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第1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煤化工;二氧化碳;节能减

中图分类号TQ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12-01

目前,众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煤化工产业中的节能减排技术,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突破煤化工产业的高碳困扰,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研究煤化工产业中的新兴技术来解决煤化工产业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1煤化工产业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是常见以及化工产业中向大气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因为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会导致全球的气候变暖,从而地球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生产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而我国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可探测的煤炭储存量超过了1万亿吨,因此作为我国主要的资源利用产业,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及关键产业。

但是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必然面临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我们从煤炭及石油元素的够成上可以看出:煤中氢原子及碳原子的比在0.2-1.0之间,石油中氢原子与碳原子的比在1.6-2.0之间。在煤化工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用煤来代替石油生产出石化工产品会由于氢原子与碳原子比调整等原因,向外排放过量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

在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也面临这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

首先,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把固态煤在高压高温下与氢气进行反应,让煤炭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在反应的过程中,煤中的氧与反应环境中的氢气结合,产出二氧化碳(据估算,煤炭直接液化中每吨液化粗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2 t)。其次,间接煤液化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是经过三个大步骤:煤的气化、煤的合成、煤的精炼。在这三个过程中,煤的气化和合成中会排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据估算,煤间接液化过程每吨液化产品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3.4 t)。

在煤制烯烃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估算,若根据每吨中间产品甲醇进行计算约为2.2 t,若根据每吨最终产品烯烃进行计算约为6.2 t。根据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工艺对其平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估算:煤化工产业中因生产以上煤化工产品将会排放出超过2亿多t的二氧化碳。所以,煤化工产业中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压力。

2煤化工产业中节能减排技术

从对煤化工产业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煤化工生产的单元及工艺比较复杂多样,必须重视加强对整个煤化工产业的效益分析,提高科技节能的意识及技术,不断地降低煤化工产业过程中的生产消耗,促进煤炭资源的绿色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下简要介绍几种煤化工产业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1)开发大规模气化技术。煤气化生产技术一种煤炭综合利用率较高及洁净煤水平较高的重要节能技术。同时,煤气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煤化工、煤造油等重要煤化工产业之中。但是,大规模的气能技术的开发,需要继续以高效生产、经济、环保为目标深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确保在气化过程中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现代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气化压力朝高压化发展、气化炉向大型气炉发展、气化温度向高温化发展,以此不断提高煤炭有机物的充气化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多联产系统的运用。运用多联产系统可能集成各类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充分考虑资源、能量及环境等各种因素。例如,采用新型双气头多联产系统,将富一氧化碳的气化煤气充分燃烧,从而替代富氢的焦炉煤气。通过对多联产系统的应用,若采用新型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不仅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节约了水及煤炭资源。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多联产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节能目标。

3)煤与焦炉、高炉气制和二甲醚大型化技术的应用。众所之知,甲醇可以应用于在多个领域,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等。由于,煤变油的过程对于煤质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是对于高硫、高灰劣质煤等不能应用与煤变油的过程,但是却可以作为甲醇的生产原料。通过焦炉煤气制备甲醇,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3总结

综上,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从而,大大减少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结合煤化工生产的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引进国内外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煤化工产业中的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煤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发展煤化工,建设煤炭液化示范工程,促进煤炭深度加工”。通过纲要的要求,发展煤化工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通过节能减排及洁净煤技术,集中处理在煤化工产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及污染物的排放,缓解国内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第2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循环经济; 激励; 财税政策

一、财税政策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煤炭工业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之一。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一种共享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因此,需要政府更多、更积极地干预。同时,循环经济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性产业,该产业的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投入多,很多经营是微利甚至不盈利的,资本的趋利性使得私人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介入,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支持。政府介入的另一个原因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涉及到一个行业、地区甚至国家战略发展的长远构想,其短期经济效益可能无法满足某些个体的现阶段局部利益需求,必须通过政府力量从长远利益和全局战略的角度加以引导,甚至在必要时禁止一些对社会有害的行为,进而强制提供生态有益的物品,即优效品(Merit Goods),如禁止或限制排污,提供相关教育等。

由于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性和战略性,这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支持,财税政策就是重要手段。但目前相关财税政策零散,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框架整体设计

目前,煤炭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面临问题,一些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煤炭企业出现了“循环不经济”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需要全面、系统地设计、构建引导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

首先,应引导其循环经济项目投资行为。对于煤炭工业循环经济项目,政府可以在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方面给予优惠,而且对于特殊重要的、投资数额巨大的国家级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国家财政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方式予以支持。

其次,应引导其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行为、支持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教育培训。技术的先进、可行性直接决定着循环经济的成败。政府应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在所得税政策和营业税政策方面予以优惠。政府预算投入在煤炭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教育培训方面也应予以支持。

再次,应引导其产品生产行为,同时引导社会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对于生产过程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煤炭企业,考虑从资源环境类税、消费税方面给予限制;对于生产中综合利用资源的产品,可以通过增值税政策、政府采购予以支持。

最后,应考虑建立“绿色关税”体系和加强煤炭工业循环经济行政监管。

基于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正向引导和逆向限制,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框架,以引导煤炭企业的经济行为。

三、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在调整和优化循环经济税费政策体系中,既要立足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目标导向和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要考虑我国税制的结构现状和发展方向;既要有利于促进国家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又要符合税制发展的整体要求;既要间接引导与直接激励相结合,又要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相结合。

(一)促进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投资的税收政策

1.企业所得税政策

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一般需要巨额设备资金投入,如何降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初期资金投入压力,快速回收投资减轻其负担?在促进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投资上,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重点可以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关键设备投资抵税、计提折旧,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相关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计纳税等方面给予倾斜。

