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事故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论治;甲胺蝶呤;来氟米特;病情评价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07
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031-04
Efficacy and Safety Assessment for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QIU Ming-shan, ZHANG Qian, CHEN Jin-chun, XU Zhen-xing, PENG Hai-cong, ZHANG Yi-yan, CHEN Jing, XU Ming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The Affiliated Xiamen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aRA).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tally 148 aR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74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TX (methotrexate) and LEF (leflunomide),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with MTX and LEF.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all was 3 months. Efficacy indexes, lik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ESR, TCM syndrome integrals, DAS 28 score, and safety index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is study finally completed 136 cases, including 69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ESR, DAS28, and TCM syndrome integrals after treatment were show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指标 ①治疗前后评估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采用视觉模拟程度标尺法(VAS)评估整体健康状态(GH),检测ESR、CRP、RF、抗CCP抗体。②治疗前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进行中医证候评分。③治疗前后采用DAS28ESR计算软件进行DAS28评分。 2.2.2 安全性指标 治疗2、6、12周各检测1次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
2.3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并计算尼莫地平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协因素方差分析。P
3 结果
3.1 脱失病例
观察组中有1例门诊患者因节假日未按时随诊服药中断而脱落,3例在1个月后因中药口感不佳难以坚持而退出研究,1例因联合生物制剂治疗而退出;对照组中有4例门诊患者因要求服用中药而退出研究,3例患者因联合生物制剂治疗而退出。共136例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并按时进行相关检查。
3.2 2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SJC、TJC、ESR、GH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 2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为显著(P
3.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6 安全性评价
患者入组时及研究结束时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过程中,观察组3例出现食欲减退,1例胃脘胀闷,均在服用中药5~7 d后症状缓解;2例在治疗第6周转氨酶轻度升高,予甘草甜素、肌苷片口服2周后复查转氨酶正常;2例口腔溃疡,均在1周内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9%。对照组8例腹胀闷、恶心欲呕,予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7例在治疗2~6周时出现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予甘草甜素、肌苷片口服2~4周后复查转氨酶正常;2例头晕,休息后自行缓解;2例口腔溃疡,均在1周内自行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6%。2组比较,χ2=4.966,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活动期RA病情进展较快,若未能得到有效快速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2008年ACR[5]、2010年EULAR[6]均明确指出:治疗RA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关节结构损害、保持机体功能和社会角色的正常,尽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并强调甲氨蝶呤是治疗RA的“锚定”药物,如无禁忌证应包括在初治药物中。以其为基础的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联合用药已成为风湿病学界公认的RA治疗方案[7]。Kremer等[8]随机双盲研究表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较甲氨蝶呤有更好的效果。陆氏等[9]报道二者联合治疗RA,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相比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常常是应用DMARDS治疗的又一棘手问题。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的应用使RA的快速、有效控制成为可能,但昂贵的价格、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等不良事件限制其长期、广泛应用;另外,RA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存在高度异质性,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恰恰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
我们结合历代医家对痰瘀致痹的认识,发现痰瘀既是RA的致病因素,又是疾病发展、演变过程的病理产物,是RA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10]。既往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化痰通络法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滑膜炎形成具有抑制作用[11]。因此,我们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基础上,以化痰活血法(如僵蚕、胆南星、芥子、桃仁等)为基础进行辨证论治,在缓解病情、提高患者整体健康状态自我评估、降低疾病活动性、改善中医证候及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说明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RA在提高疗效、减少细胞毒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希望今后通过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更长的治疗周期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并通过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揭示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J].现代实用医学, 2004,16(3):184-188.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117.
[4] 王承德,胡荫奇,沈丕安.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1-516.
[5] SAAG K G, TENG G G, PATKAR N 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08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non-biologic and biolog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2008,59(6):762-784.
[6] SMOLEN J S, LENDEWE R, BREEDVELD F C, 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J]. Ann Rheum Dis,2010,69(6):964-975.
[7] 刘湘源.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13(11):729-730.
[8] KREMER J, GENOVESE M, CANNON G W, et al. Combination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MTX)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failing MTX monotherapy:open-label extension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 Rheumatol,2004,31(8):1521-1531.
[9] 陆方林,王斌.MTX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RA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 2007,8(16):699-700.
[10] 邱明山,许正锦,陈进春.从痰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光明中医, 2011,26(6):1116-1118.
[11] 邱明山,陈进春,张怡燕,等.化痰通络方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l27-130.
