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1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6—02

急性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病,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反应。大部分患者皮疹以风团样,少数患者可导致喉头水肿,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累及消化道粘膜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为呕血与血便。急性大出血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1],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13年1月12日收治1例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张德江,男性,9岁,因全身皮疹伴腹痛1天入院,诊断:急性荨麻疹,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风团,鼻部,口唇,眼睑,肿张明显,神志清,体温37.2度,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90/70mmHg,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呼吸平顺,无腹泻,呕吐,血常规:白细胞:11.2×10/L ,入院经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护胃,应用激素及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仍有腹痛,症状反复。于入院第5天患儿突然出现呕血,伴有血块,排血便,3-4小时内失血量大概有1000ml多,脉搏120次/分,血压:82/54mmhg,血红蛋白降至81g/L,出现神志模糊,脸色苍白,皮肤湿凉,立即给予抢救,吸氧,止血,扩充血容量,输血,护胃,心电监护等对症处理,经积极抢救,患 儿于住院第8天上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血压正常,病情好转,患儿共住院19天,痊愈出院。

2 抢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性荨麻疹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皮疹消退情况,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腹痛,腹泻,呕吐情况,观察大便性质,发现血压下降,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并报告医生,出现窒息时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素。

2.1.2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指导病人如何控制瘙痒的方法,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更衣。

2.1.3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过敏,抗感染,激素等药物,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2 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

2.2.1抢救方法

立即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各项抢救技术, 开通三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止血、护胃、取血、配血、输血等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输液开始宜快,以恢复有效血容量,洛赛克持续静注,冷生理盐水洗胃后予胃管内交替注入凝血酶及去甲肾上腺素。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并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2.2 休息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消化道出血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以负压吸引器吸取口、鼻腔以及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2.3严密病情观察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在短期内出现休克症状为临床常见的急症,应做好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大便以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入量,凝有休克时,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提示微循环血灌注不足,要加速扩溶,必要时应用升压药。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生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示出血量在50-70 ML之间,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日后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达250-300 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出血量达400-500 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短时间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2]。患儿出现反复呕血,呕吐物咖啡色转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色泽转为暗红色,经补液,输血后未改善,血压波动,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定时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大便潜血结果。

2.2.4 留置胃管护理

插胃管动作应轻稳,操作熟练,以免损伤食道粘膜。插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然后迅速将胃管插入。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在灌洗过程中,推注药物压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胃粘膜而加重出血,注意观察抽吸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如抽出有鲜红色胃液,表示有活动性出血,如抽出咖啡色胃液,示陈旧性血液,要及时告诉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每次胃管内注入药物前应回抽胃液,确认是否在胃内。注完药物后,再注入少量的冷开水,避免药物堵塞胃管。

2.2.5 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过度半流质,软质,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指导患儿避免吃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2.2.6心理护理

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患儿有缺乏自信心,住院离开家庭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恐怕,护理人员要关心,开导患儿,要用安慰性语言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患儿出血,特别是大量的呕血,会使患儿及家属恐惧不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恐惧、濒死感等心理反应,在大呕血时表现尤其明显[3],病人的消极情况又可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士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大量出血病人护士应给予陪伴,以增加病人安全感及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2.7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舒适,留置胃管期间,每天口腔护理两次,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2.2.8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避免进食易致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冷硬刺激性食物。生活指导: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身心休息,保持乐观情绪。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家属急性荨麻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预防自我保健知识。

3 小结

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此类病例少见报道,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 生命,该例病人通过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让病人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痊愈出院。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加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第2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专科门诊病人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日平均输液达15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病人多,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广,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现将本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科18例病人突发病情变化,其中过敏性休克5例,晕针6例,窒息2例,高热惊厥5例。

1.2 临床表现及处理

(1)5例过敏性休克病人用药前做皮试均为阴性。3例于给药后2min内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突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分别为80/60mmHg。2例于给药10min后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意识丧失,脉搏细弱,血压为0。急救措施:立即停药,取休克卧位,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给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作好病情动态观察记录,直至脱离危险期。

(2)6例晕针病人均处于饥饿状态,坐位方式输液。其中4例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发生,2例为初次输液病人。临床表现均为头昏、心悸、瞬间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偏低。急救措施:改坐位为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

