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第1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1 总 则

l.1 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 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 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 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 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 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 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3 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政府同意。

5.5 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 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 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 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的审批。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 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 附 则

7.1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 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医疗应急预案(二)

一、患者自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2、检查患者病室内的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属24小时监护,不得离开。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5、查找患者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6、发现患者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如有可能立即抢救。

7、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

8、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听从安排处理。

9、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二、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

4、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5、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四、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2、遭遇暴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注意观察暴徒的特征。

4、设法通知保卫处,夜间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视情况拨打110。

5、暴徒逃走,注意方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自用电器。

3、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以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八、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做好停水准备。

2、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停水时间尽量储备水源,以备使用和饮用。

3、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4、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九、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量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员,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泛水。

2、不能自行解决者,立即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

3、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将水扫净,保持环境清洁。

4、告戒患者,不可涉足泛水区或潮湿处,必要时放置醒目标识,防止跌倒。

医疗应急预案(三)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灾害防御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医院急救和应急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我院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杨成虎

组长:胥敏

副组长:贺建军、蒋久富、冯峰、蒲昭谦、羊明

成员:杨淦、文陆林、林春华、任春洪、杨绪、杨烈、杨柳、余燕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蒋久富

队员:宁小洪、谭永、李启、喻双文、祝仁兵、林玉萍、陈峰

二队:队长:冯峰

队员:许海彬、杜华、胥智勇、岳鹏程、吕明波、李莉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胥敏

队员:杨淦、杨柳、杨烈、杨绪、任春洪、余燕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第2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1.1资料内容

1.1.1化学品信息收集与整理

对本地区的34家化工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包括企业的地址、联系人及电话和危险化学品种类等,对本地区化工企业中使用的76种主要有毒化学品按名称、危害性质的类别、毒性、毒理、中毒机制、中毒的表现和诊断、中毒的抢救治疗要点、有无特效解毒药及文献报告的外院治疗经验、科研进展等十几个方面进行了收集与整理。

1.1.2医院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修订

结合本地区有关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我们对医院的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审核、研究、修订和补充,使其更为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参照国家和卫生部等分级应急响应条款,根据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应对不同规模的突发事件的分级响应机制,以使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分三级:三级响应为初级响应,应对规模较小的事件,响应中以职业中毒科和急诊科为主体;二级响应为应对中等规模的事件,响应中以大内科、急诊科为主体,其他科室酌情配合;一级响应为应对较大及以上规模的事件,实行举院机制,全院参与,取消一切休息、休假,全院动员。

1.1.3医院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

对本院的应急物资、药品、人员和床位等均进行清理登记,其中包括医院科室信息、医务人员信息(含医生和护士)、床位、场地、药品、器械和器材(名称、数量、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方式及地址等)等信息库,建立特效解毒药品库、抢救药品库、设备物资库和救援小组人员信息库,以备在平时及时采购补充,应急救援时查询、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需要。

1.1.4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及相关资料本地区主要化工企业库及其空间分布。

1.2方法

1.2.1医疗应急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结构

系统是采用VS2008开发的WEB程序,并采用Oracle9及SqlServer2005数据库,主要技术有ExtJS4desktop无刷新客户界面,MVC数据查询架构,GoogleMapsAPI(独创可在内网环境下使用缓存地图,查看地图空间数据)。系统与医院HIS系统无缝结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仅仅提供救治和医疗信息,更全程参与整个应急过程,在院领导信息及响应级别后,系统可开启绿色通道,为多例患者同时挂号,方便医生和护士立刻展开救治。在软件的界面上采用ExtJS4desktop技术,仿WINDOWS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使用户的操作过程更加清晰简单。扩展性强,在开发过程中,本系统考虑多种扩展接口,系统将来不仅在化学品突发事件上,也可以在其他公共事件上使用。

1.2.2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子系统

主要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动态跟踪、统计、查询子系统以及开发能与上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共享子系统,子系统主要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过程中医院各科室进行救治的动态情况,能随时进行救治动态统计汇总。并预留了与当地政府安监部门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接口,使本系统有更强大的数据或信息共享平台。

1.2.3软件数据的录入、调试与应用

在计算机平台上,按设定的格式要求,依次录入有关资料,如本地区危险化学品急救治方案数据库、医疗救援组人员信息数据库、特效解毒药和抢救药品数据库、医疗器械器材库、本地区化工企业数据库、参考文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学习园地等,录入完成后,专人核实、修改资料并进行调试。通过模拟演练,对有关功能的完善与否,咨询计算机方面的专家进行修改,同时结合原来设计目标与原则,按数据库功能进行调试。