为进一步搞好医疗服务工作,构建和谐、平安医院,改善医患关系,现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以来的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契机。这些年来医疗纠纷和因医患纠纷,堵大门、陈尸病房、打砸医院、辱骂、打伤医务人员的恶性案件逐年增多,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给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可以看到,除了患方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外,我们医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和过错责任。其中有服务态度问题,有对工作的态度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医患沟通的问题,有的是相互协调的管理问题等等,为此借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契机,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意识,思想水平,增强法律观念,提高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极为重要。
医疗安全科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强自身对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能力,而且经常到临床科室检查,强化准入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要求医务人员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水平相适应。开展的医疗技术应当是其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高度重视病历资料的书写与管理,病历记录要完整、及时、准确,并能妥善保管,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基本保证。帮助他们作好医疗安全的防范处理工作,作好平安医院的创建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为配合平安医院的创建活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防范以及处理的规章制度。如下:
1、医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接待制度;
2、医院医疗事故的预防预案;
3、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报告制度;
4、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5、医院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预案;
6、医疗事故争议告知书;
7、医疗事故争议尸体解剖告知书;
8、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书。
三、正确处理医疗纠纷
1、热情、诚恳的接待患者及家属。
2、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向患者及家属作好医疗和相关法律的解释工作。
3、依法公正,公平的处理好每一起纠纷。
【关键词】医疗事故 护患纠纷 护理管理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eavy tasks,many Junior nurses,limited teachers and the increaslng demands of patients,management system and routine care should be improved to prevent medical disputes and mistakes A few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discussed,such as facing the risk fators,increasing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putes and mistakes,and received effective result
【Key words】Medical mistakes Medical dispute Nursing management
我院医疗及保健任务繁重,护理工作量大。近年来,护士离队较多,骨干大量流失,低年资护士成为临床一线主力,潜伏着医疗事故及纠纷隐患,纠纷及投诉时有发生。为此,护理部把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注重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学法知法才能确保安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部派人参加由国家卫生部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学习掌握有关新规定,以便及时制定管理对策。并举办安全管理培训班,全员受训,强化医疗法律法规,不断灌输相关条例。并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通过多种形式,把安全教育引向深入。同时,编写出版了《医疗事故防范问答》、《护理管理指南》等专著,下发至全院医护人员参阅,极大地方便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及运用。
为保证学习效果,实行自上而下的考核验收,将有关法律知识及安全教育内容列为年度测试的必考内容。全院护士普法教育参考率达99.8%。测试成绩与评选先进挂钩。
2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护理规范
针对常见医疗事故及纠纷好发环节,及时召集骨干补充及修改相关规定,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安全管理的需要。如:针对护理记录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资料这一重大变更,重新修订了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针对计算机计价收费常见问题,制定了《护士工作站质量检查标准》;针对患者投诉,建立了《护理纠纷及投诉登记制度》等。同时,加大了对护理纠纷及投诉的扣罚比例和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妥善化解矛盾的奖励比例。
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的护理器具不断用于临床,但部分临床护理操作缺乏技术性规范的配套支持。如不具备操作资格、不掌握操作程序的人来监督把关、验证效果等,在运行中潜伏着不安全隐患。如“腔静脉置管”缺乏严密消毒及低年资护士操作的现象。为了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安全,护理部针对所开展的新项目与科室共同研究制定操作规程,以便临床参照使用。如先后制定了“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全营养混合液配制”、“心脏除颤及心电监测”等多项操作规程。同时,规定了特殊技术操作的操作者权限。
为了及时掌握护理安全情况,各科室设有安全小组,由护士长负责组织检查,定期分析安全形势;加强重点部位防范,抓好环节管理;掌握安全动态,为及时发现和杜绝医疗事故及纠纷隐患提供信息。
3 正视风险事件 增强应对能力
通过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使护士有的放矢地面对风险问题。如当患者出现静脉输液反应时,立即按规定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封存现场实物,一同将药品及输液用具送往质检科室处理,并按要求签字。继而逐级报告,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自护理记录作为医疗纠纷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的规定执行以来,护理部对护理文书质量高度重视,对从入院至出院的护理记录实行了“五级检控制”,即:护士落笔时明确主观与客观记录内容的区别,确保护理记录真实、准确、及时;护士长对重危患者记录单每日检查、一般患者记录单3~5d检查一次;有计划地普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对出院病历严格复检,把好入档前的质量关;病案室设专人检查归档病案中的护理记录,有疑问即通知科室更正。对各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每季度进行排序讲评,确保符合要求。
因责任心不强、制度落实不够等造成的工作疏漏往往是引发纠纷的起因。对发生的纠纷,我们采取了“五步处理程序”,即:护士发挥其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优势,主动沟通;护士长在调查问题的同时,诚恳地征求意见,并进行恰当的说明;科室填报“纠纷登记表”;护理部协调;医院医疗纠纷协调中心最终解决。力争通过积极努力,使医患纠纷妥善化解在前一步骤,避免形成投诉,以减少不良影响。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为进一步了解医院中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发生状况,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多项选择式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第一大类“社会因素”选项中,63.5%的人选择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快,自我维权保护意识普遍上升”导致医疗纠纷多发;选择“由于新闻媒体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病人和家属”的有88.6%;选择“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负药费比例增加引发纠纷”的有34.77%。在第二大类“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选择“因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问题引发纠纷”的有29.6%;选择“医院管理不足引发纠纷”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务态度生、冷、硬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第三大类“患者方面的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引发纠纷”的有93.8%;选择“因希望少交医疗费而引发纠纷”的有51.5%;选择“因对治疗不满意而引发纠纷”的有37.6%;选择“因患者或家属无理取闹引发纠纷”的有49.5% [1]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纠纷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医疗纠纷的防范优为重要。防范医疗纠纷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完善教育和培训制度,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医疗机构还应加强服务质量监控,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我院作为全地区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和田地区七县一市20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在医疗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缺陷失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呢?反观我院近年来的医疗纠纷,真正因医疗技术欠缺而引发的纠纷没有,连续发生的多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解释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引起的纠纷。这个结果符合有关部门在调查全国医疗机构中医疗纠纷的调查结果。我想,如果我们医务人员不仅仅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个口号,而是真正体现在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医院的一名管理者,我认为医院本身在防范医疗纠纷上还应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工作
专门分工主管医疗副院长负责,将防范医疗纠纷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向全体医务人员提出“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端负责,将各种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的要求。