2.资源税政策

制定鼓励煤炭企业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煤炭开采伴生资源综合开采利用的资源税税收优惠政策。煤炭企业实际回采率高于设计的回采率,可实施优惠的资源税税率;煤炭开采过程中伴采其他矿产资源的,资源税税率与综合资源回采率、综合资源利用率挂钩。

(二)引导煤炭产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税费政策

税收对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产品的价格来体现。上述促进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投资的税收政策虽然也可以最终反映到产品价格上,但其调节的主要着力点还是在煤炭企业的投资行为,其传导政策信号到产品购买者方面需要一个过程,作用不直接。从引导煤炭产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增值税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来说,以成本非常低的废渣等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产,产品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使用的废弃物又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虽然取得相关数据,但抵扣率低于征收率,在按增值的比例缴纳增值税时,形成高征收低抵扣的状况,与其他非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相比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收。为了鼓励煤炭企业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可考虑增值税优惠政策。

2.消费税

我国消费税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用税收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发展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高附加值产业的政策导向。目前消费税应加以完善:需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且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高耗能产品、资源消耗品等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应扩大到煤炭产品,逐步调高税率;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鼓励广大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清洁消费。

3.资源税

通过征收资源税以提高煤炭开采成本和煤炭价格,改变我国目前以销售量或自用量来征收资源税的情形,使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具效率。应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量为计税依据改为以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率;实行差别税率,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煤炭回采率挂钩,回采率低的税率高、回采率高的税率低;对乱采滥用、回采率低的开采者采用高税率,课以重税,以示惩罚,引导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珍惜与节约资源。

4.环境税

国务院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环境税,财税部门也在积极考虑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可以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税。同时,对保护环境的煤炭企业,按其对环境资源保护程度进行税收减免。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可以作为开发污染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经费和煤炭工业生态环保的奖励基金。

5.排污权交易制度

煤炭工业还应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煤炭企业排污,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煤炭工业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改变目前煤炭企业(主要是焦化企业)随意排污、不顾成本的状况。

(三)鼓励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税收政策

循环经济技术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促进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不仅应注意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和产品消费,同时还应注重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相关技术向商业化转化。

(四)调整相关货物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建立“绿色关税”体系

“绿色关税”体系在煤炭工业的体现是限制一些煤炭资源产品的出口,特别是继续限制高污染(煤焦)产品出口,改善我国的煤炭资源出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煤炭产品出口,保护国内煤炭资源。应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煤炭工业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四、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

(一)预算投入政策

工业化国家一般通过预算投资、预算补贴、财政贴息和开发投入等方式来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因此需将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府公共预算支持范围。

1.在经常性预算中逐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出预算

未来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建立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安排要体现公共性、政策性的客观要求。由于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具有鲜明的正外部性,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范畴,因此提高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出预算与公共财政改革是吻合的。支持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常性预算主要用于:(1)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与开发;(2)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示范和推广;(3)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教育和培训;(4)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2.在建设性预算中加强财政对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投资力度

(1)逐步提高投资占预算内投资的比重;(2)更多利用贷款贴息方式;(3)选择一些特殊重要的、投资数额巨大的国家级项目,国家财政可采取直接投资方式予以支持。

3.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设立中央对地方煤炭循环经济专项拨款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的政府财力相差悬殊,地方财政富裕的东部沿海基本没有大型煤炭企业,而在西部和中部省份,有我国主要的大型煤炭企业,因此这些省份往往是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大省和财政穷省。因此,建议设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煤炭循环经济专项拨款。

(二)政府采购政策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通常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等特定目标纳入政府采购通盘考虑。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

对于煤炭工业,各级政府应将煤矸石砖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煤矸石堆放不仅占地,而且煤矸石山周围的地下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将煤矸石制造成建筑用的矸石砖,是典型的发展循环经济。然而,目前煤矸石砖缺乏市场,亏损的多,因此需将其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通过政府直接采购,引导和示范煤矸石砖的使用,为煤矸石砖扩大市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煤矸石砖的流通和营销成本,降低煤炭企业循环利用煤矸石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马金华.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18-22.

[2] 李慧颖.中国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第3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挖进设备 煤矿 节能减排

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线路铺设距离远,且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想要合理控制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用电量,就要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全方位的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矿井的特色,选取适宜的设备,以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掘进供电设备的选取以及井下掘进设备的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剖析了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最佳节能举措。

1 保证设备选择的科学性

掘进机供电设备的选择是一门艺术,合理的设备选择能够确保采掘开发过程中的耗电量得以降低。通过分析煤矿井下的施工环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其空间狭隘,瓦斯、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含量较高,燃油设备很难真正在矿井下发挥其功效。为此,使用掘进机电设备进行开采是环境驱动的必然选择,它不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缩小电能消耗,还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1)对设备的容量进行合理选择。煤矿井下挖掘工作离不开动力变压器的辅助,该设备能够保证掘进工作的动力,同时能够确保能源的节约,是井下掘进工作的主要工具。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选用应该重点考虑设备的节能化和干式化,就算存在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油浸式的变压器,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节能因素。目前市场上的小型煤矿以及部分非法小煤窑仍旧在使用油浸式变压器,这类变压器耗能高,且多数是被二次利用,所以引发了电能的大量消耗,也对施工过程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数据对比煤矿掘进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节能型的KS9231型变压器平均每年的电耗要比普通动力变压器节省8400千瓦时。此外,煤窑开采过程中使用的负荷率小于30%的变压器基本都存在空载运行状况,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电能被无故浪费。由此可知,选用电压器时一定要考虑设备的适用范围以及节能效果,应用范围广泛的变压器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降耗的作用,为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收益。

(2)煤炭输送机的合理选用。煤矿井下输送机主要以刮板式和带式输送为主要输送方式,以达到将挖掘下来的煤炭传输到指定部位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台SJ-80型的带式输送机能够输送800米的距离,其每一小时能够输送400吨的煤,与此同时,每台SGW-80T型的刮板输送机只能输送160米的距离,其每小时的输送量只有150吨,由此可以看出,带式输送机对于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节约电能将有很好的效果。