2结果

2.1系统主要内容

2013年底开发完成“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衔接。

2.1.1主页面组成

主页面由首页、数据库、应急预案、地图和医院论坛组成;首页主要有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公共消息管理系统、突发事件信息、历史公共事件、GIS系统、开启绿色通道、门诊列表、留观列表、进入门诊HIS、进入住院HIS、住院列表和系统设置等子系统组成。

2.1.2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

医院科室信息、医务人员信息、应急药品、器械器材、急救治方案数据库,可及时更新完善。

2.1.3医院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流程,明确每个责任人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2.1.4本地区主要化工企业及其空间分布

利用GIS,将本地区的主要化工企业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使用和存储的化学品标记在电子地图上,点击企业就能显示上述相关信息,有助于应急救治的快速反应。

2.2系统与医院

HIS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2013年底开发完成“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衔接,运行良好。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平时可以学习相关危险化学品知识、法律法规、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治经验以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等。在医院任一电脑上,输入服务器地址,即可打开软件,首页内容简洁明了,显示当前有无事件、事件状态、响应级别、最新公告以及各项导航菜单等;开启绿色通道后,医生可在医院HIS系统对患者进行开方诊疗,进入医院门诊HIS系统,可在门诊患者列表看到本次患者列表,并可查看患者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和收费信息,可设置患者严重程度,并可设置留观或住院治疗;进入医院HIS住院系统,可查看本次事件住院患者,查看严重程度、诊断信息等本次事件基本信息,可快速查看化学品信息、救治信息和患者统计,便于负责人掌控全局,全力指挥救治,并可及时向公众信息,安定人心。

2.3应急救援演练

开展实战演练,验证“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2013年12月参加了本地区组织的“突发事件演练”,演练模拟了某化工厂发生了化学品泄漏,导致十余名工人中毒的事件,医院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用了“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向全院信息,并启动了医院应急“三级响应”,各有关部门立即按照预案,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十余例患者迅速完成挂号、就诊、诊断和治疗。其中3例收入住院,1例留观,1例入住ICU病房,实时就诊人员的信息统计也可以即刻查询,达到了研发的预期目标。

3讨论

突发公共事件很容易发展成为社会,激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6]。因此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开发能够提供化学中毒应急救援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世界各国应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建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的三大体系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化学中毒应急救援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预先了解在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救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订相应专业技术预案,完成相应的应急救治物资和管理方面的准备,医疗救治应急能力建设是医疗救治体系的重点工作[9-10]。近年来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曾经多次成功的处置了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但是在处置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中,我们也深切感到一些困惑和不便:(1)医院现有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时为成批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挂号、登记等工作。更不能实时对这批特殊患者进行统计汇总,造成医疗工作程序的混乱。(2)化学品品种繁多,而临床医生并不熟悉每一种化学品的毒理、毒性、中毒机理和抢救治疗要点,一时间常常手足无措。(3)医院应急救援资源不清,紧急调配渠道不清,影响抢救治疗工作。(4)发生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时,难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化服务。本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以县市二级医院在特定工业园区针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而开发的全自动信息管理系统,在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医院可以立即启动应急管理系统,向全院事件信息,并决定医院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并可快速查询化学品的各种特性和救治方案,快速展开救援工作。本系统在软件的开发上采用先进的WFMS工作流管理技术、GIS空间地理信息化分析技术,结合面向服务SOA的应用理念,更好地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管理工作中复杂的业务。特别是系统将所有能为应急救治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医院进行快速应急救治提供了强大资源充分利用的可行性,有利于进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模式从面向数据库转向面向服务,使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可以突破异构平台和各种软件应用环境的制约,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本项目中系统能与现有的县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医药现有数据库进行充分地共享,使系统有更强大的可用数据,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提供保障。

第3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县卫生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要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5月5日上午,我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鞠炎田书记传达了××省政府、省卫生厅以及市、县卫生局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制订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施方案。医务科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预案、人员部署、物质储备、设备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医院成立由县卫生局党委书记、院总支书记鞠炎田同志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整合与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和会诊。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其中大多数均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所有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诊疗流程

我院于5月5日全院印发了《××县人民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红头文件,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流程,并组建应急队伍参加培训,熟悉了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认真学习了医疗救治的过程。

