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新生自我介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啊!我的名字叫高歌。爸爸妈妈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我们家爸爸做生意赔了好多钱,家里面都比较伤心,但父母希望我出世以后,可以给家人带来快乐,高声歌唱。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没有烦恼。还有就是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一个快乐的人。
我是一个刚刚迈入初中大门的初一新生,与众多新生一样,我带着充满好奇和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心来到了神圣的殿堂,想必大家对我还不了解吧,那么下面我就介绍介绍自己吧!
我家住在周至县蚕桑研究所,我们家有三口人,严厉日慈祥的爸爸,朴实的妈妈,还有异想天开的开心果,是我自己呦!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既没有漂亮的脸蛋,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一颗赤红色的心,又一颗进取的心,有一颗抱有远大理想的心,又似水的情怀,有崇高的理想,实现我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书的大地上,我像一株小苗,沐浴着和熙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雨露;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尽情的享受着书海之旅,细细的体验这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程,凝听着一则则扑朔迷离的故事,遨游这一个个亦真亦幻的神秘境界;在书的天空中,我是一只小鸟,随着朵朵白云,我越过一座座高峰,一片片草原,一条条河流,饱览这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片宝土上欢快的飞翔。
我,幽默宽容,向来不喜欢别人播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别人的笑才是天下最优美,最优美的风景。所以每天的我都会变成一个乐呵呵的开心果,尽可能的去给身边的朋友带来欢乐。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我是初一新生,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外校来的尖子生,面对更多的优秀的新同学,我会自信吗?我会快乐吗?
是的,我需要自信,我也需要快乐。
刚踏入七年级《11》班的教室时,种种惧怯感占具我整个心头。听说,我们班的班主任特别优秀,所以好多同学都想到这个班。我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他们面前我的一点点成绩,肯定很微不足道吧。我会自信吗?我试问自己。
在老师的鼓励和关怀的眼光下,我踏上了讲台,第一个自我介绍。我把自己的历史和展望的未来和同学们交流了一下。等我回到了座位上,那掌声依旧在耳边回悬,同学们热情的目光在我脑海回放。
我是自信的,我告诉自己。
由于我的热情开朗的性格很容易让人亲近,我的朋友渐渐的多了起来。可面对种种新科目我觉得很压人;面对一下子增多的作业,我很不适应;不过也渐渐好转。可是就是种我自己所说的所想的“成熟”克制了我很多想法做法,一切的“空虚”“孤独”没人理解,所以我不快乐。
我试着用心和同学们交流,得到了很多能理解我的朋友。我学会了倾诉,在他们的话中,我真正理解了快乐原来如此简单。与朋友们讨论题后的那会心一笑,是种快乐;把接力棒放在朋友手中的一瞬间,是种快乐;和同学对天空大声呼喊发泄的感觉。是种快乐。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初一新生,与众多新生一样,我带着充满好奇和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心来到了神圣的殿堂。想必大家对我还不是很熟悉吧!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本人相貌平平: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下面是塌的几乎贴到脸上的鼻子,甚至能让人想起“坦荡平原”“;鼻子下面是我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它时常能帮助我给大家带来欢乐!
