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通信技术的运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技术的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技术的运用

第1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引言

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大规模开展建设,伴随着互联网业务应用飞速进步,使得轨道交通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例如全自动列车驾驶等,然而大量数据信息的可靠传输、列车高速行驶时各类服务的流畅保障以及路基桥梁与隧道等通信环境保证信号覆盖的连续性这一系列技术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目前轨道交通提升的难点。日趋成熟的5G技术在城轨交通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轨道交通存在的技术难题。5G通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到借助手机以及电脑联系外界,大至国家之间传输消息。目前智能交通借助5G技术应用全面突破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与信息传输的距离以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1简述5G通信

1.1概述

4G通信系统已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完成部署,同时5G通信技术成为世界范围移动通信研究领域的重点对象。5G通信系统与4G通信系统相比而言峰值速率,网络覆盖率,网络延时,网络安全可靠性与用户体验以及功耗方面全方位提高。给物联网与虚拟现实以及VR游戏的全面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1.2简述5G技术优势

5G技术比起4G技术全方位进行了提升,5G技术的优点不仅体现在高性能与低延迟,同时高容量也是一项重要特性。5G技术的优点同样体现于小基站,毫米波与新式天线以及全双工与网络新型架构。首先毫米波指的是移动通信应用高频段,这也是发展趋势之一。其优点是充足的可使用带宽,便捷式小型设备天线与天线增益高等毫米波通信优点。其次小基站。由于传统基站中心式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不同环境对于移动通信的业务使用,同时不够灵活,耗资较大,5G技术使用的小基站能够有效拓展网络接入方式,改善现有通信情况。小基站自身适合短途直接通信同时信道质量较高,可以实现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较低时延以及低功耗等优点,此外借助分布广泛的通信终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通信覆盖以及高效利用频谱资源。此外新式天线指将传统2D模式天线阵列通过拓展变为3D模式天线阵列,以此形成的新颖技术不仅满足多用户信息波束智能通信,同时也减少了用户间信息干扰,另外该技术与毫米波进行技术结合能够进一步有效改善信号覆盖问题。全双工是指同频同时,不仅能够突破传统频谱资源的使用限制,将频谱资源进行更加灵活的使用,通过理论计算最大能够将空口频谱的通信效率增加1倍。最后是网络新型架构。借助基于处理集中化与无线电协作式以及云计算的接入式新型网架构,做到减小杂乱信息干扰与降低设备功耗以及提升通信频谱效率,除此之外智能化组网的动态使用也更为方便。上述5G信息通信的技术优势使得5G系统大幅度增强了通信性能指标。也可以看到高宽带与低时延以及可靠安全的性能对于轨道交通内实际的业务需求十分契合。

2简述城轨交通使用的通信技术

铁路系统大多借助卫星进行通信,但是这种方法对与处于地下或在高楼间穿梭的城轨交通适用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列车在地底运行或在高大建筑四周时信号接受会出现波动,通信无法保证稳定及时,甚至可能出现通信不连续。由于这些原因城轨交通由WLAN技术升级到3G信息通信,随后又升级到4G信息通信,未来更会升级到5G信息通信。城轨交通对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应用随着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目前新建城轨交通的运行线路大多选择4G通信。同时5G通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久之后5G通信就可以在城轨交通中进行运用。目前城轨交通使用的通信系统为足够承载交通系统造成的实时信息以及历史音视等信息数据的一种数字化综合业务通信网络。目前城轨交通采取4G通信并依据传输媒介将其划分到有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两种。城轨交通的新型通信系统涵盖下列系统,如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通电电源和接地系统以及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3简述5G技术在城轨通信的技术应用

3.1简述5G技术应用于列车运行

城轨交通基于当前的通信现状以及5G技术强劲的发展趋势,5G技术应用于列车运行时具体业务包括:①可视化宽带语音通信,该业务实现了地面与列车之间有效的语音调度以及信息通信与广播通信,同时该技术要求时延较低,但是对于网络带宽没有太高要求。②可靠安全的中低速信息数据传输,对于列车运行实现系统数据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数据以及紧急文本信息数据的传输管理。该技术要求时延较低,并且要求优先保证信息数据传输带宽,确保列车能够安全运行。③超高清(1080P)视频信息流。该技术主要用于列车上行时监控视频图像与地面控制中心使用流媒体监管播放,需要注意该技术不要求时延、但是要求网络带宽具备高水准。④3D可视VR行车环境。该技术实现了运行轨道的可视化以及可控性,该技术同样要求网络带宽具备高水准。

3.2简述5G技术应用于乘客出行

智能出行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借助5G技术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售票网站进行网络购票,并且乘客可以实时查询任何一辆车辆的始发站信息以及车站的实时人流密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到轨道交通具体线路商业网点内部情况。给乘客出行带来实时信息参考,有效提升轨道交通业务水平以及出行舒适度。