(3)2例窒息病人为2岁小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痰鸣音明显,在护士为其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窒息。表现为持续哭闹声突然停止,瞬间神志不清,脸色紫绀,双眼上视,呼吸停止。急救措施:将病儿置于头低脚高位,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给氧;必要时加用吸痰器吸痰,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呼吸道通畅。

(4)5例高热惊厥病人均为3岁以下病儿,其中2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5例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5℃以上,常规抗炎、抗病毒处理。临床表现:突然头后仰,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急救措施:使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口咽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联合降温。5例均在处理后3~5min症状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

经常巡视病人,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过敏性休克病人一般最早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高热惊厥病人的先兆表现为翻眼、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抽搐等;晕针病人的早期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恶心欲吐、四肢无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2 出现情况紧急处理

如窒息者行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者发作时应立即退热、止痉。晕针病人取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保暖。

2.3 心理护理

由于对病情及病情的发展不了解,突发的变化常会让病人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多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其疑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第3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窥镜室;职业危险;防护

        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内镜在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内窥镜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常常会受到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危害,使得内窥镜室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提高内窥镜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内窥镜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1.1感染性因素:在内镜操作中,患者的唾液、痰液、胃液、血液等,稍有不慎可喷至操作者头面及眼内,护理人员取活检时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当中可能有传染性病毒和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大肠肝菌等。同时由于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使用后的内镜表面及内腔均被患者粘液污染,护理人员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很容易被溅起的水花、管道注液时射出的水线污染面部、衣物或操作过程中手套破损直接接触污物。有资料显示,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艾滋病(AIDS)的几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AIDS的几率为0.1%,暴露含HBV的血液或体液的感染率为6-30%[1]。

        1.2环境性因素

        1.2.1来自消毒液的危害:内镜室常用的消毒液是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75%乙醇、固定标本用的甲醛等易挥发液体,长期接触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存在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荨麻疹、职业性哮喘,产生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1.2.2来自乳胶手套的危害:内镜室的护理人员使用的是一般性能的一次性乳胶手套,乳胶本身会引起各种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哮喘,极少数情况下还可以造成休克。手套内的滑石粉还可使皮肤失水干燥或皲裂,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有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乳胶过敏已成为医护职业性气喘最重要的过敏原。

        1.2.3来自噪音的危害:内镜室是运用仪器进行工作的科室,仪器设备、电动吸引器等噪声污染及电离辐射等,使工作人员健康受到极大危胁,严重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对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1.3生理和心理因素:内镜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病人流动量大、工作琐碎、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时需长时间站立和接触大量的清洗液、消毒液和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活检组织。同时要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使护士身心疲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焦虑、颈椎病及各种感染、过敏性疾病。

   2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并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结合本科特点,提供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如接触HIV阳性患者——人员防护及物品消毒处理流程、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等,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使护士对本单位关于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方面的具体规章、制度、措施有所了解,有利于制度的规范与执行,尽可能减少职业感染现象的发生。

第4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副反应;护理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大量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共460例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碘过敏试验阴性共460例病例CT增强扫描。男278例,女172例,其中16岁以下43例,16- 55岁312例,55岁以上105例,头部248例,体部212例。其中使用离子型60%泛影葡胺造影剂为230例,非离子型优维显造影剂为230例。

1.2方法:离子型与非离子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前患者均行碘过敏试验。本院CT强化扫描常规使用碘造影剂是离子型60%泛影葡胺100ml,非离子型为碘海醇100ml,静脉加压团注快速静脉离入法(Bolvs注)40-60秒注完,并常规静注地塞米松10mg,推注完毕即行扫描。

1.3副反应分类根据:Shehadi氏分类.轻度37例.表现为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尊麻疹等;中度6例,表现有严重呕吐、较重的算麻疹、面部水肿、喉头水肿、暂时性血压下降等;重度1例。主要表现为休克、惊厥、昏迷、支气怜痉挛、严重唯头水肿。