2 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

想要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就要在井下挖掘设备的选用上下功夫。如果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方面没有掌握适当的尺度,就会造成电能的大幅度浪费。为此,笔者从煤炭挖掘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展开了论述,以期对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一些帮助。

(1)提高掘进机的功率。功率因数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调查显示,我国多数煤矿的供电功率因数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导致大量电能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供电电压的质量也将由此受到制约,其最终后果将是整个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为此,应该在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中安置就地补偿装置,以适当提升供电功率因数,保证供电设备的电能消耗量达到最低水平。

(2)缩短低压供电的距离。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功率是恒定的,这就使得供电电压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工作电流的大小,换句话讲,工作电压与电流之间呈负相关。一旦低压供电所涉及的工作线路较长,因为线路的抗阻增加,就会直接导致电流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加剧。为此,缩短低电压供电的距离对于减少电能消耗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掘进机电设备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将供电电压提高将是减小电能损耗的又一途径。目前就有很多大中型的煤矿供电系统利用变电站,将其本来的380V供电提高到了660V乃至1140V,这在降低电能损耗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3)节约设备的用水、用液。煤炭开采阶段,如果遇到地质紧密、坚硬的部分就要用乳化液喷洒以降低工程难度,由此,掘进机电设备的工作要在乳化液泵厂的辅助下完成。但是,由于一些员工试图减少自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私自将操作步骤简化,在开启掘进设备的同时启动液泵,造成了大量的液体浪费,也由于液泵的持续工作,引起了大量的电能消耗。为此,一定要合理改善液泵管理环节的漏洞,将节水、节液作为节电的主要手段。

(4)对设备保养制度予以完善。由于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需要在潮湿、阴暗、粉尘较多的环境下工作,所以锈蚀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止由于粉尘进入设备诱发的设备运转不灵,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设备管理力度,对井下掘进机电设备展开定期维修、保养,对设备的检修工作做到足够的重视。此外,还要加大设备渣滓清理工作的力度,保证设备的灵活运转,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以辅助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展开。

3 结语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也是工业化生产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随着科学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炭工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证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煤炭开采,使得煤矿机电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突破,而这类机电设备的运行也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力消耗。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掘进供电设备的选取以及井下掘进设备的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剖析了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最佳节能举措。笔者指出,引进先进的井下掘进机电设备,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等都将有效的实现井下掘进工作的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李健伟.煤矿井下掘进设备的节能方式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117-117.

第4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工业化产区 煤炭资源 生态化 决策建议

能源作为人类科技文化生活水平进步的重要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供给作用,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具备能源的有力支持。而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表现为“缺油、少气、多煤”的特点,者从能源结构上就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供给能源的国家,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煤炭的这种主导能源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所衍生的问题对煤炭工业化产区的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从而对区域以及煤炭产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制约。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煤炭工业化产区须根据国家绿色GDP的指导,探索出一条适合区域长期发展的生态化道路,这也是当今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主题的要求。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在区域的生态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Wallner也强调具有区域集聚特征的组织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须兼顾关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指出建立生态型发展道路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世界银行专家Susmit a Dasgupta (2002)通过对多个国家的研究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决定于有多少参与者的结论。这些参与者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民众、政策制订者、实施者以及其他形式的参与者;他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出了社会经济在公众和政府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下,可以在保持环境质量不退化或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获得增长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能够通过各种力量的参与使得经济收入和环境质量同时改善。我国学者受循环经济理论的影响,也开始关注区域发展的生态化问题。慈福义(2006)认为应当鼓励区域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循环,即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网络使一个企业的可回收废物在另一个企业得以利用,变区域的线性生产关系为循环生产关系。朱玉林(2007)认为,区域的生态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共生与藕合关系,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社会生态系统。罗贞礼(2008)以赣州市为例分析了边缘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策略定位,并从产业生态化的协同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煤炭工业化产区作为我国煤炭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其内生态化建设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煤炭工业化产区实现生态化建设所需的条件。

二、煤炭工业化产区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煤炭工业化产区的生态化路线是以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区域系统集成管理,将各种分散的企业和产业协调优化为产业生态链,建立起的从“煤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建立起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网络,从而进一步实现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闭路,实现能源的反复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并由此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群落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煤炭工业化产区实现生态化发展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们生产、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化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煤炭工业化产区要实现生态化发展,需采取如下措施:

1.增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煤炭工业化产区生态化建设中社会监督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社会公众要充分发挥监督企业执行生态化发展模式的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区域内各方力量的引导,培育社会监督力量,建立相关的权利机构。大力发展消费者协会和NGO这类社会组织有助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同时赋予这类组织监督权利,来引导和规范企业选择生态化发展路线,从而推进煤炭工业化产区的生态化建设。

2.适当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

企业选择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概率和其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承担的处罚呈正方向变化关系。如果处罚力度很小,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非生态化发展模式以减少企业成本,但由此引起的治污成本以及社会整体效益的损失会远大于企业选择生态化发展的所增加的成本,这种现象在煤炭工业化产区这种重度污染地区更有可能发生。因此,适当增加对企业的处罚力度来增加企业选择生态发展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成本和增加整体经济效益。

3.强化政府生态化管理的力度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煤炭工业化产区治理环境、保证社会生态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绿色GDP发展的需要,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区域统计体系。同时通过成立煤炭清洁生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区域内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区域内煤炭相关企业建立奖惩考核目标责任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健全环境保护计量体系,切实把节能降耗、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工作落到实处。并督促企业构建生态网络,实施生态化生产,以促进区域的生态化发展。

4.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力度

在实现煤炭工业化产区的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是保障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实施社会监督作用,会大大提高生态化发展的成本,这与生态化发展要求节约资源和成本的要求并不相符,因此,加强企业生态化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生态化发展的实施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以及生态化发展给地区级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表现积极的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激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小政府和社会监督的压力,并有助于减少区域实现生态化建设的成本。

四、结论

煤炭工业化产区向来是煤炭资源开采的重污染区,但由于长期受到资源开采利益化的推进,矿区生态环境的受到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矿区生态化发展的分析,从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角度提出矿区生态化发展的建议措施,力图为煤炭资源工业化产区的生态化发展道路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Dasgupta S. 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1):147-168.