我有一头短短的头发,再“配”上我的外表和名字,我的爱好和性格和众多女生不一样,他们的爱好是体育,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我的最爱是电脑。足球。涂鸦;我的性格和男生差不多,我喜欢干事利索,一本正经,有始有终,不喜欢拖泥带水,磨磨蹭蹭的。这也许算是我的优点吧!因为,从小我就喜欢一本正经、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就算遇上再大的困难,我也会继续。我可不是在吹牛:
记得我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对英语真得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我这个人本来就要强,看着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自己却不可以,心里真得很不是滋味。也就是在这时候,我在心里暗暗里下决心:我一定要赶上我们班同学,争取超越他们!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为兑现自己的诺言付出努力:每周日都上2个小时的课外班;每天晚上都做练习……就这样,凭着我对英语的执着,我的英语成绩慢慢的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英语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使得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样,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说,是吗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当然我也有优缺点。我的优点是电脑用的很好,乐于助人,和同学相处的很好,待人和气。如果你惹了我那我就会“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的缺点是上课说话爱做小动作,但是我一定会改的。但其中最“致命”的还是我非常的马虎。这个缺点已经伴随了我六年了,我真得很想改掉它。可是,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总是在重要关头出现一些小错误。我真的希望我可以改掉这个缺点,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有我的优点战胜我致命的缺点。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然后进行自我反思,找到方法,自我完善,因此教学行动研究始终贯穿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知之甚少,无法把握因材施教的尺度。
目前的现状是中小学相对独立,处于分割状态。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初中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也不知道初中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开学第一天,我用英语问同学们一些基本情况并要求大家用以下的问题做自我介绍:What?蒺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ich school are you from?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很多同学感到新鲜,可以听懂,也能作答。但当我问到一个男生时,无论如何他都保持沉默,我写给他看,他还是不懂,最后只好用中文问他,结果他说听不懂。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不由不让我思考这几个问题:他们在小学是怎样学英语的?学得怎样?怎样教才能让他们接受?
二、 中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顺利地过渡。
由于小学生习得语言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通常很有激情,注重创造情境,课堂上活动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注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们基本都使用直观教学法。他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英语的学习内容增多,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教师侧重句型的语法分析,学生们除了简单的感知材料外,更要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理性思维。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也会有点沉闷,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三、 教师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没有衔接观念。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直接教什么,有时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填鸭式地进行灌输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了中小学教学上的脱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 的Unit 1 Reading时,讲授到课文中频繁出现的句子:I love reading; I love playing football;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She love dancing; He enjoying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我就告诉同学们:like\ love\ enjoy之类的动词后需要用动名词作宾语,结果大家没有反应,也没有拿出笔来做记录。他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更没有听过这些语法名词。小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创造情境来习得的,听说为主,会用就行,无需进行语法总结。初中则截然不同,教师不但要总结,还要适时进行拓展,如引申出finish,practise等相同的用法。初中教师普遍急于求成,甚至想拔苗助长,没有考虑到初一新生的接受能力,他们还处于感性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我们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会读国际音标,会根据音标和音节来拼读单词,而有的不会以意群为基本单位来朗读,不注意语音和语调,有的读音不准,地方口音太重,甚至有的不会使用英汉词典辅助学习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中小衔接教学的问题。
通过对几届初一学生的探索和研究,我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上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结合平时教学中的尝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关注初一新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人们学习语言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 learning )。而语言学家们认为,只有语言的习得才能直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还处于儿童阶段,正准备向青春期过渡。学习英语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感性的模仿,就像是处于牙牙学语的婴儿时期。所以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情境来教学,在情境中模仿、感知和运用,尽量少用一些理性的语法总结。
2. 注重英语的素质教育,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无论是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教师教英语的目的是一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考什么才教什么。这样只会教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能力得不到长期的发展。所以中小衔接教学很重要,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精心设计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活动,合理使用教材,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积极创造班级文化氛围,打开西方文化之窗。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和氛围。有的同学认为英语难学,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撑,所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建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长期坚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开设“English Corner”,发动大家供稿介绍西方的习俗和节日,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状况等等。利用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英语格言或谚语。这样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思维得到熏陶,学习英语就更加有趣,并把所学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中小学衔接作用。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阅读和收集信息的好习惯。
