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课外阅读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的价值

第1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然而,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在“课外(校外)”,主体是“学生”,教师施加影响是在课内(校内)。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相对松散,校外与课内时空跨度大的学习特殊性,造成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难度:(1)文本篇幅大,问题琐碎不得法,缺少从整本书角度出发的指导。(2)学生交流的内容随意性大,浅层次思考,教师没有有效地引导与调控。(3)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单一,没有读前、读中、读后的指导范式,没有合适的教学流程,没有具体的教学准备。(4)教学定位失度,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教材。过细的讲读不能解决大篇幅课外读物的指导任务。(5)部分教师因为学生阅读进度、阅读差异大,畏难而放弃指导。(6)教师因反馈信息难以掌握,无法快速、准确获得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对阅读指导造成障碍。上述问题,其核心是课内指导与课外学习之间的脱节。

一、导读手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导读手册”是教师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体裁特点、语言风格等设计的帮助学生完成该读物阅读的“配套手册”。它类似一本作业本,学生可完成练习;它类似一本说明书,提供读物的相关信息;它类似一份成果集,将学生阅读转化为具体图文;它还是一份思维导图,可反映学生的感想、思维过程。

导读手册能够应对课外学习与教师指导脱节的问题。老师可以针对课外阅读的学习特点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规律,设计“导读手册”。

依托“导读手册”展开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具有独特效果,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研制好《手册》内容。无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学生都可以从《手册》中找到相应的探究任务和方法导引。使手册、原著、阅读过程相互关联(联结),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活动,能发挥出“学程导航”的作用。

下面以《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导读手册为例具体说明:

1.用手册助自读。导读手册就是一本课外阅读“指导手册”,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兴趣、有重点地完成课外阅读。“我的阅读规划”栏目让学生制定阅读整本书的计划;“作家简介”“亲近作品”等栏目让学生了解作者与作品;“对话爱德华”“心随书动”等栏目让学生重点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变化。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当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能够借助导读手册的介绍、提示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导读手册,就是孩子自主阅读这本书的拐杖。

2.用手册促理解。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有的学生关注到但是无法深入理解。导读手册的设计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例如根据小说尾声写到“爱德华放弃了”的情节,设计“对话爱德华”栏目――你认为爱德华为什么会放弃?如果你是它的心理医生,你会如何帮助它?导读手册用这个栏目引导学生在小说难理解处停留,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思考。写下来的内容可以在同伴交流、课堂分享中不断修改、完善、深刻。不论是学生阅读过程中还是教师指导课上,导读手册都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3.用手册教读法。小说人物多、篇幅长、情节复杂,概括起来非常困难。概括情节恰恰是阅读小说重要的读书方法。导读手册“心随书动”栏目就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目的。“心随书动”(图1)要求学生绘制“爱德华的旅行图”,其实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用绘图的方法,把主要情节直观表现出来,学生借助图,完成情节概括。通过课内指导,教师提炼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这一类课外书(小说)的读书方法。导读手册在传授阅读方法上发挥了作用。

4.用手册晒成果。导读手册由教师设计,学生使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依照手册导引,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如画出“旅行图”(图2),添加“人物标签”,记录“角色名字”,写下“个人体会”,摘录“妙语”……伴随阅读过程,一个个阅读任务相应完成,导读手册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导读手册,而成了专属于某个学生的“个人成果集”。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的导读手册相互交流、展示,在展示中取长补短,促进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导读手册实现课外阅读评价方式的创新,其效果好于单一的试题内容考核。

5.用手册评与教。教师阅读学生的导读手册,能够准确掌握学生阅读情况,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成效作出准确的评价,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内指导。手册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凭借。学生读得好不好,可从手册上的“阅读任务”反映出来。情节图画全面了,整本书自然都读懂了;“人物标签”写了哪些词语能反映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程度……这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其次,学生的手册为教师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阅读起点。“爱德华的旅行图”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利用学生绘制的旅行图,组织他们当堂介绍,同桌交流,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形成课堂多元互动。教师利用手册上的学生资源,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导读手册的建构策略探寻

导读手册能用、能教、能学、能评,搭建了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的桥梁。在设计导读手册时应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使之更紧密的联结阅读与指导呢?

