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教师短期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75—03
一、案例教学的起因——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应性变革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教学任务: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学,同时他还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很早就被认识到的事实,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现任主任主席朱迪·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学艺术的实现倚赖于三种不同的知识: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的知识、三是运用适当规则于指定案例的策略知识。这里,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都属于内隐的知识。现代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另一种是内隐的。外显知识与概念、知道什么有关;内隐知识与实际知识、技能、诀窍有关,通常在行为中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展现出来,因此,内隐知识会以一种慢慢出现的共享的理解形式在一起工作的人中散播。由此可见,除了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从特殊案例的知识,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仅依靠现成书本的格式化知识的传授是无法获得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往往隐含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无法剥离出来。这无疑给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与现状的反思,案例教学成为教师培训系统中的一个新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二、案例教学与教师培训的“短期”限定性条件之间的平衡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操作形式上属于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培养教师灵活的教学理解和判断能力(L.Shulman,1996)基于以上讨论,案例教学在教学案例选取及操作程序上也必然有其特殊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就教学案例选取而言,必须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具体来讲,案例需包括四个部分:“主题与背景”,交代关于什么的案例,以便教师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情境描述”,对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进行分析、探讨展开的一种特殊要求;“教学注释”,对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探究;“诠释与研究”,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就操作程序而言,通常采用的是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案例教学环节运用前期准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反思拓展“四步骤法”进行具体的教学。由此我们可以从大体上了解了案例教学的特点、原则及操作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笼统的特点及相关阐述,针对教师培训的“短期”条件的限定性制约以及一线教师思维风格、认知结构的差异性特点并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经验相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而言的相对丰富这一独特性特点,我们就需要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在案例选取原则、方法及案例教学的操作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下面就以“中学数学教学法”为蓝本,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案例教学的上述方面,做一实践层面的分析与探讨。
三、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短期教师培训的特殊化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论作为专门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一方面是现代教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中学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升。在数学教学论知识体系中,数学教育思想、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数学教学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等五个部分共同服务于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那么,针对教师短期培训这一特点,合理的规划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确立案例教学发生的时机与地位,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实施适宜的教学操作程序,以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就成为我们本文研讨的终极目标。在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中,应用此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就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论详细阐释本研究的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以期与广大同人切磋。
(一)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循环上升式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首先对教学论的整体知识框架做一简要的理论概述,然后进行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实践模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三层次循环上升式教学阶段。其中:第一层是由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三部分组成的初级循环系统,第二层是分析反思于实践模拟组成的中级循环系统,而第三层则是第二层的进一步扩展,即由案例教学、理论提升和第二循环系统组成的高级循环系统。这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内容由局部分析向整体架构扩散、由客观评价向主体参与延伸。教学论原理知识则经历经验理解、局部归纳、扩展延伸、理论提升等四步骤再循环而形成教学论知识网络。其中:案例教学与理论之间的转化循环是教师培训的核心环节。
(二)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维度与案例选取原则
案例教学始终是围绕如何设计教学而努力,而教学的设计又必然需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三个部分,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背景分析和扩展延伸。那么,案例的分析就应围绕以上五个部分,从“数学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思维”、“教学法问题”、“背景问题”、“扩展”(更多的数学、更多教学方案、更多评价角度的延伸)。
除了上述我们所指出的教学案例通常的选取原则,针对短期教师培训的特点,案例的选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原则:
1.案例内集中原则
此原则是针对单个案例而言,每个案例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要集中的讨论具有典型特点的数学、学习、教学等问题。比如:在不同的案例中,数学的探讨可集中于对数学概念的再认识、数学本质的再挖掘;本案例中的估算策略、猜想等是不是数学;具体做数学的过程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评价可集中于通过画概念图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某某学生的回答某某问题中你觉得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或概念了吗;从学生的上台板演中教师得到了什么?……教学法的研究可集中于能描述一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吗;教师是如何把一种情境转化成一种“教学时机”的;教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对知识的自然深入吗;教师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还是混合,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各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约束性;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的,时机怎样,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等等。在此,我们尤为注意“集中”就意味着对不同维度独立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升,有主有次。
2.案例间互补原则
对于不同的案例,力求凸显案例间的互补原则,这是为最终形成教学论的知识框架而必须的,没有对单个案例的局部分析,也就没有对多个案例的系统掌控。案例间互补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知识建构的完备程度,尽管在一个案例中也会对譬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有多方面的涉入,但毕竟有主有次,而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就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细致剖分,才能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教学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在实践模拟环节教师就会有切身感悟,从而将理论内化以真正服务于实践本身。
3.案例关联原则
案例关联原则简而言之即是各个案例的安排应凸显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数学知识发展轨迹(数系的扩充、函数的本质探究)以及跨领域、分支之间的链接(几何、代数等)。在其中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数感等。
(三)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操作程序——“放”“聚”“散”“收”四步骤
通过理论概述让学生对教学论的含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有个整体结构性的了解,从中初步构建自己的教学论知识结构图;将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本身的学习与描述分区域的分布到各个案例中,以保证学生可以从真实的案例中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从中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一个环节——“放”的过程。进而针对每一个案例做详细的评述、分析、拓展与归纳,力求局域性的探讨与研究,其中各个案例的分析维度虽然一样,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也为更好地整合理论知识框架奠定基础,这是第二个环节——“聚”的过程。然后经过拓展后的问题,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对同样内容的教学提出具有不同课堂操作流程、方法和模式的教学方案,这也就是我们上述教师培训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模拟”环节,这也就无形中超出了单个案例的探讨与研究的范围。比如: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能以发现式为主,但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案,那么,当学生的教学方式拟采用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时,无论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合适,学生势必要首先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与方法。那么,这就需要将别的案例中的典型应用与之结合,才会使一个案例具有更多的辐射线条(由于纸张问题,我们不能一一画出,只根据每一层次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案例并没有严格的次序,随着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分析探索的逐步深入,针对各种偶发性问题进行调整并穿插讲解,这也就暗含了每一个案例可能会多次出现,为了不同的讨论而提供可供分析与观摩的平台),这是第三个环节——“散”的过程。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理论得以一步步提升,知识概念图更为充实,最终进入第四个环节——“收”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并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那么,“收”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为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进而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图。