3.3简述5G技术实现大规模接入层无线网络的高密度覆盖

5G技术中的MIMO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频谱效率以及数据信息传输速率,基于其增强技术组成的无线天线大规模阵列,能够在车站的车地无线接入层进行应用,理论能够提高10倍频谱效率以及通信系统的存储容量。以5G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车地通信系统借助小基站结合天线大规模阵列的技术,完美实现了无线通信在车站这一层面的信息接入,做到同一车站不需要进行AP切换或者通信中断即可完美运行的能力。一个车站在内部应用该技术能够部署大量天线,不仅有效增强频谱效率,同时实现了车站全面的无线通信覆盖,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十分显著的改善接入层的用户通信。

3.4简述5G技术应用于应急防灾

城轨交通由于发车密度较高与客流量较大的情况,若列车在全自动模式驾驶时出现某种紧急状况,但因为列车没有司机同时决策需要按照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处理时,可以借助5G技术能够实现将现场情况进行直播,随后由车站工作人员针对具体情况对列车远程控制进行解决。

4简述5G技术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4.1频谱资源问题

5G通信所使用的异构式超密集型网络的状态为多网并存,理想状态下可以借助5G通信架设足够通信需要的专用通信频谱。然而目前处于频谱资源相对稀缺阶段,进行分配的频谱数量有限,此外覆盖方式选用毫米波,但是轨道交通所使用电缆以及波导管都不兼容该技术。

4.2可靠性问题

5G通信选择D2D模式通信能够节约资源,降低干扰并且增强传输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然而该通信模式和蜂窝通信进行资源共享的方式选择如正交或是复用方式共享是一项问题,此外提高该通信模式可靠性也是难题之一。

4.3兼容问题

将现有4G技术进行通信方式的升级,使得5G技术能够兼容4G通信与更低版本通信,做到5G通信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够转至其他兼容通信模式,此外减少转换所用时间也是一项必要关键,能够避免列车由于紧急制动造成事故。

第2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卫星宽带通信也称多媒体卫星通信,俗称卫星宽带或卫星上网,指的是通过卫星和网络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的处理和传送,简单说,就是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IPSTAR卫星可以覆盖亚太17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Ku波段84个点波束、3个成型波束和7个区域广播波束以及18个Ka波段波束,共114个转发器,输出功率为14kW,传输总容量高达45Gbit/s,是传统通信卫星容量的20~30倍,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带宽卫星容量的使用成本,可以更经济地为用户提供宽带接人和通信服务。目前,中卫普信宽带通信有限公司(CBSN)是中国卫通通信集团公司旗下独家经营IP—STAR宽带卫星的专业公司。IPSTAR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IPSTAR卫星、业务关口站和小口径天线地面终端组成,是一个完全基于IP技术的宽带卫星通信广播系统,采用星状拓扑结构。业务关口站与端站分别工作于Ka频段和Ku频段,关口站到终端的前向链路为Ka上行,Ku下行;终端到关口站的返向链路为Ku上行,Ka下行。

由于用户地面终端与地面宽带网络以及相互之问的业务连接和交换均由业务关口站完成,因此业务关口站可以说是整个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业务关口站主要由与地面网络连接的关口设备、网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基带设备、射频和天线系统等组成。小口径天线地面终端设备轻便简捷,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双向卫星用户终端,可通过以太网接口提供双向数据通信。

2IPSTAR实际应用分析与探讨

IPSTAR系统是完全基于IP包交换技术的天基宽带通信系统,接收速率与回传速率分别达到4Mbit/s和2Mbit/s。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会议电视、互联网宽带接入、信息和视频广播等多场合综合应用,同时可与公众网相连,提供VoIP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系统还具有广播信道,在提供双向数据、语音等业务的同时,支持单向DVB视频及数据广播应用。系统组网方便灵活,企业专网不需要投资VSAT主站,只须利用光缆将关口站与用户数据中心相连即可。

2.1宽带接入

IPSTAR系统可以在覆盖的全国范围内直接向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地面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根据独享或共享需求分配带宽,链路容量灵活可变,适应数据流量突发状况,带宽资源不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用户理想的宽带接人方案J,开辟和丰富了中小单位、公共互联网用户(如热点)以及多用户单元(MDU)宽带接人的新途径。应用示例见图1。

2.2TV回程和卫星新闻采集(SNG)应用

支持传输新闻剪辑、照片和新闻报道等文件,上传速度可达1—2Mbit/s;支持MPEG-4、WindowsMedia9等压缩视频格式,降低带宽消耗;支持广播质量的MPEG-4视频流直播,最大速度可达2Mbit/s;支持实时双向互动和视频会议,现场记者和中心记者之间可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支持互联网、电子邮件、VoIP、VPN等其他基于IP的应用。

2.3专线与中继应用

对于移动中继服务和链路备份服务来说,CBSN专线与中继应用是合适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由于对布置端站的地点没有要求,允许多个站点通过CBSN网络有效地进行通信,避开了复杂的地面网络布线工程,所以可实现快速布网和开通。应用示例见图3。移动中继:CBSN移动中继服务可以将移动网络拓展至没有地面网络或者地面网络成本太高的地方,用户端站能快速移动和重新定位。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服务,如本地和国际呼叫、预付与后付费系统、语音邮件、非语音应用等。链路备份:在自然灾害、地面网络不稳定或者网络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的首选链路失败情况下,能自动切换到通过IPSTAR卫星提供的链路备份。

