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王勃的诗范文

王勃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王勃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王勃的诗范文

光阴易逝,日月如梭,但无论时光过得多快,记忆中的小船都不会驶远,我永远都会记住那件永不褪色的拨动我心弦的往事。

渐渐的,我在成长。

时间的指针拨动着跳动的心弦,让那颗稚嫩的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书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利用它来创造价值,在懂得珍惜时间的同时,还应该对它呵护倍至。面对书包沉思,我会想到失去的曾经与流逝的过去,百味聚集在心头,脑海中勾勒着一个个有书包相伴的日子,立刻在头脑中形成了你永远难忘的痛苦和疲惫,或者是成功的喜悦和愉快。我轻轻的用手着我的书包,放在膝上。这书包竟那么重,因为它装进了八年的岁月,每一份空隙都被回忆所占据;然而,它又那么轻,我为它所创造的价值太吝啬了。

往事依旧,琐事难留。

此时我想,我知道我和书包还会有更长的路要走,肩上很重,只因为它承载的意义不同。

那一串的糖葫芦。

妈妈洗好山楂,又用竹签子将它一个一个的“排起队来”,我也神经兮兮地夹在里面凑热闹,可是,妈妈怕竹签扎到我的手,总是把我“驱逐出境”。熬糖是最辛苦的,妈妈拿着铲子,不断地铲动锅里的白糖,锅里腾起浓浓的烟,把妈妈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过了一会,只看见妈妈脸上的汗珠一大滴一大滴往下淌。当妈妈轻轻地把我从梦中惊醒时,眼前是一大碗的晶莹的糖葫芦,鲜红的山楂外裹着一层冰糖,我馋的直啧嘴巴,我吃了一串,津津有味的。

现在想来,她只为了那一串糖葫芦。让我倍加感动。

记忆的明信片。

那一天我耐不住寂寞,看看我的记忆,一幕幕往事诱惑我打开了那把锈蚀的锁,怎么也没有想到屉子被老鼠从背面咬了个洞的,幸运的是文字、图象内容大致保全了下来。我们只能珍藏其中的一部分甚至点点滴滴,只要这些星星点点的提示能在某个时刻唤醒我们心底沉睡的记忆,这就够了。我明白人生不可能生活在往事中,但我坚信人的一生是离不开许多美好的往事的,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第2篇:王勃的诗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90-02

V播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娱乐内容,其技术自身有着时效性以及快捷性的鲜明特征,在内容的呈现上也是以信息为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化技术的冲击,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就显得比较重要,这就需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研究分析,对实际发展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内涵以及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1.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内涵分析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是在信息播出中持续性,在内容上不能进行篡改,保障用户能正常的接收到信息内容。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就包含着人员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以及在传输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在播出的信号完整性,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能安全完整的播出。安全播出还体现在对信号的接收的安全,所接收到的信号是合法的[1]。以及在节目的安全性,对播出的节目内容要保障其安全健康和积极向上。

1.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我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应用,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些新型的先进技术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广泛性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从安全播出技术的投入方面来看还有待加强。有的单位不注重技术资金的投入,使得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在业务发展以及技术发展上停滞不前,缺乏竞争力。

安全播出技术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没有均衡化呈现。在当前依然存在着分割式的管理,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在技术以及资金投入上还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技术发展应用上的差异性还比较大[2]。再有是比较缺少标准化的体系。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等,这些层面的问题就影响了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应用发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系统没有重视更新,在技术应用的思想观念上和时展的需求不契合,使得技术系统安全播出的保障能力相对比较低下。再有就是在技术的交流方面不充分,对安全播出技术所带来的益处,以及在技术创新应用上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些就造成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整体效果比较差。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化发展策略

2.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面临的挑战分析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应用在当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就给安全播出技术系统以及安全播出业务支撑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安全播出在信号监测以及告警等一些比较基础性的功能上都能实现。技术系统还在系统的维护以及安全播出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联动性。这些层面的功能虽然得到了有效发挥,但是在数据挖掘以及智能化分析层面就需要进一步加强[3]。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化层面,资源的共享以及调配技术的应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还体现在对安全播出的管理思路以及技术措施实施带来了相应变化上。例如在网络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数字前端技术的应用,在新技术支持下,就向着双向化集成播出服务平台进行了演变。在技术措施的实施上也向着适应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体制变化角度发展。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技术体系的顶层设计方面还比较缺乏,在数据的共享以及技术耦合的应用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这些层面都需要在未来的技术进步下进行完善。