2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这不仅仅因为医务人员只有良好的医德,才会自觉磨练意志,刻苦钻研业务,从而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良好的医德也是调节医患关系、医医关系的杠杆和准则,是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综观医疗纠纷的起因,几乎每一起纠纷中都涉及到医德医风问题,有一些非医源性纠纷,则纯粹由医德医风问题引起,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使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应坚决制止红包等不正之风的出现,严肃纪律,以法治医。第二,医院应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第三,严禁个别医务人员利用医患关系挑拨离间,激化矛盾,捞取私利。第四,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
3 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关于医患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医疗工作的“行善”、“行仁”行为,赋予了医生对患者的干涉权(只要医生认为其符合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医生在医疗工作中,也习惯于表现出“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家长式作风和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现代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契约性,它强调的是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与平等,强调患者的自应高于最佳利益原则(这对医生的干涉权是一种限制),患者自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以要求对病情的知情权、治疗知情权和费用知情权为基础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顺应这种进步,这可能因此而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院要对新分配到岗的职工实行上岗前教育,对在岗医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教育;(2)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要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 (4)医院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医疗安全措施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5)当地医疗卫生工作概况及所在医院情况;(6)现代医院管理和发展的有关内容;(7)最新医学知识,前沿医疗技术等。岗前教育要由院方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应与试用期教育结合起来,并在转正前做出评价。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要求在岗职工在一定时间(一般以一个聘任期为单位)内必须积满一定继续教育学分。
4 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医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诊疗护理水平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医疗是高技术集中的特殊服务事业,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繁多的疾病和人体活动不断运动的特殊性。在医学领域中,人们对疾病和人体的研究和认识,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和变数,这就决定了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实践中,不少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不高,面对复杂或以外情况不能解决,导致病员发生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而引起的。
医务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减少医疗过失,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因为一切医疗过程都是发生在医疗技术基础之上的,没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除医务人员自身应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外,作为医院也要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团结协作,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5 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等级,医疗机构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不能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保证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转和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要监督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医务人员的违纪违章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应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及时受理投诉。对于患者投诉的问题,要做必要的核实,对于问题重大,矛盾突出的,还要做好调查工作。如果确实是由于医疗方的原因引起患者投诉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告知临床和相关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妥善处理,消除医疗纠纷隐患和减轻损害后果。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除了设立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义务人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外,医疗机构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所谓预案是指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映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医疗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两种: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和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在两种预案中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在防范医疗事故预案中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分别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针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各项预防措施;在处理医疗事故预案中也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医疗纠纷发生后各部门的职责和应采取的措施。
6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还必须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医院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不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医院须实施下列公开制度: (1)上岗人员必须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科室、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3)公开主要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和自费药品品种;(4)对出院病人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 (5)公开专家门诊姓名、职称、专科、时间、挂号费标准等;(6)公开重大检查和手术的时间安排。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规范病案书写工作。病案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医疗事故条例》对病案管理和允许患者复印、封存病案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病案书写规范》及时、真实、详细、完整地记录患者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在发生纠纷时,完整的病案资料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7 针对医疗缺陷的特点制定防范措施
为防止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必须制定院、科两级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如医疗安全教育要坚持警钟长鸣的制度,进修生、实习生手术范围要严格把关,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职工医院;医疗事故;防范
高校职工医院在承担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心理咨询、传染病及常见病预防等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多发病、常见病的一般性治疗,工作任务繁忙。高校职工医院医疗事故的调解和处理工作具有工作繁琐、影响面大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医患双方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高校职工医院如何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当今高校职工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职工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
1.1高校职工医院的特点
高校职工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机构,是高校负责师生员工及所在社区人员的医疗、预防、保健、计生等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行政上受高校党政组织的直接领导,经济依靠高校经费的直接投入,无独立法人资格;在业务上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基本上没有人、财、物的独立支配权,它对外的民事责任由开办高校承担。
1.2高校职工医院医务人员的特点
高校职工医院医务人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包括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解决教职工配偶问题调动、干转业、学校为医院招聘;高校职工医院门诊量大,病种复杂,疑、难、重症及抢救病人的处理相对较少;虽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大都经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认证,但由于高校职工医院医务人员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都要参加24小时值班,许多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仍需在临床一线工作,医师注册执业范围与实际从事的工作范围难以完全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具体要求。
1.3高校职工医院患者的特点
到高校职工医院就诊的患者绝大部分是本校师生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目前部分学生还享受公费医疗,其他学生享受城镇医保。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病种复杂,要求服务水平高,就诊时间比较集中,医患双方接触时间短,病情较重的病人大多转到社会医疗机构医治。