2结果

300例增强扫描患者,其中注射离子型造影剂230例,非离子型造影剂230例。离子型造影剂碘注射中反应35人,发生率为15.2%,其中轻度反应29人,表现为:头晕、发热,偶有恶心呕吐及局限性尊麻疹。中度5人,表现为:虚脱、呼吸困难、寒战及广泛性尊麻疹等。重度1例,表现为惊厥、昏迷、支气管痉挛、休克。死亡无;非离子型造影剂5例出现反应,发生率为2.1%,轻度反应4人,中度1人。

3处理

轻度反应给予酒精棉球鼻吸、嘱深呼吸等.均未做特殊治疗:中度反应者,一般给苯海拉明5mg肌注或是地塞米松10mg静推.全部在短时间内缓解;重度反应者,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l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

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低右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 异丙嗓25mg,同时缓慢静推氨茶碱,静滴升压药多巴胺,一小时后病人症状减轻,血压回升。休克症状缓解,后转入急诊科继续治疗,一天后痊愈出院。

4讨论

4.1关于造影剂反应、预防及处理

4.1.1造影剂反应:本组使用60%泛影葡胺230例,出现不良反应率15.2%,一般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5-10min内(本组有25例,占10.6%),有报告晚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认为并不完全因过敏,因此易感试验是不可靠的[1]。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本组23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为5例,占2.1%。 造影剂反应主要有毒副作用及造影剂外渗引起的局部不适或损伤。造影剂的毒副反应根据出现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①轻度: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②中度:荨麻疹,眼睑等颜面部水肿,胸闷,呼吸急促,声嘶等;③重度:脸色苍白、四肢青紫、皮温降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大小便失禁等。

造影剂外渗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局部肿胀,使用压力注射器时较常见。虽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未见有严重的外渗损伤,但文献中有相关病例报道,应引起注意。

4.1.2降低毒副作用的产生,避免死亡,保障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是CT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回顾本文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报道,我们的经验是:①注射前了解病人病史,有无过敏史,心脏、肝肾功能,对具有高危因素最好慎用或不用碘制剂增强。应积极与临床医师及CT室主诊医师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做造影检查及使用何种造影剂进行检查。②做碘过敏试验。③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④造影剂加温至接近37℃。⑤造影前加强心理护理,对增强使用造影剂很少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病人所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好心理因素,使其密切配合。⑥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持血管内针头或导管。⑦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检查室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药物。对失效的药品和消耗的氧气要及时更换和补充。⑧CT扫描完成后,应在护理室观察15min,防止出现延迟性反应。

4.1.3造影剂反应的处理:①轻度:让患者安静,并可适当吸氧。②中、重度不良反应:a荨麻诊:多数都无需治疗。严重者可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b支气管痉挛: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肾上腺素1∶1000,0.1~0.3mg,皮下注射。必要时15min一次,总量不超过1mg。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c休克:应立即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对光反射等,并积极进行抢救(使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补充血容量,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并立即通知急诊科及有关临床科室进行紧急合作处理。③造影剂外渗:用33%的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并辅以热敷、封闭等治疗,目的是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第5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1 一般资料

对来自我院的6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调查,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在50岁。由于车祸受伤的35例,摔伤的15例,刀伤的4例,机器伤6例。

2 原因

创伤骨科的患者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大多都是疼痛和发热。所以在护理上我们要加强对这两点进行护理,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经专家[1]调查显示,有些骨科的无菌手术之后的发热可能是手术之后的反应热。输液输血反应热,或者脱水热等等。但是在我们对这些病人经过了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发热跟是否有切口的引流、发生便秘还有留置导尿有很大关系。

切口的引流是能够引起发热的,细菌能够通过引流管逆行的感染从而导致患者体温升高。留置导尿也是患者发热的一个原因,在给患者插尿管的时候,尿管能够刺激尿道。有时病人也会出现紧张,从而尿道会出现痉挛,导致尿道的黏膜细微的损伤,当护理不当时细菌感染造成患者体温升高。当给患者不恰当的操作时会给患者造成细菌感染,像翻身、摩擦等外力使患者的尿管向上使尿道口外的细菌进入了尿道造成上行感染。当患者遭受外伤时,心理会出新紧张或者焦虑。手术的刺激导致患者没有食欲,再加上长时间的卧床,肠内的食物不足以刺激肠蠕动会导致患者发生便秘。当这些肠内的物质滞留时导致患者体内的腐败产物不能排除,毒性物质的吸收引起发热。

