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医疗废物打包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打包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废物打包方法

第1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0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7-02

医院是患者的集散地,具备疾病传播的三要素[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是防范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和保障广大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针对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的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表面上看不见经济效益,因此医院领导往往不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资。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有的医院虽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但并没有实际运行实施[2]。

1.2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消毒灭菌用到的医疗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灭菌未达到要求,很多医院都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多数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的供应室,都在科室作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清洗步骤以及流程,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均不符合规范要求,无高压气枪、水枪,而且未使用酶洗,内镜数量不够,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时间要求。外加无菌器械超期使用,医护人员工作中不注意消毒洗手。

1.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临床医师未正确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去执行,导致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选药不当等,缺乏应有的药理学知识,不仅会造成卫生资源浪费,还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引发其他疾病。目前,我国现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上不合理现象很多。首先,乡镇医院条件比较简陋,大多数医院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出现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其次,医院关于感染的管理不严,专职人员结构不合理,得不到医师或药师的效指导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部分医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外科系统科室手术后预防用药,无论手术大小,抗菌药物使用已成常规

1.4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只重视本科室业务,轻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力度不够。此外,大多数医院缺乏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无法较好的落实管理制度

1.5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基层医院由护理部主任兼职感染办公室主任,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未开展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2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是集管理职能与业务于一体的独立科室。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医院领导不能使管理人员一身多职,应设独立的科室,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专业,需要各级人员的协调配合。

2.2加强督导、检查加强持续质量改进大多医院感染管理单位检查之前,被检查单位已接到通知,在检查之前就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检查时就很难发现问题,从而起不到督导作用。因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度、标准要求,不定期的深入科室,督导检查抓措施落实,持续抓质量改进。对个人及科室,奖惩分明,并出书面整改意见每月进行反馈,年底奖优罚劣。

2.3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基层医院必须宣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多进行全员培训,让人人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手卫生意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标准化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医院感染控制技能。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由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新学科,多数在医学院校没有得到系统的理论教育。从而需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培训方式,结合医院院内的实例进行宣传教育。

2.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废物暂存的设施设备,使用标准包装物和容器;要分清医院废物和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交由指定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严防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事件;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可设在办公区以及病房区,要有防蝇防鼠的安全措施。对医疗废物进行全程规范管理,并且将其纳入长效管理体系。

2.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掌握监侧相关的知识,建立细菌室,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科室每月监测一次,院感科每季度抽查监测一次。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了解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为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

2.6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标准预防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感染性标本时要戴手套,严格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此外还要加强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7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采用X2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果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之后,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要明显少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只有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的工作效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执行,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依据。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之后,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要明显少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尤为重要。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意识,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是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当做到的。对现代医院感染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模式,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根据新的标准和要求,依靠相应的科技手段,加强过程监督和指导,依法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及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们从 2006年4月~2007年5月对口腔科门诊诊疗器械、就诊环境、医务人员、就诊患者涉及环节进行目标监测并分析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特点

1.1 在口腔门诊中,感染来源不确定:感染来源为到口腔科就诊时带有感染性疾病的或感染性疾病前驱期患者或带有致病菌的健康带菌者。而就诊传染患者往往隐瞒病情,医生很难通过问诊了解所有病史,不可能就诊前对就诊者都进行传染病致病菌检测,也不可能将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及携带者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且同一患者,复诊次数多,增加了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2 传播途径复杂: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由患者、医护人员、就诊环境、医疗设备4方面共同构成。

1.2.1 患者传播: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大多数是在口腔内进行,口腔医师的手及治疗器械不可避免地频繁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受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1.2.2 医护人员传播:医护人员被传染致病或手污染,尤其个别医护人员专科素质欠缺,无菌观念不强,消毒灭菌意识淡薄。自身防护意识缺乏,不遵守口腔消毒隔离制度,许多医护人员普遍认为口腔本身即是一带菌区域,且再生能力强,一般不会导致感染。在诊治患者之间不认真洗手,就诊过程手触摸非治疗区而被污染。