1.功能:学程导航、方法习得。设计阅读手册的内容时,要突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功能,既包含阅读的一般方法,又有适合特定书目或者一类作品的具体方法。一般方法的指导可以从手册内容的框架上体现,大致围绕作家作品、故事人物、情节理解、阅读感受、语言学习五大块构筑。通过板块化设计,多次反复,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熟悉阅读流程,掌握读书的一般方法。具体方法的指导,要根据所读书目内容、体裁确定。如《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作为一本小说,设计“心随书动”栏目,让学生把故事情节用图表画出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梳理小说情节的读书方法。

2.内容:综合汲取、指向表达。一份导读手册常见内容主要包括“走近作家”“亲近作品”“人物传真”“人物印象”“心随书动”“话题探究”“思想启迪”“片段赏析”“妙语摘录”等。栏目的确定可以根据书目的特点、阅读者年龄特点有所调整,尽可能涵盖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依照手册的内容有耐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阅读任务。一般来说手册内容的设计主要关注作家、作品、主人公、情节概要等。需强调的是,小学生的阅读有一明显特征,重视情节,忽视语言。因此,手册内容应该关注内容,关注语言,关注形式。既有情节梳理,又有段落赏析,还有精彩语言归类等功能的板块,从而帮助学生关注文本讲了什么故事,故事怎么讲的,并且引导学生对文章如何表达形成一种敏感。通过综合汲取,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用。

3.任务:梯度分层、呈现学情。阅读者的知识经验、年龄特点决定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因此,《阅读手册》的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与认识水平,根据年段选择合适的阅读任务,合理定位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梯度,分层次。如中年段课外阅读主要侧重了解情节、理解内容、积累语言的阅读活动;高年段则侧重认识人物、感受主题、赏析写法等阅读活动。同样关于掌握小说的情节,如三年级读《夏洛的网》,指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导读手册中设计“画一画故事中出现过的蜘蛛网”“连一连小猪威尔伯生活的地点”两个低难度阅读任务。而六年级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定位于指导学生赏析小说情节的精妙并理解小说内涵,于是导读手册中设计“画出爱德华的旅行图,打上幸福指数”“对话爱德华――分析爱德华内心封闭的原因并开导他”两个有思维深度的阅读任务。同一阅读技能的培养,年级不同,难度也应有所差别。如认识人物,从易到难可以设计“找一找出现过的人物”“简要介绍喜欢的人物”“主人公的印象”“走进人物内心,说说人物变化”等阅读任务。阅读任务梯度分层,手册内容和形式相应变化,关键能呈现学情,为教师开展课内阅读提供第一手资源。

第2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4-01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

阅读中对学生的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字,词以及语法和修辞的运用。小学生在小学结束时要求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并且要求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这种对基础知识的硬性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锻炼,但是在阅读中不经意的浏览会记住更多的汉字。

2、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语言和抽象号合理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所经历的事情。课外阅读量增加,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等基础知识的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在说话时更具有说话的艺术,使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可以在阅读中体现并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熟练的运用。

3、有利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阅读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于它本身的性质,因为它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课外阅读中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各种书籍中吸取营养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书。有了感兴趣的书,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4、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受到道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样对他们来说都是道德行为养成的一种方式。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内心更加丰富,抵御负能量的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的。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现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增加的“提高阅读品味”教育部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内容不精的这个事实。书籍选择的好坏对于学生们性情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书籍层出不穷。孩子们在选择图书时,大部分都喜欢漫画那种插图较多故事情节性强的书籍。这种书籍适合放松心情,对愉悦身心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没有明确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应该选择名人传记、中外名著、自然科普类书籍作为阅读对象。

学校教学没有为课外教学提供良好的读书位置,额外供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可供外借的丰富的书籍。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们没有精力阅读课外书。学校教学没有充分的关注孩子自身个性的养成以及兴趣的培养,父母和学校一样功利性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兴趣需要在学习成绩面前让路。在不耽误课程的同时阅读课外书是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措施

1、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学校和社会应该多多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籍,供孩子们借阅和传看,鼓励学生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借书制度,并且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很好地阅读课外读物。 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但对所阅读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在不耽误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反复运用上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内容。

2、监督下的阅读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既可以阅读教材后面的推荐书目也可以阅读童话故事,给小学生留下一个善良美丽的心灵,也可以阅读名人传记等书籍,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给孩子们的心灵注进力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有积极作用的书籍时,要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督促学生们形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喜好。教师除了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还要采用多种检查方式。要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促进他们高效的读。

父母也可以帮助学生们阅读,并且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有所奖励。通过不断的奖励激励孩子们坚持阅读,在阅读中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有促进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教学仅仅是引领学生走入学习世界,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基础知识的环节。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有重要的作用。把每一个地方打造成一个书斋,再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在用文字充实自己的内心的良好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2012(10)