1.4高校职工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
高校职工医院医患双方在社会上的流动性不大,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患者在就诊、治疗或转诊、报销时经常与医务人员接触,有一定的心理相容性和理解性;医生接诊的时间比较短,医院的辅助检查项目不及社会综合医院的项目多。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医务人员受条件限制,进修学习机会较少,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较多,处理疑、难,重、危患者的机会较少,临床技术水平与社会上综合医院之间难免存在差距,导致患者对高校职工医院医务人员处理疑难杂症的信任度不高。患者在疾病诊治、转院、医疗费报销等方面受高校职工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管理,这些因素对患者有一定的制约性。
2医疗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笔者认为,高校职工医院医疗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2.1医院管理不规范
高校职工医院作为一个为学校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对象相对固定。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与管理模式常把其职能定位于常见病的一般性诊治和日常预防保健工作,缺乏完整的高校职工医院管理监督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对医务人员缺乏制约监督机制,造成少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敷衍、拖拉、漠不关心;其次高校职工医院人员工资由学校承担,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大大制约了管理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易使医务人员缺乏业务进取心和工作主动性。
2.2医生缺少足够的临床经验
高校职工医院面临的群体多为年轻学生,病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常见病,很少会遇见危急病症和疑难杂症。由于校医院医疗体制的制约,医疗设备和抢救设备等硬件资源都不足,所以发现学生患有重病,通常是马上转院,这样往往会使高校职工医院医生产生业务学习的懒惰情绪,处理患者时缺乏积极主动性,导致临床经验不足和处理疑难急病能力下降。
2.3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一些医务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不熟悉,工作中不细心、不严谨、不虚心、不请示,导致诊疗和护理中出现差错。有的医务人员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过失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3防范医疗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有效地防范高校职工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策与建议:
3.1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涉及医疗事故、医疗安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法》、《病历书写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民事、刑事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使其懂得如何依法行医,如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促使医护人员养成自觉依法行医的习惯,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2重视对病案资料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记载及相关资料,包括病历、处方、各种检查单、通知单、医疗证明、出院证等,不仅是医护水平的反映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素材,是对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也是司法解决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因此,要重视各种病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教育病案室的工作人员管好病案资料,出院病人的病历要及时归档,做好借阅记录,禁止病案外传,时刻要有证据意识,保障向患者提供或复制客观性病历资料,对一些风险较大的择期手术病人的病案资料必要时可以公证。对使用的各种一次性物品、尤其是抢救物品,要注意记载,废弃物要注意保存。酌情延期销毁。
3.3转变观念,完善管理
3.3.1加强医疗管理,强化业务培训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校职工医院只有重视医疗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取得师生的信任,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娴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定期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技术训练考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一个主动学习业务、积极钻研专业、认真讨论病例、细心积累经验的学习型氛围;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配备急救设施,提高抢救的硬件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质量的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从严把好质量关,使医疗技术操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
3.3.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服务环境
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患者的权利,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角色换位活动,设立意见箱、网上交流、投诉电话、满意度调查,使医务人员的行为置于患者的监督之下。
3.3.3加强细节管理,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细节管理也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校职工医院在关注宏观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细节管理。加强与患者交流和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需要,想患者之所想,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懂得在细微之外充分尊重患者、体贴患者。校医院医护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解答,要以和蔼亲切的语言、友好体贴的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患者服务,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3.4修订制度、规范管理,坚持预防为主
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修订和完善高校职工医院自己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置医疗质量监控组织网络或配备专(兼)职人员,并依据法律法规,制定防范医疗事故的预案,重点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和病案书写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医院的管理工作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职责明确,奖惩严明,从而避免医疗过失、医疗差错的出现,保证医疗安全。
3.5狠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医疗安全
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加强业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议,狠抓”三基”训练,提高各种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积极、稳妥地开展临床医疗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3.6尊重患者权利,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要防止医疗事故,高校职工医院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医务工作其实就是服务工作,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在医务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不负责任,。此外,注意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在医疗活动中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严格履行各种重要或侵袭性检查、治疗、手术操作等的签字手续,事先获得病人或家属的谅解与同意。当患者不同意治疗,要求检查或转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告知其不良后果,在病历上予以祥细记载,并请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
[1]杨淑民.论高校医院的职能与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1)
[2]李建丽.浅谈高校医院规范管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3)[3]宋兵芳,解晓虎.论高校医院门诊药学服务的重点[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095—02
四jii省通江县辖77个乡镇(含7个办事处),525个村民委
员会,3 3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万。幅员面积4 116平方公
里,是一个老山边穷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国定贫困县。全县有医
疗卫生机构79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
77个,村卫生站525个,社团、个体医疗机构190个。县级卫生
人员1 011人,乡镇519人,村站1 043人。
一
、资料来源及医疗纠纷的分类统计
本文所涉医疗纠纷是我局医政股收集了9年来全县医疗纠
纷投诉、报告,以及市、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受理案,共85例。
实际发生的医疗过错和医疗纠纷应大于本统计数。
1.年度构成
1995年2例,1996年4例,1998年9例,1999年4例,20__
年13例,20__年24例,20__年20例,20__年9例。呈逐年上
升趋势。
2.性剐构成
女性54例,占63.53% ,男性31例占36.47% 。
3.年龄构成
最小1天,最大61岁,平均年龄28.4岁。
4.医疗机构构成
县级医院13例占15.29% ,乡镇医院27例占31.765% ,村
卫生站26例占30.59% ,社团、个体医疗机构12例占14.12%,
计生指导站3例占3.53% ,无证行医3例占3.53% 。
数据显示,医疗纠纷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原因
一是乡村医疗机构信息渠道畅通,容易得到信息反馈。二是乡
村医疗机构有集体财产,有一定的赔偿能力。三是全县乡镇卫
生院和村卫生站共602个,乡镇卫生院集体所有制职工519人,
村卫生站有乡村医生l 043人,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高。四是个
体诊所和县级医疗机构经双方协商解决比例高于乡镇卫生院和
村卫生站。
5.科目构成
产科22例,妇科3例,共25例,占29.41% ,外科27例占
31.76% ,内科32例占37.65% ,五官科1例占1.18%。
6.医疗过失构成
有明显医疗过失的45例,占52.94% ;无医疗过失34例占
40%,与医疗护理行为无关的7例,占无医疗过失的20.59% ;无
法确定的6例占7.06% 。
按年度划分:1995年2例,1996年3例,1998年7例,1999
年无,20__年8例,20__年9例,20__年10例,20__年4例,逐
年上升。
按医疗机构划分:县级8例占17.78% ,乡级14例占31.
