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成年人英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年人英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研究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的原因。提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会成为促进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最后指出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与家庭不良环境有关,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成为促使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影响未成年人犯罪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各种因素最为重要的,是配合社会和学校教育,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家庭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因素

家庭就其实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关系就是社会的缩影,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形成民主和平等的和谐氛围。但是,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家庭教育,有的甚至出现“真空”现象。家长更多的时候,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很少关心自己的子女,缺乏情感沟通和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说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的成长,这种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以及家庭为孩子成长提供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无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但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具有学校、社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家庭、学校、社会同为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从优化青少年生活环境来考虑,三者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都有必不可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来说有着不同于家庭的特殊意义,家庭对青少年的意义也远非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所能比拟。

二、发挥家庭教育职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从社会各职能部门到每一位公民,都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和生存环境,用道德和法制观念去引导未成年人,用爱心、用真诚去抚育他们的心灵,真正为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家庭角度讲,教育违法初犯孩子应着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注重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大部分是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教育失当的情况下造成的。错误的教育管理不仅没成效,反而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从小养成其对立、反抗社会的情绪。为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建议:1.突出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青少年犯罪的多发期,易发期集中体现了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易冲动,不能冷静的分析处理问题,而且这个时期又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快速形成发展变化时期,如果在此阶段家庭不能给予孩子有效而又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很容易形成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未成年人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比较容易暴露,相对于家长而言要对此进行行之有效的规避,积极向上的要说明其存在的道理,消极落后的也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缘由,争取不要让孩子由于心理上的偏差走向歧途。2.加强社会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心理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疏通和引导,二者不可缺失,未成年的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心理发展,同时外部的环境因素也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对未成年的不良影响,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或倾向,要及时制止和教育。

(二)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夫妻关系,和谐美满幸福的夫妻关系能感染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温暖,而不是片面的孤立孩子,从而形成畸形的父子同盟或母子同盟,要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基础上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而不是单纯考虑夫妻二人的关系,要给孩子以生活的幸福感,笔者认为,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完善原有的社会体制机制,着力于解决现有家庭教育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保护。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保障,要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能够让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更需要国家的制度法规和社会的道德规范,进而有效的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参考文献

第2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五种观念

受我国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于农民的教育一直处于欠缺状态,农民的普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比较落后。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国家的重视,因此对农村成人进行教育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要想更好地对农村成人进行教育,就要需要具有负责成人教育的专职老师,成人和孩子不一样,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讲,在教育过程中会更加的困难,因此对专职教师的要求也就更大。文章主要从专职教师应该增强的五种观念出发,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成人教育。

一、增强市场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现状早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社会和多媒体时代。对于农民而言,对他们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本年的土地行情和粮食产量,然而这些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和了解。信息既是财富也是资源,如果掌握了先进有效的信息,那么也就掌握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道路。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帮助农民了解市场、研究市场、通过技术引导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帮助农民完成经济上的提高和教育上的改变。

二、增强素质教育观念

对于农村成人教育而言,本身的教育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受我国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一生大多都是置身于农业,同时在我国农民的素质问题上,尤其是深远山区的农民素质水平都比较偏低。因此,对于农村成人的教育来说,应该着重加强素质教育,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专职老师应该把增强农村成人素质教育当成自己的首要工作,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加快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进行与发展。

三、增强经营效益观念

要想有效地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效益。所谓经营效益理念,主要是通过专业教师对农村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地分配,以此保证充分地发挥目前所拥有的资源,争取全方位最大化地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乡镇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如果想要良好的开展对成人的教育计划,就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这对于增强专职教师经营意识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增强继续教育观念

对于农村成人教育而言,要想加强他们的知识水平以及素质教育观念,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无论是在知识领域还是促进农业经济,帮助农民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方面来讲,都是起到了主导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农民存在着思想老旧跟不上时展的情况问题,专职老师需要通过专职教育改变这一部分农民的顽固思想,掌握成人教育规律,并且通过实践和学习帮助农民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农村成人对于知识的渴望需求远远大于已经获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让农村成人教育继续生存发展,专职教师就需要不断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成人需要考虑的家庭生活和经济来源问题,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帮助农民在得到很好的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完成对他们的教育任务。

