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

第1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关键词:卫生院;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解决方法

乡村卫生院主要负责当地的医疗卫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医疗保健和防疫,是解决乡村看病问题的重要组织机构。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息息相关,而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近年的调查发现乡村卫生院护理人员存在着较多的心理压力[1],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解决好护理人员的压力问题对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尤为重要。适当的压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心理压力在降低效率的同时,还会损害护理人员的健康[2]。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卫生院28例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了评价,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卫生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27.6±4.2)岁,护理年龄不足1年的3例,1~5年的18例,大于5年的7例,本科及以上学历6例,大专学历16例,中专学历6例,上述护理人员入院前均无严重心理障碍疾病,均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使用心理压力自评量表[3]对上述对象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心理压力自评量表包括30道问题,共30分,得分不足5分表示无压力,5~10分表示轻度压力,11~20分表示中度压力,21~25分表示重度压力,25分以上表示过度压力;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根据结果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案,评价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

1.3解决方法 根据造成心理压力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如下解决措施:①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卫生院要对护理人员作合理配备,及时解决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促使其安心工作。②加强人文关怀,医院领导要体谅护理人员的的辛苦,合理安排工作量,多同护理人员沟通,了解其需要,适当定期举行文娱活动,缓解工作压力。③加强技能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多渠道的深造机会,定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和护理技能,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危害,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能动性,以便提供医疗服务。④开展心理讲座,卫生院定期举行护理人员心理讲座,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帮助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存在心理压力的护理人员进行排解,讲解如何避免和调整自身压力的方法如音乐放松、体育锻炼等。⑤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职业安全管理对消除护理人员的顾虑尤为关键,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轻职业心理压力。⑥适度福利,护理人员的工作繁琐,工资一般,卫生院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适度福利,通过适度奖励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⑦营造良好环境,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仅让患者满意,对护理人员心理的改善同样明显,定期进行清洁,保证环境干净整洁,是护理人员在舒适环境中工作。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t和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

2结果

实施解决方案前过度压力3例(10.71%),重度压力8例(28.57%),中度压力15例(53.57%),轻度压力2例(7.14%),心理压力平均得分(21.6±3.2)分;调查结果提示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包括医院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解决方案实施后心理压力平均得分(13.2±2.6)分,同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医疗服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面对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其身心负担随之加重,因而部分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压力过重现象[4]。本研究对我卫生院的28例护理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11例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失衡,说明心理压力是困扰基层护理人员的一大问题。通过原因调查发现医院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中"大医生小护士"的说法给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困扰[5],部分社会成员将护理人员看做高级保姆,歪曲护理这个职业,接受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蛮横,从而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伤害,护理人员面对该现状缺乏自我调试,容易诱发压力。医院因素中存在诸多影响护理人员身心的制度,如现行工作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过度严苛,缺乏人文关怀,工作负担中,这是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发生之源。护患冲突时,卫生院部分管理者不经调查,将责任推到护理人员,此种方式严重伤害护理人员,产生巨大心理压力[6]。乡村医疗服务机构的护理编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重要问题,加上任务繁重,相应报酬不足,休息制度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护理人员自身付出和低位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体现力不佳,护理人员的个人成就感同心理期待形成差异,是导致心理压力主要原因[7]。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有限,自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不难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自身缺乏自我调整能力,导致压力增加。适度压力可以促进工作效率,对健康无损害,但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服务效率,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也造成影响,因此应当予以重视和解决[8]。

本研究根据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该方案实施3个月后,28例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到显著的改善,心理压力自评量表得分改善至(13.2±2.6)分,属中度压力,该心理压力程度相对适度,利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相关原因的解决方法旨在消除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笔者认为卫生院对护理人员应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院方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是其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自觉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复杂多样,以医院因素和职业因素为主,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文化关怀,使其自身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小珍,麦红.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67-269.

[2]温少凤,陈璐.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解决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A):22.

[3]朱丽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原因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上):808.

[4]李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顺应[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34-135.

[5]任香花.乡镇农村卫生院的护理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3):820-821.

[6]孙双玲.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10,8(9A):2321-2322.

