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施工计划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计划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计划管理制度

第1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控制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base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o increase revenu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preparation phase, construction phase,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ettlement stage,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fficienc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概 述

1.1 施工进度计划的含义

施工进度计划是以施工方案为基础,根据规定工期和技术物资的供应条件,遵循各施工过程合理的工艺顺序,统筹安排各项施工活动进行编制的技术性文件,是为各施工过程指明一个确定的施工日期,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施工作业所必须的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计划。

1.2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所用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分包工程计划;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等。

1.3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为了保证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3.1建立各层次的计划,形成计划保证系统。施工项目的所有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在贯彻执行时应当先检查是否协调一致,计划目标是否层层分解、互相衔接,组成一个计划实施的保证体系。

1.3.2签订承包合同或下达施工任务书。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订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

1.3.3做好计划交底,全面实施计划。在计划实施前要进行计划交底工作。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使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将计划变成自觉行动;

1.3.4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掌握计划实施情况,调和各方面关系,加强各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作业计划和实现进度目标。

1.4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

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

1.4.1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这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通常可以确定每月、半月、旬或周进行一次。若在施工中遇到天气、资源供应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临时缩短,次数应频繁。

1.4.2整理统计检查数据,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一般按实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劳动消耗量以及累计百分比整理和统计实际检查的数据。

1.4.3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等。

1.5 施工进度控制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是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过程控制,我们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网络图控制法。如果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有出入,可通过调整关键线路工期、非关建线路工作时差等方法进行调整。

2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施工项目按目标工期规定的期限完成,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2.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缩小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的规模;

3.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模具、周转材料等施工资源的生产效;

4.尽量组织流水搭接、连续、均衡施工减少现场工作面停歇和窝工现象;

5.减少因组织安排不善、停工待料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

3 进度偏差的检查方法

根据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比较,即可判断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偏差。一般可利用网络图中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3.1 判断此进度偏差是否为关键工作

依据出现进度偏差的这项工作的总时差是否等于零来判断。若等于零,则此项工作处于关键线路上,无论偏差大小,都必须将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若不等于零,则此项工作位于非关键线路上,需作进一步的判断。3.2 判断此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项目的总工期;相反说明此偏差不会影响项目的总工期。3.3 判断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需要作相应调整。相反,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进度控制人员便可根据对后续工作的不同影响采取相应的进度高速措施,以便获得新的进度计划并用于指导工程项目的施工。

3.4 进度拖延原因分析

第2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控制;现状;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众多因素,如人员、环境、机械与材料等,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工程实践当中,如何做好各种要素的统一协调直接决定到建筑工程的成败。然而,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之下,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在确保工程质量情况下,需要做好成本与进度的协调与优化,最大限度节约工程成本。

1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管理的因素分析

1.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大概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人员因素、方法、环境、机械与材料。在人员方面,从管理层次上划分施工过程涉及人员,包括最上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基层施工人员。并分配每一层的工作职责,高层管理人员做出项目的重要决策,中层管理者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素质等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在工艺方法方面,包括施工组织方案与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合理的组织安排会在保证工期按时完成的情况下兼顾质量要求。对于施工环境,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质因素,同时包括工程管理环境,如组织结构体系、管理方式等。对于机械设备,是指在施工工作中所采用各种专用设备,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优良性等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而对于工程材料,不仅影响工程观感,而且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性。

1.2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

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建筑工程由于具有开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及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受到众多方面的影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决策者工程目的的改变、设计人员工程图纸的变更、监理单位的介入、政府部门的干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环境、地质灾害等。材料方面的影响,包括原材料是否按时保质保量供应、资金链是否顺畅、各式机械是否配备等等。要想保证工程进度,使工程按期交工,就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做好协调统一工作。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经常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安全,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不到位

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是无法预期的,在实际解决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然而,在工程施工之前,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与工作部署,致使在开工后碰到问题时找不到解决方法。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做到严格的监控、考核、激励措施,结果给工程埋下后患。在出现质量问题和进度太慢的情况时,管理人员之间又会相互推迟责任。从中可以看出,在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中,仍然缺乏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团队凝聚力不够,实际工作中,激励制度的缺失又造成工作积极性的缺乏。各方面作用导致工程不达标或进度目标难以实现。

2.2 没有把握好建筑工程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质量与进度均衡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甲方要求之下,在一定期限内必须交工时,乙方施工企业往往加大人力、机械的工作强度赶工,这是质量问题很容易被忽视,然而不达标的质量无法获得甲方认可,只能重新施工,这又更加延缓了交工期,形成恶性循环。在进度要求情况下,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人力、机械、物力成本支出,来兼顾质量与进度管理,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施工企业往往不想投入过多成本。周而复始,双方皆很难实现质量与进度的双重目标。

3 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的优化方法

3.1 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的协调

要想解决进度目标与质量目标之间矛盾,需要协调好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也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快工程速度,在工期内按时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首先,从质量目标出发,为工程在验收时顺利达标,必须从施工开始前就制定好各个方面的要求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的益处还表现于避免返工,拖延工期,浪费人力物力,造成成本的盲目浪费,且无法完成进度目标。其次,从进度目标出发,提高工作效率,在合理时间内按质保量完成施工进度,能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性,按时交工,尽早收回施工款项,对于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在制定时必须综合考虑,协调进行,不可顾此失彼,造成最终目标实现的困难。

