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经济增长新动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增长新动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1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9月28日,国务院总理对来访的欧盟副主席卡泰宁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环境有所改善,“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

而正在形成的新动能已经呈现可量化的指标。市场主体新增态势强劲,消费以及服务业占GDP比重、高技术产业增速等统计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变化。

“形有波动,势仍看好”,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要解决方方面面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的“拦路虎”,必须以创新释放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形成并有效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关键中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前9个月,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层面密集出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相关政策数十项,用前所未有的力度鼓励以“双创”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如建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促进“一次分配”作用更好发挥;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助力科技创新走出低效泥潭;深入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竞争力新优势与新格局。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双创”清障搭台。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到面向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创新企业和创业者获得政策扶持、舆论倡导与社会认可的多层次全方位助推。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稀缺品,在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种种议论声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今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是第一,中国市场对全球跨国企业来说仍是吸引力最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发展方略,也为周边国家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会,为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创造了新的条件。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中国市场”到“中国需求”,一手抓资本输出,一手抓技术革新,中国早已不再仅仅是重要生产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更是一个参与构建新规则的新兴消费者。即使在“换挡爬坡”过程中,事实也证明中国决非世界经济的风险之源,而是稳定之锚、增长之源。

正是基于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转型升级,也正在为全球经济体系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为善其身,中国需以创新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扩宽空间、积蓄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向以效率驱动、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兼济天下,在对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贡献稳中有升的前提下,创新升级贡献方式,这是负责任、敢担当的国家对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踏实践行。

第2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常态下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的更高要求。做好2016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增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这既是在10万亿美元高基数上的增长,也是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增长,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必须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要坚持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开放发展,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能力;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必须从战略上推进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根本在于结构性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既是经济增速下滑和质量效益不高的根源,又引发了一些突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要以新的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扭转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趋势,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践证明,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发展较为主动,经济增长的形势也相对较好。例如,以广东为代表的部分沿海省份,通过鼓励技术改造、投资和发展高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化解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动力在逐步增强。再如,以重庆为代表的内陆省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优势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了更高的质量效益。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必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的新动力。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条件变化,主要靠低成本要素投入驱动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亟须形成以创新为引擎的新增长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虽在放缓,但与以往的下行期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萧条期有着本质区别,表现为经济运行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旧动力衰减中孕育着新动力,在不断探底中铸造着中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显然,这些积极变化是我国近些年持续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带来的。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破除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加快放开电力、电信、交通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激发市场活力。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必须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粗放式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短板,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短板,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只有补齐这些短板,才能实现平衡发展,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关键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就业扶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大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更有效的政策安排,打好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战。加强环境保护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重点是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增强对保护环境的正向激励,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变革。

第3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03

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是一种自然过程,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是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增长速度放在第一位。

中国新经济规范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的力量从传统的增长点到新的增长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叠加,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我国要素成本的优势逐渐弱化,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度依赖要素驱动了,而应该更多地依赖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3)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存量调整和增量做优。不管是农业还是制造业甚至服务业,都应该把发展重点从产业的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这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4)经济发展目标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放弃不惜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而要做到以人为本,重点解决教育、养老、就业等老百姓最关系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5)经济管理从刺激增长转向科学调控。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如果仍然还是一味地刺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科学的宏观调控,那系统性风险迟早会爆发,所以应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科学、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上。

2.低碳经济是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1低碳经济的涵义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异常的事件不断增多,并开始威胁人类的正常生活,近年来中国多地长时间遭遇雾霾天气,环境污染现象极其严重。气候专家认为这种气候变暖的现象是温室效应引发的,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碳浓度上升。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减少碳排放,降低大气中的碳浓度,进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此背景下英国2003年率先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低碳经济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模式,改变燃烧化石燃料。

在减排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政府十工作报告中更是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2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2.2.1全国和区域环境