第4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海在应对SARS、H1N1、手足口传染疾病、H7N9 等突卫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提高了卫生非常态化管理的整体能力,综合形成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大体系与四大支持系统”的应急管理格局。

关键词 :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一、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三大体系”

1.法律保障体系

上海应对突卫事件依照和遵循的法律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以外,上海市也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结构状况制定和实施了上海卫生应急预案及法规规章,《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海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上海市处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项预案》《上海市处置突发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上海市手足口病工作预案》《上海市处理污染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规预案已经实施执行多年。还印发了《上海市应急预案汇编》,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上海市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突卫法律规范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也依法执行食品安全、动物疫情、流行疾病及植物疫情等应急预案及规范,从市区到街道、居委(村委),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控部门、卫生医疗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及预案的要求进行预警监测,把政策规范落到实处。

2.全民参与体系

自从SARS发生以后,上海市不断强化信息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功效,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和疫情信息的方式,不断重视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日常化引导。特别是H7N9疫情以后,上海市立即启动突卫事件应急预案,及时进行疫情分析和研判,在最佳的时间段把疫情信息和处理情况通过新闻出版、广电及公告张贴的形式准确传递给市民,减轻市民的担忧和恐慌,通过疫情知识宣传和疾病预防教育的方式经由媒体告知与。上海市自2003年制定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通过社区定期应急演练和群居地应急培训的方式,加强市民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提高应对卫生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运作体系

(1)完善应对机制。上海市有比较完善的卫生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区县应急机构,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决定和部署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市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17区县应急机构在应急委和应急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他60个政府职能机关及国企单位承担应急日常管理工作。上海市自2003年以来不断建立健全完成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控制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医疗救助管理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应急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科研系统等7大公共卫生系统。

(2)应急救援机制。上海市及区县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总共有3896所,是我国医疗中心城区之一,医疗资源丰富。上海市不仅有瑞金医院、华东医院、长海医院等一大批集疾病预防、救治、检验于一体的救援队伍,还在社区安排有专门的疾病咨询、支援、防治窗口。另外很多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传染病防治单位、疫情专职定点机构、综合性应急医疗部门等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救治体系功能。

(3)监测预警机制。上海市通过加强预防控制系统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市、17个区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一体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突卫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风险信息采集,对医院、学校及核心商业区进行常态化监测和卫生信息抽取,把疾病防范和预警放在首位,及时疫情信息,通告疾病发展态势。在H7N9疫情发生前,市疾控中心、17个区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肺科医院及部分三甲医院及时进行相关禽流感疫情的,把监测的信息和疫情影响因素及时上报归类,及时参与相关工作。

(4)卫生监督系统建设。为了更好地监控和防控突卫事件,上海市建立从市到1各区县的卫生监督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具有垂直管理特征、横向协调协作的卫生应急监控体系,更好地配合政府机构、疾控部门、区县应急办预防和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四大支持系统”

1.应急演习和训练系统

上海市卫生局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有关培训演练,内容包括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反恐救治药品使用培训、批量伤员院内救援培训、世博会后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培训、输入性及新发传染病临床诊疗能力培训、核化生医疗救治培训等。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参与由其他单位主办的演练、突发卫生事件批量伤员救治演练、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演练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模拟演练和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救援的实战演练,参与了反劫机演练、“浦江4号”反恐演练、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演练、特大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等全市性的综合演练。通过一系列演练和培训,全市卫生应急队伍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明显提升。

2.科学和技术设施支持系统

上海应对突卫事件有着自身独特的科技优势和先进的设备仪器。2007年在世博会之前,上海就先期投入一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被认为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系统控制卫生疫情和传染疾病蔓延的“中枢系统”,该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和手足口病、H7N1 及H7N9 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利用先进科技做支撑,在全国首先建成了疾病预警(病例报告)、医疗救治、流程化处理、远程诊疗、全方位展示等一系列联防联控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化管理。

3.资金准备系统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不断加大应急事件经费和资金投入力度。除了固有的应急基础性投入、卫生医疗机构运转经费、公共卫生人员经费投入以外,上海市从2003年SARS发生以后,不断借鉴国外应急管理和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将应急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范围内,鼓励和支持17区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应急资金,以备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危害。通过政府的宣传动员和社会舆论导向,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吸纳社会捐赠,加强市民的防控应急意识,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购买意外保险、健康保险。