[2]慈福义.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38.

[3]朱玉林.我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 2007 (4):48-50.

第5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在对煤炭进行开采的同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煤炭开采如果长期不对其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就会越来越恶化。长此以往,由煤炭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出来。据有关数据统计,自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消费和生产强度每年都在增加,煤炭开采所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就目前中国几个采煤大省来看,山西、陕西、内蒙古这三个地区的煤炭总量约占全国的80%左右,可以说给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我们主要以山西采煤大省为例,山西省内某矿区经济在享受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收益的同时,煤炭开采对全区环境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剧。统计显示,因开凿和采煤产生的废石和煤矸石量与原煤产量的比例接近于1∶1,其中原煤产量与煤矸石的比例接近为1∶0.2~0.3。当前中国煤炭产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因此,每年排弃的固体废弃物也在大量增加,预计每年将达到6吨以上。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致命的威胁。但从煤炭工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方面看,开采原煤同时对环境的补偿费用却很少。因此,山西省的采空区的裂缝、地面的塌陷,大气烟尘污染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地阻碍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就目前中国煤矿开采形势来看,中国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的安全投入比较差,矿井安全隐患较多,有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要投入安全上的费用进行挪用,一些陈旧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安全隐患增加。有些煤矿一般不会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一些兼职的人才队伍安全素质低下,根本都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更谈不上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了。以上的这些状况,如果矿井不及时处理均会引发煤矿安全隐患。

二、加快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要对煤炭经济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链条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中国“十二五”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因此,中国的煤炭消费速度有所减缓,这也是一种趋势。“十二五”期间的煤炭供给,由于晋陕蒙地区的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逐步得到缓解,积蓄的煤炭产能将逐步释放出来,西煤东调能力将大幅度上升,全国煤炭供给能力呈现出逐步增强走势,煤炭市场逐步转向供给过剩。同时,在煤炭产品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十一五”期间,虽然煤炭企业职工薪酬有所增长,但是大多数企业职工薪酬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职工薪酬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陆续出台资源税改革措施,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研究出台环境税和碳税,加大煤炭开采损坏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煤炭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会超过煤炭价格的增长速度,若不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产业,实施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将打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走势,导致经济效益出现滑坡。

(二)要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单产能力煤炭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是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三)以政府为主导,促进中国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煤炭产业是以中央和省级国资委管理的重点煤炭企业为主体的,加快中国煤炭经济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左右,地方政府加大对煤炭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是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煤炭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激励力度,明确煤炭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支持政策,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政策,加大煤炭企业在研发支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增加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深化发展,促进全国煤炭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整体优化升级。

三、结束语

第6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非煤工业;发展;内蒙古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18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32-04

所谓非煤工业是相对于煤炭工业提出的概念。煤炭工业一般是指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等以煤炭为最终产品的工业门类。对应于煤炭工业而言,非煤工业①应该就是除煤炭工业以外的其他工业门类。

在优化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非煤或非资源型产业,是针对内蒙古煤炭产业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不充分,必须实现转型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内蒙古发展非煤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是对一个问题不同角度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将居于主导地位,但在后工业化到来之前,资源禀赋仍是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论非资源型产业是指不依托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任何资源的产业,还是指不直接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产业,就目前我区的实际,一方面要有节制地利用煤炭资源,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利用好有色金属、稀土、高岭土、富铝粉煤灰等资源。并且从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角度看,也有一个从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再到少或不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因此,自治区提出的重点发展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个产业集群,也都属于非煤工业领域。可见,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改变煤炭工业主导工业经济现象,转向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而实现向非煤或非资源型产业全面转型,应该是自治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路径之一。

1 内蒙古非煤工业发展现状评价

内蒙古非煤工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发展空间广、潜力大、成长性强,并呈现如下发展态势和基本规律。

1.1 产业布局由分散到集中,呈点状、链式、集群演进式发展

发展初期的非煤企业,受计划经济和要素不能集中的影响,布局也难以相对集中,多呈点状散布于全区各地。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十五”时期,一些领域龙头企业崛起,带动一批企业形成了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的格局。进入“十一五”,随着循环经济日益深入人心,园区基地条件进一步改善,出现了以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引导,以园区基地为载体,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一大批关联企业介入的集群式、园区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一些关联配套的非煤产业集群。初步统计,我区2010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群有8个,50亿元以上的有15个。同时,园区化发展迅速。2010年,全区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已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额的60.6%,其中4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8.5%,占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十一五”年均增速为38.5%。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园区)累计入驻各类大企业大集团418家,配套协作中小企业4 534家。

1.2 产业门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呈梯队式发展

特别是围绕资源深度开发和填充市场空白,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2010年,自治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 0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和风力发电量的1/3以上,均位居全国第一。新型煤化工、风机制造、煤机制造、光伏材料生产、新能源汽车、建筑装饰陶瓷、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崛起,填补了自治区过去的空白。自治区首个led光电产业集群区(蒙西led光电产业集群区)已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计划投资275亿元,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总产值680亿元、利税120亿元、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可安排就业5 000人,将成为鄂尔多斯市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在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传统优势领域,鄂尔多斯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从卖原料、卖产品向卖品牌、卖技术的高端发展,实现了绒衫为主向电力、冶金、化

