到, 发生职业暴人员多数为工人、实习生, 这类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差, 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不强, 个别人员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操作欠规范是造成职业暴露或职业伤的首要原因[3]。
2. 4 诊疗场所受限制 职业暴露主要集中发生在几个科室, 以在急诊科居首位, 而且是以发生在输液室为主。输液室地方狭窄、人员涌挤, 加上科室欠重视, 培训力度不够, 没有对每一批轮科护士或医生进行职业暴露防范培训, 也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高的原因之一[4]。
2. 5 医患比例失调 门诊每天输液量大, 输液室护士执行治疗犹如冲锋打仗, 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过多时间考虑职业暴露问题, 大多数是在身心疲倦、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2. 6 诊疗护理操作欠规范 如使用后的锐器随便扔在治疗盘内, 当再次往治疗盘内取物时不慎被刺伤;术中医护人员传递器械配合不当被刀片或缝针划伤。所以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是确保职业安全切实有效的措施。
2. 7 领导重视度不够 医院感染管理虽然得到医院的重视, 尽管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已倡导和列入法规, 但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丝毫经济投入预防和控制, 全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维持医院的运转, 医务人员的专业消毒隔离防护及手卫生所涉及的消耗性材料每年支出费用不菲, 但也有医院领导无法改变职业防护只投入、无产出的错误认识。
3 防控策略
3. 1 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处理能力。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防护培训, 职能部门经常监督检查、考核, 科室也要经常性地抽查考核, 以提高和巩固自我防护意识。培训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如书观摩、录像、定期理论考核、小组学习讨论、集中培训等来提高培训的效果[5]。
3.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规范各项诊疗护理操作。
3. 2. 1 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指征及洗手时机。
3. 2. 2 当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 并穿防护衣, 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 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
3. 2. 3 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应及时处理,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患者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 对传染病或带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
3. 3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正确处置各类医疗废物。明确分类、及时处置是锐器损伤的防范措施。
3. 3. 1 工作环境光线充足, 区域宽敞。
3. 3. 2 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
3. 3. 3 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
3. 3. 4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
3. 4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工作要认真、细致, 专心工作, 遵守操作规范是预防职业伤或职业暴露最根本措施。
3. 5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 以达到持续改进、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没有评价反馈的监测是无效的监测, 作为职能部门除了加强职业暴露案例的监测外, 常常监督检查, 将存在问题和潜在危险因素及时反馈给各科室(部门), 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反馈、提出改进建议[6]。需要医院层面协助改进的向医院领导或主管部门反映落实, 从而有效得到预防职业暴露, 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4 小结
通过总结评价、监督干预与共同整改落实, 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能力和知晓率, 增强防控意识, 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比之下, 下半年职业暴露发生率比上半年有所下降, 一年来, 没有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交叉感染案例[7]。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抽查和考核,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知晓率由40%提高到80%, 现论考核合格率由75%上升到88%;另一方面, 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合理配置人员, 优化工作环境, 切实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身心健康, 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雪琴, 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35-36.
[2] 林岩, 徐凤琴, 陈丽容,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风险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8):985-987.
[3] 邹雪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5):660-662
[4] 崔素芬, 陈琳, 吴贤敏, 等.16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2010, 10(9):1113-1115.
[5] 韩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2):780-781.
[6] 魏道琼, 向钱, 周忠华.某综合医院2010~2011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1):87-88.