2.4语音应用

通过CBSN语音应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建立一套涉及全国范围,提供IP电话服务的网络。再配合CBSN语音系列的用户端站,就可以使用普通的模拟电话,享受简单快捷的语音通话服务。CBSN语音系列端站将VolP处理与卫星调制解调器结合起来,可实现数据连接(RJ-45接口),并直接连接普通电话(RJ一11)。应用示例见图4。

2.5广播与多播应用

广播与多播应用是将IP视频流等数据广播发送给多用户,多用户可同时观看一个多播信道,而不需要给每个用户分别发送,从而节省大量带宽。用户端站支持IGMPV.2多播协议,从CBSN关口站到所有用户端站的单向广播发送,双向单播和多播数据流同时并发,并支持直播或者MPEG-4格式的录播,支持工业标准IP流格式,如WindowsMedia,QuickTime。应用示例见图5。

2.6视频点播应用

CBSN的多播特性对于一点对多点的传载数据极为有效。单一内容可籍此传输到许多视频服务器,充分使用带宽,实现低耗高效的视频点播服务。通过多播文件传输特性,视频内容可以分发到各个视频服务器并存放在存储设备中,或是按照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传输分发继而预存在存储设备中,同时支持双向单播数据流和多播数据流。观众可以从本地存储设备直接接收视频内容,而不是通过卫星在线观看。应用示例见图6。

2.7移动中继应用

支持GSM所有技术特胜,减少语音信道带宽,作为过渡性或永久性传输方案,可覆盖特殊地形的农村地区移动电话服务,也可用于灾难管理、移动通信车等特殊事件通信,或为重要或关键地点的地面线路提供通信应急备份。应用示例见图7。

2.8互联网与专网应用

CBSN可在公共网络之上给拥有多个远程分支的机构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高速虚拟专网(VPN)。能快速、高效地建立起支持不同数据、声音和视频应用的企业内部共享网络。支持标准的GRE隧道协议,这种低成本、具备QoS保证的隧道连接,确保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流,不但延伸了地理上的连接,而且与传统的广域网相比,操作运行成本降低。示例见图8。

2.9视频会议应用

支持C/S(客户服务器)方式的视频会议,支持标准H323(VoIP)和T.120协议,互用性好,文件和应用可以共享,数据速率灵活可变,支持64,128,256,384以及384kbit/s以上配置广播与多播特性,支持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以及会议控制的集约式管理。支持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即CBSN关口站的视频会议服务器支持多用户共享使用,也允许个人或小群体偶尔使用,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技术,优化带宽利用,提供与地点无关、质量统一的链路体系,SN用户终端集成的GRE隧道协议,可减少路由器的运行成本。应用示例见图9。

第3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协议; 计算机通信技术; 安全协议分析; 安全协议设计

在最近几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早已经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信息网络在诸多行业之中被应用,信息网络甚至成为很多领域生存的基础,其中以金融领域和军事领域尤为明显,而且在如今的很多领域之中,如果没有了信息网络,那么整个领域可能都会有瘫痪之虞。而伴随着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以及信息网络重要性的日益增长,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题,因为互联网具有很高程度的开放性,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这使得互联网可以将人们的生活相互连接在一起,帮助人们进行交互,可是这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安全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协议就成为了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网络安全协议来对互联网加以管控,这样才能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让互联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各个领域。而想要编写安全系数更高的安全协议,就一定要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安全协议,对网络安全协议的逻辑性分析部分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协议在使用过程之中的安全性。

1网络安全协议综述

“协议”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于协议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协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以完成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目标为目的,且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个体以上的情况下,由两个个体所执行的一种程序。所以从定义上来说,协定一般具备这样几个特征:(1)协议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中的某几个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顺序,这一顺序由协议的制定个体决定,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依照既定的顺序依次执行,而且这一顺序在执行过程中不得更改;(2)协议最少要拥有两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除此之外在协议执行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个体都有自己要完成的环节,可是有一点要注意,这一环节并不属于协议当中的内容;(3)协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故协议中应当包含对目的的预期。从以上的分析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协议其实就是在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信息数据过程之中,用来确保信息安全的一种程序。在通过信息网络传输数据的过程之中,安全协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用允许的一切方法来确保信息完整且有效,最常用的是密钥的分配以及对身份的认证。信息网络安全协议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首次使用,这一协议在当时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安全保障,可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安全协议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加适应日益多元化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从前相比,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安全协议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而其效果和从前相比也更加全面,目前最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一般情况下是SSL协议和SET协议这两种。这两种网络协议都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来确保信息安全。

2密码协议的分类

从安全协议出现至今,还没有确定的安全协议分类规则,所以也就没有人对安全协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可是想要将密码类型的协议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规定,来进行分类几乎是做不到的,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安全协议进行一个大致上的分类即:(1)认证建立协议;(2)密钥建立协议;(3)认证密钥建立协议。