1.2.3 就诊环境传播:牙科门诊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传播细菌污染。如使用超声沽治器或手机,在手术部位的血液和唾液形成的少量液体仍能形成大量气溶胶体和飞溅物,这些空气传播的物质可以从手术部位传播至少0.46 m的距离。诊室门、桌把手、洗手龙头、地面、医疗废物等都是易污染物而成为被忽视的传播途径。

1.2.4 医疗设备传播:门诊口腔科涉及的诊疗器械设备繁杂,涡轮手机易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并可经接头处进入综合治疗台水气路系统,并可以在综合治疗台的管道侧壁形成一层微生物膜。牙科手机与各种器械如各种拔牙器械、车针转头等可被患者口腔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可以在手机内部死角处定居并形成菌落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口腔治疗中的其他设备如光固化机、洁牙机头和柄等。根管测量仪、托盘、综合治疗椅拉手、灯把、三用水枪的手柄都是传播交叉感染的途径。

口腔治疗小器械种类繁多且较精细,如车针、扩挫针等,不易清洗、消毒。同时口腔器械使用频率高、周转快,这些都给消毒灭菌带来了一定难度。

2 医院感染的管理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落实:口腔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于各项诊疗与护理工作中。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有关文件,制定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在职教育,抓好培训,经常性地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最新进展讲座,使院内感染控制适应口腔专科业务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检查贯彻落实,使医护人员明确自己在感染控制方面的责任、权利及义务,对诊室环境布局、洗手制度、口腔器械的灭菌要求及方法、医疗废弃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等有了进一步了解。

2.2 加强普遍性预防隔离原则:实施“标准预防”。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估计可能接触具有潜在感染危险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管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液或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医务人员都应有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医务人员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2.1.1 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感染控制方法:为减少环境中的气雾污染,在治疗前应该让患者含漱口液。治疗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1次,60分/次,每周 1 次用 75 %乙醇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各诊室间的拖把、抹布固定使用。

2.1.2 加强诊疗环境布局,区域划分明确,完善口腔感染工作流程:口腔医疗环境可分为 3个区:治疗区,消毒区,医疗废物区。治疗区在综合治疗台附近应严格进行卫生处理,常规用中效消毒剂消毒。手机托,三用枪,照射灯手柄及开关,痰盂等,在治疗每个患者后常规消毒;使用橡皮障,它是隔绝患者口腔唾液与医生接触的最好方法[1]。地面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扫。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时清理。

2.1.3 各种治疗设备与器械的感染控制方法:(1)水路处理往往被忽视,为防止水路的污染,在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冲洗水路30秒;每天早晨至少用流动水冲洗三用枪及软管 1~5分钟;使用防回吸手机。(2)各种治疗设备如用枪,照射灯手柄及开关等使用前用一次性薄膜覆盖,使用后去掉,再用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3)加强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是关键,也是工作中的难点。口腔器械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中空器械及小器械。口腔科应配备高压预真空消毒机、注油养护、封包、灭菌全套设备 ,大力提倡口腔器械全封闭、清洗、消毒新概念。污染器械均应先进行初消毒(含氯消毒液或 2%戊二醛浸泡消毒)、自来水冲洗后再用多酶超声清洗按操作流程进行打包 、封袋 ,并详细标记消毒灭菌时间和有效期[2]。车针等小器械均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要配置足够数量的使用器械,确保器械使用后的清洁、养护及消毒灭菌效果和使用器械能够正常周转,真正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

2.1.4 注意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及手的消毒: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结核菌学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防止在诊疗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使用过的针头应立即放入耐刺的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生尽可能详细问诊了解所有病史,尽可能在诊疗操作前采集有关病史及必要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状况,必要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禁止在工作间饮食、吸烟或用手触摸眼、口、鼻;医生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保护性眼罩及污染器械的正确处理。在口腔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尽量减少手上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范的六步洗手法。为保障医患双方安全,每一位患者更换一次手套。

2.3 四手操作:医生严禁接触非治疗区,由护士传递各种器械和材料,密切配合口腔治疗操作,四手操作极大地减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环境污染。

2.4 保护易感人群:口腔就诊中有系统性疾病的老人、儿童、孕产妇、身体抵抗力低下者、口腔医护人员易被感染,应加强预防保护措施。

3 加强医院的监测工作

控制交叉感染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对空气,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一次性物品等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定期向科室通报,使各科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协助解决,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和因感染发生医疗赔偿纠纷的事件。

参考文献:

[1] 韩淑凤,韩淑青,祝洪珍.口腔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管理模式[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8(9):56.