一、目的意义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护士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增强我县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依法执业行为,消除监管盲点,规范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安全。
二、检查范围
依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县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此次检查范围包括:县境内所有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母婴保健机构、皮肤病防治机构。
三、检查内容
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一)依法执业情况:检查医疗机构各种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情况和执业范围;检查卫生技术人员的资质情况(执业人员按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相应资质);检查科室管理情况(科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不得出租承包科室);医疗广告情况(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应符合规定)。
(二)病历管理:检查是否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科室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保存管理工作;检查病历书写是否规范等。
(三)处方管理:检查处方书写及开具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处方调剂是否规范;检查处方的封存及销毁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
(四)麻醉和管理: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麻醉和进行管理(设施、人员、记录)、采购和储存、使用及安全管理;处方管理。
(五)母婴保健技术: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依法执业情况、科普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婴儿保健、卫生保健指导以及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六)性病诊疗: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从事性病诊疗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检验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性病诊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单位是否有2名以上从事性病诊疗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医师;检查科室设置及依法执业情况。
(七)传染病防治管理:检查工作制度以及疫情报告执行情况;检查诊疗程序及科室设置是否合理等。
(八)医院感染管理:检查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培训是否到位。
(九)医疗废物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医疗废物暂存处选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相关要求,警示标识明显);检查污水处理情况。
(十)放射工作情况:检查机构资质;执业管理(是否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的人员是否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检查放射诊疗人员是否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参加专业级防护知识培训,并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档案);检查工作场所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临床用血管理:重点检查是否设立独立的输血科(二级以下医院设立血库),并符合《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要求;是否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人员岗位责任制;检查血液的使用管理情况;检查血液储存及消毒监测等情况。
(十二)临床实验室管理:检查机构和人员资质(实验室是否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负责人是否经过省级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检查科室设置情况以及执业管理。
四、检查方式
采取暗访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查阅病历、处方等相关资料,询问医务人员,对每一家医疗机构利用半天至1天时间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27日至8月28日)县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标准和实施方案。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29日至9月3日)。各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开展自查,详细掌握各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8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和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至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医疗卫生监督科。
(三)执法检查阶段(9月4日至9月27日)。县卫生监督执法局组织专家对照检查标准和内容对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相应处理。
(四)汇总阶段(9月28日至9月30日)。检查完毕后,将检查情况汇总,将检查结果和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问题上报县卫生局办公会研究,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行政处罚。
(五)复查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0月10日)。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情况,县卫生监督执法局要组织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整改迅速、措施到位的单位给予表扬;对改进缓慢或未改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复查情况从重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此次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是规范基层医疗市场秩序,净化就医环境,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自查,落实工作责任,务求实效。
(二)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各医疗机构要认真查找自身执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杜绝非法行医行为,杜绝无证行医,杜绝本单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违法执业行为。
一、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1、无医院感染事故和暴发事件的发生。
2、医院感染发病率1.93%,例次感染率2.07%(≦8%)。
3、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45%(≦1.5%)。
4、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45.9%(≦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46.8%(≦5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78.6%(≦80%)。;
一、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组织网络,强化责任意识
重新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网络,明确各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责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障医疗安全。
二、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管理
1、抓好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人流室、产房、内镜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上半年由院领导带队对重点部门进行了三次全面的感染风险大排查,对在督查中发现有感染风险隐患的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立即提交了报告,通过院领导的协调,解决了有感染风险的环境清洁中的难点问题。如窗帘的清洗问题、空调出风口的清洗问题,总务科立即给予定期清洗,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部分科室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对诊疗过程中消毒物品、消毒液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了立即整改的措施,并进一步追踪整改情况。
