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近年来,满城县依托其资源和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满城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指导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摬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45-02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年”,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9年旅游主题为“中国生态旅游年”等等。各大旅游景点纷纷打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旅游理念和口号,乡村旅游一时间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浪潮,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名词,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是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向传统农业延伸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目前,国内一些乡村旅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效率也较为低下。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游玩,欣赏农村风景,体验农村乐趣的旅游方式;而对经营者而言,就是通过农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与乡村文化,吸引广大游客群体来农村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广义的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其是指农村家庭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及农家生活为旅游资源依托,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度假以及体验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乡村旅游不同于平常所见的旅游方式,其经营主体为农村家庭,在经营管理上相对松散自由。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家庭通过自身的果园、鱼塘、牧场等农村资源来吸引城市旅游群体。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呈现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1.乡土特征鲜明。乡土特征鲜明是乡村最为明显的特征。相比较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乡村旅游的载体为田园风光、乡村自然景点,因此,其所展示的为农村所特有的自然风貌,而且其将农村自然风貌与乡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了。乡村旅游使得游客感受到了农村的乡土气息,体验了现代农村生活的氛围和节奏。
2.平民性明显。目前,国内旅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费用过高,旅游群体基本上是以富裕阶层为主,而这点在乡村旅游中却不明显。尽管国内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是向富人开放的,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群体还是集中于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受制于收入与工作的因素,其出行旅游主要是以短距离为主,而乡村旅游则是其首选。因此,乡村旅游具有大众化和平民性的特征。
3.参与体验性强。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打牌。在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形式中,主要是以观光、欣赏为主,而乡村旅游方式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乡村旅游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生活的组成部分,游客一方面可以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让游客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4.消费水平较低。在近年来城市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农村的消费水平则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准。乡村是以农村消费为基础的,接待者为农村家庭,旅游的内容也是以农村生活的体验的感知为主,这使得乡村旅游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在乡村旅游模式下,吃的东西是农户自产自销,住的是农家小屋,娱乐是以果园、花圃以及风景区的农村资源为主。因此,乡村旅游总体消费价格较为低廉,城市一般家庭都可以接受。
5.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目前很多名胜古迹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以旅游公司为主导的,通过旅游公司来经营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日常维护。然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则是农村家庭,夫妻或上下两代人等直系亲属共同操持,雇佣的服务员也多是亲戚。
三、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旅游作为绿色无污染的第三产业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是农村旅游资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分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是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形成一整条产业价值链,通过乡村旅游延伸开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如农渔养殖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等等。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展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乡村旅游帮助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据调查显示,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以50岁左右的农村居民为主,而且很多乡村旅游地区对工作人员都没有年龄、学历上的限制,这无疑为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舞台。
第二,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刺激了农村消费的发展。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为农村家庭,而且相比较其他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少,成本低,收益率高,这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家庭的额外收入。同时,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则有助于刺激农村消费,配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开展。
第三,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洁的环境、文明的语言与举止在农村和农民中逐渐形成,而且游客对餐饮的卫生要求也使得农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升,这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了邻里和睦。
第四,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民主和主体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毕竟是市场化的竞争活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增强主体意识,主动适应市场,这使得农民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和农村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农民更加注重农村集体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农村整体环境不断改善与提高,而且在管理上也更加民主。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着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做得好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已经逐渐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持平,而且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升。为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市场需求导向,做好主动营销宣传工作。主动营销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渠道,其有助于乡村拓展游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当然,在主动营销宣传工作前,首先要明确宣传的品牌主题。对乡村旅游而言,其所强调的是城乡文化的差异,城乡文化差异是城市居民向往乡村旅游的深层次动因。因此,必须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与此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未来的市场需求将呈现着多元化与多层次化的趋势发展,而且一些乡村旅游的高端市场将逐渐形成,游客除了关注健康、舒适、卫生以外,还追求品位独特、文化底蕴、个人空间。因此,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营销的过程中要从高起点、高品位着眼,对深层次的农业民俗文化的开发,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品味提升。
第二,切实解决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三化”问题。所谓的“三化”问题,就是庭院的美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以及服务的标准化。这“三化”问题是目前乡村旅游服务层面存在的弊端,因此,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要科学栽花植草,美化农家环境;同时,学习城市一些星级酒店的居住环境,改善卧室的寝具和卫生间的洗浴设施的方便、卫生、整洁程度。此外,最重要的是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标准,做到既要有农民的质朴热情,也要有向城里看齐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第三,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和规划,目前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呈现着乱象的态势,这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埋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政府部门要对乡村旅游景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扶持乡村旅游的配套政策机制,通过对乡村旅游景区在土地、交通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实现乡村旅游景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乡村旅游景区的多个地区,进行交通标志、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此外,建立农村本土特产产品的生产与物流配送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的农副食品行业。
第四,转变经营理念,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从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角度切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一是要充分认识乡村的经营理念精髓,转变经营观念,通过“农”、“家”、“乐”这三方面形成自身的经营理念。二是结合营销宣传,塑造自身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化辐射各个区域,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需要服务水平的配合与支持,只有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陈欣,马莉,董珊薇.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2] 罗康荣.农家乐与休闲运动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1,(8).
