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1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 指导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26-01

一 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享受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依据这一准则,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不必强行规定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其次,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最后,在教师的推荐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师生共同推荐,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使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二 让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可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生活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在学生的心灵体验与生活的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

三 让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段),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段)。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20分钟左右的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 引导学生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老师的指导,学生有章可循,而课外阅读范围广,如果缺乏指导,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但无章可循,随意性强,就很难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第二,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学生们明确,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第三,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第五,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作品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

五 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随笔本,摘抄精美文句,叙写读书心得,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与思考,从而写出既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第2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1、故事诱“读”

即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精妙处或关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本书”的内驱力,从而把学生诱入妙趣横生的书海,情不自禁地阅读,欲罢不能。如我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时,我这样说道:“一天,我的爸爸拿来出一本书页发黄的书来对我说:“这是我的爸爸的爸爸在他十岁生日那天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打开第一页,上面说样写道:这是孩子们必读的一本书!后来,在我十岁那年,我的爸爸又把这本书转赠给我,也写了一句话:你想读书吗?读这本书吧!”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这时,赠言让学生产生了兴趣,继而捧起《鲁滨逊漂流记》想一睹为快,开始了快乐的阅读。

2、问题促“读”

问题是找开阅读快乐之门的金钥匙。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思考性、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促使他们“问然后知不足”,从而产生对课外阅读强烈的需要。

3、榜样激“读”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向学生介绍高尔基、鲁迅、岳飞、司马迁等名人博览群书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更通过同龄人中在说与写方面表现突出、或者在说与写方面有较大进步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我班的刘凡同学学习成绩好,知识面广,在班队会时,我让她在讲台上畅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与体会,让其他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以班级中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欣赏助“读”

许多书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对书籍缺少有意注意,并非书籍之劣,而在于学生们没有尝到书之甜,味之香。为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把他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上来,我经常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断,进行深情地朗读,让学生欣赏。如一次语义课上,我让事先准备好的、诵读水平高的几个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学生们被深深打动,听得入情入境。课后在班级出现了争读《三国演义》的可喜局面,连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都用《三国演义》中的人名呢。

5、因势导“读”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为配合语文教材内容,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如语义课学习了《海底世界》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昆虫记》一书;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推荐《童年》等作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6、满足心理,倡导自主阅读

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有年龄特征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表现自我,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倡导自主、快乐地阅读。了解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等会成为孩子乐读的书籍,就不会去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干涉,更不会去“横刀夺爱”了。我在班级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自主阅读方面的收获,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书,让学生充分体会自主阅读的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见浓厚。

第3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功利性都比较强,唯“考试”是图,将分数看成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对高中来说,通常会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对提高成绩没有益处,因此忽视课外阅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宽度的要求很高,仅仅是课内阅读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两块内容是阅读和写作,这两方面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都很高。只有阅读丰富的材料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答题和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成绩也更容易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并且教师在课上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让学生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自觉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结合课内阅读,增大学生阅读范围

高中生扩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内知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不能盲目扩展学生阅读量,而应该结合课内知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课外阅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课内主题进行延伸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国的秋》的时候,可以在讲完后让学生总结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两篇同此篇文章表达主题相同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赏析。二是根据文章体裁进行延伸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歌行》的时候,在学生消化理解这首诗歌后,教师再为学生推荐两首其他的歌行体诗歌,让学生从中总结歌行体诗歌的特征,在以后遇到歌行体诗歌的时候能够自如进行分析。

三、尊重学生个性,制定差异化的阅读方案

正如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于其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等一些因素,每个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布置相同的阅读任务。在一个班级内有些学生喜欢阅读,在课下会阅读大量的资料,而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课下阅读量很小甚至没有。有些学生喜欢阅读小说,有些学生喜欢阅读散文……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应该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例如在布置阅读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时候,有些学生在课下可能已经阅读过这部作品了,有些学生可能正在阅读,而有些学生从未阅读过。教师在布置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调查一下班内学生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情况,对于已经全文阅读过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选择其中喜欢章节进行精读或者安排其阅读一些其他作品,对于正在阅读和尚未阅读的学生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作品。