第2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关键词]分诊制医改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博弈论

[DOI]10.13939/ki.zgsc.2017.08.148

随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设施设备的大大改善,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就医问题,然而医疗卫生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群众“挂号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凸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面临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各个地区可供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均是有限和稀缺的。通过对广西区内医疗卫生配置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现阶段分诊制医改的难点与痛点,以求合理公平地配置卫生资源,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1难点调查:医疗机构资源不均衡现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划为14个地级市行政区,由广西统计年鉴可知全区常住人口密度呈不断增长趋势,所以区内医疗资源数量也理应呈上升趋势。

1.1医疗机构、床位及人力资源总体配置

广西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2010年的10341个增加至2015年的34440个,[1]总体呈增长趋势,调查中还得到医疗机构数量变化的趋势呈缓和增长状态。而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也持续增加,人均占有量稳步上升,至2015年年底全区医疗机构床位达21.45万张,每万常住人口占有44.72张床位,但与同期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为每万人口49.7万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截止2015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7.49万人,区内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但区域之间分布不均、整体素质不高。从6年前的18.57万人到2015年增长了48.03%,而区内每万人口医护比为1∶1.23。

广西各区域的卫生资源,特别是卫生人力和床位数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仍可给予适度发展,卫生人力的发展速度可适当快于床位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床位与人员的比例,适当放慢医生的发展速度,加快护士等其他医技人员的发展速度,合理配置各类人员的构成比例。

1.2医疗卫生财政配置公平性分析

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以下称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以下称Gini系数)评价医疗卫生财政配置的公平性。[2]参照经济学中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性的Gini系数标准,Gini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或比较平均状态,在0.3~0.4为相对平均,超过0.4为警戒状态,0.4~0.5之间表示不公平,达到0.6以上则属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资源集中在某个阶层,为最不公平。[3]对广西区内14个地级市的医疗卫生支出和面积与人口进行调查,绘制Lorenz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

图中横轴分别表示区内14个地级市面积累计百分比和人口累积百分比,纵轴为卫生财政支出累计百分比。公式中的Wi是按医疗财政支出分组后各组的面积占总面积(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Yi是按医疗财政支出分组后,各组面积(人口)所拥有的医疗财政支出占医疗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Vi是Yi从i=1到14的累计数。得到区内每万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指标按照面积、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结果分别为0.3771和0.3444,按照国际惯例属于“相对平均”,与理想水平仍有差距,应稳步增加对医疗卫生财政的投入预算。

2痛点调查:患者对基层医院、大医院不信任

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康复回社区”的设想,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国务院提出了“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诊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分级诊疗的第一道关口,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进一步挖掘基层医疗机构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2.1基层医疗机构资源薄弱

丁香园网站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人数13288人中,41.7%的受访者会选择去大城市大医院(三甲),19.5%的受访者会选择去县市区级医院(二级),还有27.6%的受访者会选择去社区、乡镇等基层医院(一级),医疗服务呈现“倒三角模式”。[4]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实行医改以来,“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现象依然存在,究其根本,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大。

2.2大医院过度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倒三角”模式,患者不放心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而去大医院看病,大医院却不区分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将所能涉及的检查项目都检查一遍。信息不对称、落后的支付方式、医生的自我保护均是造成过度医疗服务的根源。周淼认为患者追求健康的迫切心态诱导了过度医疗的发生,医方实施过度医疗受到宏观环境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多种因素影响。[5]

在医院与患者的博弈模型中,[6]博弈方为医院和患者,假设医院的博弈策略为(过度医疗、适度医疗),而患者的博弈策略为(接受、不接受)。博弈模型的主要变量有:a表示医院过度医疗的患者损失,b表示患者不接受过度医疗的再检查费用,c表示医院适度医疗的利润,d表示医院适度医疗的利润,e表示过度医疗后医院声誉下降减少的收入,f表示适度医疗后医院声誉上升增加的收入。

假设在医院-患者博弈过程中,过度医疗行为一经发现,医院声誉急剧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即e的值远大于其他值。则对于医院而言,患者不接受t院的医疗措施时,由于f>d-e,医院的最优策略是适度医疗,而当患者接受医院的医疗措施时,由于c+d>c(d>0),因此过度医疗是医院的最佳策略;对于患者而言,当医院过度医疗时,由于-a-b+e>-a,故最佳策略是不接受医院的过度医疗,而医院适度医疗时由于-b-f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诱发了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行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获得的政府投入和补偿不足,在现有的体制下,医疗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收入与服务直接挂钩,作为各个科室绩效评价的标准之一。另外,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为过度医疗提供了可能。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医务人员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占据着信息的优势,而患者群体相对处于劣势,患者对健康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医生指导下的消费。而医学领域始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医务人员提供过度医疗可能出于一种“防御性”的动机。医患关系的空前紧张,也急需有力的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的远程医疗以及分诊制医改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分诊制医改标准化问题、医患双方的认知程度差异、医疗法规和责任的认定、投资回报等问题,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的贫乏及大部分患者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不信任是造成目前我国看病难和在大医院扎堆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分诊制医改过程中,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薄弱,应改善目前基层医院医疗资源贫乏的现状,提供较优质的医疗资源,并且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患者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5[M].广西: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2016.