3.2 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协调

从管理学角度,控制从项目进程上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种控制。质量与进度控制之间的协调也要融入到这三种控制的过程中去。首先,在项目开始之前制定周密完整的计划,在组织体系、人员配备、资金链、原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充分解读甲方要求,了解当前政策形势要求,熟解质量体系标准,使今后的具体施工管理工作在计划之中,事先预防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即使出现不可控因素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其次,在实际施工工作真正开始之后,要做好事中控制,积极对待施工程序中的每一个步骤,遇到事先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时候,沉着冷静,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控制局势,合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最后做好事后控制工作,完工之后,施工方自己先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补,这样才能顺利通过最后的验收。

3.3 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协调与沟通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与各个部门打交道,此时良好的沟通可以为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时间,保证工期不延误。首先,在确保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施工信息能准确完整地传达到各个需要的部门,做到信息透明化,避免因沟通方面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充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设置专门的审批部门负责与政府方面的沟通,获得政府部门支持。再次,与分包商的沟通,分包商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是整个项目如期完成的基本前提,在与分包商沟通中,要扮演好监督者作用,实时督促、检查分包商工作,及时沟通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管理顺利开展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投资,因此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同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另外,还要编写施工质量和进度管理规范,优化施工中各项管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

[分类号]G356.8

1 引言

1987年,美国软件工程学会(SEI)推出了CMM/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用于衡量软件开发实践的成熟度。20世纪90年代,国外掀起一股研究管理成熟度的热潮,常见的模型已发展到30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Berkeley(PM)2、Ca-PMMM、5级MF-PMMM、5级PMS-PMMM、4级KM-PMMM、5级K-PMMM以及PMI开发的OPM3、4级认证体系IPMA等。

我国学者在知识管理成熟度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如胡翠红从技术演进、技术发展以及主动性演变三个角度描述了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彭理莉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并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蔡韬构建了―个新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曹颖介绍了毕马威(KPMG)知识管理框架评估体系、微软的知识管理rr顾问和西门子的KMMM。

国防工业的科技成果向商业化、产业化转化是通过军民相互转化、军民融合与共建等形式聚集人才、资金、资源等力量推动的,是一个多主体合作的转化模式。其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水平、描述知识管理组织成熟程度具有现实意义,为知识管理组织提供了一个可测量、比较、提升的手段和工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虽然通过了cMM的3级认证,但它是关于系统工程项目的,而非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项目。国内关于国防军工行业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很少,最为深入的应属肖勇构建的国防系统工程实施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而关于国防军工行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有成果发表。因此,笔者从一个更为深入的视角研究国防工业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内涵及影响因素

2.1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内涵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是指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开发、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组织的过程被明确定义、管理、测量和控制的有效程度,衡量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学习与共享、整合与对接的知识管理全过程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评价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结构的完备性与功能的有效性。即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包括结构成熟度、过程成熟度与功能成熟度三个部分:

2.1.1结构成熟度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完善性对于知识管理的支持力度。扁平化的组织通过压缩组织层级缩短组织知识流动通道,提升组织知识转移的效率;完善的组织结构能提供有力的知识流动和更新促进机制及知识管理平台通道,实现知识的溢出价值。

2.1.2过程成熟度是对知识管理组织过程的综合有效性的考察。知识管理的推进过程是一个复杂交叉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知识学习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等几个阶段,知识管理组织的绩效体现为一种综合绩效和综合能力。

2.1.3功能成熟度指组织具有柔性、抗风险能力、修复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即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结构,能够自创生、自复制、自发展。功能成熟度的等级高低是组织发展的高级化体现,也是组织内部高度协同的综合发展结果。

2.2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影响因素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网络化组织,其成熟度也因动态、复杂、网络化等组织特征的作用,具有一些独特的影响因素。

2.2.1政府主导性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于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是国家产业发展的主导者,因此,政府机构和事业机构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中起着引导调控作用和环境建设作用。

2.2.2军民融合性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军民相互转化、军民融合与共建的过程,其知识管理也需要军民的共同参与,而军民主体也是构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网络节点,军民联系是维系知识管理组织内部关系的关键。

2.2.3企业主体性企业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最主要参与者和知识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联盟能力是影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4动态适应性 因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由多主体、多联系构成的复杂模块化网络结构,故其具有动态适应的基础与前提。而国防安全和世界局势的剧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提出了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动态适应性需求。

3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三层结构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结构的复杂功能实现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由不同的功能Agent和结构Agent构成的模块化网络架构,包括三个层次的组织关系:总体联结、多主体联结、主体内联结,如图1所示:

三个层面的组织关系既是一种包含、领导关系,又是一种嵌入、穿插关系。三个层面的组织关系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多种联结关系形成一个多节点、多维的立体网络结构,节点就是组织中的结构Agem,联结关系则由功能Agent维系。若干结构Agent和功能Agent以一定的组织结构综合体现,形成了具有完整功能的网络模块,而模块之间又通过更强的功能联结形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完整体系。

3.1总体联结

总体联结是指网络模块通过功能Agent联结而成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完整体系的综合过程。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模块包括产学研联合模块、产中金联合模块、产金联合模块、多产联盟模块等各种模块联结方式,而总体联结就是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指令调控,将各种不同的网络模块纳入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并加以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体联结虽包含自组织过程,但更主要的是利用政府机构的政策引导和行政调控功能加以整合的他组织过程。总体联结强调的是政府机构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中的特殊作用。其层面的成熟度主要受政府主导性影响。

