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案例 特征 意义
一.教学案例的内涵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和对事件的认知。从这一概述中可以看到,对事物的静态的缺乏过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信手拈来的没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没有客观真实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案例。案例是承载理念的载体,是理念的外化形式,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课程的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案例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引言、情境、反思等。
1.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两种标题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2.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写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背景。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
4.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描述中要讲明问题的发生、发展、结局。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
5.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智慧、形成自己解决教育
二.教学案例在县级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意义
1.应用教学案例,切中了成人学习理论。“诺克斯的熟练理论”认为,成人东西学习既是一种内在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是一种与外界相连的、事务性的活动。成人学习是伴随着成人生长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完整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2.应用教学案例符合“泰勒课程模式”。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认为:“任何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4个问题:为什么教(或学)?教(或学)什么?怎样教(或学)?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这4个问题构成了著名的“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的泰勒课程模式4要素,称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永恒范畴。这是本研究的步骤和模式建立过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例可以促使教师发现某些问题域,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
3.应用教学案例能够唤醒教师的缄默知识。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称为显性知识;不能系统表述的,不可言说的、只可意会的,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教师的经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缄默知识范畴的。应用教学案例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教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一)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三)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一)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二)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三)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四)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五)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1.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的成功经验;
4.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5.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概念;程序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加工技术、相同的产品功能要求,使工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必定会很大程度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引发激烈的价格战。面对产品同质化,发达国家的企业既重视吸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最新成果,又重视本国、本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学科整合、系统集成创新,使工业产品不仅体现出相同的实用美和技术美,而且还表现出本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由此可见,产品创新设计是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必要途径,是提高制造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产品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工具和用具,作为人造物,必然体现出人文价值。产品人文价值包含了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产品设计是人类为抵抗严酷的自然延伸自身生存与生产能力改善生活水平,而对工具与用具进行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产品设计是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重要文化创造,即一种物质性的文化创造。一切文化现象都是符号现象,所以,产品设计作为文化创造活动,自然是一种符号现象。产品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传达系统,发信人是以设计师为代表的群体,其背后还有以委托人为代表的产品项目提供方。产品设计符号收信人是广大的使用者群体。产品设计符号的信道是一个产品的大批量生产、销售的渠道。产品设计的符号是由功能、结构、机构、材料、人机和数理(比例与尺度)五要素组成的。因此,产品设计是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综合过程。现代制造业产品最终必须实现产品的商品化,所以,产品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即向消费者传达设计师和生产商的信息,通过吸引消费者实现购买行为,达到经济目的。根据多学科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把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内容概括为产品技术创新设计、产品文化创新设计、产品人本创新设计和产品人机创新设计四个方面。
1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技术是构成产品的关键要素,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的必要手段,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在产品包含的技术上不断创新,以实现生存和发展。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常采用技术分解、改进、再重新构成这样三步走的方法,被称之为“技术构成”的方法。技术的发展有着时代的潮流与趋向。当通过技术构成来实现产品创新时,既需要掌握传统优良技术成果,又需要把握产品技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当今,产品技术发展的潮流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下一轮技术突破的浪潮,可能会在信息、生命和纳米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交叉之中涌现。