五、增强为农服务观念

无论是在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素质教育还是知识理念,都需要得到专职老师的帮助,专职老师作为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的人,对于农民的思想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帮助。市场经济促使着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对于农业市场而言,也有着不同的政策,也让农民的思想、地位、待遇以及做事方式都产生了变化。作为农村成人教学的专职老师,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应该主要增强专职老师为农服务的观念,把农民的经济发展和思想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提高农民的重要思想,树立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做好农民思想工作的同时,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六、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农民辛苦一生,锄地耕田,实属不易。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全面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让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行农村成人教育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大鹏.天津市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4,18(3):69-75.

[2]仲紅俐,罗健.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转变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研[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6):22-25.

[3]裴正汉,武喜娃.农村成人教育的有益探索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2(7):25-26.

第3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任务型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个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可以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路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运用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最后掌握语言,达到学习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还体现了英语学科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现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即首先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

(一)把握任务型教学的环节,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师要把握任务型教学的前任务、任务坏、后任务等三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呈现以及任务的完成,以任务贯穿整个过。前任务(pre—task),教师以引入任务,介绍主题。主要是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基本步骤。任务中(while— task),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教师设计分任务,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合作完成,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推进教学进程。后任务(post—task),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知识,学生展示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及反馈,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点评。语言聚焦或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 在任务后进行,引导学生提炼接触、理解的重要的语言点,然后总结、归纳,以备后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即采取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形式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合作,以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更多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听、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技能,并完成特定的任务

英语语言学习可分为输入(听、读)和产出(说、写)过程,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策略,让学生对听读来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进行说写活动,如说让学生进行口头概述、复述、写短篇报告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技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及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完成特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操练、多分析、多归纳、多反思,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模仿、背诵与记忆的基础上,注意比较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的差异,促进学生关注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从而掌握英语词汇、句型及语法,并培养语感。

(四)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师应注意兼顾英语的意义与形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模型甚至是教室里的物品及师生等)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活动(如讨论、游戏、朗诵、表演等),利用时新、有趣、并实用的英语语言材料,创设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注意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有意识地为某些语言结构的使用提供机会,以促进初中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消化,帮助学生调整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五)把握任务的难易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设计选择贴近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并有梯度的任务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如果太难,学生会产生焦虑;太容易,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把握任务的难易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设计选择贴近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并有梯度的任务,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并有渐进性,又要有可操作性。根据性质(nature of task),可以将任务进行分类:静态任务(static task) 、动态任务(dynamic task) 和抽象型任务(abstract task) 。静态任务涉及视觉信息,用于单向的弥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如向别人描述简单的事物等。动态任务涉及信息因素的变化,比如描述车祸、讲故事等。抽象型任务涉及非语境化的信息因素,比如发表一种观点意见等。针对初中教学实际,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的静态任务, 如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等;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设计一些动态性或抽象性任务,如让他们用英语打电话、向旅行社订票、向老师请假、到超市购物等;或模拟对话,一方说服另一方,如说服对方购买笔记本而放弃台式电脑。

(六)加强任务各阶段的全程监控与管理,及时评价并及时反馈,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与措施

教师应加强任务各阶段的全程监控与管理,及时评价并及时反馈,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与措施。应适当记录执行任务中出现的错误,选择合适时机纠正,并进行分析反思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错误,根据其英语语言习得的进展程度、知识建构的过程特点、认知图式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可调动学生参与完成任务后评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英语学习,并对任务的设计、执行到结果等方面进行正反总结,列举、整理、比较和解决问题分享个人经验及项目。另外,还应适当演绎、分析、归纳在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提醒学生在谈判中要学会礼貌圆通地表达不同意见。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以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的学习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学活动应尽量接近现实生活,同时应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强化任务的目标性、差距性以及任务形式的多样化,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计选择分配封闭性与开放性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以及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动力最终培养学生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为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路则成.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置”的技巧[EB/OL]. http:///info/109156—1.htm.

2.ycdmfshxli.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EB/OL].http:///info/115295—1.htm.

