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

第1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一、村(组)内的集体企业、鱼塘、铺位、山地、荒坡地等集体资产和水利设施、道路、学校等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的发包方案以及续包或延长承包期限、增加工程项目预算,按照民主决策的有关程序,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均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二、村成立招标领导小组,负责招标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在开标前十天张榜公布。对工程造价50万元以上项目,要进入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标,任何人不得以权压价和垄断承包。对工程造价50万元以下的项目要报经镇招标领导小组审核,然后按有关程序进行公开竞标。招标后的工程合同,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工程竣工时,由招标领导小组会同专业部门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做出结(决)算,办理固定资产交接和入帐手续。

三、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不法手段取得经营权或承包权,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承包单位或个人。

四、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加强承包合同的管理。承包合同须到镇农办或镇司法所进行鉴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承包合同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并对承包项目,承包数量和金额指标等,实行造册登记。每年在承包合同到期前的一个内,认真检查合同兑现情况,及时清收到期的承包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纠纷。

第2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醒脑静 维生素B6 联合应用

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急诊中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致全身麻痹、昏迷甚至死亡。2008年2月~2010年6月我院共诊治5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使用醒脑静、纳洛酮、维生素B6联合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8例均为一次性过量饮酒导致意识改变的酒精中毒者,男40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过量饮酒史,出现醉酒至来院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达12小时。按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1]:兴奋期4例,共济失调期38例,昏睡期10例,昏迷2例。既往无特殊病史,并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和药物、化学性气体所致的昏睡、昏迷。5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等症状,在呼吸、呕吐物中有浓烈的酒精气味。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来院就诊后给予常规的吸氧、心电监测和血氧监测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开双管补液,其中一管给予纳洛酮注射液0.8mg加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另一管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而后接换给予维生素B6100m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昏睡期、昏迷的先给纳洛酮注射液0.4mg静脉推注,再接予纳络酮静脉滴注。根据病情1小时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mg直至清醒。

常规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4g保护胃黏膜、滴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以纠正电解紊乱,呕吐频繁者给予胃复安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以止呕。

2 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患者一般在2~4小时清醒,可稳步行走,昏睡期和昏迷(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患者病情在2~10小时症状消失,呼吸恢复正常,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其中的8例意识逐渐恢复,开始清醒;另外4例完全清醒。58例患者中治愈50例,显效8例,治愈率为86.2%,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精饮料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酒精具有脂溶性,服后经胃和小肠在0.5-3小时内可完全吸收,可迅速通过脑中神经细胞膜,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其功能,使大脑皮质功能受抑制,随着血中酒精浓度的增加,影响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抑制呼吸中枢。同时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内源性阿片肽,直接或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导致合成代谢引起肝损害,重度中毒诱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2] 转贴于

纳洛酮为羟-2-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脑啡肽,静脉用纳洛酮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的作用,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使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儿茶酚胺、前列腺素增加,呼吸兴奋,血压上升,促进患者清醒。纳洛酮可以拮抗急性酒精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酒精中毒而达到治疗作用。

维生素B6是转氨酶的辅酶,大量进入机体后增强转氨酶的活力,促进氨基酸代谢,供给机体所必要的能量;并能促进乙醇脱氢氧化酶的生成及活性,增强肝细胞对乙醇的氧化分解作用,达到解除酒精中毒效果。[3]

醒脑静注射液是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注射器剂,其主要成分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中药,具有极强的醒神开窍功效,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在清除自由基、改善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等方面,应用醒脑静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有利于酒精中毒的意识转清。

本案应用醒脑静、纳洛酮、维生素B6联合用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具有催醒快、疗程短、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06.

