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机床控制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PLC;数控机床;故障诊断;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数控机床PLC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设计PLC与CNC装置的产品,PLC含在CNC的装置内,装置间的信号传递通过CNC本身的接口来完成,因此称为内装型,或者集成型。另一类则是利用专业厂家生产的PLC产品来单独完成数控机床的控制功能,可独立完成CNC系统需求的任务,因此称为独立型,或者外装型。
PLC在数控机床上起着连接机床侧与数控装置的桥梁作用。一方面,PLC接受CNC处理经过译码、输出等处理后,送到机床侧,机床完成相应的操作,控制机床的运行;另一方面,PLC可接受机床侧的逻辑信号,对于数控系统进行信息的反馈。
数控机床已广泛应用在模具加工行业之中。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数控机床会出现较为常见的故障。数控机床的故障可分为机床侧故障和控制系统故障,由于科学的发展使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高,系统故障率也越来越低,因此,常见的故障大部分是机床侧故障。数控机床侧故障,是指机床的非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包括机械、液压、检测开关、强电等一系列问题,可分为主机故障和辅助装置故障。利用PLC进行机床侧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较高。
当数控机床出现PLC故障时,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CNC故障报警;二是提示CNC故障显示但不反映故障的真正原因;三是没有任何提示。对于后面得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PLC的输入、输出信息来分析和判断故障的原因,这是解决数控机床故障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实例,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数控机床PLC故障诊断的方法。
1 数控机床PLC 故障的显示情况
1.1 故障报警并且直接找到故障原因
数控机床发生故障报警,并且能直接找到故障的发生原因,这种能够根据报警信息直接查找到故障的数控机床,要求CNC与PLC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非常强大,CNC有非常充分完善的检测功能。因此,软件和硬件系统需要非常复杂复杂,机床的造价要求较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床的数控系统功能正在日益完善,尤其是自诊技术的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已经具有这种故障诊断报警功能。对于数控维修人员来说,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变得简单起来。
1.2 产生故障显示但不反映故障的原因
一般而言,数控机床的自身故障诊断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出现故障时,CNC的报警信息只能大概地指出故障部位,甚至会发生CNC报警信息的显示的内容与报警部位毫无关系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会误导维修人员的思路。因此,维修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数控机床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快速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
1.3 出现故障没有任何显示
由于数控系统没有故障方面的检测,CNC不会做出任何提示显示,维修人员只能根据数控机床的故障现象进行综合理论分析和判断。当涉及线路板维修时,由于没有技术图纸,有时需要自己绘制草图,维修难度较大。
2 数控机床PLC 故障的信号输入、输出情况
数控机床的部分故障可根据故障的现象、机床的电气原理图,以及查看PLC相关的输入、输出状态来诊断。现在较多数控系统都有PLC输入、输出状态显示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在线观察PLC输入和输出的瞬时状态,对于诊断数控机床的故障非常有用。
2.1 输入信号的故障
PLC主要完成顺序控制,在PLC状态中,观察所需的输入开关量是否正确。当没有信号输入,则逻辑条件不满足,PLC也就不能执行下一个动作。这时可根据PLC的梯形图来分析输入信号无效的具体原因,检查由输出开关量直接控制的接触器或继电器是否动作,进行故障的进一步分析,直到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
2.2 输出信号的故障
输出信号主要是控制元件或执行元件故障,一般情况下,经常出现有机械动作的零件损坏的现象,例如接机械磨损导致阻力增加,触器触头机构的不灵活导致的触点接触不良,传动器件移动不到位,电磁阀体内有异物导致的阀芯堵塞等。若执行机构出现了故障,造成控制的下一个动作输入条件得不到满足,顺序控制就不能正常进行。
3 数控机床PLC 故障诊断方法
3.1 根据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进行故障诊断
数控机床的PLC程序,是按照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设计的。通过结合PLC的I/O状态对控制对象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是诊断故障很有效的方法。
3.2 根据报警号进行故障诊断
现代的数控系统具有丰富的自身诊断功能,一般都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故障的报警信息,为维修人员提供充分的各种状态信息,帮助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3.3 根据动态跟踪梯形图进行故障诊断
当PLC发生故障时,查看输入、输出及标志状态均处于正常水平。此时必须通过PLC的动态跟踪,跟踪输入输出标志状态的瞬间变化,根据PLC动作原理作出诊断。
3.4 根据PLC 梯形图进行故障诊断
根据PLC的梯形图来分析和诊断故障,是解决数控机床故障的基本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来诊断机床故障,首先应该查清机床的工作原理、联锁关系和动作顺序,利用CNC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根据PLC梯形图查看相关的输入、输出及标志位的状态,以确定故障原因。
3.5 根据PLC的I/O状态进行故障诊断
在数控机床中输入输出信号的传递通过PLC的I/O接口来实现。因此,一些故障可能会在PLC的I/O接口上反映出来。通过查询PLC的I/O接口状态即可找出故障原因。
3.6 根据动作顺序进行故障诊断
在数控机床上,刀具。器械及托盘等装置的自动交换动作都是按一定顺序来完成的。因此,细致地观察机械装置的运动过程,比较故障时的情况和正常时的情况,就能够发现疑点并且诊断出故障原因。
综上所述,在数控机床中,采用PLC完成机床侧的顺序控制。因此,利用PLC梯形图的动态显示功能或数控系统的PLC状态显示功能来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是非常便利的。
参考文献