从最后教师构建的知识结构图和实践模拟的情况来看,上述讨论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案例的维度分析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得以整合和优化;本质为“做中学”的教学形式,更是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其表达能力、讨论技能、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桥梁作用,使得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汇总,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各种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时,也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而“反思型”教师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案例教学的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限定条件,其效果有没有普适性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案例教学起到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中在内隐知识——“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与案例的策略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所研讨提出的“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又为教师培训的“可操作层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我们相信“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会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教师培训新途径。
关键词 交互白板 小学英语 教学案例 “活”而又有效
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悄然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促进了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交互式电子白板将电子白板连接到电脑,并利用投影机将电脑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在英语学科中应用电子白板,从中看到对“应用的核心在于促进从灌输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化”理念的坚持。实现了师生的高度互动,使英语学习者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本文试结合教学案例,谈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Unit 8At the market
学科(版本) 外研社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章节 Unit 8 At the market
年级 三年级 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表示蔬菜水果的单词,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及回答They’re….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境灵活应用该句式。
2、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能正确辨认句型What are these?和What are those? 并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
学习者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英语有了较好的倾听习惯,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型,并对水果和蔬菜等主题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孩子们也非常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白板使用功能)
单词复习及引入
单词,句型的复习,apple,pear,banana,carrot,What’s this/that? It’s a/an….的呈现
在白板上绘画这些蔬菜水果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它们是什么
趣味猜想,同时渗透了本课中新认知的表示蔬菜和水果的知识点 图案添加、
选定及180旋转
主题引入 They are apples/bananas/carrots.
通过部分展示,学生猜测“What’re these/those?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内容 屏幕遮罩及部分拖动
新知操练 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拖动完成表格 检查学生理解掌握情况 表格套用
巩固运用 生生问答汇报 两人问答后填写表格 任务型教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效果笔中笑脸的使用
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导入,注重知识的联系扩展
教学中,我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的整合教材,让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主动系统的学习,从而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本课需要学生掌握What are these/those?及回答They’re +名词复数,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用孩子们喜欢的英文歌曲“Fruit Song”来激发兴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前气氛,使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接着对已学过的表示蔬菜水果的单词进行有层次的复习,由浅入深。首先,师生共同复习旧知(表示水果,蔬菜的单词以及简单问答句)apple,banana,carrot,pear,,What’s this/that? It’s a/an….,接着让学生将单词和句型结合起来进行问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知识的纵向延伸,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原则。第三步利用白板的遮屏拖动原理,让学生猜它们是什么,同时渗透了本课中的新知(表示水果,蔬菜的的单词以及新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名词复数。
2.重活动的层次性、趣味性、全员参与性,使课堂时间得以有效利用
本课的层次性表现在知识和活动设计两个方面。知识方面,有梯度性的先在新授部分中,教给学生回答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名词复数;然后通过“全班大操练”,乘火车一问一答,最后通过“现场采访”这个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环节,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互相采访,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重点进行问答,而且在游戏中也完成了知识的扩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在活动设计方面,本课的三个主要活动“全班大操练”、“填表格”游戏和“现场采访”也是按照“练习――巩固――运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40分钟的课堂,我紧紧围绕一个“乐”字,将几个教学环节以白板游戏的形式出现。整个课堂活动中,做到让学生人人参与,而且手、口、脑并用,真正“活动了起来”,有放有收,收放有序,使课堂活而不乱。
3.努力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
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主意识,在活动中促进自身的发展。本堂课先是在课前热身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表演歌曲和抢答竞赛,都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为这一节课的各项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在课中,老师以活动为途径,将课堂变成舞台,让学生在说、唱、演、和展示汇报中感知语言,实践语言;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参与和竞赛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由此,使我真正体会到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后,学生的兴趣有多大,积极性有多高。
白板应用的思考 合理使用白板:
课堂中,充分考虑运用了白板对本课时中新知及活动的支持,丰富的展示和活动参与充分吸引了孩子们对教学重点的关注,所设计教学目的通过白板活动均得以实现。
改进措施:
1.在课堂流程上亦可以以Mary今天到市场购物为主线呈现,在真实情景中唱英文歌,通过市场中所见到的蔬菜水果引出“What are these/those?”,可以运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漫游功能’以及‘拖动功能’来给购物篮添加事物,引出本节课表示蔬菜和水果的新单词。
2.在呈现“They’re….”时,水果和蔬菜的图片可以通过魔术笔的聚光灯功能强调新授单词来增加学生知识,加强趣味性。
生成性资源的再次使用:
在最后对话操练并请学生用效果笔中的笑脸填写表格以后,生成了一个对全班问答的调查表,在下一课时中,可以就此表格进行对话练习,并由“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拓展引伸出“How much are the+名词复数?.”和“These….are….yuan a kilo.”进行操练。
表示蔬菜和水果单词的复习,以及新的单词和句型的呈现,在白板上绘画蔬菜水果的一部分,让学生趣味猜单词,同时渗透了本单元中新授的知识点;两人问答后填写表格,任务型教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白板拥有多样化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每一功能对于教学环节的支持,同时有选择地予以取舍。
综上所述,交互电子白板将“虚拟现实”与真实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它使黑板具有了颜色,使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界面具有了交互,使呆板的教学变得灵活,既能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能使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魅力得以施展,使两者相得益彰,让英语课堂能“活”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