第3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关键词:器械明细卡;1人配合;护理缺陷;护理安全

在临床手术科室中,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小手术,诸如切开引流、穿刺冲洗、清创缝合、复位固定、更换敷料、切取活检以及浅表肿瘤的切除、组织移植和缺损修补等。这些小手术的特点是局部麻醉或椎管麻醉、术野表浅不进入深部组织或器官、时间短、使用器械相对较少,一般安排1名巡回护士配合手术。但也因各个环节缺少双人核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器械明细卡的使用就起到了"四只眼"的核对作用,从客观上保证了器械的使用及回收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共有护士22名,1年资2名,2~5年资5名,5年资以上的15名,担任小手术的巡回护士均能独立完成手术配合。回顾2012年之前的100例小手术我科未使用器械明细卡,器械遗落后找回主要发生在5年资以内护士10起,5年资以上护士5起。而2012年之后的100例小手术使用器械明细卡后,未发生器械遗落。

2 器械遗落的原因分析

2.1低年资护士对器械包内的器械明细不是很清楚。

2.2小手术结束后只清点了刀片、缝针、棉球等小的物品,器械未清点,最后使用的器械容易遗留在敷料里。

2.3小手术结束后,其她护士代替收拾器械时未和本台巡回护士核对,导致一些不常用的器械物件丢弃在垃圾里。

2.4常规使用的器械清洗、消毒、干燥后打包时,因为人员缺少问题未经双人核对,导致器械遗落在清洗槽内。

2.5一些临时备用的骨科器械,交接时只是口头交接,没有固定的标准,清洗、消毒、干燥后细小的器械容易遗落在清洗槽内。

3 采取措施

3.1加强护士责任心,掌握各种器械包的器械明细,各个清点环节不能省略。

3.2使用器械明细卡。

4 效果观察

不管是低年资护士还是高年资护士,有了客观的书面的依据,解决了因对器械数量不清问题的困惑,也解决了其它一些主观问题的干扰,都未再发生器械遗落现象。器械明细卡的使用,注重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

5 体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工作中为减少缺陷的发生,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缺陷管理制度及通报制度,让大家知道容易出错的环节[1],从而加强查对工作。护理安全措施的改革和更新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手术的管理和学习,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缺陷分析与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23.

[2]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3]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第4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外来器械内植物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0-02

中医医院由于受历史背景、传统观念的影响,手术室规范管理难度较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中医管理局也对中医医院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保证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各家医院采取租借手术器械、内植物的方式治疗手术患者。这种由器械经销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叫做外来医疗器械[1]。这些外来器械在各医院、病人之间传递频繁,给手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了确保外来器械、内植物的使用安全,我院遵照中医管理局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操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家骨科专科医院,2012年手术量达5000台,需用外来器械的手术近3500台。2011年12月以前,我院外来器械、内植物大多是由器械商临时供给,由于我院是一所县级医院,离器械供货站较远,经常不能按时配送消毒、灭菌。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患者的及时治疗。器械由经销商提供的跟台人员清洗、打包,由于这些跟台人员大多不是医学院校毕业的(至今没有对器械跟台人员有严格的资质要求),缺乏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无菌观念差。有时手术中打开器械包时,发现个别器械仍有血迹、血痂;内植物准备不齐或备错,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躯体伤害和经济损失,也造成医护人员延时工作,调查满意度极低。

2外来器械、内植物在规范化管理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外来器械、内植物的质量问题。外来器械经常在多家医院频繁使用,手术中器械损坏未及时补充、器械不配套,器械配件丢失及内植物型号不全。加之手术室无专人进行清点,监控不力,质量监督得不到保证。使手术时间延长,影响了手术效果,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痛苦。