3.2多主体联结

多主体联结是指多个主体以网络节点形式通过功能Agent联结从而构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网络模块的过程。网络模块具有各种不同的

逻辑结构,而物理结构则更是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需求而动态变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拥有者自行转化、转让转化、合作转化和孵化器转化等几种形式,自行转化需要企业、金融机构的参与;转让转化与合作转化需要多个企业和中介、金融机构等的参与;孵化器转化则主要体现中介职能与政府职能。不同的转化形式也就是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网络模块,如自行转化形式的结构Agent包括企业A-gent、金融机构Agent,而功能Agent则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Agent、知识学习与共享Agent、知识整合与创新Agent、金融支持Agent、成果推介Agent等。多主体联结主要表现为自组织过程,强调的是在利益驱动和激励下,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主体之间自行知识对接、共享和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及经济运行的组织功能。在多主体联结层面上,军民融合是其主题,多主体联结层面的成熟度主要受军民融合性影响。

3.3主体内联结

主体内联结是指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主体内部的知识管理活动的联结,是各主体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Agent的前提条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主体包括官(政府机构与相关事业机构)、产(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学(高等学府)、研(研究机构)、金(银行、风险投资)、中(中介机构、孵化器)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产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最重要参与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实施的行为主体,是组织知识实现价值转化的直接实现者。不同的主体内部知识联结方式不同,知识管理的重点与关键域也不一样。主体内联结强调的是企业主体内知识的有效管理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主体内联结层面上,其成熟度主要受企业主体地位的保证程度影响。

4 成熟度模型梅建

4.1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

笔者拟通过研究建立一个集全过程、多方位、多领域、多主体、多层级、多功能评价于一体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评价系统。其“综合性”表现在:①全过程:综合考察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知识识别与对接、知识学习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全知识管理过程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中试、批量生产、商业化、产业化全过程的相融合程度;②多方位:从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三种视角全方位评价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研究组织的结构科学性、过程合理性和功能自组织;③多领域:从国防工业的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和核工业六大领域的综合视角考虑,评价领域内部和领域间的知识管理组织水平;④多主体:从官、产、学、研、金、中6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主要参与主体,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扩散效率,从军民相互转化和军民融合视角考虑具有国防特色的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水平;⑤多层级:从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部的知识联结关系三层级,研究通过组织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不同层面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水平;⑥多功能:研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的目标不仅是作出等级界定,更重要的是寻找关键过程域和最佳实践,为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出理论与实践指导。

4.2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见图2)包括:①定义组织成熟度水平。通常不同的成熟度模型由不同的成熟度水平等级组成,每个成熟度水平都是一个明确定义的进化平台,它构建并制度化了组织提高知识管理组织能力的等级。②定义组织过程域。每个成熟度水平都由若干个过程域组成。过程域识别了必须制度化才能实现的相应成熟度水平以及一个组织应该实施的提高其知识管理组织能力的知识管理实践。③定义组织过程域目标。每个组织过程域包括了若干个要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组织实施过程域的知识管理实践应该满足的要求,集中体现了过程域的范围边界和意图。因此,组织过程域目标就是实施一个过程域的最佳实践所应达到的组织状态,它概括了该过程域被实施和制度化所必须存在的状态。当包括在一个成熟度水平中的所有过程域目标都实现时,组织的知识管理组织能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成熟度水平。④提炼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每一个过程域都是由对满足其目标发挥作用的最佳实践来描述的,这些最佳实践共同发挥作用时,能够完成组织过程域的目标。每个组织过程域的知识管理组织实践为提高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4.3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模型

4.3.1 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及其特点 综合考虑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评价的目标和知识管理组织的特点,可将组织成熟度分为知识管理组织无序阶段、知识管理组织反应阶段、知识管理组织意识阶段、知识管理组织确认阶段和知识管理组织无隙阶段。

・知识管理组织无序阶段。组织一般没有采用任何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来处理组织内外的知识,没有具体的知识管理过程被定义,不能实现军民的知识交流与官、产、学、研、金的知识沟通,无法贯穿总体联结、多主体联结和主体内联结的知识维系,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和创新完全依靠个人的习惯和努力。

・知识管理组织反应阶段。组织对知识管理有所认识,认识到知识必须加以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日常所用知识已经文本化,但知识创新仍属于特殊行为;技术上存在基本的知识记录系统,但数据格式仍然不规范,数据集成层次比较低,知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军民知识沟通和官、产、学、研、金知识交流仍处于被动、偶然状态,知识在主体内的联结能基本完成,但多主体间和总体联结上的知识转移仍旧很难实现,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只在小范围内实现。

・知识管理组织意识阶段。组织内有专门的组织推进知识管理建设;有透明的知识管理和维护机制,存在逻辑化的知识内容结构,知识内容不断增长并得到有效的维护;在技术上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知识的单点访问能力,但知识仍没有得到有效集成。多主体间的知识沟通虽已通过有意识的知识管理组织活动加以解决,但总体上还不能使知识共享普遍实现。

・知识管理组织确认阶段。组织内主体和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和学习知识,知识应用和共享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明显的收益,并得到了定量评估;技术上建立了整合的知识基础结构,知识内容与业务过程得到了有效集成。多主体之间的知识沟通已能在一定程度上顺畅流通,总体上的知识联结也基本能够完成。军民相互转化和军民融合共建有一定基础。