4.人力资源准备系统

上海市有21.78万卫生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疾控专业人员以及卫生应急科研人员约2.6万人。首先,上海市致力于开展卫生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区县应急机构等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应对卫生危机和卫生风险的宏观驾驭能力、事件应对水平;其次,不断加强奉贤、金山、崇明、青浦、嘉定、浦东(原南汇)、宝山等郊县区域应急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培训,不断强化基层的应急综合效能。第三,上海市建立应急专家咨询库,通过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形式,强化卫生应急的理论提升和研判,有力促进了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后,上海市卫生局也努力提高医疗卫生部门专业应急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考核应急人员的技巧和能力,强化危机安全意识,科学规制应急流程,提高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第5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为应对学校防不胜防的突发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最大努力减少学校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中“突发事故”主要指危及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意外事件。如:

1、传染性、季节性或暴发性疾病;

2、群体性师生食物中毒事故;

3、来自校内外的袭击、伤害性事故;

4、组织师生外出活动时的意外交通事故;

5、集体活动、楼道或课间大量学生的相互挤压事故;

6、校内的火灾事故;

7、建筑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8、教职工、学生家长中可能激化的矛盾;

9、其它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恶性事件。

二、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要求学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隐患。

2、早发现。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检查制度,关注学校每位师生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倾向,发现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早报告。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信息,必要时向公安和医疗、防疫等部门发出求助信息。

4、早救治早隔离。坚持“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事故,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的,对密切接触病人的人群和班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疏散、隔离、检查和观察等防治措施,并及时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三、一旦学校出现突发恶性事件,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行政班子其他成员和工会主席为成员组成。其职责是: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防疫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落实责任。

2、现场控制组:由事故涉及部门的直接分管领导(含中层领导)任组长,事故涉及的直接工作人员、事故发现者、亲历者为成员组成,其职责是: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排查其他发病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伤病员到医院救治;

(3)接待家长,做好情况解释说明及思想疏导工作,安抚家长情绪;

(4)组织班主任管好班内学生。

(5)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通信联络组:由办公室负责,职责是:

(1)按照指挥领导小组的决定,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通报情况。

(2)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4、信息资料组:由办公室负责,其职责是:

(1)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

(2)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5、医疗救援组:由值周教师负责,其职责是:

(1)组织护送受伤或发病者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并跟踪了解伤病情动态。

(3)接应赶到医院的家长,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4)随时与分管领导保持联系。

6、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相关班主任参与,其职责是: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家长接待工作,做好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的后勤服务工作。

(4)积极联系保险部门,协助投保者的家长争取保险理赔。

7、消防技术组:由学校电路维护人员负责,其职责是:

(1)做好消防栓和电源控制工作。

(2)迅速打开水源开关和断开失火部位电源,并奔赴火灾现场等待工作安排。

四、各类事故(件)应急预案

(一)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将发病人员送乡医院会诊,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现场控制组、医疗救援组)。

2、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临时事故调查组,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并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炊具等,以备卫生部门检验。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注意观察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临时事故调查组由分管后勤副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食堂管理员为成员组成。

3、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安抚工作,迅速向上级教育、卫生、政府等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

(二)传染病(含师生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1、师生在家中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后,应迅速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属非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学、上班。

2、师生若在校内出现疑似传染病,要迅速到乡医院就诊,学生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还应立即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不能陪同的,由班主任送去医院就医。

3、立即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要组织人员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后勤保障组)。

4、迅速将疫情报告市疾控中心和教办(通信联络组)。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紧急拨打“122”事故处理电话,迅速报告交警部门(现场控制组)。

2、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控制组、医疗救援组)。

3、组织人员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记下肇事车辆的牌照,以备交警部门进行处理(现场控制组)。

(四)发生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做出安全部署,加强防范(学校分管领导)。

2、对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对危险区域发出安全预警,划出隔离带,禁止师生通行,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值周小组)。

3、发生自然灾害时,要树立“生命至上,不恋钱财”的生命价值观。根据情况,必要时采取停课等措施,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通知未上学学生在家等候通知(值周小组、班主任)。

4、教育教学活动(含放学)危及师生安全时,应及时取消活动,并做出合理安排,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力避开危险区域和时段(活动组织者)。

5、在上(放)学途中,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要避开危险地段。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班主任)。

6、一旦突发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应及时将事实情况汇报上级主管部门(通信联络组)。

(五)建筑物倒塌或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和建筑物倒塌时,严格禁止学生参与救火,事故现场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自救,并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和倒塌区域的安全地段。

2、事故现场的教师在一边组织指挥学生紧急疏散时,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向学校领导报告。