三、及时监测,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1、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半年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27例,例次感染136人次,每季度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时查看住院时间长的重危病人、发热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病例,给予干预,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今年上半年全院的医院感染漏报病例5例,漏报率是3.94%
2、做好对高危科室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特别是手术室、供应室、产房、1CU室、内镜室、口腔科等高危科室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灭菌器械的监测,上半年共监测309件,合格307件,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监测59件,全部合格,高压锅生物监测25件,全部合格,不合格的2件均为洗手监测不合格。
3、做好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通过对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发部位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1-5月份目标性监测: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呼吸机相关5例,千日感染率是18.4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千日感染率1.33‰。
4、做好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落实多重耐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上半年监测多重耐药菌例75株,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0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4株。
5、每月做好医院感染质控数据的上报工作。
四、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1、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正确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和处置,防止因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流失到社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将对全院职工及工勤人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分批、分次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从而保障人类健康。
2、对全体工勤人员进行了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卫生、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后处置的培训,指导工勤人员正确的做好环境的清洁,提高工勤人员对环境清洁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新生儿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NICU患儿多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自身发育不健全, 机体免疫力低下, 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多, 是MDRO的易感对象。MDRO是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医护管理分离是医院MDRO感染出现和控制的薄弱环节, 医生侧重管理抗菌药物应用, 护士侧重管理消毒隔离措施, 两者管理没有衔接, 导致医院内MDRO患儿数量增多, 是造成院感暴发的严重隐患。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本院运用CQI的方法进行NICU MDRO患儿的感染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2014年1~3月, NICU收治855例新生儿, 发生MDRO感染 58例, 定值13例, MDRO定值率22.41%, 医院感染5例, MDRO医院感染率8.62%。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包括定植患儿与入院时已存在的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菌患儿。
1. 2 方法
1. 2. 1 确定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简称CQI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NICU主任、护士长、科室兼职监控医生、科室兼职监控护士5人组成。
1. 2. 2 确定课题 CQI小组根据《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的内容, 确定感染管理的主要问题[2]。包括:手卫生依从性、单间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置、个人防护用品应用、消毒隔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干预策略执行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共7大项指标。
1. 2. 3 CQI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是遵循PDCA循环, 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小组活动每月至少2次。严格按PDCA循环程序的步骤进行。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措施落实记录齐全, 并及时总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CQI前后MDRO定值率比较 CQI后(2014年4~6月)NICU共收治883例新生儿, 发生MDRO感染60例, 定值6例, MDRO定值率10%,较CQI前定值率下降;医院感染1例, MDRO医院感染率1.67%, 较CQI前医院感染率下降。
2. 2 CQI干预前后MDRO患儿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 1 实施CQI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管理的执行率 从NICU实施CQI管理以来, MDRO的感染管理执行力大幅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意识到尽管带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 只带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3] , 从而使洗手依从性增加。临床医生能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全体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增强, 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通过MDRO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 使医务人员对隔离方法、具体隔离措施等有了理性认识, 增加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及其他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CQI有效的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 措施的落实, 促使医护管理有效衔接, 是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保障了医院安全。
3. 2 实施CQI能有效降低MDRO的传播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监测到NICU MDRO的患儿, 以危急值的形式第一时间报告NICU, NICU接到报告后医师开出接触隔离医嘱, 护士严格执行MDRO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登陆院感实时监控系统, 发现NICU检出MDRO立即到科室督导MDRO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针对科室短时间出现3例(包括社区感染、定植、医院感染)相同的MDRO患儿,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参加科室MDRO集聚分析会, 针对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及时提供更加完善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使NICUMDRO感染控制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程序化, 有效降低了MDRO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友平, 钟华荪, 白雪皎. MDRO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护士进修杂志, 2012, 13(27):1170-1172.
[2] 熊小玲, 劳志刚, 周晓舟, 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护理, 2012(12):46-48.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2-02
血站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对于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医疗废物进行传播,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依据湖北省采供血机构督导检查结果,对部分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规纳。现报道如下:
1 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的来源
笔者参与督导检查的5个采供血机构(3个血站、2个单采血浆站)医疗废物来源主要为固体废物和污水。其中固体废物分为3大类:(1)感染性废物,包括报废血液及保存到期的血辫及标本、接触血液的采血器材、消毒用棉签棉球、实验用的反应板、纸张、不合格和过期报废血液、手套、试管等废弃物。(2)损伤性废物,主要有各种穿刺针头,采血针、手指采血吸管等。(3)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主要是检验科和质管科所使用的各种试剂。