・知识管理组织无隙阶段。共享文化已经制度化;组织在决策、管理和运作的各个层次都和知识紧密结合,知识过程持续改善,知识内容不断创新;知识管理技术具备了知识表示、知识挖掘和商业智能的能力,知识管理技术成为组织的核心力量。知识在国防工业系统内部能广泛交流、系统共享,知识流动无任何障碍,知识管理组织联结达无隙状态,知识管理对提升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起关键作用。

4.3.2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与过程域目标

・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根据上述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的界定,以及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涵、目标、结构、特点及成熟度评价的总体思路的分析,可确定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各等级水平下的过程域,如图3所示:

・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目标。在不同的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上,通过不同的过程域实现不同的过程域目标,如表I所示:

4.3.3 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通过界定各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和明确组织过程域目标,进一步可以提炼出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所对应的过程域的最佳实践,以此指导管理者有效完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组织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如表2所示:

第4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调度;管理工作

0.引言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量间歇式、随机性的光伏接入电网与风电接入电网被实践应用到了智能电网大环境当中,电网的运行方式与调度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与分析,为我国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合理性参考。

1.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

影响智能电网故障的位置、概率、形态等因素具体包括电网运行的设备健康状态、外部自然环境、设计参数以及设备的地理位置等,通过对这几类基础信息进行确认,能够更好地提升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有效降低电网出现故障情况的几率[1]。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电网故障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讨论与记录,例如,在具体案例情况的调度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对规划基础信息的采集范围进行完善与确定,在具体区域环境电网故障情况的调度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与设计参数,在确定电网运行故障情况后,使用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手段来进行工程调度与管理。

在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电网故障概率的在线评估、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以及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控制辅助决策,这三点是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能够显著的提升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为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可行性参考[2]。电网故障概率的在线评估具体指的是对异常电网运行情况和设备的运行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准确判定电网故障概率的途径、特点以及概率模型,并为之后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是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一种应用效果显著的评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结合在线评估的智能电网故障概率信息,为智能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条件[3]。

2.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技术实施基础

(1)气象监测

在我国当下的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部门在开展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气象监测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以气象部门等单位的数据源作为基础,结合区域环境内电力自动气象站的实际情况,有效提高电力部门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中的气象监测质量。在气象检测的实践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向电网单位及时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具体包括天气现象、气压、风向、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其中工作人员在对风速、风向、湿度以及降水量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应按照特定的周期进行采集,逐时次地对区域环境的气象情况反映给电网调度管理部门,为智能电网的调度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2)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雷电定位、雷电统计分析、雷电监测,这些工作内容能够有效地为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实施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电网设备的防雷性能。电网雷击活动告警能够有效地分析出电网线路周围的雷电活动情况,并且计算出电网线路的雷击风险级别,为电网调度管理部门提供当前雷电活动的区域范围及名称。在雷电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获取到电网线路区域环境内的雷电数据,其中具体包括雷电流峰值、极性、位置以及时间,通过对电力线路范围内雷电的回击次数、线路跳闸情况以及电压等级情况进行记录与管理,以此提升电网调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分析决策支持

分析决策支持具体包括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基础以及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控制辅助决策的基础。在我国当下的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自身运行安全风险的控制与调度,在对电网线路与使用设备进行安全风险检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分析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程度,通过数据资料的比对与研究,准确查明安全稳定隐患的位置,并且给予相应的预警防范。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来实现对电网故障隐患情况的预警与调度,从安全稳定水平降低的角度来有效控制电网线路与使用设备的管理工作。

3.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

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是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一种电网调度管理优化措施,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为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和风险在线控制辅助决策提供必要的概率信息,对电网运行真实情况进行有效说明,有效探究电网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因素,为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在实施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准确说明,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对电网设备造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拓展信息采集的范围,工作人员应该逐步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固有的管理与调度工作基础上添加全新的理论依据,使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先进评估模式能够被实践应用到工作当中,进而有效确定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的相关因素。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应用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中的定位,如图3.1所示。

图3.1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应用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中的定位

3.2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

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是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当中的优化创新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基于当前电网运行的方式,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准确分析预想故障情况的原因,将预想故障情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后果进行明确分析,结合电网线路及设备预想故障概率信息,对风险值超过不可接受的情况进行准确预警。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是技术人员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对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进行准确预警与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反应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的稳态数据、二次系统运行的信息、动作逻辑模型、电网运行的动态参数以及安全稳定考核标准等情况进行在线评估与记录,根据这些数据资料进一步提升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的调度与管理工作质量。

3.3电网调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针对我国传统电力行业工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在电网调度与管理的实践工作环节,风险问题的检测与控制是电网安全性的主要保障因素,而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的管理与调度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项目建设的可靠性。前者的工作方向是风险降低的最大化,而后者的工作方向是电网线路设备安全稳定性的最大化,因此,相关管理部门理应在传统电网调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制度优化项目,通过提出基于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安全稳定预防控制体系,使电网调度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智能化的处理模式下得到提升与强化,有效降低风险问题情况发生的概率。

4.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调度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我国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在我国今后的电力行业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秦山,刘华伟,鲍颜红,等.基于静态和暂态安全稳定模式的大电网在线预防控制方法[J].河南商州科技学院院报,2013,12(09):23-24.

