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干预;ICU气管插管;焦虑;治疗依从性;满意度
ICU科室是临床医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室,它主要致力于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常ICU科室的患者多伴随气管插管治疗,这对呼吸衰竭以及呼吸道梗阻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种治疗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时还会造成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1]。本次研究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8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为(46.5±4.3)岁,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13例,急性胃出血患者9例,重症腹部感染12例,其他为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6.3±1.4)岁,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11例,急性胃出血患者10例,重症腹部感染12例,其他为7例;所有患者均行ICU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差异不大,符合统计学分析的标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规ICU气管插管干预,给予持续性的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导尿管进行有效地护理,并对尿量、尿液颜色等做好相应地记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医师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行心理干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ICU气管插管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他们的心理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为患者创建良好的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病房环境。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包括关门、说话、走路都尽量避免对患者的影响,降低噪音,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向患者讲述各项操作的目的与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因疑虑造成的心理恐慌,要使患者能够充满安全感。
1.2.2建立有效沟通 受疾病的影响,ICU气管插管患者语言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也是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压抑等心理。对于重症且无识字能力的患者要多采用无声交流的方式,可以充分借助图片、词组卡的形式与患者实现交流;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则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或手势比划等方式与患者实现双向互动;另外,对于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纸笔,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1.2.3心理支持 通常,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最佳时段应在晚上7:00~10:00,医护人员要充分把握有效时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用词,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
1.2.4情感支持 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来说,他们饱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不断增大,一些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严重时甚至还会抗拒治疗,出现消极、厌世等不良心理,这些情感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授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可以讲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并教会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级别,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可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十分满意率+满意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该研究检验结果选择SPSS 15.0医学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用(x±s)表示,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比较 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可以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个月后的随访中,干预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对治疗依从的为35例,占87.5%,对照组依从仅为26例,占65%,差异较大(P
2.3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的共为38例,占95%,对照组仅有24例满意,占60%,差异较大(P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ICU作为医院的特殊病房环境,它主要是对一些手术后的重症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会进行气管插管,尽管患者的神志会逐渐清晰,然而受气管插管的影响,会暂时丧失语言功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恐慌甚至偏激等不良心理,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3-4]。本次研究中,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大,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ICU气管插管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洁葵,李绮慈.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2):65-67.
[2]李俊花.ICU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9):816-818.
纳洛酮自1971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我院自1997年以来将该药用于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7年12月—200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诊断符合重度中毒,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5~68岁,平均39岁。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5~67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无心、肝、脑、肾等脏器功能损害。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静滴能量合剂,予甘露醇、地米松脱水降颅压,西地兰、速尿等强心利尿剂纠正心衰,复方氯丙嗪镇静、降温制止抽搐等相应的综合抢救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纳洛酮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用药后神志完全清醒。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改善,恶心或死亡。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9例(98%),死亡1例(2%),神志清醒时间为(10.64±1.05)h。对照组治愈41例(91%),死亡4例(9%),神志清醒时间为(31.42±2.17)h。治愈率及神志清醒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
对伴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者加用纳洛酮治疗后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血压迅速回升,并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3 护理
3.1 监测 将患者置于单人病室。预防交叉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新鲜,温度在18~22℃之间,湿度55%~60%。注意患者皮肤黏膜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皮肤黏膜的变化可说明中毒的轻重:轻度中毒者可无明显的皮肤黏膜改变,中度及重度中毒者色潮红,口唇呈樱红色,可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增高及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下降,重意识障碍,瞳孔缩小、扩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或消失,四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神志及头晕、头痛、清醒时间,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保持各管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因患者清醒时间长短不一,护士给药时间、用法、用量上更应严格认真观察,适时调整剂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3.2 氧疗 高压氧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压张力,促进血红蛋白离解和减少脑血流量,防止脑水肿,纠正组织缺氧状态,利于脑功能的恢复[1]。进入高压氧舱前,护士应争取时间做好准备工作。需有医护人员送至氧舱,对清醒患者应向其解释氧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合作。进舱前教会清醒患者预防中耳受伤的基本知识,如擤鼻鼓气、张大口腔、左右移动等,并嘱其在入舱前排空大小便。昏迷患者需鼻腔内滴入1%氯麻液1~2滴,使血管收缩,鼻窦通畅[2]。每次高压氧治疗结束后护士应接患者回病房,了解患者舱内的治疗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更应该注意保持有效给氧,浅昏迷患者可鼻导管给氧,深昏迷患者宜先将下颌向前托起,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护士除观察其心跳、呼吸、反射外,还应注意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并及时吸出,以免发生窒息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其实质是组织缺氧,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QLS)的释放增加,对脑组织、心血管系统、肝脏具有强烈的损害作用。重度中毒时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迅速昏迷、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口唇樱红或苍白、紫绀及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强烈抽搐等症状。纳洛酮又名烯丙羟吗啡酮,是吗啡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脑啡肽类及强啡肽类的特异性拮抗剂,其对各型阿片受体亚型有拮抗作用。本药静脉应用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然后由尿排出,常用剂量无明显毒副作用,长期给药亦不产生依赖性。本组研究表明,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对抗阿片肽的作用,迅速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患者神志清醒,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效果颇佳。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72-01