[关键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方式;水利工程施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截止2012年3月29日,我国已经有303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生源介于普通本科与专科之间,高考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动手能力强,学习受兴趣和爱好引导和驱使,主体需求务实性高。根据2014年度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86.36%的毕业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而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岗位的原因中,学以致用和发展空间则占到了57.57%;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经过实际工作的历练,72.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教书育人和社会实践方面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其中选择社会实践的占比最大。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与应用型层面,这恰好与独立学院学生主体的务实需求相一致。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的能力。[1]本文根据独立学院《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特点,指出了当前实践教学的成绩和不足,并就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该方式创造性的开展了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案例教学方式,通过精选国内外的实际工程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最后指出了该项教学实践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
一、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实践性、综合性很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工种的施工机械,能初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工作。[2]《水利工程施工》在水利工程专业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和核心的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面宽广。该课程学习涉及到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材料、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关内容的运用,需要学生将各种知识结合起来,增加其学习难度。二是政策性强。该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大量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规程、标准、法令、法规的运用,需要学生能了解各种规范、法规。三是灵活性高。某一个具体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如分段围堰法导流可以采用二段二期、三段二期、三段三期等方法进行;一个时期常用的施工机械、方法是与当下的科学技术水平相一致的。四是实践性强。该课程涉及大量具体工程的特殊施工机械、复杂施工方法等,而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对讲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在本科的教学培养方案中设置该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管理能力。[3]
二、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案例教学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科专业,培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理论基础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夯实掌握,实践能力的获得却需要大量的工程经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累积。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和根本,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直努力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配合”的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天津市水利工程公司、潘家口水利枢纽管理处、大黑汀水利枢纽管理处、尔王庄水库管理处、屈家店水闸枢纽管理处合作建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的同时,一些阻碍教学发展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在产学合作方面,我国的体制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主动权并不是掌握在学校一方,很多时候取决于企业的合作态度,所以去企业实习存在较多困难。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很大程度上是进行参观学习,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很少,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实习的作用和效果,依然难以摆脱书本与实际脱节的弊病。针对这一现状,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创造性的开展了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案例教学方式,通过精选国内外的实际工程案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
(一)案例选择
当今时代,很多工程项目都是浩大而复杂的项目,其知识领域涉及众多学科,甚至很多的工程项目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大工程”的理念、多学科的视野、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情怀及工程组织素养等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适应和胜任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4]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根据各个章节内容的特点,针对性的选择了一批已建和在建的水利工程。
(二)设置真实施工场景,互动启发式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方式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选定的工程案例,借助于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演示案例内容,设定施工场景,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设计问题,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发掘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按照事先制定的讨论计划分组讨论、分析。讨论过程中,老师给予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总结阶段,着重指出案例中的关键点,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在形象生动的实践案例中输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5]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针对教学主体—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务实需求,结合他们期待更多接触工程实际的愿望,通过视频、图片再现真实施工场景,根据书本知识结构,精心选择施工事件,由浅入深设定问题,层层递进,步步结合,形成塔形的案例教学课堂模型,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善考核内容和型式
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案例教学方式考核学生的除了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更侧重的应该是工程实践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试卷的试题模式基本上按照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和计算题来安排,学生应对考试的方式就是依靠简单的记忆、背诵,“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很难真正理解如何运用知识。为了配合案例教学方式的开展,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改以往传统的试题模式,模仿英语阅读理解,参照现行建造师考试题型,从工程案例和工程科技文章中抽出一段,根据问题难度大小设计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简述等题型来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套试卷通常由5~6篇小案例组成,每个案例结合各章节的理论知识,分值为15~20分。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6]
三、教学效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需求和建议,以及这种教学方式在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以便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依据,立项小组面向2011级水利水电专业3个班106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方式课堂互动情况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情况;教学案例和理论内容的结合情况;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情况。通过在问卷网上设计调查问卷,每个班抽样25份,共75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调查结果显示:95.45%的同学认为施工案例教学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认为案例教学方式中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形象效果好,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实际问题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占到98.48%;全部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认为在学校课程设置实习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案例教学对加强实践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帮助。该调查结果说明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案例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有帮助的。
四、经验总结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1中美数学教学案例比较
中国美国课题《玩转等腰三角形》《Classifying Triangles》三角形分类教学过程
1.任务一:折一折,讲一讲
请你拿出一张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纸片,折一次,剪一刀,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折好后,请先暂缓裁剪)
视频展示折叠过程
2.任务二:折一折,画一画
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折一次,画一线得出一个新等腰三角形.
3.任务三:算一算,折一折(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次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画).请你过等腰三角形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谈谈你的收获:
(1)自由、随意地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剪纸,计算过程中体验的数学思想是?
课前准备:教师击掌相庆给学生写有序号的圆形纸,并对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支mark笔,一块小白板.
1.观看视频,请学生找出视频中的三角形,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为什么不是等边三角形?
