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教学理念上要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在学习成果的转化上要注重探究性和个性化,在课程研究上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这也是正是“金课”的内涵。对于师范生而言,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人民教师,所以在校期间就要扎实掌握十项教学技能,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师范生教学中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师范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仅能够扎实掌握十项教学技能,而且还可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学习策略设计思路。下面以“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为例对学习策略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该课程采用了“线上学习—线下讨论—技能设计—技能训练—视频录制—视频回看—生练生评—设计反思—教师点评—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的“十步循环法”混合式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实现“慕课+翻转课堂”,打造金课。第一步:线上学习:学生利用“学银在线”平台进行线上学习,通过课程视频、课件、回答测验以及讨论等方式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在线上完成作业、签到、选人、抢答、评分、投票、直播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平台活动进行的实时监测获取的数据,可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的优势。第二步:线下讨论:线下讨论可在课堂中进行,主要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线上学习中学生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也可对与教师有关的信息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步:技能设计:通过线上理论学习以及线下的交流讨论,学生按照各项技能的训练标准准备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加强技能设计能力。第四步:技能训练:学生按照技能设计中写的教案进行训练,可采用“分项递进式”和“微格教学”的训练模式。第五步:视频录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训练的全过程进行录制。第六步:视频回看:教师和学生都回看视频,然后学生对视频中表现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第七步:生练生评:对于技能训练部分,学生们共同开展讨论,对训练中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既能够为训练学生提出优化建议,又能够为听课学生提供参考依据。第八步:设计反思:在学生给出的技能训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线上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总结和改进的办法。第九步: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评价情况和自我反思结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给出理性评价。第十步: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根据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和自我反思,学生进行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循环下去。学生在经过线上学习、线下训练、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再次进行学习、设计、训练和评价,能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教学技能素养和训练水平也会有大幅的提升。

2.评价方式。“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考核方式采用了线上平台考核和线下面试考核(五步考核法)。主要包括线上考核(30%)和线下考核(70%)两部分。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为核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部分:线上平台考核:课程《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线上平台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作业10%,课程视频20%,签到15%,章节测验10%,访问数8%,讨论8%,考试16%,直播5%,课堂活动8%。这些都在线上完成,系统统计分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第二部分:线下面试考核(五步考核法):讲课技能训练面试。流程:学生抽取题目—准备室备课20分钟—讲课教室讲课10分钟—答辩5分钟—教师按照教学技能评价表量化。线下面试考核占70%(讲课80%,答辩20%),采取技能训练面试的方法,面试按综合训练评价表来评价。3.学习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中,课程录制了授课视频:63个,531分钟;习题数量513道;发帖数量:28676贴;课程资源中添加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教学视频、学习方法视频和考核方式视频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教师必须具备十项教学技能,确定每项技能含义、要素、作用、设计和评价等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引进大量图片、视频、学生和中小学名师教学案例等。学生可以在平台搜索大量图书等资料,扩大了课程信息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效果与推广价值

1.教学效果。基于“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加浓厚,并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因为线上学习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且学生学习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教学平台中,采用“十步循环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学生访问量达到4488199人次,选课人数11960人,选课学生来自文、理、工、管、林、艺术等学科,运行课程的高校学生有云南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湖南机电学院、江西服装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太原成成中学校、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绥化学院、哈尔滨工商学院和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等15所,教学重点放在线上学习、线下讨论和训练方面,教学活动采取线上答疑、主题讨论,直播等。师生讨论发帖总数为28676贴,直播6次,答疑798次。其中北部湾大学理学院对“十步循环法”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给出了以下评价意见:第一,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对职前和职后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内容来自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掌握的十项教学技能,并且教学资源丰富;第三,线上线下更加协调,在线上进行学习和答疑,线下分组训练;第四,考核评价更加科学,通过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十步循环学习法”的应用,在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线上学习中,学生对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在线下讨论和训练中,学生技能设计和技能训练能力大大提升,通过生评和师评,学生反思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中,师范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十项教学技能,而且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正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师范生的全新要求。

2.供借鉴和推广的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慕课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下的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和评价的方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要求。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充分展现了“金课”的内涵,让学生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毕业要求三个方面都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效,学生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结语