3、学校要迅速组织力量(在校的全体教职工)到现场施救,采取先救人后救财,并利用一切救火设备组织自行扑火,并立即拨打“120”、“119”求助。

4、学校领导要立即通知消防技术组成员到达现场切断电源,打开水阀。

5、疏散集结地点一般设学校操场,若遇紧急情况,则直接疏散出校园(后勤保障组、班主任)。

(六)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件)应急预案:

1、发现学生在校内受伤或身体不适,应当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并送乡医院救治。班主任迅速通知家长,由家长陪同就医,若家长不能陪同的,班主任陪同到医院就医。

2、外来人员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门卫不得放行。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值周小组,及早将闯入者逐出学校。

3、发现校内有可疑人员在对师生袭击、行凶、行窃和与师生斗殴,现场第一位发现事件的教职工,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劝止,并将情况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或拔打“110”报警求助。

五、信息报告:

1、安全紧急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信息,采取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汇报,事态严重的,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向外事件情况,需经学校领导同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任何人不得虚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突发事件,或擅自接受报刊、电台等媒体的采访。

3、事态应急期间,学校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教职工必须保证通信畅通。

六、附则:

1、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未列入本预案的事故应急预案以单独文件制订。

第6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保证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中国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省卫生厅省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贮藏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3.2部门联动。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和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3.3加强管理。根据外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3.4依靠科技。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1.4适用范围

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平安的公共卫生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处置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定高温中暑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外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

2.2高温中暑事件处置技术指导小组及职责

以及有关医疗机构专家组成的高温中暑事件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病例诊断专家小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市卫生局成立由市职业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为处置高温中暑事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2.2.1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主要由急诊科、内科、ICU污染(感染)科、儿科等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诊疗方案;组织、协调开展病人的救治工作。

2.2.2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由流行病学、健康教育、法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高温中暑预防健康教育、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进行指导。

2.2.3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由卫生检验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样品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

2.2.4病例诊断专家小组:由医疗救护、流行病学、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高温中暑病例的诊断。

2.3卫生部门职责

2.3.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统一调配全市卫生资源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应急控制;对各区高温中暑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高温中暑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拟定应急防控物资贮藏规范,1市卫生局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高温中暑知识培训;负责对高温中暑事件做出评估。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相关工作。

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联络和协作制度,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与气象、安监、劳动保证、民政、农业、工业、商务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3.2医疗卫生单位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职业病防治院负责制订全市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评估和预测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高温中暑事件处置。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做好高温中暑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健康教育宣传等相关工作。

③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外地区高温中暑预防控制、监测和上报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发展、控制过程进行首次演讲、进程演讲和结案报告;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2医疗机构职责

①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级别。抽调一定专业人员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床位,以便有效应对高温中暑事件发生。

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各类医疗机构负责高温中暑病例诊断、治疗、转运和演讲等工作。

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和村卫生室以及其它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演讲发现的高温中暑病人。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依法开展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演讲、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高温中暑事件分级与预警分级

3.1高温中暑事件分级

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

3.1.1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24小时内。无中暑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20人至49人。

3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3.1.2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124小时内。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50人至99人。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1.3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124小时内。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

3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1.4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0人以上,124小时内。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150人以上。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2预警分级

依据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将预警分为四级。

3.2.1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

4.监测和报告

4.1监测和演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

包括村委会、社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4其他有关单位。

4.2监测和报告程序

4.2.1监测

1高温中暑事件演讲实行属地管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或每年以当地室外最高温度连续两天达36度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当地室外最高温度连续一周低于36度终止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

2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外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

4.2.2演讲顺序

1各责任监测单位启动高温中暑监测演讲顺序。高温中暑监测演讲顺序启动后。由责任演讲单位在当日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演讲,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2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演讲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并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

5.信息制作

5.1权限

二级预警由事发地市卫生局和气象局联合,三、四级预警由事发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气象部门。一级预警由省卫生厅和省气象局联合。

5.2内容

并可根据情况高温中暑事件的基本情况、政府有关部门防暑降温措施和需要的其它相关信息。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等级、高温天气趋势预报、公众防暑知识等。

5.3制作顺序

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商气象部门,卫生部门发现一般及以上级别高温中暑事件、气象部门发现符合四级及以上高温预警天气情况时。共同制作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预警及提示信息,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后,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或新闻会等形式高温预警信息,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部门备案。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启动

事发地的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对事件的性质、可能危害水平进行评估,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并报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根据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顺序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6.2应急响应措施