从国家层面讲,我国在过去30多年里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投资、能源消耗,在产业结构上更多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其效果显著,但也面临严重的问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低、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我国还面临环境的压力、人口红利的消失、低端产业的疯长和限制、企业缺乏创新力和长期研发能力等诸多不利因素,迫切需要完成在经济方式从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率的转变,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索经济增长的新途径。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将从增量扩张转向调整存量、并存的优势和增量的深度调整,无论制造业和服务业,农业发展的重点甚至将从产业的低端环节向发展、市场营销等高端产业环节的变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式发展。诸多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决定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经济新形态。为此,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从区域经济来看,河北地处京津冀经济带。在2015年国家提出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其中河北省定位于“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实现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发展,重点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这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探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2.2省内经济发展状况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年均增长8.5%,在全国31省排名第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9.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8.0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1978.7亿元,增长11.2%。目前全省的产业结构仍以钢铁冶炼、水泥化工、制药等六高耗能行业为主,基本上保持着“二、三、一”的Y构,第二产业的优势明显。但这种依赖资源、高能耗的增长方式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低的弱点。省内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劳动效率低、生产效益不高,发展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力不从心,影响了其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省内产业结构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升级,但河北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正在出现。一是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高,新老动能转换不快,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部分市县地方债务风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转型升级尤为迫切。二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大气,水污染问题严重,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三是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不高,城市经济、沿海经济、县域经济仍明显短板,制约着体制的发展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特别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导重大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质量和供应系统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加快形成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已得到国际共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将是河北省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具体发展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借东风。推进区域协调l展

抓住用好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补齐河北发展短板,真正使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另一方面,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按照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定位,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冀西北生态涵养区等特色功能节点区域城市。

3.2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实现河北省重新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推动高碳低碳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坚决化解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建材产业绿色化。最终实现第二产业低碳化。其次,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安全农业。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实现到第一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形态。

第4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谈基本面:“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下行的压力,但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密切关联的经济体,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时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这期间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这是调整转型时的一种正常现象,用中医说是“脉象”。近两个月,有的指标出现下滑或波动。但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见效,经济中的积极因素在积聚增多,所以有些指标又出现了走强。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可谓“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谈未来:“四梁八柱”

我们说中国经济未来会更好,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有基础、有条件和有动力的。一方面,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蕴含着扩大内需的强劲需求。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类型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这也必将凝聚起社会动员的强大力量。

谈结构性改革:“让池水活起来”

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把经济潜在增长率充分挖掘出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今年以来,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接连推出,围绕推进结构调整的改革力度加大。金融领域的改革总的是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同时继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有相当的金融总量。池子里的水已经很多,关键是怎么用好这池水,让它动起来、活起来,而且流向实体经济。我们将通过结构性改革的举措,盘活存量,着力挖掘存量资金潜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

谈创业创新:草根与精英并肩

去年,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等。这一系列重大措施,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这个热潮正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参与创业创新的,不仅有大学生、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员,也有很多企业的科研人员,技术和管理骨干,可以说草根与精英并肩。双创的平台是多样的,不仅有小微企业,很多大企业也纷纷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引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触发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内部员工线上创意有回报、线下岗位有工资,外部创客既参与创新又分享成果,还孵化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很多科研机构依托互联网开展协同研发,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效率。

谈国际产能合作:凝聚新动能

目前世界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对接各方供给与需求,而且可以用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快发展,对适用的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不少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装备与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改造。由于受制于资金乃至价格高的制约,有些需求被抑制。从各自的比较优势看,发达国家有关键技术、装备先进,但成套装备和产品因价格较高、销路受限;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但产业、产品多数在低端;中国拥有中端装备产能、性价比高,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外汇储备充裕,但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如果开展三方合作,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提供较高质量的装备和产品,降低建设成本,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的需要;也有利于各国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全球产业链高中低端深度融合,具体在微观上说就有更多的合资、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国际市场,也可以拓展中国市场。这就好比凸透镜聚光,把各方供给与需求聚焦,把各方利益交汇,从而凝聚起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第5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基本判断之一: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优势和特征,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增强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平等参与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践行我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基本判断之二: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首先,数字经济将推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越发广泛地融入居民生活。其次,数字经济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应用与发展,数字技术开始融入到传统产业之中,引领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者,数字经济将促进新兴业态培育汛蟆J字经济领域不断孕育出新模式新业态,倒逼传统行业领域的变革,打破贿的产业发展格局,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点。

基本判断之三: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全球产业与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家和地区莫不抓紧机会构筑自身竞争优势。我国人口基础大、单位数量多,市场规模大,能够构筑起数字市场优势;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能够构筑起数字基础优势;网民的数字消费意识强,对新模式、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快,能够构筑起数字观念优势。综合来看,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新优势。

面向2017年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七方面趋势:

一是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持续陕速扩展。当前全球对数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全球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等已非昔日可比,诞生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可以说,今天所说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新数字经济”。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认识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将进一步创新。