2产品的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形式是产品人文价值的综合体现。产品形式无疑需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但产品形式又不能唯实用功能而定。产品形式的精神功能(文化表述),同样是不可忽缺的。因此,产品形式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必须兼顾其实用功能需求、形式之美和文化之美。产品文化设计的研究称为文化构成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在产品中巧妙地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实现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主流思想。文化构成设计,需要深入研究与发掘中外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中华民族有5000年悠久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沉淀深厚、内容丰富,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宝藏:有阴阳学说为主体,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有以礼仪、中庸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有以强调轮回、因果辩证关系的佛教思想;还有生产实践和地域因素形成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尽管这些传统文化常常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尽管近代承受过“西方文明”百年史,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并没有没落,它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我们应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象中,含蓄大度、自然和谐、劝人为善的造物原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产品设计者首先应当努力发掘本国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充分应用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去。同时,由于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必须了解产品面对人群所属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产品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3产品的人本创新设计。消费者需求是消费者在生理、心理各方面期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趋向。这种趋向可以引发消费动机,进而产生实际的消费行为,使产品最终实现经济价值。产品人本创新设计,是顺应时展,突出产品的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设计者通过把用户市场进行不同地域及不同用户群体的细分,以及针对细分市场进行用户需求的认真研究,充分挖掘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个性特征,设计出满足用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这是产品实行高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现代高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还将为个性化新产品与网络化营销的结合开辟广阔前景。
4产品的人机创新设计。产品人机创新设计有两个目的。(1)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人机交流是产品的人机界面,充分了解人与产品进行交流互动的操作方式和认知方式,力求人操作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努力提高产品使用效率。通过绿色设计,确保产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2)通过研究人的形态与反应特征,仿生设计,为产品技术创新设计和人本创新设计提供元素。
二、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过程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过程可以概括产品概念设计、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和产品营销设计五大步骤。
1产品概念设计。产品概念没计首要任务是产品调研。产品调研是收集产品创新设计元素的过程,是产品定位(产品概念形成)的必要过程。
产品调研具体内容有消费者需求、产品实用功能,结构、材料与工艺、人机关系、市场信息、艺术造型规律、运输、维护、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消费者需求调研,是产品人本创新设计重要依据。消费者需求是消费者在生理、心理各方面期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趋向,是引发消费动机,进而产生实际的消费行为。产品实用功能、结构调研,是对现有产品技术的解构,是产品技术构成创新设计(实用功能设计)的必然过程。产品实用功能调研内容主要是指产品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功能的识别、使用、操作难易程度等。要求设计者了解从接触产品到使用、评价整个过程中的消费者感受,以及同类产品的优缺点,以便自己在做设计的同时避免那些已经出现的错误。产品内部结构虽然不能决定产品形态,但是产品内部结构能决定产品形态不能是什么样。一方面,结构影响着产品的实用功能,即使用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的工艺性,这里所说的工艺性是指能否用合理的成型方法生产制作所需的形状、尺寸、精度,即工艺的合理性。材料与工艺调研,是产品创新设计物质化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材料是实现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材料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产品功能实现的可能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在构成产品造型的形、色、质三大感觉要素中,色彩和质感都与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材料在赋予产品、体现产品的美学和人文价值方面起着同样的关键作用。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为下一步设计当中充分利用生产工艺特点做准备。产品人·机·环境关系分析,是产品人机创新设计确保用户操作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产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市场信息调查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的过程。作为信息载体的产品。除了承载着固有的物质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品牌文化,对自身品牌及竞争品牌作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对于进一步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而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品牌发展战略及产品研发计划。艺术造型规律调研,是对产品自然发展史的文化解构,是产品文化构成创新设计(精神功能设计)的必要参考。运输、维护、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调研,是产品商品化的必要手段。
产品定位,即产品概念设计的定案。产品定位往往不是唯一的,但作为一项设计任务,一个最终的产品却是唯一的。因此,产品定位的台理化决定整个产品工程的成败。产品定位必须遵循实用,经济、美观、舒适安全、绿色、文化认同等美学原则,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设计师、用户代表、营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产品调研报告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确保产品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定位;同时指导确定产品创新设计的具体任务书。这部分工作由工业设计师主持,并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各类人才和消费者代表的通力合作下完成。
2产品方案设计。产品方案设计是按产品定位的既定目标,对产品进行形态设计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产品的功能设计。产品功能包含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产品功能设计具体为产品实用功能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实用功能设计是产品技术的重构和创新,主要属于工程设计的范畴;产品造型设计是对产品所有创新元素的集成创新,主要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产品创新设计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在产品的形态中,所以,产品方案设计是产品创新设计必不可少的途径。方案设计是在产品符号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编码的基础上,即满足实用功能最基本的结构、机构、材料与工艺、人机关系、价格等因素的制约,按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语构学规则,对产品最终形态进行艺术编码。方案设计在对产品最终形态进行艺术构思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面对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必须遵循该类产品造型规律所昭示的趋势,正确面对特定使用群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人文艺术因素的制约。该过程中,必要时还需制作草模型(概念模型),协调理性与感性、视觉与触觉的关系。人机界面设计在不破坏整体造型风格的前提下,须充分满足实用功能、安全、经济、环保、人文识别、企业形象等因素的要求。针对不同产品,创新设计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在保证产品合适的实用功能前提下,消费品制造业更注重产品的精神功能,创新设计偏向产品的造型设计,设计追求品味和流行时尚。装备制造业则更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创新设计偏向产品的工程设计,其产品造型设计有别于消费品制造业,主要特征表现在:1.物质功能明确,不刻意追求艺术表现;2.受技术与成本因素制约,造型可变空间小(由于产品批量小,材料以金属板材、型材等为主,加工工艺以铸、锻、焊、铆、折、弯、剪切等冷热工种为主,造型不像塑料制品那么自如);3.由于产品一般体积大、工作强度大,对产品操作的人·机·环境协调性要求很高(尽管我国企业对此仍不太重视)。
方案构思初步阶段,工业设计师一般徒手绘制产品方案。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业设计师会用相关CAD/CAM软件在电脑中虚拟产品方案的三维效果,结合草模型进行理性与感性的分析。最终方案一般须制作设计评价模型。设计评价模型制作,视产品具体情况确定。体积较小的产品,采用原型制作方法。原型制作是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的结构、机构、形态、色彩、材质和标识制作样品的过程。装备制造业产品一般体积较大,常常采用仿真模型制作方法。仿真模型制作是尽量按照既定方案的结构、机构、形态、色彩、材质和标识制作等比缩小样品的过程。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设计师、用户代表、营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面对产品最终方案的设计评价模型,围绕产品材料与工艺、人·机·环境、生产成本、精神功能、可持续性等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评议。方案认定或修正之后,必须绘制精确的外观三视图,作为产品结构设计的出发点。这部分工作由工业设计师全面负责完成。