第3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资金管理 经营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从目前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来看,资金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资金管理不但可以加速资金流动,发挥资金利用效益,还能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正向的推进。但是从当前医院的资金管理情况来看,医院现有的资金管理过程还存在较多问题,不但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整体效益,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认真看待医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满足医院资金管理需要。

二、医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医院资金管理实际,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医院资金管理还不够理想,资金管理还未达到最佳效果,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也有着显著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医院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资金管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制度上是有所侧重的。无论是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还是医院的财务制度,都对资金管理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医院资金管理过程中,受到管理制度僵化以及缺乏实际操作性等问题的制约,医院资金管理存在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而医院在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往往缺乏对实际工作的考虑,或者对实际资金管理工作考虑不周,导致了医院的资金管理存在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因此,医院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已经对医院资金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医院资金管理实效,就必须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医院资金管理中预算制度在落实中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医院资金管理质量,实现医院资金的有效使用,医院在资金支出环节,往往会建立相应的预算制度,用来约束医院资金管理行为,确保医院的资金支出能够做到层层把关,层层审核。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医院的资金预算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医院有些临时发生的费用没有包含在年度预算中,在资金实际使用中,存在超预算以及越级审批的情况,导致了医院现有的预算制度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制约了医院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因此,认真分析医院资金管理的特点,并提高预算制度的落实效果,是解决医院资金管理问题的重要出路,同时也是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

(3)医院资金管理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根据医院的资金管理实际,医院的资金量较大,每天的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都处于流动状态,要想加强资金管理,其难度非常之大。结合财务管理实际,以及医院的资金管理现状,采取高效的资金管理模式,是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但是从目前医院资金管理过程来看,医院在资金管理中对管理模式的研究还很不到位,在资金管理上,还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不但制约了医院资金管理的效果,同时也无法满足医院资金动态管理需要。因此,医院的资金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探索出一种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高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满足资金管理的实际需要。

三、医院资金管理的主要应对策略分析

基于资金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做好资金管理,并有效解决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资金管理实效和满足医院经营管理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立足医院资金管理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医院资金管理质量:

(1)建立弹性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考虑到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医院在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中,应充分考虑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确保资金管理制度能够在实际实行中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同时,医院也认识到资金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不但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要根据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资金管理制度能够与医院的资金管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满足医院资金管理需要。因此,建立弹性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解决资金管理问题的关键。

(2)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认真考虑医院资金管理的现实需求。基于医院资金管理的实际难度以及医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审批制度,是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为了实现对医院资金的有效管理,医院应对现有的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充分考虑医院资金管理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严格资金预算审批制度,并增加临时预算,既满足医院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又达到强化资金预算审批效果,保证医院的资金支出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满足医院资金管理需求。所以,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认真考虑医院资金管理的现实需求十分重要。

(3)建立收支两条线的动态资金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为了确保医院资金管理取得实效,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医院资金管理特点,以及医院资金的需求,建立收支两条线的动态资金管理模式,将医院的资金按照收入和支出两个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及时记录资金的动态,将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实时动态在管理系统中及时显示出来,便于掌握医院的资金流动状态,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避免医院资金管理失控。所以,建立收支两条线的动态资金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是满足医院资金管理需要以及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措施,对医院资金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良好的资金管理不但可以加速资金流动,发挥资金利用效益,还能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正向的推进。但是从当前医院的资金管理情况来看,医院现有的资金管理过程还存在较多问题,不但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整体效益,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医院在资金管理中应建立弹性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认真考虑医院资金管理的现实需求以及建立收支两条线的动态资金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提高医院资金管理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刘涛,张丽娟.我国医院机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02).

[2] 王红.加强医院资金管理的措施[J].市场周刊(研究版),2014(11).

[3] 曾焱.医院资金管理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4(26).

[4] 徐奋.我国现阶段医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4 (02).

第4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今天研讨会,我谈谈自己的认识。我谈三个问题:

一.经营管理制度化。

1.当今经营管理的新思想、新思路、新理念、新内容。

经营管理思想是企业的灵魂,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它的支配。经营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生存发展是走向正面还是走向反面。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经营理论和实践都有新的发展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对人的管理更加重视,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新思想。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

②.对生产经营系统和管理组织结构更加强调变革,提出“企业再造”的新思路。即将工作单位划分的基础,从职能变成以流程为基础。换言之,是对企业重建,组织结构按流程重组。

③.对管理的组织性、系统性更加重视,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的新理念。五项修炼是:a.锻炼系统思考能力(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b.追求自我超越(鼓励人们精益求精);c.改善心智模式(领导者和职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d.建立共同远景目标(企业的蓝图和实现蓝图应遵循的原则);e.开展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

④.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⑤.信息化成了企业追求的目。

2.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情况。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目的是依靠制度的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组合效益,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我公司原有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今年转制为民营企业后,根据企业的实际对某些制度进行了细化,同时发文公布了不少制度。行政管理方面的有:考勤管理制度、公章管理制度、各类证件原件管理和借用制度,经营管理方面有:接工奖制度、工程投标资料计费制度、分公司经营承包管理制度,综合管理方面有广州地区、开平总部地区办公室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此外,还有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制度,等等。尽管现有制度还未很完善,但足以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作。我认为,在企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经营管理制度是不断逐步完善的。

3.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如何制度化?