多元化发展的华丽转身,“鄂尔多斯”品牌价值已达262.37亿元。伊利、蒙牛都已发展成为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企业集团。

1.3 发展动力由单一因素转向要素组合,资源、成本、市场、环境、政策综合构成项目导入的主要因素

在自治区非煤工业体系建设中,一些资源型项目的进入主要依靠坚强的资源保障,一些能耗型项目的进入主要依靠较低的电价水平,一些制造业项目的进入主要依靠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一些中小企业的进入主要依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大型项目的进入则更看重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条件优化组合和配套程度。近些年,自治区不仅依靠资源、土地、电价及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农畜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材、稀土新材料等工业不断发展起来;还依靠煤炭物流市场迅速扩大的需求,引进了一批重型汽车工业项目,依靠风电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大批风机制造项目。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市,为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通过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引导,以煤炭资源换非煤项目,在引进和培育非煤产业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有力促进了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

2 内蒙古非煤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

虽然近些年内蒙古非煤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产业规模较小

2010年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16户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中,非煤工业企业仅有6户,仅占37.5%;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4%和2.87%;在一些煤基产业比重大的盟市,非煤工业的发展才刚开始起步,乌海市调研的14家非煤工业企业中,目前投产的只有5家,大部分项目都处在设计施工阶段。

2.2 资源型和低端产业为主

内蒙古大多数非煤工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原”字号产品比重高,附加值低,延伸加工不足。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深加工率还不到30%,化工产品90%以上为初级化工原料。并且不直接依靠资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少,传统的轻纺工业大多在竞争中被淘汰,剩下的也面临发展困境。

2.3 产业布局“点”多、“线”短、“面”散

虽然非煤工业也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但这些企业是依原料基地而建,加之自治区大部分工业园区硬件和软件条件还不够完善,即便是相互关联的企业也散布在一个个的点上,大都没有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补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2.4 配套企业“少、小、弱”

内蒙古非煤工业门类中,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低,与大企业集团专业化协作、配套发展的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弱。虽然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配套能力差,交易成本高。

2.5 集聚化、园区化水平低

目前自治区拥有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119个,通过国家审核的工业开发区(园区)只有45个。多数开发区布局发展5~8个产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支撑引领作用不强。中小企业入园区率低。

2.6 产业同构、同质化严重

尤其是在资源禀赋相似的地区之间,产业同构现象更为突出。在许多地区,无论综合条件是否允许,都要争相上马火电、煤化工、pvc等能源重化工项目,不但加重了资源环境负担,还导致在招商引资方面无序竞争。

2.7 扶持政策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

自治区出台的一些支持非煤和非资源产业的财税、资源配置及土地等政策,由于缺乏配套性、可操作性,各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难以落到实处。比如,企业所得税返还地方分成部分的政策,由于受国库管理模块限制而难以退回。

3 制约非煤产业发展的成因分析

现阶段制约内蒙古非煤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3.1 煤炭工业对非煤工业有挤出效应

2010年煤炭对内蒙古工业利润的贡献率高达52%。由于煤炭工业的投资见效快、回报率高,造成投资不断从其他行业向煤炭行业集中,客观上造成企业发展非煤产业动力不足。同时,煤炭工业的高回报率,使投资者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意愿不强,大都靠出售“原字号”和初级产品谋利。

3.2 市场和流通体系不完善

①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特色农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数量少、档次低、交易方式落后、交

易额较小,“薯都”乌兰察布的马铃薯要进入首都市场,必须先到寿光去“旅行”;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滞后,难以保障非煤工业对原辅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需要。②是流通网络不够健全,物流成本高。这直接影响到优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非煤工业的发展壮大。③是商务、信息服务企业及商贸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经营业态落后,弱化了生产与消费的链接以及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功能。

3.3 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

全区公路、铁路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运能缺口较大,铁路请车满足率不足40%。加上远离口岸港口,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黑货”挤占“白货”等因素,更加不能满足非煤工业流通需求。全区电网也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需求,风电产业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而鄂尔多斯市每年工业用地指标仅能满足重点项目用地的30%。

3.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面向非煤产业、服务企业的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服务能力较弱,政府主导的各级公共服务平台有的尚未建立,有的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发展缺乏稳定的、权威的、及时有效的信息、融资、法律、技术、人才及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服务。对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3.5 资源环境约束性加大

众所周知,节能减排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特点,并且全区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受节能减排的约束大,短期内又难以根本改变。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时期,全区节能减排的难度会更大,支撑项目建设的能耗和排放指标越来越有限。加之自治区发展低能耗、低排放、技术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空间有限,进一步加剧了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难度。

4 完善与发展内蒙古非煤工业的建议

按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一般规律,无论是选择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都应遵守“循序渐转、互动发展”的原则,在产业转型的初期侧重发展接续产业,而后在其发展所积累的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企业家精神和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替代产业,并形成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互动发展的局面。据此提出内蒙古发展非煤工业的具体对策建议。

4.1 把煤炭工业集中地区和煤炭资源枯竭地区作为引导非煤工业发展的重点

山西讲非煤产业,本意是对煤炭企业提出的要求,并非针对全省。我区提出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针对的是区域经济转型,并非单指煤炭企业。然而,我们认为把发展非煤产业的范畴延伸到整个区域,也应突出重点。例如,巴彦淖尔市以往发展的产业类型基本都属于非煤产业,对于促进这些地区非煤产业加快发展,固然很有必要。但对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通过政策调整,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对于煤炭资源富集和煤炭产业集中的地区、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要更加强调发展非煤产业,这也是这些地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科学布局、理性推进非煤工业发展

