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教学案例主要贡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主要贡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案例主要贡献

第1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教学 案例 设计与使用

一、前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在我国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各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依据,对教学中的一些使用方法和模式进行适当的更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校方一定要正确认识,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针对国际贸易企I对人才的需求予以满足

我国的国际经贸企业在最近几年逐渐扩大了发展的规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增加了数量,也要求具备更高的质量。想要进一步发展国际经贸企业,相关专业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理论基础,还应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拥有全球性的经贸发展视野、文化思维多元化,是其必备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合理,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实践与理论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新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加以应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学学习效果的提高。经济学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环节被省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致,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如果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实践案例,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生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和存在于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案例有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具备相应的完整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案例,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针对性,和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象,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有一些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所给出的数据信息,因为考虑到商业机密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教学案例并不具备真实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没有价值较高的教学案例

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有着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设计出高质量的经济学教学案例。与此同时,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依然使用老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现阶段教学的发展趋势极为不相符。第二,教师将重点都放在了讲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上,教师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特别少,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课堂上还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对教学效果有着很不利的影响。第三,一些年轻的经济学教师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没有足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实战经验,对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分析和讨论案例内容,进而将经济学理论的关联性发掘出来,有效地运用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不过,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与讨论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案例的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设计与使用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质量的选择有多么重要。第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的教学材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更合理,必须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具体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案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最好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参与案例讨论。与此同时,难易程度在教学案例中的控制一定要合理,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合理,还可以使学生的经贸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第三,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在对经济学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最好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此同时,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不能只是选择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选择一些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了解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地避免同样的错误事件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充分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经济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想要顺利地开展案例教学法,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第一,教师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不断更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中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其内涵有充分的掌握。第二,校方应该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科学合理,促进案例教学法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三,一些任职教师也可以到相关单位实习,有助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利用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我国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国际经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所以,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其质量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庞辉.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使用[J].经营者(学术版),2015(7):299.

[2] 谭丽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J].时代报告

(学术版),2015(6):284.

[3] 李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8).

[4] 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24-225.

第2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我们来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的情况:它办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始建于清光绪xx年(公元19xx年),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老东坡下,背靠青山,侧临绿水,校内青杉挺拔,繁花似锦,绿草茵茵,是一个静心求学的好地方。它占地总积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73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500平方米。这里共有教职工63人,教学班24个,学生1058人。它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进发展,多年来一直承担全县小学教育研究和实验示范任务,为龙陵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山地区重点学校之一,它也为龙陵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6节(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品德、自然、音乐、美术7个科目)。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题班会。

3、带领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

4、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首先,我请班主任给我一份名单,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而后我便找了个机会认识了全班同学,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我唧唧喳喳地说:“老师,你怎么才来就知道我们的名字呀?好多老师教了我们一年都没记住我们的名字。”这也使我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亲切地喊一声:“范老师好!”,我也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同时我也发现了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问候一句。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自认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实这不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也要有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微笑是法宝。”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微笑着。所以,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活泼了一些,40分钟的课一下子就过去了。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突然一次,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范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范老师。”这是出自一个三年级学生之笔,这也是我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也使我明白了,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第3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词】法学教育 研究生教学 案例研究法

一、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理论界定

(一)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内涵

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一直以来都将案例教学法作为研究生教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其实得益于其法律传统,同时也是法律实践的需要。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因以培养法律职业人士为目标而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在法学院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案例教学法由当时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道尔教授于1870年创立。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像大陆法系那样向学生灌输法律规则。案例教学的贡献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性法律人才。一般做法是老师不去讲授抽象乏味的法学理论知识,而是根据经典案例,由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自己初步的意见,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然后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必要的总结。

因此,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内涵就是教师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典型案例并与学生共同研究,使法学研究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理论知识、把握法学学术动态而且还能发现问题并训练法律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念,以每一名法学研究生为教育中心,实现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此外,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方法特征