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

6.2.1四级预警应急响应措施

四级预警涉及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联合气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高温天气监测和会商。

2做好中暑防治应急准备工作;

3做好中暑病人的收治工作;

4启动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工作。

6.2.2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做好以下工作:四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

1积极救治中暑病人。

2启动卫生、气象、救灾、民政、劳动保证、教育、工会、通讯与信息保证部门信息互通工作;

3启动对建筑工地等夏季露天作业或高温作业场所开展主动监测。

4应由部门或单位的要求。

6.2.3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市卫生局联合气象局直接参与或积极指导、督促、支持二级预警及区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气象部门等开展以下工作:三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

1预警区实行中暑病例日报告和零病例演讲制度。

2组织加密气象观测。及时高温中暑预警及相关信息;

3预警区卫生部门积极会同劳动保证、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

6.2.4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各相关部门在二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以下工作: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和卫生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下。

1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

2省卫生、气象、劳动保证、安监等部门派出专家到事发地指导中暑病人救治和防暑降温工作;

3全省范围内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进一步开展防暑降温健康教育工作。

6.3应急响应终止

其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继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应急响应终止由其相应的启动机构决定。预计未来3天最高气温低于预警等级,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时,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7.善后处置

7.1后期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评估,高温中暑事件处置结束后。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愈后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演讲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气象部门。

7.2激励机制

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参与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果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惩办和奖励。

7.3责任追究

对、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调度、未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应急处置工作责任追究制。执行本预案时。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8.保证措施

8.1组织保证

卫生部门要与气象、救灾、民政、劳动保证、教育、通讯与信息保证等部门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沟通联系渠道,加强信息交流,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中暑事件。

8.2物资和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和器械等物资贮藏工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列入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8.3技术保证

不时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及技术培训工作。

第7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近年来,****社会经济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全市特别是城区公共突发事件安全隐患较多。主要是:自然灾害种类多;工业安全生产任务艰巨;群体性上访事件、社会稳定工作、交通、火灾事故处于高发状态,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动物疫病安全形势严峻。

一、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十分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按照会议要求,立即开展组织机构建设、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及应急设施建设等工作,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一)突出重点,抓了应急机构建设和预案编制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市长陈强同志担任主任,市政府各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政府总值班室、市长热线办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应急办的职能、编制等已初步形成意见,拟定编制10人,现到岗6人,正在按程序报批。市应急办的工作经费已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是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步伐。20****年5月11日,我市印发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市应急总体预案要求,各县区、各部门也相继制订了相关的应急预案。目前,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编制就绪,市直部门应编制专项预案25个,已完成13个;72个部门预案,已完成26个。13个县区全部完成了总体预案,7个县区完成了专项预案编制工作,对尚未完成的预案,有关部门和县区正在抓紧制订。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为切实搞好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我们在做好应急预案编制、机构建设、应急宣传及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建起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的报警救助系统和水、电、气、防洪、防震、防空等应急联动机制。

二是针对全市病险库坝多、城市设防标准低、降雨集中且来势猛、强度高,破坏性大和人们水患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调整工作思路,从基础工作和实际需要抓起,重点加强防汛预案的制定工作,严把预案质量关。相继完成了《****市防洪应急度汛预案》、《****市城市防洪预案》、《****市水库度汛方案》、《****市延河、洛河度汛方案》、《****市山洪预案》、《****市防汛抢险办法》、《****市通讯应急处理方案》、《****市雨水情会商制度》、《水库上下游联防方案》、《洪水预报方案》和《水库不同险情处理方案》等。防汛预案的制定,不仅为减小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正确应对雨情、水情和实施抢险撤离提供了依据。预案编制以来,先后在清涧河20****年7月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7月1日,我办在接到市气象台“重要天气报告”后,按照指挥部领导指示精神,迅速启动《****市重要汛情会商办法》,组织水文、水利、气象等部门专家对重要天气进行会商后,根据会商结果,在****电视台了蓝色预警信号,成功指导了全市防汛工作,避免了灾害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三是加快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应急预案建设。按照中、省、市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20****年6月12日,我市延长县交口镇光华中学、中心小学、郑庄镇中学和吴起县长官庙小学、县职教中心、城关小学部分学生出现群体性发热症状。接到报告后,市卫生局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及市级医疗机构内科、儿科专家赶赴延长县和吴起县,与县上有关部门一起迅速提出医疗救治方案,并完善了防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进行临床观察治疗,使延长、吴起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