2.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技术应用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其中的全流程一体化监控技术就是比较重要的应用技术。在近些年对视音频码流以及传输信道多层指标监测技术和自动报警技术的研究比较深入,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这些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就实现了多种监控系统的集成,在信息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4]。全流程一体化监控技术的应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技术体系当中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应用技术比较突出,这一技术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技术基础上,并和安全播出体系的特征相结合进行发展的应用技术。技术应用对安全播出的信息采集以及汇总和分析调度功能可有效发挥,实现了精确调度指挥的目标。并且能有效行程监测以及指挥调度实时联动的技术模式应用。除此之外,技术体系中的应急恢复技术也是常用的技术。这一技术和监测监控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在应急切换场景分析以及判断等指令应用下,就能有效恢复操作。当前的智能化恢复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这些技术进行科学化的应用,就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质量水平。

2.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应用优化发展策略

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应用良好发展,就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优化。广播电视是大众媒体的范畴,在覆盖面上也比较广泛,信息的传速度比较快。先要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宣传以及安全性方面要进行加强,对其技术的质量评价工作要妥善进行,从技术角度以及艺术角度来评价。广播电视的作品内容制作要保障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呈现。负责人就要在作品的实际制作过程中,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责任心,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质量将得以保障。

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制度。有了完善的制度,才能更高的指导实践工作顺利实施。要能和时代的发展脚步相跟进,在体制改革方面能进一步深化实施,在工作的职责上能明确化[5]。制订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管理体系,保障播出的质量。在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以及质量监控系统的应用准则要细化,在技术管理层面以及管理结构体系方面,都要结合实际进行完善化,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完善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安全播出技术的 应用。

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新应用技术的认识。处在当前的发展时代背景下,要能从多方面认识到新技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影响,单位要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严格执行广播电视规定,将细节放在安全以及健康和无误的播出位置上。安全播出技术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增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定期到现金管理单位实施技术交流,保障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软硬件投入上要增加,注重技术系统的更新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技术,在新的发展时期,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管理的加强,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发展提供基础安全保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对实际就能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苟斌斌.大数据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189.

[2]蓝伟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传播,2016(19):126,142.

[3]吴志敏.研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6(27).

第3篇:王勃的诗范文

总之,互联网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对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威胁,带来了挑战。

那么,在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时代,作为目前三大传统媒体中的弱势媒体,广播会不会被互联网取而代之?

本文仅就网络时代广播特有的优势,作一些探讨。

一、广播是唯一仅靠听觉就能获得新闻信息的媒体

在各类媒体中,有哪一种能像广播那样,可以让人在一心二用、一心多用的情况下,轻松而又愉快地获得新闻信息呢?人们可以开着汽车听广播,可以一边就餐、一边运动、一边干家务一边听广播。互联网的功能多则多矣,它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但人们从网上获取信息时,需要专门的时间,需要集中精力,而无法像听广播那样,仅用听觉就得到了它所传播的内容。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生活负担变重,时间越来越宝贵。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哪种媒体可以像广播那样,能让人如此有效地、复合地利用时间,能让人在做事情的同时,及时地获取信息。

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声音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传播方的认识,从而对人们理解、接受信息提供帮助,加以引导。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风格,对节目的把握,能大大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他们对稿件的再创造、再提高,能对听众认识、理解、接受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声音为传播特色,其魅力还在于,无论受众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广播适合所有的人。

广播还有可移动性和便携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地从广播中了解最新的信息。

二、广播是各种费用最经济的媒体

无论是其自身的运行成本,还是受众的接收成本,广播的各种费用都是最低的,最经济的。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广播是获取信息价格最低廉的媒体。这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提高没有关系,因为即使消费水平再高,人们也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拥有电脑,也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场合都能拥有电脑,而买个小小的半导体,或利用其他手段听到广播,则是很容易的事。

从传播方来说,广播节目的采访、制作、传输等环节,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成本是较低的。比如说,一部电话就可解决广播节目的采访与传输问题,电子邮件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播记者用于采访。这些手段,虽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采访,但用在某些时候,便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远距离采制节目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当然,这些方法,其他媒体也可以使用,但是广播利用这些手段得到的却是它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声音。

三、广播的传播速度快捷而有效

首先,广播的传播速度是快捷的。速度是网络的一大优势,对于一般的信息处理来说,互联网要快于广播。但是,对重大事件、重要新闻,广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互联网。换句话说,被广播记者盯上的事,其新闻传播速度几乎可以等同于事件的进展速度。

移动电话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时效性。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广播记者只需要有一部电话,即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采访、一边思考、一边口播,把信号直接送入直播室,将新闻事件的进程实时报告给听众;同时,也能使现场的各种音响,如人物的谈话、自然的音响直接上天。广播还可以现场直播,听众可以从中实时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试想,还有什么能比来自现场、直接播出的报道更快呢?