3.产品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对最终构思方案的实用功能和形态进行技术规划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验证的过程。如果说方案设计是处理产品系统与外部要素关系的过程,那么产品结构设计就是处理产品系统内部要素关系的过程。产品实用功能和形态已经确定,结构设计须实现其实用功能,并充分体现其方案艺术设计的成果(除非方案被证实有违技术规范)。由于工程技术的可选择性,产品内部结构、机构和用材都不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有限元等现代机械设计原则进行规划。该过程须绘制产品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设计,并对产品外观形状进行理性分析和微观调整。这部分工作在工业设计师的参与下,由结构工程师全面负责完成。
[摘 要]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任务驱动,提供问题,以交流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在工程设计中对预应力的应用和研究能力。案例库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案例库的开发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编制成库等三个主要过程。而在“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在前期先对各种不同的桥型,不同的预应力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最后在这基础上编制成案例教学库,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添加、丰富。案例教学库的建立不H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料和依据,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学库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们对信息归纳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案例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力;提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31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39- 03
0 引 言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运用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老师对情景的描述与学生对其的讨论,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特性,符合开放教育教学的规律,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选择之一。编写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准备。通过建设案例资源库,一方面可以为案例的开发与编制建立规范化的标准体系,通过开展科学化的分类、评价等活动,提高教学案例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案例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构建开放性的应用平台,提高案例资源的使用效率。
1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总体而言,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于其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案例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存在明显的滞后。从全国情况来看,至今尚未出现可以面向各培养单位开放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案例资源数据库;各省的情况也差不多,许多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案往往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高校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已经有一些高校或专业领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组织开发与编制以及筹资购买等措施,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案例。但是,由于受到实施案例教学所必然产生的教学改革阻力以及案例资源需要持续更新、案例库建设需要完善的配套体系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处境。总体而言,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案例零散,采编水平不高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尽管有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开展案例教学,甚至构建和开发一些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但是,其使用的教学案例却往往处于零散状态,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和标准化。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喜好或者专业特长来开发和制作,而较少组建学科团队或专门的开发团队来开展,这使得案例的开发工作不仅较为随意,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难以保证案例的质量,同时也很难持续进行。这必然导致统一、规范的案例资源库很难建立,案例的质量、层次也参差不齐,出现诸如原创性案例数量偏少、案例分析深度不够、案例出现内容不全(如缺少案例使用说明,或者虽然有案例使用说明,但指导性很差)等问题。
1.2 案例来源渠道过窄,实践性不强
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改编类案例,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对其进行组织和加工而成;二是采编类案例,这一类型的案例一般需要由任课教师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或者去企业实地调研、访谈,结合企业的背景和相关资料编写而成。由于采编类案例涉及到企业层面,需要高校或者任课教师跟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沟通与协调,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于案例的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将公司的有关信息和问题公之于众,对于涉及技术革新的项目更是闭口不谈,这使得案例的采集面十分狭小,任课教师只能更多地依赖改编类案例来开展案例教学实践。而改编类案例最大的缺陷就是其信息来源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践,即使编排成了案例的形式,但其实践性效果却大打折扣。而且,由于高校目前一般都尚未建立配套的案例采编激励机制和案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任课教师开展案例编制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案例的开发工作。
1.3 案例私有化明显,案例库共享性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不仅缺乏案例教学资源,即使对现有的案例成果也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由于现有的教学案例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兴趣或者需要而开发完成,因而,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某些任课教师个人专属的教学资源,基本不具有共享性。即使有些任课教师同意共享其案例教学资源,由于这些案例被打上深深地个人印记,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其他教师不了解案例开发的背景及其使用的各种限制条件,因而,这些案例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校内是如此,高校间更不必说了。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办的时间都不长,高校间尚未形成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机制,也没有形成相互交流共同研讨案例教学的局面,这使得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
1.4 案例库资源推广力度弱,案例使用率低
近年来,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案例教学法虽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距离普及和推广的层面仍有不小的距离。这不仅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跟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案例库资源共享的推广力度弱也有一定关系。至今为止,在有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文件中,尚未有一份明确提及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尽管有个别的文件已经开始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工作,但对于案例教学工作如何实施,是否是培养工作所必需的培养方式以及如何配备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等等,相关文件并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基本要求和统一规范,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是否采用案例教学完全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案例的编制与采集也主要是个人行为,即使有个别的专业领域开发或购买了规范化的案例库,这些案例资源库的使用率往往也比较低。同时,各高校以及各专业领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没有建立开放性的案例资源库共享平台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使用率低下的状况。
