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育教学优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品德教育;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锻炼意志品质。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体育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我国著名青少年体育运动员的奋斗历程,对小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例,通过观看电视录像,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以榜样为案例,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运动员的先进事例,对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湘西;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主要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这三个市(自治州)组成,地理上属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武陵山片区,海拔较高。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寨居住较分散,人烟较稀少,交通条件较落后,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不太发达。湘西大部分农村地区为少数民族居住,如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瑶族等,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受经济、交通、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普遍缺少教师,作为“小三门”的美术教师更加奇缺,许多学校无法开设美术课,少数能开设美术课的学校也多由非美术老师兼任,因美术老师年龄大、非专业、进修少等原因,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效果普遍不容乐观,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急需通过继续教育开阔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老师对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上不重视
因农村学校开课多老师少,教师教学任务重,且美术课程不是考试科目,基层学校对派出美术老师参加继续教育普遍不重视。1.领导对派美术老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老师的继续教育,不少学校的领导认为“美术老师没有必要外出培训”“美术成绩好也不能提高升学率”“美术老师外出培训就是玩”“美术老师不参加外出培训,在农村学校也能上课”。2.美术老师对外出参加继续教育缺乏主动性。年龄大的老师认为自己反正快退休了,没有必要出去辛苦的学习,年轻的老师认为自己毕业不久,在师范院校学习的知识还可以维持课堂教学。中年老师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生计问题,也不愿意外出培训。这些消极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参加了继续教育的美术老师,也会使一些一线老师对继续教育的质量产生怀疑,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二)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方式单一
1.参训老师专业基础、年龄结构的差异影响了培训效果。继续教育美术培训班经常把专业美术老师、非专业美术老师混合在一个班级开展教学,而且参训老师的基础不同,年龄不同,但大家都学习同样的内容,这样难以评价学习效果,难以评优评先,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参训美术老师的积极性。2.专家授课内容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老师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继续教育的培训老师一般以专家为主,许多专家是高校教师,省级教研员,或深圳、湖州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美术特级教师,这些专家们确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但专家们的讲课内容普遍以城市或远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基础,对于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学校而言接地气不够,专家们引领的道路与广大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3.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许多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教学经验较丰富,理论基础普遍不扎实,但许多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启发性,基础理论、名词概念讲解得多,而联系湘西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进行的案例分析讲解得少,“满堂灌”较多,师生互动较少,参训学员主动思考不多,通过培训得到的启发有限。
(三)培训指标少,教学任务重,培训经费不足,教学与培训的矛盾突出
随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人数的增加,教学与培训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教学任务重,有的学校派出老师上课后,原任课班级无老师代课,使基层学校不愿派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湘西属老少偏穷地区,经济上本来就欠发达,主管部门送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实施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建设具有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色的培训模式
1.改进培训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培训应该根据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特色开设课程,湘西地区闭塞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优秀传统资源,如民间节日“赶年场”“赶秋”“三月三”等,民间习俗“对苗歌”“过苗年”“赛龙舟”等,民间美术“苗族刺绣”“苗族剪纸”“土家织锦”等,在继续教育注重教育的共性上如能突出湘西地区的“个性”,培训效果定将事半功倍。2.设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利益驱动机制。湘西地区许多美术老师都是非专业老师,她们和城市美术专业老师相比,可能素描、色彩等专业知识技能不突出,但她们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美术技能,如刺绣、木雕、编制、泥塑等,非专业美术老师的技能考核方面,湘西自治州已经开始使用民间美术技能作为评价项目,如果结合继续教育在职称评定、晋级晋升方面也能增加民间美术项目,老师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申报相关基金会的培训项目,争取资金政策的支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许多民间基金会也关注教育,关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基层老师的培训,比如福特基金会、实事助学基金会、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等多年来都关注农村地区教学教学。在政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引入民间基金会的力量,广泛开展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师培训,能提升教师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蒲公英行动”自2003年从凤凰县启动,一直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教育公平为奋斗目标,现为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蒲公英行动”在湘西地区以凤凰县为中心,组织了多轮湘西地区美术老师和校长培训,先后有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阿拉乡中心完小、文昌阁小学、龙山县民安镇二小、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怀化铁路第一小学、麻阳县锦江小学等21所湘西地区农村学校的美术老师参加了相关培训,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美术老师参加培训不需要原单位承担任何费用,全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深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好评,湖南省教科院市级美术教研员工作会议也曾在凤凰县召开年会,年会还组织全省美术教研员到腊尔山希望小学参观考察,把湘西美术老师培训模式向全省作了推广。“蒲公英行动”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老师和校长培训一般在湘西举行,这些培训经常邀请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尹少淳教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等专家等专家到湘西举行接地气的讲座培训,专家们甚至直接到阿拉中心完小、文昌阁小学、腊尔山希望小学等学校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很快,培训效果显著。阿拉乡中心完小美术教研室的美术老师都是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非美术专业老师组成,她们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掌握了利用湘西当地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资源的方法,她们开发的《苗族服饰》校本课程多次外出送教并入编教材,非专业美术老师组成的阿拉中心完小美术教研室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艺术教研组”。箭道坪小学美术组老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以少儿版画为突破口,开发了《中国凤凰少儿版画》校本教材,学生作品多次远赴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展览并获奖。腊尔山希望小学美术教师龙俊甲老师是腊尔山第一位专职美术教师,2003年参加蒲公英行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开发了乡村泥塑、树皮画等地方课程,先后荣获“湘西州美术学科带头人”“湖南运达乡村教师奖”“美术报2013年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数量少、学历低、底子差,急需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升能力,开拓视野。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指出:“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2015年3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出席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是也指出:“要努力配齐配好专职美育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国家已经发现农村艺术教育是薄弱环节,并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具有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工作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到重视的一个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若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结合湘西特色吸收外部力量为我所用,提升自身素质,定将建立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教育新模式。