二是需求增长将鼓足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从消费层面看,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期,数字消费又是消费的重点。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期,大数据正成为与土地、劳动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智能制造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将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切入,产业升级需求将孕育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创新层面看,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具有规模的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将涌入数字经济领域,为其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是政策创新将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个国家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试图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近两年持续推出了多个规划、指导意见,以加快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未来,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将推动相关产业政策的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将加速完善保障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注重配套保障建设。在基础保障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发展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在创新保障方面,将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公共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创业创新孵化空间。在安全保障方面,将加快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安全防护。在统计保障方面,将探索建设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统计体系,使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可见、可观,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鼓足干劲。

五是数字红利共享机制建设将加速推进。要实现共享发展就要让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普惠性释放,为此需要推进打造相关机制,比如数字就业促进机制、数字技能提升机制、数字精准扶贫机制、数字政府强效机制等。

六是数字经济与资本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与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6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关键词:服务外包 新经济增长点 路径

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服务外包产业将从IT领域向更广泛的服务领域和生产环节延伸,以服务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服务业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同时,随着绿色、科技、扁平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服务外包产业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关服务外包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报道也时常见诸于报刊及网络杂志。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服务外包业成为菲律宾经济新增长点。菲律宾利用人才和行业发展优势和政策优势助推服务外包业,使其成为该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商业周刊》撰文指出,如今巴基斯坦政府正竭力效仿印度在IT产业成功的做法,该国软件企业也尝试用各种方法,培育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南京市指出,服务外包产业将是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天津市在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天津发展服务外包具有难得的机遇和独特的优势,服务外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上研究,都涉及到把服务外包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的重大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服务外包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培育服务外包新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新经济增长点的内涵

新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对新经济增长点的研究。新经济增长点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马歇尔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中提出了“代表性企业”这一著名概念,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点的雏形。在我国,新经济增长点的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后,学术界不同程度地触及到经济增长点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层次和侧面进行了研究。周靖、禹传良(2000)认为新经济增长点必然有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与其他产业部门有广泛而密切的关联,使城乡经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何建平(2007)指出,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市场需要潜力比较大、增长比较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过努力可以较快发展的新兴产业。陈青(2010)认为能够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新兴产业,就是新经济增长点。新经济增长点既可以由原有产业的分解、裂变产生,也可能是新出现的行业;既可以是内生的,也可以是外部移植的。它能够满足新需求、提供有效新供给,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新空间。

综合以上学者及其他学者的观点,一般认为,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有效的市场供给、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及经济效益好等显著特征,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就是新经济增长点,它是经济增长新的源泉和新的推动力。新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动态的经济现象,在某个时期内对优化产业结构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提高国民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推动作用会弱化,并被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取代,它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同步的。

服务外包具备新经济增长点的基本特征

(一)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高效益性

附加值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当前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因素,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制造业向服务业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并已成为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服务外包所创造的效益远比制造业要大。据IBM的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来料加工的增值部分大约占总规模的2%-3%,最高不超过5%,而服务外包的国内增值几乎是100%。从收益上说,同样金额的出口业务,服务外包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以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附加值,是传统加工与制造业的5到10倍。2009年浙江服务外包出口(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12.33亿美元,当年浙江全省加工贸易出口249.1亿美元,起步三年的服务外包经济贡献与发展了30年的加工贸易出口相当(张钱江,2010)。

(二)服务外包产业与自主创新有着高度关联性

是推进区域创新环境的催化剂。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可以从两方面考量:一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生直接效应,并且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对完善国内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以及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生间接效应;二是在自主创新环境体系下,可以较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逐步走向服务外包高端价值链环节。与发展加工贸易相比,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更进一步靠近国际先进企业的科技研发、业务管理等许多重要环节,可以更有效地放大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外溢效应”,为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飞跃的支点,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低成本、高效率的“培养基”。

(三)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且产业关联度大

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和拉动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服务外包产业包括软件开发、动漫设计、医学分析、生物医药、金融保险业等多种类型,业态日趋庞大,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无所不及,无所不包。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可以吸收大量的中高端人才就业,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截至2010年4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167.19万人,其中大学学历125.1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4.86%。服务外包产业不但自身就业人数快速增长,而且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的增长。由于各地政府在政策上不断予以倾斜支持,有力地带动了支撑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配套产业的发展,包括城市电力系统、通讯和信息系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第二产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从一定意义上看,承接服务外包更是项民生工程。