2 “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课程中案例库的建设
2.1 信息收集
建立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这是花费时间最长,最为辛苦的一个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信息的数量是否足够,决定着案例教学内容是否有深度;信息的正确与否,则决定着案例教学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在本课程的信息收集中,首先可以在万方、维普、知网等各大信息资源网站搜寻硕博士论文、期刊、专利等等,同时可以适当的查找一些图片、视频信息。
当然,信息的收集也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在信息的大海里捞针。就如“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首先,预应力的使用出现于国外,并且在国外发展的比较快。而国内对这一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近几年才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查找多一些国外的文献,再结合一些国内的信息,才能将这部分的理论完善其起来。其次,预应力在不同的桥梁中的使用形式、施工方法也都不同,所以我们也得先确定几种主要的桥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再次,预应力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程建筑之中,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有不同的设计形式、设计方法和施工过程。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工程经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单薄的理论知识所无法解决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其他建筑作为辅助分析,比如预应力钢结构是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斜拉桥的模型如何应用到大跨度建筑结构中的等等。
初步的信息收集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实地考察、调研。古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光靠纸面的信息还是显得有点抽象,调研中直观的感受可以使学生们认识的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可以在每一类桥型中选取几座有代表性的桥进行调研,做好相关的记录,调研报告也是我们案例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2.2 信息整理
信息收集完整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也就是将相应的信息放入相应的版块的过程。就如我们这个课程而言,可以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分类整理。
2.3 编制成库
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后,最后就是编制成库的工作。这项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将案例库以论文形式汇编成册,作为案例教学的相关教材。第二部分就是建立相应的网上案例教学库。我们主要运用相应软件建立本课程的案例资源库,以方便查找。而案例库的内容也会在本课程教学的进行下不断丰富。最终,我们要建成一下5个模块。
2.3.1 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主要是由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组成,其中的每个案例都是相对完整的事件,一般都包括以下要素:教学目的与用途(适用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教师需要掌握的案例进展性、背景性信息)、主题内容(对案例主题内容的描述)、结尾(提出问题或自然淡出)、相关附件(与案例相关的图表、附录等)、启发思考题(提示学生思考方向)、分析思路(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理论依据与分析(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分析)、关键要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能力点等)、教学建议(案例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时间安排等)。每个案例在数据库中都分别归入相应的类别,这些案例下载后稍加整合就可以直接应用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
2.3.2 案例素材库
案例素材库是由一定数量的与知识应用相关的典型事件或者生产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组成,@些素材可能以文本记录的方式存在,也可能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呈现,部分素材还可能是经过二次加工处理后的模拟片段。
素材库的作用主要是为任课教师开发教学案例提供基本素材,一般并不直接应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案例素材库一般应设计成完全开放式的,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的案例素材都可以加入到数据库中。
2.3.3 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
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由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教学课程构成,其典型特征就是其中的课程都能够较好地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开展。这一资源库的素材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优秀课程评选,凡是评选出的优秀实践教学课程均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纳入到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中。本资源库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动实践教学案例资源库的普及,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开放在线案例教学精品课程,也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案例教学的机会,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
2.3.4 教师在线学习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关键。当前,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参与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工作。在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教师在线学习平台,组织相关学习材料,精选课程教学案例,尤其是那些记录并分析案例开发进程的教学案例,按照一定标准开发成适合教师分散学习的形式。通过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得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能了解和理解案例教学的实质内涵和操作方式,准确把握其特点和基本要求,掌握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培养条件,积极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并不断完善提高。
2.3.5 学生在线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项多方位的活动,对实践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接触企业生产实践的机会毕竟有限,而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言,这些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开发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了解生产实践的机会是必要的。该平台在案例教学库开发与建设的基础上运行,通过数据检索与重组技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可以远程在线学习的案例基础模块。这在一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
3 结 语
案例库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案例库的开发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编制成库等三个主要过程。而在“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在前期先对各种不同的桥型,不同的预应力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最后在这基础上编制成案例教学库,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添加、丰富。案例教学库的建立不仅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料和依据,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学库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们对信息归纳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应密,张乐平.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2]梁君. 教学案例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科教文汇旬刊,2012(3):35-3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教学实实效