3.小组合作讨论等腰三角形定义.
4.画三角形:等边、等腰、不等边三角形各一个.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小组合作:
寻找五角星中的等腰三角形
(2)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
2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的区别
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美两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形,我们也发现两国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差异.
中国美国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多媒体、白板(特殊材质的塑料袋里放一张白色硬纸)教学内容窄而深:任务驱动,分层递进,最终实现“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之教学目标.宽而浅:内容涉及三角形的分类;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但均点到为止,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教学模式大班授课,注重四基训练,进行启发式教学.小班教学,面向个体进行教学,强调人的发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角色语言精练,动作沉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语言幽默,肢体动作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倾听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各种想法和做法,用建议或暗示等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角色通过折、画、剪、做,主动投身教学过程,参与教学各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大胆表达、质疑、思维,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但学生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性,没有实现“1+1>2”的目的.交互生成、小组合作,但由于问题浅显(相对于中国学生),小组合作失去其意义.
3中美数学教师的对话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目标达成,使每位听者的思想产生东西方教学差异的相互碰撞.下面是观摩活动中的中美数学教师互动情景.
教师1: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几何中的定理的证明为什么没有体现?
Andrew Bylow:教科书中的几何定理前人已经证明,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力让学生来重新证明一遍,当学生都成长成我们这样的成人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几人在使用几何定理的证明呢?
教师2:听说美国中学教育明显“小班化”的特点?
Andrew Bylow:在美国往往采用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大多在十几到二十几人.
教师3:听说美国的课堂教学自由化.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数学课的授课地点可以不仅仅是教室,老师可以随意选择该节课的教学地点和内容在实验室,在操场,在公园,在野外,在任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都可以.
教师4:听说美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Andrew Bylow: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在老师眼里,每一个都是好学生,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5:听说美国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天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师6:美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
Andrew Bylow: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7:你如何评价我们的小组合作?
Andrew Bylow:刚才听了刘老师的课,你们也在采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的合作也比较顺畅,但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过高,导致数学课堂的压抑沉闷.
教师8:通过课堂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学生的感受?
Andrew Bylow:中国的学生很棒,思维很活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堂上,当每位学生都自信满满地举起手中的小白板时,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开心的笑容,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东西.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举起的一张张白板上面大多数都写着英文,喜欢同样用英语和我交流,能让学生做到这样确实是我做老师的成功.
4美国教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
教之本在师,教师本身往往也被烙上不同文化的印记.通过Andrew Bylow的这堂课,若把中西方的教师放到一块对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对于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思考1:热情――富有天赋的表演才能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表演家”.观摩课堂教学全过程,美国教师总是落落大方地运用各类肢体语言诠释着每一个知识点,时而动作滑稽可爱,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时而神情俏皮夸张,紧紧地牵动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着丰富情绪变化,这样的教师就像是一个优秀的表演家演绎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剧集.
思考2:尊重――是教师诠释爱的基本方式
教师热爱学生首先是体现在尊重学生上,尊重就是一种爱!尊重他们不够完整的表达,尊重他们不够成熟的想法,甚至于尊重他们可能犯的错误.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一道关于画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的习题,他发现某一小组中有一人画错了,睿智的老师立马下达指令,让每个组的6个成员不断地交换他们的作品,直到在分不清谁那张作品是谁的状况下才示意同学们停下来,然后他拿起那个画错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完后又妙语如珠般点赞了一句“这位学生真聪明,连老师接下去要教什么他都已经预知到了”.对学生的尊重无处不在,用心良苦.
思考3:理念――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规划
每个教育对象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而我们所推崇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必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有一把开创美好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金钥匙,教学就要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他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每一组随机放六张有序号的卡片,学生进入教室,每人在他的手中领取一张另一种颜色的有序号的卡片,然后根据序号相同原则找到自己的座位,随机组成学习小组,他这样的组队方式还原了社会的未知现实,这样的组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适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思考4:使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从教师的使命感来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也努力地在追求.纵观全课,美国教师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用慈祥的眼神鼓励孩子,用亲切的微笑让孩子拥有自信,用和蔼的语言引导孩子,用亲昵的动作给孩子安全感.在课堂上教师还很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只有等小组讨论定下答案后才可以发言.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当小老师的机会.体现了教师的使命感!
美国教师的言行一直停于我们眼前,有一个疑问在我心中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营造的教育环境?
