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骨折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Pavlik挽具;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长时间的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易导致皮肤溃烂、感染发生,后期的石膏固定,更易导致石膏内皮肤感染、坏死的发生,不利于皮肤的护理,拆除石膏也易于损伤患儿的皮肤。因此在垂直悬吊皮牵引的基础上配合Pavlik挽具固定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前Pavlik挽具已广泛应用于治疗6月内婴儿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根据相近的治疗原理,本科将Pavlik挽具用于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中,在这些病例的治疗中获得了一些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例,为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股骨骨折患儿,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出生后2h~8d。产科情况:臀位产8例,头位产4例,产道分娩3例,剖宫产9例。骨科情况:左侧5例,右侧7例;横形骨折8例,斜形骨折3例,螺旋形骨折1例;股骨上1/3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6例。
1.2结果
本组无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无病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病例均能依从医嘱,家长护理方法正确,能定时间进行随访,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2护理方法
2.1暖箱内悬吊牵引
2.1.1具体方法
选择合适的婴儿暖箱,其高度以患儿双下肢直腿抬高、屈髋90°时,足底离暖箱顶的距离为5~8cm为最适宜,调节暖箱内的温度为30℃~31℃,湿度60%左右,除去患儿所有衣物,先用肥皂水擦拭患儿双下肢皮肤,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牵引时,将新生儿平卧于新生儿辐射台上,双下肢向外。将约4cm宽的橡胶布贴于新生儿双下肢两侧,长度为骨折断端处至足底,双侧对称,足底处胶布垫一方形木块,木块与足底相距5cm,在木块中间钻一小孔,绷带由小孔穿过,继而固定在新生儿辐射台上方烤灯架上。胶布周围用绷带绕圈固定。绕圈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过松会影响牵引效果,过紧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内外踝骨突处垫以棉垫或纱布,避免压疮的发生。保证双下肢同时牵引,如果只牵引患肢,不牵引健肢,容易造成患肢的外旋畸形。为确保牵引效果,悬吊时注意高度,以臀部离床面约2~3cm为宜,要求双下肢所在平面与床面垂直,与中线约30°夹角。如果是上1/3骨折,患侧下肢应较对侧高1~2cm,使患肢加大屈曲和外展位牵引。[2]
2.1.2护理注意事项
每日护理查房,检查暖箱的温度、湿度;双下肢的高度和外展度数;臀部与床面的高度;皮肤有无水疱,皮肤破损处予以红汞或碘伏消毒;胶布、绷带松紧度;双下肢的末梢血运,用手触摸足背动脉的博动情况,应特别注意踝部绷带和胶布的缠绕,注意观察足趾的颜色、温度情况,避免发生足部血运障碍;饮食的护理,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尚不完善,在患儿处在头低足高位时,常出现胃肠不适、纳差、消化不良、甚至呕吐等症状, 喂哺后婴儿头部稍垫高并稍偏一侧,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二便的护理,每次二便后要用洁净的温开水清洗会,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胶布干燥,使患儿舒适。牵引2-3周,每周垂直悬吊牵引状态下摄片复查一次,根据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调整牵引姿势,待骨痂生长后行Pavlik挽具固定。[3]
2.2Pavlik挽具护理
2.2.1Pavlik挽具使用的基本原理
Pavlik挽具固定可使患儿髋关节与膝关节在挽具内保持自然的屈曲位,使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很快容易疲劳,从而使患儿双下肢外展,保持外展屈曲,被动拉长股直肌,克服肌肉的收缩力对骨折移位的影响,在Pavlik挽具的固定下,保持肌肉一定的张力,类似于夹板的作用,保持姿势,克服肢体的重力,有利于骨折端的愈合。
2.2.2固定方法
固定时患儿可着内衣、毛衣及薄棉衣,将挽具平铺于床上,将患儿抱放至挽具中,依次将挽具各固定带固定于患儿双肩、腰部,小腿处应固定在窝下方处,位置太低起不到固定作用,双足固定于足套中,足底粘贴带应粘牢固,防止患儿蹬脚时将固定带蹬松脱落。固定位置保持外展
2.2.3固定期间护理
应用Pavlik挽具固定期间应根据患儿下肢肿胀程度和活动情况等作不定时的调整至固定适宜,1周以后患儿疼痛明显减轻,可轻柔清洗,2周后可间断应用支具,至3~4周,X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并连续稳定即可拆除挽具。固定期间应仔细观察末梢血运,固定过紧影响血运,过松达不到固定的效果。
3讨论
对于稳定的近1/3或中1/3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可直接采用Pavlik挽具固定5-6周;对不稳定骨折,短缩超过2cm或成角超过30°,可先采用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2~3周,改用Pavlik挽具固定3~4周。[4]
双下肢悬吊牵引法是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由于新生儿骨骼具有其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所以不强求解剖复位。应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来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是利用持续牵引使骨折断端稳定,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利于骨痂的生长。