2.2器械的清洗、消毒问题。经销商雇佣的跟台人员大多不是医学院校毕业的,缺乏器械的清洗、消毒知识,很难按照器械的去污、清洗、烘干、上油、灭菌等程序实施操作,导致器械清洗不彻底,器械上残留有血迹、血痂、组织物。甚致使用不符合要求(有洞、有血迹)的包布包装;包内漏放化学指示卡或放置不规范,导致无法鉴别消毒包的有效性;器械包的体积超大超重,质量难以保证。

2.3灭菌时间的随意性。由于医院离器械供货站较远,加之器械在各大医院使用频繁,供应商几乎不能做到提前一天把器械、内植物送达手术室,导致手术室接收器械后没有充分的时间彻底清洗,直接包装灭菌,而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造成灭菌效果得不到保证。

3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3.12012年1月开始,我院进行了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方法:①直接在手术室设立库房,将外来器械备在手术室,安排一名职称高、责任心强、长期从事手术室工作、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管理。②将供应室纳入手术室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③取消器械经销商跟台,实行专科护士全程负责。

3.2建立准入制度。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和取得《医疗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的医疗器械,验明产品的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我院专人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合格后送库房入库。

3.3外来器械、内植物的术前管理。

3.3.1人员培训。邀请外来器械、内植物提供商到我院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严格的资质培训,全面掌握内植物、手术器械的结构、原理、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合格后开展工作。

3.3.2器械的清洗。器械彻底清洁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我院实施了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供应室护士长由手术室护士长担任,安排一名手术室资深主管护师担任质控组长,安排5名在手术室工作了2年以上的护士到供应室工作,避免了供应室人员因不熟悉器械名称、性能等而影响清洗质量。

3.3.3器械、内植物的包装。手术室在接到临床科室手术通知单后,由专人器械护士审查。当手术通知单信息不全或有疑问时及时与科室主任沟通,核对无误后到库房准备器械。再次核查内植物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型号,核对正确后打包。包内放化学指示卡,然后再规范包装。器械包体积不超过30×30×50cm、重量不超过7[2],包外放一条化学指示贴,在封包胶带上注明器械、植入物名称、数量、科别、床号、病人姓名等,便于巡回护士查找。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关键器械、内植物,防术中器械被污染、内植物损坏后作补充。

3.3.4外来器械、内植物的灭菌。耐高温的器械均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所有内植物集中灭菌,每锅生物检测,合格后送入手术室无菌间存放。

3.4外来器械、内植物的术中管理。手术开始之前,器械护士提前15分钟洗手上台核查。手术中使用内植物时,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三方认真核查内植物名称、型号、批号、数量,核实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内植物后巡回护士做好记录,填写3份内固定材料使用记录单,作为法律原件依据,以便查证与追溯。包括病人所有信息、内植物材料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注册证号、使用数量。手术结束后三方再次核查、签字,并将产品合格证贴于记录单中。一份存于病历内,一份交于财务科结账,另一份交与供应商。

3.5外来器械、内植物的术后管理。

3.5.1外来器械使用结束后严格按照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清洗,若特殊感染手术病人使用的器械则用含氯消毒液2000mg/L浸泡1h后再初步清洗。

3.5.2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杜绝内植物被再次使用,从患者体内取出的内植物,经过终末处理后交与医院,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如患方有特殊情况需要取走内植物时,必须由主管医生填写内植物取走申请单,病人和家属签字。手术室在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交与患方。

4外来器械、内植物规范化管理后器械情况、医护人员满意度、手术所用时间的比较

采用统计学方法:X2检验和t检验。结果如下。

5讨论

5.1取消器械经销商跟台,内植物由手术室专人管理,避免了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手术室;杜绝了因内植物准备不齐、型号错误而延误手术。外来器械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准备、清洗、检查、包装和灭菌,保证了器械、内植物的消毒合格率和完好率,降低了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减少了医疗丢纷。

5.2直接将外来器械、内植物库房设立在手术室,避免了因器械、内植物不能按时配送消毒、灭菌而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患者的及时治疗。通过对外来器械、内植物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5.3对外来器械、内植物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手术安全,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因规范化管理后手术进展块,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切口组织长时间暴露和受到手术器械的挤压导致细胞水肿和发生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恢复。