四、采用多样教学,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在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时候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班级内设立一个小书柜,在书柜内放置各种文学名著或者其他名家散文、小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课外书拿到教室放在书柜内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二是可以鼓励学生随身携带一本课外阅读资料,利用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坐车的时间等一些零散时间进行翻阅,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三是要经常在班级内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学期都为学生布置阅读一部名著,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者在寒暑假为学生布置阅读名著的作业,开学时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场读书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谈一下自己阅读的情况和阅读的感受。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第4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进行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积累形成,因而中学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相应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的阅读要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其是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学生必须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课外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为课堂阅读的扩展及继续,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为语文课独有及必须的,决定于语文课自身性质。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以,如果学生们缺少“我要读书”的内在渴望及需要,那么就算读很多书,也很难实现增长学生知识的目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探求相应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

兴趣为学生们学习的先导,也是学生需求动力,因而中学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阶段,学生不仅有巨大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面临很多不良诱惑,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那么学生就会远离读书、远离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览室或者教师粘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发学生们读书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应树种的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策自身读好书、多读书。此外,教师还应将课内课外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讲解某位文学家的作品的时候,可以多介绍一些文章或书目,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后阅读。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及阅读兴趣,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中学生优先选择的精神活动。

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多读书、少做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读书成为学生们的业余乐事及幸事,只有学生们有了较高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都是被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调动起来的。因而,鼓励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以外的事,所以并没有把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当中,在语文教学当中也就没有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根本不理会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课外阅读质量。实际上,要想充分达到新课标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就必须抓住新课程这一契机,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开设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出探究性课外阅读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指导是学生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课外阅读分为六种:诗文朗诵课、读物推荐课、读物欣赏课、阅读辅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书汇报课等。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相应的读物并进行欣赏和评析,指导学生们如何进行阅读,确保每周一课时,从而有效将课内阅读过渡为课外阅读。

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有效的将课外阅读引入到了课堂。他把相应的短篇时文、人物传记、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国内外的科技动态能等学习方法,只要是可以让学生们长见识、感兴趣的文章,他都拿到课堂上。通过大量阅读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语文活动,保证阅读质量

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其达到的效果有三个:一方面,语文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例如学生们课外阅读的进展及内容等等;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充分享受进行课外阅读的乐趣;最后,通过课外阅读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语文活动既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观察景物等,也可以为短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记者招待会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现场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指导,因而那些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阅读,如果是以前读过的,印象不深也要重读。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学生们阅读中的缺憾及错误,利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追问及质疑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最终提高阅读质量。

结论

第5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课内课外互动”模式重要性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制约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指导基本是割裂开来的,没有实现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互动,从而制约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对此,有必要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重点就加强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影响,目前很多家长、教师和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初中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但是无论是在课上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课下的阅读指导环节,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仍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具体来说,造成不良阅读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学生看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是在读“闲书”,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其次,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帮助,但是担心学生阅读到不健康的书籍,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多干涉,往往是强迫学生背诵阅读材料或单纯的阅读古文、古诗,没有践行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思想。此外,有些学生的课内阅读活动过于“功利化”,将课外阅读目标片面地定位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阅读材料的选择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只让学生阅读作文书,这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课内课外互动”的应用策略

1制定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制定阅读计划时,要尽量配合教材进行,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良性互动。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措施,确保学生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朗读、泛读、默读、浏览、精读、速读乃至背诵等多种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课内外阅读计划,这是确保课堂内外阅读活动得以长期有效开展的前提。

2丰富“互动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进行指导时要制定多样化的互动阅读指导方法,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推动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内引趣法,即对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生学完《出师表》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故事激趣法,即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更多读物;交流展示法,即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介绍好书,做读书心得的交流等活动,如有的语文教师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读书心得”栏目,为初中生语文阅读心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养成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生不仅具有好奇心,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阅读指导策略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促进初中生在课外能够多读书、多好书,时常保持较高的阅读信心与良好的阅读心态,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以点带面,指导学生读书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代表作,因此,初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点带面,指导学生多读与课本内教学内容或作者相关的好书籍,切实提高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性发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内语文教学的进程,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拓宽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渠道,增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书籍,要避免学生的课外阅读严重脱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多选择既符合初中生学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读物。

5增强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自主性

第6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农村 小学生 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那么,为什么许多同学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呢?这是因为:(1)首先农村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许多家长都外出打工,75%的都是留守儿童。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