(四)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绿色和智慧”产业,是以占地少、资源消耗少、无污染、无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能有效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的关系,改变经济发展中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可以明显缓解土地等稀缺资源的巨大承载力,有利于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外包正是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高投入、高消耗脱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五)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水平高

是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切入口。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为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出台了许多促进产业发展的外包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各城市为抢抓发展机遇,倾心打造商务环境优良、服务水准一流,适宜国际投资者生活发展的具有一定国际化水准的城市。目前,我国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来源不断扩大。据《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外需求释放到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比例明显提高,其中美国和日本仍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主体。日本灾后重建给中国发展对日离岸外包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以及荷兰、英国、瑞士和芬兰为进入2010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十大来源地。我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外包,可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服务业管理、市场运作规律,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外贸结构调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五大基本要求: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上从服务外包的五大基本特征展开分析,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符合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五个基本要求,是新经济增长点的题中之义,如图1所示。

结论

预计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达到1.65-1.8万亿美元。在A.T.科尔尼公司“2011年全球离岸服务目的地指数” 排名中,我国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我国服务外包整体市场保持在40%的增长率,服务外包合同协议金额超过150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我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约26%的年复合增长,到2014年将达到约43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服务外包产业具有强劲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于全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变量。“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服务外包以其显著的特征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绿色引擎”,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服务外包业成为菲律宾经济新增长点[N].经济日报,2011-9-19

2.Naween A.Mangi.巴基斯坦: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后来者[J].商业周刊,2005,5

3.南京优化服务外包环境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EB/OL].

5.李海英.我国新经济增长点理论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7(7)

6.周靖,禹传良.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旅游业[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7.何建平.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路径选择[J].浙江经济,2007(1)

第7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业是三亚的传统产业,也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市”不是一句空话,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三亚治旅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领导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其他省市比较少见,如:早在2014年11月,三亚市就成立了书记挂帅的12301旅游调度指挥中心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市各区及35个涉旅部门的力量,将分散的旅游管理力量握指成拳;做强做实旅游发展委员会……

还有,在市领导的工作分工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分管旅游工作。这种工作分工,也颇有“三亚特色”。近日,《小康》杂志就三亚市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旅游业对三亚整体经济的贡献等相关话题对岳进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主要内容: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八成

《小康》: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2016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如何?

岳进:我先介绍一下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全市接待过夜游客78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92%(全年预计接待过夜游客增长值10%),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762.53万人次,同比增长8.81%;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全市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同比增长15.25%(全年预计旅游总收入增长值13.6%),超出预计增长1.65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39.41亿元,同比增长15.21%;旅游外汇收入9686.17万美元,同比增长16.21%。

2016年上半年,三亚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旅游总收入增幅持续保持超过游客接待量增幅,游客满意度为82.59%,旅游市场质效齐增,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高位回升,入境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占全省接待入境游客量的58.11%。新开通的境外航线,带动全市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增长32.2%,带动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89亿元。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6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9.1%。2016年上半年,三亚地级税收收入34.18亿元。旅游服务业税收收入9.85亿元,占全市地级税收收入的28.82%。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GDP247.85亿元,增长8.9%,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增长15.3%,旅游增加值72.70亿元,增长10.9%,占GDP比重29.3%。

三亚旅游业需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小康》: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三亚的旅游业,面临哪些机遇?

岳进:中国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大众旅游进入中高级阶段,然而,三亚现有的很多“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产品和旅游业态,未发展先老化、单一、落后,未能体现三亚旅游度假目的地特色。这既是三亚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破题的关键所在。从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淘汰一批落后的旅游经营模式、陈旧的旅游业态、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精品产品、精品企业、旅游综合全要素度假产品,促进三亚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就是三亚旅游业要迎来的机遇。

加快全域旅游创建。以“旅游+”“互联网+”为推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产业格局;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三亚要立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用好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旅游特区等利惠政策;旅游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双修”“双城”为抓手,推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进行改造,开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构建“旅游+”多元化产业格局;营造公平诚信环境。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12345和12301热线作用,推动以“123”开头的多号合一,畅通旅游投诉举报渠道,第一时间应对旅游舆情,以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微信、数字平台、新媒体等综合运用,坚持市民游客中心区(局)长24小时值守制度,强化旅游警察等“四位一体”旅游长效监管机制作用。

通过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小康》:请谈谈三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关系,目前二者结合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成果?