(1)在思维方式上采用归纳性逻辑的方法。由于大陆法系的传统,其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讲授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概念。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调动学生对法律探索的积极性,从而 “使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上,与现实的教学实际相距甚远”。大陆法系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必然结果之一便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成果,致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辅助和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案例教学计划选取典型案例,最主要的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进而传授法学理论知识。

(2)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讲,任何理论知识都是由生活实践反映出来的,如果缺乏对实践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应然”与“实然”混淆不清、概念不分的困境,其原因也在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因为对案例性质的挑剔性和质量苛刻性,一般都是从现实生活发生的实际案例中选取。因为这些案例已经是早已发生的真实事件,并且有相应的司法判决,学生可以亲眼见到和亲身体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的整体过程,进而也更有利于了解这种结合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3)法学案例教学特别注重师生的动态互动。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参与主体都是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而案例教学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单向传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式案例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组织、引导,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前提下深入探讨、辩论”。换句话说,这种教学方法得益于案例讨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而种开放和互动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一直保持动态的良性循环。

二、现今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面临的价值困境

大陆法系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理论型人才,而不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其教育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学教育,而非英美法系法律职业性训练。这一背景就造成我国法学教育的功能多注重于单向传输和解释理论层面的知识。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其法学教育定位即职业化教育,着力培养实践型法律人才。法学案例教学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国,各法学院着重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像律师那样驾驭、运用法律资源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法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仍然比较模糊,究竟是是精英教育、职业教育抑或通识教育依然不清不楚。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恶果即经过三年的研究生教育,毕业生仅仅学会背诵法条,但对于司法实践活动并不能轻松驾驭,对于法学理论研究也只是皮毛,没有学会研究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造成职业教育和单纯理论教育的矛盾;教学目的也出现法律职业型人才和学者型人才培养的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价值就陷入了两难困境――其究竟应该具有法学理辅工具价值,还是法律实践性价值?

(二)在实践运行中,案例教学法与大陆法系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相冲突

法学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司法背景是判例法的英美国家,而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对案例教学是一种束缚。我国现有法学院的师资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经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堪忧。不少教师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但对司法实践却一知半解,并且案例也是直接从书本上选取,难以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高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外, 更应当具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并且要始终站在相关司法实践的前沿, 掌握最新的立法和司法动态。当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既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科学的评判和引导,也能够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美国名牌法学院的教授经历大都十分丰富,既是本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具有极高的理论功底, 同时他们还是踏踏实实的司法实践者。如果一位法学教师只懂得理论知识而不了解司法实践,那么便无法自如驾驭案例教学方法。故此, 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理应将教师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 教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规定性的成文法与案例教学难以兼容

我国成文法受大陆法系传统的影响强调法学逻辑的完整性与严密性,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的讲授制与案例教学法具有内在的不兼容性。美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律师的目的决定了其非常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培养法律职业人才。而大陆法系的法学研究生教育则表现为 “法律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导。法律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因此,大陆法系的教学特别重视对法律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在教学方法上自然更倾向于单纯的讲授教学法。在法的渊源上,英美法系早就有系统而详实的判例汇编,法律也以判例法为主,天然的使案例法教学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而大陆法系国家是以制定法为其法律的主要渊源,进而影响法学教学呈明显的理论化特点,在此背景下面对面的单向传输方法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法学专业因其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文化在法学教育目标上,更强调的是理论素质教育而非职业实践教育,虽然我国最高法院已公布了十批52个指导性案例,但是相对于判例法国家的案例来说远远不够,因此,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法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成文法的规定性难与案例教学兼容。