Pavlik挽具固定,克服了传统石膏固定带来的一些问题,如因尿液浸湿石膏或肿胀消退等原因需要重新更换石膏。这对股骨骨折的新生儿来说是困难的。夏季使用石膏固定受限制,患儿汗液浸渍石膏和石膏内娇嫩的皮肤,清洁护理不方便,Pavlik挽具易于拆除且方便清洁,解决了这一难题,更换尿片等日常护理非常方便,挽具包扎在衣服外面,不损伤皮肤肌肉;可24h连续使用,热天可取下洗澡,使用方法很易掌握,除固定最初几日患儿不习惯外,不久即能适应,家长乐于接受。使用Pavlik挽具固定后,可允许髋关节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这种生理性刺激对髋关节的发育更为有利,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极低,同时为患儿提供了一定范围内的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条件,有利于膝关节发育。[5]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住院期间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的临床护理和出院后Pavlik挽具固定的家庭护理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中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悬吊牵引中的护理、皮肤护理、注意保暖、积极抗感染、母婴生活指导、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功能锻炼等可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是整个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葆伦、董馥荣. Pavlik挽具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4, 15(5):315.
[2] 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M].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95~96.
[3] 杜克,王守志主编. 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14.
[4] 潘少川主编. 小儿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版社, 2005:497~505.
[5] SeamusM, Noelle C, Michael S, et al. Birth-associated femoral fractures:incidence and outcome[J]. Journal Pediatric Orthopaedics, 2002, 22(1):27~30.
【关键词】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83-01在临床上,新生儿锁骨骨折在分娩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1]。在助产的过程中,胎儿出现迅速下降而使得其前肩胛部挤向产妇的骨盆,由于胎儿的锁骨很容易发生弯曲,同时助产士在牵拉时用力太猛而使得胎儿两肩受到压力而发生骨折。患者所发生的骨折一般在中段,并且横行骨折最多,并且还会出现移位情况[2]。由于患者的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并且事后患者恢复比较好,因此常常被医生忽略。但是,当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情况后会使得其出现不停地啼哭,此时家属也会心里十分焦虑。为了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几率,我院对此次所分娩的新生儿应用专业助产士进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为85例新生儿,收治时间: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体重在2104-4521g,平均为(3210.2±152.0)g;孕周在38-42周,平均为(40.5±0.5)周;产程在3.3-16.7h,平均为(9.0±3.1)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和产程以及孕周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助产士进行护理。
1.2.2试验组采用经过专业培训的助产士进行护理:
1.2.2.1助产技能的培训由护士长组织对助产士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其掌握好产轴和骨盆轴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相关接产的要领等。
1.2.2.2改进娩肩技巧在分娩时,当胎儿胎头娩出时,需对呼吸道进行及时地清理,之后,助产士则协助胎儿进行身体旋转,然而使得其肩径和骨盆出口的前后径保持一致。同时还对产妇的会阴进行必要的保护,在宫缩间隙,对产妇实施合理地腹压。接生人员要利用其左手下压胎颈部,同时要轻盈和缓慢地牵引其胎颈,让其肩能够顺利地通过耻骨弓下而娩出。在其娩出到胎儿的颈部时,然后托住胎颈向上,其肩就会从会阴前缘缓慢地娩出[3]。
1.2.2.3肩难产的处理在胎儿头部全部娩出后,如果胎儿的颊部紧压产妇会时,则需及时地压住其肩,并进行屈大腿。
1.2.2.4脐带绕颈的处理告诉产妇不要进行腹压。对于绕颈时间比较短且2周,则可以使用止血钳夹住其中的一段,然后再从中间将脐剪断。
1.2.2.5体质量大,阴道难产的相关处理在对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保证胎儿处于仰卧的位置。将新生儿的头部放置在正中的位置,检查人员要站在新生儿脚端处位置,同时要与新生儿的面部相对,并从外向内沿着胎儿的锁骨进行叩诊。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助产士的护理技术和态度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分[4]。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满意率和骨折发生率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几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4%(2/45)、97.8%(44/45);22.5%(9/40)、90.0%(36/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导致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的原因主要为阴道难产和接生手法不当以及胎儿过大等。如果胎儿的前肩难以充分娩出就将其后肩抬高,则会导致其前肩锁骨压在趾骨弓下方,此外,由于受力太大而导致其发生锁骨骨折。如果不善于利用产力而只是单单依靠接生人员来进行外旋转,其的另外一只手出现保护会阴过度,此时会因为粗暴而导致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
经过此次护理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几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4%(2/45)、97.8%(44/45);22.5%(9/40)、90.0%(36/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临床助产过程中,采用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助产则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春芳.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08:129+131.