[1龚仲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500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夏庆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荣维芝.数控原理与维修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说课;高职;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教学
一、引 言
“说课”是教师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与同行和专家作交流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它不仅要说“教什么”、“怎么教”,更要说“为什么这样教”。笔者参加过多种场合展示的高职说课观摩,发现有的说课没能说明设计的理论依据,仅是叙述教学的过程;有的没能把过程和依据整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笔者在多年的高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数控机床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这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所致。
对于高职教育,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高职教育要为社会实践服务,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面以“说课”的形式谈谈自己对高职《数控机床控制技术》课程所进行的建设、改革及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做法等,以期为同行进行高职说课提供参考模板,并对高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课程整体设计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校在第三学期开设,计划课时90学时。首先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四个方面阐述这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1.课程定位(主要回答“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为什么要教这门课程”)。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看:我校数控专业面向的岗位为6个,通过对这6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4项专业核心能力,每项能力都有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支撑,《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一门支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中,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与数控系统的应用,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知识目标为熟悉数控机床机械部件、常用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CNC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组成、特点、功能、结构,掌握步进、交直流伺服驱动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机床参数及PLC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作用。技能目标为会正确使用和熟练操作各类数控机床:能识读数控机床连接图和电气控制图,能识别数控机床的主要结构与电器元件,能正确分析数控机床各个功能的实现原理,能熟练查阅机床说明书和相关文件。态度目标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效率观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图1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在修本课程前需要有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PLC基础和数控机床操作基础,本课程为后续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起支撑作用。
2.课程设计(主要回答“怎么教这门课程”)。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针对课程所面向的岗位进行企业调研,调研分析后确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再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所面向的岗位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员岗位和数控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岗位,本课程所支撑的就是这两个岗位所需的部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选取(主要回答“这门课程教什么”)。根据数控行业的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结构,解构本专业原设的《数控原理》、《电气控制》等课程,按照“行动导向”的认知规律,以情境教学的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构。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实际数控机床设备或机床配件为载体。
本课程根据数控机床装调工作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即认识数控机床,数据机床结构,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检测装置,数据机床伺服系统,数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每个情境选取数控机床设备为载体。
4.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主要回答“怎么教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的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载体选取突出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载体及时更新,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将课程内容分到6个学习情境中,选取典型的载体以29个学习性工作任务驱动,计划总课时是90学时。
三、教学实施
1.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课程单元内容的难易程度与特点分别选用导向性、自主性、工作情境实战性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突出实践体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形式,将教、学、做在一个综合职业环境下完成。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