第4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软件服务外包;教学改革;JAVA系列课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已呈现全面发展的格局,在政策引导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应用型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传统模式下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还比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服务外包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单一等,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适用性水平不高。

1.CDIO模式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于2001年提出的工程人才创新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实现了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它的这种教学情景与教学目标,与服务外包环境下产业对人才要求的能力是非常吻合的。因此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已将CDIO这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2.1课程教学目标重构

传统的课程对教学目标的确认,主要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来衡量。但服务外包企业对应聘者的真实需求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更看重应聘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所以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设置知识教育目标和技能教育目标以外,还应增加素质教育目标和职业技能素养目标,并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知识教育目标与CDIO的工程基础知识相对应,将技能教育目标与CDIO的个人能力相对应,将素质教育目标与CDIO的人际团队能力相对应,将职业技能素养目标与CDIO的工程系统能力相对应。

2.2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然后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采取多门课程相互协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设计。

以JAVA为例,因其具有简单、可移植性、健壮性、并发性和安全性等优势而成为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其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大到复杂的企业级应用、小到一般桌面级应用,再到手持终端的应用,可以说JAVA无处不在。

通过对当前服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对JAVA软件人才需求的分析,JAVA系列课程在开设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SP/Servlet核心技术、XML语言、Oracle应用开发、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JAVAEE框架技术、Ajax/Jquery开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等课程的同时,为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还开设了3个软件项目设计和1个项目综合训练。

与传统课程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软件项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不再是某一门课程,而是两门或多门课程的综合训练。如软件项目设计1是在学习完JAVA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后,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JAVASE桌面级应用软件开发;软件项目设计2是在学习完JSP/Servlet核心技术、XML语言、Oracle应用开发课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后,完成一个基于Web的中小型项目,使学生具备Web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软件项目设计3是学习完所有JAVA系列课程后所做的一个综合性项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系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缩小学校授课内容与市场应用的差距;项目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工程实践中心或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工程师指导,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熟悉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学生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

JAVA系列课程间的关系及课程安排见表1。

2.3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内容改革

改变传统模式下以教师讲解为主和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的讲解方式,注重项目在教学中的作用。按照CDIO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实践性人才的要求,整个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主线,把专业所要掌握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到项目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把项目分解成与之对应的教学项目。在企业的参与下,结合学生所熟悉的领域,确定“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课程教学的工程项目。该系统主要包括学院管理、专业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在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求系统操作简便、用户体验良好,模块设计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实现显示与业务逻辑相分离,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

在实施过程中将项目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如将项目应设计的实体类、接口、实现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放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将项目数据库设计放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应用开发两门课程中,其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侧重于系统E-R模型分析、表和视图的创建、SQL语句操作,Oracle应用开发侧重于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将项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流程设计等内容放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将系统业务逻辑的处理和系统实现放在JSP/Servlet核心技术和JAVAEE框架技术两门课程中,其中JSP/Servlet核心技术讲解如何采用Model2模式(JSP+Servlet+JAVABean)利用JDBC完成系统基本功能,JAVAEE框架技术讲解如何利用目前流行的SSH(Struts2+Spring+Hibemate)框架基于MVC模式快速进行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将项目要求的用户体验、界面无刷新的效果放在Ajax/Jquery开发技术课程中;将学生成绩查询功能放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课程中。

基于工程项目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实现教学与市场的无缝接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以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功能,并促使学生以系统的观点理解功能。

2.4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创新

为了适应并实施CDIO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笔者对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基于小组赛的团队教学。

按照自愿结合原则,按3-5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学过程中根据小组的情况适当调整,确保每组成员有强有弱,以强带弱,均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以小组赛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学管理平台显示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排名。通过这种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极大地调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团队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围绕项目开展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围绕项目的解决而展开,采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完成“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哪一个子系统或哪些模块,然后组织各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接着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指出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方案;然后教师对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术进行精讲,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最后各小组完成任务的实战训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仅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项目全局掌控能力。