总之,中美初中数学教育各有利弊,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我们无须崇洋,也不必东施效颦,但我们需要考反思.我们需要考试及评价制度的调整,需要学校、老师、乃至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使数学教育将更多地关注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方法;电子商务
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国家鼓励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电子商务课程是南京邮电大学面向海外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实行全英文授课。2018年9月,电子商务课程第一次开课。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模式、技术、安全、物流、供应链管理、隐私法律及发展趋势等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由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留学生对中国的成功企业非常感兴趣,因此课程中增加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但全英文授课增加了教学难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1课前充分准备
全英文电子商务授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笔者从2014年2月开始着手准备课程,到2018年正式授课,大约准备了3年半时间。通过精心比较和选用教材,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结合他们的前期和后续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结合每章的理论内容增加最新的案例教学,撰写授课计划。在正式上课前,笔者自己先讲一遍,掌握哪部分需要重点讲解、每个部分的时间安排以及对应的设问等细节。课程授课计划详细,设计形式多样,包括教师授课环节、互动问答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专题展示环节等。涉及的课堂问题包括复习部分和讨论部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授课内容的准备外,笔者还针对全英文授课的要求,查找相关课堂用语、专业术语的发音及通俗易懂的解释和对应的实例,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英文发音不标准引起的误解。
2提高英文授课能力
2.1提高英语能力。全英文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听voa等英语新闻和观看美剧。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在2017年自费购买51talk课程,持续半年坚持每周两次与外教进行一对一口语练习,保持阅读英语文献和外刊新闻的习惯。有了长期的准备和积累,笔者在正式课堂教学中表述顺畅,注意专业术语的正确表述和标准发音,从而促进了留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2加强对外交流。笔者注重自身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有过一年的美国生活经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平时关注本学科前沿问题,阅读国际权威期刊的文献资料,在了解专业动向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理解及语言表述能力,这对提升授课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完善授课方法
笔者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授课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化教学体系[1],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及行动学习等方法,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精神[2]。留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提问的特点,尤其适合情境化教学体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得到结论。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方法:3.1改进案例教学法。传统的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笔者借鉴案例教学法和行动学习的思想[1],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改进,首先注重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所选案例要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关注案例素材的时效性。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吸引,想要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案例的选择上,除了要融合国际视野外[3],还要注重体现中国特色。3.2注重增加课堂互动。针对留学生活泼外向、喜欢参与互动的特点,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应设计不同的问题,以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互动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及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课前的调研和准备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的国家背景、学习经历等,结合时事和案例,提出留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熟练掌握课堂互动英语,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3.3设置专题讨论环节。除课上的学生互动讨论外,教师还要组织定期分组讨论,提前布置讨论任务。如在学完第三章B2C模式理论介绍后,布置一项专题讨论,关于“在线找工作”这一内容,要求学生介绍常用的在线找工作APP或网站,并阐述它的利弊。再比如在“双十一期”间开展关于“双十一”模式、营销、安全、物流等方面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与“双十一”相关的内容。有的学生介绍了新的营销模式,有的学生关注客户反馈,还有的学生对近三年的“双十一”数据进行了分析。学生积极参与,分工明确,视角独特,结合本国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既学习了知识,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3.4章末翻转课堂。在每一章的总结部分,教师应结合本章讲解的理论知识,提出与实际相联系的管理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经过调研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制作PPT[4]。在下一堂课预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选择一个小组的学生讲解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余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将知识与管理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挑战,且课堂上的全英文讨论与交流,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英文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4改革考核方式南京邮电大学从
2018年9月开始开展工商管理留学生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考核方式采取本校本科生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核包括论文和实践操作报告,分别占35%。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具体和细化,总体效果不理想。留学生性格比较自由散漫,部分学生平时出勤率比较低,期末时提交了论文和实践报告就算完成课程。针对这种情况,要对课程考核进行过程化管理。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到50%,包括出勤率20%、在线学习10%、专题讨论10%、小组展示10%。将考核过程细化,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平时的学习参与度及表现,使其注重过程化学习[5]。
5反思总结———课后分析测评
在每节课后认真总结反思,包括课程时间的安排、授课内容的完成情况、出现的英语发音问题、学生互动环节出现的待解决问题和新的问题、案例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学生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个性化观点和建议等。定期发放作业和随堂测试题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经常缺席课堂的学生,及时联系班主任了解情况,定期反馈学生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的建议,及时做出调整。笔者在近三年的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在提高自身全英文授课和专业业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准备课前授课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等的内容与形式,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和问题。平时注重积累,提高自身英语表述水平,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结合留学生性格活跃、积极参加互动的特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尝试改革考核方式,定期进行教学总结。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学院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苏敬勤,高昕.案例行动学习法:效率与效果的兼顾[J].管理世界,2020,36(3):228-233.
[2]WILLISJ,CIFUENTESL.Trainingteacherstointegratetechnologyintotheclassroomcurriculum:Onlinever-susface-to-facecoursedelivery[J].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forTeacherEducation,2005,13(1):43-54.
[3]王良燕.新时代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8):24-29.
[4]达高峰,石雪妮.来华留学研究生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257-261.