要通过资源要素组合配置,全力推进非煤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非煤工业企业沿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链向产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有序集中,逐步形成块、带、点相结合的分布格局。其中,块状区域是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众多的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带状区域是沿交通干线布局的工业走廊;点状区域由单个规模较大的企业组成。按照企业集聚的一般规律,既要以发展横向一体化为主的企业集群,又要发展以纵向一体化为主的企业集群。只要市场有一条缝,企业就会在市场夹缝中顽强地成长起来,积小成大,积少成群。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良性互动发展至关重要。

4.3 注重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非煤工业体系

做强一批优势企业、专业园区、产业集群,做优一批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产品和品牌,实现研发、生产、销售、配套、服务体系一条龙发展。①食品工业领域,重点推进乳、肉、粮、油、薯、蔬加工为基础产品并延伸升级的食品工业,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利用转变;②纺织工业领域,重点发展以毛、羊绒、皮加工产业链,多元发展纺织面料、产业用布、服装成衣、皮革制品;③机械工业领域,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铁路机械、风机、煤机、化机和农机制造工业

及配套产品生产,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关键零部件,提高零部件在本地生产的比重;④汽车工业领域中,重点发展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汽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努力进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⑤钢铁工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汽车用钢、电力用钢、建筑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及高档钢材、板材等关联产品的精深加工;⑥有色金属工业,重点发展富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群,大力发展铜系列、铅锌钼系列和镁合金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群;⑦建材工业领域,重点发展水泥、玻璃、陶瓷制品产业群,积极开发石材等非金属矿及制品、绿色新型建材产品;⑧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煤化工、盐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硅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项目;⑨是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以及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

4.4 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等,但仍有一些政策不衔接配套、难以落实。因此,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①从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或资源税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发展非煤工业的引导资金、产业转型的风险补偿基金;②研究出台促进我区生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市场等生产业发展;③完善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在自治区层面上建立跨盟市的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和重大建设项目,统筹配置煤炭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制定统一的跨行政区域环境治理标准,建立在园区、项目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机制。

4.5 高度重视投资软硬环境建设

①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投资环境恶化的现象,组织开展优化投资环境年活动。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还要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服务承诺等制度,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②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电力、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对产业园区的有效覆盖。也要加快推进重大交通、电网项目建设,构建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大容量、长距离的电力外送通道。③针对重点非煤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专门学科建设,提高本地人才供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孟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定位与实践——阜新、辽源两个国家试点城市的经验比较 [j].社会科学战线,2007(5).

[2]李义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0-06-29.

第7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区域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 影响

近年来,国家把区域规划工作提上了十分重要的议程。不但加强了对区域规划的调查研究,而且还在为区域规划试点工作做准备,并且明确提出在编制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要把区域规划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X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方面。

“十一五”期间,是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效果最好的时期之一。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种植业稳定增长;特色农业大见成效。

到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1914.16万元,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5239.2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226.7万元;林业总产值达到4956.6万元,渔业总产值达到12.1万元。种粮面积从2005年的41.1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4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万吨。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逐步形成了葡萄、苹果、核桃、花椒、长山药、小杂粮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工业方面。

X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县,煤炭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有煤矿200余座,近年来通过关闭压减,兼并重组,到2008年压减到93座,2009年减少到29座,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已形成G煤炭加工工业园区、P综合工业园区、Z建材工业园区,以煤炭、焦炭、电力、煤化工、建材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能源、水、矿产和土地等战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初步形成重点突出、全面推进、齐抓共管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城镇化发展方面

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H、T、G、C、P五个重点镇和一个集镇为重点,沿河、沿路(309国道、209国道)、沿边(县域周边地区)为轴线,全面提速城乡建设,形成了“一个中心,六个重点,三条轴线”的城镇空间布局。

(四)其他方面。

目前X县的交通网络已具规模,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到1103.59公里,内河航道全长16.42公里,1处港口。立足于本地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群体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县域旅游业由萌芽状态阶段向复苏发展阶段的转变,形成了具有乡宁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二、乡宁县区域发展遇到的困境

从总体上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山西省正在努力推进资源经济转型发展,全市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本区来说也是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增收依旧困难。

受自然条件限制,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随着煤、焦等资源型产业化快递发展和整合发展,耕地、水、植被等资源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受耕地资源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低而不稳,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培训力度不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较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二)产业结构仍然偏重,转型发展成本增加。

目前X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仍然是煤炭、焦化、建材、洗煤等重工业,其中煤炭工业最重,2010年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70%,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焦化、建材、洗煤等重工业生产设备专业性强,改行转产较为困难。这种特点大大增加了转型发展的成本和难度。

(三)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环境保护任务繁重。

煤炭工业发展,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塌陷、水源涵养功能退化,严重制约乡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治理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

(四)地处内陆山区,招商引资困难。

X县位于山西南部山区,不沿边,不靠海,远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加上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偏高,对外资外商的吸引力明显不如平川县市,更不能与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目前招商引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区位上的不利条件要求乡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和更高的成本。

(五)生产装备大有好转,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煤炭工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煤炭工业的高风险性。经过整改,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无法从根本上客服。生产安全依然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三、结论

未来X县区域规划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和遵循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打破二元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城镇规划管理,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努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本区区域发展推进的速度和质量更趋合理,城市体系不断完善。

注释:

1.本文中的地名均做了匿名化处理。

2.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X县政府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1] 孙浩康.新形势下我国区域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2] 戴绍波.我国区域经济政策解读.科教导刊.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11.