3 方法

对患者使用一次性的自控镇痛泵,给其固定好。镇痛的配方是使用生理盐水100ml,里面加药为罗哌卡因两支,吗啡4mg,再加5mg氟哌啶醇,流速为2ml/h,使用的时间是50个小时。对于发热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就是切口引流、便秘、留置导管等导致病人体温升高,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引流管、尿管的护理,防止病人便秘。

骨折手术之后引流管很多用在引流皮下或者是关节腔的内积血。所以应该好好的固定好,在手术中要缝扎固定好。防止引流管在切口的地方出现拉锯的现象。要保持引流管引流的畅通,手术之后的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尽量的不要对引流管进行更换,保持引流时候的密闭。在导尿管的护理上,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减少由于尿管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机械损伤。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导尿,要保持会的清洁,使用温开水进行每天的冲洗。手术之后患者的便秘现象应该及时向患者告知,防止由于便秘造成发热。鼓励患者每天多做一些腹压的排便运动。手术之后应该进食,手术之后一天不进食便秘的危险性就增加很多[2]。所以应该对患者进行加强饮食的教育,让患者在手术之后适宜的增加主食量和蔬菜的食用[3]。

对于疼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像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对于尿潴留患者使用温水冲洗会阴,按摩膀胱等来诱导排尿。没效时,在留置导尿两天左右,之后做好会的护理,保持会阴的清洁。对于恶心呕吐的现象,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给其肌注胃复安10mg,让其食用一些易消化,少量多次进食。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荨麻疹和痒疹。通常是在头颈部,有的也出现在躯干,给患者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的治疗能够使症状减轻。对于头疼头晕的患者,让患者平卧,安静的休息,一般在3天左右就会消退。有必要的话使用针刺止痛,或者使用镇静止痛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其充分的休息。

4 讨论

使用镇痛泵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而且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症状都少。对病人加强了引流管、尿管的护理,防止病人便秘能够有效的使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不至于体温升高。手术之后的疼痛对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可以从主管感觉上对患者减轻,还可以适当的调节患者的机体应激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能够减轻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患者的手术之后的并发症中要特意的对患者的发热和疼痛进行关注,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 段玉民,王书军.骨科无菌术后发热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医正骨,2004,16(3):24

第6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1“整体观“的联系与区别

中医护理重视整体观,它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祖国传统医学护理重视从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联系上分析病因,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循证护理也有整体观念,它突破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倡导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决策都要以患者为中心,所获实证须与临床治疗、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重视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需求对患者的影响。两者的整体观念都体现人文性、艺术性、伦理性、社会性等因素,中医护理则体现更深的整体观念,而循证护理主要体现人本文化的本身。

2注重个体化差异

循证护理区别于传统护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现了护理的个性化,是对传统护理目的、方式和方法的挑战,以关心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为目标,提供最佳护理方法。是护理人员用审慎、明智、准确的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究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2],循证护理不管从定义、目的、核心思想、应用、要求和效果都体现了最优化原则,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的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中医护理采用“同病异护”的方法,在同一疾病不同阶段还根据季节、地区及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差异辩证施护,体现了鲜明的个体化特点。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由此可见,辩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3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特点

当前,中医护理作为传统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经验主义,缺乏科学依据,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辩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辩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辩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

4循证护理的引入是中医护理发展的一个重心

随着循证护理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护理领域。中医护理是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局限于典型的经验医学,循证护理的引入必将改变人们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观念,辩证施护的核心是对证的认识和把握水平,中医护理领域引进循证护理方法,且不丢失辩证施护特色的同时现代医学护理交流的方法,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的基础上,循证护理是一种自我否定不断完善,努力使研究证据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科学护理观,有机的结合循证护理的新思想、新观点将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重心。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王泓,冯迎儿.浅谈循证概念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2):216-217.