4. 以任务型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关键词:差异分析 教法 学法 有效衔接
新学期开学初一英语教师常常思考:怎样尽快全面了解新生已有的英语水平?怎样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然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摆在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中学英语教师没有见过小学英语的课本,没有听过小学英语的一节课,当然也不了解小学四年里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这种现状使得中学英语教师不能对症下药地开展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只有正确把握差异寻找对策,才能实现有效衔接。
一、研究差异――把握寻找对策的方向
1.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
小学英语教材的词汇量小,句子结构及语法简单易懂,要求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演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英语的初步感识。而初中英语教材词汇量大,句子结构相对复杂难理解,语法内容深,要求学生除了感知语言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学习掌握大量词汇和语法功能,更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模式存在差异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基本贯彻了快乐教学的教育理念。通常教师一节课会围绕一个主题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听说、模仿等口头操练活动,课后作业少难度低。步入初中后,课堂基本以“导入――呈现――操练――练习――巩固”的一条龙模式开展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减少,课堂气氛沉闷,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得学生倍感压力。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再也不认为学英语是“好玩”的事了。
3.评价内容形式存在差异
小学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轨迹,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和行为需求,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发掘。而中学英语基于中考的压力多采用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得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技能、态度、情感和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既单一又片面。
二、基于差异――研究有效衔接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他们从属于学校和教师的安排,因而教学衔接的责任和主动权还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1.教师的“教”
(1)上好第一节课,做好心理衔接。新生对入学第一节课会充满期待,略带紧张,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上好第一节课。建议教师除了自我介绍和学生互相介绍,还要请学生分享自己学英语的趣事,讨论生活中接触到的英语,借助多种手段预测英语与学生未来的联系。然后介绍一些中小学英语的差异,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相信教师是以助人者的身份来帮助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切忌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衔接。
(2)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一是初一英语教师要认真研读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熟知小学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7A教材中的starter部分把握好衔接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减少过度重复。 二是重视音标教学,做好词汇衔接。笔者发现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单词读不出、读不准,而成绩好的学生大多能准确拼读单词,主要原因是音标不过关。针对这种情况,初一教师应安排系统的音标教学,尽量让学生人人过关。初一全册教材中每个模块都安排了音标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重视不要随意带读几次就过去,要指导学生归纳读音规则,教会学生用音标和音节记单词的方法,做好词汇衔接。
(3)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一是要有渐进过渡的教学方法。初一学生大多保留了好奇、好动、爱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建议初一英语教师适当承袭小学高年段英语的教学方法,以模块话题为主线,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多设计符合学生的情景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小组里学。 二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的学习模式。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读写的训练量少,因此建议给初一学生每天安排适量的听写、抄写和简单造句的练习,帮助学生解决小学阶段书写能力不足的问题。
(4)要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上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最好一周一评或者半月一评,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进步。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诊断性英语测试,测试内容要多方面兼顾,要避免过难、偏易,题型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2.学生的“学”
(1)要注重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衔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一新生,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除了教师方面的因素之外,学生也要挖掘自身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各种竞赛,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在竞赛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英语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感受英语学习更高境界的乐趣。
(2)要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英国哲学家说过:“习惯要不就是最好的仆人,要不就是最坏的主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一新生保留了部分小学学习的好习惯,例如主动举手发言、朗读声音洪亮、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等。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听课容易走神、浅层思维多、不记学习笔记、不会自主学习等。建议初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1)学会听课,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堂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感官总动员,奇迹在眼前!学生听课应该努力做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即听课要专心,眼睛要经常与老师交流,不要总是低着头,要克服怕羞心理开口大声说英语,要学会做听课笔记,要走心,要培养脑海成像能力,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2)重视朗读,初步培养英语语感。语感是人们能尽悟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朗读和诵读都有利于语感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生要利用一切时间进行朗读练习,每天至少读20分钟,读的内容要多元化,朗读时语速要适中,声音要洪亮,要强化语音在语流中的体验。此外,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和课文片段也能增强语感。