[3] 曾建明,肖洁.略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J].改革与战略,2010,(8).
引言
由于旅游业在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区经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优化城乡形态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同时国家也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旅游的带动效应及经济、社会价值较大,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发展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是一种驱动力较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吻合了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和建设道路,将旅游城镇的建设主动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旅游业驱动的城镇化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动力。
一、旅游城镇的概念
旅游城镇是拥有特色的人文、自然资源,在城镇经济结构中旅游业占主导地位,旅游资源保护完备,生态环境品质优良,提供相关旅游产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县城或乡镇。曾博伟对旅游小城镇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旅游小城镇是拥有独特或者较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娱乐、观光、休闲抑或商务活动频繁,且旅游经济在当地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带动比较明显的乡镇。本文认为旅游城镇是具有特色的人文或者自然资源,旅游业在城镇中是主导产业,旅游接待设施完备的城镇或者小城市。除此之外,国内有很多旅游界学者对旅游城镇化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认识,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于旅游业驱动城镇化发展。陆林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指旅游业是推动城镇化的一种动力,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能够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如果单纯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镇化是指为人们的消费等级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变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这种需求而对城镇功能的完善,旅游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必然引起的城镇化进程化的加快。黄震方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指旅游区内非城镇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聚集,旅游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镇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加大。
二是旅游城镇化是旅游景区的城镇化倾向。认为,旅游城镇化是城镇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同时也是旅游景区内景点的不断人工化,景区的发展建设更加趋向去城镇化的现象;徐红罡认为,在旅游城镇化是旅游景区的城镇化倾向,在旅游景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负面因素,如对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分割和破坏、景区内和景区周边建筑拥挤等,景区及其周边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过度建设,明显大于游客需求,导致了“过度城镇化”。
二、三门峡城镇化状况和发展目标
(一)三门峡城镇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三门峡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大力提升了城市功能,三门峡市区作为三门峡地区发展的旅游中心城市作用增强。三门峡市积极构建以三门峡为区域中心城市,以渑池和义马、灵宝为两翼,以310国道沿线小城镇为纽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三门峡市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两大三小”组团发展的部署,形成了以三门峡市内的湖滨区、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和以陕县的城区、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的“两大”组团;以义马、渑池、灵宝和卢氏四个县城城区为主体的“三小”组团。
三门峡市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逐渐改善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四大一高”战略的不断清晰,产业集聚、经济活跃,为城镇化的实现畅通了户籍渠道。三门峡市实施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大提速的行动,各个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的功能逐步提升,三门峡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速度加快。
(二)三门峡近期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城镇化的建设要依照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有序进行。至2020年,在城镇化的建设中近期要着重建设以三门峡为区域中心城市,以渑池和义马、灵宝为两翼,以310国道沿线小城镇为纽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同时,以“两大三小”组团《以陕县县城、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的新区“两大”组团;以义渑城区、灵宝市区和卢氏县城为主体的“三小”组团》进行规划部署。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总体格局,形成一个分布有序,层次分明,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空间网络格局。“一核”即以三门峡都市区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以陕灵盆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主要载体,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209-310国道等区域交通走廊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形成带状组团型城镇群体结构,是带动全市城镇化及新型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两翼”分别是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和卢氏生态发展翼。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是依托渑池县城和义马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煤-电-铝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与循环升级,联合周边英豪镇、观音堂镇等小城镇,成为带动全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核心。卢氏生态发展翼是以卢氏县城为中心,依托三门峡南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将是带动全市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发展的“生态之都”。“三带”分别是沿黄河生态带、崤山-小浪底生态带、伏牛山-熊耳山生态带。是三门峡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所依托的三条生态保护带,也是三门峡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重要支撑。
三、国内外旅游城镇的发展路径