[2]田冬梅,李华丽.新生儿锁骨骨折37例产科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01:64-66.
方法: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50例健康产妇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的则对于产妇进行了较为精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新生儿的产伤发生率。
结果:两组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的250例健康产妇中,顺产的产妇为238例,肩难产的产妇为2例,锁骨骨折的新生儿为1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为1例,而对照组的250例产妇中,顺产的产妇221例为,肩难产的产妇为7例,锁骨骨折的新生儿为9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为4例,对比P
结论:对于产妇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更加有助于降低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产伤 助产技巧 护理干预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1-02
新生儿产伤是现代产科临床中经常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损伤,其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而言均具有十分不良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医患关系嫉妒紧张的情况下,会给产妇以及助产人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为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1]基于此,对于有效减少新生儿产伤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国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分析降低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我院特以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项研究的研究资料主要为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00例产妇,其年龄为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50例健康产妇组成,两组产妇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的产妇在入院之后均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检查,两组患者均是由助产士为其进行一对一分娩的,且其均采用仰卧位进行分娩,并在宫口开全之后做好的充分的分娩准备,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
1.2 助产技巧。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的则对于产妇进行了较为精心的护理干预,其具体的助产技巧以及干预措施如下:
在胎头拨露会阴之后,在产妇联合紧张的时候,应该对其会进行必要的保护,一般情况下再2—3次宫缩之后胎儿能够分娩出的时候才可以对产妇进行会阴侧切。在产妇宫缩的时候,应该鼓励产妇用力,慢慢的将胎头分娩出来,并让其能够自然的复位并进行旋转。在为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的时候,应该叮嘱产妇屏气用力,并轻轻的将胎头按下。如果胎儿的胎肩不能够顺利的分娩出来,助产人员则应该将一只手的五指分开,并将其置于胎儿胎头的颈间部,慢慢的旋转胎头并同时牵引胎儿的胎颈,并使得胎儿的双肩内收,切忌不要在产妇的宫底加压。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不同分娩方式导致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的250例健康产妇中,顺产的产妇为238例,肩难产的产妇为2例,锁骨骨折的新生儿为1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为1例,而对照组的250例产妇中,顺产的产妇221例为,肩难产的产妇为7例,锁骨骨折的新生儿为9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为4例,对比P
3 讨论
新生儿产伤主要是指在分娩的过程中对新生儿所造成的一定损伤,最为常见的新生儿产伤为头皮血肿、锁骨骨折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等[2]。新生儿产伤是在正常的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然而,它的出现也与产程的延长、骨盆狭小、胎位异常以及分娩转机不当等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联系。导致新生儿发上产伤的主要因素为:母亲的年龄过大或过小;母亲为初产妇;胎儿的头盆不称、母亲身材矮小或者骨盆畸形;胎位不正;前羊水过少;产程过快或过缓;极低体重儿;极早产儿;胎头过大的新生儿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新生儿等。新生儿的产伤在现代的产科临床中应该以预防为主[3]。本项研究中对于产妇进行了科学的护理干预以及助产技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由此可见,新生儿产伤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措施得到,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的。在产妇生产之前,应该先对其基本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从而为其慎重的选择分娩方式,并且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产妇产程的进展状况,增强医护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并不断提高助产人员的助产技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4]。