四、现代信息技术给广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视野

信息时代三大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在传媒的运用,使广播媒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也使广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

广播要想摆脱目前弱势媒体的不利处境,求得大的发展,小打小闹、局部调整、就节目谈节目、就广播说广播显然是不行的;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为广播进行脱胎换骨般的变革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如今,广播在采访、编辑、传输、制作、播出、收听、贮存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而且,一些走在广播改革前沿的电台,已经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数字音频广播音质纯净如同激光唱盘,使广播的娱乐功能更加完美;而且数字音频广播抗干扰性很强,在移动中收听也没有杂音,符合人们在移动中收听的新需求。在广播的采访、编辑、制作和播出等方面,数字化的工具和设备不断出现。2000年3月世广卫星“亚洲之星”发射成功,亚洲之星一个波束的覆盖面积是1400万公里,可以覆盖我国100%的国土。在世广卫星服务范围内的人,只用一个小小的接收器,就能够从卫星上直接收听广播。广播的“广为传播”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网络技术为广播开创新的传输方式――网络广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第4篇:王勃的诗范文

湖南衡山人方伯务自幼喜爱画画。1922年,方伯务以优秀成绩考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第一班。

在学习期间,方伯务不依靠家庭的任何资助,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他与同乡同学明方炎先住在西京鸿文公寓,后迁至宣武门内石镫庵古庙。

一天,石镫庵的一位老和尚看见方伯务的画栩栩如生,挂满了墙壁,便对方伯务说:“民国九年(1920年)在这里住的齐白石,也是湖南人。”

“请问齐白石后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据说,搬到了象坊桥观音寺。”

方伯务决心去拜访齐白石。他四处打听,最后在西四牌楼三道栅栏六号终于见到了齐白石。方伯务把自己石印的四册《四时花鸟画册》赠给他,请他指教。

他乡遇故知,齐白石与方伯务促膝谈心,他们谈家乡的变化,谈各自对中国绘画艺术事业的追求……

方伯务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画家,而且思想进步,在京一边求学,一边秘密地做地下革命工作。

对于这样一位有志的青年同乡,齐白石很是器重,时常关心照顾。方伯务也很钦佩齐白石的德高望重,艺术精深,常到他家去请教。

1925年,方伯务参加了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积极组织学生募捐,支援各地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齐白石担心方伯务暴露身份,常常提醒他随时随地都要特别小心。他曾经在方伯务所画的《小麻雀》上面题诗道:“小雀!小雀!有翅有脚,可飞可跃。有水可饮,有虫可啄。何得汝渴,何得汝饥。大江浩荡山崔巍,四面网罗忽乱飞。”诗后还附有跋文:“乙丑(1925年)秋题画小麻雀画幅诗,书补此幅之空。伯雾画,白石山翁题。”齐白石还在方伯务所画的另一幅花鸟画上题诗:“几曾闲眺出宣城,城外人家集鸟群。世有雕笼逊泉石,羽毛堪取慎飞鸣。”字里行间尽显齐白石关心、爱护青年方伯务的深情厚谊。

方伯务曾经临过齐白石一幅《鼠偷灯油图》。齐白石在方伯务临的这幅画上题诗道:“夜夜倾灯我欲愁,寒门能有几钱油。从今冒黑扪床睡,沉睡犹妨(防)啮指头。”

齐白石所题的诗句,表面上是仍然没有忘记幼时家贫、灯盏缺油的事情,而实际上是提醒方伯务防备歹徒的暗害,加以警惕的意思。

第5篇:王勃的诗范文

1、向往的生活播出时间2020年5月8日起每周五22:00播出,第四季为“彩云篇”。

2、《向往的生活第四季》是由湖南卫视出品的大型生活服务纪实节目,节目中主人公一起守拙归田园,为观众带来一幅“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的生活画面。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王勃的诗范文

