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法制法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法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制法规教育

第1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法规;教学方法

《旅游法规》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旅游法律意识和旅游法律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旅游法律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教学中不少职业院校仍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法中教师重视的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针对职业院校《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剖析典型事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很多案例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些案例还具备一些故事情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突出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运用案例讲解知识点,针对性强,学生理解分析较容易,便于学生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采用案例教学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讨论结束教师要给出案例问题的明确答案和法律依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准确理解和掌握。二是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从知识点少、浅显的小案例入手,再到知识点多、复杂的综合案例演练,给学生一个从了解、接受到熟练、掌握的适应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教学应用,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优化组合,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呈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动静相宜、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教学手段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也将教师从课堂的板书书写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注意组织教学秩序,掌握好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活泼,若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容易造成看热闹的场面,因此要求教师组织好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要注意教学信息量输出适度,信息内容与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相关,重难点突出。因为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若信息量过大,与学生接受能力不适应,则会造成学生无法把握重点,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旅行社、旅游景点咨询式教学方法

旅行社咨询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教学法,是指定期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考察,与旅行社工作人员座谈,了解有关旅游纠纷、争议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在旅行社允许的范围内,协助旅行社工作人员处理有关旅游法规方面的纠纷、争议。旅行社咨询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另外,这种方法处理业务的仿真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有益。

此外,作为补充教学方法,旅游景点咨询式教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采用。该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定期到一些旅游景点采访游客,了解游客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争议以及解决方式,针对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特殊事件,学生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旅游法规知识对相关的事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旅游景点咨询式教学方法把学生投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旅行社、旅游景点咨询式教学方法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旅行社、旅游景点及游客的配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最好在本门课程教学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而且要教育学生注意礼貌礼仪,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达到预期实践教学效果。

目前,旅游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旅游专业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教师应当以此为目标,在《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思考

通常意义上理解,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作为教学过程四要素之一的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联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因为作为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前提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其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考生成绩的高低以及通过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高低。因而,如何开展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是每个从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加之考证等涉及利益的具体要求,大部分教学人员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认知主要体现为一种传统的“讲授――操练――解答”模式,几乎所有教学任务的开展、课程内容的安排均围绕此展开。如阐述教学四环节的“讲、练、看、做”或者“讲、练、补、做”,当然教学过程中也会应用项目驱动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或者将四个环节予以拓展,“讲、练、看、训、考”,并且试图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穿插其中。更有甚者,则认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涉关学生考证、就业,只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即可。这样操作的后果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上取得良好成绩,甚至能借此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均无裨益。

随着现代学生主体意识的慢慢确立,传统上均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丧失其在教学上的正统地位。如何吸引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保持对相关知识的新鲜感,则成为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因而,有人尝试以肇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但这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存在一定的区别,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承担讲授的责任(而非引导的责任),然后通过案例让学生对讲授的知识加以应用(其中可能涉及到团队协作、个体的分析反思以及教师的评价等等),或许可以将其称之为“亚案例教学法”。[1]这种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但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体系的传授、课程内容知识相对固定明确等原因,盲目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适用,只能是“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以上的论述主要围绕2009-2013年在CNKI中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方法”为关键词所进行搜索汇总整理而成。

2 现行教学方法反思

由于秉承着大陆法系的传统,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演绎,而缺乏对生活世界应有的关注。加之,“学者式”的教师本身缺乏对实践的直接感知,导致当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并且,这种理论教学是一种威权式的教学,教师仅仅希望学生掌握课堂书本知识,而且以之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特征甚至唯一标准。[2]

教师不去反思这样俩个问题:(1)知识是绝对客观的吗?(2)知识能否由教师原样不变地传输给学生呢?[3]

如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的,即肯定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属于Sipro所说的初级学习――无论情境如何,均不影响学习的效果。那么,毋庸置疑,现行的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则可以得到证成。并且,可以顺利地实现阶段化知识、部分化知识附加于其他内容学习的可能性。

然而,情况不必然如此。

首先,学生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习背景的欠缺。即,无法意识或者刻意忽视知识建构的基点。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基于考证通过的需求而开设了与会计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而对《法学导论》或《法律基础》课程的忽视,让学生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过程中无法寻求到与原先知识体系中“最近发展区”知识,无法实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顺利衔接。因而,仅仅只能满足于对知识的无意义的记忆。

