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

第1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5-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2009年5月以来,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云南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211号、昆明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宜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宜良县实际,制定了《宜良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政发[2009]38号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至2012年末,全县7个乡镇(街道)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村委会财务111个,村小组财务811个,小社财务113个,共计1035个核算单位。代管资金2.3119亿元,其中村级0.8443亿元、村小组1.467亿元、小社0.0006亿元。该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宜良县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方面

2.1.1 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如:会计中心不管理核算单位的承包合同,无法知道收款的时间和金额;村组支出的审核审批程序不规范,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管理,权责不明;在制度设计上会计中心忙于应付资金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没有和村组有机配合,把监督管理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2.1.2 会计人员不稳定 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兼职,少部分从各站所调配。乡镇农经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等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虽然从事财务管理是农经站的职责所在,但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无力兼顾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出纳专职工作。加之一些乡镇抽调到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乡镇会计人员调动频繁,因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会计核算的不利局面。

2.1.3 工作经费短缺 按规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无偿为村、组进行会计服务,而中心无正常的工作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1.4 监督不到位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2 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

2.2.1 制度不健全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普遍存在着偏重货币资金管理,轻视资产、资源管理的现象,致使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影响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2.2 台账登记不完整,家底不清 一些村组多年不进行资产清理,更没有按年度进行清理,所登记的资产台账残缺不全,账实不符,未能真实反映资产存量。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在全县的各个村组都未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管理。

2.2.3 合同管理不全面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转让,在处置交易过程中都要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而村组签订的一些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清,在执行中发生纠纷,致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合同不进行鉴证和备案,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和兑现。

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资管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3.1.1 资金管理制度 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3.1.2 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和报告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3.1.3 资源管理制度 资源登记簿制度;资源公开承包租赁管理和报告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3.2 强化监管

3.2.1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 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农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单位参与的分工协作的县、乡、村“三资”监管体系,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监管。

3.2.2 建立本县《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

3.2.3 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总结推广 由各乡镇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以乡镇形成“三资”管理制度进行推广;或由县级总结各乡镇的试点经验,形成县级的“三资”管理制度,并在全县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2]蓝进意,梅福星.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农业,2012(04).

第2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钱财;双代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04-01

1 村级财务“双代管”的作用

(1)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强化了科学管理。

过去我们会计只做几本懒账,责任心较差。源头治腐谈不上有效的遏制。通过“双代管”,制定出台《流动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备用金领用及按月结算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村报账制定了专门的《报账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一段时间来,干部思想认识有了转变,村级财务管理达到了“七个统一”:即统一委托程序、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制度、统一财务公开、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档案管理,从而有效规范了村级财务行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2)促进财务工作公开,强化民主监督。

“双代管”要求各村配备一名专业报账员,统一定期报账、做账、做到日清月结。按时出具财务收支报表,为财务及时公开提供了保障,也为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村级财务状况,参与民主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加强了资金运行的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过去有的村财务管理混乱,收入无目标,支出无计划,手续不履行,个别人说了就算,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性较强。这样造成村级债务连年增加,群众意见很大。“双代管”后,各村收入资金由镇会计服务中心全额代管,并缴存服务中心在银行开设的各村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支票进出和资金手则结算的办法,杜绝小金库和坐收坐支行为。

支出实行了严格的审核制度。每次报账员送来的报支发票(原始凭证),由各会计进行初审,送交中心主任稽核,填写拨款通知书,再由资金会计拨付。超标费用实行了报批制度,如:固定资产的添置和其它群众性公益事业投资必须向政府写出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安排资金,否则不予拨款。

这样对资金使用规定了限额标准和严格拨付程序,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而且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村级干部勤政廉政也得到了实现。在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同时,村级债务这一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也逐步化解。