第7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眼科特殊检查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内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的记录下眼底血管内血液的动态变化的技术,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眼底激光手术前最重要的检查方法[1]。在检查过程中,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但很快就消失。严重者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及过敏性休克,也曾有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致猝死病例报道,可能与患者情况和恐惧、紧张情绪有关。为此,我们强调在ffa检查过程中,在严格掌握禁忌证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7月的311例眼底造影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中女132例,男179例;年龄43~75岁,平均(59±3.67)岁。其中出现轻微恶心18例,呕吐症状者8例,皮肤瘙痒2例,心慌1例。

2 造影前护理

2.1 严格把关适应证

(1)对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应持慎重态度。血压控制在160/95mmhg,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2)造影前心电图等检查必不可少。(3)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2.2 加强心理护理

(1)营造舒适的环境,有稳定情绪、血压和心率的作用。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耐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详细解答,交代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恐惧心理。(2)注意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实现自我决定的权力至关重要。让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名。检查前签名是造成患者出现紧张心理的主要根源,此时,要充分发挥语言在调节、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及有关造影方面知识让患者了解造影签名是造影检查过程中的一项规定,只是一项辅助检查,没有痛苦,不要紧张,每天都做好几例,如已有做过此项检查患者让其现身说法,可以减轻患者对造影的紧张感,消除压抑情绪,缓解恐惧心理,增强其安全,保证患者在造影时的平稳心态,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

2.3 造影前用药

(1)荧光素钠皮试阴性后,给予口服扑尔敏4mg,维生素b6 2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2)充分散瞳,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点眼2~3次,每次1~2滴,间隔5~10min,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防止散瞳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3 造影中护理

(1)偶感恶心,为时很短,可稍作休息即可缓解。(2)有呕吐或晕厥,立即停机,及时观察并处理病人。(3)严重反应者,及时请内科医师会诊,协同紧急治疗。(4)造影过程中做好心理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检查中可运用暗示、鼓励、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暗示医护人员对患者能配合的肯定,并促进其继续坚持配合,转移和分散了患者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5)造影过程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4 造影后护理

术后嘱患者休息30min~1h,家属陪伴,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患者若发现皮肤泛黄及小便发黄、发绿等不必惊慌,属药物作用,荧光素钠不被人体吸收,24h内经小便从人体完全排出。

5 讨论

眼底血管造影是医护与患者间共同配合好才能完成的。造影前充分发挥语言在调节、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造影中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荨麻疹、心慌、胸闷、 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等[2]。造影中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是对患者积极配合的肯定,树立了患者能配合好的自信,从而调动了患者的内在因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造影后关心、爱护、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此,强调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0-311.

2 周辉,张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处理措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6):456-457.

3 吴卓群.护理干预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临床眼科杂志,2009,17:553.

3 造影中护理

(1)偶感恶心,为时很短,可稍作休息即可缓解。(2)有呕吐或晕厥,立即停机,及时观察并处理病人。(3)严重反应者,及时请内科医师会诊,协同紧急治疗。(4)造影过程中做好心理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检查中可运用暗示、鼓励、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暗示医护人员对患者能配合的肯定,并促进其继续坚持配合,转移和分散了患者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5)造影过程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4 造影后护理

术后嘱患者休息30min~1h,家属陪伴,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患者若发现皮肤泛黄及小便发黄、发绿等不必惊慌,属药物作用,荧光素钠不被人体吸收,24h内经小便从人体完全排出。

5 讨论

眼底血管造影是医护与患者间共同配合好才能完成的。造影前充分发挥语言在调节、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造影中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荨麻疹、心慌、胸闷、 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等[2]。造影中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是对患者积极配合的肯定,树立了患者能配合好的自信,从而调动了患者的内在因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造影后关心、爱护、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此,强调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0-311.

第8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96-02

CT扫描过程中常遇到 样的情况,对于诊断某些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淋巴及周围等密度组织的毗邻关系仅CT平扫是不够的,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因此,CT增强扫描被广泛 量的应用于CT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从而 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化学毒性和电荷等因素,再加上给药方式、注射剂量、注射速度以及病人存在着不同的 体差异,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 些不良反应。现将工作中如何减轻不良反应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预防: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造影剂均主要为由肾脏排泄的有机碘造影剂,可分为高渗性离子型造影剂和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其副反应的发生部分跟剂量有关,部分与剂量无关[1]。CT增强检查使用造影剂有两个特点:一是剂量大,成人为50~100ml,儿童为2ml/kg体重;二是推注速度快,一般要求在1~2分钟内把造影剂推注完,以达到血管或组织内一定的浓度对比[2]。这实际上等于短时间内将大量异物直接注入人体,故而可引起人体不良的反应:离子型:轻度3.0~3.9%,中度1.0~1.6%,重度0.01~0.06%,致死0.0025~0.0074%;非离子型:轻度1.2%,中度0.9%,重度0.0%,致死0%。可知造影剂副反应的高发生率和危险性,故在用药前应做如下措施予以预防:

1.1 术前做碘过敏试验,有过敏体质者尽可能不做增强检查,因副反应的发生部分与剂量无关,故对碘过敏试验阴性者,用药时仍需注意观察[3]。

1.2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给药可应用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如地塞米松10~20mg术前静注,术前给予扑尔敏4mg口服。

1.3对具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哮喘、过敏体质、药物过敏史、心脏病等,以及1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老人,最好不注射造影剂,必须注射时一定要加强预防和抢救措施[4]。

1.4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其价格昂贵,但较少发生副反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用。

1.5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和严格掌握注射技术,不要任意加快注射速度,以免增高副反应的发生率。后半小时病人无不当才可离去[5]。

1.6 严重的反应来势突然,为此CT室应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做到有备无患[5]。

2 不良反应的处理

2.1轻度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胸闷、全身发热、心慌等。此时一方面减慢注射速度,一方面安慰病人,并鼓励其做深呼吸,一般症状都会缓解,可继续检查。

2.2中度反应:如恶心呕吐、轻度荨麻疹、轻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此时应在终止造影的情况下,马上静推地塞米松20mg加10%葡萄糖液20ml,给予吸氧等处理,病人一般都能缓解。

2.3重度反应:重度反应来势甚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留血管内的针头或导管,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马上与急诊室联系,并根据不同反应症状做如下处理;①过敏反应:包括喉头、支气管痉挛,喉头、肺水肿等,关键是喉头水肿,严重时可使患者窒息。此时应立即给氧,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插管,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喉头、支气管痉挛者可静注氨茶碱250mg(与葡萄糖合用)。②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惊厥或癫痫发作,可静脉给安定10mg,异戍巴比妥0-3~0.5mg静注,副醛1~2mg静注。③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休克、血压下降、循环衰竭、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脏停搏。抢救时应将病人仰卧,足部抬高,静注去甲肾上腺素0.5~1mg,新福林10mg静注。对于心脏停搏者应立即叩击心前区,行体外心脏按摩,并给予三联针心内注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给氧。

3 讨论

造影剂反应有报告晚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认为并不完全因过敏,因此易感试验是不可靠的[7]。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8]。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造影剂反应主要有毒副作用及造影剂外渗引起的局部不适或损伤。造影剂的毒副反应根据出现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①轻度: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②中度:荨麻疹,眼睑等颜面部水肿,胸闷,呼吸急促,声嘶等;③重度:脸色苍白、四肢青紫、皮温降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大小便失禁等。

造影剂外渗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局部肿胀,使用压力注射器时较常见。虽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未见有严重的外渗损伤,但文献中有相关病例报道,应引起注意[9]。

降低毒副作用的产生,避免死亡,保障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是CT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0]。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回顾本文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报道,我们的经验是:①注射前了解病人病史,有无过敏史,心脏、肝肾功能,对具有高危因素最好慎用或不用碘制剂增强。应积极与临床医师及CT室主诊医师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做造影检查及使用何种造影剂进行检查。②做碘过敏试验。③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④造影剂加温至接近37℃。⑤造影前加强心理护理,对增强使用造影剂很少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病人所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好心理因素,使其密切配合。⑥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持血管内针头或导管。⑦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检查室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药物。对失效的药品和消耗的氧气要及时更换和补充。⑧CT扫描完成后,应在护理室观察15min,防止出现延迟性反应。

造影剂反应的处理:①轻度:让患者安静,并可适当吸氧。②中、重度不良反应:a荨麻诊:多数都无需治疗。严重者可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b支气管痉挛: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肾上腺素1∶1000,0.1~0.3mg,皮下注射。必要时15min一次,总量不超过1mg。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c休克:应立即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对光反射等,并积极进行抢救(使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补充血容量,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并立即通知急诊科及有关临床科室进行紧急合作处理。③造影剂外渗:用33%的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并辅以热敷、封闭等治疗,目的是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 牛凤艳,王东随. 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的毒副反应及合理应用[J]. 现代护理,2006,12(30):2860~2861.