其次,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定位的不准。作为法学类教育而言,有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精英教育暂且不论,而对于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大部分高职院校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前者,而对通识教育关注甚少。但殊不知通识教育是建构整个职业教育的前提,无论是技能的提升还是专业水平的提高,都难以逃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法学类课程尤为如此。

最后,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也有关联。目前的教学方法不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4]。受传统中国教学思想的影响,忽视对学生地位的考虑。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单向活动,而学生的职责在于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方必须完整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不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意义的建构,以中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

总之,正是由于学习背景的缺失、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准以及教学活动学生主体的“缺失”,才导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出现种种偏差。或者即使在部分教育者试图改革,但由于没有脱离上述的限制,而仅仅是方法上的变异而已,其效果也只能是大同小异。

第3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 财经法规 会计职业道德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改革 探讨财经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23-01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是培养既具有潜在发展能力,又具有基本执业技能财经人员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财务文员的重任。会计证是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上岗证,其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又要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几乎没有法学基础的中职学生来况,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困难。要使中职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证通过率。

1.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中职生的来源,多来自成绩中下等的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属于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很难适应现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再加上学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前又没有接受过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综合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找出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

2. 强化综合素质,加强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既有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同时又拥有应试教育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提炼,还要使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保证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在今后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技能,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

(1)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确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参加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普遍感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科目考试难度大,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有必要。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改革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价值观,中职生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会计职业,而会计岗位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财经法规教师应把握财经理论学习这个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提高学生会计职业价值教育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重心。

(3)教师应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并加强与各校教师的教学交流与探讨。财经法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法律、金融、税收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时机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践学,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3. 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中职生文化素质有差异,为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部分学生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顺利通过会计证考试,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采用自学与指导相贯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适宜采用自学与指导相贯通的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用“导学”的形式将书本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给出,让学生心中有清晰的轮廓。例如,学习《票据结算方式》时,各结算方式的特点、使用要求等内容应该熟练掌握,其他知识只需一般了解。每章节的学习基本遵循这个规律,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教材的完整结构,运用自己的推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会计证考试通过率。

(2)课堂应适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讨,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在学习《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学生通过分组提问、发言和讨论,进行课前准备,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上课时,学生通过提问,教师通过要点讲评、纠错和答疑,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3)“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娱”,在实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文字、图形、影像等方式直观再现案例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立体感,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世界。例如,在学习《法律责任》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将校园教学系统与法院审判庭联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案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多媒体课堂,学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开展网络讨论,从而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

《财经界》.2010年第16期.

[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

1版.

第4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近年来,许多学校管理者在个性化教育、学校的人文管理、用人机制、学校的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在应对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挑战而提出的学校管理与教育的改革策略,同时这些策略均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管理手段使当今学校教育在社会、家庭、个人三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下显得无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差是其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当前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改革,不改革就会落后于时展对教育的需要;第二、学校教育与管理改革出路的寻找,必须从当代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性特点出发来探求才是最有效途径;第三、教育与管理的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民族未来的发展服务。以上三点已经成为当代学校管理者的共识,离开了以上三点,不仅会影响当前学校教育的发展,降低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甚至会在学校教育改革中产生“目标异化”的现象,脱离学校教育与管理改革的根本宗旨,背离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民族性与社会性的要求。其实以上问题在一些学校的改革中已经出现。如:片面追求学校教育的“个性化”,而忽视了教育目标的“社会性”,扭曲了“人文管理”的真正内涵,以一种需要掩盖了另一种需要,从而导致学校教育与管理在目标上的无序。

当前教育界对观念的转变提得非常“响”,但在转变观念的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教育的明理性原则,即为什么要转变观念?转变原来的哪些观念?转变后的观念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所以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之中,任何一种理念,只有让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变成了自己头脑中的认识,才能使这种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创造性地实施。