第8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宁东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节能减排也已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须之举。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和生活“三废”的排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依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地区,被宁夏称为“一号工程”,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为优势产业的区域性大型重型产业基地,是中国13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但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火电、煤炭和煤化工均为国家主要耗能工业,并且基地中年耗能10000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耗能企业,煤炭工业在开采、洗选、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成为宁夏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隐患。因此,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不仅对宁夏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的实施。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范围覆盖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等4个县市(区)。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与白芨滩东界接壤,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北邻鄂托克前旗,总面积约3500km2。宁东基地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大型工业化基地。

(1)煤炭基地是在宁东煤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含煤区位于灵武、盐池和同心境内,煤田探明储量272.4×108t,保有储量为271×108t,远景储量1394.3×108t,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主要煤种为不黏结煤、炼焦煤和无烟煤,是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基地在建设初期规划建设八个现代化的煤矿,即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石沟驿煤矿、梅花井煤矿、清水营煤矿、枣泉煤矿、石槽沟煤矿,其中现已建成的有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和石沟驿煤矿。

(2)煤电基

宁东含煤区特别是灵武煤田的不黏结煤(又名香砟子),具有低灰、特低硫、低磷、中发热量、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被誉为“环保煤”,是用于发电、采暖及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理想煤种,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正是利用了宁东煤种的这一特性规划建设电厂,即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方家庄电厂、鸳鸯湖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枣泉电厂、永利电厂,这八个大型的现代化电厂将形成2000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主要用于宁夏区内用电和外送。现已建成的电厂有: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和枣泉电厂。

(3)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化工项目区位于银川市东南约43km处,是整个基地的中心,它西邻黎家新庄,东邻鸳鸯湖矿区,南为灵新井田北界,南北边界与银古高速公路平行,紧邻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古窑子出口,规划面积13.57km2。

煤化工项目区基本构成包括: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区、煤基二甲醚项目区、煤基甲醇项目区、煤化工深加工区、液化产品加工区、自由投资区、公用和公共设施区。煤化工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煤基二甲醇、煤炭间接液化产品、煤基二甲醚、聚丙烯等。现已投产的有320t规模的煤炭间接液化、83×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和40×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的生产。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本部分借鉴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衡量指标和检测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6—2008年期间的节能减排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重点对不足之处详细地分析原因。

2.1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选取

(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选取指标,以便真实、有效地反映宁东煤电基地的节能减排成效。

②实用性原则。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③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中,人是最终被承载的对象,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应以居民的适宜程度为标准,尤其应以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为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每一条指标都应该是确定的、可以比较的。其含义是同一评价指标可在不同煤电基地范围内进行比较,以便于使所建立的指标具有通用性。

⑤定量性原则。即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定量化,以便于与国家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

根据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检测指标,再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主要是煤燃烧和煤炭液化、气化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确定以下几项指标作为本文对宁东煤电基地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的指标即: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COD、废弃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

2.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总体状况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节能减排指标,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收集相关的一手资料,如表1、表2。由下表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在2007年、2008年均有下降,2008年烟尘排放量下降较为明显,说明基地近几年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为今后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但是,COD、固体废弃物和烟尘的排放量都在增加,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这无疑将对基地周围的水质、大气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在此特调查了全国2006—2008年工业节能减排变化状况(如表3)。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SO2的排放量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且下降的比率要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COD的排放量以及废弃物、烟尘的排放量仍高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水平,并且有的还有大幅度的上升,可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控制粉煤灰、高炉渣等废弃物和烟尘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诱因与制约因素分析

3.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的诱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规划初期就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重视园区内部的能量循环利用,也注意拓宽生态产业链,这样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规划区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及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地区,远离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广阔的沙漠地域具有消释污染物质的能力。同时,宁东在抓生产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多处绿化网点,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这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用了先进的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在源头很好的控制了污染物进入生产过程,减少了SO2排放带来的进一步污染。

3.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分析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以上基地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在COD、废弃物排放、烟尘排放的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有:

(1)对节能减排工作思想认识有欠缺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许多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过程,有些甚至不知道节能减排有哪些指标,这样就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运作脱节。此外,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了节能减排参考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

(2)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低

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节能减排现状来看,废弃物和粉尘的排放量远高于全国水平,废弃物主要有高炉渣、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废石膏,粉尘主要有Ni、Pb、Mn、As、Cd、Fe、Ca等重金属成分,如果利用高技术的提炼技术和净化技术,不但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而且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污染物质当中的可利用成分,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煤机械率有

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开采技术装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矿井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矿井的高产高效及集约化生产,这种高效高产及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量的减少在开采煤炭过程中造成的煤炭损失。但是宁东的煤炭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业生产并存的情况,机械率更是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4)基地管理工作与节能减排工作脱节

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这种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影响深远,短时间内很难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而融为一体,如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节能减排工作来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去认真地系统地研究,即使有少数人去研究也无法落实到实际。

4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路径选择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只有通过科学论证、长远规划,使其在规划调整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合理控制煤炭的开采规模和速度,采用合理的煤炭开采技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从而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4.1实现采煤过程节煤

宁东煤田均为煤层群,并且矿区总资源量的60%的煤层平均厚度在3m左右或不足3m,这部分煤层的倾角也较大,由于目前国内的开采技术很难保证这部分煤层的生产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采煤方式,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宁东矿区的厚煤层厚度为8m左右,属中硬煤层,节理不发育、煤层硬度高、韧性大,如果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技术,就会产生丢煤、回采率低的问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煤层采用相应的开采技术,将会大大减少开采过程中煤炭的损失。

4.2大力发展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炭资源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技术。目前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宁东目前采用的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而第二种洁净煤技术则是将煤气化、液化,并将煤气化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仅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能大量的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而目前包括宁东在内的我国整个煤电行业都缺乏这种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洁净煤技术、煤深加工技术,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

4.3开辟煤—电—生态复垦一体化产业链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煤电联产基地,具有充足的和廉价的煤电资源,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条件来开展生态复垦。可以将煤矸石、粉煤灰回填废弃矿井、塌陷土地,在这些废弃的土地上进行养殖或者种植植物等。如利用荒废塌陷土地,净化后的矿井水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回填土地做企业建设用地等,既治理了荒废的土地、矿井,又减少了煤矸石、煤灰等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4延伸煤炭产业的产业链