作者:谷炽辉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技能;职业道德;实训;立体课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基于新课改要求的高师生职业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B098]及来宾市教育科研项目“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B2009A0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陆艳清(1971―),女,壮族,广西鹿寨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文学艺术教育;
林翠英(1968―),女,汉族,广西荔浦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振兴教育事业”,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师范院校现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师专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得到不断地深化,实现了宽途径、厚基础、重人文的课程架构,以利于师范生超越狭隘的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约束,把自己培养成职业思想端正、心理健康、专业扎实、技能突出的合格人才。正是在这种语境下,不少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把原来归属于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班主任工作》章节分离出来,设置为独立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并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设置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育专业凸显师范生技能培养的意图。但设置课程只是表明走完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完整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如何,则取决于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师专面临的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柳州师专”)教师教育专业近几年来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列为专业主干课程。任课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深入分析和归纳班主任工作角色的各种构成元素,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操作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师范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得到培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益之路。
一、理论层面:以情育德――渗透人文情怀,提升人格魅力,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管师范生对这句古训都耳熟能详,但却未必人人都能深刻领会其意旨而产生切身体认。而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是必须以拥有丰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前提条件的。如何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促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任课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他们往往不喜欢听老师刻板的说教和高高在上的指示,因此,创造各种有利契机,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榜样激励法、文艺熏陶法等教学方法,或让师范生直面教育界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与辨析;或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名师事迹,追慕名师风范;或在课外引导师范生赏析高雅的文艺作品,进行美育熏陶,让他们不断丰富情感世界,滋养人文情怀。师范生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追求,也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准备了充足的动力。
例如“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上课伊始,任课教师就抛出了网上曾热议的“杨不管”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事件,让师范生进行自由讨论、小组辩论后,又引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那数次舍身冲进火海抢救邻家儿童的王茂华老师,以及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学生而光荣殉职的谭千秋老师等的感人事迹。两组人物,两种境界,任课教师由此再引导师范生深思――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施行者的教师(班主任)需要怎样的素质才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经过思考、讨论、总结的环节,师范生最终明白: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与人们赋予它的社会理想,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人文思想教育,鼓励师范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师范生树立明确的意识:要育人必先育己,让自己拥有真挚的情感世界及健全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职业技能,促使自己获得专业化的成长。
二、操作层面:以练促训――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内外强化实训
限于课时,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授课内容止于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介绍,缺乏对中小学一线活生生的教育案例的探讨,也无暇实施相关的技能训练环节,因此不少师范生到了教育实习阶段,面对一些比较棘手的班主任工作问题,便显得力不从心。柳州师专修订后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计划,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课时为32学时。师范生前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课程,对教育工作及其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打下了理论基础。鉴于班主任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较多,由于课时有限,任课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确定好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内精讲重点章节,突破难点内容。此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凸显实训环节,具体做法是:
(1)分析案例,展开讨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介中小学教育典型案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让师范生深入分析,展开讨论,作出自己的评判,最后由任课教师作点评与总结。
(2)创设情境,即兴演练。课堂上让师范生根据任课教师所提供的教育素材,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班主任与中小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等),即兴演练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教育情节:如课堂上的师生冲突――老师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后学生顶嘴;班主任碰上态度强硬的家长――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天职,孩子表现不好就说明老师无能;与前来告状的科任教师的沟通――科任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作为班主任第一次面向班集体的说话;家访时的礼节,等等。这些演练让师范生们初步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有的表现、反应及相应产生的心理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制定实训方案。主要针对一些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或较为棘手的集体教育对象和个体教育对象,让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五人一组,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案情、查找资料、自由讨论,共同制定出解决方案,下次课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轮流汇报,以利于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课教师逐一进行点评,最后作出总结。
实践证明,我们凸显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使师范生能够提前把教育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学习过程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体验―总结―巩固几个阶段,使师范生的教育艺术、方法技巧与教育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见习与实践层面:以技长能――开辟第二课堂,延展训练空间,实现由“技”到“能”的跨越