三、我校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引入的必要性和改革路径

(一)法学研究生教育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法学案例教学法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法学分为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大陆法主要是成文法,而英美法主要是判例法。成文法的特点是理论性与普遍性强,但难免不够生动具体,判例法恰恰克服了这些弱点。于是,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在法学和司法界得到倡导和运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典型案例研究理论知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最早是出现在哈佛法学院的教学应用中。后又引入到商学研究和医学研究中,这种方法非常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是第一次让法学专业的学生接触司法案例和司法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2)案例教学实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无缝对接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出了很多类似新的法律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代孕等,由于成文法的滞后性,使注释法学缺乏解释力,这时就需要案例研究及分析。案例教学是真实案例的提炼和精华,也是法学理论的体现及回应。

(3)中国的指导性案例制度亟待案例教学方式。

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具有成文法的传统,判例一般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至2015年4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公布了十批(52个)指导性案例,首次规定了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成为以后相似案件的判决依据,这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进步,体现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的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导性案例作为中国法律的渊源之一,理应成为法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与案例来源。

(二)我校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改革的路径

(1)开发教学案例资源来建立案例教学库。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案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必须要具有典型性、实践性、相关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大量具有本土化、专业性、时效性特点的案例是成功开展法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案例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选取是否恰当,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案例调研进行课题研究,其选择和应用的案例是法学案例教学适合的案例来源。从某个角度上说能满足复杂性、关联性、启发性要求的案例只有通过调研写作才能完成,从而运用于案例教学。判例法国家有非常充足的案例资源,因为他们有判例公开和判例编撰的传统,这就为他们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中国法学教育者要想获取系统与全面的判例却存在着事实上的困难。适合的教学案例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是典型的、剔除了无效信息的、经过选择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度的案例。只要这样的教学案例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法学教学案例必须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最好能够由相关组织出面建构全国性案例教学的共同平台,实现法学案例资源补充与共享。

(2)加强法学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在案例教学法当中教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案例的编选与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然而对于法学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却绝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的。遍查世界名校,都特别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案例教学法老师。“哈佛大学数百年的辉煌, 不仅仅是因为其学生来源的优秀,整体素质高,还在于它有着一支被人们称誉的庞大的 ‘明星教授群’。”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在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时收效甚微,师资条件的欠缺是一个重要因素。以哈佛法学院的案例教学为例,它把案例撰写视为研究并记入教师考核系统。理由是“它加深了教授对法律实践的理解,进而有助于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生学习是一种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案例教学也是一个既复杂又专业的过程,那么我们对于研究生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更高。既是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又是掌握司法技巧的律师的“双师型”教师更适合实施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学中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无论是大陆法系的理论讲授还是英美法系的案例探讨都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我国法学研究生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时实事求是的做法应该是在选择案例及组织教学时培养案例教学对学生抽象的法律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讨论、发言、辩论的形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效应及实践效果。法学研究生的学习排斥简单的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和僵化理解,是一个自主创新型和发散思维型的学习过程。 “研究生教学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生成的过程’而非知识‘掌握的结果’。”这也是案例教学对研究生培养做出的最大贡献。可以说“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追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总而言之,“案例教学不单纯是教学方法问题,它背后隐藏的是与教育理念和评价机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司法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结语

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法科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法律实践能力,其在提升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实践与理论并重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法学研究生教学和教育的发展中,案例教学法虽然适用性极强、颇受学生欢迎并且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具体的法学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却出现种种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其往往只具有案例讲授的形式,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存在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单一等诸多问题,使得案例教学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呈现种种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迫切需要改革。想要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能,提高学生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必须有所创新:即开发教学案例资源来建立案例教学库,加强法学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并且在案例教学中兼顾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07.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

[3]威廉・埃利特.案例学习指南:阅读、分析、讨论案例和撰写案例报告[M].刘刚,钱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5]张强.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8 .

[6]卢丽芹.法学教育中对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反思[J].黑河学刊,2006.

[7]赵福江.高校法学教学中的案例应用对策[J],大众科技,2008,(3).

[8]姚怀生.法学案例教学法理论研究及教学试点经验总结[J]高教研究,2007,(16).