[2] 叶审.CT检查中碘造影剂的应用及副反应预防[J].中外医学放射技术,1996,12(2):35~36.

[3] 张保庆,李建丁.全身CT检查需注射对比剂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7):338.

[4] 王玉芹,傅成桦,全勇,等.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5,11(11):967~970.

[5] 张华清,高力. 水溶性碘对比剂在介入性血管造影中的副反应[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27(2):198~199.

[6] 尚慧,石桂华,金颖.等.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副反应及处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4):337~338.

[7] 丁建新,陈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1):56-57.

[8] Miles KA. Measurement of tissue perfusion by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J].Br J Radio,1991,64(761):409-~12..

第9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在农村,由于病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跟不上,用药不规范,以致于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不理想,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产生悲观绝望。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例】患者,女,51岁,农民,体重70公斤,身高157cm,2年前发现血糖开始升高,未经正规治疗,患者长期不规律服用口服降糖药,一直血糖控制不理想,自述长期胃部不适,病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明显,心理不安,一周前受凉后咳嗽,咳痰,现咳嗽加剧,入院治疗。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焦虑不安,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体温37℃,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2/85mmHg,空腹血糖12mmol/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一直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症状未明显缓解。【问题】1、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释程度?2、患者平常的饮食结构及运动情况如何?3、患者是否正确用药?4、患者用药后出现了哪些不良反应,是怎么处理的?5、用药的效果如何?6、患者是怎么监测血糖的?7、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

1护理诊断

通过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下列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2)潜在并发症: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3)感染的危险;(4)营养失调;

2护理措施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列的护理治疗措施:

2.1一般护理。

入院后予以对症,降血糖、生活有规律等处理;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及血糖控制等情况有基本了解,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2.2饮食护理。

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护理计划,指导病人饮食。严格定时定量进食,限制甜食,少吃太咸、太油的食物,节制肉类食物;控制总热量,进食高纤维素、清淡饮食,如平时吃些五谷杂粮,豆类及豆制品、南瓜、洋葱等;定期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参考。

2.3适量运动

(1)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其中以步行为首选的运动方式。(2)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餐后一小时(以开始进食计时),以免空腹运动发生低血糖。(3)达到适当的运动强度,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每天运动1次,肥胖者适当增加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诊。(4)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食品,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2.4皮肤护理

(1)鼓励患者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使用热水时水温不宜过高。(2)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避免穿有松紧带的衣服;(3)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做到睡前、早起刷牙,同时应选用软毛刷,以免损伤牙龈;

2.5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分为长效、中效和速效,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胰岛素的保存,在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4-8oC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不超过25oC下保存28天。不能冰冻保存。(2)采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或笔型胰岛素注射器抽吸,避免震荡。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3)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上臂外侧下三分之一、腹壁、大腿下三分之一外侧、臀部外上侧注射,其中以腹壁注射吸收最快;注射胰岛素需轮换注射部位,1个月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两针间距2cm左右。注射时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根据医嘱严格掌握剂量的注射时间,确保准确无误。(4)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可表现为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可根据病情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30ml。②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过敏者,立即更换胰岛素种类并抗过敏治疗。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该部位后缓慢自然恢复。

2.6口服降糖药病人的护理。

磺脲类药在餐前30分钟服,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非磺脲类从小剂量开始于餐前或餐时口服,不进餐不服;双胍类应在餐前或餐中服,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a-糖苷酶抑制药应与每餐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7预防酮症酸中毒。

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呼吸呈烂苹果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应遵医嘱补液,常先输生理盐水,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昏迷者,应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和肌肉萎缩。

3治疗效果及评价

经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自我护理以及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选择,现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未因护理不当出现皮肤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4出院健康教育

4.1介绍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积极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如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合理膳食等。

4.2了解合理饮食及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关心和帮助病人,协助遵守饮食及运动计划。

4.3指导患者对血糖的自我监测。

4.4随身携带病人识别卡,以便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得到及时救治。

4.5通过教育使病人认识到糖尿病是终生疾病,治疗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