3.教学资源。为保证以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实施,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条件有理实一体化专用多媒体教室、数控机床操作与结构仿真机房、数控原理与数控维修实训室、数控机床操作与装调实训车间。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实验;方法;考核
一、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数控技术课程内容通常以数控机床为中心进行展开。数控机床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总体包含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即分别为被控对象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按照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又可以分为输入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检测系统等五大部分。数控技术课程内容按照程序编制、插补算法与CNC系统、驱动放大电路、伺服电机、检测装置等部分进行设置即采用了这一分类方法。从数控技术课程内容的规划中可以明确,数控技术实验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对数控机床控制思想的总体认识、对数控机床操作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对数控技术原理的基本认识,从而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
二、根据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目前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中大多只注重数控编程部分的实践,而数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可以供学生选择的方向除了数控加工技术外还应包含数字控制技术。因此,实验内容的选择不应只局限于编程,还应注重于机床的数字控制原理,该部分内容几乎涉及到除数控编程外的所有数控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数控实验室现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式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宇龙仿真软件及机电一体化实验台等设备,每个学校的设备虽然不同,但都属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相同的控制思想。因此,在数控编程课堂教学内容开始前,进行的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实验中,首先通过各个机床的加工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机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思想、操作方法进行初步认识,加深对数控机床原理的理解。然后,以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为重点,通过对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让学生熟悉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通过简单实例,从零件图、程序组成结构、程序输入、调用、材料装夹、对刀、模拟、加工,介绍数控编程加工的总体实现过程。在数控编程课程结束后进行的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实验中,由教师给定题目或学生自拟的方式,根据零件图纸,学生通过仿真软件编制程序,最后经教师审核后在机床上加工。
在课堂教学后期进行的数控机床控制原理实验中,首先通过机电一体化实验台,演示对数控机床工作台的控制,介绍机床控制系统中的PLC、继电器、接触器、环形分配器、驱动器等关键部件,然后,通过结合机床操作面板、控制程序让学生观察电气控制柜和数控系统软件界面中的PLC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数控机床中信息的传递与驱动、反馈控制原理。
三、做好实验准备,提高实验效率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精度、高性能的设备,设备造价比较高,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设备少,学生人数多,要使学生在短时间的实验教学课时限制下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编程及其技术原理的众多知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开学后,实验教师应与理论课教师充分沟通,协调一致,制定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开始前,实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论课程进展情况,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并事先准备好刀具、材料、程序,并试运行,防止因疏忽造成实验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数控技术涉及理论广泛,学生的疑问也较多,因此,实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充分理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理论原理,明确实验过程,从而使整个实验过程系统化,并能及时准确、简洁明了的解答学生的提问,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四、注重知识应用,提升综合素质
单一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实验,简单的通过加工演示、简单实例,很难达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发综合类的实验项目。如:利用加工中心,设置刀具长度补偿和半径补偿,采用多种刀具完成零件的钻孔、平面轮廓铣削加工、圆及圆弧等的加工;利用数控车床多刀加工,完成回转零件的内外圆柱面、端面、切槽、螺纹的加工;通过对操作面板的操作,观察数控系统PLC状态图的变化,结合电气控制柜中的继电器、接触器的动作,绘制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通过机电一体化实验台,编制PLC梯形图,实现对机床工作台的运动控制;采用自动编程软件,完成零件的自动编程。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室条件,结合自身兴趣和方向、科研经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共同设计新的实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数控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方向课,相比于大多数课程,实践应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应加大实验内容所占比重。考核形式采用基本理论、软件仿真、基本操作、综合实践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基本理论涉及机床结构、控制原理、程序代码等;软件仿真涉及材料、刀具、工艺及程序等;基本操作包括图纸、编程、对刀、加工等实践操作;综合实践由教师拟定综合实例,由学生选题或自主选择工程科研实际问题,拟定加工工艺完成操作加工。