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妇的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与科学的护理干预、并进行有效的助产技巧,不仅有助于产妇的顺利生产,胎儿的顺利出生,更加有助于新生儿产伤的降低,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翠兰,李秀锦,付金凤,等.减少新生儿产伤的助产技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68—2869
[2] 韩世愈,郑建华,廉玉兰,等.新生儿产伤79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103—104
【中图分类号】r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066—02
外伤作用肢体致四肢长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
经常出现,但其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损伤,文献中鲜有
报道。外伤在此类骨折发生中起多大作用,这对确定
损伤程度及认定当事人责任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检案
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案例
刘某,男,16岁,在校学生。某年l1月l1日在学
校课间与同学发生厮打,双胫腓骨发生骨折。伤后2
小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体表
未见外伤征,双小腿屈曲畸形,上段压痛,有骨擦感,
不能活动,双足血运好,活动好。摄x线片示双胫腓骨
骨折,伴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脊椎椎间隙等宽,生理
曲度存在。颅骨x线片(一)。
法医学检验:刘某年幼体弱。新生儿时右小腿发
生骨折经外固定治愈。1岁多开始长牙.13岁时在学
校上体育课时跌倒致左下肢小腿骨折。经内固定手术
治疗。无家族遗传病史。此次事件调查材料中刘某双
下肢无明确外伤史记载。查体:发育尚正常,步态稍跛
行,身高155cm,巩膜正常,听力正常。双下肢体表无皮
损等,手术内固定后。阅x线片示:双侧胫腓骨中上段
骨折,骨折断端呈螺旋形,对位对线均可。骨质疏松性
改变,双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模糊,左胫骨中段陈旧
性骨折。双侧胫骨向前侧弯曲变形。脊柱、颅骨未见明
显骨性改变。余(一)。
依据法医检验结合案情,刘某双侧胫腓骨骨折,
合并成骨不全症所致多次骨折后畸形愈合的胫骨改
变。
讨论
(一)成骨不全症
成骨不全症亦称脆骨症,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60%),有时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15%~20%),[11亦有重症散发病例.无隐
性遗传家族史,可能属自发性基因突变的结果。它是
因为人许多部位的成骨细胞和纤维细胞不正常产生
细胞间质,即在软骨成骨过程中只能进行到软骨钙化
阶段而不能进行正常软骨成骨,结果引起骨脆性增
加、皮质变薄、斑状出血及巩膜蓝染等改变。首次骨折
发生于新生儿日常护理或开始学步时,同一患者骨折
可反复发生,随着年龄增大在青春期过后骨折趋势逐
渐减少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即可引
起骨折,以四肢长骨和肋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尤以下
肢多见。严重的病人可无外伤史的自发性骨折。多次
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减少了骨的长度,致肢体弯曲变短
和步态不稳。脊柱及外周骨骼骨质减少。提前出现骨
质疏松,故常有脊柱侧弯等。骨骼系统以外的症状表
现为蓝色巩膜(约占90%以上)、耳聋(常于l1~40岁
出现,约占25%以上)、韧带松弛(以腕及踝关节处多
见)、成齿不全等。
x线表现主要为普遍性骨密度减低,长骨细长、弯
曲,骨皮质变薄,干骺端膨大:多处陈旧性或新鲜骨
折.新旧骨痂形成畸形致骨干弯曲,有一些畸形是因
肌肉所致,如髋内翻、股骨及胫骨呈弓形。
据此, 临床上确诊成骨不全症一般并不困难,有
时要与佝偻病相鉴别。严重的佝偻病表现为骨骺软骨
增宽,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2期)
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此症在临床上还要与骨
肉瘤、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萎缩等相区别。
依据sillence对成骨不全症所分的4型确认其病
情轻重程度为4度:【2】i度(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骨脆性增加,齿质发育明显不正常,巩膜正常:ⅱ
度(中型)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进行性畸形,
儿童学走路时期最容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增大,畸
形越来越明显,脊柱发生侧弯,但骨折愈合过程正常:
ⅲ度(重型)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脆性增
加,发生多发性骨折,有蓝巩膜和耳聋,x线检查有严
重的骨质疏松;1v度(极重型)常致死,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多为死产和分娩后不久即死亡。
(二)损伤机制及伤病关系
在外伤后骨折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案例中,一方面
应考虑外伤与骨折有无关系,尤其是在患成骨不全症
存有骨折的易发因素时,应说明外伤在其中是起直接
作用,还是诱发作用:另一方面要分析外伤和成骨不
全症共存的合力与引起的骨折之间存在何种因果关
系。此案例中,根据刘某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片影像
征,诊断刘某患有成骨不全症(i一ⅱ度),以双下肢的
症状尤其明显,此次骨折损伤是在原有病症的基础上
进一步表现。该症增加了刘某骨骼的易损性,x线片示
· 149 ·
此次“外伤”后的骨折断端呈“螺旋形”,而非外界暴力
直接作用形成的“横断形”形态学改变。结合事件中刘
某双下肢外伤史不明确及双小腿体表无外伤征,据此
分析该骨折是在成骨不全症基础上,因撕扯、推搡等
轻微外力作用传导或自身负荷惯性增大致双小腿承
受力增加发生肢体扭曲造成的,也不排除属“自发性”
骨折的可能。因此外伤在事件中符合诱因的条件。
另外,损伤和疾病均可为共同作用造成骨折的因
素时,两者在不分彼此、不是单立的情况下,需要对此