[2]张峰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3]陈颖.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8.

[4]邵隽一.以全科医学为基础实现医学模式的真正转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4):241.

第3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诊科;医疗纠纷;引发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维权”事件随处可见。而医疗行为作为一项复杂性、高风险,在医疗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医疗纠纷的比例也节节上升。在行医过程中,医务人员更需要处处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才能在复杂的行医环境下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急诊科是医院中风险最大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院急诊科具有病情危、急、重,不可预见性、高风险性、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工作、休息环境差等特点。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引发因素和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几方面问题说明一下:

1 服务方面的问题

(1) 医院布局不合理,繁琐的手续和来回找窗口使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线。有资料表明80%的医疗纠纷有服务方面的原因(2)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通过大量的调查认为“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医疗纠纷”占49%.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接近一半的纠纷实际上主要是由处理方法不当和语言上的粗暴”引起的(3)所以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良好的服务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在短时间内要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较其他科室更难。因为双方相处的时间短,患方根本就不了解、不理解诊疗、护理的过程,加之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容易发生误会。

2 过度医疗的危害

目前,在文献中将过度医疗作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的并不多。但据调查,引起许多医疗纠纷的罪魁祸首就是过度医疗,过度医疗已引起了许多伦理学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种行为常常是医务工作者违背或曲解了最优化原则,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患者采用的诊疗手段超出疾病诊疗的根本需要。在诊治过程中,小病大检查,一病多检查,严重地扰乱了医疗正常秩序,破坏了医患关系,损害了患者利益,伤害了医患感情,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患者方面的原因少数患者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尊重医务人员或寻衅要挟而引起了医疗纠纷。极少数患者或家属把医务人员置于佣人地位,稍有怠慢,就指责、挑剔、刁难;稍不如意轻则训斥、重则谩骂甚至殴打。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人格和人身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行医环境。的人格和人身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行医环境根据以上引发医疗纠纷的诸多因素,医院应当采取积极的、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1 加强管理,在急诊科管理中,对整个急诊系统工作人员(包括收费、检验、药房、医护人员)强化危机意识、重视风险意识教育,提倡敬业爱岗的自律精神,要狠抓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是决定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要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狠抓医疗文书及时、规范的书写。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医疗文书是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患者第一时间要求查阅的资料。要改变医务人员认为急、门诊病历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医院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规范每位职工的行为,使每位职工切实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真正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首要问题,我们要重视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教育,切合实际,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文化氛围;要健全和完善适度治疗的各项制度、措施。严格控制大处方。同时,医院应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知识和伦理知识教育。如举办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与讨论,医患共同决策研究,医疗纠纷案例剖析等方式。通过这些知识的教育,能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意识。

3 加强宣传,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首先,要让社会对医院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目前,社会媒体对医疗市场予以密切的关注,医疗纠纷的报道以各种形式频频见诸于大小报纸、杂志,这对卫生管理的决策、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起着警示作用。但有些媒体在剖析案例时,因为新闻工作者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报道的片面性、不科学性甚至失真性,致使医疗纠纷和医患关系进一步激化,使社会对医务人员失去了公正客观的认识,也加大了医疗纠纷处理的难度。所以医院不仅要加强对患者和社会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还应对医院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使社会对医务人员有个公正、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第4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1. 医疗改革的必然发展

医疗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了明确的定位,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领域有着较大成绩。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医疗体系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医疗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医疗保障改革,把传统的公费医疗逐渐转变为适度自费的模式;第二阶段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确立,为城镇职工的医疗提供有效保障;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索城镇医疗保障,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第四阶段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因此在有关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之下,医疗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绩,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 医疗改革在社会和医院管理中的效应

2.1 社会效应

医疗改革实行以来,不仅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方面有较大成就,同时在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有所进展,被群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获得高度认同。医疗与民生有着重要关系,深化医疗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是满足人类对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医疗卫生也逐步改善、发展,这不仅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效提高城乡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渐缩小城乡医疗发展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2 医院管理效应

医院管理是医疗机构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有关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实行医疗改革,对医院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院管理也进入改革行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医院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导致医院出现诸多问题,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医院管理者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情况、提高医疗效率,努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3. 医疗改革在社会和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药价过高、以药养医是当前医疗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公共性机构,应以社会效益为主,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着重社会效益的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很难维持生存,在治疗诊断费用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无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维持医疗机构的生存以及发展,医疗机构在执行体制改革的同时,不得不变着法子提高药价,以期通过销售药品获取更多利益。