中国早期的旅游城镇化道路主要是依托著名景区发展得以实现,许多旅游城市或县城实际上就是著名风景区改名而来,如张家界市,黄山市等。但目前中国还没有旅游产业高度聚集,旅游城镇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的小城镇,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城镇化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化难以覆盖到的边远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的作用更为明显。比如,1984~2002年,四川省的城镇化率从13%增加到20%,只增加了7个百分点;但是同期九寨沟县两个旅游小城镇永乐镇和漳扎镇城镇化率却分别增加了25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我们也可以来借鉴以下发达国家的旅游城镇化经验,世界发达国家通过旅游实现城镇化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旅游产业的高度聚集发展形成巨大的人流,进而带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从而使得城镇化快速推进,甚至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性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是墨西哥的坎昆,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另一种是通过旅游产业适度聚集,推动乡村地区以一种渐进、协调的方式实现低度城镇化,这种城镇化方式更多的利用了乡村风貌、传统文化等特的吸引来发展旅游,旅游市场的稳步增长促进了城镇规模的扩大,甚至新城镇的产生。如日本东北部的山形县小国町和大分县的汤布院镇。
四、三门峡市旅游城镇的开发模式选择
(一)旅游城镇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程度
旅游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差异性。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选择能加速城镇化进程,根据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和城镇布局的原则和精神,构建一部分小城镇,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三门峡市旅游城镇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并能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带动和促进的作用。旅游城镇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009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该发展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15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使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和加快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旅游城镇化的建设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程度。旅游城镇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任何旅游城镇的建设都不能脱离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而自成体系,地区旅游城镇的发展模式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程度。
(二)三门峡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1.各城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别较大。三门峡地区 33个乡,29个镇,其中渑池县12个乡镇,陕县13个乡镇,卢氏县19个乡镇,灵宝市15个乡镇,湖滨区3个乡镇。乡镇中人口多少差别较大,较小的乡镇有店子乡等约4千人,较大的镇是各县的城关镇约10万人左右。各城镇的旅游人口密度差别较大,距离城市较近的乡镇规模较大,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尤其是比较偏远的乡镇人口密度较小,乡镇规模小,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别较大,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乡镇大多位于风景区附近,乡镇内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基础设施较差的乡镇大多是距离风景区较远、旅游资源组合情况较差不利于发展旅游业。各个乡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关联度很大,相比起来,因为旅游业的开发所带动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相当明显。
2.各城镇旅游资源禀赋差别较大。三门峡地区地处秦岭东南麓,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面积695.6万亩,森林覆盖率47.99%,居河南省第一。三门峡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怡人的气候和较好的自然环境,也决定了三门峡地区内独特的风貌,从总体上来说三门峡地区内自然类旅游资源禀赋较高,这也决定了具有较高旅游资源禀赋的乡镇具备了发展成为旅游城镇的条件。
(三)不同的乡镇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来选择旅游开发模式
由于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造就各乡镇大小差异、人口密度差异、同时也决定了该乡镇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各乡镇由于辖区内旅游业的开发状况不同造就了乡镇经济上的差别、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对待旅游业的态度等。因此,经济状况、辖区内人口多少不同、辖区内旅游经济状况不同的乡镇必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旅游城镇发展模式。总体上来说,旅游城镇的发展模式可也通过两种方式来驱动:其一为旅游驱动型小城镇。通过城镇核心地区旅游产业的高度聚集发展形成巨大的人流,进而带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从而使得城镇化快速推进,成为旅游城镇,如灵宝的函谷关镇、店子乡等。其二是通过渐进式的旅游发展来发展旅游城镇,这些城镇的旅游资源聚集度较低,距离高级别的旅游资源较远,那么通过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或者当地的民俗特色,风气,特殊的地貌与居住环境等来逐渐的建成旅游城镇,如灵宝的大王镇等。
(四)重点旅游城镇的选取和开发模式选择
在灵宝市,选取函谷关镇作为旅游城镇进行重点建设。函谷关镇,位于灵宝市北郊,人口一万至二万,交通便利,连霍高速公路灵宝市站出口设在境内,灵函公路交通便利,公交车直通镇区和旅游区。因其古老的老子文化历史渊源拥有景点20余处,因此,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为依托,逐步与周边景区如燕子山、娘娘山等景区进行资源与产品整合,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建设以函谷关镇为中心的旅游城镇,完善旅游城镇的旅游支撑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成以旅游驱动的旅游小城镇。
在陕县,选取西张村镇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镇。张村镇位于陕县,是陕县面积最大的镇,人口规模达到3万以上。距离三门峡市区21公里,交通便利。毗邻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的西张村镇和灵宝市接壤,灵宝市内的旅游景区如函谷关旅游区,娘娘山旅游区,汉山旅游区距离西张村镇较近,因此,在陕县西张村镇作为旅游城镇的条件比较优越,陕县西张村镇发展成为旅游城镇也是旅游驱动型的。
在渑池县,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渑池县的段村乡集中着渑池县四分之三的旅游景区,仰韶大峡谷、黄河丹峡、石峰峪风景区,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所在仰韶村则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的韶山脚下。因此,在渑池县,为了带动县城北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考虑到旅游景区的聚集状况,选取段村乡作为旅游城镇。
卢氏县内四个旅游景区呈点状分散分布于县城周边的深山区,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狮子坪乡,豫西大峡谷位于官道口镇双龙湾风景区位于双龙湾镇熊耳山风景区位于汤河、横涧两乡境内。卢氏县面积较大,人口稀少,乡镇的居民多分散居住,乡镇规模较小,人口过少,在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发挥的有限,因此,在发展旅游城镇的道路上,要把重点放在县城,将卢氏县城培育为旅游城市。