损伤参与度作出判断。既有损伤,又有疾病,二者单独
存在都可能造成目前骨折的后果,二者互为条件,互
相影响,难分主次,此为临界型因果关系,[31损伤参与
度为50%。此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的规定应降低
一个级别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即本例造成了相当于
《标准》中规定的轻伤结果,双侧胫腓骨骨折的损伤程
度评定为轻微伤。
参考文献
【1】何隽祥,姜绪周,张顺智,等.遗传性成骨不全临床及x线诊断探讨
[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o):699~700
【2】李多敬.医学分度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
【3】范利华,吴军,牛伟新.损伤与疾病的法医学鉴定【m].北京:法律出
【关键词】 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皮肤牵引;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8-02
股骨干骨折是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骨折,3岁以下婴幼儿的股骨干骨折约占18%。其治疗均采取保守治疗,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它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婴幼儿年龄小,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正确反馈病情,配合欠佳,因此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完成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为3岁平均年龄2.2岁。跌伤20例,堕落伤28例;横形骨折26例,斜形骨折10例,螺旋骨折9例,粉碎骨折3例;股骨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25例,下段骨折11例;所有患儿均为闭合骨折。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用特制的海绵牵引带将患儿下肢固定,之后垂直悬吊于上方横杆上,利用滑车系统的牵引,使患儿离开床面3-4cm为宜。依靠体重作对抗牵引以避免成角或短缩畸形。如果臀部触及到床面,则需及时调整直到臀部离开床面,通常采用3-5磅重量牵引,双腿牵引重量应相等。牵引数日后以X线片复查以了解骨折修复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调整。经3-4周后可获得骨性连接,之后出去牵引,改用夹板固定,2-3周后可达临床愈合。
2 结 果
本组48例中,出现皮肤水疱16例,化脓性皮炎2例,压迫疮4例,经药物治疗和对症护理后均痊愈。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因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的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等,本组出现1例由于牵引带包扎欠妥而导致的腓总神经压迫症,通过调整牵引位置之后好转,未见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本组48例患儿经2年随访,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无旋转及成角畸形。有4例出院时缩短肢较对侧短1.9cm,随访时仅较对侧短1cm,其他病例均为双下肢等长。
3 护 理
3.1 牵引护理
3.1.1 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轻,起不到牵引的作用,易引起畸形愈合,重则会致使骨未连接或者下肢过度地生长,引起皮肤水疱和神经压迫等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严格控制牵引的重量。一般牵引重量大小应该限制于使患儿的臀部离开床面3到4cm的范围内,大约为患儿体重的1/3到1/2[2],同时也方便了家长对患儿进行护理。
3.1.2 牵引位置 婴幼儿骨折愈合较为迅速,自我塑形的能力也较强。通常,牵引及外固定治疗不易引发关节僵硬。但其塑形能力也受年龄、骨折发生部位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小、骨折发生部位越接近干骺端并且畸形方向和关节轴活动方向一致时,塑形能力越强。应尽量避免旋转畸形,即便单侧股骨干骨折,也应进行双下肢牵引以避免发生旋转畸形。
3.1.3 牵引时间 婴幼儿牵引2周便可以愈合,长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也能在3周内产生较强骨性连接,横形骨折需要较长时间,通常3-4周也能愈合。一旦发生愈合,患儿就会有表现,例如扭臀、活动患肢等[3]。若此时摄X线片检查可见骨痂丰富,就可改为夹板或者石膏固定,一般在床上活动2-3周后即能下地活动。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皮肤水疱 最为常见,本组出现16例,主要和婴幼儿的皮肤较为细嫩、对胶布等过敏、牵引重量过大等因素有关[4],根据临床体会,牵引时宜剪下婴儿棉内裤的裤腿放置到双腿之间,再行牵引。注意观察婴儿腿部皮肤状况,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则要及时抽吸,牵引时要尽可能避开水疱,出现破损时应及时用药治疗。同时要保持腿部的皮肤清洁、干燥。
3.2.2 压迫疮 本组出现4例压迫疮。起因主要为牵引带太紧,或者牵引带及骨突部垫棉发生移位。需经常检查是否有牵引处胶布、绷带、海绵松动脱落,及牵引松紧度,并及时调整。也需注意骨突部有无棉花及所垫棉花是否移位。压迫疮出现后局部可垫棉花以防止再受压,每天用50%红花酒精擦拭按摩。
3.2.3 下肢血循环障碍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3岁以上的患儿或者上肢较长的患儿做此牵引时肢体远端大大高出心脏水平,易供血不足;绷带压迫过紧而阻碍了供血[5]。本组中做好牵引指征掌控及护理,因而未发生下肢血循环障碍。
3.3 饮食及生活护理 损伤早期患儿情绪不佳,导致纳食较差,宜进口味清淡的半流食。鼓励家属多给婴儿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便秘者可腹部按摩或热敷,口服蜂蜜,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若大便通畅、病情稳定,可食补肝肾的食物,加强摄入维生素D。处理好大小便的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冻而感冒;勤擦拭身体,勤换衣物,保持床单及病房清洁。