师范生要巩固知识、提高实践工作技能,第二课堂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积极开辟校内外第二课堂,有效延展师范生的学习与训练空间。如我们开设解读中小学名师系列讲座,介绍名师(魏书生、李镇西、王君等)的成长经历与成功的教育案例,他们的从业精神到教育智慧,都给师范生以有益的启迪;创立师范生技能交流团体(QQ群),提供即时、便捷的师生、生生网络交流,搭建起广阔的师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每学期与校团委联合举办师范生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除此之外,与中小学教育工作紧密对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中小学校,增长师范生“默会知识”,也是“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把中小学优秀的班主任请进校园,给师范生现身说法,谈谈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切身体会,传授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弥补了大学课堂教学“非现场”的缺陷,使师范生加深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并学习到一线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良法与技巧。同时,我们启动“走出去”的教育见习程序,第四学期安排一周的班主任工作见习活动,让师范生直接走进中小学教育一线,通过“望”“闻”“问”“切(当助理班主任体验角色)”等见习方式,在真实的中小学教育情境中,与班主任、中小学生亲密接触,既获得了丰富的“默会知识”,还在原班主任的带领下“描花试手初”,运用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去处理中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锻炼了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尝试把在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的师范生选派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现场班会课展示,由纸上谈兵的方案设计到真枪实弹的现场授课,身临其境的锻炼促进了师范生由“技”到“能”的转化,这一活动方式得到教育实习基地师生的欢迎与好评。
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师范生把握了有利的学习契机,实现习得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双重目标。
四、实现网络共享,构建立体课程,全方位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四入”法就是入境、入情、入思、入理,即首先由情境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将合作探究中出现的事例、事实等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上升到一个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使得教学过程活动起来,让学生由读死书变成读活书。
(一)入境
入境,就是要求老师能巧妙地创设教学的情境,提供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挖掘学生学习的需要。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具体情境,找到情境,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在教学《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给学生展示“三鹿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事件”这样的时事案例,(视频播放)再配以与教材知识紧密联系的知识问题(如果我们是受害者该怎么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断定他们能给予一定的回答,但可能有不适宜的做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自然的引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中去。这样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一下子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入情
入情,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构建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情,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心中要充满对学生的浓浓的“爱意”,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善待学生发展中的缺陷,实施公平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确保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动起来。 比如在讲授《做人要自尊》一课中,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哪怕是就能简单的说出一两个表达自尊的词语或者读一段关于自尊的文字都可以,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自尊的好处,又能让学生明确赢得自尊的方法。同时也避免了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总之,入情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肯定学生的成功,让学生通过无数次成功体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三)入思
入思,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归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入思”就要起到这种诱导的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合作:如在《交际的艺术》一课中,(播放幻灯片四幅画面)可以给学生展示四种类型的同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第一类是品学兼优,从不轻视他人;第二类是从来不与比自己学习差的同学交往;第三类是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并且不分场合的乱叫;第四类是能积极主动帮助那些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谈论自己更愿意与哪些同学交朋友?为什么?如果不愿意,为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1.当有同学邀你到网吧时……2.当有人邀你一起喝酒、吸烟时……3.当有同学为了“哥们儿义气” 请你一起去打架时……4.当有邀请你参与赌博时……让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明确朋友之间该文明交往,在设计问题时,我时时注意透彻地研究学生,处处留心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起点能力,将问题设计做到有梯度,有层次,使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以便使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更有针对性,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而在讲授《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时,充分发挥图片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播放幻灯片)展示课前同学自己搜集的5.12抗震救灾的实例,奥运会上中国人的成就、青藏铁路创下的诸多第一、神州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等资料,让学生自己谈等获悉这些消息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让这种课堂的入思活动建构成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也就是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语),延伸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身边的英雄,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先完成一个思考的前奏。从而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接近与教材知识的距离,进一步了解教材的要求。
(四)入理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下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本届艺术节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拟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统一领导部署艺术节的各项工作。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组织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评审委员会",负责"四优一先进"的评审。
四、参加对象
艺术表演类、美术作品类、"阳光下成长"征文的参加对象为小学(幼儿园)、初中、普通高中的在籍学生。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的参加对象为中小学艺术教师、校长、研究人员。
五、活动内容
本届艺术节以评选"四优一先进"为主要内容,即评选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
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
六、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节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即为开幕。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拟举办以下活动:
(一)第一阶段活动(3-5月)
以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在本地本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运用网络平台发动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界观看点赞,对本校文艺节目、美术作品进行宣传、评比。
镇办、中心学校要组织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开展校级艺术活动,在校级活动基础上以镇办为单位组织一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市直、民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美术作品展不得少于30幅)
(二)第二阶段活动(5月中下旬)
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市集中评选活动。
(三)第三阶段活动(5月下旬)
组织全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及美术作品展、开展"四优一先进"获奖单位(个人)表彰活动。
七、参评要求
(一)艺术表演节目要求
各类表演形式要求
1、声乐节目
合唱:合唱队人数不超过40人,钢琴伴奏1人,指挥1人(应为本校教师),每支合唱队演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应为中国作品),演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重唱:人数不超过5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节目
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65人,指挥1人(原则上应为本校教师),演出时间不超过9分钟。
小合奏或重奏: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3、舞蹈节目