第5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最早是从50年代的日本企业提出的。在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对绩效、量化、结果、执行等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粗放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更加重视管理的绩效结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可以使企业形成以绩效、流程和结果来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就需要使用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指的是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企业的效益和效率进行提高,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加细致、快捷、准确的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放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提高管理效能作为未来管理的目标,使用具体、明确的管理标准对以往模糊、笼统的管理进行取代,对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把量化标准渗透到所有的环节中,并将量化数据作为考虑问题的主要依据,对评估的尺度和判断的基础进行分析,对评估的尺度进行考察,将无形的管理转变成有形的管理,通过量化的数据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目前,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要对所有的策略、战略、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重新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施、编制、控制、检查等程序进行细化。而精细化管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一个重过程、重环节、重质量、重具体、重效果的一种管理方法。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情,抓住企业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只有将内部管理做好,才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管理进行规范,最大化经济效益。

2、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计划提报、审批存在漏洞

首先是部分单位为了有效地避免超范围之内的超计划施工,经常性的提报大计划,把维修作业提级,按照等级施工来进行上报,施工的范围也得报大报全,各个级别的审批部门把关不严,最终就会使得等级施工“泛滥成灾”,过多的等级施工,就会使得监督管理的人员检查力度不够,安全盯控不到位,施工安全失去应有的保障。再次,则是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提报“假计划”,月度施工计划在日计划中不兑现,尤其是部分的委外工程,和相关的部门签订相应的施工安全协议,统一的由设备管理部门协助提报计划,部分工程跨度大、工期长,受到了专运与行车等等因素的影响。

2.2、施工计划临时调整变更

个别的部门、单位对施工计划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未深刻的认识到施工计划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于计划的变更与取消不够严谨,随意性相对比较强,最终导致计划落空,本来可以用到安排其它单位的施工作业而实际却不能安排,使得施工的时间也就浪费了,最终影响到施工作业及其运输生产的效率。临时变更施工的计划,就会带来相对比较多的不安全因素,铁路施工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各个部门的全部施工及管理的人员对于变更的施工技术很难做好普遍性,也非常难在短时间之内作出相应的反应,其中存在着信息滞后的情况,针对随意变更的施工计划,没有办法及时的制定出来相应的安全措施,在施工作业之中非常容易漏掉一部分关键的作业程序,部分环节失去卡控。

2.3、违章施工

首先是施工的相关负责人其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十分的欠缺,一味的为了赶进度、抢工期,单方面的追求施工速度,而忽视其安全生产,对于安全设备的投入也相应的减少,简化施工流程,没有相应的制定出来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没有建立起来相应的应急方案。其次则是相关的作业人员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了解,简化作业程序,违章蛮干,很多都是由于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与作业纪律而造成的。

2.4、施工的各单位准备工作不足、配合不当

铁路营业线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联动工作,其中的任何一个单位与部门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均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都是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出错,均会牵连之后所有的环节,最终影响到后序作业的进程,十分的容易造成施工延点,假如因为其中的个别单位疏于管理,准备工作应付了事,存在着侥幸的心理,主管领导与人员在施工前不亲临现场,对材料准备、既有设备的数量、型号、质量心中无数,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准备,轻则耽误施工,重则造成施工事故。

3、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制定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准确识别并监控管理危险源

首先,要制定精细化的规章制度,这也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条件。优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具体化,详细化,提高规章制度的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加深制度与实际施工之间的匹配程度。为了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的有效实行,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同时,要保障制度能够涉及到施工的方方面面,确保每一方面都有章可循。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专家对本工程的施工计划进行策划论证,对各阶段的施工计划进行详细分解。另外,还应当不断对管理流程和管理措施进行优化,保证管理规章制度更加精细和完美。其次,要准确辨识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监控管理。在危险源管理工作中包括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准确识别危险源,合理分析危险源以及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要实现危险源管理的精细化,就要从危险因素辨识过程精细化以及危险源监控管理精细化两个阶段进行具体操作。只有在完全了解铁路工程项目以及各个工种的施工特点后才能对危险因素进行精细化辨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必须坚持动态性的危险源管理原则,增强危险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危险源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另外,施工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所以必须确定工期目标。在施工中,对施工资源的需求进行超前策划,并且在施工中实施动态评估,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

3.2、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培训

首先,要从思想上帮助施工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所有管理人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安全意识,避免为了缩短工期增加收益而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企业职工以及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要通过培训和学习,让全体员工了解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相结合,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了解其他管理人员的责任,通过技能培训,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工艺的安全控制要点和安全操作规范,能够熟练应用各种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策略。第三,在安全教育中,既要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也要对屡教不改的行为进行惩罚。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差,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如果通过思想教育后仍然不思悔改,此时应当将坚决给与处罚,甚至开除,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第四,要优化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部门,并且为之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方法,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

3.3、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精细化

准确辨识、分析和有效控制管理危险源,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危险源管理精细化应从危害因素辨识过程精细化和危险源监控管理精细化两方面抓起。危害因素精细化辨识,应在充分掌握铁路工程各项目和各工种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遵循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原则,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精细化,应将危险源管理系统制度化,并纳入到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中来,实行严格细化管理。

3.4、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对施工安全进行信息化管理

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机型,对设备进行合理调用,并实施动态化的安全管理,保证机械设备得到有效的养护。其次,实施持证上岗的制度,所有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并且在上岗前对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办事。第三,要细化机械设备台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设备带病工作的现象。第四,铁路施工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企业网站实现信息的安全、铁路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等。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进行辅助,了解所有员工的施工情况等。

总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与此同时,铁路人员考虑铁路施工安全事故不断增加,铁路施工安全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仍然采用经验管理的方式,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体系的脱节,各个层次衔接不连贯。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对铁路施工安全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铁路工程安全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元忠.谈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J].山西建筑,2013,13:250-251.