3.4 出院指导 向家长介绍和本病有关的知识及其注意事项;骨愈合坚固之前,避免过早负重,不鼓励过多的活动。同时继续服用接骨冲剂以及维生素D等,嘱家长带患儿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
4 小 结
双下肢悬吊皮肤牵引法是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有效且常用的方法,适合婴幼儿骨骼特性。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住院治疗护理和家庭护理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愈合,增强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是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长明,杨立.儿童股骨干骨折国外治疗进展[J].骨与创伤杂志,2000,3(12):157.
[2] 廖小明,李濂,汤湛波.垂直悬吊皮牵引结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J].国医论坛,2004,22(4):25-2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
小儿全麻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容易导致误吸、呕吐、呼吸道梗阻及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所以在全麻苏醒期间的预防、护理及观察对并发症的发生就十分重要[1]。现将我科对小儿全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元月—2011年10月,共收治全麻患儿81例,年龄8个月—14岁,其中带气管插管16例。
2 护理
2.1一般监测和安全护理
病室要求:
2.1.1将患儿安置在抢救室或离护士办公室较近的、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的房间,室温保持在22~25℃,备好听诊器、监护仪、吸痰装置及氧气装置等急救用品。
2.1.2护士应该全面评估麻醉后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应用各种仪器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观察。注意潮气量、频率及呼吸音情况,根据病情选择给氧方式。氯胺酮麻醉后易出现躁动,尤其麻醉苏醒期间的患儿由于躁动可能会发生意外,存在极大的手术后安全风险[2]。所以我们应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 小儿因发育不健全,舌体相对较大,全麻后肌肉松弛,易出现舌后坠,阻塞咽部而出现呼吸异常(鼾音、哨音、笛音等)。胸腹相反运动及“三凹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将颈肩垫高,用于托起下颌,使头后仰,并给吸氧,一般在10~30分钟后可缓解,严重者用舌钳将舌拉出或用压舌板按压舌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护理 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在治疗和护理中需移动时,动作要轻柔,并密切观察变换后的呼吸变化。
2.2.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谨防气道受压后阻塞。小儿气道较短,咽喉反射尚不健全,麻醉药物或手术刺激易引起呕吐物反流、误吸而发生窒息,用吸引器时动作要轻柔,负压不要太大以防损伤口鼻粘膜及喉头水肿和喉头痉挛的发生。每次吸痰或吸呕吐物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得超过15秒。
2.3各种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
2.3.1舌后坠 舌后坠主要是由于麻醉肌松药残留所致。出现舌后坠,SPO2一直下降,这时我们应该及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或后仰,或者牵出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重新插管。
2.3.2喉痉挛及喉头水肿 发生低氧血症主要见于拔管后喉痉挛及喉头水肿。如果出现喉痉挛,及时给予吸氧、辅助呼吸等措施,并且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喉头水肿多因插管损伤气道引起。如果出现喉头水肿,应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并且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应用。必要时再次进行气管插管,再次插管选择小号导管,以减少刺激。
2.3.3呕吐误吸 误吸、反流和呕吐在全麻术后意外并发症中比较常见,术后24小时内发生率占20%~30%,常见原因有:①年龄,在5~7岁发生率最高,而新生儿最低。②手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③术前或术中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术后患儿呕吐发生率增高,如果同时使用东莨菪碱,可使呕吐减少。④搬动患儿粗暴可引起呕吐。⑤麻醉后过早进食等。误吸可造成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置患儿于俯卧或侧卧,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的残余物,如果患儿病情比较严重则进行再次插管,并用生理盐水对支气管进行反复冲洗,给予加压高浓度给氧。
2.3.4呼吸抑制 在麻醉药物不良反应中呼吸抑制的比较少见。如为肋骨骨折及锁骨骨折的患儿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从而造成CO2积蓄,致使呼吸混乱而出现短暂呼吸增快或暂停现象。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注意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2.4饮食护理 全麻术后患儿饮食,一般禁饮6~8小时,患儿完全恢复清醒后方可进食。同时要耐心地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了解禁饮食的目的及重要性,以防出现严重后果。有的家属心疼孩子,不懂禁饮食的目的及重要性,当患儿清醒后,即给东西吃,造成不良后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双下肢痉挛护理