[9]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10]王洪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1]张琳.论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J],教育与职业,2011,(3).

[12]尚国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0,(1).

[13][美]Judith A・Mcmorrow.美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养成[J],法学家,2009,(6).

[14]劳伦・M・弗里曼.美国法学教育背景[A],韩大元,《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2.

[15]德里克・博克. 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16]刘亚兰. 论案例教学与教育学的教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5).

[17]刘同芗,郭健美.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 .

[18]张强.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9]郭明瑞.王福华.高等法学教育的反思与审视[J].法制日报,2001.

[20]张强.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J].中国电力教育,2008.

[21]沈宗灵.比较法总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2]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

第4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基本含义;运用;教学案例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今天,本文就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动我国技工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结合诸多学者研究结果可知,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指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两人到六人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因素有效结合,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1]。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显而易见的是,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分组

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来将学生进行分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组。当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趋于繁琐、复杂的时候,教师则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于较为简单、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则可以进行全体教学[2]。

2.2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为了保障每个小组能够趋于平衡状态,教师应该保障每个小组有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将此学生任命为小组组长。

2.3教师应该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

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紧盯一个目标来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刚开始分组之后,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此时,教师应该制定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将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升级,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树立合作学习观念,并且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4教师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作

为一名合格的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换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而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英语教师的指导,教师不能够就此不管。鉴于此,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来回巡视,及时掌握各个小组的讨论交流情况,当学生思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启发。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以Unit6《planyourwork,workyourplan》章节为例,此章节的教学内容是:Theworkplanarrangesvocabulary,phrasesandprocessphrasesandsentencepatterns.教学重点:1)Memorizecertainworkdatingphrases;2)Knowledgeofworkarrangementandrelatedprocesses;3)TomasterthefixedlanguageandtypicalsentencepatternsinEnglishconversation.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安排几个学生根据此主题进行对话,让班上其他学生针对对话来进行提问,随后,教师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单词,并分组讲述某一单词的用法,随后以小组的形式来提出工作约会用语、工作安排、以及相应句型,比如“schedule安排;fornow暂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5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开放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形式,它不仅仅是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的开放,其本质决定了它必定与传统教育形式有所区别。本文以市场营销学全程案例教学为例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了教师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希望能够对开放教育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开放教育 教师角色 全程案例教学

一市场营销学全程案例教学介绍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接触面广的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科的专业必修课,中央电大与湖南省电大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都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作为基层电大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辅导教师,笔者结合网上已有教学资源和课程特点,将掌握营销规律、学会思考运用作为教学目的,摸索出了适合开放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全程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交流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笔者以教材为基础,用九个专题的形式涵盖全书十六章的重点内容,并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篇幅,节省了面授时间。在具体教学中,每个专题都是由数个案例组成,这些案例主要分为自学指导案例、课堂教学案例、课后讨论案例三个部分,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最后教师以实践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营销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既可以是实际工作的分析体会,也可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完成。

二全程案例教学中开放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市场营销学全程案例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开放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本质,充分适应了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时间紧、工作经验足、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思考、边交流边实践,在第一时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放教育教师的角色较传统教学教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开发者

开放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对象的开放,这使得开放教育教学不能和传统教学一样以教师的统一安排为主,而应该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专科的专业必修课,一直以来中央电大都会提供全面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辅导资料。但是开放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基层电大的教师不能简单地成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的研制与开发,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全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后设计开发的适合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编排,精心选择相关案例实现不同环节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体现了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2.教师成为过程的引导者

开放教育全程案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主导者地位,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安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环节:第一,自学指导案例环节。教师将自学案例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实现自主预习。第二,课堂教学案例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分析重点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交流,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第三,课堂讨论案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完善与补充,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分析、自主表达。第四,课后讨论案例环节。教师在网上开放式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QQ群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自主运用、自主交流。第五,实践案例设计环节。学生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是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案例设计,教师通过指导答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案例设计,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实践。