制度订立之后,要靠人执行。人的行为、企业行为100%按制度执行,才能制度化。我觉得,要形成三个机制:

①.实行民主管理,正确运用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经济主体对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作出抉择的机制。我公司的决策机制相对比较完善,基本上通过董事会或领导班子讨论形成企业决策,制定文件,形成制度。但必须保持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不要朝令夕改。

②.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计划功能、组织职能、指挥功能、控制职能和协调职能,使部门尽其职,员工尽其责。对于项目部,要专人管理,引导其遵章办事,一切行为执行企业制度。

③.实行人性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对岗位职责完成得好的或不好的,不管是部门、员工,还是项目部,都应有年终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执行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积极性。

二.如何开拓业务?

我公司已有《分公司经营承包管理制度》和《接工奖制度》,对“资质经营”而言,在开拓业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浙江建筑企业相比,不得不承认差距甚大。从长远来说,要真正开拓业务,我觉得要做好方面工作:

①.质量取胜。当代格言是:管理是灵魂,质量是生命。优良工程是无声的广告。好的工程衍生好的项目经理,好的项目经理自来众多工程业务。这方面大家都是行家,我不用多说。但当前我们搞的质量、安全、环保“三合一”认证,是董事长高瞻远瞩的决策,也是势在必行的措施。但管好当前在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②.引进人才。资质靠人才,质量安全管理靠人才,技术进步靠人才,当今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赢得人才,企业才有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

③.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公司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企业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依据。信息,包括:综合信息,如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动态;行政信息,如地方政府文件、各类公文、电子邮件;业务信息,如工程交易、招投标公告;还有人事信息,财务信息,发展信息等。及时收集信息,对业务开拓同样重要。

④.扩大联营合作伙伴。

⑤.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

三.项目安全生产与资金控制建立什么制度?

第5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分析

赖时伍

(深圳市盛视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518040)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现代企业规模化、全球化、多样化,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企业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主,着眼全球,树立现代企业观念,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面对全新的环境,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支持,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一种极为迫切的需求。尽管我国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本文以当前大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线索,进而分析对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上出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 企业经济管理   重要性  问题  措施

一、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体制也正在不断寻求适应社会发展制度的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较为完善和公平的内部管理体制,注重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如今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集约型与自主型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同样遵循“适者生存”的道理,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持续的进步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最终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仍然不尽如意。再加上,国际化、全球化给本国企业市场带来更大的市场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各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让企业从内部开始提升,逐渐壮大自身的发展。

二、企业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设置不健全

企业经营管理过于保守,存在很多因循守旧的思想,在管理制度上仍然沿用以前的方式和制度,机械地强调短期目标,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如控制和审核等方面过于传统的情况。有不少企业所设置的管理部门不够合理,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业绩考核上只是走走形式,在执行力上也得不到响应,实际执行上经常有所变化,实施的措施往往匆忙而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要知道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仅管理的是人,还要有完善的制度做后盾。

2、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不够稳定,频繁出现人员流动、精简等,给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及质量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缺乏对工作人员定期的技能及经验的教育和培训。一个企业的兴旺在于其中的员工是否具备专业的技能,这攸关企业生存大问题。只有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养,企业的整合与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再者,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难以调动积极性,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很坏的影响。

3、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如今的很多企业在管理组织模式上机械地沿用以前的单一模式,并没有进行改革完善。企业对市场信息没有充分了解,采用单一的“直线”运作影响企业的运作。各部门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存在责任不明、信息不畅、学习培训时间过短等情况。

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分析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企业在长时期的不断努力,也需要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操控也需要微观上的执行。对于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必备。他们是一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的经营或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他们可以通过自身能力的开发和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使得企业积极健康发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不断的向社会挖掘和企业自身进行培养。因此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定期的注入“新鲜血液”,要有伯乐识马的能力,同时对企业本身也要进行定期的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工作氛围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身在其中的员工感受到在企业中工作并不是仅仅是一台生产的“机器”,更是一个长期收货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