11% ,村级10例占22.22% ,个体7例占15.56%,计生站3例,
无证行医3例,各占6.67%。医疗过失主要发生在乡、村级医疗
机构。
按科目划分:内科14例占31.11% ,外科12例占26.67%,
妇产科18例占40% ,五官科1例占2.22% 。
7.医疗结果构成
医疗纠纷中死亡45例,占52.94% ,伤残27例,占31.76% ,
无损伤13例,占15.3% 。男性死亡13例占死亡数的28.89% ,
女性死亡32例占71.11% 。14岁以下儿童发生医疗纠纷数20
例,占医疗纠纷的23.53% ,儿童死亡14例占31.11% ,纠纷中儿
童死亡率70%,内儿科死亡11例,外儿科死亡2例,产儿科死亡
1例。
按科目划分,妇产科死亡l7例,占死亡数的37.78% 、外科
死亡5例占11.11% 、内科死亡22例占48.89% ,五官科死亡1
例占2.22%。产科死亡全部属于产科失血,以胎盘滞留、胎盘植
入、产时(宫颈、子宫侧动脉)撕伤为主。
残疾:一是指器官缺失或功能严重障碍,二是将因过失增加
了医疗支出或延长了医疗过程者统计在内。全县残疾27例,外
科16例占59.26% ,全部属于骨伤科。产科8例占29.63% ,以
子宫全切、剖宫产尿道损伤、刮宫肠穿孔、新生儿骨折为主。妇
科死亡或残疾(子宫全切)中,以手术结扎线松脱造成大出血为
主。内科3例占11.11%。残疾中无医疗过失9例占33.33%。
8.鉴定结果构成
通过鉴定的医疗纠纷24例占28.24% ,其中属于医疗事故
的l0例占41.67%,责任事故3例,技术事故7例,非医疗事故
14例占58.33%。再者,与医疗行为无直接关系的医疗纠纷7例
占8.24%,如高收费、他药已用、医疗器材问题、照假片、未打预
防针者发病等。
二、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环节
一是产科、儿科死亡率最高,二是药物中毒、过敏的死亡率
较高,三是骨伤科残疾率最高。很多医疗纠纷常以服务态度差、
· 96 ·
高收费、乱收费为导火线而引发。
(二)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
一是法制观念淡漠,不按法律法规依法行医,尤其是法律法
规不许可的项目也随意涉入。《母婴保健法》规定接生员必须持
证方可接生,但在基层医疗机构非法接生很普遍,是医疗事故的
高发环节,医疗纠纷的敏感区域。
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个别医务人员不顾医疗原则、医
疗条件和操作常规强留病人,该转诊不转诊。医护人员责任心
差,麻痹大意,或服务意识淡漠,服务不到位。病人输着液体,医
生外出,结果病人发生输液反应,处理不及时而死亡。产妇产后
还在出血,医生擅自上山挖兰草达3个多小时,回家时产妇已死
亡,构成责任事故。高收费、乱收费,假医疗、假检查常作为导火
线,暴露医疗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
三是业务素质参差不齐。(1)医学科学精神差,医学是一门
非常深奥的人体生物科学,有些医护人员医学基础知识肤浅、不
坚持医疗原则,医疗操作常规生疏。(2)医学知识水平低下,如
对手术指征掌握不准,手术不该作也作,不能作也作。关节扭
伤、淤血者行切开引流术,造成医疗技术 事故。在医疗纠纷中,
用药失误占较大比例。一是对药物的性能掌握不准,用法用量
不清楚而造成过量中毒,如安乃近、庆大霉素、利多卡因等。特
别是一个8月婴儿,他们敢用氨茶硷0.25 g加在250 ml液体中
输。催产素10单位从孟飞氏管推注造成数例子宫颈撕裂伤大
出血死亡,还不吸取教训。二是使用方法不当,如将清开灵、氨
基比林、柴胡针等药静滴,容易造成过敏或中毒。有的不知道如
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在前臂外侧作皮下注射,也不知观察时间
和观察内容,输液加药还是揭开安瓿盖子倒。三是不按规定发
药,不按“三专”管理,如艾斯唑伦不按七日量处方,病
人要买一瓶医生就卖一瓶,病人顿服自杀未遂。四是查对不严,
如前一个病员把买的老鼠药掉在药房的窗台上,发药人员看也
不看就把第二个人的药丢在窗台上,第二个病人以为是发给他
的,拿回家吃后中毒而死。(3)医疗操作手法生疏或不当。产妇
胎盘未娩出,医生抓住脐带强拉,拉断了脐带又不及时止血或转
院,直到病人死亡还在等氧气袋。还有2例在接生过程中,手法
粗鲁,导致婴儿股骨骨折。
四是医疗条件差,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县被调查57个乡
镇卫生院共有房屋6687.6平方米。其中,33个乡镇卫生院(57.