3.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导者

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授课为主,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开放教育有课本、音频、视频、网上辅导等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更有面授、网上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答疑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供学生选择,因此教师的重点是辅导学生学习,由教学的“独奏者”向学生学习的“伴奏者”转变。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辅导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辅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与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课堂及课后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与完善,辅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知识的含义,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第三,实践案例设计中教师在学生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师成为服务的支持者

由于教育对象的开放,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背景各不相同,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作为开放教育的教师不能像传统教育教师一样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开放教育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成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支持者,具体表现为:第一,精心选择各个环节的案例。教师在自学案例选择上通常考虑到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既要明确学习目的,难度又不能太大;在教学案例选择上会注重案例中知识点与重难点的覆盖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讨论案例的选择上会注重案例的灵活性及趣味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讨论的积极性。第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各种平台。教师在自学环节上提前把自学案例到网上方便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参与讨论交流;课后在网上讨论案例,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支持学生开展讨论。5.教师成为互动交流的参与者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权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全是接受者。但是开放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要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地位相同,大家以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开放教育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同时自己也参与到讨论中,在讨论中教师并不是理论权威,只是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在课后讨论中教师也与学生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并能够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更多的实际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开放教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但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我们只有主动转变观念,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够为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辛治杰.关于开放教育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模式转变的探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2]毛军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群体角色定位模型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

[3]肖俊洪.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交互活动研究——教师角色多重性对学习的积极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6(3)

[4]徐皓.理解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3(23)

[5]谢群、周韶峰、刘定邦.论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角色嬗变[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第6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案例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理论体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的联系中介。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解读一段教育理论、诠释一个教育理念,示范一个指导策略;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中过于偏重抽象的理论、原则的空泛。

(一)理论意义

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基点,探索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它以形象、具体的方法为表征,实质由是高度的理论抽象和逻辑综合。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历年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栏目策划、设计、前期准备、运作到节目的播放等一系列幕后的机制的介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与栏目评选的实践进行一次“对话”,用教育理论解析栏目教育的实例。(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的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人民大众的实践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典型性和真实情景的感染性;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2)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实际问题,采用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着重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案例分析法不仅可以从栩栩如生的案例实景中,体悟、领会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而且还可以真实观察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之道,凸现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

(二)实践意义

1.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案例教学就是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例作为课堂分析对象,通过亲临体验、深度解读和理性思考,用教育的方法理论解析案例及情节展开过程中采用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手段、方法,解读教育情境,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际应用问题。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度解读,体验案例实践的理论意义,从而实现对教育理论的选择、思考与实践,并对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力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科学化和创新性。

2. 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案例教学最大的裨益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感动中国》栏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型综艺性栏目,也是一个将政治性、教育性、感染性和艺术性融于一身的栏目,栏目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以此为案例,介绍节目幕后鲜为人知的策划过程、运作过程、评选过程,通过组织过程展示,让学生领会和体悟隐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总结方法的理论、原则和规律,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再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掌握理论、分析问题、方法创新的能力。

(三)学术意义

《感动中国》是一个持续时间长、政治影响广泛、教育意义深刻、综合性强的经典栏目。选择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案例,一是因为该栏目运作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同节点,都昭示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随着栏目幕后运作场面的还原、展开,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方法进行逐个展开分析;二是因为该栏目是一个综合型节目,案例描述过程本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案例解读过程中也可以将多种相关联的方法有机组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解剖和组合方法,综合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方法之网”,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艺术之美。因此,以此为案例,除了案例内容所透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案例本身的开放性也是我们案例研究中的一个学术创新,它既可以将一个大案例分解成多个相关的具体案例,分门别类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教学意义,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地、综合性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组合起来解读、领会。