2 村级财务“双代管”的弊端

个别村过多地考虑本部门、本辖区眼前,局部,甚至个人利益,没有全局观念,缺乏远期规划。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实行报、批制度时,行动迟缓,执行力度不够。②履行财务手续不够健全,债务往来欠款不请会计签字,还款超额付出。③非生产性支出超标情况时有发生,自我控制力不强。④化解村级债务力度不大,离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⑤村干部编制不规范,发放工资与收入比例失调,甚至个别村超过20%以上。⑥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个别村到现在还无公开场地,无公开栏目,村民主理财小组有其名无其实,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放心。

3 对村级财务“双代管”的建议

要引导村民明确实行“双代管”是时代的必然,必须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落实好民主理财小组,健全财务手续,严明财经纪律,杜绝乱支行为。各村全年预决算,要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讨论,报政府核实批准,切实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保证各村财务收入有目标、支出有计划地运行。

要进一步做好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各村必须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点,在资金运行过程中,按收入比例偿还,原则上按年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安排化债资金20%;年收入30-50万元的村安排化债资金30%;50万元以上的村安排化债资金40%;无债的村必须要有资金的积累,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3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一、基本原则

推行“双”制度,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并坚持以下原则:

1、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做到不平调、不垫付、不无偿借调。

2、村集体资金使用权不变。在遵循财务管理规程(审批权限、程序、手续等)的基础上,保证各村自主使用支配资金的权力。

3、村集体资金得益权不变。各村在乡镇“村级财务中心”结算账户上的资金与银行结算资金同档次计息。

4、村集体财务审批权不变。按照《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和《县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实行村集体财务支出联审联签制度。

5、村集体财务监督权不变。坚持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权不变。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1、机构设置。各乡镇在原“村级会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村级财务中心”。“村级财务中心”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核算所属各村的财务会计、出纳业务。

2、人员配备。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各乡镇的“村级财务中心”要配齐配强专职财会队伍。专职财会人员原则上在现有懂财会业务的乡镇干部中调配,也可从现有村级财务人员或社会上公开选聘(专职财会人员要求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3、村级财务人员。村级集体不再设会计、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一名,负责村集体小额的票据收支和零星结算业务,同时兼任村集体的统计、合同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全面推行“双”工作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清理账务。月日前,各乡镇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村的资产,特别是对货币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一些村干部直接经管的现金和票据要进行统一清理结算;对一些遗留时间较长、长期无法处理的债权债务,要做出妥善的处理,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向村民公布,并报乡镇人民政府确认。

2、办理委托。月日前,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委托决议,村委会与“村级财务中心”签订村级财务“双”委托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3、进行移交。月日前,各村委会与所属乡镇“村级财务中心”办理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各种票证的移交手续。

4、实行。月日开始,全县各行政村全面实行“双”制度。各村结余资金全额并入所属“村级财务中心”,村财务往来统一在“村级财务中心”设立的结算账户中进行收付结算。

四、村级财务中心的主要职责

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负责村财务工作;

2、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负责各村会计核算,按时编制会计报表;

3、负责村收付票据的购买、领发、结报、存根保管工作;

4、负责各村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5、按月(季)编制村财务公开情况表,督促各村及时做好村财务公开工作;

6、督促各村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按制度执行;

7、定期汇报工作,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五、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推行村级财务“双”制度,是新形势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县委成立县推行村级财务“双”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进行统一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村级财务“双”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双”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双”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双”工作顺利实施。县农业局负责全县“村级财务中心”业务指导工作,县纪委负责全县“村级财务中心”的监督检查工作。

2、完善制度。各乡镇要根据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县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制度的规定,帮助各村制定完善的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承包合同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制度。各村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特别要对村干部报酬、通讯费和交通费等作出明确规定。

3、统一核算。经“村级财务中心”审核手续完备、开支和交易程序合法合理、资金使用方向正确的村集体财务票据,由会计按村会计电算化的要求统一进行记账,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4、规范公开。村级财务必须做到逐笔逐项公开,每年公开不少于四次,集中公开时间分别为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应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公开。