1.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新观念。案例教学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系列相关的认知过程,感知是认识过程的开始,是一切认识的源泉。案例教学法强调一切从调查开始,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要求学生从案例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认识并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听老师点评,然后再实践以及加以运用。这正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的认识过程,这个科学的认识与学习过程,大大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来源于实际工作或是实际工作的缩影,较为真实。案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生动形象,对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对知识、理论的习和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关键在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会计的有关处理技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在内的实际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历年来受到会计专业教学人士的关注。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把要掌握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案例中,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温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的案例则无疑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2.会计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的原则
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
(2)典型性原则:即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会计与理财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与理财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综合性原则:即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针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会计案例,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吏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4)理论性原则: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3.案例教学法组织实施的具体步骤
会计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会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同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是会计案例教学法组织引领者,教学的效果大小与教师的关系密切,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具体应遵循以下步骤:
(1)潜心钻研,精心备课。
首先,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有较深的认识;其次,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组织协调好;最后,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企业收集会计案例素材。如在会计实务中,同一种业务,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发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其进行方式、程序、凭证格式、凭证传递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为此,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异求同,以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
(2)讲究技巧,精讲案例。
讨论案例是会计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传统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会计案例教学,可引入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实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演示等多种信息要素,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个会计事项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案例,科学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作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并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4.会计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案例教学的优点所在就是能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工作,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互动力,促使学生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会计实务中的各种决策,设计出各种增收节支的方案,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但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
(1)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尽管案例教学优点较多,颇受学生欢迎,但案例教学法毕竟无法代替理论教学。因为案例分析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假如只讲案例而不讲授理论教学,就会成为无水之源。因此, 会计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学。
(2)案例的筛选应突出中职的特色。
选择适合中职层次和特色的案例,这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关键之处,设计会计教学案例主要考虑其实用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案例的实用性。作为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去搜集会计案例素材,设计出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案例。这也就说明会计案例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者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瞎编乱造和陈旧过时,否则,学生就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就会失去意义;案例的适用性。国外汇编的教学案例在培养层次和适用社会环境上与我国都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国在引进过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修正,特别在案例选编时,学者们一般都不作原版照搬,所以,在借鉴这些成功范例的时候,除了注意国情、体制的特点外,还应注意中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要求,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应避免以下倾向:第一,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第二,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会计教学中的每一知识点都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4)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此时,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同时学生要有敢于与教师讨论问题的胆量,做到教学相长。
“育才之路无止境,任重而道远”,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必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我国会计改革为依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国家企事业单位输送“精通技术、善于管理、懂得经营、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
[2] 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6.