二、研究内容

(一)案例简介

研究思路:通过对连续八年的《感动中国》栏目的总体介绍,栏目产生的意图、评选的过程、栏目的运作方式、典型参选人物事迹等的介绍,完整地介绍《感动中国》栏目。从栏目介绍的过程中,总结和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教育艺术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益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寻求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感动中国》栏目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现实案例的介绍,实现全体同学的充分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在学生的讨论、阐释与模拟在场的体验中,帮助学生解读、体悟抽象的理论观点,把握系统的理论架构,理解生涩的教学内容,并最终使学生获得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内容

《感动中国》栏目的产生: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央电视台希望“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新闻人的职业敏感以及符合国家新闻规范的价值理念评选出自己心中的年度新闻人物”,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通过“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以评选出当年度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内容,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三)《感动中国》栏目简介

1. 年度人物的评标准。《感动中国》对“年度人物”的定义: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评选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点:为推动社会进步、时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2. 《感动中国》的人物遴选流程。《感动中国》的人物遴选有一套规范而严格的流程。

(1)前期人物资料是随着前期策划工作一同展开的,先由中央电视论部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列出一个大名单。

(2)《感动中国》正式对外评选启动通稿,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物,不断补充进大名单。

(3)选出打动人心的二十几名候选人,并以更详细的篇幅对其事迹进行介绍,列出小名单,约22到25个之间。

(4)同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官方网站展示大名单上所有的候选人。12月中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网上投放,网民推选他们心中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2月底,节目组将经过反复筛选的小名单寄发给由四十余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推选委员会的每一名成员,推委会成员在收到的候选人物名单中选出他们认为最能人物,并填写推委会成员的推选意见之后,再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者式反馈回节目组,形成推委会意见。

(5)第二年l月初,《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录制工作开始筹备,推选出10名最终的获奖人物以及一个特别奖,上部主管部门,经批准,最终确定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

3. 《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以及节目制作流程。

(1)《感动中国》启动、筹备阶段。工作人员开始收集可供入选的人物资料。

(2)进一步完善人物资料的收集、核实工作。

(3)正式启动,对外活动启动通稿,同时开通栏目官方网站专题

(4)《东方时空》开始摄制呼声较高的候选人物的纪录片。

(5)确定获奖人物,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节目录制、播出。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思考。本案例适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具体方法理论模块教学的应用,也可在具体方法逐章讲解后,通过本案例进行方法综合应用。

(1)通过对《感动中国》栏目的产生、设计目标、运作章程和评选流程的简单介绍,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

(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方式、“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人物遴选的一套规范而严格的流程等方面的分析,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方法论和网络方法论。

(3)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的介绍、获奖感言(视频展示)的宣读等方式,提高榜样示范方法论、感染教育方法论的理解。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理论、内容体系、方法论发展趋势及方法模式建构等。

(二)比较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各种具体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具体方法运用的环境要求、特点和实践效果。

第7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管理学 案例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素材,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得到广泛运用,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越来越被重视。

二、管理学基础中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管理学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会计学专业本科、工商管理专科、行政管理专科的统设必修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吸收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感不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需要提前搜集查阅大量相关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案例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观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感受管理者的矛盾处境,体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管理学案例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锻炼学生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既是师生,又是生生之间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一方面要学会自己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作出贡献。

(二)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将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案例课堂中,教师应定位于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引导者,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和课堂进度的掌控者。教师把填鸭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知识让学生浅显易懂地接受,同时又要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现状,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在与学生互动讨论中能从容解答各类问题,并调节好讨论气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后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学生的反应和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这些都会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三、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导入案例。

案例作为教学的主线,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案例教学模式的载体,所以要求精挑细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典型性原则。也就是教学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作用。第三,多样性原则。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多个案例就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反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管理艺术,以便让不同经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管理的真谛。第四,难易和篇幅要适中,素材应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课前准备阶段。

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应将打印好的案例发到学生手中,并将与案例及其相关的材料传到网页上,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便于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及情节,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