3协议的安全性及其作用意义

3.1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及其攻击检验

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而更多更完善地安全协议也被人们设计出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安全协议在应用之初由于测试机制的不完善,会存在着大量的设计安全漏洞。可以导致网络安全协议无效的因素有很多,而最为常见的是因为安全协议的编写者对信息网络没有十分深入的了解,更加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而对安全协议本身的研究也并不够深入,这样其设计出的安全协议在使用过程之中,暴露出大量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和设计用密码进行加密的加密程序相同,通过寻找协议的漏洞来寻找协议不安全的部分,相比于完善整个协议来说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新的安全协议被设计出来之后要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其进行模拟攻击,而这样的测试主要是针对以下三个方面:(1)对协议中用于信息加密的算法进行攻击;(2)对算法以及协议本身的加密手段进行攻击;(3)对协议本身进行攻击。由于篇幅所限,下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对协议本身进行攻击测试,即默认前两者皆安全。

3.2安全协议的设计方法

在网络安全协议设计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通过设计来加强协议的复杂性以及协议对于交织攻击的抵御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确保协议有一定程度的简单性以及经济性。前者是为了确保协议自身尽可能的安全,而后者是为了使协议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必须要有先设定某一方面的临界条件,才可以让设计出来的协议满足以上四个要求,而这也就是网络安全协议的设计规则。(1)具备抵御常规攻击的能力。不论哪一种网络安全协议,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有效防御来自于网络的攻击,换而言之也就是,要求网络协议对于明文攻击以及混合式攻击有防御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安全协议可以保护所传输的信息,而不让攻击者从中取得密钥,除此之外对于已经超出使用期限的信息的筛选也应当归属在其中,也就是说同样不能让攻击者从过期信息中找出漏洞从而获取密钥。(2)应当可以应用在任何网络结构的任何协议层。因为网络结构组成的不同,其协议层能够接受的信息长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想要安全协议应用在更为广泛的环境之中,那么就要网络协议的密钥消息长度可以满足最短一种密钥层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提高网络协议的使用范围。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网络安全协议已经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之中被广泛的使用。计算机通信网安全协议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不单单提高了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过程之中的安全程度,更进一步为计算机处理信息数据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作者:景泉 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第4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广播电视;传输;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看重,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促使信号进行高强度的传输,极大地提高了信号的传输速度。广播电视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也已经意识到了它所具备的诸多优势,并力求将其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极大地提高数据及信号传输效率。

1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要素

光纤通信系统的运作方式是以光作为载体,运用玻璃拉制而成的光导纤维实现对信号以及数据的传输,进行光电交换,这一运输系统被称为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光接收机、无源器件、光发射机、耦合器以及光纤连接器。运用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信号源的传输,其中涵盖图像、数据及语音等内容,光纤系统会将这些数据信息转变为信号,进而实现传输,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光波窗口有1.55、0.85、1.31这三类。接下来笔者将对光纤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一,对于光接收机的分析。光纤系统中的光接受机是光电转化的端机,它可以对光进行检测,检测成功后,则会对光信号实现搜集,然后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源。最终,再将其确定为可以传输的放大电路或者电平等,将其传输给下一环节的电端。第二,对于中继器的分析。它的作用是对光源进行弥补,比如:在进行光源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光信号削弱的情况,此时,则可以应用中继器来对光信号源进行补充,进而确保光信号完整的传输,促使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对于光发射机的分析。光发射机是光纤通信系统初始的组成部分,它也可以对光电实现转换,它具有的最为关键的功能就是对电端机所发射的电信号进行调整,并将其转化为光波,此时再对光信号予以传输,而下一环节则是电端机的运作环节,依靠电端机的力量,促使光信号进行进一步的传输。第四,对于光纤和光缆的分析。光纤及光缆是对光进行传输的重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对光进行发射,促使下一环节的部件对光信号进行接收,运用它可以促使光信号实现远距离、高速的传输。

2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它的发展前景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同,尤其是在广播电视行业,对于此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具有数据传输较为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容量较大及杂音较少等特点,满足广播电视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此外,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传输时,还具有成本少、防窃听等优势,因此,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将其广泛应用数据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数据传输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以有效地提升音频以及视频的质量,达到理想的传输效果。从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基于光纤通信技术来实现,运用光纤这一技术,可以促使其发展远远领先于其他的企业或行业。诸多的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已经投入巨资,决定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同步数字系统,即SDH传输平台。光纤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传媒企业所认同,并将其投入使用,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的电视台总控机房、卫星上行站、发射台传输信号及有效电视网等,均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实现传播,可见,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它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结语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对数据以及电信号实现高速的传输,同时还具备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脚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作者:张晓银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506发射传输台

第5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无线网络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列车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主流,但是在已经开通或者是待建城市轨道交通CBTC项目中,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在使用CBTC时因受到车地通信状态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多数仍沿用传统落后的后备降级模式运营,使得多数专家质疑CBTC信号制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焦点已经集中到了车地无线通信,这就为我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作人员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CBTC系统概述。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llications一basedTrainContrOI,CBTC)系统是脱离轨道电路的一个独立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和连续、高速、双向的数据通信,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实现对列车的控制。欧洲连续式列车控制系统是CBTC技术的源头,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阿尔斯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多家列车控制系统设备供应商均进入了CBTC系统市场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科技产品。温哥华、巴黎、伦敦、武汉、香港等多个城市都已经将CBTC系统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当中。迄今为止最大的,实现不同厂商CBTC系统设备互连互通的cBTc项目正在纽约地铁进行,并准备将该技术用于改造纽约地铁信号系统。