岳进:三亚市一直将全市作为一个全域旅游区域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以来,三亚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培育乡村旅游业态,完善全域旅游接待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美丽乡村的长足发展。

根据《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及《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三亚市美丽乡村确定为基础型、提升型、宜居型三种标准。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将休闲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策划旅游业态及旅游精品线路,规划配套旅游接待设施,为将来全域旅游发展做好铺垫;在实施阶段,通过产业主体的引入、对业态的培育,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叠加效应,通过旅游企业的产业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目前,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结合较好的村庄有吉阳区中廖村,该村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基础产业等,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业态,已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条件。

争取开通三亚至西沙低空旅游

《小康》:“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战略,三亚如何利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位置的优势,发展国际性旅游业?

岳进:三亚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邮轮旅游方面。一是依托三亚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力,发展“环南海与东盟国家”的邮轮游。二是依托南海旅游资源,发展环球邮轮旅游,实现邮轮旅游全球化。加大与境外邮轮公司、国际邮轮组织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发展“一程多站式”邮轮游,使三亚成为国际邮轮挂靠港。

(二)低空旅游方面。目前三亚开展低空旅游业务,有三亚美亚旅游航空有限公司和三亚亚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鉴于目前邮轮至西沙的航程约13小时,且容易导致晕船,三亚至西沙开展低空旅游,单程约为1.5小时,有往返时间短、舒适度较高的优势。若国家政策放开,三亚旅游市场前景看好,旺季可天天有航班,还可减轻三沙旅游的游客承载量。

(三)帆船运动方面。依托南海海域优势,打造帆船赛事品牌,发展帆船运动旅游。

(四)依据TPO平台,深化与亚太地区旅游合作。2015年5月28日,第七届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总会首度放在三亚举行。依托TPO平台,三亚与亚太地区深入探讨旅游营销发展政策、进行经验分享,深化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五)争取有利的出入境政策,开拓旅游发展前景。三亚的地理区位优越,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享有国际航班过72小时免签证入境政策,如能仿照越南、印尼巴厘岛、泰国普吉岛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做法,海南(三亚)对外国游客实行30天免签证政策,将为外国游客自由进出提供极大方便,同时将有力提升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三亚要大力发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机场的中转作用,尽快成为国内游客出境游的转口地,将国内游与国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机场将成为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小康》:请介绍一下三亚新机场的最新进展。新机场与凤凰机场将来如何分工合作?

岳进:新机场设计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将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亚太、非洲等地区的区域性国际枢纽航空港和自由贸易及合作发展平台。航空条件改善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商业和旅游市场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

国务院目前已经批复了该项目提交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红塘湾海域)修改方案》,而项目选址红塘湾的报告,预计于今年8月31日获民航局批复,如选址敲定,三亚新机场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旅游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两成多

《小康》: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过,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新的“房地产”,三亚作为房地产发展的热点城市,如何看待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热潮?

岳进:当前,我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大众旅游向中高级阶段演化,某些阶段,一些旅游目的地房产“火热”,是投资者“搅热”了市场。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一座专业化的旅游城市,自80年代以来,坚持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从一个南海边陲的小渔村发展成知名旅游度假城市。三亚面临南海、地处南疆、坐拥南繁,被国家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陆地面积19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8.6公里,拥有阳光、海水、沙滩、森林、温泉等多种优质旅游资源。三亚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

三亚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决心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创新思维引领产业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在推动“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2014年以来,三亚旅游收入增幅持续超过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连续实现质效齐增。2015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4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 %和12.08%。旅游服务业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22.5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285.8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5.71%。

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

《小康》: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整体表现疲乏。三亚市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现在时间已过半,全年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岳进:2016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三亚市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工作方针,全市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47.85亿元,增长8.9%。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2016年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目标上幅1.4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呈:

一是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国家“去库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海南实施的“两个暂停”政策,刺激潜在购房需求。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7.96万平方米,增长75.5%。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38.64亿元,增长24.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9.2%。

二是金融业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出台《三亚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相关细则》等多项支持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业总部机构、分支机构进入。上半年全市保险企业实现原保费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4.93亿元,增长14.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6.0%。

第8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9日至11日在大连举办。国务院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来自全球90个国家的1700位嘉宾齐聚大连,他们在全球技术变革和经济波动大背景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如何在变化波动的市场中创新发展,描绘出新的增长蓝图。