群舞:人数不超过3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4、戏剧节目
含校园短剧、小品、课本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5、朗诵节目
作品文体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以上五类艺术表演节目总体要求
1、参评文艺节目要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反映新时期、新校园、新生活。内容要健康向上,反映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性、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演形式多样化、鼓励创新性节目。
2、每个节目必须是同一学校的学生。
(二)艺术作品要求
三类作品要求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 cm×60 cm)。
2、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作品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改变影像原貌。
以上三类作品总体要求
1、作品内容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健康向上,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以描绘校园文化生活及校园发展变化为主线,注重时代性,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艺术作品需装裱,在作品背面注明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三)"阳光下成长"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为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文体不限,报送电子文档。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四)论文评选要求
1、论文主题"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研究重点:
①现状调研。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保障和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
②改革成果案例。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方面。
③评价制度研究。包括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3、论文要求
①围绕本届论文的主题和重点,关注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性研究,注重发挥行政、教研和教师的各自优势,形成团队研究的合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②现状调研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准确把握、真实反映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数据、有分析,为学校艺术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③ 改革成果案例要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有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材料,为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④评价制度研究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每篇论文正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调研报告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引文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的形式。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
⑥论文需报送电子文档。文本格式:用word编辑,A4纸型,标题用小2号宋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体字。为便于论文的密封评选,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均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需另附一页。
⑦参评论文需为2012年12月及以后撰写并且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五)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评选
1、先进单位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先进个人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校长及教研人员等。
3、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并把艺术教育列入工作日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成绩显著。
⑵指导思想端正,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⑶艺术节组织工作扎实,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落实,有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和学生参与面广,体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学校艺术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并有开展活动的相关视频、文字等材料,在本届艺术节"四优"评比中获得的奖项占有一定比例。
⑷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规划和建设艺术教育设施,艺术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4、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法规,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
⑵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⑶在艺术教育教学、文艺活动和比赛、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
⑷从事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工作1年以上。
八、奖项设定
1、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征文和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2、获得一等奖的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征文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3、专门为本届艺术节创作的文艺节目(含少儿歌曲创作)颁发优秀创作奖。
4、根据各地各校艺术节开展和参与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九、评选办法
1、为了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氛围,本届艺术节中文艺节目与美术作品的评选将结合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评选,评选活动中评委现场评分分值占80%,网络点赞人气排名分值占20%.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民办)学校要将本地本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比赛的视频(图片)上传网络评选平台;市级集中展演视频(图片)届时也将上传网站进行网络评选(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2、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由市艺术节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报组委会审定。
十、报送办法及时间
1、本届艺术节"四优一先进"报送工作以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进行。请各地各校在选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四优一先进"推荐指标(见附件二)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幼儿园)美术作品(含报表)4月20日前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学校办公室312(联系人:许泽军15971995587);艺术节参评文艺节目报表、论文、征文、先进单位(个人)事迹材料等电子版于4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联系人:郭琼姣13593918***)。
3、各镇、办中心学校和市直、民办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视频和美术作品展图片于6月2日之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
4、本届艺术节不组织幼儿园开展市级集中现场评选。各地选送的幼儿园参评文艺节目视频和美术作品图片于6月2日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进行评选。
十一、有关要求
1、各地各校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校活动方案, 以
"五。四"、"六。一"节日为契机开展各项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在举办本地、本校艺术节活动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参赛及观摩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人文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教育在数学教育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融入了数学的实际教学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提出,要让学生获取必需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经历多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数感、符号感,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应用意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形成独立思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质疑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洋溢着对数学教育的文化要求。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对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有整体的把握,就必须对数学的文化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将数学文化渗入自己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位,体悟社会其他文化与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彰显数学文化教育呢?