四是积极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我市先后成功地处置了子长20****年“7·4”矿难、20****年“4·28”矿难、20****年“4·11”210国道液化气槽车翻车、20****年“8·26”南泥湾采油厂工勤车翻车、20****年“8·14”洛川县南门外210国道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等数十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安全生产事故,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特别是在子长20****年“7·4”矿难抢险过程中,由于救援方案科学、措施得力,被困井下8天8夜9名矿工被救生还,创造了我国煤矿救护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8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2广西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545006;3广西柳州市卫生局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救援模式在突发事件救治作用。方法:建立指挥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制订突发事件救援预案、急救工作手册[1],建设城乡大急救网络。结果:在柳州市区域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救援中,市急救指挥中心响应迅速,现场处置及时,伤员快速安全转运,院内专科治疗及时、有效。结论:急救一体化紧急救援模式可有效、快捷地抢救生命,迅速安全转运,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突发事件; 一体化;紧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66-01

交通伤,楼房倒塌,煤气泄漏,洪水、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和病情复杂等共同特点,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完善初期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群体伤害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救援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因此在“黄金1h”内及时现场抢救、安全转运、院内进一步治疗这3个连续重要环节的无缝链接是赢得宝贵抢救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关键,实现院内外急诊医疗的一体化[2]。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应急救治水平。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一体化建设作初步探讨。

1 建立突发事件一体化救援模式

1.1 院前呼救出诊一体化 “120”调度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立即派出值班救护车赶赴事件现场。医护人员出车时间小于1min,重大事件立即逐级上报领导,根据医疗急救人员现场反馈的伤情分批派出“120”救护车增援,调配储备急救物资随后出发。如现场只有医务人员先到达,指挥调度中心根据事件性质通过市应急联动信息平台协调110,119等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协作对伤员的救治。

1.2 现场抢救流程一体化 医疗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作初步评估,并用红、黄、绿、黑卡对伤病员伤情进行标识。现场急救原则遵循:“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重症伤员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呼吸及循环。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和及时转运。随时将伤病员数、初步诊断、转运途中情况、到达医院时间等告知指挥中心,市急救指挥中心根据伤情,协调各大型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做好接收伤病员准备。

1.3 院内救治一体化 各级医院成立突发事件抢救小组,建立专家数据库,遇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伤病员到达医院后急诊科或其他医护人员迅速完成伤病员的院内检伤分类、急诊检查(CT、X线、B超等)、抢救、手术、重症监护等处理,对急诊病历、检查申请单、处置单、救治处方进行标识编号,统一登记以便结算。院领导组织急诊、外科、五官、内科、麻醉科等医生共同参与并制定对危重伤员的抢救治疗方案,开放绿色通道直接送至各专科甚至进入手术室治疗[3],病情轻者留院观察。保证院前、院内急救链紧密衔接。

2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并涉及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上海等一些医院在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中,实现了突发事件伤病员院外、院内一体化救治。

2.1 突发事件一体化医疗紧急救援体系的建立:突发事件“一体化”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五要素:(1)先进、高效的指挥系统,各种完善的应急预案;(2)科学合理的急救站建设;(3)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和专业化;(4)完善的急诊创伤病房[4](5)先进适用的装备、药材[5]在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2.1.1 先进、高效的指挥机构:建立现代化的应急救援各级指挥中心。突发事件发生时伤病人数多,病情轻重不一,现场次序混乱,人心恐慌,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指挥机构。我市急救中心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在全市29辆120救护车安装GPS车载信息定位。市区3个急救站、3个县急救分中心,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已安装了接收终端和无线寻呼等功能,设立“120”远端坐席,利用3G网络信息技术,在城乡救护车上安装车载智能终端,实现将现场视频、语音、病人生命征监护信息等资料传输到急救中心,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的医疗救援,实施远程救治指导提供依据,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2.1.2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急救工作手册 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了急救预案,并储备紧急救援物质。每年定期组织1-2次突发公共事件演习。中心工作手册为院前急救工作提供了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

2.1.3 合理布局急救站 柳州市区医疗急救站、点的设立是根据柳州市区人口分布情况,城区急救半径在5公里内;县分中心的设立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县人民医院,每个县选择医疗条件好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急救点。

2.1.4 完善医院创伤专科病房建设 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市内6家三甲综合医院通过卫生局评审后成为交通事故损伤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作为柳州市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医疗单位,市工人医院急救作为急性中毒救治中心,市中医院为蛇毒救治中心,柳钢医院为烧伤专科医院,并有规范系统的病房管理和治疗指南。