(三)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3~6人组成。小组讨论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简述自己的观点及对问题的看法,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寻求最佳的解决对策及方案。全班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最完整的阶段。在案例讨论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辩论会式”,教师担任主持人,不参与讨论,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间进行反驳或辩解。二是“情境体验式”,教师选出一些学生,分别扮演各角色,然后要求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师生较量式”,教师就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一一提出,由某个学生回答,在多轮的问答中,教师逐步深入地引导案例讨论的开展,由学生发现案例的关键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

(四)总结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法面授阶段的最后环节。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组成的,但总结的重点不应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学生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克服,等等。教师总结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对学生提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多肯定,还应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在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中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当前在管理学基础的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法整合运用,优势互补。

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进行。另外,案例教学法要与多媒体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整合运用,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能有尽可能大的收获。

(二)案例库资源不足,质量欠佳,缺乏共享。

储备丰富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促使教师专业化,了解更多实务的平台。目前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共享缺乏一个长期规范有效的机制,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学生沟通和辩论能力。

管理学中的案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但许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适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接受管理中的解决之道是“道并行而不悖”的,减少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人不习惯当面质疑别人的观点并进行辩论,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2]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5):89-88.

第8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等数学;教学评价;高职

作者简介:段峰(1977-),男,湖北英山人,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安徽 铜陵 2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sqrl20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23-02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传统基础学科,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因为它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理论知识与素养,是众多专业学科的基石和工具,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力量之源。时下,我国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专业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各院校逐步展开,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然而,具体到各个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数学教育工作者还是很有必要去构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专业建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服从于专业规划,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统筹安排。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则是采用传统的模式,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尽管如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还是有以下共性的问题:

1.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国家高职教育方针政策的有力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省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线逐年走低。学生数量上来了,可质量差异却进一步拉大。面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却因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困难而止步。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不合适,导致高职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与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需求

时下,高职各学科课程的教材都是琳琅满目。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材也是一样,版本很多,但绝大部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被说成是本科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版实不为过。具体到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而言,值得肯定的一是分模块式教学,将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图论、关系与代数等知识分成多个教学模块,根据学生专业需要,灵活组合模块实施教学;二是分层次教学,打破自然班级授课模式,将学生按照成绩优劣划分成不同班级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教师与各个系部专业之间的专业差距,大多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去实践“必须够用,服务于专业”这个宗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是说,有必要去深挖专业课程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案例,以此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陈旧

“粉笔+黑板”式的课堂教学依然是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学生和教师都适应这种模式,但也不排斥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许多教师愿意采用的,一堂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既可以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又可以让教师切身体会到现代化教学的魅力。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高等数学”教师采用的几乎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复习引入,定义讲解,定理、公式证明及运用,练习小结等,尽管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比如交流互动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自学加指导式教学等等,但教师们很难推陈出新,或者出现极好的个别教学案例却没有得到推广,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教学体系。

4.教学管理制度落后

应该说,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管理有比较大的关系。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管理上,主要考虑的可能是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相关的指标,然而“高等数学”课程不涉及国考、技能证书和升学,因此各学院教务主管部门一般都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明确的任务或指标性规定,从而学生和教师就没有多大的压力,甚至有学生和某些专业课教师提出可以不学“高等数学”,这是很可怕很可悲的事情。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上没有压力,教师和学生对其没有正确的认识,怎么能够指望高职院校人才的高产出。

二、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为了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进一步发挥“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笔者认为分专业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对每一个教学团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1.统一思想