关键词 丹麦 幼儿教师教育 特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特色
2009年起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合作项目,2012年2月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在近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我校教师到丹麦VIA大学学院进修学习及丹麦教师到中国授课等活动,使我们有机会了解丹麦幼儿教师教育。
1.1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丹麦,一般把从事学校服务、在社会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称为“educator”,①我们暂且把其译作“教养员”。 丹麦的教养员由丹麦高校的社会教育专业培养,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向的社会教育,分别培养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教养员。第一种社会教育培养的是在为3~6 岁儿童开设的幼儿园工作的教养员;第二种社会教育培养的是在中小学儿童看护中心工作的教养员;而第三种社会教育培养的教养员的工作对象是3 岁以下的幼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成人(包括寄宿学校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成人)。②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供成为教养员发展、学习和护理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与品质,为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丹麦教育部为社会教育专业制定了教学大纲,但是每所学院也有一定的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制定课程。丹麦社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①教育理论;②语言、文化与交流;③个体、学校与社会。)、选修课(①艺术、自然与技术;②身体、健康与运动;③表达、音乐与戏剧。)、专业领域课(①社会问题者的相关领域;②身心残疾者的相关领域;③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实践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③其中,选修课和专业领域课学生可以三选一,至于学生如何选择课程主要是要考虑自己的实践与毕业方向。目前,丹麦社会教育专业中约有50%的学生会选择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与表达、音乐与戏剧课程(丹麦教养员职前教育课程),毕业后在托幼机构、学后班和青少年俱乐部等教育机构工作;约30%的学生会选择身心残疾者的相关领域与身体、健康与运动课程,毕业后在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约20%的学生会选择社会问题者的相关领域与艺术、自然与技术课程,毕业后在社会服务机构工作。
1.3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按其指导思想可以分为注入式教学法和启发式启教学法。丹麦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法与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往往是根据教学内容抛出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对话与讨论的方式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组织形式
丹麦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们通常喜欢与学生做朋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教师更多的时候是课堂学习的聆听者、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他们打破我国常规的座位排序方式,取之而代的是四至五人一组的圆圈,这样更方便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课程考核的方式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1.5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测试与评估形式
丹麦教师在我校引进课程授课过程中往往是采用书面报告和单独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形式上会采用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考核对象有时会以个人为单位,有时会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考核任务时,教师会在考试之前布置考核任务,并提供相关解决问题的文献资料目录,学生需要集体合作完成8~15页的项目报告,并请一位学生汇报项目研究成果,教师还会请每位学生回答一个与报告相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小组项目报告的情况与个人阐述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另外,丹麦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并不是仅仅注重考试的结果,他们往往更为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都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学生要想完成学业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丹麦,社会教育专业课程测试与评估中,专业知识会采用内部测试,考官由学校委派一名或者多名教师执行,专业知识以书面论文结束,评估结果为通过或未通过。而教育理论、主干课程和毕业论文则采用外部测试,考官由教育部委派,评估形式可以书面、口头、实践或三者结合,评估结果为7分制(-2,0,2,4,7,10,12)。
2 丹麦幼儿教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1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与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起着统驭作用。我们借鉴丹麦社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长三角地区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艺术型与双语型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管理人才。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美术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双语教育能力。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幼儿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也可以在幼儿园从事管理工作;学生既可以胜任双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胜任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具有宽口径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组织机构就业。
2.2 完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借鉴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课程特色。我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了突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双语特色与艺术特色,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采用英语教学,注重中丹双学位各自核心课程的差异,强调基础性、衔接性和双语教学。我们在引进丹麦合作学校成熟而富有特色课程的同时,保留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等课程模块。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构建是整个培养方案的重心,为使课程更好地指向培养目标,我们把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应用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此外,我们在课程设置时还考虑到学科本身的逻辑性、顺序性,避免所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把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渗透到课程之中。其中大量的英语课程保证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开展双语教学或出国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2.3 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借鉴丹麦教师教育的特色,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热点问题课堂讨论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将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各小组将讨论结果推荐 1 人作为代表进行汇报。 二是案例讨论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案例内容,把理论学习设置到复杂而有意义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与学习能力培养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伦理性与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实践。总之,力求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报告等方式,使教育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紧密结合。
2.4 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校自合作办学以来,教师在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阐述学科理论知识后,都会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展现与特定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与见解、技能与能力。基于对教育对象视角与行为选择的理解来阐述自己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头脑风暴,使学生批判性地反思教育思维方法与行为选择,建立专业领域的职业见解与伦理观。
2.5 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测试与评估形式
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测试与评估形式,我校改革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努力建构多元考核模式。课程考核强调多元化,专业课程采用书面报告和单独口试相结合,书面、口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写调查报告、模拟教学、说课、案例分析等,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另外课程考核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发展,加强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等的考核,注重把学科知识竞赛成绩、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整合,增大其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从而体现出发展性评价的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我校在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培养学前教育本科人才过程中积极借鉴丹麦的优质教育资源,力求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加具有国际特色,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中丹幼儿教师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3);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51);常州工学院2011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110944)
注释
职业学校的学生常说:"我的英语学得好就不来职业学校了。" 相对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普高生要差得多,学习习惯与学习意志力与普高生相比也有一定距离。因为中职生的生源是一般普高学校所放弃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要么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要么是因为智力差导致的,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要么是根本不学习导致的,要么是染上不良习惯导致的。同时,学生之间的英语程度差别很大,成绩优秀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日常会话,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成绩差的学生表现为英语成绩不佳,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应用语言的能力差。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职业学校英语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感到困惑、烦恼、牢骚满腹,情绪低落等种种反应的同时,亦感到应当为中职英语教学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师资培训,更新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新大纲中则规定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了解外国文化与职场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职业意识,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2]从大纲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任务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英语单词的背诵、语法的掌握这些传统的模式教学,更强调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异国文化和传统,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为未来职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大纲落实的主体还是由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来担当。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新大纲学习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清楚的知道中职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的相关建议以及教学评价的相关建议。让新大纲的所有内容先成为教师自己的"一瓢水",然后用这"一瓢水"去变成学生们学习的源泉。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让教师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没有明确的课程意识的老师,总是把课程视为一种固定的教育元素或者一成不变的知识。不管学生的具体雪球,也不管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学生要求的变化,忠实的完成课本教学任务。