六、结语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知识的应用,进而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和创新思维的产生。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是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深化认识数控技术理论的关键,同时也是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数控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燕.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100-101.
[2]葛云立. 关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 职业,2014,03:46.
[3]贾颖. 关于提高数控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6:66-68.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
0引言
数控机床当中的任何系统或部件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整个机床发生故障,因此在故障诊断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当综合考量并分析数控系统、机械主体以及相关部件等内容,展开对应的检查以及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具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使故障得以清除,进一步确保数控机床运作的稳定性。另外,经常进行数控机床的维护和包养,不但能够使故障得以降低,还能够使机床使用效率得以提升,避免故障在生产活动方面的影响。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
(1)直观法。数控机床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诊断方法是直观法。其重点根据数控机床存在的不正常情况、现象等来诊断机床故障,像是能够借助直观性的检查对机床部件的脱落、松动、磨损等进行把握;倘若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存在烧焦味,那么维修工作者就能够重点检查数控机床的一系列保护性开关、电阻、线路等。除此之外,还能够借助直接的体会与接触断定数控机床一系列设施的运行温度是不是存在异常。
(2)调整参数法。数控机床改变的参数会影响到机床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检查数控机床故障的时候,断定机床故障的关键根据是数控机床改变的参数。因为对数控系统来讲,设置的参数体现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能够在设置参数的基础上调整系统的工作。为此,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维修工作者能够调整参数,从而排除和诊断故障。
(3)测试功能程序和诊断报警信息法。因为数控机床通常都具备自我诊断程序,所以借助直观法难以锁定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故障就能够有效地借助数控机床的自我诊断程序。维修工作者仅仅需要将相应的功能测试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当中就行,进而把握数控机床的工作程序,进而明确形成故障的原因。此外,机床的自我诊断功能通常涵盖机械工作现状信息的显示功能,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故障报警信息会在出现在显示中,维修工作者借助这一系列的信息就能够明确出现故障的现状。
(4)替换部件诊断法。针对工作当中的数控机床,倘若某个部件存在的问题会发生机床故障,维修工作者在不清楚哪一部分存在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换新部件进行检查,以明确是不是因为损坏的部件导致的故障。
(5)分析原理法。分析原理法指的是立足于数控的运行原理,进而断定与分析故障的一种方法,重点是分析特征指数与逻辑电平进行分析,从而断定故障。这种诊断故障的方法需要维修工作者的技术能力较强,维修工作者不但应全面、深入地把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而且还应当明确一系列部件的运行原理,这样才可以准确地分析和定位故障。通常来讲,能够划分数控机床的故障为数控系统故障与机械故障。在诊断机床故障之后,应当维修数控机床,这就需要把握这两种故障的维修特点。从整体上来讲,维修机械故障通常坚持先简后精的原则,先是借助直观性的观察推断故障的大置和范围,简单地维修之后再确认故障,最后确定科学的维修方案来精密维修故障,最终处理故障,确保数控机床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机械故障,数控系统故障较为复杂。由于系统故障牵涉到电气、液压、气动等,所以需要深入和仔细地检查,通常的维修原则是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外后内。
2数控机床故障维修技术
(1)复位系统和初始化法。如此的维修方法重点是应对数控机床系统程序造成的故障,机床常常由于一瞬间的故障与系统编程而终止工作。故障信息提示也会出现在故障报警系统。鉴于此,能够强行断开电源,然后开电源复位键,以观察机床是不是可以顺利工作。复位故障报警系统一般会用在系统存储压力小或者是线路接触不好等导致的故障报警。在复位系统与初始化之前务必备份系统的数据,进而方便初始化操作难以排除故障之后再深入地诊断与分析机床的硬件。
(2)微调参数法。在重新设置系统参数之后,如果难以排除数控机床的故障,那么就需要微调参数来优化数控机床的参数。由于机床与其它电气的系统间是不是实现了最为理想的控制会严重地影响数控机床的整体工作效率,而微调参数能够实现最为理想的系统之间控制标准。
(3)设置参数法。因为是不是正确地设置参数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控机床的顺利工作,设置的参数存在一点小错误会失去机床的一些功能,这不利于机床整体性能的提升,或者是导致机床的停止工作。鉴于此,借助机床系统的迅速搜索功能,分析和比较有关的参数,探究出现故障的原因,校对与设置参数,最终恢复数控机床的顺利运行。
(4)替换更新模块法。替换更新模块法常常能够迅速而简单地维修机床故障,因此在维修数控机床的时候广泛地应用这种方法。如此的维修方法仅仅需要替换或者是更新故障形成的系统模块,且重新对有关的参数进行设置,就可以有效地排除故障,从而使机床顺利工作。
(5)增强数控机床的抗干扰性能。倘若工作过程中的数控机床受到较强的干扰,那么会影响机床的顺利工作。为此,针对因电源开关导致的故障,就能够应用接地的方式,以使数控机床受到的高频影响减少,从而排除故障。除此之外,为了使机床的抗干扰性能增强,也能够增强电源的负载能力与确保电源电压的稳定。
3结论
总之,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复杂多变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故障的处理要与实践生产为根据,找到故障多样化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诊断和维修的过程要遵循以上原则,采取对应的诊断和维修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董学文,冯莉.数控车床架故障故障树定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4,04(29).