"为什么避战?''那人闭着眼。一副无所谓得样子,又狠之入骨的表情。

我低着头,我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但我知道我不是懦夫。旁边那人瞪了我一眼,我才懒得理他呢。

"问你话呢!?''他跺了我一脚,我仰在地上。我十分无奈的把椅子扶好有,又坐下。

"为什么避战?''他又问了一遍,仍不把我放在眼里。

这么审讯了一晚上。

他不要我们了。我们实在算不上是好军人:我们因为怕了就做了一次逃兵。敌军有一个团的兵力,我们拼成了一个连,在回来时被打的只剩下了三十个人。

我们连长至尽生死未卜………

第7篇:王勃的诗范文

一、信息传播全球化与对外传播

二、抢夺先机——网络与电视双翼齐飞

三、央视国际网络的现有对外传播状态

四、网络对外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参考网站

一、信息传播全球化与对外传播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全球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的领域。从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介和经济学界讨论全球化的多数场合来看,人们提到全球化时,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各国市场和各地区性市场的一体化,但全球化绝非是个简单的经济概念,它的推进正在影响到各国的政治体制、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变革。就媒介市场的全球化而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信息传播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触角的延伸,“文化帝国主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还是某几个国家的模式推而广之而成的所谓的全球化呢?人们也注意到,信息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和传统传媒产业。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巩固他们在全球信息市场的地位,形成在全球信息传播市场的垄断优势。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流量超过发展中国家传入发达国家信息量的100倍。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得传媒竞争更加激烈,信息的流向也变得更加不平衡。因此,本文所关注的信息传播全球化将侧重于它给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所造成的冲击。

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以外的受众,二是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对外传播对于构建一个国家形象,宣扬一种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对外传播本身也体现出了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在对外传播领域,由于不同的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必然导致在新闻报道中持有不同的立场,甚至报道的事物也大相径庭。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取向就是国际新闻流向的不平衡。发达国家(通常信息技术较发达)操纵着全球大部分的越境信息流(Transborder Information Flow,指跨越国际政治疆界的信息流通。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国际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等国际传播与电信业务、内容,也涉及到法律、咨询、广告等跨国界的专业服务领域。)的流向和分布。他们借助自己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控制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信息传播全球化从多个层面上导致了对外传播的意识形态性加强。这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势。在西方,大量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传媒集团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有大量的卫星转发器可以播送本国的电视节目,也有宽带的互联网用于本土网站的新闻。

点击查看全文

第8篇:王勃的诗范文

【关键词】普适传播 社会网络媒体 社会媒体 新媒体

一、普适传播的概念和由来

人类社会产生至今,新技术的产生和变革总是能够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其中从未缺席的是传播方式的转变。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到报刊广电的大众传播,再到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更新更迅速的网络传播,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拥有至少一台小型移动电脑;同时,互联网络尤其是各种无线网络的发展,例如wifi、zigbee、3G、4G的出现,使得访问互联网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人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

在上述背景下,1999年,IBM提出普适计算(IBM称之为pervasive computing)的概念,即为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①。社会网络媒体②应运而生,诞生之初就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大有取代传统传播方式之趋③。社会网络媒体是通过新兴的网络社会模式进行信息、信息获取、信息交换的传播方式,其典型代表主要有国外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国内的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

在社会网络媒体环境中,普适传播是必然的传播方式,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交换信息等,在普适传播中任何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普适传播是建立在两种社会心理基础之上的,一是主我与客我意识④,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这个理论说明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活在他人的判断之下的。人们渴望认识客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二是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 年)于1967年所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⑤,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正是SNS网站的理论模型,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就是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被不断放大后形成的大型网络,而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则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二、社会网络媒体现状

目前,社会网络媒体在国内外的发展都呈现爆炸之势,以主流社会网络媒体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人人网为例来说明:

1、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上线

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8亿。2011年10月8日加拿大社交媒体推广公司Gopopcorn的最新数据显示,Facebook用户每分钟50多万条评论、超过29万条状态更新和将近14万张图片。Facebook用户15分钟的图片就相当于纽约公共照片档案馆的图片总量。这些数据还在以指数级的趋势在上升。图1是花旗集团分析师马克・马汉尼(Mark Mahaney)于2011年9月26日公布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报告,可以看出Facebook的发展趋势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互联网巨头。