让学生喜爱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

3.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第7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针对我校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创造利于课外阅读的条件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班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读书氛围: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班级图书角;收集并定期交流读书中收获的名言佳句等。

2.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所以,语文教师应做到:(1)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2)在“家校联系本”上请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真正做到家校携手育英才。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三、指导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四、培养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健康发展。

2.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第8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性过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随意性较大,盲目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许多小学生并不能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好玩或者看热闹,甚至是跟风,还有一些孩子过于投身于卡通书籍和动漫书籍,而保持理性观点对待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缺乏独立自主选择合理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课外书籍选择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有许多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也有许多学生喜欢浏览式阅读,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翻来覆去地翻书而阅读却很少。事实上,读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但是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读书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果有的话,需要帮助他们改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保证阅读质量。

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

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疑惑,例如找不到好看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等,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是太少,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甚至认为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重要得多,只要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为严重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的地位与课内阅读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当对它们一视同仁,二者都要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1.遵循目标原则

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首先搞清楚我们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外阅读,答案就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这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方向,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阅读的高效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必须使活动具有计划性,让学生所做的阅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备课时,教师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学生所设置的阅读计划必须要反复推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由浅入深。

3.遵循兴趣原则

我们都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心甘情愿投入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它,熟悉它,掌握它,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阅读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传记的名字,如果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对这些内容进行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记忆就会不牢,如果我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记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偏爱的阅读方向,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在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价值、有涵养的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乐趣,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1.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

俗话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中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校园文化做大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中正在建设“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栏,阅读栏里包括报纸和期刊,学校每天都要对里面的报纸进行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杂志的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研讨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他们在阅读之中的所见所得,交流他们各自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活跃整体的课外阅读气氛,提升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

2.班级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单学校要设置阅读栏,每个班级中也都应当设置一个阅读角,培育良好阅读风尚。图书角的建立离不开图书资源,而图书资源的来源可以由全体学生集资购买,也可以由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从而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角,图书应当进行适当分类,也要在图书角周围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励志奋进的条幅,营造读书气氛。图书角的管理可以由班级学生轮流,定期对那里面的图书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教师应当进行合理指导

第9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学习的现状

(一)阅读量不足

尽管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凸显出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虽然国家全面实施减负工程,却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语文课堂对于精读课文的学习,而他们认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在于围绕课大量的练习。在升学压力之下,各科老师在课外留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学生课后完成,占用了学生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生活困难,学生家庭没有一定的藏书量,而一些家长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肯为孩子花钱购买课外阅读的书籍,认为学生在学校看课外书籍属于浪费时间。同时广大的农村学校受到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向学生开放图书馆的时间有限,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课外书籍的管理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

首先,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配额不足,导致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大,一方面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语文教材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另一方面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课文中的精读课文就能够考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中心,紧扣知识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而课外阅读对自身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很难在短期里起到作用。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知识点就能够得高分,而很多课外阅读的书籍缺乏吸引力,从而造成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阅读低效,方法缺失

尽管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但是在课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学生阅读的资料和书籍不断地丰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而课外阅读讲究的是心到、口到、眼到。很多学生只读书而不思考,阅读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边写边记、边记边用的习惯,课外阅读的精彩段落或者是词汇很难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写作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将课外阅读同课堂上的精读课文产生联想。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一知半解,谈不上什么欣赏,更谈不上琢磨。而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二、农村初中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善条件

首先,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学,并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发生着变化,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氛围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挑战。过分强调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法不再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大的教师要意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要切实解决农村学校阅读量不足的客观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农村学校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学生的阅读有书可读。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为学校配备相应的读书馆建设,配置尽量丰富的书籍或者加大图书管理的经费。一方面学校应主动向社会寻求帮助,动员爱心人士捐献书籍。学校还应该通过开展家校会议向家长讲明白读书的好处,鼓励家长为学生购买书籍,在家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看书的氛围。与此同时,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等外界资源平台,让学生学会绿色上网,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平台。

(二)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重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大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摘抄,并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摘抄进一步地巩固,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词汇等优美句子的积累,达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校和班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大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在课余丰富自己的读书量,拓宽自己的视野。

再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的效率。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读书方法上的指导,并以任务形式要求学生达到阅读要求。在阅读的数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坚持读多少页,或者确定相关的必读书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