五、结语
[关键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5.43.195
随着城市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人们希望走出城市,回归自然,乡村旅游能使城镇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极大地满足了城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渴望。乡村旅游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带动了第三产业。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新增就业约20万人,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新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6个,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1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农业和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城市化水平高、客源市场潜力大,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辽宁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到广大乡野寻求新的休闲空间悄然成为时尚,为辽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近年来,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乡镇、旅游专业村等在辽宁陆续兴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从2010年开始每年评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到目前为止,辽宁省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连市金州新区、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辽中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大连市庄河市7个县(区、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凤城市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盘锦鼎翔农工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沈北新区紫烟薰衣草庄园、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等20个景区(点)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已成为河北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2.29亿人次,总收入813.6亿元;2011年,乡村旅游收入实现436.98亿元,增长绝对值达到171.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3.1%;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2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虽然辽宁乡村旅游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特色旅游项目、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人才匮乏、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2.1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投资拓宽观赏区道路、修建观赏平台、移动卫生间、停车场、指示牌等基础设施。盖州市大力发展山庄旅游,万福镇投资1亿多元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贵赤线拓宽工程、高标准木栈道、砌石栈道、凿岩石台阶工程、人工湖、鹅卵石护坡工程等,建设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同时要不断提升产品品位和档次,改善卫生环境,提升环境品质,“食、住、行、游、购、娱”一体,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但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传统的、原貌的乡村场景和氛围,凸显乡村本真特色,防止农村城市化。
2.2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
在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体现差异性,避免仿效跟风、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深入挖掘文化特质,充分利用本地区历史文化、民间非物质文化等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和乡村旅游精品。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辽宁省多个县市已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东北地区第一家国家级生态县辽中县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等优势率先在辽宁开展“庄园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普兰店市以北部安波温泉、老帽山、鸡冠山等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温泉养生、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以中部清泉寺、望海寺以及设施农业、农业示范基地为切入点,打造文化访古、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以南部平岛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海滨休闲娱乐乡村旅游。叫响“洗温泉、登帽山、访古迹、享农事”的乡村旅游品牌。鞍山市紧紧抓住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出“春节文化庙会”、“梨花文化赏花会”、“南果梨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并举行“祭南果祖树开梨仪式”,以传统形式、新的寓意进一步将百年南果梨文化与旅游元素相融合,打造出鞍山市又一张城市旅游靓丽名片。
2.3 进行资源整合,强化乡村旅游
一是以知名景区景点带动乡村旅游。鞍山市具备世界最大玉佛、亚洲著名温泉、中国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祖国钢铁之都、乒乓球冠军摇篮等旅游元素,可将这些元素与健康养生、沟域乡村文化等乡村旅游元素结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以知名旅游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是与旅行社合作,增大客源。铁岭去年在吸引域外游客来铁岭旅游方面,重点与沈阳中青旅、海外旅行社等开展合作,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组织沈阳及周边城市万余游客来旅游。
三是整合当地资源,统一管理。改变农民独门独户的经营方式,将他们集中起来,促进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紧邻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台头子村成立了辽宁省首家“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农家院发展旅游接待业,组建农家乐旅游接待一条街,统一制定标识,统一卫生及收费标准。有着17年油菜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2000亩的兴城市刘台子乡成立了油菜花种植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经营和管理,规范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但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造性,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其根本利益,才能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