[3] 潘素秋.浅谈会计课教学案例的选择.江西科技师范院报,2004.
[4] 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07.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经济法 应用
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都十分抽象,加上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历和实践,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觉得经济法这门课枯燥、空洞、乏味,要教得透,学得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将抽象的经济法律知识讲授的生动、具体、透彻,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学得有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一、 案例教学法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二、 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经济法的课程特点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它对教学要求比较严格,离开具体实践,理论会显得抽象、空洞、枯燥,无法将理论阐述的透彻、准确到位。但是,经常性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一所普通的学历学校,要进行这种经常性的相关实践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引用案例正好可以弥补实践活动的缺乏而引起的教学上的不足。
(二)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
中专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让他们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法律条文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深入浅出,将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案例来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不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案例教学法就难以开展,难以发挥作用。
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要具体分析案例,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重要的概念、原理必须从理论上阐述透彻。同时,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又要有机结合,并在学生认识的第一阶段中使案例为理论服务,在第二阶段中使理论为案例服务,既先以理论为中心,后以案例为中心。因为再典型的案例也具有局限性,它只能代表其一方面的法律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基本原理则适用范围广泛,所以在认识的第一阶段,必须重“一般”,“个别”为“一般”服务,教师应把法理、立法法意等的讲述放在首位。但这不是目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原理之后,应把中心转到分析、解决案例上。
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缺陷,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相配合。教学实践中,常遇到一些学生不注意思考,满足于“是什么”不求“为什么”,这无法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分析要比一般原理、法条的简单记忆难得多,所以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思考、敢于思考、进而善于思考。
在处理上述两个关系的基础上, 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第一,选择典型而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因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但案例众多,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因此,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对案例教学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中专这样比较低层次的经济法教学,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事件,源于实践。教学案例必须源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在编写和选择案例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使教学案例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终,使学生能够把在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其次,案例必须能体现所要讲授的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将教学内容寓于案例之中,是希望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所以,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必须体现或包含所要阐述的经济法理论或法律条文精神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科学规律等。如果缺乏这些基本的内容,那么,它就失去了案例作为教学载体所具有的作用了,就不能成为教学案例。
再次,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实际水平相符合。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它必须着眼于教学对象——学生。所选择的案例应与学生的基本经验和已经达到的经济法律水平相一致,学生从案例中所获取的东西能够足以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这样的案例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的作用。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那它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经济法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在确定了教学使用的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学生以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转变传统的“三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需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材料,必要时协同学生进行小结。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独立地思考分析,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以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此同时,要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要求学生必须作好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锻炼和提高能力;而且能使教师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理论修养,拓展知识面。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和发挥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学生都有自己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他们的思维是多元的、发散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分析角度和思维方法,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往往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熟悉、了解,对一些主要内容教师还要有一定的造诣。否则,无法达到较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其具体形式主要有:(1)在课堂讲授中,从大量相关案例中抽象一般法律原理,即归纳法;或运用特定法律原理解释具体案例,即演绎法;也可二者先后进行,这符合人们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2)组织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或辩论。辩论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思想表达能力的有效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思考能力和准确表达法律思想能力的提高;(3)课外辅导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即确立特定的案例,教师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者相反,由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教师作答;(4)布置适当的案例分析作业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5)根据条件与可能,组织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不仅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良好的审判庭环境,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直观性教学方式。当然,模拟法庭只能在较高层次的法学教育中进行,对较低层次的,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法庭上旁听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总之,在经济法教学中较好地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就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满足经济法这门课程对教学的严格要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严格地编选案例,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更新,促进教师把课教活、教好、教透。显然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经济法教学中的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它在教学学派林立,异军突起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无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然,案例教学法只是诸多种法学教学法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它应当也必须与其他教学法相配合,否则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最近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系统总结案例教学基本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过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桥梁施工课程;应用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中,并把典型工程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3]。由于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具有知识点繁杂、相互关联较弱等特点[4]。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还原典型工程施工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概念、施工流程等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授课效果[5-6]。本文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讨论案例设计、案例教学实践及案例库构成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1案例的基本要求及构成