3)校企联合开展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必由之路,能帮助学生实现由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化。多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先后与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江苏集群、文思海辉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主要有:①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大纲编制、项目实践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案例库的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②软件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项目实践,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聘请软件工程师到校内给学生做讲座和参与程序综合训练的全程指导,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项目综合训练,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帮助学生熟悉项目开发周期和项目管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5考核方式改进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是通过卷面考试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样会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没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借鉴CDIO理念,在对JAVA系列课程考核时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过程考核,逐步建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结果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新型课程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CDIO主张不同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形式有测试、大作业、报告或论文、笔试、上机考试、答辩、项目成果展示等。例如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采用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对JAVA程序设计、JSP/Servlet核心技术等技术类实践课程采用上机考试,对软件项目设计以项目成果展示和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等。

2)课程考核结果过程化。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过程化的考核主要有出勤、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等,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工程素质、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对过程考核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小组讨论、态度与责任感、项目分解合理性、开发工具使用熟练程度、沟通表达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凝聚力、项目答辩、开放式思维与创新等。尤其是在软件项目设计阶段,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任务书、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和总结报告的撰写质量,系统运行情况,代码规范程化,答辩时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和打分。

基于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详实地进行记录和评价;对学生而言,平时不仅要面对教师的考核,还有别人的考核,从而打消了临考前打突击的念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随着CDIO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任课教师评定以外,还可以采取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企业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这种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式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对CDIO 4项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3.结语

第5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儿童;成人;二语习得;关键期;年龄;优势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一、引言

我们常听说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比成人快的多、容易的多,确实也有这样的现象表明儿童比成人学的快、学得好,尤其在语音方面儿童较成人有很大优。因此,本文试图探究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是否更有优势?都有哪些优势?

二、成人二语习得与儿童二语习得差异

1. 语言习得环境不同

儿童具有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儿童习得母语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习得的,周围的人都是母语的使用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习得母语,儿童听到的都是真正地道的,为交际目的说出的语言。而成年人的二语习得主要是在课堂上,是在一种人为创造的语言环境而不是真正的语言环境中。

2. 习得方法不同。

父母在教孩子学习语言时,总是用简单的句子,加上形象生动的道具,真实的语境,身临其境地为孩子讲解,直到孩子学会为止。父母甚至还会利用“游戏”等手段,创造一种兴致勃勃的氛围,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消除疲劳感,轻轻松松地学习母语。而对成年人二语教学,教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将知识掌握得准确无误,因此学生需要用相当多的时间记忆单词、词组、句型及某些特殊的语法规则,学生的语言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记忆过程,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

3.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不同

儿童从开始学习语言,就一直在用语言做事情,因为对儿童的语言输入涉及到实际交往问题,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讲的是当时当地发生的事情,语言学习的重点是教会儿童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而成年人在课堂上总是使用语言做不真实的事情,比如在炎热的夏日里高谈寒冷的冬季。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一般都是以教科书为基础,语言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语法规则上,教师控制课堂交际,学生使用语言进行练习的机会很少。

4. 来自其他语言的干扰不同。

儿童的大脑好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语言先入为主,儿童可以接受任何语言的刺激,没有来自其它语言的干扰,这对于儿童习得母语,是十分有利的。而成年人习得二语 ,由于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成年人的大脑里,早已有了母语的思维模式,因而难免要受到来自母语思维习惯的干扰。

三、儿童学习语言的相对优势

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其中包括年龄、动机、认知方式等因素。而相比儿童和成人的这些特征来看,儿童学习英语要比成年人学习英语更具有优势。

1.年龄优势

Lenne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由于受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能够自然轻松地习得语言。这时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所以理解和产生语言就容易些。而在青春期后,由于大脑发生侧化(1ateralization),用于语言加工和学习的人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就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的自然性递减,学习障碍增加,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另外,年龄越小,母语的干扰也就越小。随着年龄的增大,母语日趋流利与完善,每个人的母语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巩同。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与自己的母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时,他们的母语习惯往往会潜意识地抵制这一语言。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而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母语语言习惯还没养成或完全养成,所以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

2.心理优势

儿童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不同,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包括实现某个目标的愿望,为了实现该目标所做的努力,以及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满意度。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完全处于自我中心地位,很少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语言,这种无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更能帮助儿童在这种不知不觉,没有压力的条件下接受一门新的语言。而成人随着社会意识和心理上的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更倾向于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运用外语时,有一种潜在的紧张感,怕出错误,担心自己的语言水平低而闹出笑话。这些社会、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不但减少了学习者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机会,而且也妨碍了认知过程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处理。这也就是说,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儿童比成人更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3.认知优势