第4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一是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二是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村级会计委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农村财务票据,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一是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二是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第5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按照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在保持现行区对街镇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针对当前街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预算约束软化、支出管理不严、财政监督缺失、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加强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规范街镇收支行为,增强街镇财力,发展街镇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区加强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是: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前提,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明确监管责任为关键,以全面推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契机,对街镇实行“编制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账户清理统设、票据回收统管、非税收入统缴”的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加强区街两级财政对街镇收支的管理监督,推进街镇财政财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街镇“财政收入增长、支出结构优化、债务包袱减少”,进一步增强街镇财政保运转、保稳定、保平衡、保发展的能力。

二、把握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各街镇及财政所(经管站)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不断加强街镇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支农生产和惠农补贴以及其他专项资金的收支、分配、拨付等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资金分配秩序,强化收支监管。

(二)坚持街镇对资金管理权限“三不变”的原则。坚持街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街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街镇,资金结余归街镇所有,街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和债务仍由街镇享有和承担,属于街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由街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三)坚持把握关键、规范操作的原则。紧紧把握街镇财政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支出方式监管、非税收入征管及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等关键工作和薄弱环节,制定工作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收支行为,规范操作程序,全面提高街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四)坚持协调配合、强化监督的原则。加强街镇与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区财政局指导监督各街镇编制和执行预算,各街镇严格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各项财务监管制度要求加强收支分配管理,各街镇财政所负责本街镇财权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收支监管,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职能职责加强财务监管,增强街镇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严控街村两级举债搞建设和增加新的债务,使街村两级财政财务收支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规范街镇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建立完善街镇预算编制审批备案制度。各街镇科学测算预算内外资金收入与支出,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编制完整规范的街镇财政收支综合预算,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报区政府审批;镇政府年度预算经镇人大批准后,报区政府备案。保运转、保平衡、保建设后仍有财力节余的街镇,在编制预算时一并编制街镇偿债预算。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支出按项目”的办法,区财政部门指导街镇编制和执行预算,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二)全面推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街镇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往来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支付全部纳入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共用区级国库改革网络平台,由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直接支付,由街镇财政所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授权支付业务。保留街镇经管站“双代管”账户,办理村级资金收支业务。保留街镇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专户会计、财政各专项资金会计。清理取消街镇所有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街镇预算单位财务由街镇财政所零户统管账户集中核算。

(三)加强街镇各类支出管理。结合街镇实际,区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推动街镇支出执行按预算、追加支出按程序执行,确保街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加强原始支出凭证合法性的审核,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坚决不予入账。街镇人员工资支出,严格按区编办、人事、财政部门审核的标准执行;街镇人员津补贴发放,按区委、区政府有关规范津补贴政策要求,清理规范发放项目、标准和资金来源;街镇公用支出,严格落实年度招待费限额管理、公务车定点维修、机关文印等规章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公务卡,切实降低街镇“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公用支出;专项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编制偿债预算的街镇,认真落实专项支出用于偿还债务,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债权单位(债权人),努力化解街镇债务。

(四)落实街镇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摸底调查街镇各类非税收入范围、类别及规模,明确非税收入入库程序,将街镇自筹资金、代收款项、辖区内上交管理费(承包费)及其他非税收入全部统一纳入财政监管。全面清理街镇票据,对原发放至各单位的票据进行全面清理回收,重新换发新版财政票据,实行“限量供应,按月核销,票款同行,以票控费,应收尽收”,有效杜绝街镇“重预算内资金,轻预算外管理”和坐收坐支、管理无序等行为。

(五)加快推进街镇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步伐。采取“先试点,后推开”方式,街镇编制年度预算时一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支出严格按年度预算执行,属政府采购目录中所列商品或劳务采购支出严格按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程序办理,杜绝违规采购支出。