89%)共有危房22 649.6平方米,占29.53%,18个乡镇卫生院
(31.58%)的房屋全是危房。调查发现,过去改造的青瓦屋、土
砖木结构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立柱偏偏倒倒,地基裂损,墙壁
大块剥脱,无法维修。乡镇卫生院设备简陋、落后、老化、品种
少,5 000元以上医疗设备总额仅1.36万元,基本上无b超,无
心电图机,化验室只有显微镜,x光机多是从原区卫生院淘汰的
30~50 ma的小功率老式机器,已超出服役期限,收入不能支付
电费和维修费。_1 j单从乡镇卫生院就可想而知村卫生站和个体
医疗机构设施状况。五是医疗文书不规范。“病历是指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
和,包括门诊(急)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是医务工作者医疗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务素质的一面镜子,病历是医务工作者的磨刀石,病历也是十分
重要的法律依据。20__年全县目标考核时,从全县12个中心卫
生院抽查病历113份,甲级病历占23.89% ,乙级病历占19.
46% ,丙级病历占56.63%。有三家医院一份甲级病历都没有。
主要问题:(1)有些未使用新格式病历,长期借用其他单位的病
历、出院证。(2)缺损较严重,缺页、缺文、缺项,时有发生。(3)
时间关系极为混乱,体温单、主诉、现病史、医嘱、护士执行等医
护行为的时间,前后不统一,互相矛盾,缺乏逻辑。(4)病历书写
很不规范,过分简化,诊断依据不充分,病情描述庸俗化、口语
化。(5)病历管理不严格,对病历不严格评分,以次充好,丙级病
历以乙级甚至甲级病历入档。病历不装订,或不按规定顺序装
订,纸张残缺不全。个体、社团医疗机构的病历情况更差,有的
机构只有处方且不完整保存。
三、防范医疗纠纷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1)依法严格准入,医生、护士执业必须取得相应资格方可
上岗。(2)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医务人员要做到学
法、知法、守法、依法开展医疗活动。《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等对医师执业做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严禁无证行
医、超出核定诊疗范围行医、异地行医和药店坐堂行医。(3)提
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医学知识需要逐步积累,不断提高业
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减少医疗过失,防范医疗事故的关键所
在。(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提高医务人员医
德水平和责任心,才能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防范医疗事故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
术操作常规。(1)严格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涉及诊疗活动很多环
节。下医嘱、处方或治疗时,应坚持三查七对;用药前要询问过
敏史、尤其是使用毒麻药品时要反复核对。(2)执行检诊制度、
三级检诊、查房、会诊等制度,可以大大降低误诊、漏诊率。(3)
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病历是医务人员对医疗活动的真实、全面、
客观的文字记录,是医疗举证的法律证据,又是进行医疗鉴定和
调解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可减少医疗纠纷。
(三)加强医护质量监控
一是监控应与具体医疗实际相结合,重点是对工作流程的
质量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执行诊疗
操作常规,职业道德情况等,并应当对医务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
及时纠正。二是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防范预案是
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应程序,既要明确各科室及人员的具
体职责,又要落实事故防范的具体措施,可以减少医疗过失的危
害后果。
参考文献
目的了解医疗纠纷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医疗事故鉴定在医疗纠纷赔偿中的作用及影响医疗纠纷赔偿额度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设计方法,主要项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医疗争议的基本情况、医疗纠纷及事故处理情况四部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0例医疗纠纷案件中,286例经过鉴定的案例中,鉴定为医疗事故的132例,占30%;非医疗过失或过错的平均每例赔偿20776.60元,医疗过失或过错的平均每例赔偿56196.40元,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差异。结论年龄在21~60岁之间的人群是医疗纠纷的高发人群;医疗纠纷更容易发生在骨科、普外科和门诊;医疗过失或者过错产生的经济赔偿额度更高。
〔关键词〕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回顾性调查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所带来的民事诉讼法律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就医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但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趋缓,患者自费就医的经济负担比重不断加大,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疗纠纷呈现陡增之势。近几年来,恶性伤医案件频发,加之媒体的不恰当报道,医患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如何从既往的案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医患关系?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预防、处理医疗纠纷?这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集了440例医疗纠纷案件,从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纠纷产生的原因、技术鉴定及赔偿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试图为医疗纠纷的防范提供科学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设计方法,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西安地区17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所)发生的440例医疗纠纷案件。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纠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产生的原因、治疗科室、涉事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纠纷鉴定情况以及经济赔偿的数额等。资料收集完整之后,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录纠错;使用SPSS13.0进行分析,统计描述、秩和检验等。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相关图表由Excel及SPSS13.0绘制完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440例医疗纠纷案件,2010年88例,占20.0%;2011年92例,占20.9%;2012年66例,占15.0%;2013年93例,占21.1%;2014年101例,占23.0%。其中患者为男性的264例,占60%,女性176例,占40%;经过鉴定的286例,占65%;鉴定为医疗事故的132例,占30%。
2.2医疗纠纷患者年龄分布
将患者的年龄以20年为界限分为4组,分别为少年组(0~20岁)、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1岁及以上)。其中少年组88例,占20.0%;青年组143例,占32.5%;中年组154例,占35.0%;老年组55例,占12.5%。数据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在21~40岁和41~60岁这两个年龄段比较常见。
2.3医疗纠纷发生科室分布
医疗纠纷发生科室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骨科121例,占27.5%;门诊66例,占15.0%;普外科55例,占12.5%。总体来说,外科科室44.09%,而内科科室仅占14.52%。数据显示,外科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较高。
2.4医疗纠纷发生人员分布
医疗纠纷发生人员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医师418例,占95.0%,护士11例,占2.5%,麻醉师8例,占1.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中,医师较易涉及医疗纠纷。
2.5当事医务人员的职称分布
在医疗纠纷涉及人员中,医务人员职称为主任医师的有121例,副主任医师99例,主治医师187例,住院医师11例,其他22例。数据表明医疗纠纷比较容易发生在主治医师,其次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2.6医疗纠纷的后果分布
从医疗纠纷后果的频率来看,导致患者死亡的有198例,占45%;而其他的后果、未导致患者死亡的共有242例,占75%。医疗后果为伤残或者功能丧失,有55例,占12.5%。发生并发症的医疗纠纷案件也有55例,占12.5%。
2.7医疗纠纷的补救措施分布
医疗纠纷发生后,如果医方的补救措施不力,会促使纠纷升级或者导致严重的医疗后果。440例中有176例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予以了积极抢救,占40.0%。此外,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治疗的有88例,占20.0%。而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医疗纠纷最少,仅44例,占10.0%。