(3)学会自学,做学习的主人。一是坚持自主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可以验证学习效果,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疑惑时要学会借助工具书,包括字典、学习笔记等,这样既能锻炼自己探索的意志,也能深入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二是坚持有计划地自主复习。自主复习主要是巩固记忆单词短语、听磁带跟读纠正发音、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归纳整理课堂笔记、梳理语法知识、编写自己的错题集等。三是坚持小组合作自习。由于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课上的pair work或group work活动只是给少数学生提供了练习机会,因此建议学生课后开展合作自习,可以操练句型、编演对话、相互检测单词和课文背诵情况、相互解答疑难问题、观看英语学习视频等。
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努力以求得更好更多的有效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正确处理衔接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送走一届毕业生,迎来一批新生。欣喜之余也有无助。因为每届都有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倾尽全力而无力拯救。退而思考记录"问题学生"的变化轨迹。以期探求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
骄阳下,初一新生正在操场上军训。突然,有人喊"常波来了!"寻声望去:一个胖墩墩的男孩从学校大门口向操场走来,穿一件黄色的三角背心,一条豆绿色大短裤,趿拉两只比脚大的橘红色拖鞋。眼屎还没有擦净,一幅睡眼惺忪的样子。原来他就是迟迟没来报到的常波。
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我要求学生先自我介绍,再说说进入中学的打算。我清楚的记得:常波信心十足的说要进前30名。我追问了一句:是班级前30名还是全年级前30名?他坚定的说:是全年级前30名 !他掷地有声的表态一改我对他的散漫印象。
新入学的第一个教师节,常波送给我一个精致小巧的发卡,虽说发卡的颜色款式不适合我,但那份真诚温暖了我很久。常波的作业也令我满意:字写的工整漂亮。这样的学生能不出息吗? 我有点为曾经的质疑而自责。
有一天,我检查作业时发现常波没有交。询问原因时他说:他爸爸出去拉货把他带上,夜里12点才回来,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打电话询问后证实了他的话。我第一次纳闷了,家长怎么能这样呢?此后的状况更令我难料。常波经常迟到、不交作业。家访后才知道:常波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继母又带来一个妹妹。爸爸在外跑运输,继母开个手机店。常波一家四口就在店里吃住,一间店铺隔开,前面是店面后面住人。店里装有闭路电视,父母看电视时,常波也没有心思写作业,干脆就一起看。睡觉就在店里支个行军床凑合着。早晨有时吃不上饭,久而久之,常波的斗志渐退,期中考试常波连班级前30名都没有进。更遑论全年级前30名啦。我私下里多次找常波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千万不能枉费自己聪明的天分。他也表示过进步的愿望。但家庭环境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回到家(也就是店里)继母正忙着给顾客推销手机,店里一片嘈杂,无法也没有地方写作业。通过和常波奶奶沟通我了解到:常波爸爸脾气暴躁,喝酒后对常波大打出手。奶奶心疼孙子,常波就到奶奶家吃住 。为此继母和常波奶奶的矛盾误会越积越多,在婆媳无休止的埋怨和争吵中。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常波离家出走了。在网吧混了十几天后被家人找回。人虽然回来了,整个精神状态让人失望。依旧是迟到、不做作业、上课睡觉、看玄幻小说。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消沉样。我开始为自己付出的徒劳而寒心。
我病倒在家休养的那段日子,最放心不下的是常波。有一天,我家大门轻轻地推开一条缝,我从窗户望去,门缝里那圆圆的大脑袋好眼熟呀。小家伙正端着一盆花向里窥视着。 我抑制不住满心的激动。赶紧下床迎了出去。 后来我才知道:常波把奶奶养的花借来送给了我。望着这盆嫩绿嫩绿的三叶草,我知道常波想用它回报我的付出。表达内心的感恩和愧疚。
一、尝试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最重要一环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平时学生所听、所说、所读、所写大多是汉语,英语课是学生接触英语唯一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用简单的英语和身势语言来组织课堂,尽量在英语课上少讲汉语。如我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特别注意这一点。首先我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和问候,然后再翻译过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就介绍英语的使用范围和重要性。在讲解初次见面问候语“How do you do.”时,让他们模仿着说,伴随着握手的动作,他们就容易理解这一句的运用场合,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学英语”的积极愿望。为创设真实的英语教学情景,在课堂中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任教过的班级,当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就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开展“个人争优”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这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设了平台,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多种活动,创设课堂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更多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创设情景和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训练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洋的活动。
1、课前值日表演。每堂课前3分钟,我让值日学生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值日生,又提高了其他学生的听说能力。值日报告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自我介绍、讲故事、小品、游戏、猜谜等。师生在听完值日报告后,还可以就值日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培养其他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可以避免其他学生只看热闹而不认真听的现象。长久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有锻炼开口说的机会。
2、听歌学英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初中教师要适时教唱英语歌曲,有的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从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猜谜比赛。猜谜语的过程就是学生识记英语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竞猜,使孩子的兴趣更加浓厚。
4、改编复述或编写短剧或会话。教师根据对话内容改编复述或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短剧或会话,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适时进行必要指导,及时予以鼓励。
5、绕口令比赛或单词接龙游戏等。课堂引入绕口令比赛及单词接龙游戏等。如在中考总复习进行形容词比较级复习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上课时一人说出一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
三、结合实物道具,创设情景对话
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实物作道具进行具体的表演,创设英语情景对话,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到“What colour is it?”时,把它和以前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组对话,通过实物作道具来完成。我事先把准备好的苹果、梨子、香蕉、玩具汽车、玩具小熊、彩色铅笔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蒙住他的眼睛,让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件物品,其他学生便问“What’s this?” 他则回答“It’s a …”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了同学们再问他“What colour is it?”然后他再回答 “It’s….”。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也可根据对话内容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教学“邀请”话题时,我让学生用贴子邀请同学参加集会,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
T: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S1:Sure, I’d love to.