(六)加强街镇和村级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39号)规定,加强街镇和村级债权债务管理,严禁因举债建设新增债务。各街镇要以年7月省审计认定的债权债务金额为基数,全面清理锁定债权债务,对呆死账进行核定及账务调整,分门别类建立完整的债权债务登记台账,街镇主要负责人和债权债务人、经办人签名确认。要加大债权清收力度,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清收单位和个人借款,将清收回来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不得挪作他用。对村级债务,要在原清理锁定的基础上,区别轻重缓急,多管齐下,实行“一债一策”,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债务,优先化解因公益事业建设而形成的个人债务。街镇和村级“普九”债务化解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七)全面规范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工作。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意见》(政办发〔〕3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工作。各街镇经管站负责农村收费票据的发放和核销管理,农村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对村级各类资金收支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全部取消原来的村出纳和村级银行账户,原村会计行使报账会计职能,定期向经管站的记账会计结算报账。健全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电算化制度,实现农村会计管理制度化、财务收支公开化、财务监督民主化。

(八)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建立权责明晰的岗位责任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操作权限,不得使用临时人员从事财政资金拨款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核算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资金拨付审核,加强印鉴、票据使用管理,强化会计核算,完善对账和审核制度,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监督制衡、管理有序的财政资金管理规程和运行程序,保障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安全、高效、便捷。

四、加强对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为加快推进街镇财政财务管理改革,成立区加强街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政策宣传、督导检查等工作。各街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二)明确职责。区财政部门要摸清基本情况,拟定工作方案,制定管理办法,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组织业务培训;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组织开展街镇主要领导离任经济审计和债务审计;人行支行、区信用联社要在街镇账户清理、设置及资金拨付监管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区经管部门要加强街镇和村级债务管理,对债务进行清理锁定,指导经管站认真做好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工作。

第6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做好乡镇财政预算指导工作,出台《永兴县2012年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办法》、《永兴县2012年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办法》,明确乡镇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编制办法、编制程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指导乡镇据实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并依程序审定、通过和批准。对乡镇财政预算和单位部门预算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数据库,提高了预算工作质量。积极探索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实行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化。

强化乡村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严格实行专项资金目标责任状管理,对乡村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继续实行目标责任状管理,进一步调动乡镇领导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县财政局将内部股室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设立5分考核分值,由乡财局负责考核。深入落实乡村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乡财局和各乡镇财政所按照制度要求,设计了资金公示表格、记录台账、发放清册等工作资料,理顺了资金监管程序,探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监管制度落到了实处。各所指定资金监管员,形成了监管机制。严格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公示资料全部拍照存档。同时建立资金监管档案资料,以所为单位,按照“一项一档”的原则,收集项目资金相关工作资料。

提高“村账乡”工作水平。加强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管理,全面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原则、方法、预算口径和标准,村级组织按统一的收支计划表格填报,收入支出项目进一步细化,逐步尝试推行公用经费分类定额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备用金制度,合理核定备用金额度,督促村级组织及时报账,“三审”程序到位,杜绝坐收坐支行为,白条报账越来越少。强化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管理,督促村支两委主动接受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引导村民参与财务管理与监督。村级财务收支每半年至少公示1次,公示榜照像存档。规范了村级财务公开的程序、时间、内容和形式,切实做到程序合法,内容真实详细,时间定期化,形式多样化。

抓好资金安全管理。严格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拨付审批程序,严格印章分管制度,坚持财务状况快报制度等系列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资金安全。加强资金账户对账工作,除坚持日常对账工作外,积极推行第三方对账制度。加强资金安全检查工作,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精干力量扎实开展了乡村两级财政财务管理、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工作。完善乡镇支出监管措施,对乡镇各部门支出实行总指标控制,以年度指标控制分月用款计划,以用款计划控制支出进度。推行财政资金拨付与支出报账相挂钩的办法。对公务购车用车经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和学习考察费实行“四个零增长”。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审核把关工作,督促各单位及时报账,解决支出发票压账问题。