5.4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3]。完善、加强外来器械、内植物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管理,可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曾玉英.术室外来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6,6(8):118-120

第5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事实上,这并非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据介绍,先进的心脏起搏器能够监测患者的心跳情况并记录在案,通过特定的传感器,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医生;这些数据可以让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跳情况,在预设的治疗模式中实时选择,确保电刺激的效果。于是,一次完美的暗杀就这样成了。

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通过传感器发送数据,就是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与医疗的结合,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在该书中,比尔・盖茨提出了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受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即“狭义物联网”);1999年,美国Auto-ID(自动识别实验室)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即“广义物联网”)。

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网络。它利用传感器或人为设置的身份识别码,把物质世界中的信息变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信网络传送到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备查,在必要时计算机将发出报警信号或者控制信号,报警信号或者控制信号由通信网络送到指定的地方报警,或由指定预设装置执行控制。

物联网包含以下系统,有些物联网可能只包含其中的一部分。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变为电信号的变化。传感器有很多种类,可以是声、光、压力、震动、速度、重量、密度、硬度、湿度、温度、图像、语音、电波、化学;或者是气体的流速、流量、气压、成分;或是液体的流速、流量、成分;或是固体的数量、重量、硬度等。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是上个世纪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多应用,例如超市用于标识商品的条形码。现有的电子标签有条形码、二维码、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卡、RFID。

电信网络: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更多的是小数据量的传输和特大数据量的传输,小到每月只发送几个bit,大到连续不间断地发送大幅图像,这对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高效率物联网通信,需要通信行业做出新的标准和新型接入设备,以适应物联网各种通信的需要。现有的通信网络有电缆、光缆、微波、蓝牙、红外、Wi-Fi、WinMX、移动通信(2G、3G、4G)、卫星等。

数据处理: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应用的实现需要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这些处理包括汇总求和、统计分析、阀值判断、专业计算、数据挖掘等。

显示系统:物联网采集到的图像和信息常常需要直接显示或经过计算后显示到计算机或者大屏幕上,常见的显示状况有图像、图表、曲线等。

报警系统:物联网采集到的信息常常需要直接报警或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报警,常见的报警形式有声、光、电(电话、短信)等。

控制执行系统:有一些物联网不仅被要求采集、处理和存储信号,还被要求发出控制指令,经过网络指挥指定的预设执行装置,通过指定预设执行装置的指令执行行动以达到控制目的。

我们把人类信息通信网分成实现人与人通信的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和实现物与物通信的近场通信网(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etwork)或者说传感网(Sensing Network)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的发展是并行推进的。由此,产生了物联网演进的两种模式,即电信网主导模式和传感网主导模式。电信网主导模式就是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主导,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以传感网为主导的模式是以传感网产业为主导,逐步实现与电信网络的融合。

由于物联网起步时间较晚,在行业中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应用,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包括牲畜溯源、机场防入侵、电力管理、平安城市建设、数字家庭和医疗保健等。

医疗物联网全面发展

如上所述,物联网尚未在行业中形成体系化的应用,但是有些行业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并初具规模。比如在医疗行业,无论是患者管理、医疗管理、用药管理、医疗环境管理还是家庭监护都方面,物联网技术都有应用。

在患者管理领域,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患者实时动态的管理和定位跟踪。以婴儿防盗系统为例,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婴儿电子标签定时发射具有唯一ID信息给婴儿防盗系统,系统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盗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同理,RFID技术也可以用在对失智老人照护管理上,可以实现对失智老人的实时监控,无疑能大大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

在用药方面,通过对分发给患者腕带或二维码的比对,可以准确实现患者身份的识别,进而消除医嘱执行过程中的差错,提高医疗安全系数。目前,已经有不少医院在门诊和病房的发药和输液流程中使用这项技术。对药品的管理、药品使用的管理以及对药品原材料的全程监控,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医疗物资管理方面,医疗设备、器械等引起的感染是引起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基于无线计算和识别技术的消毒供应中心监控系统,结合移动终端和条码技术,对消毒包进行全过程质量追溯,可以大大减少医疗差错。以无锡市人民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为例,其功能就包括:质控追溯(清洗、打包、灭菌、存储、申领、发放、使用、回收全流程记录)、绩效管理(统计分析、成本核算、工作量统计、绩效考核)、库房管理(手术器械、一次性耗材的入库、出库、盘点、申领)、手术管理(手术备包计划、器械清点、二级供应室)、器械追踪(单件手术器械的追溯管理)、植入物追溯(植入性物品消毒、使用管理)等,并能实现对厂商外来手术器械、外院代消毒包的管理。