2.8医疗纠纷的鉴定情况
440例中,有121例未做鉴定,占27.5%;319例经过鉴定,占72.5%,其中33例仅做了法医鉴定,242例仅做医疗事故鉴定,44例既做了法医鉴定又做了医疗事故鉴定。在做过医疗事故鉴定的286例中,有33例仅在区县级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占11.5%;132例在市级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占46.2%;110例在省级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占38.5%;11例经过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占3.8%。
2.9医疗纠纷的赔偿情况
440例医疗纠纷案件都有经济赔偿,赔偿额最大的为25万元,赔偿额最小的为371元,平均每例赔偿42913.97元。将赔偿金额分为3组,1万元以下组、1万~5万元组和5万元以上组。从赔偿金额的频数分布表中可以看出,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多在1万~5万元的231例,占52.5%;1万元及以下,共计110例,占25.0%;5万元以上有99例,占22.5%,其中10万元以上的有55例。医疗纠纷归纳起来分为两类争议起因,一类是由于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或者过错,另一类则是医方无过失或者过错。本次调查发现由于医疗过失或者过错引发的较多,有275例,占62.5%;而非医疗过失或者过错引起的医疗纠纷有165例,占37.5%。非医疗过失或过错的平均每例赔偿20776.60元,医疗过失或过错的平均每例赔偿56196.40元,对不同争议起因的赔偿金额的Mann-Whitney秩和检验得出P=0.023,说明由于医疗过失或者过错导致的医疗纠纷赔偿金额显著高于非医疗过失或者过错的医疗纠纷。
3讨论
3.1医疗纠纷的患者年龄分布
从整体研究对象来看,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在21~40岁和41~60岁这两个年龄段比较常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青壮年一般都是家庭的各方面主力,一旦身体出现不良后果,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很难接受,易产生纠纷,而老年人本身体质较差,大多数老年人发病急、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3.2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
在总的样本当中和有赔偿的医疗纠纷当中,均表现出骨科、普外科和门诊的医疗纠纷发生最多。这与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1-4]:外科特别是手术科室的医疗纠纷发生最多。手术作为创伤性治疗手段,其本身就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损害后果,如果手术失误,则后果往往比较严重,而患方对不良后果难以接受,纠纷易于发生。在本研究中发现门诊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在440例医疗纠纷案件当中有66例就发生在门诊,占15.0%,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这可能与门诊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对其病情了解不如临床住院病人详细,往往出现沟通问题,加之门诊病人不停奔忙于各科室之间,排队、缴费、化验、取药等,难免影响患者情绪,纠纷自然较多。
3.3涉事医疗纠纷的医务人员分布
医疗活动本身是一项多部门及多人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根据样本调查结果,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决定日常处置的主治医师涉及医疗纠纷案件的最多,这与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的日常治疗,承担的责任较多有关。医务人员中医师依然是医疗纠纷涉事的主力军,同时护理及其他辅助人员也会涉及医疗诉讼案件。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4]。
3.4医疗纠纷的争议起因
医疗过失或者过错是导致医疗纠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在本次调查的医院医疗纠纷中发现非医疗过失或者过错导致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医疗纠纷的发生并非只有医疗因素参与,而是多因素导致的,诸如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的谈话方式不正确等都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这与张益鹄[5]、刘玉琦[6]、胡亚琼等[7]的研究发现类似。因为医疗过失或者过错产生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有275例,平均每例赔偿56196.40元,为非医疗过失或者过错经济赔偿额度的2倍多。这表明,我国目前的医疗纠纷赔偿体系中赔偿数额与争议的起因密切相关,尽管各地医闹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医院无过错医疗纠纷也付出赔偿,但总体上赔偿依然与医方的过错与患者的不良后果直接相关。
3.5医疗事故鉴定结果
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大多数法官不了解医学知识,很难从医学角度提出观点,其最主要的审判依据是鉴定结论。因此,当鉴定结果为属于医疗事故,说明医方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或者过错,应该给患者以赔偿。在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案件中,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不予以赔偿”,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165例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案件都给予了赔偿,分析其原因,多数是医方为了避免医患双方纠纷、矛盾进一步升级,双方在法院调解下协商赔偿;部分因为医闹行为,医方被迫让步赔偿。
4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4.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调查显示,医疗过错行为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医疗过错行为的根源多数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及业务素质有关,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责任心的训练,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对医院的业务骨干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履职能力,同时,加强医疗科室的相互配合,提高诊疗效率。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监督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数据显示,手术科室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医院应该加强手术参与人员的风险意识,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易于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术前告知,手术禁忌症的把握以及手术操作规范的掌握都是手术科室的关键所在,应该时时注意。
4.2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素养
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以来,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侵权责任案件逐年上升,涉诉案件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一大难题,这种变化,应该让所有医务人员尽快适应,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有关《侵权责任法》中涉及医疗侵权的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法律素养,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4.3坚持医疗纠纷依法处理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持续恶化,“医闹”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医疗机构为了息事宁人,往往采取“私了”的方式,使医院在原本无过错的情况下也付出经济赔偿,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的案例都有经济赔偿,只是经鉴定有过错的案例赔偿额度明显高于无过错案例。不管是医院为尽快解决医疗纠纷,在法院调解下主动予以赔偿,还是医院迫于医闹压力而被迫赔偿,这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医疗机构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应第一时间选择用法律途径解决,这样不仅有利于医疗机构维护起码的公平正义,而且有利于医疗纠纷的彻底解决,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医疗机构的利益,杜绝医闹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英丽 冯利 张少君 王渭玲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参考文献〕
[1]林雪玉,李雯.1552例医疗纠纷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5,19(2):61-62.