狠抓乡村债权债务管理。进一步核实债权债务底子,在2011年年终债务数据的基础上,组织乡村两级对债权债务进行再次分类清理核实,充实了债权债务专门档案和数据库。编制乡村债务偿还计划,明确乡村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偿还比例、编制办法、编制要求和保障措施。经乡村两级认真编制,2012年偿还乡镇债务482.4万元,偿还比例达11.15%;偿还村级债务312.5万元,偿还比例达7.49%。同时,扎实做好乡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化解工作。由县财政局牵头,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农经局等部门参加,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班子联合办公。选定人口多、上缴农业“两税”任务重、农业“两税”尾欠金额大、村组织债务复杂等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每个乡镇两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县25个乡镇和开发区全面推行。严格执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农业“两税”债务要垫交人、欠税户、乡村干部证明人三方确认,证据吻合。按照垫付与农户欠缴的等式关系,一并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第7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1.1财务管理的定义

所谓财务的管理,具体内容包含的是,对于企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在进行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中资金的营运情况所进行的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财务管理的进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的财务关系的处理。

1.2财务管理的内容

1.2.1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时,要对支出和收入两方面进行相应的资金管理,以此来完成企事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预算管理,推进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在资金支出和收入的过程中,建立专门的账户,以保证资金能够有效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2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单位的专项资金是单位在一定时期所应完成的专项任务而特设的资金项目。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能够决定着单位是否能顺利长期的发展。如何将专项资金管理得当,必须首先从预算编制开始进行,对财务预算要严格控制和监督,对专项资金是否安排合理要实时监督。对预算进行编制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申请专项资金,财政拨款部门要实地考察,结合单位的发展实际,考虑是否给予发放专项资金。单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使用前,要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的内容包含:使用目的、使用方式、项目名称、项目规划等,专项资金如果属于需要政府采购,那就要求单位办理相应的采购手续后,方可拨付款项。专项资金的使用中,要求单位不能肆意改变项目,也不能将项目扩大化。

1.3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一,财务管理的涉及面之广,其包含了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下面以企业为例,财务活动所涉及到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无论是管理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无一不跟财务产生联系。企业的任何部门都受到了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其在使用资金上,也都是合理地使用,节约开支。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也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务管理部门不仅仅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为各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以供各部门能够根据财务数据进行更好的生产和经营。财务管理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其与外部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与各个股东之间等等。第二,综合性强。以企业为例,现代企业的管理不单单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它所包含的方面很广,如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员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管理关系构成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得知,除了财务管理以外的企业管理,都是针对实物进行的管理,这其中只仅仅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一个环节,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质量环节等等,它的变化不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只是在某一项经济活动中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财务管理却不同于其他的企业管理,财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通过对财务的分析,可以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可以根据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有针对性的完善,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诸如供应、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即管理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由此得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才可以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2经济管理中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的分析研究

经济管理中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管理如何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以下从几个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2.1健全财务制度,保障制度有效执行

财务管理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服务,其首要任务是要对财务的制度进行完善,形成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在单位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完善制度,依照制度办事,依照制度进行管理。该制度包含的内容有: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财务报销的管理制度,票据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制度制定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工作内容的制度,制度制定要严思缜密,各项规章制度要明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引起争议。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能对其视而不见,视制度为摆设。如何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服务,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以此推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财务管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从预决算和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以此来确保经济管理中心的资金,使其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同时为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财务上的支持。

2.2合理编制预算,保障资金统筹安排

无论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多大,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以村级经济管理中心为例,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从预算管理工作开始,对于有预算的项目,要按照实际预算来进行实施,对于没有预算的项目,不给予拨款。这种方式,是从根本上保证单位资金的有效运转,合理编制预算,能够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现如今,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经费的构成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其一,差额拨款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指的是由财政和单位两个系统各自负担一部分经费;其二,财政负担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指的是经济管理中心的资金完全由财政进行拨付。经济管理中心在编制预算时,要对比今年与去年的经费情况有哪些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经济管理中心的财务收支情况每年都有一部分相同之处,比如,员工的工资,日常的开支等,在编制预算时,对于这些不变的财务情况可以轻而易举且较为清晰地预算出。每年不同的财务预算是,当单位的发展重心发生了变化,当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改变,由于天气因素发生的变化等等,都会对财务预算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要将预算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其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实际考察,认真周到地分析,做出最合理的预算;其二,要对全单位的核算做全面的分析,做出最合理、最贴近实际的预算。还有一部分预算是单位办公场所所花费的经费,比如,设备的更新换代,办公室的环境美化等,这些可能会随着具体的要求随时发生变化,在做预算时,要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在有限的经费下,争取做到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2.3认真组织核算,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2.3.1收入核算经济管理中心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都由两方面组成,其一是财政的拨款,其二是单位本身的收入。其中,财政的拨款往往是指针对单位员工的工资开支,而单位中其他事物的开支都是由单位本身的创收收入支撑。