S2: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th.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贴子练习邀请,并唱生日歌。这样学生容易掌握,也很有趣味。可见,真实的实物情景对话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学习并运用了语言。
一、自建:提升学生民主与法治意识
檀传宝教授指出:“公民教育在内容维度上必须展示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学校通过自主创建社团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使学生自发地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体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主与法治意识。
1.组建新社团
学生社团的建立首先基于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和管理条例》(后简称《章程》)中明确规定: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而组织建立起来的学生群体。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社团接纳成员、开展活动的纽带。
当然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是毫无约束的,必须遵循集团的社团章程。根据《章程》第三章有关社团成立方面的规定,凡我校在籍在读学生均可发起成立学生社团,但发起人应有10名以上,其中主要发起人不少于3人。这条规定本意就是强调团体意志而非个人意志,要让个人的意愿在群体意愿中得到体现。
因此,每个新的学生社团都必须严格完成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社员招募和理事会选举。其中有一个程序缺失或有问题,社团便不能成立。学生们想要创建一个心目中的新社团,首先必须自发学习《章程》,了解《章程》中有关社团建立的条款,然后团结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划申报材料,实践人人都能创建学生社团的权利。
2.自愿加入或退出已有社团
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这给保持社团组织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同时,社员的更替也会不断给社团输入新鲜的血液。社团一年一度的招新是社团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关乎其兴衰的重要活动,关系到社团是否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同时也影响着全校的社团文化氛围。十三中教育集团所有的社团都会在每年9月针对全体初一新生进行招新活动。《章程》第八条规定: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籍的学生,承认并遵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不分民族、性别、年龄和,均可自由加入某个社团。学生加入社团,必须向该社团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并征得同意,方可吸收为该社团的正式会员,一名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只能参加一个社团。同样,学生也可自愿退出社团,但必须要遵循《章程》的规定。
《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各社团每学期公开招募社员一次,招募时间(原则上为开学前三周)、地点等由校团委确定后通知各社团,各社团需制定详细招募社员方案报校团委审定后实施。各社团需在公开招募社员的前一周,在指定位置张贴醒目的招募广告,招募广告需经校团委审定通过后方可张贴。各社团招募的社员需认真填写《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成员登记表》,交校团委注册后,由各社团负责存档;社团正式成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二、自治:让孩子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感受责任的重要
远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萌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实现社团管理的“自治”是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民主社会,增强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共同遵守的规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了自主管理社团事务的权利,又增强了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有利于体验认识规则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责任意识。
1.各社团严格按照集团章程和各社团自己的章程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突出民主议事规则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学校或教师不能以学生能力不够等任何理由去肆意干涉社团的管理与运作。鉴于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对社团管理欠缺经验等因素,教师可以作为管理顾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才是社团真正的管理者和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制定《社团章程》,自主管理社团。
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申请、在团委批准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社团的运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分析现状,自主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评价总结。通过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有机会在社团中锻炼自己,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2.搞好社团负责人的民主选拔和进行民主素质的培养
社团负责人由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不得由教师或领导指派。整个选举过程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流程进行。社团的领导者实行民主选举,培养了学生平等、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更多普通的同学提供了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社团成员大多来自初一、初二年级,通过宣传大会招聘新社员,社团的负责人由社团成员推选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做主,不受指导老师约束,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开展活动。事实证明,初中学生有能力管好社团、管好自己。
三、自评: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监督