二、面向全体学生,谋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学生全体,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努力通过教师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培养少数学生,只关注高职考试有希望的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的培养上,而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希望或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抛在一边,不闻不问,当成分母,看作陪衬。[3]这样即使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学生,但同时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就是你特别关注的那些优秀生也不会认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完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对于在初中时就有过类似经历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差生。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的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三、分层落实
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上不搞"一刀切",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就感,采用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相互结合的方法,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立足知识,培养能力,把教师的主动培养和学生的主动提高结合起来。[4]对此,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一成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就要亲近孩子,培养与孩子的感情,与孩子沟通情感,解开心结。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教师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及智能目标的实现起着催化作用。教师要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学生的高昂情绪;要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能、情感和谐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人文地理学;文化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dkc201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K901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信息的活动或过程。人文地理学涉及内容的广泛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为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为例,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中国人文地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复兴并逐步发展壮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各种论著得到出版,出现了像张文奎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金其铭和董新编著的《人文地理学导论》、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等。本课程为学生选订的是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该教材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作者共同编写,内容系统、完整,曾获得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被许多院校地理科学专业选用为教材,更是许多大学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书。
(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内容是《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门课程的总论部分与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并列为五大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为后面即将在分论部分学习的农业景观、城市景观、语言景观、宗教景观等内容打下基础。其内容主要为文化景观的概念及特性,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安排有2课时的理论学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文化景观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开发自然环境的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文化景观的定义、了解文化景观的特性;通过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后续的实践课程中组织开展以“麒麟区广场地名景观调查分析”为题的调查活动,初步了解麒麟区广场地名的差异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实际材料和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文化景观之间的差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掌握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能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危害人类自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体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探究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文化景观的特性、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
【设计意图】对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特性的学习,是进行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怎样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高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将其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同类景观异型与单一景观多义”这一特性、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的局限性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改造后对当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于本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基于学生总结能力相对有限的特点,我将它们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学生兼收,理科学生相关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文科学生虽然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分析综合问题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本节课的内容更深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在“文化景观的特性”以及“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的局限性”这部分内容中,语言较为抽象,需教师引领讲解,更需结合案例分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其具体化、形象化。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在之前内容的教学中,我一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讲解各节知识,学生对本门课程已经有一定认可,学习动力较好。但20101611、20101612两个班合班上课,共108人,人数多,大部分同学爱学习、勤思考、主动积极,但有一小部分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两极分化大。上课压力较大,需要更加用心。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由于本门课程为理论课,我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另外,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相关基础,学习兴趣可能较低,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结合本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问答法及实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各知识点。在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地讲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大部分知识与地理实际联系紧密且对今后学习意义重大的特点,我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从而学生可以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四、参与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我将配合图片提出“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蚂蚱能做下酒菜”以及“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房子半边盖”这两句俗语,并指出类似的俗语还有许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景观并对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然后指出环境对不同文化景观的影响,介绍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于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并且人们普遍对于比较有趣的问题更容易投入,因此以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新课。
(二)深入浅出,学习提高
1.相关知识,多种见解
导入新内容后,在讲解文化景观的定义时列出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中国地理学家李旭旦、赵世瑜对文化景观的经典定义。讲解完文化景观特性后向同学们交代是我结合资料的整理的内容,其他学者还有不同见解,此外,具体文化景观有不同之处。
【設计意图】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张照本宣科,也不主张一个问题只给一个答案。导出内容讲授基本知识点后便要指导学生自己深入探索,寻找不同答案,进行综述得出自己的见解。
2.精彩展示,学生参与
讲解完文化景观的定义、类别、研究内容后,请班里准备充分、主动积极的同学上讲台用演示文稿展示他们所收集的某一类文化景观的内容。此前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意图】本内容难度不大,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主动认真、积极参与的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3.分清难易,明确重点,区别对待
如上表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划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点与否,对重难点精心设计,深入讲解,对简单知识及非重点则一笔带过。
【设计意图】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并且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一定基础;另外,教学课时有限,不宜在简单或者不需要深入掌握的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使得学生倦怠并耽误了后续课程的教学。
4.着眼运用,实例分析
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及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知识既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是理解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它与事例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
首先我将会简介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造成的污染等情况从而引出文化景观也可以影响环境,再而进一步引出文化景观对自然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然后举出都江堰这一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规律从而产生正面影响和阿斯旺大坝违背了自然规律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实际分析和了解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正负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并且明白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突破难点后,我将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以此,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情境的方法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目标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需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此为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
(三)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学习过基本概念,并且分析了案例后,我会布置一个调查任务,题目为《麒麟区广场地名文化景观调查分析》,请同学们先思考其框架,进行前期准备,在后续的实践课中调查分析。
【设计意图】开展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因为课时、精力、资源有限,没有安排大范围的调查,只是选择麒麟区作为调查区域,对广场地名文化景观进行调查分析。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本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布置一个读图题目让同学们分析,并且列出参考书目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书写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必备的一项地理能力,也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此外,对大学生的要求不能仅限于课本,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在课外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本内容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其优点是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 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10-17.