3.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松动,有例不依、有章不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改革的深入使得医师的治疗诊断收入降低,所以医师为了提高收入,常常通过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多开药、同等疗效开贵药等行为获取提成,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造成医药浪费,降低医疗质量。医务服务是一种高付出、高技术的工作,但是由于收入较低,所以很多医务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对待工作,服务态度较差,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3.3 医院财务管理不严,经济效益差

医院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强,没有成本核算意识,对于日常费用支出、设备采购、药品采购等没有严格、合理、正确地进行计划、核算,盲目购买医疗器械、无计划采购药品、医院业务收入记录不合理等,导致器械虚置、药品不足或库存过剩、医院成本提高、浪费严重,业务开展不合理,医院经济效益差。

4. 对医疗改革提出的相关措施

4.1 实行医药分家,明确医疗责任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通过药品加成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所以实行医药分家是解决以药养医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医药分家,医疗机构只需专注于诊断治疗,不参与药品销售,给患者开出治疗过程所需药品,让患者自行到外面的药店购买药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提高药价或者多开药。同时,明确患者的治疗诊断费用,杜绝乱收费行为。

4.2 区分赢利性和公益性医疗机构,实现医患和谐相处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是解决医师使用非常手段谋求高提成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当前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医疗机构的递增,单靠政府投入是很难维系的,所以,发展赢利性医疗机构也是解决目前医疗窘迫情况的有效方法,区分公益性和赢利性医疗机构,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能降低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排斥和不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3 强化医院管理,深化管理理念

医院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行、医务人员按章办事的重要管理举措,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医院管理,对医院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质量,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医院管理,对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要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合理利用资金,降低医疗成本,以期杜绝多开药、开贵药等违规行为。

4.4 加强法制意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行为,医务人员也必须依法执行医护工作。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各部门、各科室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其人员行为,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医疗护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机构以及群众的利益。

结语

医疗改革在不长的历程中取得的成绩是重大的,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众望所归的,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医改资金投入不足、以药养医、医院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医疗改革,必须解决面临的问题。医疗改革不是单方面的政策实施,所以医院不能单靠政府投入资金、条例来解决问题,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配合,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医院必定会发展成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又能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的机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梅.透过制度看医疗改革.产业观察.2012(01):104―105;

第5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核心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医药分开为例,单纯的取消医院15%药品加成,实现药品进价销售,一方面能切断医院资金来源与药品之间的关系,控制过度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医院收入减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因此,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绝不是单纯的取消药品加成,而是多措并举的综合改革。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激励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导向。二是在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采取支付平移的方式,将患者诊次费用合理平移到医疗机构门诊服务上。三是改革医保付费机制,建立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推荐按病种分组付费改革,使医院主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改革是难题中的难题,各国都在探索改革方案,未有任何成熟和可借鉴的模式。北京拥有全国最优质、最丰富、最密集的医疗资源,患者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情况复杂,受关注度高,改革难度非常大。

看病难主要是大医院看病难,改革不在大医院进行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京市先期选择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服务量大,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第一批改革试点,充分体现了本市推进医改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改革也绝不能冒进,必须注重稳妥。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本市选择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五家医院,其中,北京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属于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属于儿科专科医院。分别在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不同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以人为本,惠民利民

第6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论文关键词 过度医疗 侵权 法律责任

由于近年来医疗费用上涨,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后,更引发大家对过度医疗行为的思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在确定过度医疗行为之后如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赔偿,医疗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

一、过度医疗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疗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也可以表述为,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违反伦理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或者治疗。?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与道德相违背;一个是具有不必要性。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但过度检查仅仅是过度医疗行为的一个方面,过度医疗行为不仅包括过度检查还包括过度治疗,过度治疗从专业上也可以细化分类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从《侵权责任法》上所规定的构成侵权责任的过度医疗行为来看,其认定标准应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诊疗规范检查和治疗以及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两种情况?。

(一)违反诊疗规范检查和治疗

违反诊疗规范包括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卫生部规章、诊疗规则、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违反诊疗规范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于所实施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所持的主观态度是故意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为了多得奖金、多拿回扣,刻意违反诊疗规范给患者实施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便可构成过度医疗行为。但患者强烈要求做某项检查和治疗,例如因恐癌而要求做CT检查或病毒性感冒要求开抗生素等,医务人员劝阻无效或默许,虽然是一种过度诊疗,因医疗人员并不存在非法获利的主观意图,并未对患者进行错误引导,故该行为难以认定为过度医疗行为。