无线CBTC系统的组成。

无线CBTC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和列车定位子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又包括:中央控制室,无线闭塞中心(RBC,Radio Block Center)和车载子系统.其中,高可靠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是RBC、车载子系统和列车定位子系统的基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进行车地通信,在移动的列车和地面控制设备之间实时双向传输行车信息,由无线车-地通信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列车通过相应的地面设备,如信标灯、应答器,可以获知自身的位置及速度等信息.通过可靠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列车将位置、车次、列车长度、实际速度、制动潜能、运行状况(诊断数据)等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RBC;RBC则开始追踪列车并发送移动权限、允许速度、限速、紧急停车等命令.因而,无线CBTC系统中,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取代了轨道电路的信息传输地位[2].

CBTC系统的车-地通信系统按车-地信息采集方式分为连续式和点式传输方式.连续式能连续不断地将地面信息即列车间隔、线路容许的速度等情况及时地向车上反映,使司机随时掌握列车速度,有利于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

无线CBTC系统属于连续式车-地信息传输方式,按数据传输媒介可分为:无线电台、裂缝波导管、漏缆和GSM-R(GSM for Railway)等方式。其中,无线电台、漏缆常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如无线电台、裂缝波导管方式在地铁使用,漏缆可在磁悬浮使用等;GSM-R是铁路专用无线通信,在我国一些新建铁路线使用,如在青藏线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CBTC系统中的车-地通信技术应用。

3.1 CBTC系统中主要的车-地信息交换。

在固定闭塞技术中,线路上有固定的区段划分,这一区段只要有车占用,就意味着整个区段是占用的。而移动闭塞在线路上没有区段的划分,以前车的尾部或进路边界为追踪的目标,这就是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区别。所以,在固定闭塞技术中一定要采用轨道空闲检查设备来检查列车的位置,而移动闭塞则靠车载设备自主定位来描述轨道的占用情况。

从车-地信息交换的角度来看,移动闭塞与固定闭塞不同,线路固定数据都存储在车载设备的数据库中,在进入正常的 CBTC 移动闭塞模式之后,车-地双向通信的关键内容包括:

(1)轨旁到车载的移动授权信息(亦称 MA,EOA 等);

(2)车载到轨旁的位置报告;

(3)运营调整信息及维护信息等。

当然车-地信息中还包括其他的内容,如 IP 寻址、ATS 调整、维护事件或故障报警、车站设备控制、旅客信息、校验及时间戳等。不同供货商会根据各自系统的特点有不同的信息结构。

3.2 CBTC系统的车-地通信方式。

CBTC系统的车-地通信方式通常由点式通信技术和连续式通信技术两种技术。

点式通信技术在线路上的某些特定位置安装固定的应答器(信标),当列车通过时,经车载查询器(天线)的激励,应答器会根据互感原理,把数据发送给车载接收设备,这就是点式通信。

连续式通信技术是基于 WLAN的无线通信方式。经过近十年的技术发展,与世界上多个互联互通试验工程的经验,虽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对于 CBTC 系统所采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首先,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说,采用商务现货供应(COTS)的产品;其次,把 ISO 七层模型中的低层统一采用IEEE802.11 WLAN 标准。

3.3 CBTC系统的无线传播方式。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CBTC系统供货商采用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空间自由传播和导行传播两种。

空间自由传播是目前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传递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空间自由传播的方式节省轨旁设备,在轨道交通狭窄的隧道安装上具有优势。理论上空间自由传播的无线小区最大距离在 400 ~ 500 m 之间。

导行传播因为轨道交通的特点,对无线覆盖的要求不是空间上的,而是线性的,所以采用漏缆或漏泄波导管作为传输介质,形成一个沿走行轨的无线覆盖网,在轨道交通的复杂传输环境中具有优势。

结束语: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有效的运用CBTC通信系统技术誓将对其发展必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尽快开展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有效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的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 刘宏杰,陈黎洁. CBTC 列车安全定位中通信中断时间的研究[J]. 铁道学报,2012,34( 6) : 40-45.

第6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 无线接入技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90-01

随着移动通信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了快速的扩展和应用,为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移动网络也成为了黑客攻击的一个主要目标,通信服务严重受到了窃听、伪装等的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在移动通信中运用无线接人技术,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犯罪威胁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移动通信中的无线接人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1、移动通信中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类型

1.1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技术目前被划分为两大体系,其中一个体系主要是基于IEEE802.11协议,另一个体系则是基于CEPT制订的低HIPerLAN。无线局域网系统主要是利用接入点AP将移动终端MT和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在一起。而由于无线局域网最多只能覆盖大约几百米的范围,一旦要继续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将会直接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网状网应运而生,该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在与原来的范围相对比时,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数十公里,甚至延伸范围更广阔。除了无线局域网以外,还有一种无线个域网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具有可移动便携式特征的通信设备和与其距离较近的电器进行连接,该技术在和无线局域网相互对比的过程中,无线个域网能够覆盖的有效范围大幅度缩小,一般其覆盖半径都在十米以内,所以该技术一般在需要进行大宗数据文档传送的时候或者是需要进行实时视像以及声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才会应用到。