[2]张根保,柳剑.数控机床可靠性概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07(22).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加工程序;电气控制;教学策略
引言
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已成为制造行业实现集成化与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及关键。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培养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就机械设计专业来看,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数控机床的机械构造、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这三个方面。在实际数控加工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有一个基本的掌握[1]。教师在教授此部分的内容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方法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及常用的加工程序的编制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第三层次则是对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制定及加工程序编制进行熟练掌握。
在此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实训车间或数控仿真机房作为教学场所,在此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且紧密结合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就教学条件进行分析,当采用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5个以内,同时还应将理论教学场地安排在实训现场。如学校难以满足相应的要求,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理论方面的教学,在分组进行实践教学。
2.数控机床机械构造方面的教学策略
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二层次则在掌握机械构造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控机床的设计方法。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及动画,将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动态特性等不易观察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并辅以图像、声音及动态仿真,以文字的形式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说明与剖析。通过采用多媒体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在明确教学意图,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解,从而促进其数控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的提高。
3.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的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三层次则对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以及PLC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充分掌握。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数控机床中,其电器控制包括PLC、中间继电器、伺服电机、伺服单元、交流接触器等部件。机电专业学生不需要设计这些部件,但必须掌握这些部件的使用方法[2]。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电气部分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师生应对此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充分摆脱传统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运动中去。教师应对实践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好,尽可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融合了机械、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优秀成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把握好学生对数控技术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倘若教师未能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就极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后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大,对高职院校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学习好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控机床;原理;分类
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性、高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能加工复杂零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易于实现现代化管理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数控机床原理
数控机床一般由信息载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等四部分组成。信息载体即穿孔纸带、穿孔卡、磁带和磁盘等,用于记录程序编制的内容,并通过光电纸带阅读机、磁带机和磁盘驱动器等读入装置输送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也就是常说的NC(普通数控装置) 或CNC(计算机数控装置),NC是数控机床发展初期的一种形式,现在的数控机床大多使用CNC系统。数控装置的作用是接受读入装置输入的加工信息,经过译码处理和运算,发出相应的指令脉冲给伺服系统,完成零件加工。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执行部分,由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组成。伺服系统接受数控装置传来的指令脉冲信号,控制机床执行件(工作台或刀架)运动的位移和速度。机床本体主要是机械部件,包括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部件和支承部件等。对于数控机床部件来讲,机械部件结构较通用机床简单,但其各项技术指标要求比通用机床要高。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时,首先根据零件图编制程序,编程的代码和指令格式大多符合ISO标准和相应的国家标准。然后将程序通过信息载体输入到NC或CNC中,由数控系统根据程序内容发出指令,一方面由伺服系统中的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控制机床执行件的运动,另一方面控制机床的其它辅助运动,如主轴转速、转向选择,冷却泵的开停等。两方面协同动作,共同完成加工内容。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过程如图1所示。
二、数控机床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四种
(一)按伺服系统类型分类
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系统。由伺服系统控制机床执行件运动时,虽然其接受了数控装置的指令要求值,但实际位移量并不一定等同于指令要求值,也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一误差是由伺服电动机的转角误差、减速齿轮的传动误差、滚珠丝杠的导程误差以及导轨副抵抗爬行的能力这四项因素综合反映的。开环、闭环和半闭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电动机不同、是否进行执行件的测量及误差补偿以及误差补偿范围的大小不同。开环系统如图2所示,由于不进行执行件的测量及误差补偿,所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精度相对较低,成本低,一般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中小型数控机床上。闭环系统如图3所示,精度高,成本高,主要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大型和精密数控机床上。半闭环系统如图4所示,介于两者之间,只对部分误差进行补偿,因此从理论上讲其加工精度不如全闭环系统。图1所示的系统称之为开环系统(图中虚线框部分所示),如果加入位移检测装置和反馈系统(图中虚线部分所示),此时,该系统称为闭环系统。