[2]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51-54
[3]苏 哲.文化景观的构成———地理概念的教学案例[J].教学探索2007(1): 42-43
[4]刘云刚,王丰龙. 尺度的人文地理内涵与尺度政治——基于1980年代以来英语圈人文地理学的尺度研究[J]. 人文地理. 2011(03)
[5]万年庆,苏华,王义民. 对精品课程实习教学的研究——以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J]. 实验室科学. 2009(04)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93-03
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把语言视为互动的与人际间的(Interactive andinterpersonal),即语言交际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交际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交际目的能否实现在于互动的效果。“互动不是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要摘掉头上的光环,用平常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与之“互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中学英语教学,一方面要传授英语知识,使学生具备英语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英语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语言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核心。
一、问题的提出
互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和别人进行互动。在哲学家眼里,互动就是互动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这里所讲的互动,决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说话,它是指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这种“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互相理解、互相合作、互相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
“真正的互动是更加艺术地评价学生”(哲学家马丁)。促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所以,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互动与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的批判,使学生真正摆脱原有课堂教学中的静听模式,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作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因此,课堂互动与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英语语言思维是对英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语言思维规律认识英语内容的理性活动。
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英语词汇、思想和方法,辨明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语言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进行课堂互动,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语言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语言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互动策略与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教师应该大胆突破平淡无味的“讲读、串问”等教学形式,切实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英语学习的规律,建立“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机制,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宽松、愉悦、热烈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拓展,课堂互动策略与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应如何运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践行。
(一)课堂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英语课程标准》就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三维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呢?构建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是走进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既然是互动教学,言语互动的形式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这并不是判断互动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课堂中构健互动型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提出几点策略。
1.课堂互动教学中找准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英语能力的突破口。语言思维品质包括语言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语言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语言思维的深刻性既是英语的性质决定了英语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深刻性。英语语言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英语语言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应用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语言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英语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应用速度不仅仅是对英语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应用习惯以及语言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英语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快速运用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英语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语言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词汇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词汇;英语语法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语法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语言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语言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英语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语言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语言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课堂互动教学中教会学生语言思维的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要使学生语言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语言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语言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语言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英语词汇、语法是推理和应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语言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语法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语言思维能力;通过互动中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语言思维能力;通过多辩的训练,提高发散语言思维能力等。
3.课堂互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语言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语言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语言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语言思维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运用非母语语言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语言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语言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二)课堂互动教学培养语言思维能力的操作策略
在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关于英语语言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处在实验探索中。但根据语言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以及广大教师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语言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已初具雏形。依据英语语言思维的问题性特征,我们可将课堂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概括为:提出问题——展示新课——语言思维扩展——语言思维训练——语言思维测评。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语言思维点拨、启迪、诱导者,学生是语言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获取者。
1.创设互动情境,提出问题
选择有价值、易展开的话题作为互动的主题,这些主题应是值得研究的,或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或是有创新因素的。总之,它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话题,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下的桃子”。它既决定了互动的方向,又关系到创新的价值,可以说是课堂互动的灵魂。所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学习英语的心脏",是语言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语言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语言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上好英语语言思维训练课的首要环节。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语言思维素材。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语言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语言思维“角色”,成为语言思维的主体。
2.巧妙把握话题,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展示新课,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由表象的具体到语言思维的抽象,再由语言思维的抽象上升到语言思维的具体的过程。研究英语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将英语问题转化加工为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英语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的语言思维定向阶段,是运用语言思维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语言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语言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语言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学生参与的最大开发口,暴露语言思维过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英语活动的时空。
3.巧妙引导互动,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合理把握教材,从而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以此为导向约取相关语言作为课堂上互动的主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互动,逐步深入,直到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语言思维扩展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属抽象语言思维的高级阶段。英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语言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语言思维形式的障碍(如语言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英语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英语知识的质变(往往是重点)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语言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语言思维活动的障碍(往往是难点),渡过语言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语言思维发展。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取代学生语言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语言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语言思维——新知识”。知识是语言思维的基础,而语言思维又属于知识的知识。知识有助于语言思维,但不能取代语言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4.巧妙引导互动,发展问题
引导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暴露的个性化语言思维主张,它往往不是教师预先所能估计到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达到教学。发展问题,语言思维训练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组编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语言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这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英语语言思维方法,把英语知识溶入活的语言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5.巧妙引导反思,总结问题
总结问题,语言思维测评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测评方法可小型多样,因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一些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题型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品质单项测评或多项综合测评。学生可先自我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测评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语言思维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其弱点,既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盲目地下结论,而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优生与差生的心理特征与语言思维特征,探索优生“见微知著”的跨越性语言思维的奥秘和差生产生语言思维障碍的原因,从语言思维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变化教学结构、设计语言思维层次、调控语言思维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良好语言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互动策略与培养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案例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一种不是被迫应答的,而是有自身学习需求的可说、可交流的话语?怎样才能让教师顺利退出教学中的“传话”与“框架”设定机制,把课堂互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案例:《Colors and Moods》(Reading)教学案例设计为例,与同行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中实施“互动型教学”并对案例设计进行分析与反思。(另有附页)
四、课堂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互动改革正在有力地促成旧教学形态的转变,已越来越变得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它在解放了学生“嘴”的同时改变了师生教学地位关系,它以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改善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在涉及教师专业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良好的预期效果,但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课堂互动改革对新教学观及思想方法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与学习中才能较好地组织起课堂互动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诸如情景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掌握,如果没有对现代教学真谛的真切把握,是很难上好互动教学课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教师在互动教学的实践磨炼中,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和发展。
(二)注意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民主互动给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堂“高度集权”被打破,知识垄断被动摇。在“还权”于学生的新沟通方式下,教师正努力地改变着自身的传统形象,他们对于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服务与帮助比以往任何时候做得都好,教育行为已体现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识和对学生发展的人性关怀。
(三)开发英语知识的双向教育功能
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发了英语知识的双向教育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英语语言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把英语思想方法这一“暗河流”的发掘与渗透作为语言思维训练的突破口,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载体,成为名副其实的英语活动,使学生获取的英语知识这一"明河流"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而是以系统完整的“集成块”形式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为教知识而教”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知识的全部教育功能。
(四)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
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与发现者英语语言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第一位的教学目标是过程,知识的获取是积极语言思维的自然归宿。“问题——研究——解决”是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在这三个环节的进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脉络,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在直观感知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进行主动、丰富地想象与猜测,诱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论、说明结论、应用结论,并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追求。
(五)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补”为主动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