2 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5个采供血机构中有4个没有配置污水处理站;另外1个污水处理站不能出具环保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2.2 生活和医疗废物混放
特别是在采血车中,由于空间有限,多数献血者不了解医疗废物的放置规定,将生活废物(如喝水用的纸杯)扔弃在医疗废物专用存放袋,造成处理困难,增加了感染机会。
2.3 医疗废物的交接
5个采供血机构站内废物交接记录不完整,登记内容普遍缺少来源及最终去向,交接时间没有具体到分钟。站外交接均未使用危险物品转移联单。
2.4 医疗废物的储存
有1个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暂储地为开放场所,不能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有4个采供血机构临时储存点未使用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袋。有2个采供血机构部分医疗废物暂储超过48小时。且5个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的转运均未使用专用车辆。
3 改进策略
3.1 做好医疗废物的安全收集处置工作
医疗废物的安全收集处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遵循全过程管理、废物最小量、源头分类收集、就近处理、存储警示、密闭运输、集中处理等项原则[1-2]。
3.2 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及处置工作纳入质量体系
采供血机构应将医疗废物的处理作为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卫生要求的质量要素,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实施有效的处理和控制[3]。在充分发挥现有职能部门作用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指定质管科实施管理和监督,并按照处理程序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应制定医疗废物发生大规模泄露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3.2.1 建立完善文件化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 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过程管理。制定《医疗废物交接处理程序》明确规定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消毒、交接、存放、搬运、焚烧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工作标准和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并制定有关制度,责任到人、到岗。
3.2.2 加强采供血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与卫生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本站质量体系文件及有关管理制度及操作技能。特别要对废物收集人员和清洁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既有利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也有利于提高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2.3 监控改进 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审核质量记录、现场检查、考核执行人员的防护、安全意识以及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监测有关环境和消毒效果来评价医疗废物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并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评估实施效果。
3.3 污水处理
最好的办法是建独立的污水处理站。并请环保部门定期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存档;污水处理按50 mg/L标准加入有效氯,使其相互作用2 h以上,待检测余氯含量低于6.5 mg/L时方可排放[5]。暂不能建污水处理站的采供血机构也应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并记录处理后污水的余氯含量。
3.4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在采供血作业场所根据需要放置医疗废物箱(内套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和利器盒。医疗废物箱用于盛放感染性废物;采血现场所使用的一次性手指穿刺针和采血吸管、热合后离断的采血针头等损伤性废弃物用耐刺的利器盒存放,密闭后放入黄色垃圾袋;有液体的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进行热合封闭,不合格血液在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再用专用包装袋进行包装。血液标本应盖上试管帽再装入纸盒中,并置入双层塑料袋扎好。所有医疗废物包装必须确保内容物无渗漏。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放入感染性废物袋内。在采血车上设立生活休息区,并配备生活垃圾转运箱及配套的包装袋,张贴医疗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提示性标识。饮食、饮水严格限定在生活区。各场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日交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和容器3/4时,使用有效封口方式,用胶带扎紧,使包装袋和利器盒封口严密。同时在容器上系上标签,详细记录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日期、类别、数量、经办人、特别说明等。
3.5 报废血液及转移袋、使用后的一次性单采血袋的处理
对报废血液等传染性废物处理的理想方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流体循环高压消毒,然后焚烧,高温焚烧具有处理彻底、无害化、减量化的效果[6-7]。但血站医疗废物日产量小,自行处置费用较高[8]。血站的医疗废物中含大量塑料、橡胶等高分子物质,自行焚烧多用普通焚烧炉,因燃烧不充分,焚烧时散发难闻的气味,且含有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加之采供血机构多处于闹市区,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所以目前最好的方式是经流体循环高压灭菌后移交经环保部门批准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焚烧处理。
4 医疗废物处理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环节
4.1 医疗废物的交接
交接是废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站内交接应由专职收集人员到科室收集,并明确交接双方的职责权限,应填写交接记录,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具体到分钟)、处置方法、最终去向及交接人签名,严禁口头交接。医疗废物运输前应分类包装,按照规定的路线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储间;车辆应当使用加盖、防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车[9],并且使锐器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开,确保医疗废物在回收途中不被遗漏、丢失;对医疗废物运输车要每日冲洗、消毒一次。站外交接应选择经环保部门批准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并签署规范的医疗废物回收合同。
4.2 对感染性废物泄露和污染的处理
在工作中发生血液泄露,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切不可用拖把、抹布一擦了事。医疗废物在装袋、交接、运输过程中如发现血液或样本泄漏,应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并增加一层包装。
4.3 安全贮存
采供血机构应设置医疗废物暂储间,暂储间应远离生活区域,并配置防虫、防鼠、防蟑螂、防盗设施及必要的防护设施,暂储间入口应有明显的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指定专人管理,并定期清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48 h。
总之,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理,对于防止环境污染、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树立采供血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采供血机构全体员工应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医疗废物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在行动上加以落实,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桑翠,柏艳,马昌丽. 医疗废物分类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10.
[2] 杨军. 浅析血站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问题[J]. 中国医学创新,2011, 8(2):112-113.
[3] 祁中黎,张倩,张杰,等. 血站医疗废物的管理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7(17):860.
[4] 丁清,王新玲,邹艳艳. 浅谈医疗废物制度化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2):125-127.
[5] 张艳梅,任红霞,高梅叶,等. 血站类医疗废弃物医疗污水处理控讨[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68-369.