(二)按控制运动的方式分类
分为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三种。点位控制数控机床在加工平面内只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定位点的坐标位置,而对定位移动的轨迹不作要求。这类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数控钻床、数控镗床、数控冲床和测量机等。直线控制数控机床能控制刀具或工件的适当的进给运动,沿平行于坐标轴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和加工,或者控制两个坐标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沿45°斜线进行切削加工。这类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数控车床、数控镗铣床以及某些加工中心。轮廓控制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轴,使刀具与工件作相对运动,加工复杂零件。单纯的点位控制和直线控制机床很少,大部分为轮廓控制数控机床。轮廓控制数控机床能够实现联动加工,也能进行点位和直线控制。这类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以及加工中心机床。
(三)按工艺用途分类
分为一般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一般数控机床指与一般通用机床相对应的数控车、铣、钻、镗、磨和齿轮加工机床。加工中心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刀库和换刀机械手,能够实现多工序加工。刀库的容量应为二十把刀以上,但是一般常说的四方刀架、八方刀架等不属于刀库的范畴。
(四)按数控装置的功能分类
分为数控机床、简易数控机床和经济型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功能齐全,能够进行自动编程、自动测量和自动故障诊断等。简易数控机床的功能单一,仅具备实现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并采用直观输入方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通用机床可采用单片机或单板机经数控化改造成经济型数控机床,性能可靠,操作简便。
三、选择数控机床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经济能力和工人技术水平用户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获得适合本单位的数控机床十分重要。除了不同的经济能力购买不同档次的数控机床外,操作人员的操作、日常维护和保养(预防性维修)的技术水平,维修人员的故障维修水平都会影响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和寿命。
(二)数控系统的选择国外品牌有发那科、西门子、三菱等系统,国内品牌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根据加工精度、稳定性、价格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国外的数控系统由于发展较早,相对国产数控系统来讲精度、稳定性好一些,但价格也较高。国产数控系统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且各方面性能指标都在不断提高中,如华中数控等系统在国内也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
(三)数控机床类型、技术规格的选择根据典型加工对象选用数控机床的类型,工件的加工批量应大于经济批量,选择的数控机床型号应能满足本厂大部分工件的加工要求,并能保证加工质量。机床型号、规格的选择切忌能包揽一切项目,没必要且浪费成本。少数超规格的工件可选择外协或其它方法解决。
【关键词】 PLC编程 控制对象 程序
随着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对提高传统数控机床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PLC作为工业技术中的一种,以安全性高、低能耗和易开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对此,为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利用PLC设计数控电器设备控制系统,并对其实现进行详细分析。
一、PLC结构与工作原理
1、PLC结构。通常将PLC的结构分为输入、控制和输出三个部门,其中,在输入部分中包括数字开关、手动开关、光电传感器、编码器等;PLC部分主要是由中央CPU处理单元、存储单元、通信接口单元、接入/输出接口组成;而在输出单元中则包括蜂鸣器、指示灯、显示器、继电接触器、变频器输入端等在内。
2、PLC工作原理。PLC中的CPU存在STOP和RUN两种模式,其中STOP用于停止执行程序,而RUN用于循环扫描执行某程序。在运行前,首先会通过上电位对程序进行初始化,此后触发CPU之中的运行模式对程序进行循环扫描运行,出现故障,再触发STOP模式。
二、车床对PLC控制要求
在数控机床中,通常为适应不同加工工艺的需求,会对机床运行的主轴速率进行调整。传统方式对速率的调整中是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的方式,这种方式元件数量多,故障率高,而通过PLC可有效减少元件数量,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因此,利用PLC,一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继电器--接触器对主轴速率控制点的方式;另一方面当主轴在减速的时候,需要控制因机床齿轮的变速带来的顶齿。
三、系统设计
本文主要选择lokson650立式数控机床为例,该机床的主轴为机床加工提供驱动力,并切削工件旋转。
1、 PLC整体架构设计。PLC在系统中主要用于对自动对刀、系统、启动/停止等功能的辅助控制。其中x0~x6全部为对刀信号接收接口,Y0~Y6为对刀输出接口,而x6和y6是系统预留的接口;X14~X21表示为道具操作控制接口,相对应的y轴则为输出控制。X8~X9表示油过量或过少输出,对应的Y8~Y9表示为过量或过少输出判断。
2、系统暂停与开关电路设计。SB0是该电路的整体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运行。当在按下其中的SB0开关时,其中的继电器RA111接通电源,此时使得整个电路运行,并给整个系统供电,实现数控机床的整体运行。在按下停止开关SB1的时候,其中的RA16、RA11、RA12 三个继电器断电,此时切断对数控机床主轴的供电,使得主轴停止转动。在工人排除相关的故障之后,在接通SB1开关,此后系统恢复运行。而RA11是用于故障警报。
四、PLC控制程序设计
对PLC的程序设计,本文则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即对PLC控制的控制的功能按照模块的方式进行,从最后将不同的程序放在不同的功能之中,并逐次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记性调试。同时本文则以与冷却系统的实现为例。
1、冷却控制模块设计。根据泵和冷却泵的电路,将该模块的PLC程序实现步骤设计为:在对冷却的整体实现设计中,首先通过时间继电器的相互作用实现和冷却之间的工作停顿,在通过PLC对M8001进行控制,使得其值为1,开始首次冷却。结束后,在通过M1对再次启动系统,15s之后使得T2为1,断开压力开关,M1停止,此后延时25分钟后系统再次运行。由此通过这种周期性的工作,实现对系统的和冷却。
2、 自动换刀系统设计。以T5表示为实际刀具,而T6则表示为需要替换的刀具,以D6表示为实际刀具编号,D5表示待存放刀号,D7为实际刀号和存放刀号之间的差。为完成换刀系统的运行,采用比较指令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如果D5>D6,此时则直接接通M10,并将两者时间的差值直接存放在D8之中;而如果D5=D6,表示刀号之间是相互符合,则直接接通M11,如果出现D5
结论:通过对lokson650数控机床的PLC辅助设计,实现了对数控机床的冷却、、照明、报警、开关等功能。通过PLC程序,可实现对该数控机床在开关、报警、自动等方面的控制,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更为PLC在数控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朱悦涵,颜冠辰. PLC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机电技术,2012,05:40-43.
[2]裴志坚. 西门子802D系统在数控铣床电气改造中的应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17-19.