2.4 做好旅游宣传,扩大知名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营销手段,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扩大影响力;通过微信、微博和短信等新形式进行旅游产品推广。如兴城市刘台子在举办油菜花观赏节前召开推介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刘台子油菜花,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桓仁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五女山米兰酒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北甸子乡为特色乡村旅游新干线试点乡,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亮点对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大力宣传。
2.5 培养引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的景点基本都是由区域内的农户自主经营管理,他们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文化水平不高,必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局限。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水平;向旅游企业学习先进的服务标准和管理经验,应用到本地区乡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中来;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取经,进一步提升市场意识、旅游致富意识;引进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势必会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3 结 论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认真抓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切实帮助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展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广大农民致富。河北省应借助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发展,力争形成“以旅促农”的发展新格局,为把辽宁省建设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省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虞城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商丘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商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切实推进刘集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旅游”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社经考察研究论证,决定依托我乡北部的明清黄河故道开发建设“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打造“菜花小镇”。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旨在打造一座风光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集“电商网店、亲子体验、养老养生、自助采摘、自助烧烤、休闲垂钓、林下养殖、花卉园林、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村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旅游农场。
二、项目概况
“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北部,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相望,东与苹果之乡乔集乡毗邻,西和“千年古城”利民镇、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田庙乡接壤,虞(城)张(集)公路横穿境。该项目地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常住人口达14.6万余人,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00亩,分三期建设开发,总投资1.2亿元。
刘集乡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古黄河治水英雄喝挡(赫党)二将军和苏楼村王刘氏剜肉奉母被称“孝思格天”等美丽传说,长期向刘集人民弘扬着忠诚孝道思想。“菜花小镇--刘集”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项目的必要性
1、随着我国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绿色,更加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高品质生活。当前,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花海旅游更是热潮。春季旅游,3-4月份旅游是赏花品种缺失的季节,唯油菜花观赏担当大任。如何围绕油菜花打造特色景观,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个景区倾心关注的议题。目前刘集乡政府已经与澧县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彩色油菜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专家经过40余年的研究,截止2017年已研制红色、紫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花色愈20种。彩色油菜花主要适用于各大景区及特色种植基地造景。因花种新奇、花色鲜艳、花瓣大,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挖掘产品的价值,极具特色且前途光明。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决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
4、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找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5、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6、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8、刘集乡地处黄河文明腹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绵延4.8公里的黄河故道大堤全部为新庄、朱集、甄寨三个村集体经济用地,没有当作承包地分给当地农民,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任何障碍。特别是作为项目景点精品聚焦的新庄村,村容村貌整洁,居民思维意识普遍较高,具备整村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主辅道路、景观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景区采用喷灌节水措施,安全绿色无污染。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鱼塘开挖
五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农户旅游接待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长期在外地务工农民闲置的房屋、院落低价租赁过来,统一标准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完善景区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①种植园区建设。新庄村区域内黄河故道大堤堤面和堤脚共560亩,春季种植彩色油菜,夏秋季与进口红地肤进行轮作,朱集、石庄、甄寨500亩故道大堤栽植普通油菜,堤脚80亩栽植冰岛虞美人,古堤南北两岸120亩栽植多彩蔷薇,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新庄村吴堤口村以东建设50亩以杂豆、洋芋、红芋、荞麦、山药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区,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0亩拱棚瓜菜种植园;懂菜基地南侧建设6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园区北侧建设30亩奇异鲜果采摘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②栽植园区建设。围绕现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5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③养殖园区建设。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千只围栏养鸡区、500只兔养殖区、500只鸭子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孔雀、鸽子、彩色山鸡等;甄寨村建设650亩小龙虾养殖区。并建鱼塘两座,投放鱼、鸭、鹅等。