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性瘫痪引起双下肢痉挛的一种手术,大多数患者在术后行走能力和肌张力得到明显改善。我院自1998年1月~2008年12月,创新改良了此种手术方式,将其发展成为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并交叉吻合术,此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与此项手术有关的护理方案。我们应用此方案护理脑性瘫痪上百例,获得随访49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完成。随访观察1998~2008年上述两医院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共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4~26岁,平均9岁。病因:早产21例,难产15例,脑炎、脑损伤和高热抽搐后遗症共13例。单纯双下肢痉挛性瘫38例,合并一侧或双侧上肢瘫11例。双下肢肌张力按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2级19例,3级23例,4级7例。运动功能评估按Gerard标准分为:1级不能行走者8例,2级为有外力支持可行走3米以上者11例,3级为有外力支持下可行走3米以上90米以内者17例,4级为不用外力支持可行走90米以上者13例。
1.2方法
全麻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显露其L2~S2棘突椎板后,切除棘突及棘突根部部分椎板,形成宽约0.8~1.0的槽。脑棉保护硬膜,取头低位,纵行切开硬脊膜,显露L3~S1平面的马尾神经。依椎间孔标志依次游离两侧L3~S1的脊神经后根,并用橡皮条牵引备用。从右S1和右L4脊神经后根开始,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每根后根分成3束,检测每一束的兴奋阈值,将每根后根兴奋阈值低(即兴奋性高)的一束切断;然后将S1和L4脊神经后根切断的两束远端用7-0无损伤线吻合。同样,取L5和L3脊神经后根1/3吻合,左侧同右侧。生理盐水冲洗,缝合硬膜,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切口。主要结局观察指标:95例患儿手术前后肌张力、反射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1.3结果
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周肌张力均明显下降,约85%患者肌张力下降1~2级,约90%患者运动功能改善1~2级。术后1年复查,肌张力比术后1周均有上升,平均升幅约015级。SPA组患者行走功能与术后1周相比约上升015级。本组患者在术前和1年随访结果比较见表。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肌无力和尿便失禁的情况。
二、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并交叉吻合术是一种在本院开展的创新术式,治疗对象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有些患儿家属因对该方法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持怀疑态度,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患儿与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首先要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该方法特点、适应证、较其他非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说明为什么要选该方法治疗;其次,由于患儿多数为未成年人,要关心、安慰和理解患者,使其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减少恐惧心理,向患者实例说明该手术方法的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2.1.1术前准备参与术前讨论,了解病情、手术目的、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备皮,常规项目检查,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以利于手术中的配合。准备好重要器械的消毒,如双极电、神经测量仪、神经钩。术前备血、术前导尿保留尿管。
2.2术中护理
护士术前应将所需物品器械提前准备好,复习手术步骤,及时为医生调好手术照明灯光,调试好神经测量仪。手术过程中合理将器械摆放在器械台上,操作过程中熟练传递各种手术器械。切开硬脊膜时需及时摇,使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减少脑脊液流向脊髓远端。维持循环稳定:SPR术由于手术时间长,失血量一般比较大,因此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同时护士也要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心跳呼吸的变化,正确估计出血量,及时进行输血、输液管理,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的重要环节[3]。输入的液体量、吸引瓶内的出血量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尿量,要及时统计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恢复良好。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观察术后患儿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定时翻身,应该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定时观察患肢血运变化,观察刀口有无渗血、渗澄清液体、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引流量多少及颜色变化,尿液体色泽,尿量多少等。
2.3.2日常护理手术后卧床易引起消化吸收缓慢,胃肠不适,因此早期饮食宜以清淡为主,以后逐步增加热量及蛋白质,定时翻身,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避免躯体扭曲。协助患儿大小便,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