2、Twitter是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于2006年6月上线

它利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以及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目前Twitter全球用户已达1亿,每天发送上亿条信息并不断被转发和共享,其信息转播速度和范围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

3、新浪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消息或上传图,2009年上线

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2011年6月该数据已上升至2亿),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图2是新浪微博的运行数据。

4、人人网,2009年由校内网发展而来,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

通过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交流互动平台。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研究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SNS市场活跃账户份额中,人人网占到25.1%,开心网占到19.4%,腾讯朋友占到18.1%,分别占据了市场前三位。

这些只是社会网络媒体的突出部分,就此能够管窥到社会网络媒体发展之迅猛,图3显示了截至2011年上半年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信息量,前者的力量不言而喻。

三、普适传播的特征

1.时效性

基于社会网络媒体的普适传播,由于传播信息的地点和时间不受限制,是“零等待”的现场,速度快、范围广、数量大,实现了传播的高时效。

2、对称性

在普适传播中,任何人既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没有集中管理的环节,无需专门从业者,大众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接收者。信息和反馈呈现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又刺激了信息量的增加。

3、人际性

社会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各个小团体、小组织、小圈层,从微观上看,普适传播呈现出人际传播的特征。

4、大众性

在社会网络媒体中,各个小团体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放射成无远弗届的传播区域,从宏观上看,普适传播呈现出大众传播的效果。

四、普适传播面临的问题

普适传播在极速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爆炸

根据Gopopcorn统计,目前社会主流媒体在60秒内的信息量如下:Twitter上有12万条Tweets、1475张照片被;Foursquare上有2083次签到;Flickr上有3500张照片被上传;Facebook上有51万条评论、29.3万次状态更新、13.6万张照片被上传;Instagram上有1350张照片被上传;Tumblr上发表了1080条帖子。如何有效保存、组织、管理这些信息对普适传播的参与者是巨大的挑战。

2、信息淹没

普适传播的信息呈爆炸状态,因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淹没;普适传播的对称性又导致了信息传播和组织的扁平化,信息处于无序状态;人际性导致了网络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的寻找目的信息、如何使信息取得目标受众的关注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传播不可控

传播的对称性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者和接收者,所以如何有效鉴别信息、引导和控制传播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4、信任危机

由于传播不可控,导致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私密信息,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会出现人人自危集体沉默的结果。

5、如何与传统媒体共生

社会网络媒体固然有着无法比肩的传播优势,但是它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媒体,因此如何实现两种传播模式的有效共生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五、展望

基于社会网络媒体的普适传播模式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取得的效果令人震惊,不管是传播方式本身的发展变化,还是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令人惊异不断。例如,2011年10月28日互联网监测机构comScore的第三季度美国广告市场统计数据显示,Facebook占据了该季度15%的在线显示广告支出,而谷歌和雅虎均为10%。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基于普适传播方式的社交模式、营销模式、学习模式、游戏模式等都将发生变革,也会出现许多未曾料想到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传播系统的不断磨合与调整。

参考文献

①Satyanarayanan,M,Pervasive computing:Vision and challenges,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vol.8,no.4,pp.10-17,2001

②Kaplan,AM,Haenlein,M,Users of the world,unite!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

NESS HORIZONS vol.53,no.1,pp.59-68, 2010

③孙庚,《美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新闻与写作》,2010(12)

④[美]米德(Mead,G.H.)著,赵月琴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06-01

⑤S Milgram,The small world pr-oblem,Psychology Today,Volume:2,Is-sue:1,Publisher:New York,Pages:60-67

第9篇:王勃的诗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播出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得以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对于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同样有较大的影响,它的应用改变了电视行业的工作思路,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实现更高的技术水平,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

1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组成方式

基于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特点考虑,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将调音台、录制工作站(3台)、编审工作站(3台)与网络服务器、108GBSCSI容错硬盘阵列、播出工作站(2台)进行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每一台录制工作站对应着一台录音台,后者的外界设备包括CD、MD、开盘机等传音设备,通过录制工作站的声音控制软件,将生源有效转化为声音文件。

2播出系统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首先利用网络技术有利于广播把控舆论导向,任何个体都能利用网络虚假信息,电视媒体作为国家政府的喉舌,应积极抢占此舆论阵地,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占领技术高点。网络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为信息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信息的时效性比传统电视传播方式更快,部分信息蕴含极高的内涵和价值,对社会有非常大大的影响力,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用户很难分辨真假。而广播电视播出的新闻,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播出信息的真实性。在播出系统运用网络信息,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广播电视获取更多的信息源,对信息的真伪进行鉴别,提高信息传播的价值广播电视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人才储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单位的人才资源,使其成为计算机网络传播的核心力量。互联网空间发展又反哺回电视单位,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新闻传播效率。