1.2 光纤无线系统

光纤无线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不可见,在接入无线宽带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自愈环工作技术,该技术是通过连续点将网络结构串接起来而形成的,所以其无线接入配置更加灵活,并且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光纤无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属于环形拓扑,在进行扩容时,能够在POP点有效的增加新环,并且便于拆环。而且光纤无线系统的频谱效率相对较高,在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时能够通过重复使用一对射频信道来高效率完成该项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自由空音光系统,该系统在传送通信信号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载体为光线,而传送媒体则为大气。另外,自由空音光系统主要包括下述三种拓扑方式:网状网、点对点以及点对若干点等。

1.3 多点分配系统

多方点分配系统主要包括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和点对点信道分配系统。其中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属于微波系统,在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该系统具有一个明显的特殊性能,就是可以点对点。该系统主要采用了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当中的无线小区制技术,该技术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是双向的,因此带宽相对来说更高一些,不过传输容量在和光纤无线系统相对比时基本一致。多点分配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宽带业务,例如视频、电话、综合多媒体等业务。另外一种为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在视距传输图像分配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传输任务,而且在实现IP以及TMD等网络的带宽无线接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解决措施就是多点多信道分配技术,该技术不但能够实现因特网的接入、电视信号的传输、本地用户之间进行的较大容量数据的传送以及数据广播等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用户终端业务、GPRS通信业务以及GSM短信等业务。此外,多点多信道技术在升级方面要比其他通信技术简单的多。

1.4 其它无线接入技术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以外,还包括下述几种技术:(1)超宽带无线技术,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快速的实现无线连接,该技术消耗的功率相对较小,可以把较小范围中存在的所有电子设备高速连接起来,不管是在通信能力上还是在距离上,都要比蓝牙技术的水平高。(2)无线虚拟网技术,在组建该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宽带无线技术作为基础的,而且该技术采用的协议主要有常见的隧道协议和其他能够支持该技术运作的相关协议,但是如果协议不一样,那么最终形成的无线虚拟网的等级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如果无线虚拟网设备的实际安装位置发生的改变,那么就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用户端设备,另一种则是基于网络。(3)蓝牙技术,蓝牙技术属于一种距离较短的无线连接技术,如果无线连接方案的成本比较低、可连接的距离也比较短,那么使用蓝牙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例如可以在耳机、键盘以及鼠标中使用。(4)卫星通信技术,我国是一个地域比较辽阔的大国,由于地理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宽带IP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技术有效解闪因特网带宽问题。

2、移动通信中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在运用过程中的频率规划

2.1 频率规划现阶段的需求分析

目前根据移动通信中无线接入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我国一共规划了下述六个频段:(1)首先是1.8GHz,频段为20M,该频段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采用SCDMA技术来有效的完成公众网以及本地专用网络的无线连接。(2)第二个频段为2.4GHz,该频段在通信频段的范围以外,但是在通过申请验证之后可以具有点对点微波保护的功能。(3)第三个频段为3.5GHz,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该技术主要被分配在各个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过程中。(4)第四个为5.8GHz,按照国际上的相关规范来说,该频段也不在通信频段范围内,但是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成为了电信服务的一个主要手段。(5)第五个为25GHz,主要应用于无线宽带接入过程中,一般基础运营商使用较多。(6)第六个频段是第三代移动通信频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宽带。

2.2 频率规划未来阶段的需求分析

通信技术的发展依赖于上述几种技术的频率规划。目前全球范围内在无线管理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频谱资源缺乏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无线电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频谱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容忽视。很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有效的政策对无线电频率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出频率的潜在能力,以便于其能够有效的适应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业务的需求。因此在对新市场业务以及新技术相应的频谱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无线电设备目前的可供性,确保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着重研究不同体制的电磁兼容性和频率能否进行共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确保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提高新技术的成熟度,以便于支持具有较高频谱利用率的通信方式。因此,频率资源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在对频率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的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还要确保其能够和国际频率划分保持一致,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国际统一标准进行有效接轨。

第7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三网融合;4G通信技术;互联网电视;运用

1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网络技术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4G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可以说,4G通信技术的出现彻底转变了人们原有的通讯习惯和通信方式,有效促进的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4G通信技术所采用的是与传统3G通信技术不同的蜂窝型网络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实现数据与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加速大众化的通信交流。下面我们就立足于4G通信技术独有的特点,将其融入到互联网电视的运行过程当中,缓解了互联网电视因信号弱以及接收能力差导致的画面模糊、画质不稳等问题。

2什么是三网融合技术

人们通常认为三网融合就是将三种网络形式进行系统性的融合,这种想法并非完全正确。就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仍然未有对于三网融合的精准定义,我们可以将三网融合是为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三种业务的融合,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语音和图像的突破发展,并实现了互联网与电信网之间的完全交融,同时也拉近了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距离。