我们在研究时展对教育的需求,了解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学校教育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即实施“一切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发展为本的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协同”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的是“发展”二字,即要求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必须强调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其中主要包括道德与法律知识、智力、体能、心理等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为将来投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把教师列入到发展的重要对象之中,因为从实践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就是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所实施的教育,学校工作必须把教师的发展列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之中;第三、把促进学校的发展列入到办学理念之中,其目的是创造“绿色学校”,使学校在各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物质条件和人文氛围,其中尤其强调学校的办学特色;第四、强调个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协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道德、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心理的教育上,学校的教育要在全面贯彻与执行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的个性教育与个性发展,学校既要创造为实现教育目标“同一性”的物质与人文氛围,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发展”方向提供条件;第五、这种“人”与“社会”发展相协同的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教师的整体发展需要,为学生、教师整体的发展性需要而制定各种管理的策略和改革的措施,而不是个体的单一需要。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的目标需要,要服从于学生与教师整体发展目标的需要,学校、学生与教师整体发展目标的需要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目标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这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目标与措施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在制定与贯彻办学理念的实践中必须用全局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调查、分析、判断和决策。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改革中的异化现象,克服浮燥,按教育的根本规律办事。

以前,我们认识和推进素质教育,总是习惯于从横向来认识人的素质,即从德、智、体、美等几方面解剖人的素质结构,因而也从横向的角度出发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学生的素质评价、学校教育评价、教师工作的评价等一切管理的出发点都从人的素质的横向剖析出发而设计和安排,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按人的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发展层次来分析,不难从中发现带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发展和形成都遵循一个认知-认识-实践-本能(即思维与行为方式的习惯)四个层面的发展过程。无论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哪一方面素质,其发展无不遵循上述规律。

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把学校的养成教育内容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良好学习与思维习惯的养成;第二种是良好道德与纪律习惯的养成;第三种是良好生活与锻炼习惯的养成;第四种是良好心理思维习惯的养成。“养成”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认知”与“认识”两个层面素质的形成必须靠养成,单纯的说教与口头引导只能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而要上升到第二层面必须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原则。通过开展各种内容、形式、范围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学习与道德法律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在养成教育活动中必须突出强调教师的引导、榜样的作用,使之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师生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育人氛围,这正是任何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与网络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东西。

现在学校教育中除去考试手段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影响有较大振撼力之外,在德育工作中能够触及学生灵魂,引起学生心灵上的振撼与斗争的东西太少了。所以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相对效果好一些,而德育教育则显得手段缺乏。其原因在于我们传统的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是只适应于德育的认知与认识层面的教育,其本质是在企图用解决德育工作第一、二层面问题的手段去解决第三、四层面素质的培养问题,其结果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因此,开辟能振撼学生心灵,在学生心灵中能引起共鸣的教育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第5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参与式教学法;通过率

一、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繁杂的知识点,造成记忆的困难。财经法规的涉及范围较广,仅在会计法律制度方面,就涵盖了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同时还涉及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产生了学习过程中的繁杂的知识点,给记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繁杂的知识点是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最大困难之一。

(二)较强的理论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不同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其他两个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集合了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理论知识又极其抽象,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普遍都没有太高的学习兴趣。

(三)陈旧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比较重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知识内容,而忽视了与该科目相关的技能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都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而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都只是被动地记笔记、划重点,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收到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具有多层次的需求,并且由生理需求逐层向精神需求过渡,而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心理学观点,人的需要分为内在需要与外在需要,人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动力是人的外在需要,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人的内在需要。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利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心理学对人的需要的划分两个原理,力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内在和外在两个需要,既从外部环境,又从自身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参与式教学法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法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机会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认识,使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得到丰富,并从中获得新的成果和智慧,进一步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和自主能力。笔者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参与式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于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的每个环节。学生不但是学习者,还是学习的设计者和评价者。因为学生参与了全部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比较客观实用。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不仅要把成熟的、基本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还要充分引入各种新颖的学科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开放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做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成为集体讨论中的一员,对学生的思考加以引导,随时欢迎学生问问题,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三、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一)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上课就像教师在讲台上作报告,而学生在讲台下听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下。这时,就需要通过教师转变师生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自身要处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参与到学生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产生了学习的内在需求后,学生便能勇敢并快乐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了。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传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经分析,主要是因为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参与内容可先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的过程,能够对学生的真正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后,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机制能够使人们产生动力,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激励机制有多种实施方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来激励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竞答赛来激励学生。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受到激励,能够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得到精神需要的满足,也必定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倡导合作学习,鼓励互相帮助。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智力因素都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造成了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查漏补缺,共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五)让学生参与评价,促进学习动力的产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往往是采用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习主体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可行的解决方法之一,学生们都来自于同一团体,对彼此之间的情况更加了解,因此更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更加能够激励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提高。