社团自行设计内部评价机制,做到每次活动有签到、有记录、有计划、有考核。每月召开社长例会,协调了解各社团活动课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根据社团过程管理、作品展示、活动成果体现等对社团活动课进行考评,一方面对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频率和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另一方面测评社员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一过程性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励了全社团的活动热情,而且使每一个社员都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各社团每学期末组织全体社员召开“社团之星”评比大会,由候选人发表2-5分钟的自我介绍后,全体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投票选举,当场唱票。每个社团每学期原则上评出2名“社团之星”,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最后由学校团委审核通过并记入学生档案。评选主要考虑参加社团活动出勤率高,积极主动,愿意为社团自愿服务,且坚持一个学期以上社团活动的成员。“社团之星”纳入学校初三保送生加分项目之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课堂;语言输出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Pica(1994)指出小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课堂内的交际,比起以教师为主的固定不变的课堂活动,小组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的社会和人际功能范围内使用语言。另外,小组活动可提供一个“affective climate”的积极环境。Krashen (1995) 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掌握语言规则而忽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实践后归纳与总结规则。而在小组活动中,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为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多样的小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英语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
1.小组合作讨论和练习
在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作用时,Long论述了可理解性输入本身不足以保证语言习得,还强调了互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当学习者有机会协商会有利于可理解性输入,从而促进语言习得。Swain认为语言输出帮助学习者知道他们想要表达和他们本身能够表达之间的差距,为他们提供尝试语言和修改话语的方式。小组合作讨论比教师问、学生答能产生更多的话轮和话语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准确性和流利程度都有会所提高。
2.自由交流,完成调查
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一般每次只有一个学生发言,相比之下,当进行两人的配对活动或四人的小组活动时,每次都有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发言。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出现问卷调查,不妨把它改成小组自由交流,互相调查,再集体汇报。初一新生刚进学校就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来相互认识,把传统的自我介绍改成问答形式,先两人一组互相提问,了解对方的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再组内互换,另外两人结对,彼此问答对方的个人信息和此前搭档的信息。这样,组内的四人都分别了解了各自的一些信息。教师随机选择组内的一位成员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3.互批作文,共同提高
在各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写作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成员之间的同伴批改,在此之前,教师向学生简要传授作文修改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中考要求的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每位学生根据这个评分标准来批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用红笔画出精彩的词句,对表达不当的地方圈出来进行合适的修改,并打出合理的分数。之后,拿到自己的文章再进行修改,对比了其他同学的作文后,学生改过的文章往往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
三、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合理安排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其他的语言教学形式。针对学生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就要避免为了形式而形式。很多时候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有建设性的意见和高质量的合作,因此,即使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在有自己的想法之后才能让组员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语言输出活动的设计合理性与难度
设计输出的活动并不是与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越接近越好,应该尽量使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用上目的语言,否则学生很难对自己的语言输出和目的语言进行比较,输出的注意功能也就很难实现。输出活动本身的难易程度应适合具体的学生,太难的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加重他们的认知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成效就会很有限。
3.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结合
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形式应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尤其是对各小组的评价,要看小组的每个成员是否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每个组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表现。科学的评价机制能激励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输出水平。
参考文献:
[1]Ellis,A.K.,Fouts,J.T.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Inc,1997.
[2]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 Phoenix EL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5.
[3]Long,M.H. ,Porter,D.A.Group work,International Wor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Pp: 207-209,1985.
[4]Pica.Research on Negotiation: What Does It Review about Sec-
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ditions,Process and Outcomes. Language learning,1994.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验.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