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安全驾驶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拖拉机在生产前要先检查油和燃油是否符合要求,变速杆是否置于空挡位置,冷却水是否够量,不准无冷却水时起,动拖拉机;冬季起,动前要先加70℃温水预热,严禁起,动前大量添加沸水。拖拉机起,动时,身后不准站人,起,动后,应低速运转,观察机油压力,并检查有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不准采用牵引、溜坡的方式起,动拖拉机;不准用明火烤车,不准载客:拖拉机必须低速空转预热,待水温升至60℃时方可作业;.发动机冷却水箱“开锅”时,不能马上打开水箱盖,不准骤加冷水,须卸掉负荷使发动机低速空转一段时间后再熄火,不准在满负荷工作时突然停机熄火;拖拉机上、下坡前应选择适当挡位,上坡途中不准换挡。不准曲线行驶,不准急转弯和横坡调头,不准倒退上坡。下坡时不准用空挡、熄火或分离离合器等方法滑行;手扶、履带式拖拉机下坡转向或超越障碍时,要注意反向操作,防止走偏或自动转向;上坡途中不准停车。必须停车时,要锁紧制动器,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机车倒溜;拖拉机在经过道口时要听从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过设有道口信号装置道口时,要遵守道口信号的规定。通过无信号或无人看守的道口时,须停车观察,切不可使发动机熄火;不准在道口停留、倒车、超车、掉头。
2.拖拉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黑车非驾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拖拉机大部分是农田作业的,不少拖拉机所有者没有驾驶证,拖拉机也没有入户或年检。他们认为拖拉机是自家的“牛车”,农忙时耕田、收庄稼、施肥,收益相对比较低,对拖拉机办证和年检存在抵触情绪,有些农民购买拖拉机连发票、合格证都不拿,造成拖拉机不能入户的现象。
2.2拖拉机违法载人比较普遍 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都喜欢搭乘拖拉机,加上道路条件差,机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拖拉机载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3驾驶员文化素质低且驾驶技术欠缺 疲劳和酒后驾驶是安全生产中常见问题。不少拖拉机驾驶员对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懵懂或根本不懂,驾驶水平差,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层次低,经济基础差,所以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将机车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安全生产。
3.保证拖拉机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人员队伍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机手的法制观念与安全意识,将其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3.2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农民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常见问题
1.农田作业
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
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以下简称《培训法》),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条例》的良好氛围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2.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3.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关键词]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随着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在现代农业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农机在数量上逐年上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作业范围日趋广泛;但农机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机综合能效,及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降低农机事故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
1.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
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繁忙,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另外,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超载易导致方向失控、制动失灵、在爬坡时车辆易向后滑,极易发生事故。
2.农田作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机
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此,对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要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条例》的良好氛围。对广大有机户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为此,《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条例。”从上述规定可知,《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3.督促机主按时参加农机年检,并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县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农业机械分布较广、作业分散、流动性大,一些驾驶操作人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各乡镇、相关部门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意识,努力克服麻痹、松懈思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二、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按照“谁发证、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乡镇要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乡镇主要领导为本辖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农机安全监管任务。对责任不明,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的单位及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农机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增强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各乡镇和农业、公安等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入到村组、农户,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农机驾驶员安全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预防农机生产事故发生,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强化培训,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的操作技能
农业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周密安排培训工作,对农机驾驶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机械常识和交通规则培训,确保全县所有农机户均能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收费标准,严禁超标准收费和乱收费。
五、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
各乡镇和农业部门要认真执行各项农机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特别要加大对“黑车非驾”的整治。加强源头管理,把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员的准入关,预防和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要教育和引导农机驾驶人员及时办理机车入户手续,按时参加年度检验。
[关键词] 农机 安全监理 要求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04-0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在农业扶持力度上的加强,众多农机购置和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出台推动着农村地区农机的购买力,也促使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支撑,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受农机机械投保率低、农机手很少参加正规培训、农机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机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还需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点的研究。
1 注重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宣传与引导