[2]代春艳.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174.

第6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1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重点

1.1施工计划管理。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会制定相应的计划,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对施工计划目标进行合理预定,所有的施工安排都应该以施工计划为准。施工计划的制定既要具备科学性,又要具备严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赶上进度,盲目施工,全然不顾施工质量。另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还应该制定一份应急预案,以便遇到突况时,能够及时处理。施工计划既已确定,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更改计划,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保证计划稳定执行,不间断。

1.2施工技术管理。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如不加以正确应用,很有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或质量,因此的确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由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内容,因此该环节的施工技术也是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另外,技术管理还需要对技术交底情况、技术开况等进行管理。为了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人员通常会建立技术管理责任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技术人员有权利要求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技术规范来进行施工,同时技术管理人员会按照质量标准来对施工项目进行检验,以此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1.3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是预防,质量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解决,已经说明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失败。早期施工单位应用分散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此种管理方式无法集中优势管理资源,因此常常会出现管理误差。现如今,很多施工单位已经意识到了施工质量管理自身存在的缺陷,转而采取全面系统管理方式。全面系统管理方式具有综合性,施工工作的开展都是以质量为中心,大大提供高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效果。

1.4施工成本管理。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项目规模比较庞大,需要花费非常多的资金,这些资金如不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很有可能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成本管理,首先要做好成本预测,依据工程规模、施工人数、现有市场材料价格等对成本进行估计;其次依据成本估计结果,制定成本计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成本控制,保证成本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工程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工程成本加以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给予成本管理人员一定的奖惩。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提高参与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最大的责任单位应该是施工单位,因为水利工程最终的质量出资施工单位,如果施工单位不具备质量管理意识,很有可能会出现质量缺陷,比如裂缝等。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就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考察,保证施工单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混凝土项目施工。虽然施工单位具有最大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是说明,其他参与工程建设单位对质量控制没有任何的责任。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图纸时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质量问题,而监理单位则应该重点负责该项管理内容。总之,任何参与水利工程混凝土工程项目的单位都有责任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特别是施工单位。

2.2构建科学力的质量管理机制。

施工单位应该按照现有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情况来进行制定施工质量管理机制,日常施工中,要完全按照该机制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在构建质量管理机制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组织框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组织框架以及现场情况开展制定质量管理条例,将质量管理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每个人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2.3建立数据库。

现代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单位应该借助先进的手段来进行质量管理,这样能够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更有效。建立数据库就是其中一个先进的手段。施工单位在进行初期的工程实地考察时,就应该将相应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之后将所有的设计计划文件中的重要数据内容输入到数据库中。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输入数据库中的内容,需要施工单位施工期间进行完善。数据库的建立能够让每个质量控制点都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中,保证每个质量点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

2.4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性措施,如果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即便是使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依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项目要求选择原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因此确保混凝土出厂质量。混凝土搅拌期间,定要依照顺序,配比等进行搅拌。

2.5强化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作为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设计技术文件确定技术管理要点。同时,针对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6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为了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制度与管理要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明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标准,以此保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3结论

第7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作用;应用办法

1 计划管理及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体现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推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企业中的建立

质量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只有保证建筑质量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而目标管理就是以质量保证体系为根本而形成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内容涵盖了整个施工项目的前期施工设计、施工计划指导书,以及中期项目施工中重点施工工序的技术达标管理,并明确了主要责任人应付的管理责任,后期竣工验收指标等内容。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还可促进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计划管理,就是对目标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及协调。

1.2 促进了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时下人们对建筑物质量与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达到人们使用需求,在进行项目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时,为了达到目标管理中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就要选择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及选用与新工艺相匹配的建筑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了目标管理的实施要求。同样,目标管理的应用也促进了新工艺与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与应用范围。由此可见,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的重要性。

1.3 有利于成本控制

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实施中,明确制定了每项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每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在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设立的责任人,并明确的责任人所需承担责任,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从细节抓起,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质量管理无死角。即达到了项目对的施工质量的要求又可提高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的安全隐患,延长了工程的使用期限。

1.4 有利于调动建筑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中不仅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了职责认定,还对此项职责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员工与责任及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公开奖励,对工作懈怠的员工予以批评和扣罚相应的奖金。责任制与奖惩制度的推出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使员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达到提升集体责任意识的目的,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5 有利于协调施工中临时出现的变更问题及时调整工程预算

在项目施工进行中难免出现超出计划内的特殊情况,比如建筑设计与现场施工情况出现偏差,这时就要求计划管理人员新自到施工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及部门,通过协商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缩短工程的延误时间,及时更改预算,尽快恢复施工,确保施工进度。

2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使用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办法

从上文论述中可以表明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目前施工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还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证明了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下面就针对施工企业如何将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方法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去,进行分析。

2.1 将建筑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计划管理及目标管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建筑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只有以建筑工程为中心,才能够确定建筑企业目标管理的大方向,促进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目标确立。因此,在建筑企业的目标管理中,聘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进行编制详尽的计划书等,促使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目标进行展开,从而促使建筑施工管理中目标确立的更加规范与完善。

2.2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

将建筑工程确立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后,还应当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即建筑施工的方向。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作,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了解。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外部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都进行一定的了解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的相关情况。只有对于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确立一个既符合企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竞争力;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将企业所确立的目标,交由企业中优秀的管理工作者建立讨论组进行讨论,从而找出所确立目标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而使所制定的目标更加的规范、完整,更加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3 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再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