一、数学史――数学文化教育的先导
数学史不仅记录了知识的结论,而且记录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了解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真实背景,理解数学家工作的方法,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地理解乃至欣赏,从中吸取营养激发出新的思想的火花,得到更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结论,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如给学生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通过这些文化的沉淀,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二、生活体验――数学文化的基础
当教师站在文化视觉的高度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就必然地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自己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经验与体会,经过思考使自己的认识结构得到深化和拓展。特级教师夏青峰在经典课堂教学案例中,有这样的记录:在讲《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
A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拿出你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它有几个面?面又有什么特征呢?(生观察,并汇报)
师:再看看,它的棱又有何特征呢??(生继续观察汇报)
师:长方体还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B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好!同学们都认识了长方体,那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吗?(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和交流)
师:大家的长方体作品真漂亮。(出示一长方体框架)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生动手做,并展示、交流。)
师: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刚才用了几根小棒,用这些小棒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生汇报交流,师板书棱的有关特征。)
师:冬天到了,你能象老师这样,给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生操作、汇报、交流)
师:刚才剪出的纸片又有什么特点呢?
同样是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一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得出的,另一个是由学生自己经过体验得出来的,通过观察去认识与通过体验去认识,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的。整个课堂设计环节从观察、思考、动手、发现特征等都充盈着文化的气息。从学生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维系数学学习的内在根本动力。
三、知识传授――数学文化的形成
数学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知识与技能的汇集,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数学对形成现代生活和现代思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应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生活累积的文化经验与这种重要作用的关系,尽力去探究和确立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如在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教学中我们不是只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技巧,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感悟“拆”、“分”、“合并”、“割补”、“旋转”、“平移”等的思想方法,并将这种思想方法应用解决其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人文价值的渗透
广东省特级教师黄爱华在讲“约数和倍数”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开头的:
(黄老师走近前排的一位学生面前。)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能告诉我们,你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叫何帆怡,我妈妈姓樊。
师:何帆怡的妈妈樊,我们就叫她樊阿姨,好吗?
(师板书:樊阿姨 何帆怡)
师:那么,樊阿姨和何帆怡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樊阿姨是何帆怡的妈妈,何帆怡是樊阿姨的女儿。
师:樊阿姨是何帆怡的妈妈,何帆怡就是樊阿姨的女儿;何帆怡是樊阿姨的女儿,樊阿姨就一定是何帆怡的妈妈。妈妈和女儿是一种相互依存着的关系。(板书:相互依存)
师:(指板书)这是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倍数和约数。
(对应黑板上的“樊阿姨”和“ 何帆怡”板书:“ 倍数”和“约数”。)
生活中的母女关系、父子关系是人最能体会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巧妙地把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约数,这个设计自然又贴切,让学生在惊讶中感受到了“相互依存”在数学与生活中的理解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文化与人文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2]。
2.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美感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要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以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美去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达到育人的目的。数学教材中隐含的美育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公式的简洁与抽象美。如:几何中完美的图形――“圆”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就把它们紧紧相连。
(2)几何图形的构图美和组合美。例如:直线表现刚劲有力,曲线表现轻快流畅,三角形寓有变化之美,正方形的平稳方正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各种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他们的优美,并且可以利用图形之间的关系或者一些有趣的规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各种图形拼组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人形、动物、花草、房屋等。图案之多,出人意料;图形之美,妙趣横生。
(3)数学知识中的对称美。数学知识中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美,如等腰三角形、矩形;中心对称美,如平行四边形、圆等;形式上对称美,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等;还有对称数:12321,3345433等;对称式12×231=132×21,a+b=b+a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4)数学思维的方法美。把一个圆形,分割成8份、16份、32份……,相等的近似的三角形拼摆后,圆形神奇地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所分的份数越多,所拼得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曲与直的这种转化,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它的活生生的典型:砌墙用的一块块方砖面是长方形,可以砌成横断面是圆形的烟囱;把用方砖砌成的横断面是圆形的烟囱拆开,又可以得到一块块的面是长方形的方砖。
(5)数学推理论证的严谨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论证的严谨性是数学的根本特征,思维的严谨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3.在数学认识活动中进行价值观培养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把蕴含在数学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加以挖掘和提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再现、重演数学知识中隐含着的原始实践和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从而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获得一个公民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例如:在讲《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黄爱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2%。
问题: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你有什么感觉?(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四、结论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数学文化的制高点上,以深邃的数学眼光、宽阔的数学视野、宽广的数学胸怀、浓郁的人文气息、鲜明的人文关怀,通过自己的言传引领,达到学生的意会感悟;努力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数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佩玲,郁军.数学文化价值与小学数学教育[J].贵州教育,2005,(1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整体推进课堂改革为重点,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理念,壮大强势学科和骨干群体。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目标