第2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1-0071-05

本世纪以来,微课(Micro-lecture)、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Inverted Classroom)的诞生,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的结晶。美国可汗学院创始人Salman Khan,被比尔・盖茨誉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把技术和教育有机结合的真正先锋”,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 Education Reimagined)》一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目标,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差异性,鼓励大胆思维并培养创造力[1]。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期许与更高挑战。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论证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改革创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利弊、迫切性与必要性,探索并推广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取得了许多有效的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

一、为什么传统高职英语教学要结合微课进行课堂翻转

(一)基于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政策指导、网络多媒体教学理论及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界方兴未艾。微课被誉为“知识脉冲”,自诞生以来就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青睐。美国可汗学院Salman Khan,自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6500多个微课教学视频,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数学知识乃至越南战争,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将相应的微课程衔接起来[2]。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的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自2007年把教学视频上传至Youtube网络,开启了结合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先河[3]。翻转课堂被视为最常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一,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把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广泛应用,列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短期关键趋势[4]。

国家教育部在2011-2020年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网络多媒体教学理论则是基于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于一体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及合作性。

而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现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轻文化基础课教育、重专业技术培养的现象,英语基础教学课时一再压缩;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课堂“低头族”,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此外,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枯燥单调,效率低下,高职院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教改创新激励机制,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数字素养欠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英语教学手段与模式亟待改进与提高。

(二)基于微课的特点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某些教改实践尝试利用慕课来翻转传统课堂,容易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造成学习倦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而微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改善教与学、创造性探究的工具和教W资源,具备流媒体播放、高度浓缩、教学设计精致、示范案例经典、制作简便实用等特点,张一春将其概括为四“微”: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及效微不薄[5]。它不应仅作为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形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形态,其优势在于就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高效翻转[6],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使高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凸显。其中,知识传授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前观摩学习,知识内化在课堂通过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等形式经师生共同协作完成。其次,微课“短、小、精、趣”,知识碎片化、泛在化,新颖直观、支持暂停和任意跳转的演播方式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图式、认知策略及教学特点,能有效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语言学习氛围,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三)培养高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探究精神,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综合素养

利于提升高职师资队伍素质,更新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和数字素养,实现英语教学资源共享,进而打造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科研型师资团队。

二、高职英语教学翻转课堂如何翻转更为高效

课题组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展了高职学生在线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调研,并对英语教学现状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制定翻转教改实施方案。我们认为,要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升级多媒体教学设施,重新规划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空间

在我校相关政策和配套经费的扶持下,升级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无线宽带技术。要重新规划设计课堂教学空间,打破传统静态、封闭式布局,规划利于团队密切协作及师生充分交互的动态、开放式课堂格局,以适应新型教学模式。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创中心,颇具“中庭”的教室便于师生无障碍交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学习枢纽大楼内,各学习扇区无死角,正对中庭,便于交互,均值得学习借鉴[7]。

(二)构建微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学资源库,进行信息化技术师资培训

构建微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学资源库是教改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网络平台要具备学习指导、学习资源、微课视频、在线测试及测试结果的即时反馈与统计功能,并在满足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此外,要对师生就平台管理及应用展开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数字素养。

微课资源开发及运用的主要模式有自制方式、合作方式及拿来方式。针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需求、教学设计目标、教学活动方式及微课设计原则,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微课程资源库建设。至于互联网所拥有的大量开放性微课及慕课教学资源,教师可适当甄选,整合利用。可供浏览参考的相关教学资源网站有:可汗学院、美国60秒课程网、世界各大名校公开课网站、网易云课堂、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网等。

(三)加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习互动体验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融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于一身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力,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要开展基于英语听、说、读、写等活动的项目学习及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法推动学习任务的有序进行,进而获得深度学习体验,显著建构知识体系。学习者历经目标定制、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成果展示和交流反馈过程,实质是一种有意义的深层次学习互动体验。