下图展示的是理想的煤电工业园区,它将污染严重、废气物排放多的煤炭业,设计成了一个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生产污染的零排放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现在虽然已经具备了煤炭—电力、煤炭—煤化工等产业链,但是实现如图所示的零排放、低污染、能源循环利用尚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宁东基地不妨借鉴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尽量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接合成一整套的生产链,增加煤炭的多重附加值,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能耗降到最低,污染物排放也降到最低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

4.5建立基地的环境恢复机制

自然环境拥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宁东基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积极创造环境自净所需要的条件,建设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要定时的对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开发能源和进行生产,严格限制超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开发项目的实施。

第9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范文

新时期,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必然选择,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占能源经济之首,是国民经济发展之保障。然而煤炭资源属于一次性的自然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对能源经济存在许多认识上的错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无度的开采。但在新时期,这种无度开采已产生系列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调整煤炭经济产业结构,解决能源经济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问题,对新时期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煤炭经济特点分析

新时期煤炭经济是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加工的基础之上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煤炭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煤炭经济的发展受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大。国家在不同时间段,对能源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对煤炭经济的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如国家鼓励能源开发,会加大煤炭开采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家限制资源开发,会降低产能,经济迅速下滑。

(二)工业化时代的低层次发展

我国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点15%,煤炭开采占工业产值很大的比重,但是煤矿资源开采机械化程度不高,煤炭经济结构单一,二次加工行业薄弱,起步低,呈现工业化时代下的低层次发展现象。

(三)煤炭经济的发展面临能源的枯竭与环境的双重问题

煤炭经济是煤炭矿业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无度开发的加剧,可利用能源的数量迅速增长下降,尤其是不合理的开采导致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最后出现能源枯竭。同时,由于煤炭的开采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大气质量,水体质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煤炭经济具有强依赖性

煤炭经济的发展有强的地域性,我国产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能源的使用却在中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煤炭经济的发展出现西煤东调的现象,加大了产业成本,并受中东部、沿海经济影响大。

三、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煤炭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已逐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煤炭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资源以开发为主导,以输出为目的的思想,导致煤炭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利不高,经济效益低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品还是以原煤为主,煤炭的深加工投入严重不足,加工能力低下,进而使得煤炭产品附加值太低,虽然我国对煤炭深加工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深加工的总量不足原煤生产的5%。

(二)新时期煤炭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炭经济在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煤炭的开采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我国在采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与原煤的比例达到1:1,其中煤矸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些废石对空气,水资源以及自然生物链造成巨大的污染,就煤炭企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远远不够,不足煤炭销售额的5%。

(三)新时期煤炭收支分配严重失衡

煤炭经济快速发展,出现收支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投资企业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获取巨大的利润。然而矿区的居民与煤炭企业的工人,因煤炭开采遗留下的环境问题,个人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其深受其害,煤炭经济中的收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引发的矛盾日益彰显。

(四)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开采一吨煤需要消耗2.5吨的资源,同时还会损耗共生的铝矾土、高岭土与耐火粘土等资源8吨左右,消耗水资源约2.5吨。在新时期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资源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费现象严重。同时,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补偿大幅增加,煤炭经济对环境的治理与植被再生费用投资巨大。

(五)煤炭经济的发展,缺乏对地方经济的补充

煤炭企业属于集体性质的生产企业,拥有专门的煤炭运输与可开采的资源。但是煤炭企业的收入所得税25%归中央财政,而地方财政只收17%的增值税,中央收益与地方收益相差甚远,煤炭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低。

四、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演变,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在新时期,如何推动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时期加强资源管理、分配,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自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的政策以来,实现了收取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但是征收这两种费用都是基于煤炭的销售额或者产量来进行计算,对资源本身价值没有进行真实的体现,对煤炭资源有偿使内涵与资产化管理没得到体现,资源的回收率仍然不高,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利用。新时期实现煤炭工业经济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改变煤炭资源管理策略。把资金产化管理运用到煤炭资源管理之中,以实事合理的资源价值为基础,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保护资源。同时,加强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价值,实现煤炭经济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加快煤矿技术的改造,强化科学化管理理念,提高煤炭生产的水平与质量,走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路线。同是加快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深入发展大型洗煤、选煤项目,对水煤浆以及煤制油等工程项目进行扩建,扩大原煤的洗煤比重与炼钢喷吹煤的生产规模,在增加煤炭产品种类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同时进行非煤产品的项目建设,增加煤炭企业新经济增长点。合理利用煤层中的气资源,调整煤矿资源中输出产品的结构,使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提高,进而提高煤炭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时期完善煤炭经济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

在新时期要加强煤炭企业在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的补偿力度,增加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切实解决煤炭企业的无度开采的状况,加强对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监督与控制。国家职能部门加在审查与执法力度,对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规范煤炭企业的开采与生产行为。

(四)新时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大力推进煤焦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把传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与废弃物再利用,与新时期的高效采煤,精煤外销,劣质煤与中煤进行发电,把煤矿废水与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把粉煤灰与煤矸厂进行合理的开发,形成煤炭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把废弃特的排放量降到最低,把环境污染降到最小,同时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五)新时期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煤炭企业的节能改造力度

对传统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造,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按照国家能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对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坚持煤矿开采与回收标准,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加快煤炭经济深入改,提高粉煤与水煤燃烧技术,辅机节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把集中配煤与筛选块煤等技术进行广泛运用。

(六)新时期以煤炭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

煤炭企业属于集体制的居多,对煤炭价格有绝对控制权。私营煤炭企业都是以集体煤矿炭价格为依据,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新时期,就加强市场经济对煤炭企业的作用,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煤炭经济竞争机制的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大对集体制煤矿企业的监督,促进为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充分发挥集体经济职能,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对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