在医疗活动中还有大量的医疗行为没有成文的诊疗规范规定,即在专业范畴没有具体规定该医疗行为的操作模式。但事实上,在诊疗活动过程中有大量的医疗活动虽然没有成文的技术规范,但在该学科专业内却已形成了大家公认的技术操作规范。这些行业内形成的技术操作规范也属于诊疗规范。如果医疗人员在治疗时,背离了该些公认的技术操作规范,其行为当然应认定为违反诊疗规范,继而认定过度医疗。

(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按照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实施的检查和治疗,换言之,这些检查和治疗是诊断和治疗疾病所必须的。但在诊断方面,如果患者的病情复杂,诊断上存在困难,为了鉴别诊断,有可能实施了一些与最终确诊的疾病不相干的检查,而该些检查项目仍然应当被认为是必须的。相反,如果某一项具体的检查和治疗不是出于最终确诊的目的,而是出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主观上非法获利的故意,就是属于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必要检查和治疗,应当是从检查和治疗实施的目的来判断。但有时因患方受医疗广告、科普宣传或其他原因,自认为某些检查对自己的疾病非常合适而要求医务人员实施超出其诊疗范围的项目,在此情况下,也不存在医疗机构人员非法获利的故意,无法确定为过度。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在患者身上实施了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就认定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还要分析该检查或治疗是否出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强烈要求,据此综合认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是否应认定为过度医疗行为。

鉴于目前我国诊疗技术规范尚不完善、造成过度医疗的原因复杂,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诊疗规范”或属“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应当交由地市级及以上医学会设立的医疗技术鉴定机构予以评价。在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时,可以要求专家组出具相应的司法意见,人民法院则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认定是否存在过度医疗行为。但是对过度医疗行为的判断有一基本的准则,即该行为对病人的治疗总体上是有利还是伤害。考虑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的采取措施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产生积极的预防作用,是否减轻病人的痛苦或者直接延长病人的寿命。当然在考虑医疗人员目的的同时应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承受,心理是否能承受,治疗是否充分考虑到病人的权益。

二、过度医疗行为之法律认定

(一)过度医疗收费不宜认定为不当得利

医疗活动的开展是医生在患者的委托之下,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和治疗。但由于疾病的情况比较复杂,患者的身体状况又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因此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往往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可以遵循,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自,该做什么检查和如何治疗,都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学理论、诊疗经验自主决定,在这种诊疗委托关系中,患方一般不会具体约定医生得以实施的具体医疗行为的范围,而是笼统地认为委托医生诊治疾病,以治愈患者疾病为最终的最理想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医生可以进行一切可能的医疗行为。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的事实。医方实施过度医疗是双方约定为前提的,是属于医方滥用了患方的授权。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实施过度医疗的过程中,有设备、原料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其获利与患方的财产损失并不对等,医方的获利一般情况下要小于患方的损失。因此,我们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实施过度医疗中的收费,不宜认定为不当得利,患方不能以不当得利纠纷主张权利。

(二)过度医疗行为属于医方侵犯患方财产权的行为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三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侵占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素中,损害结果就包括财产损失。《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民事权益,就包括财产权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过度诊疗,由于这是没有必要的检查,患方没有必要支付该费用,如果患方已经支付了该费用,就直接造成了患方的财产损失。从侵权责任构成的四个要件来看,完全符合该四个要件的要求:一是医方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二是患方出现了财产方面的损失;三是患方的财产损失与医方的过度医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四是医方对患方财产损失上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三)过度医疗行为属于医方对患方的违约行为

从民法理论上,医疗行为被视为医疗服务合同行为。所谓医疗服务合同,指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以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及其他可调动的医疗资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技术和操作规程,为解决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而与患者订立的协议?。违反诊疗规范的过度医疗是医师超越了患方委托目的而实施的医疗行为,属于医师超越职权的行为,应当视为违约行为。

由于医疗保健范围的广泛性,民众健康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医疗服务合同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为在合同关系中强调医患双方的约定,故对于患方主动要求的过度医疗、应行政指令关系铸成的过度医疗或因有患方或者代表患方利益的人的指示所造成的过度医疗,医方可以免除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过度医疗行为认定之后,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范围及医疗机构人员应负担之法律责任的思考

(一)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经济赔偿

由于过度医疗行为可以认定为侵犯财产权的行为,那么患者因该行为进行的不必要的支出,医疗机构当然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在过度医疗行为发生之后,患方及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赔偿相应的医疗费。在认定某行为系过度医疗行为之后,患者的诉请将得到支持。另外,因过度医疗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因此对于患者因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行为提讼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失费或者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进行赔礼道歉也是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的,但是建议相应机构对过度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细化,对经济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明确的规定。