一般机床是能完成车、铣、刨、磨、镗、钻、电火花、剪板、折弯、激光切割等等机械加工的方法的设备,它能把金属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其中包括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两个方面。
数控机床则是从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它是一种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数控系统则是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能用数控指令来控制机床的运动(称之为数控控制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
二、机床的雏形、诞生及发展
机床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数控车床的雏形
机床最早的雏形是于公元前2000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当时,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作由绳索带动旋转,中世纪的弹性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1500年左右,意大利人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的构想革图。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剖切玉石。18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发明较精密的炮筒镗床,他用这台炮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发展。1770年威尔金森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镗床。1797年英国人莫利兹创造的车床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大变革。19世纪以后,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基本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2、机床的诞生及发展
普通机床经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史。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精密机械与测量等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生产了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机床一一数控机床。
在20世纪40年代,飞机和导弹制造业发展迅速,原来的加工设备已无能力加工航工业需要的高精度的复杂型面零件。1948年,美国PARSONS公司在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验样板的机床时,首先提出了数控机床的设想,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所的协助下,于1952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铣床样机。后又经过三年时间的改造和自动程序编制的研究,数控机床进入了实用阶段。于1958年,美国的KEANEY&TRECKER公司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
可以说,数控机床的诞生为人类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意义。于此同时,数控机床的优越性也着重的体现出来了,在国际的竞争日益剧烈、产品品种变化频繁的形势下,各国也开始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新品种的机床也随之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数控机床也经历了几代变化:
1952-1959年采用的是电子管构成的专用数控(NC)系统的数控机床,这是第一代。
1959年由于在计算机行业中研制出晶体管元件,因而便出现了采用晶体管电路NC系统的数控机床,从而跨入了第二代。
1965年出现了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的NC系统数控机床的第三代。
1970年为数控机床发展的第四代,此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系统数控机床。
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数控系统(MNC)数控机床,此时为第五代。
在经历不同的年代的发展,机床的数控化率不断提高,也使数控机床加工对象改型的适应性加强,加工精度提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且数控机床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利用现在化的生产管理,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装备。
三、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向
数控机床一经使用就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使原来大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科学解决的途径。然而,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必须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以达更高更好的效果。
随着数控机床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将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1、迎合制造业的个性需求。
2、不断提高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减少加工辅助时间,强调柔性化来满足生产和组织及管理的需要。
3、强调功能复合化。
4、5轴(坐标)联动控制技术及5轴联动数控机床成为世界机床制造业中的一个技术制高点。CIMT2007上共展出了7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其中有40多台是中国自主开发的。
5、注重环保,涉及避免油污污染,以及机床再生、回收等方面。
6、智能化发展,即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逐步具备自诊断、自适应控制、逻辑分析判断等功能。最近,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公司陆续开发了主动振动控制、智能热屏障、智能防撞屏障、语言提示;日本大隈公司开发了Thinc智能数字控制系统等等。
7、在并联结构机床方面,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数控设备公司在CIMT2007上展出的并联结构机床LINKS-EXE700具有新的突破意义,不单结构进一步简化,而且加工范围增大、动作快速、刚性和精度提高;五轴联动数控编程与使用常规化,可以加工五面体,在工件特别装夹的情况下,还可作六面加工,这是目前任何机床结构都做不到的。
8、从零件加工方法上来说,称得上革命性发展是出现了实现快速成型技术原理的机床新品种,它采用电热、激光束、离子束、电子束作为能量源,以复合纸、高聚物、金属粉末、高温合金、复合陶瓷、铸造型砂等作为加工材料,一改现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材料去除”加工方法,而采用“材料累加”的方法或称“增材制造”方法进行机械零件原型制造。
9、水切割已经与激光切割并驾齐驱成为一门崭新的技术和新的机床门类,中国目前有三、四个单位从事这方面开发,产品已上市。
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也可以使其向信息化发展,产生其联网效应,在数控机床工作时,工人和技术师之间有着短距离的联系,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如若出现问题,可以不须远距离就可以解决。
四、中国的数控
我国的数控机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2003年我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在“十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其产量2001年为17521台,2002年24803台,2003年36813台,2004年51861台,是2001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59639万台,接近6万台大关,是“九五”末期的424倍。中国机床行业在“十五”期间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外商投资企业增长速度加快所致。