④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3个农家乐、2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景区大门2个,建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民宿品位,建乡村宾馆10个;建设1处农耕文化博物馆、2个演艺广场;建设孝善文化产业园1个;建造5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20个休闲生态茶座,10个休息亭台、1座移动式游泳池、11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旨在把刘集乡建设成为虞城县居民的后花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黄河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花、摘菜、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豫东婚嫁体验(24拜)、 特色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农家自酿葡萄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市场预测与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
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游客结构主要以商丘市虞城县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2天。游客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为主,市域区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田庙乡万亩梨园、利民古城、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3万人以上的客源。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9年12月完成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从该项目建成第一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3万人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转移就业问题,可安排1000余人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游客和占领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绿化保护;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有毒物质,对周边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二、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参考文献:[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1、旅游企业数量少,实力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企业数量较少。截止2012年底,沿海地区共有国家等级景区79家,占全省的19.9%,星级饭店225家,占全省的24.9%,旅行社324家,占全省的17.4%。在旅游企业数量较少的同时,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以旅游业的支柱———旅行社企业为例,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集团企业。具有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国际类旅行社仅为4家,与全省49家的数量相比,规模较小。2011年全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前十旅行社也与沿海地区无缘。
2、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不足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与宣传推广能力有限,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游客对于旅游企业的了解也较少,影响了企业品牌知名度。目前,江苏沿海地区仅有南通濠河风景区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处。这与江苏省内其他区域旅游景区相比,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酒店企业方面,南通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引入洲际集团、宙辉国际以及金陵酒店等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建设了中南大酒店、绿洲假日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但从总体上看,沿海地区高质量的酒店较少,本土品牌缺乏。地区内创建的“家十分酒店”经济型酒店品牌,影响力只局限于区域之内,游客认同度不强,在与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汉庭等连锁酒店集团品牌的竞争中劣势明显。旅行社方面,没有本地的知名旅行社,较大的旅行社例如南通康辉旅行社、南通中国国际旅行社一般是依托大型国际旅行社集团的子公司。
3、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缺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无暇顾及品牌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甚至也没有专业的部门负责企业战略规划或品牌关系维护。旅游企业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创新观念,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沿海地区旅行社为例,目前沿海地区旅行社以传统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为主,忽略了市场的其他需求,经营范围雷同、产品无特色,相似旅行社之间竞争激烈。这就造成旅游企业在低端竞争中不断消耗自己,缺乏特色经营,也无法形成品牌。
二、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1、景区品牌建设策略
旅游品牌的建立是发展旅游的关键。江苏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全国所有的8个主类,其中28个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的90.3%,而117个基本类型约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的四分之三(75.48%)。江苏沿海地区应依据其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将众多零散资源融合一体,形成较为统一的形象品牌,从而提升江苏滨海地区景区的吸引力与市场感召力,促进江苏滨海地区旅游的飞速发展。各地可以围绕“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深度挖掘品牌内涵,构建品牌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以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海神话文化旅游品牌、以丹顶鹤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大潮坪生态旅游品牌,以南通濠河、吕四渔港为代表的江风海韵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子品牌。同时,整个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都在推进旅游区域一体化、这已成为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共识。旅游品牌的构建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域协作完成,众多城市共同打造世界闻名的蓝色海岸。区域协作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通过不同地区特色将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尽可能地发挥各地的潜力。因此,江苏滨海地区不应该是一个被行政单元分割的旅游目的地,而应通过从体制到资源的整合优化,建立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挖掘、提炼旅游品牌,打造经营江苏的滨海品牌。