2、构建科学经营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是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创新的关键。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既约束、限制,又适时引导、疏导,保证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管理制度的范围内,以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执行能力。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全面解决企业内部现有的组织模式问题刻不容缓,同时要随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需要从整体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方针。在制度的严格要求之下,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但是不能僵硬的执行,要需要适时调整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以提升管理制度的实际操作性和管理效力。并且要有严明的奖罚制度,这样既有利于经营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也是促使员工自觉参与管理、严于律己的重要“武器”。

3、更新经营管理观念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观念的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引导具体管理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更新和强化企业全员,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管理观念的创新显得十分重要。科学的管理观念可以为企业营造出良好内部管理环境。想要让企业不断更新经营管理观念,需要企业必须适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等最新的管理理念和观点。只有企业不断的寻求搜索更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用最先进的理念知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才能保证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中,形成科学的管理观念和全局观念,最终达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内部工作人员那么简单,它需要企业管理者用最敏锐的眼光,对企业内外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刻不容缓。一个企业要想得到真正的显著发展就必须要有胆识去尝试接受新事物。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企业长期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动作用企业才能获得更强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长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步伐J.党建研究,2009,11

第6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首先,从了解观察管理信息和内部控制现状入手,重点深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发展,各级行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手段有了改进,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各种管理风险和经济案件明显下降。但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来看,管理技术和手段仍比较落后,管理信息反映迟缓,管理效益和水平仍然很低,各种管理风险和漏洞隐患仍大量存在,进一步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审计十分必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它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当前银行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要把对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情况作为内控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要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漏洞和隐患,认真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切实加强整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各级行稳健经营和规范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观察明确管理行为和经济责任入手,重点深化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进一步深化开展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是银行改革发展之必然。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深化认识。过去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期限不明确,履行责任界限不清楚,审计成果利用率低。所以,要从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审计台账,实行动态监测,保证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严格程序。要认真按照《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等文件要求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办事,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建立审计责任制,确保经济责任管理审计质量。三是丰富内容。过去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经营指标及财务效益,没有把责任审计与银行重要经营决策、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结合起来,没有把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与被审计对象的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就是要坚持审计问卷与现场审计检查、内部审计与外部查询、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审计处罚与审帮促改等相结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考评;就是要把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的界定更加明晰客观;就是要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同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授权和转授权限、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入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要害,从深层次上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从而改变过去听多看少、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片面作法。四是明确责任。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慎重、依法办事的原则,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要通过上述措施,使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加强利用。要充分利用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作为干部任用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入手,重点深化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面经营管理审计。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上,所以开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必须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效益入手,深入开展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全面经营管理审计。一是要开展资产业务的管理审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核心和最重要的业务,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进行管理审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分散性的经营原则,客观审计评价现金、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担保情况、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值。二是要开展负债业务的管理审计。负债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业务,它是银行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和前提。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是维护银行资产流动性供求平衡的手段。开展负债业务管理审计主要是分析负债业务的规模、期限结构与资产业务的对称平衡性,防止银行低估负债,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三是要开展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审计。所有者权益是银行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开展所有者权益管理审计,就是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千方百计组织业务收入,努力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支出,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水平。银行是经营资产负债业务的统一体,开展全面经营管理审计,就是要在单项审计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其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风险安全状况、盈利增值情况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商业银行机制下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

第7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审计 管理 分析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udit.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其中,管理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1.为什么要开展管理审计

1.1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纠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具有服务的职能,可以说是一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其监督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是必由之路。

1.2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序;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以评价,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此,内部审计不但要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纠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要针对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2.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内容

2.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实施具体的实质性测试。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有效地、经常地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随时地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物资采购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抓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2.2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结合某些非财务指标,如:管理控制、企业资产、劳动力资源和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把审计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所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寓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

2.3管理过程审计。它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策划阶段切入,如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科技发展计划、招标标底的编制过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等等。搜集掌握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评价各种业绩的标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如何实现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延伸