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因为冠心病病程较长,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经济压力较大,因此较易出现不良情绪[3],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而不良情绪及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导致治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收治于本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参照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2±432)年;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32±321)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21±162)d。一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作为实验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5±48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85±353)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65±135)d。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1)术前干预:对于自身疾病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以及心理干预,首先应让患者对本院的技术水平以及介入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询问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期望了解,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帮助其消除焦虑情绪,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了解,其中包括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PCI手术史等病史以及过敏史。(2)术中干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与主治医生进行病情交谈时应尽量避开患者。若在术中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根据患者的主述了解其感受,让患者保持放松。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好急救设备以及药物,在发生突发状况应保持冷静。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静脉通畅。(3)术后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到病房,护理人员应详细交接术中的情况,并列好相关的术后观察重点内容,例如穿刺处出血、前臂血肿、血管迷走等并发症,若出现任何不良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13?^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量表为本院制定的量表,结束护理时交于患者填写,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度分为: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下60分以上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实验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2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
3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94例, 所有患者均与《病毒肝炎防治指南》中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53例, 女41例, 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2.3±5.6)岁;病程为4~15年, 平均病程(6.8±2.1)年;将免疫功能较低、进展为肝硬化、存在自身代谢性疾病等患者排除。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6例, 观察组4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0.5 mg恩替卡韦口服治疗, 1次/d, 1个疗程为12周, 连续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环境护理、控制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 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等。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对症处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45.7%(21/46), ALT复常率为60.9%(28/46);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70.8%(34/48), ALT复常率为97.7%(44/48);观察组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12/46),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5/48),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现阶段恩替卡韦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最有效药物, 可经对乙肝病毒中多聚酶予以有效抑制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发挥抗病毒效果[3]。在利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治疗时, 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躁狂症是一种以情绪持续性高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患,患者存在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热情,情绪紧张,无法放松下来,部分患者出现言语破碎、思维不连贯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多为青年发病,患者病程迁延,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1]。目前临床上针对躁狂症尚无根治疗法,主要采用碳酸锂等心境稳定剂缓解症状,但患者情绪高涨,往往不认为自己存在疾病,反而觉得健康状态空前良好,因此治疗依从性不佳,造成预后不良[2,3]。为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躁狂症患者在规范治疗同时还应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躁狂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本文结合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探讨优质护理对其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均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躁狂症标准确诊[4]。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6.6±4.1)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6.8±4.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BRMS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满足可对比性要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我院精神疾病临床护理要求实施护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强化优质护理,措施有:(1)环境护理,考虑到躁狂症患者对?h境较为敏感,因而需要保证病房安静、干燥、整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避免放置一些尖锐、易碎、过于鲜艳的物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时刻以患者为中心[5];(2)心理护理干预,躁狂症患者在受刺激后可出现多种情绪,如冲动、愤怒、暴躁等,在日常护理期间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自身态度、语言、行为等,避免刺激患者,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安排相关的智力开发、体力劳动以及娱乐活动等;(3)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保证患者顺利用药,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其它不良反应,确保患者顺利用药;(4)联合患者家属实施情感支持,在护理期间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依靠情感支持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1)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采用躁狂量表(BRMS)实施评价[6];(2)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获得,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观察指标参数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百分率”、“均值±标准差”表示,差异性对比用“卡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 结果