1.使小学教学水平提高,有详细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加强教导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各科教学活动,使各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3.加强教研组建设,使教研活动开展丰富有效。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提升教学水平。
5.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校本培训,提升办学水平。
6.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加强综合实践、艺术、科学等一些新课程的研究工作,摸索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
三、主要工作
(一)明确要求,规范教学常规
学期初,组织教师重温学校教学“七认真”工作要求,对照要求,找差距,明确本学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1.备课要提前三课时,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难点要合理清晰。要有教后小记,教后小记一定要及时写,字数不作规定,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要求写一些实在的得与失。通过平时每一堂课的反思小结,来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
2.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认真思考学、教、练三者的关系。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学互动,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知识。
3.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语文忌死抄、死背,注重积累性、应用性作业的布置,数学忌机械、重复性作业,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作业,其他各学科也应创造性地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各年级要扎扎实实抓好写字工作,严格抓好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字质量。
4.课外辅导要紧紧围绕提优转差这一总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他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毕业班尤其要作好辅导工作,力争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在当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新纪元之时,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继续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集中学习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在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时,组织开展专题性的理论学习。自学要求教师做到每周进图书室、阅览室借阅教育教学书籍、杂志及报刊,并做好摘记。每周完成读书笔记的摘录任务,并按要求认真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使教研组、备课组成为学科课题实施、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教研组工作必须上一个新台阶,做到教研活动的常规化、专题化、系列化。各教研组务必在期初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活动过程要具体体现全过程,有重点,有专题,有资料记载。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好学习相关理论文章,每周听本组成员的随堂课,督促本组成员认真参加各年级段的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组长将每次活动资料收集记录完备,及时交教导处。
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由组长负责先确定活动内容,备课组成员一起对所定内容进行分析研讨,确定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每一阶段都要有一个主题,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倡教案多样化,个案与共案并存,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气氛。鼓励青年教师上好“一课三上、三课一议”活动,在每一次修改中得到不断提升。其他教师每学期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班子成员、骨干教师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师徒结对教师分别上好示范课和汇报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5年以内青年教师和学校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同时,本学期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互相评课制度。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在评的过程中反思,以促使每一位教师加速成长。
4.开展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本学期要继续指导好一至五年级任课教师开展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深入课堂听课,组织低、中年级备课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与实验教师一起探索、实践,积累资料,撰写案例与论文,努力形成阶段性成果。
这学期继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组织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社区中去寻找、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和筛选,确立若干个“主题”,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上网,实验咨询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同时,这学期还要加强对艺术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利用现有的师资,以点带面,加强艺体组的教研组活动。促进全体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升我校的艺术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是我们今后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本学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壮大骨干教师群体上下功夫,不断创造条件,为他们搭设成长的阶梯。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各种培训
新世纪的教育充满挑战,新世纪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有人把它概括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跨文化学习能力等。而我们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要内化为我们自身的素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完成。所以在年龄规定内的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其他学习任务都要督促教师积极参加,认真完成。同时引导所有教师积极参加其他专题培训,不断夯实底蕴。
2.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
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早日成名成家。
3.抓好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的成长。
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的精神,扎实开展传帮带活动,为三年内的新教师配备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指导老师。明确师徒结对的活动内容、要求,明确帮带的目标。每个青年教师均要制订并切实实现个人成才奋斗目标。学校将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促进五年内的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提高。本学期将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教学评优课活动。
(四)、落实制度,做好常规工作的管理工作
1.加强随机检查。
依托“行政人员值班制度”和“课堂教学随机调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主要检查课程计划执行情况、教学秩序情况、课外辅导帮教情况等。班子成员按教研组分工,加大听老师随堂课的力度,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并相应作出评价,提出要求,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组织专项调研。
针对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如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等。本学期将着重在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进行专项调研,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数学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3.规范教学百分考核。
本学期,继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百分考核。为保证每月考核的正常开展,教导处负责做好以下工作:1、每月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2、班子成员、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听教师的随堂课做好记录与评定性评价。3、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上课教师有教案、听课教师有评课意见。4、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设立辅导奖,辅导学困生有记录、有成效。5、认真组织各学科的平时抽测和期末测试工作,做好质量分析。6、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一得、读书笔记每月收缴登记,择优上贴《教科研信息网》和学校网站,对于发表、获奖的及时做好登记与表彰。