当建筑施工管理确立了一个大体的目标后,还需要计划管理对这些大目标进行一一的分解,分解到具体的单位,甚至是个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大目标得以实现。这样按照规定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大目标进行细化的分解,能够使具体的责任细化。当工程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还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建筑施工管理制定的目标在企业中的分工达到规范,防止因为目标职责不明确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计划管理,可以分清单位各项目的重要性而决定资金投入的侧重性及先后性。

2.4 打造品牌目标树立企业品牌信誉

在计划目标与管理目标所制定的需要完成的大目标的基础上再确立一个项目为企业“品牌”目标,倾力打造,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信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的依凭,为企业赢得有力的发展空间。“品牌”目标的树立不仅能为企业赢得信誉,更能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促使企业的项目得到广大民众的亲赖,奠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品牌目标的树立对企业工程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工程管理得到更有效更加合理的运用和分配,为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确保了建筑企业的质量信誉,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完工。

3 结束语

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工程管理中同时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可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作者明确论述了在建筑企业中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办法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此管理方法对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应用此双重管理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陈顺华.质量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3(8).

第8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Abstra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ust possess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which rely on enterprise's technology strength and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echnical work.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largely determines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reputation and even business survival issues. Strength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施工管理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cost control;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68-02

0引言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以高效率的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项目管理对项目的质量、时限、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控,是一项细微而繁琐的系统工程。

1施工管理的必要条件

1.1 有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施工项目经理在项目的施工管理中是最高的责任者、组织者、管理者,是项目施工管理决策的关键人物,所以,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一次性活动,其管理涉及人力、技术、设备、资金、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等多方面因素和多元化关系。为使得项目管理取得成功,项目经理及施工部通过信息的集散,实施对项目施工的控制。

1.2 充分授权,保障项目经理权威为了确保项目经理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授权既是项目经理履行职责的前提,又是项目在施工阶段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项目经理应当具有以下权力。

1.2.1 用人决策权项目经理应有权决定施工部的设置、选择、聘任,对班子内成员的任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奖惩,乃至辞退。

1.2.2 财务决策权在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项目经理应有权根据施工需要和计划的安排,作出投资流动资金决策及决定施工部计酬方式、分配办法、分配方案等。

1.2.3 进度计划控制权项目经理应有权根据项目施工进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调整,并在资源上进行调配,从而对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

1.2.4 技术质量决策权项目经理应有权了解重大设计技术方案,参与设计交底,有权批准重大施土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措施,必要时召开技术方案论证会,把好技术决策关和质量关,并主持重大施工质量事故的调查。

1.2.5 设备、物资使用决策权项目经理根据设备、物资的检验状况应有权决定是否使用该设备、物资的权力,或是提出更换或补充的意见。

1.3 施工合同与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的要求,有一个各方充分确认的合同,通过合同条款清楚、准确地规定各自的权力、义务和利益。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费用切合实际,并能为项目部全体和施工单位或企业所充分了解,严格执行。合同变更限制到最小限度,对要发生的变更业主、设计部门、施工单位或企业均能及时沟通,并能及早让有关人员明了。

2施工管理的重点工作

2.1 报价阶段提供现场人工时需求量和施工进度周期。

2.2 项目初始阶段为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有关项目施工管理的协作工作提供有关施工资料。

2.3 设计阶段①工艺设计与工作协调阶段。提供详细施工原则和设备、材料交付程序的具体要求。②基础工程设计阶段。提供初步吊装方案。③详细工程设计阶段。提供施工机具设备表、临时设施布置方案和吊装方案。

2.4 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决定性阶段,此阶段项目管理工作最为繁重。围绕着总承包合同规定的造价、工期和质量标准完成工程项目,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的总目标,主要有下列工作:

2.4.1 合同管理全面深刻了解合同的内容,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进度、隐蔽工程验收、施工洽商变更等给予极大关注,保证完全按照合同约定来完成项目,以及作好日常管理的质量记录、台账、施工日记、变更等管理。

2.4.2 费用管理根据施工阶段及时编制费用估算,建立完善的施工费用管理制度及具有项目特点的实施细则,收集、积累、分析、整理有关技术经济数据,强化费用估算人员的选择和培训,积极学习、应用、推广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费用估算速度和质量。

2.4.3 计划管理全面实施施工的计划管理,根据合同规定、施工项目总体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在施工部成立伊始即开展组织制订各项计划;施工计划力求全面配套,将施工全过程、全部工作、全体人员及各种计划严密衔接,统一控制;计划编制实事求是、准确,要做到项目目标与具体条件相结合,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计划内容细致具体;搞好综合平衡,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2.4.4 前期管理和施工准备项目前期的决策作用,不仅关系到项目成立和存在与否,而且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如果决策失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即使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调整,也难以从根本上弥补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必然损失,另外,前期管理的准备,为以后各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是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发挥投资效益的保证。施工准备阶段工作是以设计为龙头的薄弱环节。项目经理及施工部要熟悉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如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环境情况调查、施工现场内单位和居民的搬迁、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的调查与处理、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搭建等。

2.4.5 技术管理制订施工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制订施工计划、施工组织协调和重点、关键部位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技术管理职能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工作,如熟悉图纸、施工方案编制、现场巡视、重点检查、及时宣传、施工技术档案管理等。