2.1.5 建立合理的急救人才结构

2.1.5.1 加强急救队伍培训:(1)院前急救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全面急救医学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急救队伍人员相对固定,可较好地沉淀和积累经验。院内急救队伍既是院内抢救的主要力量,又是院前急救队伍的后备力量,应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医疗救援的整体效能。

2.1.5.2 组建院内抢救队伍(1)医疗组:由院内急诊科、ICU、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伤病员的专科治疗。(2)医疗保障组:由功能、检验、放射、药剂、供应室组成。负责药品、器材供应必要的辅助检查。(3) 后勤保障组:司机班、担架队、膳食科等组成,负责承担生活和运输保障及伤病员的前接、后送任务。

2.1.5.3 加强急救车辆和设备管理 定时维护保养急救车辆,保持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等各种急救设备处于最佳应急状态;适时增添救护车辆及抢救设备,保持抢救药品、物品的完好性。

我市急救中心近年来对突发事件伤员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充分体现了突发事件急救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6],为抢救伤病员最大限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实现急救工作达到了快捷、高效、优质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惠萍.单纯指挥调度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管理模式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31-432.

[2] 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 “大急诊”[J].医学杂志,2005,30(1):1-4.

[3] 石胜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一体化模式应急救援[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19-2620.

[4] 周刚.突发群体伤急救一体化模式浅析[J].甘肃医药,2008,27(6)40-41.

第9篇: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范文

为了切实做好防汛应急工作,确保卫生院在汛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应对各项日常工作和防汛应急工作,为全乡防汛期间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结合我卫生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成立黄门中心卫生院防汛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张t(卫生院院长)

副总指挥:李磊(卫生院副院长)

成 员:支旭刚 黄强强 王宝银 刘爱霞 张新荣 黎玉琴 崔海燕

指挥部下设防汛应急办公室,由支旭刚同志担任办公室

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工作。设立医疗救助组、卫生防疫组、通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乡村应急抢险组等5个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接受卫生院防汛应急指挥部的调度指挥。

二、各应急小组人员组成。

1.医疗救助组

组长:王宝银

成员:刘爱霞 王婧 汪爱娟 陈丽芳 张新荣

医疗救助组在院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负责应急伤员救治,日常医疗业务处置等工作。协调配合各级医疗机救治伤员。

2.卫生防疫组

组长:黄强强

成员:王蓉 王文莉

具体负责灾区内人员生活区域、外来车辆、救助物品、水源消毒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监督部门和疾控部门作好灾区食品安全监测,传染病防控等工作。

3.通讯联络组

组长:支旭刚

联络员:黎玉琴

负责值守防汛应急值班室24小时值班电话,协调联络各村应急值班点和各应急小组,收集并向指挥部汇报各村险情、各应急小组情况。联络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并做好本卫生院防汛工作信息报送。

4.安全保卫组

组长:崔海燕

成员:李吉换

负责卫生院安全保卫工作,维持救治区域内的秩序,管理救灾物品,出现紧急情况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疏散伤员和群众。

5.乡村应急抢险组

组长:张t

副组长:李磊

第一抢险队:赵万春 宁德仓 王虎林 成彦林

第二抢险队:王小强 王小龙 马建强 李小平

第三抢险队:李耀忠 郭成洲 薛晓春

第四抢险队:郑小各 陈永江 孙三代

三、应急措施

1.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应急小组24小时待命,检查落实储备的急救药品、急救器材、急救车辆、消毒器具及药品、监测试剂、防护用品等。

2.加强信息沟通,与县、乡防汛指挥部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汛情、灾情、疫情,及时处置并向上级相关部门、卫生局汇报情况。

3.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卫生院设立防汛应急24小时值班室,专人负责日常值班,各村设置值班点由各村村医负责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24小时确保电话畅通,及时向总值班汇报防汛情况。

4.接到险情求助后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赶赴现场,迅速有效的实施现场救助,配合其他部门作好重症伤员转诊、疫情监测、卫生消毒等工作。

5.各应急抢险队服从上级指挥部门安排,配合各级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灾。抢险救灾时绝对确保自身安全。

6.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疾病预防控制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

7.各村应急值班点由村卫生室人员负责,每日定时向卫生院指挥部报告值班情况。接到医疗求助及时与卫生院联系,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基础处置,动态监测疫情并及时报告。

8.绝对服从上级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和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