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和农民群众对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不了解有关,对此,还需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利用农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中,宣传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农机使用情况,因地制宜的运用合理的宣传方法和手段展开宣传工作。如在农忙时节到来之前,先对当地农业生产对农机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解,然后举办关于农机安全监理的宣传工作,发放关于农机安全监理教育资料,通过应用具体的案例来讲解,这样所展开的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工作,不仅更加符合当地的条件和需要,还能加强农民群众的了解程度,宣传效果也能得到根本性的发挥。同时,还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工具,对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展开宣传,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农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2 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中,要想提升社会全体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认知和满意,还需不断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监督部门、农民群众的自我监督、群众监督、领导监督、部门监督作用,以此来促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走向一个程序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1]。所谓自我监督,这是要求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按照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去规范自身行为;所谓群众监督,就是通过农机驾驶操作员和群众举报、投诉、评议等,来反映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求监理人员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改进农机安全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在群众中的信服力;所谓领导监督,就是农机安全监理主管部门,在认真听取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展开调研和检查,以及时发现农机安全监理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补救措施,制定相关的条例,促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法制性;所谓部门监督,就是要求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联系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3 加大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注意大批优秀驾驶和操作员的培养。目前,农村农机驾驶员多是自学或经过简单培训展开工作的,很多安全生产和深入操作的知识了解程度都不够全面,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①利用好农机安全日的学习,积极组织农机手学好相关法律法规,并向他们传授农机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与常识,促使他们的驾驶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并能做好机车的维护和修理;②加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培训制度的完善,只有考试合格才能发放有效证件,做好相关档案建立工作,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机械定期审核,严把质量检验关;③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为驾驶操作人员办实事,认真解决他们在农机操作、保养、维护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违章作业要耐心说服,及时纠正[2]。
4 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靠监理人员展开的,此时,要想提升农机安全监理的质量,还需提升农机监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上,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农机监理队伍的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农机监理人员政策法律、专业技能、政治理论、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和激励制度来提升农机监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在农机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的培训中,采取末位淘汰制,针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消极的监理人员采取待岗学习的政策,以全面提升监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在新近(进)人员的聘用和培训上,有计划的选择一些能力强、年轻、知识面丰富的农机监理人员到专业高等院校进修学习,通过院校学习和进修来逐步提升农机监理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5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中,仅仅依靠制度和培训是无法提升监理效果的,还需展开实地的检查和监督。首先,监理部门需要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机作业区对农机的使用清洁认真检查,并采取现代化的检测工具,提升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农机安全检查的凡物(范围)需要加大,不仅要检查正在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需检查作业前的农业机械,以及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机作业环境都需全面检查。最后,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要采取严惩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严重违章行为依法查处,针对情节较轻、态度较好的,可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给予提醒,严格执行“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6 结语
综上所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机的安全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中,监理部门只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展开安全监督,注重安全监理中的工作要点和需求,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提升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机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是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需要严格执行操作。
参考文献
1.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正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抓好业务学习,逐步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技和执法水平,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抓好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使每位农机监理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娴熟的业务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强烈的执法意识和廉政意识;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起农机安全监理的良好形象。
2.树立全心全意为养机户和驾驶员服务的思想意识
按照《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行为规范》、《农机安全临理员执法守则》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文明执法礼貌待人;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推行承诺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公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农机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行“两公开、两监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的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为养机户和驾驶员办实事、办好事,使监理人员与机手之间建立起鱼水关系,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