在规范教学百分考核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挥百分考核的示范榜样作用,对考核中对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教导处将予以公布表扬,对考核中发现的一些优秀备课、优秀作业将组织展览,对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予以推广,使其他教师就从身边的榜样学起,从而督促每一位教师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五)加强体育、美育、科技教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获得生动地、活泼地、全面地发展。因此,要加强对体育、美育、科技、劳动等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活动,抓好田径队、足球队、文娱队、书画组的平时训练辅导工作,开展好器乐比赛、绘画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具体工作安排
附: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学期初各项常规检查(学科计划、备课等);
2.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议;
3.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第八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
4.小学语文命题研讨与试卷评比;
5.寒假读书笔记竞赛;
6.教学“七认真”检查;
7.制订2009年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备课组计划;
8.上报学额,整理学籍;
9.学雷锋活动;
10.备课组活动和教研活动常规进行;
11.参加片级小学语文教师评优课活动;
12.植树节活动;
13. 参加市小学生田径锦标赛;
四月份:
1.中、高年级英语单词默写竞赛;
2.选送英语论文参加市评比;
3.体育节;
4.音乐优秀课评比;
5.速算比赛;
6.课堂教学展示;
7. 品德学科教研组活动;
8. 青年教师会课比赛;
五月份:
1. 教学质量调研;
2. 教学常规检查;
3. 语文命题作文比赛;
4. “名师引路”活动;
6. 四年级钢笔字比赛;
7. 选送论文参加苏州市(张家港市)优秀论文评比;
8. 开展校际间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六月份:
1. 科学论文评比;
2. 选择选手参加苏州市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竞赛;
3. 艺术节暨庆“六一”活动;
4. 世界环境日教育;
5. 校内结对师徒上汇报课;
6. 期末检测;
关键词:单亲子女;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一、案例描述
(一)老师眼里的小玉
小玉曾经热爱劳动,对于各项集体活动也乐于参加,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字,也曾在学校的写字比赛中拿过奖,朗读富有感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了,课堂上鲜少见举手发言,学习变得散漫了,在《未交作业登记表》上,经常看到她的大名,问她原因,她总爱找各种借口开脱。后来发展到以各种理由不肯来上学,还曾开口说轻生的话,情况着实让人担忧。
(二)亲人眼里的小玉
在亲人眼里小玉曾是一名乖巧、贴心的女孩,成绩优秀,在家能听从长辈的安排,还懂得体贴外公外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单亲子女,逐渐变得敏感、偏激,经常与家人发生争吵。
二、案例分析
(一)家庭关系
小玉出生于单亲家庭,在几个月时,母亲将其带回娘家,由外祖父母抚养大。小玉对父亲毫无印象,母亲由于文化程度和性格问题,对小玉成长极少参与。学习由舅舅辅导,但随着舅舅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她的关注有所减少,加之她年龄的成长,对自己身份很敏感,觉得家人在排斥她。这些不良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她与家人的相处,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却没有带她一起,她觉得被全部人抛弃了。
(二)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李索克指出:“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许多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同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完整的家庭使小玉逐渐缺乏自信,变得自卑;另一方面,她又极度渴望父爱,舅舅成家,使她失去了这份慰藉,这对于一个处于思想转变期的敏感女孩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创伤。据很多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女子很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奋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等。而其叛逆心理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强很多。小玉在学习、与人沟通等方面具备了单亲家庭孩子所具有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对策
针对小玉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对策,对其进行辅导:
(一)倾听心声、情感的宣泄,打开心灵的窗户
情绪宣泄法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在解决小玉的问题时,我注重情感的宣泄。我了解到小玉很在意他人的看法:父亲的抛弃,母亲鲜少理她、家人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玩笑都让她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她都认为这是嫌弃她的表现,表现的外在情绪则是多疑、悲观、恐惧、偏激等。家人对她的这些情况,则认为是不懂事的表现,更加严厉地批评,加上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看法都对她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情绪得不到排解,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偏激的心理。
宣泄后,我尝试举出家长、朋友关心她的例子,告诉她单亲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关心她,她身边还有很多人关心她,有心事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不要藏在心里。经过多次疏导,小玉逐渐愿意和老师谈心,情绪较之前稳定,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日常交往中逐渐克服自卑、偏激、忌妒等不良心理倾向,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她起码愿意踏出第一步,也算是个好的转变。
(二)认知疗法,纠正其不正确的观念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不良的情绪或行为,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主要改变小玉对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看法,告诉父母离异不是她的错,父爱的缺失,但还有来自妈妈、外祖父母等,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亲情。另一方面,改变她对自己和所处社会关系的看法,单亲并不可笑,更不是一种耻辱,所以不要以之为耻。我告诉她,我们都希望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应该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只要打开心窗,愿意与人交流,就会发现心外的天地很大很美。良好的社会环境,再加上认知疗法,不断灌输她正能量,慢慢地她与家人、老师、同学建立互相理解、信任和关心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介入,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将小玉的情况向学校相关领导反映,由学校出面与小玉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跟他们分析小玉的情况,告诉他们教育子女要懂得方法:不要过分溺爱;同时也要严而有度,努力为她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并要求其母亲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多听她说说心里话,而不是把孩子丢给别人。她已经缺失了一份父爱了,如果再缺失一份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四)调整学习态度
小玉的原本的学习就不差,只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成绩才会落下来的,所以,我跟小玉定下阶段目标,例如:这个星期要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这星期每节课最少举手两次等,定下的小目标都是她有能力很好地完成的。每一次完成目标都给予她肯定和奖励,这样较好地调到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小玉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老师这样做其实是对她的关心,有两次她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不敢来上课,我问其原因,她说怕老师失望,既然她有这种心态,证明她是重视老师的看法的。现在,不管质量如何,她起码每次的作业都会按时交上来,这也是学习态度上的变化。
四、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上述方法对于小玉的心理辅导有一定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辅导,她逐渐开朗起来,最近上课愿意和同学分享想法,课堂上我也多提问她,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笑容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这一群体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情绪反复。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群体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对待他们,老师应该要更多一份爱心与耐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作为孩子的父母,无论因何种原因分开,都不应收回那份本属于孩子的爱。而社会也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并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参与文献:
[1]李振华.婚变家庭子女教育辅导案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09).