(二)医疗机构及其责任人员的惩罚

第7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1.成立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加强对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民主评议的日常工作。召开了院务会、职工动员会等一系列会议,学习传达省、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具体工作,统筹安排。

2、以科室,认真组织党员、职工学习讨论,明确目的意义,加深对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主动参与。利用报纸、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3、制定了《*县中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卫生局工作安排,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列出了九项重点内容,明确了责任人。

4、开展了向*抗震救灾先锋模范人物和身边好人好事学习活动,树新风,扬正气。我院54名干部职工共捐款一万余元。

5、按评议要求和自查情况,重新修订了《*县中医院干部职工奖惩条例》并在职工大会中通过予以实施。以此进行院规院纪整顿和医疗规范整顿;并通过开展点评不当处方规范医疗行为,督察院规院纪落实等工作。

6、与浙一医院签订《网络技术扶贫协议》,利用浙一医院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通过远程病房会诊、门诊会诊、远程教育等手段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看到浙一医院专家。

7、医院由于自身条件较差,搬迁工程尚未正式进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医疗用房墙壁进行粉饰、更换照明设施,并认真搞好医院环境卫生,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查找问题,自查自纠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

1、执行卫生政策情况:执行中央、省市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整体较好,无明显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政务公开情况:能按照卫生部、省市文件规定落实。(1)服务指南,药品,常规检查治疗价格、专家资料等上墙;(2)住院病人费用实行一日清单制。(3)财务公开每月一次,医院资产、运营情况等每季在院周会上通报。(4)各项招投标信息,人事招聘信息及时,结果每季在医院公开栏公布。

3、执行物价政策情况:做到价格准确、项目明确、患者知情,无分解、重复、搭车和自立项目等乱收费情况,无违反物价政策现象发生。设立了专职物价员,确保各项调价能及时、准确执行,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的问题;

4、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诚信服务情况:看病难看病贵是众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积极想办法,(1)严格控制药品比例,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2)实行单病种医疗规范;(3)加大对设备、设施投入,购置放射科洗片机和检验科尿液分析仪,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条件;(4)在全院开展了首诊首问负责制;(5)简化就医程序,完善服务指南,增设指示牌,进一步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努力做到让病人就诊方便快捷;(6)每季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规范管理,确保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因病施治。(7)对60岁以上病人给予一定的减免;(*)调整作息时间,窗口单位提前上班。

5、落实行风工作责任制情况:(1)院长与院务会成员,职能科负责人,科主任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职责和义务;(2)制定了全院职工思想的职业道德学习教育计划,每月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一次,每年全院上课一次。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3)未发现收受红包、回扣和吃、拿、卡、要等现象;(4)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行风投诉箱和投诉电话,设立医患纠纷办公室,对于患者和家属反映的问题,我们都给予了及时合理的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除外)。

6、纠正商业贿赂和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情况:(1)院长、书记找医院药剂、设备、总务、采购、财务等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戒免谈话两次;(3)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9*%均为政府招标产品,大宗物品、基建工程等基本实行招投标。(4)党委班子成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行其责。医护人员廉洁行医,没有反映有收受红包、回扣的情况,有2名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拒收红包给予表扬;医院从未过任何虚假医疗广告

7、征求社会意见情况:医院于9月底召开了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共有19人参加会议,党支部、医院办公室还走访了康庄社区,发放调查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和召开工休会、社区群众座谈会、设立行风热线、设立行风意见箱、问卷测评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我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欠温和;与病人沟通不够,语言生硬,说话缺泛艺术性,人性化服务意识不浓,服务理念待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少数职工对一些常用的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得还不很熟练,诊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部分医护人员对卫生法律法规掌握得还不够,法律意识不强;

4、住院条件较差,卫生设施陈旧,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第8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管理效益;措施

我国在199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截至目前陆续实施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医保基金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下针对如何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益进行探讨。

一、医保基金管理工作现状

1.信息量大。医保基金管理期间,会输入输出大量的医保数据信息。以中等城市为例,假设参保人数为25万,那么在医保信息管理系统中,每年会产生500万条新记录。要想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利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2.报表众多。在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上,财务人员的报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四类,一是社会保障预决算报表,二是医疗保险基金统计表,三是经办机构内部管理报表,四是领导及部门调研用表。其中,前两类报表采用统一格式,后两类报表则没有统一格式。工作人员填写数据时可能违背一致性要求,不仅对使用者造成误导,也增加了跨地区数据的对比难度。3.收支不平衡。我国医保基金的收支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没有列入地方财政的补助范畴内,医保基金的增值依赖于银行、国债的利息收入,因此增值能力有限。随着基金支出数额不断提高,就造成了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另外,部分参保单位的经济效益不佳,由于费用缴纳不及时,加剧了基金收入短缺的情况。4.信息化水平低。我国社保机构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保网络系统,在适应性、通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此造成的结果,是管理部门无法对基金管理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对账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受到影响。