经济新常态期待创新式增长

“适应新常态”、“未来经济展望”、“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引领全球创新”……这些2015年达沃斯论坛的子议题,充分显示本次论坛将在持续变化的经济走势中聚焦创新与增长。

变中求新,动荡不定的市场大潮中,唯有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说:“创新正对世界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它将帮助世界重新回到可持续增长的状态。”

变中求进,经济下行时更需增强发展自信,不断寻求发展新路。谈到本届论坛的主题“描绘增长新蓝图”,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梁林冲表示:“这一主题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关切。”

随着后危机时代到来,全球各大经济体开始瞄向创新式发展,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无论是美国提出“重新回归制造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还是欧盟提出“新工业革命”,以及中国力推“互联网+”、“万众创新”,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塑造未来经济”、“创新:势在必行”、“推动创新创造价值”,则成为最近几届夏季达沃斯的主题词。

当前,全球经济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以“描绘增长新蓝图”为主题的本届年会,将预示着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轨道。

中国经济“势仍向好”

9月10日,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再次为中国经济注入信心,他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走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有能力实现今年中国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未来打下可持续发展坚实基础。”

这是任总理期间第四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包括冬季达沃斯),距离2013年他首次亮相达论坛两年过去,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不断。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此次达沃斯论坛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将2014年经济增速修订为7.3%。全球复苏疲软之际,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增长预期不断被国际机构下调。

介绍,全球增长缓慢之际,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对世界经济贡献达30%;尽管增速个位数,但10万亿美元基础上的绝对量大于两位数的增长;经济结构在加快优化,服务业占GDP近50%,消费对经济贡献达到60%;就业不减反增,2015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完成目标的7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能力增强。

曾经多次表示,只要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与增长同步,生态环保有所改善,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总的来讲,他表示,尽管一些指标出现下滑,但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化,不会因经济短期波动而起舞,也不会掉以轻心,正在采取必要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的措施,防止短期波幅产生放大效应,一旦滑出合理区间迹象出现,将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表示,今年来,中国在财税、投融资、价格领域深化改革,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成公平竞争,金融领域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推进;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融资担保和金融租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继放开了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下一步将允许境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年底前,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将有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好发展。

开幕式前一日与世界企业家座谈会上,对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伯尔曼关心的中国经济新动能,称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介绍,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这样的势头已持续一年半时间,目前依然如此,创造大量就业。

今年的达沃斯,以访问大连创业公司的故事开篇,十分强调创业和创新,为推动大众创业,表示,需要强大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政府通过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府与私营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服务领域建设和运营,同时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继取消外商投资限制类项目的50%、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继续吸引更多外资。

对于8月11日新汇改,表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将继续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稳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中国绝不主张打货币战争。”

9月9日,在与世界企业家的座谈会上,面对人民币贬值恐引发货币战的提问,说“有的时候用中国的话讲‘躺着也会中枪’,”此次是小幅微调,人民币汇率目前已基本保持稳定;中国不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这不符合自身结构调整的方向,更不愿意看到“货币战”在世界发生。

国企改革文件近期将陆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论坛首日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改革文件近期会陆续出台。一些经济学家及企业家认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更需要强调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当日表示,国企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为经济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但确实需要改革。国企改革的模式很多,从根本目的来说,是为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而从直接目的来看,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他表示,通过实现股份所有制以后改变国企设立的机制,就更加强调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对国企来说能够使它的机制更加市场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瑞麟则指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非常大并且合理的转型,在这一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有能力降低原来中央集中控制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很多国有企业需要更多竞争性、需要更有效治理模式,这样才能进行重组、才能不断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在谈到“一带一路”时认为,当中国经济进入到调整期,需要更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时就需要逐渐扩大国外的市场,所以就产生了“一带一路”这样的想法,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吴心伯进一步指出,在我国有“一带一路”的想法时,主要是想帮助周边国家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础设施,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创造出更多贸易和投资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创造更多需求。

“当然,我们不能够只采取传统做法,不仅仅只去签定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和其它国家简单签定投资协议”,吴心伯认为,因为其它国家也在发展经济,所以我国也可以帮助他们,激励、刺激他们自己国家的发展,找到新的机会。

最后,吴心伯表示,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中国能够进一步维持它在邻国的和平和稳定的话,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能够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维护和平与稳定。