[2] 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2013(06)

[3] 胡也红.《浅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1卷第3期;54

第3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巩固,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内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还统一安排,有机结合学生课外的阅读活动,使课内外阅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一、掌握课外阅读的原则,科学对待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它完全不受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约,上下五千年,中外古今未,均可涉猎,有集体的、小组的、个人的各种形式。

(一)兴趣――课外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有选择地、愉快地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兴趣能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有效地掌握客观事物。在学习上,兴趣就叫求知欲,是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动力。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由此可见,兴趣是探索知识的“激发剂”。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的目的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必须首先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目的与方向。其次,要开展一定的阅读活动。活动越多样,随之产生的兴趣就越浓厚。如果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心情上感到愉快,心理上产生满足,就更能激发出强烈的兴趣。

(二)自主――课外阅读的基础

所谓自主性,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坚持自主性原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应如此。因为整个活动的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不通过自己的自觉努力,是无法增长知识和能力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导”,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只不过是课外阅读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已,像打篮球一样,教师仅是“场外指导”,而学生是登场打球的主角。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手。

(三)灵活――课外阅读的关键

课外阅读不受课堂的限制,不受其它约束,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扎扎实实地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二、探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吕淑湘先生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适当指导。例如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不值得看,这本书有什么长处,那本书有什么缺点,等等。多少指导一下,学生得到的帮助就很大。”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指导的方法。

(一)指导好阅读的方法

要提高阅读质量,收到好的阅读效果,指导好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的来说,要教育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质疑、鉴别、吸收等。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鲁迅先生就曾多次谈到泛读问题,无非是要求读书人要了解知识大厦的全貌,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但泛读决不能蜻蜓点水,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而应该广泛涉猎,抓住要点,得其精神。精读要求选择读物,细读精研。因此,精读必须明确目标,做到熟读、深思,甚至背诵,真正有所得,可以用。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可以安排几次精读指导课,采用课堂教学形式给以具体指导。

2.多思考、多动笔。读书如不思考,就会读无所得,读书也就成了无效劳动。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本领。课外阅读的“动笔”,不是指写有头有尾的文章,而是指读书过程中做记号、摘记等,通过这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展课外阅读的效果。

3.计划性。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指导学生订出课外阅读计划、确定课外阅读篇目,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订好计划,然后付诸实施。在订计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各类读物的比例,以防只读某一类读物的“偏食”现象。

(二)选择并推荐好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

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这类读物的兴趣随着年龄而递减,转而对战争题材、英雄人物的故事产生很大的兴趣。同时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缺乏社会经历,认知能力差,鉴别能力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指导他们选择读物。

1.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提供这类读物很重要,因为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内知识,使学到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例如,教了《美丽的南沙群岛》、《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可以推荐有关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文章让学生阅读。又如,学习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以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学习了《金蝉脱壳》,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

2.反映祖国历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激发学生为祖国努力学习。

3.某些介绍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一类读物。这些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例如《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

4.富于教育意义的寓言和童话故事。这类读物一般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具有启发作用,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这些形象化的读物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第4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家校社会视野;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指导

目前,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中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应试成绩已经不再作为考量中小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九年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宽广的课外阅读知识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石。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空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亟待得到实效性指导,以更好地明确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有效地读。

1 家校社会视野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校内课外阅读。随着专家的呼吁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被广泛地接受,课外阅读已经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全面立体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校内的课外阅读氛围比较良好,教师与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比较到位,对课外阅读要求比较明确。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学校语文教学扎实地开展组织系列课外阅读活动。

(2)家庭课外阅读。学校课外阅读能够在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规定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但是家庭课外阅读的情况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通过调研走访以及与家长沟通,能够发现家庭课外阅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在学校有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回归家庭,学生的惰性开始滋生,在没有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之前,家庭课外阅读很难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家庭课外阅读受到家长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家长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家长自身已经没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并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会不断放松,在学校要求的情况下,家长会为学生购置阅读设备与书目,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家长很难有效地融入学生的阅读环境。

(3)社会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而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所在,纵观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十分推崇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成就,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因此,社会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也很有必要。

2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指导策略

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但是在没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学校教师忙于俗务不读书,家长忙于工作不读书,却要求学生读书,这种情况很难有效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

(1)家校社会的有效对接。纵观整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书香门第的学生自然散发一股书香气,这不一定是遗传,但一定是学生耳濡目染,家长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因此,从阅读氛围和环境上来看,要想实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构筑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进行明确的阅读对接,让学校阅读、家庭阅读和社会阅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让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双管齐下、共同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大环境中快乐阅读、兴趣阅读、有效阅读。