小结: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大必考科目之一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采用以“参与”为核心的参与式教学法,可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课堂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利用激励机制、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评价等方法,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该科目的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第6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思考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岗位的入门“门槛”。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其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中专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学生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那就必须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地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会计基础》《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而在这其中,会计基础和电算化属于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每位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掌握这两部分内容也是担任会计职位的基本前提。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误解。很多学生只是将《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当作一个应付考试的内容,为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得已来学习这门学科。而一旦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将《职业道德与法律》抛于脑后,甚至完全遗忘了这门学科。而且,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很多学生也对此提不起兴趣。众多学生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只是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公司会检查职业道德与法律,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真正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是牢固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电算化操作。

(二)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采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单调,整个课堂显得没有活力。而且课程内容大多是法律条文、法律规定、职业道德规范,这些内容都说些理论性的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三)师资力量调配不合理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存在这教学结构的缺陷,主要是缺乏专业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讲课教师。很多学校片面的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是纯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低,很多非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能教这门课程,因此,就让很多金融专业的教师代教《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完善职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

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统考科目,内容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课堂气氛变得充满活力是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教学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

(一)以案例教学为主

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内容都是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这案例教学法这一模式恰好能够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就要精心准备案例,教师在宣讲某一会计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准备适当的案例,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探索趣味性的案例,是我们应该择优选择的,通过案例细化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以多媒体教学为辅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量比较大,而且内容都比较抽象,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众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多媒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它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震撼的感受,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那些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有趣了,不但能够节省教师的上课时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将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思考

第7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辣椒;疮痂病;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平地;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丰富;土壤质地以沙壤土、黄壤土为主;海拔高度在218.2~1736.5m,平均海拔高度为600m。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的种植。

1 症状表现

辣椒疮痂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其子叶先出现银白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淡黑色凹陷病斑;成株期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黄绿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部颜色淡、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常使叶片畸形。在茎及叶柄上,初呈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受害,初生黑色或暗褐色隆起的小斑点,或有水渍状边缘的斑疹,逐渐扩大为1~3mm的稍隆起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状病斑,病斑边缘有裂口,并有水渍环状物,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液溢出。

2 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辣椒疮痂病,是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而引起的一种病害,是种传性病害,种子带菌率很高。病原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同时,可借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病菌也可随病残株留在土壤里越冬,靠雨水、昆虫、农事作业等传到茎、叶、果实上,从气孔或伤口处侵入。植株发病后,病部溢出菌脓液,重复传播感染。

3 发生特点

此病在龙山县发病期早,流行期长。病害流行高峰多出现在持续高温和暴风雨天气后,常造成辣椒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后期普遍发病。据2012~2013年调查结果表明,辣椒疮痂病在龙山县4月初就开始发病,5月~8月下旬大量流行。

4 发病条件

4.1 品种

种子带菌是造成此病发生的首要原因。现引种的大多数品种如大金条、二金条、8819辣椒表现为感病,以湘研红辣414、湘辣6号、10号辣椒较抗该病,其他品种感病较为严重。目前,我国除了常规育种外,国外正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别是抗性基因工程进行品种选育,以期得到抗病、高产、优质的辣椒品种。

4.2 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诱发辣椒疮痂病的主要条件。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当温度为27~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病害最易发生和蔓延。

4.3 栽培技术

由于栽培管理不善,如种植过密、杂草丛生、植株生长过旺,未及时整枝、受损等,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5 防治方法

由于辣椒疮痂病早期症状与辣椒炭疽病相似,在防治上易造成混淆,故应特别注意识别和防治。

5.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辣椒疮痂病最有效的方法。2012~2013年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的辣椒品种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湘研红辣414、湘辣6号、10号辣椒等品种抗病性较强。

5.2 采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株或无病果上选留种子,播前用55℃温水浸种10min后立即用冷水冷却,再催芽播种;或用1:10的农用链霉素浸种30min后用水洗净,再催芽。实践表明,用“种衣剂”处理,也可达到防病增产的效果。

5.3 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无病土的营养钵育苗,可减少伤根率,降低发病率。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a轮作,结合深耕,即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深耕土地,将病菌残体深埋土中,可加快病菌死亡速度。根据栽培土壤各元素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施足基肥。定植后,注意松土、追肥,促根系早发。但开花前不能施肥过多、过浓,以免植株疯长,容易感病。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菌滋生。注意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5.4药剂防治

第8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为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职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坚持走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路子。