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馈与反思等辅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微课的类型: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强化训练类和小结拓展类精心设计,精选典型教学案例,以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更具弹性的设计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口语翻转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拍摄、制作模拟西餐点餐情境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明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西餐点餐模拟情境表演及微视频制作(时长不少于10分钟),然后通过课堂演播展示、观摩讨论及交流评比等方式,要求学生熟悉点餐流程,掌握正确餐桌礼仪及点餐表达。结果,学生的踊跃参与度及反馈评价度,均非一般传统英语课堂所能及,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拓宽了视野,锤炼了能力。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教学,我们在Mini Project环节安排了设计英语海报、制作圣诞请柬与贺卡等活动,并分小组进行口语汇报展示及评比。此外,针对英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特点,开展学唱英文歌曲、电影片段赏析、美剧角色配音或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加强异质文化输入,进行人文滋养与熏陶,拓展国际视野。

(四)构建新型混合式高职英语翻转教学模式,实现多种学习模式并存,优势互补

翻转课堂实质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习通过在线完成,其余活动则在有教师指导和监控的传统课堂进行,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成为支撑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的两个支点,学生能对自身学习时间、地点、路径及进度加以调控。Staker和Horn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四类:轮转模式(Rotation Model)、弹性模式(Flexible Model)、自我混合模式(Self-blended Model)和全校虚拟模式(Enriched-virtual Model)[8]。其中,翻转课堂属于轮转模式的一种。

我们尝试教改创新,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以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学习)模式并存,优势互补。(1)传统学习模式(TL: Traditional Learning):传统以纸质教材为蓝本,黑板、粉笔为媒介,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教W模式。(2)协作学习模式(CL: Collaborative Learning):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组辩论(Team Debates)、交际任务演练(Communicative Task)和小组活动成果展示(Team Presentation)等,学生在课前观摩微课视频,明确任务与活动的目标及策略,并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小组交流协作、头脑风暴等形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传统学习模式与网络化学习模式(WL: Web-based Learning)相结合: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的以阅读教学为主、写译教学为辅的读写译综合技能训练,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学习模式。(4)网络化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IL: Independent Learning)相结合: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的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说技能训练,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师在线答疑解惑。(5)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模式(WebQuest)与协作学习模式相结合:上述的学生西餐点餐微课视频制作属于此类型。(6)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Active Learner Classroom)相结合的适时教学模式(JiTT:Just-in-Time Teaching):如基于JiTT的英语翻译、写作教学模式,亦为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一种。

(五)加强教学指导与监控,构建新型翻转课堂教学监控及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反转,重塑了师生角色定位,并对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双重挑战。教师作为微课视频的制作者、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学习的协助者与监控者,要善于有效把控课堂,不能让课堂交流讨论流于形式或失控;要善于精讲多练,把握多讲与少讲的分寸与艺术,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集中探讨典型问题,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9]。

教学评价乃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监控及评价体系,对于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加强自评、互评及对个人与小组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强化过程性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并拓展目标性评价,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10]。要对学习进程实施动态观测、评估和监督,并对学习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指标量化和在线追踪。终结性评价除传统的纸质笔试考核外,还可结合机测及口试,力求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学习效能。

三、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及制约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在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92.5%的学习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其中4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提高显著;82.5%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学习策略,81.2%的学生能够检查阶段性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95%的学生能够参加课堂活动和发言,认为课前、课堂、课后都能获得教师的即时反馈,其中32.5%的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另有25%的学习者认为翻转教学模式下自控能力欠佳,7.5%的学生无法安排好自主学习时间,18.7%的学生经常感到学习焦虑。

以上是学习者对英语翻转教学效果认可度的概况。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翻转教学效果评价积极,认可度很高。此外,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我校两个试点分院,建筑工程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评教活动中,由原来较不受欢迎课程一跃成为最受欢迎课程,令人刮目相看。

经过近几年来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我们认为,制约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

1.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微课程资源库和教学网络平台,避免网络资源的滥用及过度开发,并维护平台系统的稳定性。

2.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及教学设计是研究的重点与核心。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及课堂活动随时出现的问题,并围绕问题有效展开课堂交流、讨论及个性化辅导,并形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适合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

3.如何研究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的关键。教师是否具备将结构化知识转化为立体、真实的问题或任务[11],研究制订具体、可供操作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及策略性指南,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度融合,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构建新型混合式高职英语翻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挖掘学习者学习潜能,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⒖嘉南祝

[1]Salman Khan.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 Education Reimagined)[M].刘昱含编,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2-23.