中国未来应利用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拉动外需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现在已不能完全靠出口消费品来拉动外需,应顺应国际产业发展分工潮流,通过进行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来更好地拉动。

对于中国产业合作的未来发展,徐绍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徐绍史说,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使得一些经济体、工业体系迅速的发展,经济实力迅速的增长,同时它会带来产业的全球深度调整和产业的重新分工。还有一些经济体抓住这个基础,补足了基础设施的短板加速自身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明显改善。

徐绍史表示,从中国来看,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抓住了这一轮产业分工调整的机会,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我们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又比较丰富的产能。”

徐绍史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已不能完全依靠出口消费品来拉动外需,应该从单纯出口消费品到进行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更好的来发展外需,这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分工潮流的。

“互联网+”核心是技术和生产的结合

“创业是非常孤独、艰难的事情,年轻人不要把它当成噱头,而是真正做出价值,核心在于价值创造。”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分论坛上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提出建议。“现在人们总说,风口的猪能飞起来,飞起来就会摔死。所以创业要做有智慧的创业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定要坚持。”

对于论坛主题,他表示,“我不愿意用颠覆这个词,我觉得任何事情不可以颠覆,应该更好是升级。数字技术或者互联网技术是人类近代最具有革命性的一个技术,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生活方式、企业的运营方式、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在徐井宏看来,就像硅谷的创新很难说有一个热潮的阶段,创新和创业是一直持续的,他希望能看到这一轮创业在未来能够成为常态。

第9篇:经济增长新动能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扎实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以先进制造业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为建设富饶美丽品质新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勇争先,作示范”的要求,努力做到:在省、市、区目标管理考核中勇争先;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发展等方面作示范。

三、重点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为导向,创新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新机制

一是紧盯省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考核指标项目化,明确推进事项、完成时间、责任股室(具体见附表)。二是每月26日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重点调度考核指标的推进情况和完成进度。三是每月27日至次月3日前对全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一是强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2+4”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金集中发展;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创建产品技术测试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重点支持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投入研发经费,确保全年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含工业设计中心),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规上工业R&D强度达1%以上。二是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财政政策,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重点调度10个以上技改项目,确保工业固投和技改项目投入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加大力度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打造绿色工厂1家,绿色产品2个以上。三是着力培育优质优强企业。建立规上工业、“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制造业领航企业、“五企并抓”梯度培育机制,为工业发展涵养“水源”,全年净增规上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专业化小巨人”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制造业领航企业2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个。扎实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方案,梳理产业链问题清单,组织1—2场产业链对接活动。

(三)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培育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推进企业深度上云。深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重点推进产品设计数字化、制造设备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进一步打造1-2个区域上云示范观摩点,通过示范带动企业加快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力争30%左右规上企业实现深度上云。二是促进企业两化融合。结合企业上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5G产业发展等,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开展两化融合深度示范企业培育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打造2家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支持2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三是提升企业智造水平。落实省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支持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指导、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发展智能型制造,优选1-2个企业进行工业4.0改造,遴选10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四)以服务企业为根本,构建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开展政策暖企、上门送策等行动,加大国家、省、市、区各项惠企帮扶政策宣传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惠企政策保障。完善区级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倍增行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在惠企政策兑现、政策项目申报、技改项目审批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发挥财园信贷通、中小企业担保、科贷通等融资平台的输血作用,强化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服务工业为主导意识,全年力争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4亿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与企业减负、经济运行结合起来,每月了解和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切实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建立清理拖欠工作台账,完善工作机制。依托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深入持续开展针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优选30位龙头骨干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参加国内知名院校学习培训,组织企业家参加2-3次投资博(展)览会和高峰论坛;在园区组织1-2次专题培训和校企对接活动。

(五)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打造干事创业新形象

一是强化主体落实责任。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并签订主体责任承诺书,坚持以上率下,挺纪在前,带头营造风清气正、劲足心齐的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党建组织建设,打造1-2个党支部创新示范点。二是助推中心工作完成。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深入推进“双城同创”工作,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工作,努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着力抓好挂点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抓好扫黑除恶、维稳、棚改拆迁、两违等工作;围绕确保稳定这一政治任务,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及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推进“五型”政府机关建设,大力整治“”和“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和人才工作;严格制度落实和奖惩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局干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对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各班子成员对各自职责范围的重点工作负主体责任。

(二)强化督促检查

成立重点工作督查小组,组长:。督查小组负责对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做到每季度督查一次并进行通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