克拉申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前者主要引用语言习得机制,如同习得第一语言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后者除“自然”习得语言外,还侧重于利用一般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儿童习得语言主要依赖语言习得机制,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自然习得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利用语言习得机制的能力逐渐降低。但儿童的认知水平因处于发展阶段,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所以他们的大脑功能没有固定化,短时记忆强,接受新事物快。成人学习外语时往往依赖其他的一些大脑机制,如逻辑和数理机制等,向已有的知识寻求总体的相似性,接受新事物相对较慢。

四、结论

从儿童时期开始英语教育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大势所趋。英语教育要从儿童做起,让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充分发挥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广泛的实验,扬长避短,深入探讨儿童英语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手段,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从儿童时期就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具有实际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Krashen,S.Et al.(eds.)Child-adult Differ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82.

[3] Lenneberg,E.1982.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1982.

[4] 戴曼纯.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差异[J].外语界,1994,2.

[5] 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1.

[6] 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

[7] 邬春芹.越早学习外语越好[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8] 杨连瑞.关于外语教学中的年龄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8,2.

第6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研究

在当前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呼唤以人为本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和教育理念的声音下,英语教师个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师的发展的重要的讨论问题。 教师从单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到具有自我意识具备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教师发展已经在广大的教师从业者人群中被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近些年来,随着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普遍对自身英语教学研究知识的发展表现为对新事物不敏感、进取的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当前的英语教学重语言不重人文内涵,重功利而忽视文化修养,其弊端已日益显现, 在社会极度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成为个具有全面素质英语教育人才至关重要。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的指出了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英语教师来讲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学方式等均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以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新的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确了从传授式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发发展方向。“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法上有较强调控能力,要于与时俱进,发展成为具有良好教学效能感的新教改下的教学人员,也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和需求的方向。 “专家型”教师具有专家的特性又有区别,因为专家侧重于研究教学理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的日常教学导向。 而“专家型”教师本人是施教人员,同样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侧重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探究教法和理论知识的应用,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并将探究的理论成果广泛传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使新教育改革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特别是教育科研方面发挥专业的先锋指引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教师本身的自觉参与,才会为教育改革成功创造条件。

在基础教育领域第评价中存在着荣誉称号, 诸如“骨干型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评价强调教师素质层面,“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称呼。在这些评价级别中,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教改后的教师需求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专家型教师概念,也很少有研究通过实证来评判出什么是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斯滕伯格、波林纳、司德菲等人的观点是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提出专家型教师的原型特征有三个:

第一,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第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

第三,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比在这些方面素养一般的教师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在于每门学科只有把凝结在这门学科中的成年人经验转化为未成年人自己的经验, 成为“学生经验的课程”,才算达到预期目标。 而在成年人经验与未成年人经验之间,存在着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的鸿沟。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很久以前虽曾在这方面作过不少努力,并取得一定成就, 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际取得的成功的例子并不显著。把沟通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责任推给了教师,传授式的普通教师不明确这一目标,好在从上到下,都懂得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道理,而今又有使学生成为“主体”的意愿。只是紧迫的教学进度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又迫使教师穷于应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被搁置,可是教师中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因善于接近学生、观察与研究学生而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惟这种成效的取得,主要靠自己的经验研究探索,从课程的此岸到达彼岸,而非出于对自己执教课程的理性思考 。这种教师虽可算是优秀教师,他们若要成为“学科课程专家”,还须对课程有成熟的理性思考和更加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自从2001教改后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处于处于发展期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表现为对教改要求和新生事物的不敏感、对职业发展进取的要求不足、发展方向缺少理论基础和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经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教育理念和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对自己的经验认识不足,行动常常表现出随机性,没有方向感;二是这些教师在进入缺乏专业引领,目前的校本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再提高作用不大。教育教学工作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多数与教师素质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关。从书本上得来的理论并不一定就能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