3什么是4G通信技术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4G通信技术的应用情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4G通信技术是在原有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融合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实现无线通信网络效率及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就目前情况来看,4G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已经融合了卫星通信系统、音频视频广播、蓝牙技术接入、固定无线接入等多种功用,既融合了2G系统中的全部服务功能,又在3G系统的基础之上做出了完善。其优势在于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平滑、提供增值服务、高质量通信、频率效率高,且运行费用更低。

4三网融合背景下4G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电视中的应用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4G通信技术可以充分实现对于数据、影响、画面等的多向传输,并融入了更具实用性的语音传达功能,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查询新闻内容、传输文件等工作。4G不同于传统的2G、3G,它有效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兼容性较差的问题,通过融入一些更具现代化特质的高端通信技术,强化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同时也简化了实际部署的难度,因而在将4G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电视进行融合时,应当先立足于3G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逐步融合。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传输速率的加快为用户的使用服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4G网络网络不仅赋予了互联网电视更具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加之有更为强大的IP网络作为支撑,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画质模糊和画面不稳问题的出现。很多人认为,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完美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通信交流,但是事实上,4G通信所能普及的单位远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之上。4G网络独有的优势性能使互联网电视无论是在信号、画质,还是在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为优质的视听体验。除此之外,4G网络还具备着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在提升下载与运行速率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设备的资金投入。同时,4G通信技术也具备着信号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影响等优势,无需进行特殊的安排,即可实现便捷使用,加之无需安装大型设备,不会占用较多空间,因而从全局监督来看,4G通信技术具备着显著的实用性。

5三网融合背景下4G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国家、政府及科研人员也都给予了通信网络发展足够的重视。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人们对于4G网络的了解程度也在逐步深入。4G通信技术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络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派生于原有的基础之上,又打破了传统通信网络的束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就4G通信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4G网络会逐步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主流网络,尽管仍然需要逐步完善,但短期内不会被新型网络所替代。另外,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移动通信技术逐步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4G网络技术也渐渐成为了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服务水平。

第8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 OFDM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得移动通信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我国已经全面普及的了3G技术,4G技术也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在4G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关注的就是其限制因素和安全隐患。其中移动信息传输效率受到系统性能、外界环境和操作方式的影响,引入OFDM技术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文章以4G移动通信网络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旨在推进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和可持续运行。

一、移动通信技术应用OFDM技术的必要性

4G移动通信技术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但对于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要求,多径衰落也是影响移动通信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采用OFDM具有必要性,信息的容量和效率均依赖于OFDM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OFDM还具有以下优点。首先,OFDM技术将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信道更换为平坦信道,缩短了多径衰落带来的影响。在现实中,OFDM技术常与MIMO技术结合使用,该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促进了无线网络信号的接收,使系统的比特率值达到最大,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

二、OFDM核心技术及运用

1、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运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4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将移动信道划分为若干个正交子信道,方便窄带调制与传输,从而减少各信道上的信息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由于4G网在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对称性特征,且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通常大于上行链路,而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改善了信道的物理层完整性,从通信自身出发,对非对称的信息传输实施调节,使信道信息传输更加稳定,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具体积极的作用。

2、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OFDM技术的主要辅助技术,早期以天线为主,主要应用于控制信道衰落。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分别设置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天线装置,实现信号传输的独立信道特征,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MIMO的优越性在于无需增加带宽,减少了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并且将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确保多路径的传输信号稳定,劣势在于无法控制频率的选择性衰弱。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频率、时间和空间等技术,除了上述功能外,该技术还有效的降低了来自外界和信道本身的噪声干_。 OFDM则解决了MIMO检测过于复杂的程序,并且降低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对于系统的影响,OFDM技术的FFT/IFFT技术有助于带宽的合理利用。MIMO技术则解决了OFDM带宽有限的问题,可见二者之间配合的重要性,是4G移动通信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空时信号处理就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时间和空间处理技术,从方案上分析,MIMO技术和OFDM技术包括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编码两种。空时编码技术主要负责信息发射端的数据流联合编码,从而降低信道衰落以及外界噪声带来的影响。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增加信号的冗余度,最终使信号接收端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达到最大。空时编码现行的主要方式为空时码、空时格形码、空时分组码等。该技术处于发展中,目前无法实现数据传输速度的效率提高。空间复用采用的是多天线模式,是通过天线独立信息接收和传输来降低干扰。与MIMO技术相似,这一技术充分利用了多空间性,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道传输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优势还在于放射功率保持不变。设计者将空间复用技术和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保证在每个数据流获得最小分集增益的条件下,实现最大化平均数据。

4、分集技术和自适应技术。分集技术和自适应技术是OFDM技术中用于应对多径衰落的主要方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分集技术主要包括时间分集、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根据场合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的分集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不会只采用一种技术,而是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分集技术与自适应技术的结合就是其中一种。自适应技术是通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变化灵活的分配发送功率和信息比特率,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是移动通信信道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基本原理为利用传输信道的实际情况,调整发射功率的水平以及独立子信道内的符号传输速率,该技术实现了用户间的链路参数分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容量。依据不同用户在特定空间和时间内的SINR统计特征,并结合用户QoS要求,制定并能够提供多种编码与调制方案,实现移动数据终端用户数据流的优化,确保信息传输效率。