经过不断的发展,市场上的需求,近几年我国机床工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机床工具行业连续8年快速增长,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国、进口国。虽然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和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在2008年4月21~25日的中国第五届中国国际数控展览会就体现了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是我国国产数控机床自主创新20年的成果的全面展示。此次国展会就展示出我国的高档数控机床可谓是遍地开花,其中多家企业也展出了大规模系列产品,柔性制造系统成套的靓丽登场,而数控机床的整体水平也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以往的加工中心也从立式脱颖成卧式,这次展会也展示出了许多前所声誉鹊起有的大型、重型数控机床等。
这次展会也体现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性能优越;体现了数控机床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床工业连续六年取得快速增长;体现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市场的广阔,我国的能力之强大。
五、数控机床的接触
在学校实习时,我也曾经接触过机床与数控机床,感觉好对机床的调整,例如:对一段圆柱进行车圆锥面的时候,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将小滑板法转到计算出的角度;而数控机床只要根据技术员所编程序进行车削,自动调整,无须人力。从而看出数控机床比一般机床的高技术性、高效率等,体现了数控机床的优越性、高性能。
数控机床根据所实现加工的情况不同,也有不同的型号。我们刚开始接触数控机床,使用的是模拟型,在厂里所接触的就属于实用型,在这两者之间,也有不同的区别:程序所须代码的意思不同、系统不同、机床按键不同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数控机床上的功能也随之变动:有的适用于加工普通零件,有的适用于加工高精度的零件。模型弄数控机床,是根据你所编的程度进行操作,没有任何的变动,相当于执行你的指令,不会自我完善;实用型数控机床则相反,它会根据所出现的情况,辨别进行完善,例如:机床用麻花钻进行钻孔,如果你没有设置退刀程序,模拟机床会根据你的程序,一直到钻孔结束;而厂里的机床,可以根据你设置的程序,进行完善,在钻孔时,会自动退一点点,让孔内的铁屑随着退刀出来,再继续钻孔。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数控机床在向着人类所期待完美状态前进,它的“成长”标志着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是我们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数控机床;PLC;电气;控制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10-01
1 数控机床
机械装置、上下位机软件和硬件电路是数控机床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数控装置是机床的核心,数控机床的核心算法及刀具曲线的生成都由数控装置来完成。一般来说,PLC数控机床被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内置型的PLC,这种设备能完善的体现数控机床的控制流程;第二种是独立的PLC,这种设备对软件和硬件两者来说都很完备,并且,在数控机床和控制领域都有较突出的表现,所以,第二种设备在控制过程应用更为广泛。
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为PLC数控机床的核心,该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反馈使数控机床处于全闭环系统中。整套系统由电动机、电频器和光栅尺,电气控制系统构成,在系统运行中可表现出很高的控制精度。
2.1 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电气控制系统由工控机、SIMOTION、电动机模块、电源模块、变频器、光栅尺和传感器等几大主要的模块构成。
(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在应用中要采用直流电,所以在运用中,变频器是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部分,而逆变器是把直流电变化成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这就形成了可调电源模块和不可调电源模块这两种模块。但是,在不可调电源模块应用时,因为只可提供固定直流电压数值,所以不能与SIMOTIO的功能结合。
(2)电动机模块。电动机模块被视为电气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将直流电逆变为特定频率的交流电是该模块的主要工作。电动机模块划分为装柜型和书本型两大类型。
(3)西门子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SIMOTION是电气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核心,它在系统运行中对系统可靠性及实时性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充分的重视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SIMOTION系统能完成复杂的运动控制任务,更能完成逻辑控制和工艺控制,为生产机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2.2 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硬件部分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机械手自动换刀、断刀检测和深度检测等。
(1)机械手自动换刀。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机械手自动换刀能够极大地提供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动阀的开闭控制机械手和刀具,实现夹紧或者松夹功能,最终完成自动换刀的过程。
(2)断刀检测系统。刀具磨损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长时间的负荷生产必然加速其磨损,甚至当情节比较严重时,刀具也会出现断裂的情况,极大地制约了生产效率。因此,必须要及时检查刀具的使用情况。其能及时检测到刀具的磨损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机床,指导其进行自动换刀动作,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深度检测。深度检测是进行换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必须要通过一些专用的深度检测工具进一步对人工对刀或者是位于主轴夹紧位置的机械手做出判断,最终保证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
2.3 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方式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其电气控制方式直接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决定其是否安全可靠,能否稳定运行。所以,将重点放在对PLC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方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电气工人对传感器信号的传递过程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传感器信号应反馈至西门子通讯模块ET200,然后再进一步传达到SIMOTl0N中对相应信号做出处理,最终传至电气控制系统中。
3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
如果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要采取紧急理措施。通常来说,运行过程中的机床是可以通过急停按钮停下来的,确保数控机床处于一个安全的闭合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按钮会使继电器中断,从而进一步断开移动装置动力电源。接入的PLC中间继电器会立即将急停信号传递到系统中,迅速做出停止反应,从而能够对故障问题作出分析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在基于PLC的数控机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新时期,必须要要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密性,促使数控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浅析基于PLC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展望,2015,(16):149.
[2]陆微,李爱淑.基于PLC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