1.1教学案例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案例的合理选择及科学组织是重要基础。授课前,教师应对拟采用的案例素材进行细致筛选、加工整理,使其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的选择及处理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每一位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在课堂谈笑风生,工程实例可以信手拈来。但讲授前如不加甄别,个别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例子很可能误导学生,并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所选择的工程案例应与教学知识点相呼应,并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二,案例应具有生动性和现实性。所选择的案例能否展现真实施工场景,是决定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真实、生动的施工案例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概念变成鲜活的画面,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是生动、真实的案例,越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其三,案例应具有问题性,并能引发反思。施工案例可以是一个施工场景,或者是一种设备、一种工艺过程,但都应具有问题性。在案例的逐渐展开过程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有其他办法?在逐步的探索、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1.2案例类型及基本结构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案例根据所关联的课程知识模块,可以划分为知识点案例、知识单元案例。知识点案例主要围绕教材的某一知识点或基本概念,通过工程案例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悬臂挂篮结构知识点,采用一般教学方法时往往罗列挂篮的基本形式、性能指标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以作者参加的某在建项目为背景,介绍施工企业在施工设备专项评审时所提出的方案,以及评审专家所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现实场景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发现关键问题的所在。此类案例一般内容简明,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时间为10~20分钟。知识单元案例服务于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知识单元,比如拱桥的满布支架施工工艺等。此类案例由于包含知识点较多,一般授课时间为1~2学时。目前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期,各类型工程案例的素材资源非常丰富。收集素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工程经验整理;教研室教师的相互交流;互联网多媒体。为使教学案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应对案例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案。不同工程教学案例均要包含相对完整事件要素,包括案例目的(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及所需达到的教学目的等)、案例背景(时间、地点工程概况等)、案例主题内容(事件过程描述)、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程知识点回溯(针对所提出问题,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细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讨论多种解决办法)、总结与反思(以案例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经验教训进行反思)。
2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
2.1案例教学顺序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前置案例或者后置案例。前置案例是指在讲解知识点前,首先介绍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展现,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认识,并在案例的逐渐推进中,抓住问题主线,预先思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在随后的知识单元讲解中,更有助于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梁桥就地浇筑法施工支架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目前工程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工程事故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近期国内出现桥梁支架事故的典型案例,通过图片展示事故现场,并介绍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思考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后再给出支架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等教学内容。案例中所展示的惨烈的施工事故画面,使同学深刻理解未来肩负的安全责任重大,更能深刻理解枯燥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后置案例是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一般讲授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介绍相关的工程案例。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生更容易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进而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这种案例设置非常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例如连续刚构桥合龙段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涉及到温度应力、超静定结构分析等相关内容。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先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给出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龙段与一般悬臂段有什么不同;环境温度对和龙段施工有什么影响,怎么解决;和龙段施工有什么特殊要求等。以上问题均与前面所讲授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对现实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回顾相关力学知识。通过知识点学习、问题思考、知识点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2.2案例教学展示方法
与一般教学方法相类似,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传统教师讲述+黑板板书、ppt图片展示或动画短片等形式展现。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实现施工场景还原,因此ppt及短片在真实性、生动性及传输的信息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响、动画等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授课效率。在桥梁施工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精选施工现场图片,用以展示施工流程、工艺方法等。所有图片都是在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拍摄。实际教学中采用后置案例法,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然后引入施工案例-某高速公路项目部梁体预制及装配。案例中着重介绍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连体开裂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施工问题产生原因。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对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流程要求进行总结。
3结语
在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1)桥梁施工案例虽资源丰富,但良莠不齐,需要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应考虑与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进行协调统一,并建立课程案例库;2)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求授课教师在熟练掌握一般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施工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而且也容易被学生接受;3)虽然ppt、施工动画等手段具有真实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实际采用时应对教学节奏、信息量及时间长短等方面加以控制。个别施工动画制作精良,场面宏大,但学生观后就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对于桥梁施工课程而言,再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如学生的现场实践;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两次施工现场参观实习,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课堂与同学进行经验交流。
作者:黄海东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3):68-71.