从广义上讲,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也是物资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医疗废弃物管理解决方案以 GPS 技术结合 RFID 技术实现可视化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和实时定位,运用高速、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和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医疗废物实时全面的监控。

在家庭监护方面,通过物联网的家庭监护、传感设备,可以实现在家庭实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比如一款叫“医用箱”的产品,就集成了血压测量、心电测量、血氧测量和血糖录入评测等功能,并通过3G通讯进行在线传递测量数据。这样一来,社区卫生机构或健康管理机构就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完美暗杀则是家庭监护的升级版,不止是对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还能对患者治疗模式进行远程调控,实现双向信息交互,这也是远程医疗最直接的体现。

在医疗环境管理方面,通过楼宇控制和能源管理,可以实现视频监控、门禁感知,包括对于医院的员工进行一卡通和电子监管。

此外,在医疗服务的一些细分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无锡市人民医院用的输液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中的输液监测传感器能监测到输液过程中每一滴药液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微处理器分析可得到输液液量、液速和时间等参数。这些输液参数通过物联网传送到护士工作站,护士能通过网络实时监测输液全过程,系统还可以实现在输液结束或发生输液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IC卡与RFID技术的结合同样前景广阔。卫生部已把推进IC卡的应用列入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模式与标准研究;推进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的应用;在医疗智能卡内记录诊疗信息,逐步取代传统的病历本;推进IC就诊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提供随时查询诊疗信息及IC卡明细清单服务。

卫生部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认为,物联网给医疗服务带来的便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融入物联网技术的医疗监护、移动服务等,可以实现成本更加低廉、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第二,通过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服务;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保健意识的提高,通过物联网能够实现自助医疗,进而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提升整个医疗服务的水平。

据媒体报道,《卫生领域RFID与物联网发展规划》已于去年下半年编制完成并上报。除了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外,卫生部还计划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公共卫生领域,以实现不同卫生主体间的信息互通。高燕婕表示,未来将通过逐步推广物联网应用以环境监控设备的联网、急性传染病检测、追踪病源体流动,以及远程监测慢性病等目标。

医用物联网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对医疗和管理的积极推动显而易见,物联网本身起步较晚,它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邓世洲说,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主要是为物资、人员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因为物资、人员管理方面主要是用RFID技术,而后者目前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只要医院想做,肯投入,基本上没有难度。真正的难点是在临床医疗服务方面,因为缺少医疗传感器。物联网的瓶颈在传感技术,这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问题,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制于传感器。

以人体心电图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为例,这其中有血流信号、肌肉、皮肤放电等的各种干扰。如何在这许多的干扰之下稳定、准确地采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对医疗物联网提出了挑战。人体内植入传感器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体内压力、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反应等,对传感器不仅有采集技术上的要求,同时对传感器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也有很高要求。

在市场方面,医惠科技集团董事长章笠中认为,阻碍医用物联网发展的原因是大家对物联网应用的了解和信任还很不足,物联网带来的裨益还未充分赢得医疗机构管理者的认可。其次,有些打着物联网解决方案名义,滥用物联网应用旗号的供应商和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方对物联网应用的正确认识。再次,对信息化所带来价值的评估观念,中外有差异。“以移动护理为例,按照美国机构的测算,系统上线七个月就能收回成本。为什么?因为用了移动护理以后,护理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光是人力资源成本一项就能节省很多资金。更何况,移动护理在减少医疗差错方面效果明显,而由医疗差错引发医疗纠纷所致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预测的。