3.1更新审计观念,明确审计目标。向管理审计延伸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的意识,要深入到经营中去,在适度的参与中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能,做到领导的参谋助手。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一方针,选择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重要环节或薄弱环节进行审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审计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管理发展相一致,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后要切实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管理真正有所提高,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8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1.施工项目管理师建筑安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现代制度,目的是缔造建筑安装的基础,确立建筑安装企业独立的生产建筑商品(施工项目)的承包商地位。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以下内容,且每项内容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使建筑安装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摆脱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于是建筑安装企业便可以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上获得施工项目,以卖方的身份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企业在施工项目中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2)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以加强企业作业管理层,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分离,使经营管理层强化经营和企业管理,项目经理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企业经理向项目经理授权,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经理的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企业为施工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市场,要使内部管理市场化等等。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亦应在企业制度约束下进行,按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重点是项目经理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后两者。而施工管理制度的重点是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种制度都应注意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束缚。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因此要总结十几年来我国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吸收国外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精华,规范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起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发挥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条件和市场。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了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切实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1)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管理者。

(2)企业进行两层分离、强化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第9篇:经营管理和管理制度范文

当前,随着信用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信用交易方式及其相关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信用管理是一个关系到股东利益保障、企业经营目标调控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领域,需要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尽快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内部制度缺陷是应收账款居高不F的根源之一

2011年7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聚焦钱流”节目突出报到了我国线缆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界和经济学界普遍对当前的债务链恶化和现金流危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担忧。事实上,从二十年前国有企业间普遍存在的“三角债”,到当前各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危机,我国企业始终没有摆脱信用风险的困扰。人们在纷纷抱怨社会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欠缺的时候,似乎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企业自身普遍缺少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地使用信用工具和掌控信用风险的一项根本制度,是指导和约束赊销业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方法。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普遍被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部管理规则和规范。尤其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无一不被当做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最近几年来,我国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竞争环境日益明显,远期信用结算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交易形式。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远期信用结算方式(赊销)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药保健品、建筑、纺织、机械等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企业间全部交易额的60%~80%。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信用方式正在逐步变成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缺少信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风险控制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极有可能出现盲目赊销和过度授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不高,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约束和防范机制极其脆弱,一旦发生信用交易就极有可能被拖欠,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坏账大量发生。

信用管理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信用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运行成败首先取决于信用管理机制,即信用业务的授权关系及风险管控方式。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基础上,使企业在财务、融资、营销、采购、客户管理等各个领域更加有效地发挥信用资源的作用。

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调控

信用管理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应收账款这三个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专业分工和业务分权过程中,如何保持这三个经营指标的均衡、合理,是一个根本性的管理难题。例如,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企业如果为了销售业绩的增长而采取过度授信的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通常会导致应收账款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下降。 大量经验教训证明,销售部门如果盲目地使用信用工具(赊销),最终将会偏离企业的最终目标。相反,如果过度地限制信用方式的使用,又将明显地导致销售收入指标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努力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本质上,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把握,将起到对企业长远的、根本性利益的保障作用。因为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经营性风险控制上,股东、经营者以及具体的业务部门和岗位将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例如,对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来说,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短期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其结果将导致有些管理者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正像有的职工抱怨说, “领导在任很风光,离任应收账款问题一大筐。”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同样可能会由于不同的管理职责分工,导致在信用业务上自身的管理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异。此时,一项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信用业务的合理授权

在具体的信用销售(赊销)业务中,授信权力的合理安排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人真正对于借贷资本(应收款)向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为此大型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它能够兼顾信用营销和风险控制的双重管理目标,使企业信用资源的使用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管理。

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采取了一些不尽科学的信用授权和风险承担机制,包括销售提成制、服务承包制、低价清算制、风险抵押金制等形形的方法。 然而这些经营管理方式在追求对当事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往往弱化了责任承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的信用交易中(如赊销或担保),经营者或承包方的授信权力往往大干责任。其结果导致过大的信用风险暴露,造成企业的大量呆坏账损失。因此我们认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授信制度是企业成功开展赊销业务的基本条件,它应当成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于经营性风险的有效掌控

信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性风险”。企业的经营性风险不是“纯粹性风险”,而是一种“选择性风险”,即企业在选择盈利机会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管理不是简单地回避和控制风险,而是将信用风险管理当成一项企业盈利的工具,使得企业能够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