当前不少地方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还不够健全,监理人员配备不足。因此,必须在保证县级农机安全监理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作用,使其更好地参与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拓展村级安全管理机制,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点多、面广、分散的农业机械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4.由单一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增强服务功能。树立一切从实际工作出发,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思想,深入基层为农机手提供便利服务;增强服务效果。在办理农机监理的各项业务中,本着想农机手所想,急农机手所急的工作态度;正确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把“优质服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做,不但可以为农机户提供方便,而且可以密切农机监理人员与广大农机户的关系,增进同广大机手的感情,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安全宣传教育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与办理农机监理业务相结合,向广大农机手宣传安全生产常识,使其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做好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考核,杜绝和减少无证驾车现象,从而达到杜绝和降低事故的目的;利用各种有利机会,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了解法规常识和各种业务知识,提高其安全生产知识;不拘形式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机手座谈会,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及读报用报活动。
6.强化农机执法,做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尤其是农机直补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上快速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机保有率及动力总数达到了新高度。农机操作人员是农机作业的执行者,是发展农机事业的主力军,做好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农机使用效率,确保安全农机建设,促进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和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农机操作人员作为农机作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普遍着存在着职业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尤其是农机培训单位的高度重视。
1 当前农机操作员的职业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驾驶员业务知识匮乏,缺乏农机知识和经营意识,只想致富,很少参加培训和技术学习,即使勉强接受培训也存在着不爱来,坐不住,学不会的现象。
1.2 驾驶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基本上是小学和初中水平,虽然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驾驶及维修技术,但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不足,对于新型农机具的接受能力差,对引进的先进机型无法掌握全面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的技术。
1.3 目前个人购机只满足于自己使用,或提供少量农机服务。购机户之间不能进行协调合作,造成农机型号趋于小型化、同质化。同时购机户市场观念不强,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市场话语权。影响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作业收入。
1.4 缺少愿意从事农机工作的年轻人。年轻人对农机事业没兴趣,怕脏、怕累。使得高素质的农机操作人员队伍后继无人,农机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本行业的也不多。
2 针对以上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尽快提高其职业素质,以适应农机化大发展的需求
2.1 依托各级农机学校加强农机培训基地建设,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惠民政策,促进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
2.1.1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机操作人员。将职业农机操作人员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机操作人员培养成建设现代农机的主导力量。
2.1.2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将全日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机操作人员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
2.1.3开展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轮训使他们在数年内基本得到培训。同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使他们早日成为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带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农机行业的发展。
2.1.4要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农机培训、推广及监理队伍。多部门形成合力,促进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发展。
2.1.5定向培养职业农机操作人员。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机操作人员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以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农机操作人员职业素质提升。
2.1.6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机操作人员。促进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1.7探索建立健全职业农机操作人员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机操作人员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的养老保险办法。以促进高素质的农机操作人员安心就业,无后顾之忧。
2.2 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方便灵活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
以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走出课堂,走进农家,进入田野,哪里有农机作业,哪里就是课堂,哪里有需求,培训就应在哪里进行。
2.2.1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鉴于农机操作人员学历低,领悟能力弱,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农机操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性格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2.2.2教学人员在讲解农机技术知识时,深入浅出,注意语言通俗化,采取形式多样、农机操作人员更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把深奥的农机专业术语用演变成“大白话”,把难记操作技术规程变为农机操作人员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和固化,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2.2.3在培训中以实践为主,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将参训农机操作人员按技能高低进行分类编组,由浅入深地讲授相应的知识,着重讲解农机操作使用的方法、步骤、调整等实践知识,让农机操作人员学到新的、实用的农机化技术。真正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2.2.4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培训,课堂授课、确保课时,保证教学质量;利用农忙时节进村入户进行传授的引导性培训。根据农时春播主要培训拖拉机耕翻及深松、播种技术,秋收时主要培训收割机械操作技术。不定期组织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操作以及农机使用、维修、保养等知识培训。
2.2.5依托购机补贴和农机新技术推广这一平台,利用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现场会,农作物免耕播种现场会,深松整地新技术演示会等“以会代训”的形式将课堂办到田间地头和农家场院,进行技术辅导、示范推广现场培训,来提高了农机操作人员学习农机新技术的热情。促进农机操作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2.3 加强农机驾驶员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意识培养
2.3.1对于安全意识,有些农机操作员也很淡薄。对于农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能很好的使用与维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章操作,留下很多安全隐患,造成事故发生。这些也是驾驶员的必修课,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农机驾驶员,不但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更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意识。