(2)家校社会的实效指导。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是保证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基石,因此教师要做到实效指导,必须讲究方法重视策略。如表1所示是教师在实效指导课外阅读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家长在实效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全力执行,能够在自况下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影响,要警钟长鸣,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社会的实效指导更多的处于宏观层面,如对课外阅读书目付梓的支持等等。

(3)多维度阅读沟通。在阅读过程当中,沟通也是极其重要的,怎样做到有效地阅读沟通,是衡量阅读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往的阅读沟通主要集中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在大阅读环境下,这种层面沟通相对比较片面。在构筑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空间中,阅读沟通也有必要进行升级和调整,应该将之前的生生、师生沟通上升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沟通。这种多维度沟通能够将之前的沟通从平面转向立体,形成一个循环体,更好地执行和改进课外阅读现状。

3 结论

在构筑家校社会的大阅读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分步骤按策略实效指导学生,并辅以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保证,在实施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阅读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丰富其课外知识,提升其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 邵晓娟.对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4(B5):2426.

第5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对学生而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含选修课)不仅是英语阅读的实践,还是拓宽视野、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很好机会;对教师来讲,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能检测和反馈学生对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学习途径单一是制约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围绕课本、围绕试卷付出的代价。相对于课堂阅读和教科书材料阅读,课外阅读具有选材范围广、选材内容丰富、时间支配灵活及学生兴趣浓等优点。高中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的优势,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程目标: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来自于他们的阅读实践,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能有知识运用的成就感。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渴望。假期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选修课可以安排学生选读一些英文报章杂志。在课堂教学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环节,可安排学生简短汇报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阅读材料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英文诗歌有着更多的偏好,虽然这类材料对阅读欣赏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

阅读策略,或者称为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的策略、语篇理解、利用结构或上下文猜测词义、主题句的寻找等等。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辅之相对应的训练策略。课外阅读就是对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阅读技巧),要相信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反馈实践的结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策略也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一样,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课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曾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除了常规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础能力,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对篇章结构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要有相当比例的真实性材料,也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语言材料。这类材料能增加非英语环境中学生接触英语的程度,能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有效地激活学生存储的知识。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语气风格、作者的态度、语句的修辞等。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教师不能把课程目标仅仅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语言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语言的组织结构上则偏离了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教师不能短时间之内忽视功利性应试的牵引作用,但也不能无视学生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媒介多样、内容丰富与体材灵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拥有诸多的途径与媒介。网络、报刊(含电子杂志)、书籍、应用型材料(如广告、海报、发票、通知等)都能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对众多媒介,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不同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选修课要侧重选择对阅读技巧有专项训练的内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与高考试题相当;在课余,为了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选择趣味读物,或者时事热点、文体新闻等内容;寒暑假期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简写本或者英文报章杂志。同时,教师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阅读信息,并适当地介绍和推荐一些主要的英文学习网站。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时事、体育、娱乐、科技、天文、历史、地理等。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涉及的面广一点,对于学生不熟悉领域的有关内容要加强必要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号词或信号句的敏感度,帮助其领会段落之间的链接,学会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题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的题材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体材的灵活多样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之一。小说故事、科普读物、应用写作以及即事感怀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涉猎的范围。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演绎着课程多样化的各种优势。通过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挣脱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囿于课本和课堂的学生获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组织:形式开放、实施有效与指导到位

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外阅读显然在形式上更为开放。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广泛的选择性。这些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也可以是选修课上教师指导下的泛读,还可以与学科相关的小组活动、文体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各类输入性的语言接触上。在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同时,课外阅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切入口。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既要有学生的随意性,还要合理地加强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强制性要求,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英国语言学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中倡导通过比例大纲形式来设计、决定、安排课程的内容。所谓比例大纲形式,“就是以话题或概念为框架,将一个语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用来重点发展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为了更系统地发展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技术和内容的指导。Yalden提出的“语篇为主线的课程框架、情景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学习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对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话题、情景、意念、主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焦点和内容”。[4]

教师的指导到位是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体、周密的考虑和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积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笔记的记载方式,如:

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放任不管。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规划性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性的反馈。利用适当的时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领悟和积累,否则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会失去话语权。