[6] 吕宏伟,刘卫东.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选择[J]. 中国实用医药,2012, 7(26):274-275.
[7] 卢育芍. 医疗废物的处理与管理[J]. 北方环境,2011,(5):107.
[8] 李滨岑,王海容,黎志敏.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医学与法学,2011,3(2):62-66.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Controlandmanagementmeasuresforinfectioninoperatingroom
XieZiche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managementforinfectioninoperatingroom.Methods:Theimplementsofinfectionscontrolinoperatingroomandlayoutwereanalyzed.Results:Infectioncontrolinoperatingroomisweak.Conclusion:Needtobestrengthenedtheinfectioncontrol.
【Keywords】Operatingroom;Infection;Control;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94-02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及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严格的手术室管理是切断感染途径、避免围手术期感染[1]、促进患者的预后的重要环节,严重感染将威胁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不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
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市12所医院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三甲4所,三乙2所,二甲4所,二乙2所。
2方法
采用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2]。问卷包括手术室建筑布局、医院感染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及手卫生。
3结果
3.1二甲以下医院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二甲以下医院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不明确,且之间没有明显的标示;4所医院没有污物间。仅有2所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3.2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10所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未正确分类,存放手术器械、容器及包装不符合要求。
3.3器械清洗不符合规范有9所医院未进行防锈、除锈处理,5所医院没有专门的清洗设备,有2所医院未对管腔器械进行隐血实验检测。
4控制手术室感染的主要措施
4.1合理建筑布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设应与其他病区隔开,并有标准的3条通道和3区,不同区域采取的隔离措施不同;手术间每间只设1张手术台,每台手术参加及参观人数不得超过6~8人[2]。消毒供应室应建在接近手术室、产房及临床科室,相对独立。
4.2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医院应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时在各科室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以此保证感染控制工作的连续性,达到有效落实的效果。
4.3完善与感染控制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在医院中时有发生[3]。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病例漏报通知单,可以增加医护人员对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及时上报的意识,进而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通过制定医院感染控制评价与信息反馈表可以及时发现质控活动中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医院可以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及药敏送检统计调查表[3],并定期将此表上交至感染管理科。
4.4实现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人人具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保证[3]。根据各部门、各学科工作侧重点来采取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掌握感染控制知识,随时发现的问题并汇总、整理网站并下发每个科室,使每位医务人员都具备熟练应用感染预防及控制技能,不断提高全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水平。
4.5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因医疗垃圾含有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处理不当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而且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要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伟丽,陈秀卿,马柏英.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北京卫生,2011,33(6):512-513.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2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3-0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都会构成极大危害,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活动中,也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抓好此项工作,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 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为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即医院、职能科室和科室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为主任,成员由感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二级管理系感染管理控制科,由两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落实,对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三级管理系指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科室主任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各级网络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无缝衔接,共同抓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年初要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
2.1 师资培训。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以师资的形式,派出去参加高层次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进行培训,增长管理人员的见识,让他们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新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学习回来后再对医院各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整体管理水平。
2.2 全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采取自学、医院组织培训、科室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院讲课,让医务人员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自我遵守意识。另外要重点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做好培训,让他们在没有上岗就深深打上医院感染控制的烙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等。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执行者医院也应依据这些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要召开例会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召开,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科室人员的绩效或奖金挂钩。感染管理科每月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每周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季度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评分、反馈给分管业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使医院感染工作能达到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4 抓好核心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4.1 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儿科、产科、内镜室、口腔科等存在感染因素多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管理。对手术室重点监督医务人员的洗手规范化、室内消毒、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对供应室重点监督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保存等;内镜室重点监测对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存等。做到抓重点,控环节,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儿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属于易感人群,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对新入院的儿童和入院时间长病情得到控制要痊愈的儿童分开病房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建立档案,采取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和相关信息,对有问题的用品严禁使用。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