3播出系统技术分析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播出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操作和控制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最大程度避免播出事故发生,促进资源和信息传播。利用网络技术,确保新闻插播操作的有效性、高效性,同时其数字化操作和管理,有效避免节目文件丢失的突发性问题。此外,利用自动化播出系统,有效简化了节目剪辑的流程,整体提高节目质量。播出系统的结构方面,采用设备为DHD52系列,这一设备具有I/O接口,能够直接对音视频素材进行处理,通过加入新设备优化播出系统的整体结构,有效提升文件传输的速率和网络性能,强化了信号传输质量。为了确保信号有效传输,它还支持信号双向传输的功能,保障了音视频传输的质量。对于播出系统进行网络化改造,采用以太网连接方式,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远程控制需求,支持服务器多设备实时监控[2]。素材存储方面,采用硬盘存储技术,相比起传统的磁带、胶片存储介质,其数字化的存储方式,更有利于素材传输、共享,更大程度提高素材利用率。为了防止素材存取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还增加了镜像备份的功能,这样的设置不仅提高了磁盘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减少了文件信息冗余,提升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在播出系统中安装音频信号处理器,能够通过播出控制系统,对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由于其具有I/O接口,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到机房维修,提高音频处理的交换能力。在光缆的支持下,音频信号可以在各频道进行全面处理,实现全台对讲的功能。I/O接口设备与其他模块的设备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实现智能化连接,有效节约连接过程的能源消耗,满足多样化功需求。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播出系统的应用

4.1节目编排以及音频传输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电视节目的编排效率,特别是语音信息的质量处理,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由于节目编排采取数字化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它支持工作人员进行非线性语音信息处理。例如,在节目的某一个场景中,需要临时添加一项信息,不需要像传统编辑语音信息播放语音存储介质到某一节点,再进行剪辑和处理。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对于节目的修改要求,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语音编辑的预览、修改和保存等操作,有效缩短了语音制作的时间。此外,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发现了无关或错误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删减,并对节目编排进行任意组合,增强语音功能,满足编审的要求[3]。在音频的录制和传播过程中,使用管线将IP控制数据包与音频数据发送出去,保证音频信息的传输质量。但是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延时性,随着电视单位节目制作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这种延迟就更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音频传输和处理设备上安装I/O接口,利用其模拟线路、普通话筒等功能,实现与本地工作站的直连,为了降低音频信号传输的延迟性,采用增强普通网卡的方式,提高音频传输速率。

4.2直播功能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电视节目播出不受时间限制,在传播的电视播出机制下,观众只能在特定时间收看相应的节目。但是采用数字化、网络化传输,观众可以通过回看等功能,收看错过播出时间的节目。对于直播功能,受限于技术条件,传统的电视直播只能进行单项连接的传输方式,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节目信息。在电视直播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观众与电视节目互动提供了可能性,如直播节目中的微信“摇一摇”“扫码”等,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互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传播方式,以双向传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电视节目的传输水平,实现电视信号多元自由交互,保证电视节目播放形式。此外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单位可以实时收集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各项反馈信息,如收视率、用户平均跳台时间,通过这些信息进行节目调整。

4.3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播出系统的设备进行网络化改造,以此提高设备操控的效率,但是网络连接相比传统组合方式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利用网络传输各类数据,为计算机病毒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而言,在平时操作中忽视对设备的检查,容易感染计算机木马病毒,从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系统崩溃等问题。此外,为了保证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其数据存储与磁盘矩阵中,若是没有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如数据备份等。那么磁盘矩阵在长时间使用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磁盘损坏,导致电视节目无法正常播出。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软硬结合的技术处理方法,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技术,且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了让播出系统实现更多功能,在系统设计上要考虑后续设备升级、改造的扩展空间,以及新、旧设备连接的接口兼容性问题。同样系统操控软件也要考虑兼容性问题,针对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选择,首先要考虑质量因素,能够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其次是兼容性,能够在更复杂的工作环境运行。播出系统的软硬件设备维护同样重要,它包括软件、硬件的维护,前者主要是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升级操控软件版本;后者则是定期清理设备的灰尘,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