[2]Katie Ash. 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 Education Week,2012,(10):6-8.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3-5.

[4]金慧,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2):3-10.

[5]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6]方义桂.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J].职教论坛,2016(26):17-20.

[7]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strada, V.,Freeman, A., and Hall, C.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J].苏宏,等编译.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2-45.

[8]Staker, H.& Horn, M.B. Classifying K-12 Blended Learning[EB/OL].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35180.pdf.

[9]Jonathan Bergmann & Aaron Sams.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s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ISTE ASCD. 2013,27.

第3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诊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件精神[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三年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做好“课程诊改”工作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又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2]。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概况、课程教学、诊改实施情况、诊断意见与改进措施、改进效果、展望与思考等六个方面,介绍对课程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2课程概况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培养面向数据库技术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运维、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JAVA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JSP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团队由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老师组成,其中包括来自企业的专家。课程教学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实训任务书等多类资源。拥有安装了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训室,能满足课程基本的教学和实训需求。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以项目实训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则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它们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各占50%。

3课程教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内容由创建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三个学习情境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勤于课前、精于课中、思于课后”的原则,课前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料;课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课后教师辅导答疑,开展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方式,以一个典型的“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SCDB)”为主线,将3个学习情境细化为1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由这些工作任务串接起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3]。具体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每个工作任务中有机融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按照“任务引入—任务目标—必备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任务小结—实训练习”七个步骤,强化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课堂实训、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室、数据库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诊改实施

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课程建设考核性诊改制度等诊改文件为指导,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就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开展诊改工作。贯通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课程教学诊改,包括一周一次的课堂实时性诊改、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课程教学诊改。贯通课程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建设诊改,包括一月一次的月度自我诊改、一年一次的年度考核性诊断。课程诊改工作主要运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方式开展。“8字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能够针对课程建设诊改工作形成自“目标”开始的、较为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其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4]。依据动螺旋实时监控、及时纠偏的特性,能较好地开展课程教学诊改工作。此外,课程团队积极开展课程调研,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生中收集汇总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学校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考核性诊改标准,查找课程在建设和教学两方面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考核及格率、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等教学反馈信息,综合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课程诊改后,基本实现了课程建设团队的优化、课程建设计划的完善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使得课程目标链更为清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施理实一体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不断增加教学案例来更新课程实训内容。同时,通过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序化、广泛收集师生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课堂管理,使得学生的班风、学风有所好转。

5诊断意见与改进措施

(1)课程标准在先进性、完备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抽象,不够具体和可量化;课程考核方式中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将组织课程团队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其表述更加清晰具体,便于量化操作,更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课程考核方式中增设一个模块,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2)课堂教学中现阶段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丰富,信息化教学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讲演练”的形式,未能形成有效的双边互动机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化教学的运用比较单一,尚有更多功能待挖掘和使用。将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双边互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3)课程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经历不足,需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同时开展课程团队的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团队的教科研能力。(4)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立体,未能较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程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还不够紧密。受课程团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课程实训缺乏企业真实项目环境和资源的引入。这都需要课程团队加强合作,分阶段完成课程资源建设;同时与数据库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

6改进效果

课程诊改后,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两方面均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基本能够促成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课程团队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细化了课程目标,使其能够量化操作,从而便于对学生学习达成度的有效测量。调整了课程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职业精神等纳入考核内容,使课程考核更能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微助教、腾讯课堂、QQ群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实现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选派了多名教师参加国家“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团队的执教能力和“双师”素质。课程团队成员以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依托,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使得团队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升。(4)课程资源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形成了集电子教案、课程实训、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试题库等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同时,教学团队与数据库行业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在实训室建设、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等方面开展了课程共建。

7展望与思考

课程团队将根据教育部第三批1+X试点证书中公布的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这两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调整和修订课程标准,使其与行业标准对接更加紧密。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贯穿德育、美育、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学校智慧课堂平台,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化、智慧化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与运维,切实提高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开发课程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校本教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