2.3.2支出核算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上,支出核算显得尤为重要。支出核算是对每月的用款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都是当月编制下月的支出核算计划。其可用的资金包含的是单位申请的财政拨款,单位本身进行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资金,如广告收入、借入款、其他活动收入等。虽然是可用资金,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而是要做到专款专用,单位重大事件先用。在安排支出预算时,要做到合理、准确。在进行具体的支出计划时,要根据以往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在满足重大事件先处理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情况,使单位的资金能够顺利有序地运转。

(1)日常公用支出核算。在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将其归到财政收付中心进行管理。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都要经过收付中心进行决算,同时也有效地加强了对财务进行的监督。日常工作公用支出的核算中,财务管理要有一定的标准,在对款项进行支出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和计划进行拨付,在对资金进行节约的同时,也要防止资金的浪费,科学调度与配置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日常公用支出一般而言与上年、上月有可比性,可以根据上年或上月开支情况,估算出本年或本月支出数字。

(2)专项经费支出核算。村级经济管理中心专项经费往往包括专项经费、设备购置专项经费、维修维护专项经费等。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专款专用,准确进行账务处理,是日常专项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专项经费支出中,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合理安排支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使经费确实落到实处,发挥出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期编制分析,保障决策有正确依据

第8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我镇从20*年开始推行了新的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制,即:各行政村与农经管理服务中心签定村账委托代管协议,在坚持被集中核算村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坚持村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不变、坚持村民民主自治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将村级全部收支纳入镇农经管理中心集中核算。

推行农村财务服务制以来,各行政村原有账户及会计、出纳一律撤销,每村只设1名结报员,村集体资金结算、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都由镇会计服务站办理。会计服务站按月编制会计报表,由各村每月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布,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和会计服务站对公开情况进行督查,并收集群众意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答。

在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我镇着力把握好民主理财、票据审核、现金管理三个环节。各村每旬在向会计服务站结报前,在三证(即审批人、证明人、经手人)齐全的情况下还必须交由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进行审核。“会计”对票据严格审核,对手续不全、内容不齐、不合理、不合格、不合法的票据严格把关。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和会计服务站利用每月结报盘点、下村突击盘点等方式对村级现金管理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规范了村级资金管理。

此外,我镇还大力加强财务负责人、结报员、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三支队伍的建议。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宣讲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有关人员建立了档案。同时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和专职会计队伍的建设,专门在会计站配备了4名专职会计,并加强对专职会计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会计”真正成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级集体资产质量的好帮手、好管家。

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制1年来,已显示出了良好的绩效。一是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实行“会计委托”后,镇统一设置了规范的账目账簿,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业财会人员负责记账、管账,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多头建账、随意记账甚至收支两本账的问题,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同时,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保持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推行“会计委托”制度后,村级收入票据齐全,支出审批程序严格,各种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胡支乱花的现象。三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会计委托”制度的推行,把村干部置于镇政府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下,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增强了,感情加深了,工作支持了。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是担心村干部乱花钱、多收钱,现在财务公开了,也放心了。”四是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行“会计委托”制度后,各村取消会计、出纳,只设一名结报员,有效地减少了村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五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会计委托”制度启动后,扩大了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过去一些村的“暗箱里操作”变成了现在的“阳光下作业”,群众对村里的经济往来活动一清二楚,自然给予理解、拥护和支持,保持了农村大局的稳定。

第9篇:村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建立资产台账。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并逐一登记造册,对账实不符,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对集体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登记,保证账实相符。