2.1 护理后BRMS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的BRMS评分小于对照组BRMS评分,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6.0%)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的病因较多,比如: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其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病。患者警觉性升高、易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思维奔逸等精神分裂症样症状,部分或全部丧失社会功能。此外,躁狂症患者往往存在双相症状,即躁狂间期出现严重抑郁心境,思维空洞,缺少内容,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或正常交流。随着病情的发展,抑郁症状的出现会逐渐变得频繁,最终形成明显的自杀倾向,危及患者生命。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躁狂症患者病程较长,且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存在假服药情况,因而其治疗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造成部分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质疑,且临床服务质量不高[7]。
本文在分析中针对躁狂症患者相关护理现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整个护理期间时刻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RMS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100.0%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6.0%的护理满意度。综合分析后认为优质护理在躁狂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整体角度上看,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的治疗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质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认同和接纳,而躁狂症患者由于交流障碍及沟通困难,往往对人缺乏信任,优质护理有助于培养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赖关系,提升服药依从性;(2)优质护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感官刺激,避免患者产生激惹症状,促进患者治疗期间情绪平稳,间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最终达到与医护人员良好配合,提升治疗质量;(3)优质护理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从而缩短用药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乡镇医院中加强护理管理中问题的探讨,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规范护理流程,促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可持续发展。
1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该有的重视,对管理途径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定对策,导致在制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制作,没有与乡镇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护理管理制度缺失相应的参照依据和规范手段。护理流程、护理标准等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对乡镇护理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1.2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护理管理,还要注重临床护理、人事管理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乡镇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管理体系,对人事管理和护理管理职责的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护理人员过多的关注,一些乡镇医院负责人注重对医疗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医院护理管理重要性,使得护理管理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护理管理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护理管理途径和护理状况,使得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开展中不能有效体现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在护理流程上,没有相关监督和评估机制。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使得县镇医院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工作中,对相应的图表不够详细,从而使得护理管理和评估工作缺少准确的参考依据。
1.3护理人员水平较低。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护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在我国乡镇医院高水平护理人员,还比较缺少,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乡镇医院特点,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来确定护理管理体系。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状况,受到地域经济情况和医院关注的重心,造成医院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护理质量和水平相对不足,从而影响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进行。
1.4护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案和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对护理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从而使得护理管理不能有效开展。医院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护理设备比较落后,造成医院护理人员情绪较大,护理人员的岗位变动较大,护理信息数据不够详细。一些负责人过度的注重工作效率,日常护理管理观念不强,从而制约了县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提升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对策
2.1完善护理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主体上还不太明确,没有特定的控制主体,造成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管理不够规范。对护理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护理工作的事务和活动应该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记录。对护理工作应该做好审核工作,成立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控制体系,并且建立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系统。确定控制主体,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流配合,保障护理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落实和实行。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减少护理工作中不规范出现。
2.2提升护理人员水平。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根据目前护理人员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护理人员在乡镇护理工作中的需要。推动护理管理有效开展,更应该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确保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针对性。
2.3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前护理工作不规范的状况,加强护理管理的执行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做好护理管理组织工作,对护理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注重护理工作改革的重点,对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沟通,及时的处理护理人员所遇到的问题,让护理人员对医院有着一定归属感[3]。
2.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估、考核制度在各个领域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乡镇医院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仪器的维护情况进行抽查、审核,以便能够在最早的时间发现问题所在。设置专人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不定期或是全程的监督检查。注重护理人员的改进和创新,激励护理人员相互进步、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乡镇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3结论
关键词:安全隐患;监测;护理管理;分析
Application of Safety Monitoring of Surgical Ward in Nursing Management
WANG Yan-ling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Hangu Hospital,Tianjin 300480,China)