由于职业教育成本显著高于普通教育,需要培训基地、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大量的耗材,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需要大量资金,单靠学校自身很难解决。政府应当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双赢。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职教工作的投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使县办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当地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保持相当。同时,加大对职业学校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使广大农村的孩子能进入到职业学校读书,从而实现劳动就业,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要注意借鉴和吸收国外办职教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学者纷纷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体制、理论和模式、教学过程和管理,但是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利弊的成果还不多,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要认真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以更广的视野研究解决当前加快职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把职业教育纳入到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9篇:法制法规教育范文

目前,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20__年,中央政法委决定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

我们作为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公安交警,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提高公安交警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消除长期以来交警身上久治不愈的“冷、硬、横、推”和“四难、”的疾症,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得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各项阶段性工作中,大队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指派由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大队长负责,并由大队教导员牵头,各中队负责人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抽调得力、经干的工作人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进行全员培训,促进全体民警对依法行政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自支队统一分期分批有序地开展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后。鱼峰交警大队以“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展现执法为民良好形象。一是规范路面执勤标准。以大队为单位,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对民警进行执勤动作、普通话、日常执法用语训练和交通疏导、纠正违章等业务技能培训,做到疏导合理,站位得当,纠违行为正规。二是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大队建立了民警个人《执法考核档案》和电子执法台账,对民警执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岗位执法责任主体,对有过错案件逐一倒查,严格追究责任。同时,由一名副大队长兼职的法制员,对大队民警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广大民警依法执法意识,进一步树立了良好执法形象。

2、加强内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在认真搞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基础上,对民警进行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增强违法处理民警的责任感。二是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按照“便民、利民”和“微笑、高效”的工作要求,着力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增加了窗口服务的协警员,确立了驾驶员交通违法处理“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通过法制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认真进行盘查、整改和建章立制。

1、牢固树立依法管理交通、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多年来,交警在道路执勤中,少数民警我行我素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纠正和处罚道路交通违法,对人不对事、感情用事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同样的交通违法,当事人经济条件也相当,处理结果不一样。暂扣车辆、证照不开凭证,扣留的证照私自保管,导至当事人东奔西跑,找不到地方处理。

2、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交警究竟是在为谁执法?这个问题有的交警至今还在含糊不清,以至他们在道路执勤、执法工作中抓不做重点,主次不分,方法不但,和老百姓、和交通参与者纠缠不休,费了不少口舌,牺牲了大量时间,,又激化了矛盾。比如,一企业的一辆非营运小客车忘带行驶证,执勤民警的确又清楚该车有合法的行驶证,该车系市内短途行驶而确有急事,就不要逼着驾驶人非倒回去拿证来才给以处理不可。外地车辆走错了路或停错了车。又如,一辆核载五座的小客车超座1人,核算起来是超过20,但是这种情况仍然按客运车超员20的规定处罚显然就不够公平了,要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们公安交警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处处多为民着想,多为民服务。从而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更加明确执法的目的,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上,对营运性客车严重超员、对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货厢载客,对无证开车、“黑车”非驾、弯道超速、超车等等这些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上限处罚,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事关千千万万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3、在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能够把公平与正义准确的付诸于实践,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者对执法交警的一些误解和不满。比如,有两个驾车人出现相同的一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执勤交警查获,按法律规定应处20>:请记住我站域名/<0元罚款,但张三是企业老板,经济条件很好,200元钱对他来说毫无半点影响,而李四是下岗工人,每月仅靠400元基本生活费维持家庭生活,李四拿出的200元和张三拿出的200元钱显然价值悬殊就太大,所以对张三处罚200元、对李四处罚50元都属于执法上的公平和正义,不能视为法律上的不平等。过去在道路执勤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弄得交警很难处理。

4、增强交警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过去,交警在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考虑单一的保畅通、保安全多,对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一些特殊情况、企业发展的艰难以及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思考得少,对道路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方向不够明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交警工作的最终点和落角点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5、进一步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民警养成不拈轻怕重、不损人利已、遇到困难和矛盾不回避,遇事不推诿、勤奋好学的好作风,进一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 保障民警文明执法、礼貌纠章、热情服务、助人为乐、吃苦耐劳一以贯之,尽心尽职完成好各个时期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我们公安机关每一个民警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深入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全面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边学边用,边领会边整改,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能,提高执法水平,推进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真正把促进执法公正作为执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做到严格执法、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交警大队副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