第6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6(b)-0157-04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LU Weihua XUE Fengjua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Hebei Province, Qinhuangdao 06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Methods 500 copies of disinfected sampl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February 2012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500 sample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quality of packaging, cleaning, sterilization quality and delivery time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collected 500 samples,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packaging was 3.6% (18/500),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cleaning was 2.4% (12/500),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sterilization was 1.2% (6/500).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above indexes were 1.4% (7/500), 0.6% (3/500), 0.2% (1/50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delivered in time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500 samples was (42.5±12.5) mi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60.5±15.5) mi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disinfection materials are improved in packing quality, the quality of cleaning and sterilization quality, which standardize the items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meet the demand of clinic,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job cont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value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Quality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全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关系到医疗和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1-5]。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2月没有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500份消毒样本作为对照,随机抽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2014年2月的500份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1.2 实施方法

1.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①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严格划分工作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去污区。各区域温、湿度及通风换气次数应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规范》的要求,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交叉、不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②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无菌物品存放区每天空气消毒2次,每次60 min,并有记录。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1次,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地。③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应建立岗位培训制度,消毒员应持有压力容器使用证。④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做好手卫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预处理、分类、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的方法、程序、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⑤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弹性排班,必要时安排备班。⑥无菌物品发放、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⑦无菌物品发放时,应做好“三查八对”避免差错。⑧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污染物品的密闭回收及无菌物品的发送。下收及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处理。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收回供应室后,必须经过热力清洗消毒后,经高压蒸气灭菌备用。⑩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灭菌日期、锅号、锅次、失效期、包装者,便于追溯,并且专室专柜存放。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1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1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空锅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周进行1次,所有的监测必须做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1.2.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消毒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鉴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科室构建了独特的质量控制体系。由护士长任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由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质量控制员,在排班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具体特点,强弱搭配,新老结合。日常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检查由质量控制员负责,全科每周组织1次质量例会,每月综合大检查、讲评1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组织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是流程问题,进行相应流程的修改,如果是个人问题,对照质量标准做相应扣分,并与评奖、评优相结合[6]。

1.3 改进措施

1.3.1 提高全员对持续质量改进的认知水平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环节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工作质量取得较好效果的根本保证,不断改进的系统过程,取决于全体员工观念转变的程度,因此,每名员工都要充分学习和理解持续质量改进的内涵,自觉规范自己行为,不断提高持续改进质量的认知水平。

1.3.2 加强业务培训 对全员进行流程培训和操作示范培训。根据专业进展不断更新知识,每周三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科内全体人员学习《医疗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规范要求,使工作人员自觉提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通过科室每天例会提问等形式,提高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奖励、惩罚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确保了工作质量。

1.3.3 实施质量追溯管理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7]。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制订科学、规范的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等标准流程。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标准工作流程;灭菌完成后,在每个无菌包外均注明物品名称、打包者、灭菌者、灭菌器编号、锅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每台灭菌器记录日期、编号、批次号、主要物品、运行参数、操作者、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对相关灭菌参数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物品不能发放。下送无菌物品时,与接收人员共同核对包外标识,双签字,保存备查。每周四对刚灭菌和即将过期的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保证进入临床使用的物品100%合格[8]。

1.3.4 建立与各专业科室良好的合作关系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医院护理水平和患者的安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高质量供应消毒灭菌物品在保障患者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定期对各专业科室发放关于灭菌物品的调查意见,每月召开质量评析会,总结、改进、提高并做好相关记录。保证消毒供应室物品符合要求,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满意度[9-11]。

1.3.5 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与污染物接触,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大多数消毒因子对人体有害,做好职业防护至关重要。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教育,严格执行自我防护措施,同时需要做好基础屏障保护、物理性防护、化学性防护、生物性防护和机械性损伤防护。

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防止感染;回收污物及去污区作业时必须戴防护手套,如有破损立即更换;接触感染器械后必须更换手套后才能接触其他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去污区作业时必须戴圆帽、口罩、面罩或护目镜,穿防水隔离服、长筒胶鞋或一次性鞋套,防止器械落地刺伤以及污染[12]。

在使用含氯消毒剂及含酶清洗剂时要戴口罩、乳胶手套、圆帽、护目镜、穿防护服。供应的锐器如手术刀片、金属丝等须妥善包裹小心处理,以防造成人体的伤害;如果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根据职业暴露指南,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用75%乙醇或0.5%碘伏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对伤口较深者注射破伤风疫苗等[13-15]。