第7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与青少年房间隔缺损并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85例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成人患者85例,青少年患者100例。术后即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成人患者发生并发症5例,占5.9%,青少年患者发生并发症4例,占4.0%。统计学检验说明两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对治疗成人、青少年房间隔缺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少年,因此成人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更易遇到并发症。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大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畸形。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10%~20%,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除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外,本病占据首位,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对先天性心脏病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施行心外科手术,1967年King等研究ASD封堵术,1997年Amplatzer发明了双盘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继发孔ASD疗效已得到肯定[1]。国内外多项资料亦表明ASD可安全进行介入治疗[2,3]。有文献报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并发症低,发生率为3.1%~11.0%,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3%~1.6%[4]。成人ASD患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引起右室扩张、肺血管的改变、右心功能减退、左心室形态改变,所以成人ASD患者介入治疗有一定特殊性。在有手术适应证和介入条件的情况下,成人与青少年A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国内尚无报道,本文就此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成人ASD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

1 研究对象

1.1. 选取我院自2003年~2007年有典型临床体征、X线胸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行介入封堵的患者185例,其中成人(年龄≥18岁)ASD患者85例,青少年(年龄

1.2 成人与青少年ASD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4]。除外有右心室负荷过重表现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成人ASD患者有房颤病史的介入治疗前至少抗凝治疗3个~6个月,阿司匹林0.3 g/d,并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房附壁血栓的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心功能调整至NYHAⅡ级后手术。

2.2. 青少年与非房颤成人ASD患者术前2 d,口服阿司匹林3 mg/kg~5 mg/kg,每天1次。

2.3. 全组患者均局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选择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房间隔缺损的最大伸展径,操作方法见相关报道[5,6]。

2.4. 术后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3个月,活动也应循序渐进。植入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30 mm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每天1次,共3 d。

2.5 术后观察

超声心动图、常规心电图、心电监护、患者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等)。

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3 结果

本研究185例患者均于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成人组中并发症发生5例,占5.9%。分别是急性心力衰竭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律失常中初发心房纤颤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ST段一过性抬高1例,急性心力衰竭经应用扩血管药物、强心、利尿治疗好转。儿童组中并发症发生4例,占4.0%,分别是心律失常中室性期前收缩2例,ST段一过性抬高1例,残余分流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63,P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心脏彩超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成人房间膈缺损的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儿童ASD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肺血流量增加,无任何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ASD伴随的症状和体征亦越多,主要表现在房颤和外周栓塞的危险性增高,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损害所致生存机会降低[7]。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成人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因此年龄大的ASD患者更易遇到并发症,这与国外研究一致[8]。

成人ASD由于长期心房水平上左向右分流致使右心系统呈高容量负荷状态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心律失常、房室瓣功能障碍和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等使术后并发症增多。ASD有随年龄增大可能会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9]。ASD封堵后虽右室前负荷减少,但肺阻力高,左室充盈量明显增加,因此易引起心力衰竭,长期左向右分流右室扩张易引起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致关闭不全。另外ASD介入封堵术后还有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心包积血致心脏压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工作中,本研究中无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

已有研究表明无论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只有关闭ASD才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10],由本研究可以看出ASD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影响ASD介入治疗的因素要有充分的认识,可以通过试行封堵[11]、分次封堵[12]使介入治疗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但对符合ASD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成人ASD患者介入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13]。在操作中注意选择封堵器的大小要适当,操作要规范,一定要熟悉心血管解剖导管的走向,操作要轻柔,同时还应有心外科的保驾护航,使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与青少年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Hijazi ZM,Cao QL,Patel HT,et al.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ultiple artial septal defect in children and adults using the Amplatzer device.Am J Cardiol,2005,85:1 387.

[2] 戴汝平.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J].心脏杂志,2004,16(增刊):1.

[3] Hein R,Büscheck F,Fischer E,et al.Atrial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can safely be closed b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J Interv Cardiol,2005,18(6):515~522.

[4] Zhong-dong DU,Hijazi,kleinman,et al.Companison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children and adults[J].J Am Call cardiol,2002,39:1 836~1 844.

[5] Thanopoulos DD,Laskari CV,Tsaousis GS,et al.closure of atria l septal defectswith the Amplatzer occluder device:preliminary results[J].J Am Call cardiol,1998,31:1 110~1 116.

[6] Masura J,Gavora P,Formanek A,et al.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ecundu m atrial septal defects using the new self-centering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initial human experience[J].Cather Cardiovasc Diagn,1997,42:388.