2.3.2利用交警,农机监理等执法力量,对无证,无牌农机操作人员机机具进行治理,对于无证农机操作人员要求必须接受培训并考取农机驾驶证,促进农机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机具安全高效。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安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通化市2013年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月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综合监管能力。为保证小型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市农委起草了《关于开展小型拖拉机安装反光贴工作的通知》,6月25日,市政府以通市办明电〔2013〕44号文件下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执行。结合安全月活动,全市农机系统市与县、乡(镇)农机站与辖区内所有村委会,村委会与本村机手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农业农机监理部门机构之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64份,机构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535份。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氛围
积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30次,出动农机监理人员961人次,深入公路沿线乡镇及人员密集场所、农机作业现场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理条例》等农机法律法规、农机安全常识宣传,印发《致农机驾操作人员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1004多份,张贴安全标语,展板等38个,受教育驾驶员及农机操作手11842余人次,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培训312人。有效增强了农机户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了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保障全市农机事业安全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机;补贴政策;助民增收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把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这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吉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12号),这是首次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意见,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将突破重点作物、关键和相对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积极作用,助民增收。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相关统计,2013年吉林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7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拖拉机大型化、配套化的趋势明显,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4.05万台,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小型拖拉机高出10个百分点。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分别比上年增长32.3%、8.9%和21.9%。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6%,比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水稻机插、水稻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0.7%、73.3%,分别比2012年提高4.1个、3.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1.6%,首次突破40%,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办法,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变,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不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以我县为例,2014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受益农户483户,补贴机具593台,落实中央补贴资金999.57万余,省级补贴资金29.06万元。其中农民新购置各种型号玉米收割机74台,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2.64万元,省级财政累加补贴资金19万元。采用人工收获玉米,需割倒、摘穗、剥皮、运输四个环节,每亩人工费280元;采用机械收获玉米,一次完成摘穗、剥皮、秸秆粉碎还田,加上运输每亩只需180元,玉米收获机械化不仅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每亩减少支出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完善,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农机频率明显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秋季玉米收割机伤人事件明显增多,据吉林卫视都市频道报道,由于操作不当发生的玉米收割机伤人事故到长春市各大医院救治的达200多人。农机伤人事故的发生,大多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擅自拆除防护设施、发动机不熄火或不切断动力就去排除故障导致农机伤人事故的发生。若发生农机伤人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致残,必将导致因伤致贫返贫。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助民增收,必须各尽其职,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广大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购买和使用各种农业机械,不仅改变生产方式,而且增加农民收入。农机主管部门应本着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监督,督促经销商守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监督检查经销商所经营享受补贴农业机械产品的种类、生产企业、型号、配置、价格等相关内容;做好农机购置补贴举报投诉受理、登记、调查、处理、了结、公开等工作,督促经销商要按规定向购机者做好“三包”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等,保证农民正常使用农业机械,确保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工作力度,确保农民“自主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自主选择机具型号、自主选择经销商、自主商谈机具销售价格、自主协商付款方式”的自落实到位。
(2)农机安全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拖拉机登记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等,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补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时,认真核对补贴机具产品合格证、三包凭证、使用说明书和机具基本配置参数,确保农民使用质量合格、性能安全的农业机械;在驾驶证申领时,加强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明确告知应当在停机或切断动力后保养、清除杂物和排除故障;禁止在排除故障时起动发动机或接合动力挡。要充分认识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在农忙作业季节深入田间加强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监督检查,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同时加大农业机械安全操作常识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印发农机伤人事故警示教育资料等形式,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加强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切实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单位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的职能作用,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基层,尤其是放在农户,以“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冬春科技培训”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讲座、开辟专栏、设立咨询热线和制作光盘、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机新技术和使用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技能。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免费对购机补贴对象进行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安全使用常识等方面进行培训,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方法,农闲时节集中进行理论授课,农忙时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操作维修技能,切实发挥补贴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助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