2.4.6 质量管理提高所有参加施工的职工的质量意识,把质量的优劣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项目特点编制质量计划,确定和分解质量目标,做到人人有目标,事事有目标,明确与质量有关的检验、资料、工序控制等具体规定,规范全体人员的质量活动。在施工中具体作好隐检、预检,把好材料、设备质量验收关,巡视操作质量,监控重点和关键部位或工段质量,并通过项目回访,收集质量信息,认真处理不善、不妥之处,总结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2.4.7 材料管理施工阶段的项目材料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具体实施材料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材料与工艺的衔接,是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约束条件下,实施对项目施工所需材料、制品的管理,以实现特定的目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在计划上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力争平衡,在组织上注意衔接、满足进度,在协调上加强沟通、统一步调,在控制上动态管理、防止偏差。

2.4.8 成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健全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下,以最短的工期、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建成工程项目,它贯穿在项目从建立到完成的全过程中。作好成本管理,一方面,纵向上抓好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另一方面,横向上抓好全面成本管理。项目施工管理的成本管理要同投标相结合,报出最好成本水平;同技术相结合,挖潜降耗;同质量相结合,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同工期相结合,提高效率减少开支;同管理相结合,全员节支完成目标。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核算机制,通过考核分析,落实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2.4.9 安全管理制订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做好项目安全技术管理,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加强项目安全检查。施工项目经理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必须熟悉有关安全的各项规定,必须带头认真执行安全职责,必须掌握安全生产标准规程,针对施工的不同阶段、不同季节以及临时出现的问题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每天坚持巡视施工现场,坚持安全生产的各类活动,使全体施工人员始终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

2.4.10 项目竣工验收对大的或复杂的施工项目,要编制竣工工作计划。做好收尾、竣工准备和善后工作,工作不能放松,要细致,责任到人,竣工文件和资料要组织技术人员准备,并完成归档,特别注意安全生产。

2.5 竣工决算阶段

2.5.1 工程竣工决算时,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外包含的费用;一定要求业主增加。

2.5.2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计算。

2.5.3 对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的结算,一次包死不作调整工程以外的工程量变更和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误差应予调整。

第9篇:施工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解决工程项目存在问题对策

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当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视项目承揽,轻视项目管理。近几年,由于企业重视工程承揽,轻视项目的管理,出现了项目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滑坡现象。施工企业要高度认识这种现象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危害,真正从思想上敲起警钟。

2.2只管工程如何干,不管工程如何算。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干不算的现象。许多项目中标上场后,单纯地强调施工方案和速度,只保工程按时完工,忽视工程项目的核算,项目核算上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应引起各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2.3强调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随着国家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企业都想把自己做大、做强,因而,在项目施工中只追求工程进度,而对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重视不够,习惯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4施工项目制度不健全,各项管理难以落实。从近期对施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施工项目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制定的不科学,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不具体,在施工过程中落实起来难度很大。

3施工项目管理的对策

3.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把项目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大中型施工企业从工程项目中标起,就要认真研究,健全项目组织,明确责任。这是干好工程的前提,也是把项目承揽与管理紧密结合的关键。首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以工程项目为基本对象,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设置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领导,以施工技术、财务物资、机运保障和安全质量为组织的管理体系,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其次,要把工程的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施工项目干的好,工程质量优,就为企业增添荣誉和信誉,有利于企业今后工程项目的承揽及企业的长期发展。施工项目干不好,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信誉,有损于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是在长期的施工中,经过无数次的工程承揽、施工和管理,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树立起来的,因此,一定要把工程的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3.2提倡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一手抓好工程的算。工程项目承揽是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关系着施工企业的兴旺与发展。主要依靠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对中标的每一个项目,部要认真组织施工,确保工期,争创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做到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添一次信誉,树一个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手抓好工程的算。项目管理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有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才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利润,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干"与"算"这两手中,干是基础,算是核心。进行成本核算是决定项目效益成败的关键。在算的过程中:

3.2.1科学合理地制定责任成本预算。项目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时,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以前的管理经验,科学合理地编好责任成本预算。它既是责任成本的标准,又是成本支出的最高限额。做好责任成本核算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材料成本、机械设备定额、人工费和间接费等费用的核算,必须确保这些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

3.2.2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全员责任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和控制,不仅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在项目的每一个工序中得到落实。因此,加强职工教育,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责任成本与职工的工作量和收入挂钩起来,促进职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改变过去的“要我算”形成新的“我要算”。只有全员参与核算,全方位进行核算,全过程控制核算,才能使责任成本管理和核算,逐步向健康的轨道发展。

3.2.3建立成本运行机制,保障责任预算的落实。要搞好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保障责任成本预算的有效落实。

3.3按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创优。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由控制计划到控制作业,都需耍逐一细化,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使项目总进度牢固地建立在局部作业进度控制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首先,在计划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根据项目经营目标、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情况,编制各作业单元具体执行的施工作业计划,严格按施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做到不赶进度、不误工期,按工艺作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其次,在作业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要掌握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搞好各工序间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做好施工记录,排除故障,解决好随时出现的问题,使作业计划能顺利进行,在每个环节中把好质量关。

3.4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工程项目施工,必须建立健全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有:项目领导组织管理制度、施工计划管理制度、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材料使用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定额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文出管理制度、职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每个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从近几年的项目评比和调查情况来看,工程搞得好的项目,被评为优秀工程的项目,都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因此,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更重耍的是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实用,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