总结:OFDM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信息处理,有助于提高信息容量和信息传输速度。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将经历3G主流市场和4G主流市场,并最终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如何正确应用OFDM技术是相关人员主要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第9篇:通信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汽车通信;网络技术;运用分析

在汽车当中,对于线路故障、线束把控等问题,目前可以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加以处理,在汽车通信当中,发挥出更好的共享和通信功能。现代汽车发展制造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因而在汽车当中应用的微处理器、传感器数量也不断增加,有的甚至多达百个。对此,为了在确保汽车舒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信息化、安全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就需要对汽车通信网络技术的运用加以分析。

一、汽车通信中的网络系统

汽车通信系统,是以汽车为主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满足现代化、智能化交通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将通信系统设置在汽车中,让驾驶员能够根据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完成例如短信收发、电话通信等诸多操作。GPS系统是当前汽车当中一个重要的网络系统,驾驶员通过电子地图和GPS定位导航,对实时路况加以了解,从而选定最佳的行车路线,提高驾驶出行效率。另外,在公交车当中安装GPS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公交站点精确报站,及时为乘客提供车辆信息,使乘客能够合理计划安排出行。在当前大维度交通网络的构建当中,通过对汽车通信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

二、汽车通信中的网络技术

(一)密钥管理

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就是加密,在安全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电子密钥是数据加密的主要方式,而传统密钥管理运用了密钥分法、证书认证的逐层管理方式,对于汽车通信网络系统并不适用。在汽车通信网络数据加密当中,主要采用的使完全分布证书、局部分布证书、自发式证书等方式。其中完全分布证书具有较高的认证反应速率,但程序相对复杂,可能影响汽车通信服务质量。局部分布证书需要定期更新证书,以此确保密钥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自发式证书不需要数据授权管理,只需对节点证书即可,安全性和灵活性都比较高,不过,由于缺少有效的证书撤销渠道,因而会在网络系统中产生大量冗杂。

(二)安全技术

当前的汽车通信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等特点,因而可能会受到监控、节点窃听等情况的威胁,影响驾驶员和车主的信息安全。在目前汽车通信系统利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当中,主要采用了SAODV、Ariadne、SRP等协议。其中,ASODV安全协议运用了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验证安全性,可以对恶意修改、链路攻击加以防范。Ariadne安全协议侧重于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检验,通过高效的单项认证,明确节点可信度,避免虚假数据的攻击。SRP安全协议能够安全鉴别共享秘钥和安全链接,对数据传递安全性加以判断,从而完成节点认证及服务阻击。

三、汽车通信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一)信息系统

在汽车当中,信息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了车内的上网设备、音响设备、车载电话设备等。这些车载系统对于CAN总线通信标准,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光纤速度,为乘客和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通信网络服务,满足其网络使用需求。

(二)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汽车中的重要系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传感器及时发出信息指令,通过高速的网络系统传输,使安全气囊等安全设备及时启动,从而确保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这一系统对于汽车的整体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用于传输信息指令的网络系统,必须能够在高速猛烈撞击之后,及时传递指令启动安全设备。

(三)车身系统

车身系统是汽车中的重要系统,系统构件遍布车身各处。因此,车身系统也具有抗干扰差、线束长等缺点。为了提高车身系统中通信网络技术的运用效率,使用CAN总线连接7个可控单元,分别为4个车门可控单元、2个受控单元、1个中央控制单元。CAN总线功能包括后视镜加热、自诊、空调和仪表、照明开关、电动窗、门锁等。利用这种通信网络技术,即便某个单元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可控单元的运行。而在发生单元线路短路或正极短路时,CAN系统将会转变为应急模式或单线模式。车身系统线路包括门控、受控、主控等单元,主控单元接收数据信号并优先处理,通过CAN总线相各个受控单元传递信息。

(四)动力传动系统

汽车中的动力传动系统具有更为集中的模块系统,中心点使发动机舱,通过合理链接各个位置模块,配合汽车不同行驶动作功能,需要以高速网络支持,确保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动力CAN总线分别连接ABS/EDL、自动变速电脑、发动机等部分。总线能够完成10组数据传力传递,以500K/s的速度,相电脑组机传输数据,各组数据传递实践在0.25ms左右。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具有高效性、技术性、数据传输块等特点,需要发挥高变准和高性能发送器辅助作用,根据选择点火系统完成数据传递。CAN总线数据,通常在单元外侧线束位置,连接点的位置可以在特定范围内,选择在发动机可控单元内。

四、结论

汽车是当前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汽车的技术性和智能性大大提高,因而车内网络系统也更为复杂。汽车通信网络系统对于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信息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当中,都需要利用高效的通信网络技术提供支持。保证汽车内部各个系统良好高效的配合运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明玉,宫淑兰.汽车电子通信的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3):106-106.

[2]武晓宇,汤立波,刘丽娜.车联网热点技术和应用前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7(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