四、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协商要求与激励有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效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的过程,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有一个价值性的判断,而评判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价值的评价关系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阅读大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评价的结果影响着学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课外阅读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动,但当同学间在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同伴也就成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了。这个评价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教师肯定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教师的指导包含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反思修正、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有相当比例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与子女的交流和对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认可。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能获得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信息,增进与子女的沟通,而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要求上要有别于课堂教学,要与课堂教学评价合理错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义倾向”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评价”,主张以“协商”和“回应”的方式“共同建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商,分享了课程评价的“权力”,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进步与困难,既尊重了知识、能力、兴趣等多元价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学生的成果,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5]

由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建议时,还是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教师都要从树立学生信心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的课外阅读,勉励学生勇敢地在实际中运用英语阅读的技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格。由于课外阅读材料本身的新颖性,加上学生在选择时的兴趣使然,学生能轻松地将课堂上乏味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将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课程多样化给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操作策略。课程多样化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能从另一个角度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庸俗地把课程多样化理解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简单化和随意化。这其实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创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过程。[6]■

参考文献:

[1]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红兵.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36-38.

[4] 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F13,F14.

第6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一、中小学学生阅读工作现状

(一)极其重视阅读工作的展开。我国针对中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已经执行了科学有效的政策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施了一些推广措施。国家不仅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采用了一些实际措施,例如建立图书馆帮助人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从而使得每个人有足够的条件进行阅读。针对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提高阅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习惯养成和素质构建的重要阶段,在他们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国家也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了重视。

(二)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多。中小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便是课外阅读,这些学生在学校需要接纳老师的课堂内容,展开的阅读也是与教科书有关,因此,那些喜爱阅读的学生们只有课外阅读才能满足对阅读的需求,可是,我们必须思考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不足,由于课程内容繁多,升学压力大,很多中学生难以腾出额外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课外阅读活动的推广,难以形成活跃的全民阅读氛围。

(三)推广力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阶段,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往往很难在课外阅读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另外,针对中学生来说,巨大的升学压力,让他们必须将主要时间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造成课外阅读难以进行,约束了学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因此,社会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全面展开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二、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措施

(一)重视科学分类。课外阅读书籍从内容上来说有很多种,如果不重视类别的选择,很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图书馆应该给予学生内容丰富健康有特色的书籍,保障学生在阅读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图书馆应该实时掌控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购买书籍,尽量发挥每一部书籍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应该不断丰富内部书籍的数量和种类,并且对这些杂乱的书籍进行科学分类,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增加学生的见识。

第7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一、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4.各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努力改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第8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习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饱受社会各方面诟病,人们普遍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曾有人感叹“误尽苍生是语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有效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家把研究焦点聚集到了课堂教学。检点当前语文学术期刊,大多是一些关于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文章。其实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对语文课外阅读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理依据

(一)从怀特海对学习的阐述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回答了这一问题。怀特海认为学习是“有节奏的”,人们平常认为“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均匀不变的、持续稳定的进展,并不因为类型或速率的改变而有所不同”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怀特海认为,一个正确的学习必然包含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浪漫阶段”:“这时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物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是属于这样一种兴奋”。“精确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的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精确性……在这个发展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综合阶段”:“补充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结果,是精确性训练始终追寻的目标。这是最后的成功”。怀特海强调,“如果没有前面所说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如果对事实的一般规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面的分析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分析”。

可以结合语文学习来理解怀特海所说的三个阶段。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不是终点,他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下一步的阅读中。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表示这三个阶段“课外阅读——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占了两个阶段,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从新课标的要求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非常多的要求。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主要就是课外阅读。新课标还规定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怎么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新课标对于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也有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外阅读也是必然的。

(三)从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有数不胜数的例子说明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精神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逐步树立理想,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让学生有书可读。没有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能是空谈课外阅读。获得课外书籍有多个途径,比如引导学生自筹书籍。很多学生都有大量的零花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钱用到买书上。要吸引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生活在重视阅读的环境中。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阅读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在当前电视、网路、广播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也就更加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初中课文一百多篇,如果我们教师有计划地通过精讲课文来引读原著,哪怕引读成功几十部,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一些名著导读与交流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了解其他同学的阅读情况,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些测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教师要热爱阅读

第9篇:课外阅读的价值范文

一、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从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益广泛。

二、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默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再创作,如扩写、续写或汉字,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于是本人就在学校图书室找了几本相同的书,让学生分组读,读了以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一组读得认真,写得真实、具体,对各方面都做得好的,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都喜欢自己所在的小组能获得的成绩,所以读书时特别专心,而且还很投入,慢慢的,学生就喜欢上了读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背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少年润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而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布置一些与所看课外书籍有关的内容。

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每天所布置的语文书面作业,最多二十分钟就能完成。每周的周记也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

四、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读书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