4.4 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的有关规定,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制度。投入资金建立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县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在城建和环保部门的参与下共建一所医疗废物处理场,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并由专人负责本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减少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129
【摘 要】目的: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回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安全事件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主要的社区中心护理风险,探讨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士缺乏、护理技能缺陷、护理记录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等护理风险。增多护士,妥善轮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护理队伍阶梯是管理护理风险的有效办法。结论:认识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理风险,制定对策有助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风险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保健系统,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同资料统计25.31% ~ 43.19% 的社区居民会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的就诊医疗机构[1]。这么多的就诊人数,中心护理难免会出现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就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正确地识别、评价、防范和处理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与中心双方都有利。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维权意识普提高,在医患和护患关系日益紧张背景下,加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 护理风险
风险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数量相对缺乏。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日益了解,于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但是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多,而且事业编制的护士名额有限,大多护士只是合同工,护理人员的批量流失与输入成为常态。有研究指出护士与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居民之比高达 1:4328,护士与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之比为 1:131[3]。面对逐年递增的患者就诊量,护理人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也埋下护理风险。风险2:护士的护理技能缺陷。因为社区卫生中心最接近社区居民,若社区发生特况,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理应是社区护士。如常见的心血管梗死和各种休克均需建立静脉通路给药。静脉通路部位多,穿刺手法不一,护士的技术不当或没有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将会错失最佳的急救机会。风险3:护理记录不完善。如上所述,患者就诊人数之多,护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护士会将治疗护理工作全部做完后才回顾性地记录各时间段的病情、护理措施及不良反应,护理记录缺漏时有发生。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的可追溯的法律证据,因此护理记录不完善埋下了护理风险。风险4: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得到发展的,不像传统的医院。传统的医院由老护士搭配新护士进行护理工作,但社区中心的老护士稀缺,不可能一带一进行护理工作,这也是导致护士技能缺陷的原因之一。风险5: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没有对其就地毁形;领取医疗用品时未能做到按批号、数量登记;对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的划分不清。风险6: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难免会接触患者的唾液、呕吐物及血液,而患者可能患有某类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被传染的机会增大,但是护士不可能逃离岗位,只能上前线。
2 风险管理
2.1 团队建设
社区中心缺乏经验老道的护士,但为形成护理队伍阶梯,应培养一批核心护理护士,一定程度提高其福利待遇,减少护士的流动性。妥善轮班的同时可与高校合作,安排学生到社区中心实习,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护士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吸引高校学生留院工作。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人性化的管理,及时肯定给予护士表扬。这有利于改进工作,激发护士的服务热情,共同防御社区护理风险。
2.2 技能培训
可定期安排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核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根据上级医院相关的操作章程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各项操作的详细指引,协助各科室护理人员熟悉各项操作的流程,规范操作流程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护士不仅要掌握公共卫生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流行病学、统计学、老年病、环境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2.3 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单是否完善无误是是否有责任心的体现,鉴于就诊人数,护士的工作量过大,我院采用改进了的护理记录单,此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中绝大多数项目只需填写数字。表格式记录单既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又能减轻护士的书写负担,避免新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导致护理观察缺漏和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2.4 预防感染
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人员,要照顾好患者,首先要照顾好护士。制定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处理好各类医疗废物的处理,保持中心环境通风洁净,对患者的分泌物及血液要小心处理,从源头上控制感染源。
3 小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士缺乏、护理技能缺陷、护理记录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等护理风险。认识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理风险,制定对策有助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琼, 魏咏兰, 鹿茸, 曾伟, 夏劲节,姚思君. 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12,03(3):300-302.
[2] 罗琼花. 对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9,36(1):118-119.
[3] 余娟, 刘燕舞. 外科护理对护士综合素质要求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3):258-259.
规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①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灭菌条件不完善造成的隐患。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机清洗灭菌流程:分离手机钻头自来水清洗复合酶浸泡(5分钟)自来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贮存。对清洗后器械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清洁度检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对牙科手机、拔牙钳等耐湿热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单包装,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不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感染管理科每个月到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物品的清洗质量,定期对压力灭菌器、消毒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监测,对不合格项目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结果达标。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诊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坚持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椅和地面清洁、消毒2次,对易污染的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牙椅的开关、头托、手柄等处用防护罩覆盖,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1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加强水路消毒:定期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理系统进行清洁,每天在接诊患者前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从而使附着在水管内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对口腔科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更换净水装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机前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利用其不规范洗手的采样结果,教育督促口腔科医生给每位患者操作前、后严格按张贴图示洗手,更换手套。进行拔牙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及药品由专人规范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