出、入灭菌锅时要放置高热提示牌,提醒操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有效防止烧伤、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严密监测环氧乙烷气体,防止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泄露过氧化氢。防止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引起的过敏及皮肤黏膜的伤害;对锐利器械进行处理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避免刺伤。应用塑料袋(瓶)包装已经用完的环氧乙烷空瓶,集中放置,并注明物品名称,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6]。

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必要时检测HIV、HBV、HCV等,以降低工作人员医源性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1次/年。

1.4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物品送达科室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的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抽取500份样本中包装质量不合格率为3.6%(18/500),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2.4%(12/500),灭菌质量不合格率为1.2%(6/500);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后抽取500份样本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4%(7/500)、0.6%(3/500)、0.2%(1/5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说明在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及控制后,消毒物品在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

2.2 实施前后物品送达科室时间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500份物品送达科室时间为(42.5±12.5)min,显著低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的(60.5±1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美国的ATC公司借鉴了通用电气的“群策群力法”(workout),让一线员工参与到质量改进的举措中来。近年来进行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适用于医院各科室,使医院内人人参与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主要以完善质控管理网络体系、改进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信息报告分析体系和创建质管教育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10步持续质量改进流程模式,定义出11个重要的护理方面特一级基础护理、皮肤护理、护理记录、急救药品管理等。按照医院评审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测量标准,建立阈值,评价护理质量。实施结果表明,在推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护理质量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17-18]。自1988年我国原卫生部第1次颁发《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供应室在医院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院感染科组织全院医护每月培训1次,并授予继续教育学分,使我院绝大部分医护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观念逐步提高,随着人群知识层面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供应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医院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业界已逐渐形成共识:建立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集中收集各科室待消毒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19]。

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集中消毒供应,使医院人力、设备等达到资源共享,减少投入,低耗高效,专业人员规范化操作,大大降低院感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进、管理模式的改变、人员的配备及管理,促使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使工作细致化、程序化、专业化,杜绝盲目和随意性操作,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范。新的模式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管理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

医院持续质量改进是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及时提出新的方案, 使医院质量循环上升[20]。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持续提高、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质量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必然趋势[21-22]。

持续质量改进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消毒供应室也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消毒供应室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无菌物品在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加快了物品送达科室时间,为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洁.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110.

[2] 罗媛.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中临床科室沟通表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02.

[3] 黄善珠.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181-182.

[4] 吴亚会.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219-220.

[5] 高雪云.医院供应室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83-384.

[6] 袁小玲,吴慧遥章霞,等.持续质量改进改善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8,24(4):60-61.

[7] 袁留霞.持续质量改进改善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784-785.

[8] McFadden KL,Stock GN,Gowen CR. Leadership,safety climate,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impact on process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J]. J Nurs Adm,2014, 44(10 Suppl):S27-S37.

[9] 张金凤.临床科室沟通表在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7-28.

[10] 韩平平,吕永杰,赵云霞.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57-2158.

[11] 聂雷霞,张敏,雷慧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2):367-369.

[12] Costa FM,Greco RM,Bohomol E,et al. The nursing staff opinion about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J]. Einstein (Sao Paulo),2014,12(2):211-216.

[13] van Engen-Verheul MM,de Keizer NF,van der Veer SN,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 web-based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 with feedback and outreach visits on guideline concordance in the field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rationale and study protocol [J]. Implement Sci,2014, 9(1):780.

[14] 钱新红.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4):73-75.

[15] Nugent E,LaRocco S.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n accelerated nursing program: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J]. Dimens Crit Care Nurs,2014,33(4):226-233.

[16] 陈晓云.应用PDCA循环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90-191.

[17] 胡秀琼,陆晓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97-4099.

[18] 应莲琴,谢清华,褚江洪,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9):1842-1844.

[19] 施小英,韦小花,吕小英.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压疮管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1,28(12):62-63.

[20] 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21] Fox C,Wavra T,Drake DA,et al. Use of a patient hand hygiene protocol to reduce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improve nurses' hand washing [J]. Am J Crit Care,2015,24(3):2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