2、酒店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江苏沿海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情况与旅游市场情况,建立特色酒店品牌。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南通和盐城市是江苏的中等城市,酒店企业经济实力有限,和一、二线城市相比,商务客人还没有形成高星级酒店足够的客源。因此,不应盲目的投入到高星级酒店的激烈竞争中去,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态旅游特色,发展针对游客的特色酒店,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取得品牌优势。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生态酒店品牌。生态酒店是指那些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昆明世博城附近建设的“IN的一家”生态公寓酒店依照国际标准(BRREEAM)制定有关环境、能源与资源效率分析,采用生态建筑系统与节水设施、建立绿色题材的书吧、生态主题的儿童公园和健康体验的森林水疗,受到客人的欢迎。江苏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旅游区、连岛旅游度假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等景区发展潜力巨大,又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生态主题酒店的建设是对江苏沿海地区良好旅游环境基础的利用与保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酒店业自然也不例外,通过绿色发展,必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乡村旅游相适应的乡村旅馆品牌。1951年,在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乡村旅馆,经过近60年的发展,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已经成为遍布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超大型乡村旅游度假住宿体系,每年接待3500万人次的过夜量,由此产生的年直接经济收入为4.5亿欧元。与星级酒店的大而全相比,乡村旅馆的优势在于为客人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条件和切身体验。江苏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乡村成为游客旅游的重点之一,像区域内的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县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射阳县洋马镇十里菊香景区、江苏永丰林农业生态园等都是可以吸引游客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许多游客乐于安静地选择一处生态环境怡人的景区,享受度假的休闲与快乐,乡村旅馆无须高档、豪华装修,以自然、简洁为主,这使其可以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得到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可以建立类似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的组织或公司,对乡村旅馆进行统一管理,注意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特色资源、独特风景和特有文化民俗来建造别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乡村旅馆,打造乡村旅馆布局体系与品牌。
3、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旅行社企业品牌的建立对于地区整体旅游的影响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各个旅行社普遍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我们应该通过打造旅行社联合体和旅行社集团,创立自主旅行社品牌。鉴于江苏沿海地区旅行社企业规模小、财力弱,缺乏核心企业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旅行社联合体打造旅行社品牌。目前,旅行社联合体在我国已经有初步的发展态势。上海著名的春秋旅行社在起步阶段也是通过吸引中小旅行社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众多的分社与网络营销系统,点运用春秋的营销网络和品牌,可以自身获得90%的利润。实现旅行社网络化布局。这种旅行社的联合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江苏沿海地区政府可以支持悦达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建立悦达旅行社的基础上,增大资金投入,建立旅行社联合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4、旅游新业态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目前沿海旅游带内的旅游新业态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品牌效益尚未形成。因此,旅游行业应抓住机遇,着重培育邮轮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新业态品牌。邮轮旅游产业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据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CLIA)资料显示,邮轮旅游自诞生以来,一直以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8.6%。亚太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不断兴建的专业邮轮港口,成为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中新的增长点,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江苏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扩大邮轮产业影响力。另外,还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促销会等活动,发展集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三、总结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省旅游局党组把“推动科学发展,造福三秦大地,建设旅游强省”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旅游工作,以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在省委十二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学习活动刚开始,党组就把这次学习活动作为旅游行业解放思想、拓展视野、科学谋划、开创未来,大力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来认识。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严格按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整改工作是整个学习活动最关键阶段,局党组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在局党组的重视下,较好的完成了整改阶段的任务。现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暴力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省旅游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均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较去年略有增长,可达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预计可突破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9%;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的结果;是旅游行业30万从业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