[7] Landzberg M J.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 adult patients:Justification of the “Tipping point”[J].J Interren Cardiol,2001,14:267~270.

[8] Garekar S,Paules MM,Reddy SV,et al.Is it safe to perform cardiac catheterizations on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a pediatri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5,66(3):414~419.

[9] Douglas S,Moodi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adults[J].Cardiology in Review,2001,9:276~281.

[10] St John Sutton MG,ajik AJ.McGoon DC:ASD in patients ages 60 years or older:operation results and long term postoperative follow-up[J].circulation,1981,64:402~409.

[11] Steel P,Fuster V,Cohen M,et al.Islated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pulmonary vascular obstructive disease long-term follow-up and prediction of outcome after surgical.corretion,1987,76:1 037.

[12] Holzer R,Cao QL,Ziyad M,et al.closure of a moderately large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a self fabricated fenestrated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in an 85-year-old patient with reduced diastolic elasticity of left ventricle.Cathet Cardiovasc Interv,2005,64:513.

第8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 “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埃利斯,1985)。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我国,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多数为英语),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语言发展吗?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比成人更擅长学习第二语言。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

1 关键期假说

在这个领域,影响最大的研究是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 关键期的相关研究

关键期这一假说,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对于关键期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一。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提出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和认知发展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习得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赞成关键期理论的学者则以实证研究为依据,坚信关键期假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实验组被试是母语为汉语和朝鲜语的美国移民,年龄3至39岁之间,接触英语的时间为3至26年,平均为10年。对照组是一组本地人。研究者用276道语法判断题口头方式测试被试的英语知识。后来又采用笔头方式实验,结果是: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显著差异;7岁之后移民的被试,其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研究者将这个差异归因于生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衰退期始于7岁,而不是伦尼伯格所说的青春期,这说明关键期即使存在,具体年龄却有争议。

1989 年Long通过实验发现,许多6岁以后(部分12岁)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者,难以获得地道的语音,15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其词法和句法均无法取得与母语学生一样的水平。同时他提出二语习得中年龄差异的四个方面的论断:“(1)习得速度与最终水平取决于开始学习的年龄;(2)一语和二语习得均存在敏感期,敏感期之后的语音习得将是不完全的;(3)与年龄有关的二语习得能力的下降是不断积累的过程;(4)某些个体二语习得能力的下降甚至始于6岁。”

我国的辛柯、周淑莉对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如果从小学四五年级起开始学英语,到了成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 阶段, 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语能力和综合能力就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而如果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则这种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中,情况仍然如此。

有很多证据都表明:青春期之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也能达到准母语水平。Burstall提出,年长的学习者会比年幼的学习者更有效率。Neufeld的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对成人来说较难克服的语音难关也能被克服。

由于语言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语音、句法、语义等。有些方面(如语音)更会受到年龄的影响,而有些方面(如语法)则受到年龄的影响较小,因此语言各子系统的关键期很可能不同。Selinger提出了多重关键期假说,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存在多个关键期。大脑功能的侧化不会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时期影响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因此,在外语学习者的一生中应该存在不同的关键期。某一关键期的结束就意味着某种习得能力的丧失。

3 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的任何过度概括都是不可靠的。有学者认为,可以用“最佳期”或者“敏感期”来取代“关键期”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较好时期,但不是绝对时期,即使错过了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来达到比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这种看法是比较理性和折中的。

对于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目前比较具有共性的结论是:(1)学习速度问题。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2)语音问题。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3)语言能力与潜力问题。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4)对语法的影响。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4 对实际教学的启发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发是,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绝对化的否定某个年龄层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对优势,成人也有他们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教授曾提出两条意见:“一是具备了合适的学习环境( 如双语制或外籍教师教学),早一点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比迟一点接触外语的人从长远看可能略具优势;二是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青少年和成年人也能在多数方面和儿童一样学好外语,甚至效率要高些。”

对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他们学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语言环境相对较好,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缺点是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度不高;学习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多。因此,他们更适合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双语生活环境,在学校中则要求有好的教师以及教学设施。