二、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

1.就医要求提高。在医保范围内的药品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尤其是进口药品,只要是诊疗目录中有明确规定,均能够使用医保基金。患者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就可能盲目使用价格较高的药品。医院答应患者的要求,就会增加医保基金支出数额;医院不答应患者的要求,患者就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实践证实,医保患者盲目使用高昂的药品和器械,是造成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2.过度辅助检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定点医疗机构开始扩大服务人群,提供成本高的药品和器械,尤其是利用高端设备取代一些常规设备。在医疗诊治期间,过度借助于辅助检查,使用价格高的药品,而价格低、质量好的药品使用频率降低。另外,医疗机构按照科室收入为医护人员发放奖金,虽然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但也带来了趋利性,医护人员可能会优先选用价格昂贵的药品和器材,造成医保基金损失。3.治疗费用增加。依据当前的医保制度,患者在门诊就医时,按照先使用个人账户、后使用现金的顺序,报销的前提是需要住院。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下,患者为了报销医疗费用、节省个人资金,即使是门诊治疗的疾病也选择住院治疗。另外,新农合患者一般没有门诊统筹账户,因此门诊报销费用低,住院是为了开药、常规检查,因此出现了小病大治的现象,造成医保基金浪费。

三、新时期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益的措施

1.平衡医保各方利益。医保基金对于市场具有主导作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平衡的利益关系下,促使医保基金随着市场步伐前进,不仅失去了主导作用,也难以保证市场的平衡发展,继而出现多种矛盾和问题。对此,要想平衡医保各方的利益,应该对医保形成有力约束,促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减少市场环境造成的影响。适当增强市场的主导能力,才能促使医疗市场跟随医保基金的步伐前进,最终实现医保基金利益分配均衡的目标。2.均衡分布医疗资源。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体现在医疗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医院,大多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中;而三线及以下城市中的医院,医疗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如此一来,患者的就医选择性降低,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对此必须重新排列医疗秩序。以治疗费用过高问题为例,根源在于药品价格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改革根本体制,优化地理区域位置,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其次医院要建立审核制度,以综合水平作为评判医院等级的标准,避免医院对医疗价格进行随意调整,促进医疗资源均匀分布。3.加快城乡医保统筹。我国医保制度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也存在明显问题,例如基层管理不完善、城乡医保结构不合理等。如此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参保人员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在地方政策影响下,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三农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城乡医保无法做到统筹化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保证参保者的基本权益,提高参保者的主动性,降低地区经济和社会负担。具体到乡镇地区的改革上,要提高土地分配的公平性,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保证农户有能力参保,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4.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第一,加大征缴收入,降低职工的医保赡养比值,强化基金的征收工作。针对参保单位内并非全员参保的现象,经办机构应该严格审核参保单位的职工信息,审核单位账务报表、用工登记表等,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发挥医保基金开源节流的作用。第二,加强资金运转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一方面可以适度储存药物,对市场供给进行适度调配,提高药物市场的利润,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合理投资,常见如债券、股票等,保证基金收益的稳定性。第三,针对异常基金支出加强监管,首先是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基金的异常支出;其次是对异地报销进行监管,医保机构可以采用电话核实、实地调查等方式,加强发票管理,避免伪造发票的情况。5.提高电算化水平。对于医保基金管理机构而言,应该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等,开展基金核算工作,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方便基金财务分析,实现收支账目当日核算。另外,也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学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报表众多、收支不平衡、信息化水平低。分析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在于就医要求提高、过度辅助检查、治疗费用增加。对此,应该平衡医保各方利益、均衡分布医疗资源、加快城乡医保统筹、确保基金收支平衡、提高电算化水平,才能提高医保基金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合琴.关于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益的财务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6,(18):185.