第一、解决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旅游产品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金丝峡景区投资7000万元完成旅游道路、景观和环保交通等项目建设,提升了景区品位,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南宫山景区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投资1.4亿元实施旅游道路、景观设施、休闲度假设施等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游览环境明显改善;长青—华阳景区加快开发建设进度,投资1.4亿元,完成70公里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游人步道、古镇改造和乡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具备开放接待条件。陕南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南郑黎坪等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有新突破。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不断完善和升级,已成为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文化休闲主题公园已免费对游人开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韩城古城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是积极为旅游企业招商引资构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东西部经贸洽谈会、××投资合作洽谈会、××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安康市利用××首届旅游博览会,洽谈成交旅游投资项目10亿元,渭南市通过举办旅游项目洽谈会,达成70多亿元投资项目。三是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旧址、照金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步伐,规划和开发杨家沟革命旧址、渭华革命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安排省级资金1100万元,加快旅游景区引导标识体系、旅游净化工程、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旅游环境。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国内市场宣传推广。5.12以后,我省旅游业进入低谷,随着震后恢复重建的进程,为了尽快恢复我省旅游业,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展开了大规模高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一是组织全省各市区、各旅游企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香港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记者来我省考察,对拓展和巩固主要客源国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大规模开展国内整体促销活动。围绕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旅游促销团先后赴××、××、河南、××、山西、江苏、广州、××等省市区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举办数场旅游推介会,与文化、文物、商贸捆绑促销,集中宣传了××旅游形象;特别是与中国五大旅行总社签订入境旅游五年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客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和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座谈会、陕甘川旅游协作年会、环渤海湾区域旅游合作会。举办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省首届乡村旅游博览会,改革开放30年××旅游成果展等大型宣传活动。三是加大主流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力度。投入3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海外频道、英文频道和凤凰卫视频道投播了××旅游形象广告片;与凤凰卫视美洲合制作的52集《文明的起源•盛世的起点—中国××》旅游节目在凤凰卫视美洲台和欧洲台正式播出。在××火车站和××咸阳国际机场投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四是更新制作了一批旅游宣传资料。更新制作了中、英、日文版的《××旅游综合册》、《××奥运旅游专册》、《××旅游地图》、《秦兵马俑故乡》dvd旅游宣传片和《××精华旅游线路》、《2008中国网通奥运黄页-奥运××畅游××》画册等,全面宣传××旅游。
第三、强化旅游行业指导和监管。一是加强乡村旅游和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对全省2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财政帮扶工作,并对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加强管理与引导工作。同时,加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指导和管理。二是继续抓好旅行社规范经营、导游队伍建设,星级饭店标准化管理工作,着力做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作;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点开展“零负团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四是进一步加大了行风建设力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旅游行风建设活动。
第四、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和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给我省汉中、宝鸡部分旅游景区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对我省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灾情,局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部署,立即行动,局领导带队,深入到灾区察看灾情,靠前指挥。一是立即启动旅游应急预案。二是以人为本,组织营救疏散被困地震灾区的游客。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的资金支持。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争取国家资金300万元,全部用于灾区恢复重建。四是广泛开展救灾援助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踊跃捐赠。五是着手开展灾后旅游业重建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组织召开陕南旅游市场恢复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九条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措施。
第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面对今年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一班人多次调研和分析,曾先后6次召开旅行社、宾馆、景区等业内人士和旅游专家学者分析会、调研会、论证会,局领导还分别下企业调研情况、寻求应对良策。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局党组及时号召全行业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气馁,不等不靠,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积极寻求应对办法,保持企业不乱,队伍不散,并且想方设法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共渡难关。一是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二是建议省政府推行国民休闲计划,鼓励景区开展××人半价游××活动。三是为企业培训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到企业不散,队伍不乱。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要大力开发与参性强、个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抓好苗家刺绣、蜡染、花带、苗族织锦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产品开发,打出苗家腊肉、苗家酸鱼、干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绿色食品品牌。构筑旅游商品发展平台,建立我乡土特产旅游定点购物点。让游客购买到我乡的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