在前面提到了外语学习低龄化的问题,社会上,有些广告夸大了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作用,片面地宣传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很多家长也受到了这样的宣传的影响。实际上,当前低龄外语教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教学实践经验薄弱。家长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时,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期望达到的水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与母语相接近的水平,那就可以让孩子较早的接触第二语言。因为儿童在语音的习得和语言潜力方面确实较成人具有很大的优势,早点接触有助于获得更地道的语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外语水平,那么就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就可以了。

对于青少年,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母语习惯已经形成,第二语言习得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尤其是语言的流利性较儿童有很大的优势;长时记忆能力有所增强,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而且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或高中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对于成年人,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在学习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比较强。因此在记忆单词、掌握语法方面成年人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缺点是难以获得纯正的语音,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生活中的杂务多,很难专心致志的学习,因此学习的连续性常受影响。但是如果成年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总而言之,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只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在学习中扬长避短。除了年龄因素之外, 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也非常大。只有各因素等共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辛柯,周淑莉.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J].外语教学,2006(7).

[2]卢喜飞.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育的启示[J].英语教学,2009(8).

[3]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

[4]李芳芳.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

[5]徐晓君.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研究的新进展[J].科教文汇,2008(12).

[6]王锋,欧阳俊林.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8]肖德法.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1994.

第9篇:成年人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 成人 英语 人文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59-01

1 成人英语教育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即科学、艺术与人文。人文也就是人文素养,它是一个包括知识、思想、伦理、观念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并通过个人的修养、气质以及人格得以显现。在我国的成人英语教育中,长期以来都忽视对其思想、道德和品质修养以及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只是按教学大纲进行英语知识的理论教学以及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往往就导致成人学生们的人文素质缺失,没有在成人教育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养。而成人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教育,自然而然的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需求。

2 目前成人英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成人英语教育中,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人生观及世界观等都已经基本树立。但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思想道德、民族精神、个性品质等等也需要我们在英语教育中进行再一次的渗透与灌输,将其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使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及能力。目前,大多成人英语教育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大多成人院校对成人英语教育中体现人文性的重视不足,认为成人已经步入成熟期,一些思想、观念、品格及道德等都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培养与提高。所以,侧重于成人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读写能力的培育。忽略了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品格等与时代的错位与偏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存在着“拜金主义”、“金权思想”等问题。

2.2 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个别英语老师也没有对自己的人文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没有做到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导致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对渗透人文性教育丧失了有利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讲,往往还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2.3 成人学生自身没有重视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个别成人学生的文化修养比较低,只注重自身对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对于自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他们会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人文性的教育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毕业考试也没有这一项。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人文性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受到了学生自身的抵制。

3 在成人英语教育中体现人文性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成人院校及英语教师对人文性教育的重视

首先,要求成人院校从教育思想上加强对成人英语教育中体现人文性的重视程度。立足于社会发展、传承民族精神的大方向,在教育方针与思想上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充分利有成人院校有利的资源优势,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成人英语课堂教学,并将人文教育潜移转化地渗透其中,并将教学的重心从单纯英语知识教学,扩展到涵盖人文素养教育的英语综合知识的培养方面。

其次,加强英语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培养,并由校内相关部门定期进行培训及考核,以全面、大幅地提高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将人文性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认知、吸收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 加强引导学生自身对人文素养的重视

引导成人学生重新认识及评价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重新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心理等素质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在课余作业中安排一些相关的人文修养类书籍,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素养的认知及其重要性。

3.3 创设多渠道的人文教育

英语课堂是培养成人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英语教育应该充分课堂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西方的人文中的精萃之处引用到教学中来。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优秀的人文知识翻译成英文,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可以起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在这些方面,英语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随时加以利用。

4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与经济迅猛发展,导致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外语人方面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但在成人英语教育中,却极少有人文性渗透其中。致使人文素养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缺失。本文就如何在成人英语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性的必要性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浅显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子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双语学习.2007(08)

[2] 景小玲.英语教学应重视人文精神——谈哈佛大学教改方案带来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3] 徐建.英语教学呼唤人文培养[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32)

[4] 王冬艳.怎样在新课标中体现人文素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7)

[5] 姚丽君.略论师范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培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5)

[6] 何凤梅,张莉.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