[3]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4]黄海东,巫祖烈.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3):67-70.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界,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下结论的教学方法。统计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但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首先应编写出本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应该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真实事例,并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
教学案例要突出“精”和“新”,所谓“精”就是不求量多,但求质高,所谓“新”就是案例要与时进步,具有时代特征。对此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体会:如每逢年末,组织学生适时地搜集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网络系统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主要资料和数据做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学生在完成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既锻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统计课的一个教学目的,因此这项工作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2.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4.实施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有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与传统黑板加粉笔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还能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而且图文并茂、动感力强的课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闫晓波。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J].北方经贸,2002,(2):116~117.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案例选取不当,不够典型具体,没有很好的蕴涵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就案例“教案例”,教学操作随意,缺乏科学规范流程;教学方法僵化,不能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有效探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足,教学实践中有偏差。什么是好的人文地理案例?应该按怎样的范式进行案例教学,以增强教学流程的科学性?人文地理案例教学具有哪些功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影响到人文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以下简称本章)为例,对以上问题予以再探讨。
二、人文地理案例的选取
新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常把案例和实例混淆。地理案例是包含有地理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甚至可能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实例只是证明地理现象或原理的例子;案例能够引发讨论,并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地理案例素材也不同于一般地理教材素材。地理案例是以叙述地理事物为主要形式,内容详实具体,而一般地理教材则以阐述概念、原理为主,文字表达简练、概括;地理案例叙述的是事物细节,而有关地理概念、原理知识则“含有”或“蕴含”在案例中。而一般教材中的素材往往都是用结论性的语言直接阐述地理概念与原理,结论明确。案例是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对学生而言,是创设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强的特征;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工具载体。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等情况,并考虑典型性、科学性、时代性特征,信息具有充分性,难度设置合理。案例要来源于真实的人文地理事件,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内容形式和来源多样化,应具有丰富和递进特点,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启发性。人文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很好体现教学要求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示范性强,地域覆盖广,视野开阔,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例如,本章教材中的案例,“鞍山与宝钢的区位选择”、“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浙江乡镇企业发展”、“德国鲁尔工业区”等,对于“工业区位选择”、“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学习,都是价值很大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课堂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策略
人文地理的课程案例教学开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呈现案例阶段,二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阶段,三是师生评价提升阶段。教学活动流程上可分为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即“教师指导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两条线索,它通过“导入”“置疑”“研讨”“提炼”“拓展”五个环节来操作实施。案例文本,研究问题,相互对话,拓展应用等要素组成教学的全过程,这些要素通过五个环节实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针对本章不同的内容,以此操作范式为依据进行教学,从中体现案例教学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1.运用案例,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1: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学习本章“工业区位选择”时,笔者利用该案例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区位分析能力。在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中有如下问题:(1)你能分析出鞍山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吗?该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从市场、资源这两个区位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时,笔者补充案例“首钢的搬迁”,并与“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的案例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从案例的发展变化中,动态分析原因,掌握规律,提升能力。设计了如下问题:(1)首钢目前的位置和搬迁后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2)从鞍钢到宝钢再到首钢,你能否发现钢铁工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案例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借助的一个载体或者切入点,其本身并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以及运用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工业区位选择的决策能力,解决现实的鞍钢、宝钢到新首钢区位选择问题。
2.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关注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化的地理
案例2: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成(原案例略)。
案例3:凤翔长青循环经济工业园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原案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