[2]范林.善于运用情绪宣泄法[J].领导科学,1997(12).
1、审美性。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都具有极强的审美特质,都具有审美性的特征。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非常重视美育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视通过音乐进行审美教育。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就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教育理念依然具有强大的社会实用性。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审美特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现在音乐教育要重视音乐课程的审美特性,能够充分挖掘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能够以美育人,不断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实践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来源于实践生活,也必须要能够应用于实践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性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特性。音乐的语义是不确定的,音乐内容的具体形态也是不确定的,无论是进行音乐创造还是进行音乐学习,都必须要经过实际聆听的过程,经过演奏,演唱等实践活动,才能保障能够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才能保障队音乐作品有真正的理解和认识。音乐创造和音乐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另外,音乐不是简单的理论,必须要有音响,有节奏,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能真正的演奏音乐,聆听欣赏音乐。音乐中有音响,音响效果如何,也需要实际聆听才能判断。音乐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能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体验,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有效聆听,对音乐作品的有效创编、演奏和演唱。
二、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融合的必要性
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着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造成音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只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而忽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是造成音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把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融合。一直以来,音乐教育只重视审美教育,不重视实践教育,也就是说,不重视实现审美性和实践性的融合。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缺乏音乐实践的机会。这种教育,导致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一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在课堂上围绕音乐教育的审美性,积极地传播中音乐作品的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音乐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样,音乐的审美品质,学生其实并不能有效把握,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育目的也不能有效实现,音乐教育的效果一直不理想。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在音乐教育中,必须要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实践性,能够实现二者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品味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使学生能够深切地受到审美教育。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够积极地表现美,创作美,表现美,这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无论是从改革音乐教育的角度研究,还是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衡量,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实现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三、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融合的策略
1、教师转变音乐教育观念。要实现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的融合,作为教师必须要能够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审美性与实践性融合的必要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实现音乐审美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目标不能简单地定位为为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美,领悟到作品的审美品质。这种目标缺乏实践过程,是难以实现的。教师要认识到简单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美,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教育,很多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美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在音乐教育中,突出实践教育,在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美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展示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音乐学习效果才能更为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2、重视学生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才能实现的。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基础。在这个时候,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美的感知能力,才能把握作品的内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表现出音乐的独特美。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地引领学生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在学习和钻研,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都是丰富多样的,通过简单的学习练习学生很难感受到一些有难度作品的创作意境,也难以把握音乐作品的高难度的表现手法,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的完美地把握高难度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学生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正确的解读和诠释。提升学生音乐感知与建设能力,才能为学生成功地变现音乐的美,创造有魅力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3、重视学生音乐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才能在有效把握音乐作品的精华,并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创造出最优秀的作品。音乐的语言是不确定的,从感知音乐美,进行审美教育角度而言,音乐教育需要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学生进行感知鉴赏,其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入手。在音乐作品创造过程中,只有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音乐的美,并能够通过艺术创造表现音乐作品的美。从音乐实践角度上讲,也需要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教师需要能够先引入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能够发挥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内容进行不断丰富,通过这个过程,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则需要能够借助音乐实践教学实践。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激情,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音乐创造实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的激励,通过这种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教师要加强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心发现音乐的美,领略表现音乐的美,通过自身的实践表现音乐的美,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创新音乐教育,能够积极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之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收获。目前,在音乐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者不重视音乐教育方式创新的问题。现代的音乐教育内容已经相当丰富,教材内容设计和选择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是保持着一致的,新颖而实用的教育内容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作为教师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是能够研究学生的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育者要积极学习新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要大胆地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利用网络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教育过程要突出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作品的创造和表演活动,要能够采用先进的教育方式,诸如案例分析,鉴赏等手段,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手段进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地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持久的动力和热情。另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提升自身引导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做好音乐教育的引导工作,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发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感悟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作者:李丽珍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