Abstract:In the surgical wards nursing management, and risk factors for nursing monitor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is very necessary. Only for nursing risk factors for monit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contro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pecialization level of nursing staff and risk control consciousness, and thus avoid all kinds of adverse events of the nursing.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of safe hidden trouble an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Relying on the perfec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good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accomplishment, avoid safe hidden trouble existing in the nursing proce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Security; Monitoring;Nursing management; Analysis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安全风险意识,依靠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与道德素养标准,杜绝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本文就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对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1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1患者自身因素不遵从医生嘱咐;不合理用药;在医疗护理期间,患者可能发生摔倒、输液不良反应、自杀等情况,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许多年轻护士或者资历较浅的护士业务水平普遍较低,不仅不具备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自身专业水平也很欠缺。
1.2.2很多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差的状况,对于国家明文规定的许多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义务范围等并不熟悉。
1.2.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过于冷漠,忽视了患者的情感因素;在上班期间,相关工作制度及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对于高危患者的评估不够准确,没有认真履行定时巡查病房的工作,在办公室随意与他人聊天、吃东西等,从而造成并发症的产生,患者一旦出现了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也无法及时得知,便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医疗护理安全事故。
1.2.4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查房不仔细,没有严格遵医嘱;对于必要的护理记录存在很多不规范,记录不够准确及时,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护理记录;与病患家属沟通时缺乏技巧,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属的感受。
2管理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医院需要立足于现阶段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针对原本护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从宏观上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医疗护理管理制度的了解,普及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促进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2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再培训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全面掌握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考核不达标的护理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并进行岗位再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对其进行考核,如果仍不达标,则予以辞退。培训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对护理人员职业操作、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2.3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护理服务。对于一些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行为,也需要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3讨论
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风险控制意识,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护理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也明显有所提升[1]。从实际数据中不难看出,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类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在明显降低,这不仅规避了很多护理风险,也提升了医院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应当一以贯之的继续执行,只有将风险控制意识渗透到所有工作人员的理念中,并且通过有力的监管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这样才能够长效降低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让医院更好的为患者服务[2]。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知识缺乏,对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意识欠缺所致[3]。从本文的对比研究中不难发现,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后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大幅下降,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根据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活动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我院整改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1.门诊科室存在的问题根据门急、诊科室的管理要求,我院门急诊科没有单独设立,没有固定的业务技能强的门、急诊工作人员。
门急诊医生持证上岗率不高,存在无证行医、非法行医情况。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够严格规范书写留观病例。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乡镇医院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制度已不符合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需要。护理部存在的问题各项护理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以前的各项护理制度是以门诊制度管理为起点建立起来的,自从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等够适应现在管理的要求,现需结合住院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制度。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建全。未能够按照《护士条例》制度规定,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自医院住院部投入使用以来护理管理部门不能够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任务建立起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护士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技术能力、技术标准无明确要求,未能建立健全护士级别、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达不到要求标准。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不全、不完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不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未能有效建立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规范标准,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销毁不彻底、不规范。门诊、住院部等科室卫生较差,存在交叉感染隐患,被套、床单陈旧,玻璃不干净,清洗不及时。
3.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不建全。毒、麻、剧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帐务记录不规范,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过期失效虫蛀药品仍存在。医院因工作实际从事药品调剂的人员是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经药检局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药剂调配。对相关药品调剂药品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
(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门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等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差,患者反映强烈。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护士不能够主动报告一些护理不良事件。
3.药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改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态度不好,未能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言语生冷,态度差,存在和病人吵架情况,患者反应强烈。服务态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