2、正常资产评估。农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市场确定价格:⑴资产拍卖、转让;⑵所属企业兼并、出售、联营、破产清算;⑶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况。

3、强化资产经营。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承包标的或租赁标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变更和主要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集体资产集体经营的要公开透明,经营收益及时纳入账内核算。

4、加快改革步伐。凡集体经营性资产人均在1000元以上的村组,都要通过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的办法,建立“民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社区股份合作社。

(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1、建立资源台账。村经济合作社作为发包方是集体资源管理的主体,要建立集体资源台账,落实登记集体资源项目、面积(数量)等事项。

2、规范土地承包。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妥善解决好个别地方的二轮承包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具体内容必须填写完整,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经营的纠纷仲裁工作。

3、有序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镇级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流转合同鉴证。

4、透明资源发包。农村集体资源开发经营方式和承包、租赁方案必须经本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集体资源流转、租赁经营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经营权和承包人,由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镇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公开招标投标,做到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同时,要按规范要求签订好承包合同,对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应经司法部门进行合同公正。凡村组所签的资源发包合同必须报镇农业服务中心备案。

5、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对有条件的村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要制定好规范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合作社的建账核算机制,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确保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序推进和规范发展。

(三)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1、明确管理主体。村集体资金必须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镇农业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规范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管好用好集体资金,严禁平调、挪用,确保资金安全。凡涉及村级财政转移支付或专项拨款都必须全额在村级账户上核算反应,确保村级财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各镇村级资金管理专户要设定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核算专页,单独反映其资金状况。

2、健全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费用报批、票据使用、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制度,并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要规范业务流程,村级资金的收入解交,全部由村会计进行,村其他人员不得代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全面管理,保证承包金、租金等村级收入按时进入村级账户,不得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名义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搞体外“循环”,确保村级资金保值增值。村级组织内部结算必须使用省农经站监制的结算凭证,镇农业服务中心对票据的管理要实行交销制度。

3、规范账务处理。在账务处理上要做到先理财,后入账。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

4、及时财务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每季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应随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做到每月公布一次。公开后,要安排专人听取和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凡是公开的资料,年底要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5、严格执行收支管理制度。(1)各项收入管理。①村级各项收入。村级发包收入、经营收入、资源资产出租出让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等必须全额列入村级账内核算,不得隐瞒不报、不入账簿或账外设账。村级取得收入时,必须出具省经管站监制的村级结算凭证,不得使用白条或其他票据。取得的收入必须交镇代管,严禁坐收坐支。②筹资筹劳收入。根据归户计算表金额,通过定点收缴或上门收缴的办法,向农民出具省减负办监制的专用票据后,收取筹资筹劳资金,并列入村账核算。③捐款捐物收入。村级接受社会各界的所有捐赠资金(物资)统一列入村级账内核算。村级在接受捐赠资金(物资)以后,必须向捐赠者出具由省经管站监制的村级结算凭证,不得使用白条或其他票据,捐赠资金全额交镇代管。(2)各项开支标准。①村级不得在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中报支招待费。为村级经济发展确需发生的招待经费,控制在村自营收入的10%以内。②村干部个人通信费补贴每村每年控制在1500元以内,村级办公用品经费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内,差旅费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内,并实行定额到人,包干使用。③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实行误工补贴办法,误工标准原则掌握在每次5-20元之间。④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向单位或个人借款的,按银行同期同档存款利率标准支付利息。⑤村级不得重复报支已经由镇统一支付的同一项目费用;不得报支各种捐赠、赞助费;不得报支由个人负担的教材讲义、学习用品、培训费等;不得报支个人订阅的报刊、杂志费;不得报支未经镇政府审批的各种津贴、补助、奖金;不得报支为农户代垫的相关费用。不得擅自借款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为任何单位、个人提供担保。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集体资产和资金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实践证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尚未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责任不明,主体缺位;农村集体资源利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操作不透明,发包不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较多,重大收支事项决策不民主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各地必须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