第9篇:过度医疗的解决措施范文

摘要:从表面上看,道德风险的产生根源是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根源是我国尚未成熟的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客观存在于医疗保险的全过程,这将导致全国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呈现不合理上涨的态势,给国家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分析我国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严重影响,得出几点防范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防范

一、我国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保险中,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医疗保险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利用信息优势所采取的导致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机会主义行为

(一)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

1.患者消费过度

在实际的情况中,医疗保险的存在致使许多参保人缺乏费用节约意识,在生病时只顾多开药、开好药,小病大养、大医,使我国本不富余的医疗资源大量浪费。

2.借卡就医,冒名就诊

由于医疗保险的存在,参保人员可以在支付相等医疗费用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参保人员的医疗资源成本较之前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未参保人员就会因不愿付全价看病而向他人借用医保卡,这就出现了“一卡多用”、“一人参保,全家享受”等现象。

(二)医疗服务供给方的道德风险

1.安排过度检查

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医疗服务机构在治疗前会让患者做很多无关紧要的检查,或者诱导患者做很多高新仪器的检查,而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接受医生所安排的各项检查。

2.过度用药

在用药上,很多医生并不是“对症下药”,通常对于疗效差不多的药品,就会偏向于高价药和进口药,而且会开一些可用可不用甚至完全没有必要的药品。

(三)医疗保险供需双方共同产生的道德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医疗保险供需双方在医疗保险中都有利可图,因此由两者“合谋”共同产生的道德风险也就在所难免。其主要表现为:

1.人情处方泛滥

医疗服务机构在市场上存在着竞争关系,患者也会根据医院的等级及服务态度等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因此就会有医院为了留住患者而利用人情关系开大处方、人情方、营养方等情况大量出现。

2.违规报销

在医疗保险供需双方的“合谋”下还会出现医方为患方违规报销,其中以自费药变成公费药报销的情况居多。医生在处方上开的是属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治疗药品,而患者拿到手的却是应属自费范围营养滋补药品。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很多人就会为了保健身体而依赖于过多的保健药品和营养药品,而一般情况下保健药品和营养药品的价格都会比较高,于是就会出现参保者利用本该用于购买基本药品的医保份额去购买相对“奢侈”的高售价高定位的保健药品。实际上,保健药品与营养药品并不属于医疗保险项目报销范畴,但是医患双方“合谋”则为这一可能提供了条件。这样的情况会让医疗保险机构在监督管理中难以核查,因此诸如此类的滋补类自费药品就被合法化了。

二、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影响

(一)使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长,增加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

医疗保险需求方的过度消费和医疗保险供给方的过度供给造成了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在短期内呈现出快速不合理增长的态势。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模式为部分积累制,即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费用共担及收支平衡的原则。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疗保险机构在一定时间内收缴的基金总量基本是保持不变的,而道德风险却引发医疗费用支出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由此出现的资金差额就要由国家财政补足。同时,国家为减轻财政负担就会相应提高医疗保险缴费率。因此,道德风险引发的费用增长无疑是给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都增加了负担。

(二)使卫生医疗资源分配更不合理,降低医疗保险制度效率水平

医方提供过度医疗,其初衷不是为了患者健康,而是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患方过度消费医疗资源也不仅仅是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还有从医疗保险机构获取利益的动机。医患双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并且被损害的社会利益要远远大于其获得的收益。道德风险导致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度和供给过剩,即医疗服务带来的边际收益低于其边际成本。医患双方过度消费医疗资源,破坏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导致了服务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并且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实质上也是个人收入的再分配,高收入者将一部分收入向低收入者转移,健康者的一部分收入向多病者转移,以实现社会共济与稳定的目标,然而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这一分配制度没有得到公平体现,降低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水平。

三、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费用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费用的控制显得尤为紧迫,因此,医疗保险费用的偿付方式改革应该成为一项重大课题。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支付方式,因此,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根据本国国情,采用混合支付的方式,扬长避短,相互依存,达到规范医疗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那个的良好效果,总体趋势应该是由分散式偿付体制向集中统一偿付体制发展、由单一偿付模式向混合偿付模式发展、由后付制向预付制发展。

(二)尽可能实现医药分离

医药分离是近年来新医改的一个重要工程,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离可以有效抑制医院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向患者过度用药的情况出现。但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对其应从生产环节开始严格管理,规范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不合理加价行为。长期以来的“以药养医”体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配合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以消除医生乱开药方的原动力,模拟国外“白色市场”的做法,建立医院出方、药店兽药、职工直接购药的制度。医、药经营的分离,最终将使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与药品的销售脱钩,减少目前因追求药品盈利造成的用药过度和超前消费,减轻患者和医疗保险部门的压力。药品收入作为医院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一旦实行严格的医药分离制度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必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保证医院的有效收益,国家要积极推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政府要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因此,在推进医药分离制度的过程中,国家还要继续出台许多辅措施予以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但医药分离势在必行。(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参考文献:

[1] 路佳,刘宾志.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