作为一个学院或一个系部的“高等数学”教学团队,有几个问题需要统一认识。课程定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是什么,侧重于学生当前的专业学习,还是为学生后继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或者是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服务,搞清楚课程定位,教师们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理念:“高等数学”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能力培养为主,课堂教学该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团队应该明确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和实践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2.设置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课程无论是由高职学院统一规划,还是由专业建设规划,教学团队都应该主动争取充足的“高等数学”教学课时,作为理工科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到高职一年级应该保证每周至少开设4节课。但一个教学团队是实行模块化教学还是实行分级教学,实行学分制教学或者是其他的某种教学模式,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思考。在课时分配、教学模式确定的情况下,无论选定的是哪个版本高等数学教材,实际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去调研学生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有侧重点的进行相应的安排,努力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数学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降低学生学习专业的难度。针对某个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哪些章节是必修的,哪些是选修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得做一些补充,内容讲多深,花多少教学时间等等问题,都应该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检验,逐步积累教学经验,逐步形成文字性成果,从而构成课程体系。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新的时代,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是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不断总结各个章节的教法和学法,推陈出新,不断鼓励“教师个人创新,教学团队一起推动”,即对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团队一起讨论、评价、改进、推广,使“高等数学”课堂出现更多的“精彩一课”,使教师们在备课时有更多的参考和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所欠缺并被忽视的,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和专业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建模课和数学实验课是非常理想的方式方法。但在高职院校,究竟如何开课、课堂如何组织教学、教学题材有限等等问题,导致实践课程很难大面积推广,所以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积累培养数学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

4.确立课程评价办法。

作为一门课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检查教师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力的一个总结。制定“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办法,是教学团队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是关系到教师教、学生学的策略与动机问题,是应该“有所为”的问题。现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多项指标综合考核的办法值得借鉴,比如一种考核办法是按比例实行“期末笔试成绩+日常表现成绩+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这比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显得更加合理,对高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不强的学生可以偏重于实践能力学习、可以规范自己的日常表现,显然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团队在制定评价办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有侧重点的评价,可以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方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三、结束语

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是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逐步完善的系统性工作,是每一位“高等数学”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逐步完善的新时期,高职“高等数学”作为必修的基础学科,不应对时代的发展无动于衷,不应被教学改革的大潮所遗忘,应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积极投身于教学教研,构建适应于学院和专业发展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为高职学院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波.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第9篇:教学案例主要贡献范文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 案例教学法 边际效用 生态补偿

一、引言

“环境经济学”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随着人类对经济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而形成的一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相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主要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涉及人、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及运用“环境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初探

“环境经济学”是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考虑到该学科的独特性,在进行“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对“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进而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环保政策,同时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公民。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这样反馈:很难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或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即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理解不深入。后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反馈。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由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开展案例教学方法也是“环境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选择典型、真实以及与时俱进的环境经济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在“经济学基础”部分,其中有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讲述中,就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来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是增加的,但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对我们后续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边际效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很多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对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是“不知所云”。而如果利用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讲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的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也不断减少(边际效用降低),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通过这个形象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使同学对该规律的理解更深一层次。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在讲授“环境经济政策”部分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具体内容时也利用了案例教学法进行了讲授。“生态补偿”政策是指对损害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成本收费,加大该行为的成本以激励损害行为主体减少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或奖励,以达到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从字面来理解“生态补偿”政策的内容很好理解,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是很难深入理解该政策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一个“千岛湖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案例: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位于钱塘江上游,是杭州市及其下游县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国家级最大的森林公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开展“生态补偿”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1)水源保护区和受益区清晰。淳安县作为主要集水区,为千岛湖的优质水源做出了贡献和牺牲,杭州市及其下游县市是主要的受益区。新安江水库的建设,使身处千岛湖库区的淳安县经济发展水平倒退20年,淳安县是最大的保护者和损失者,应该得到补偿;(2)在出境断面水质监测的基础上,依据上游提供水质水量或集水面积进行生态补偿;(3)保护千岛湖是全流域共同的责任,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流域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基本体现;(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不断增加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持千岛湖的水质永远清洁,解决千岛湖流域环境与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淳安县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补偿。这是 “生态补偿”政策在我国成功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结语

基于“环境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别于专业知识教学,又要有别于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金南,逯元堂,曹东.环境经济学:中国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7-10

[2]李克国.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