[2]石镁虹,章桦,程琴.5012例医疗损害纠纷的成因、分布及赔偿情况分析[J].医学与法学,2015,7(6):42-48.
[3]卢光明,范贞,韩学军,等.27所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赔付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34-36.
[4]王路云,赵莉.某三甲医院50例医疗过失性医患纠纷的原因探讨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8):64.
[5]张益鹄.再论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兼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J].中国司法鉴定,2014(1):41-43.
2、严格自查及接受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的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3、要强化科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学习,履行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并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及“一票否决”制度。
4、严格毒麻药品及危险化学品(试剂)等的管理与使用。
5、严格医用氧气、高压消毒设备、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使用及处理规程。
6、严格医疗护理工作等操作规程,杜绝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
7、严格防火、防盗、防触电等管理规定,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8、严格执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如发生安全事故,按损失情况和责任情况分别给予5-20%的罚款,扣发当年安全奖金,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10、严格安全生产月报制度,每月28日前报自查情况。
11、每季度组织安全大检查一次,年终对各科室进行全面检查,对安全生产无差错、无事故的科室给予奖励,由于工作人员违章、违规发生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科室负责人:
(公章)
公司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
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范文
办公室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
客运安全管理责任书
库房安全管理责任书
最新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
1.护理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安全因素。(1)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法则,因此,医院必须按照国家的护理法规制定出符合本院实际的护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照搬照抄国家的护理制度,不加变通地使用,遇到紧急情况便无计可施,导致延误治疗,诱发医疗事故。(2)缺乏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但我国大多数医院都缺乏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便会手忙脚乱,任凭医疗事故扩大而不能尽可能减轻后果。
2.产科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妊娠分娩虽然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若受到许多因素如孕产妇的生理病理因素、胎儿自身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就会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产科护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就会很严重,如产后大出血、抢救不及时造成席汉综合征或为挽救生命造成子宫切除及小儿脑瘫等。
3.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1)护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产科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法律意识单薄,服务意识较差。(2)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有限:产科工作的专科性特别强,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如果不能正确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3)未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违反三查七对制度,用错药物和剂量,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不严。违反技术操作常规,不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不按常规遮盖新生儿部位,未按常规结扎新生儿脐带,不按常规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体温单时间记录不及时,入院时间、分娩时间、手术时间等未及时记录,且和医疗记录不相一致。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草率填写、漏记、涂改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更改、臆造。
4.硬件设施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病房配置不合理容易造成技术以外的不安全,比如地面过滑易滑倒、地面有杂物易被绊倒、热水瓶等物品放置过高或过低等。医疗仪器设备故障、老化可以导致判断失误,也可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5.孕产妇及家属的不安全因素。孕产妇和家属不遵守医嘱及护理人员告知的注意事项,以至出现较多的离院现象,有可能出现胎膜早破、胎心异常等情况。孕妇由于种种原因不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造成产科急诊入院时的忙乱,导致不安全因素。
二、防范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1.完善护理工作管理体制,建立风险管理及应急预警机制。产科要根据科室实际制定科学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交接制度、新生儿安全防范措施、新生儿意外应急护理措施、危重新生儿转科护理流程等,发挥质控小组作用,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在护理质控小组的基础上,根据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管理对象与范畴,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常见的护理应急预案程序包括患者跌倒、自杀、擅自离院、停电、火灾及针刺伤等和专科护理流程包括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等。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2.加大对产科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产科护理的风险性。医院的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容易发生差错纠纷的科室[2]。随着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过高,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情绪失控。因此,要充分利用义诊、支农等活动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做好对产科知识的宣传,使人们了解和知晓产科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告知产科的注意事项,并敦促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守,避免出现重大医疗事故。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护理人员要努力加强专科业务学习及“三基”、“三严”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加强职业素质修养,提高责任心。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范围、常规的意识,树立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临床护理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