2.3.3康复训练功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其程序应该依被动—辅助运动—主动运动进行,训练前先按摩,而后进行关节功能的活动。术后2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指导患儿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训练等。待伤口愈合,关节肌肉活动的范围可逐渐加大,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如屈伸髋、膝关节,下肢的外展、内收等训练,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三、讨论
痉挛性脑瘫见于所有国家及各种类型的家庭,大约每300个出生的婴儿就有一人患有或发生脑瘫。由于环境污染、高龄产妇增多、新生儿急救医学进步和NICU的建立等原因,使一些极低体重儿或重危新生儿得以存活,导致目前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院应该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康复锻炼。
术前准备时要求护士参与术前讨论,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方案,准备好重要器械的消毒。三查七对,以利于手术中的配合。心理护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解说该手术的相关内容和护理要点,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患儿由于腰背部疼痛,变换时配合能力差,因此要求护理要更加细致、耐心。康复锻炼中功能训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培养患者家属的耐心,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要教会患儿及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患儿能够坚持康复训练,以增强手术的治疗效果。由于我们形成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方案,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手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护理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李贵涛,徐洪章,宁志杰.腰骶脊神经后根部分交叉吻合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状态的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29-3931.
[2]彭湛贤,黄丽珊,刘燕芳.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8,8(5):81-28.
关键词:心理护理 骨折 精神障碍 护理措施
骨折后骨折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引起关节障碍、活动受限、残疾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健康造成影响[1]。骨折后需积极接受治疗,促进快速康复,但由于多数骨折是由撞击、车祸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引起,患者遭受创伤后出现应激反应,生理上表现出激素分泌异常、心率、血压升高等,心理产生较强的抵御反应,对外界较为抗拒[2]。骨折伴发精神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同时患者情绪一定程度干扰了骨折治疗的进行,不利于康复[3]。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66例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折;所有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中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器质性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病史。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75±3.51)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1.37±3.68)岁。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换药、给药等医疗操作,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定期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指甲颜色,如果有青紫、苍白,说明有血液循环的障碍,尽早进行处理。治疗后开展康复训练,出院前说明饮食、生活等方面要点。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利用PTSD量表、SCL-90量表、SAS量表、SDS量表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价,收集评价结果。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伤情认知、需求等多方面。患者创伤后心理障碍影响因素较多,如疼痛、对病情的担忧、对治疗费用的担忧、对康复效果的担忧、对住院环境的不适应等,结合各项结果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并为其介绍住院环境、病房陈设,帮助其适应周围环境。住院期间加强病房环境护理,保持房间内通风。对家属及探视人员说明病房制度,保持房间整洁,勿大声喧哗,不可随意挪动室内物品。(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即骨折、创伤后应激反应,从客观角度为患者阐述骨折伤情、药物、手术治疗方法、康复训练流程等。并解释创伤应激反应原因及表现等,让患者对自身的生理、精神状况有客观认识,以平常心态应对。健康教育过程需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词语解释专业术语,并联合视频、图片等让患者更好理解。(4)心理干预:骨折患者因遭受创伤而出现应激性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类药物并无较大帮助,需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干预力度,治疗期间提供良好环境,对其悉心说明相关治疗事项,提供娴熟、细致的护理操作,赢得患者信任。(5)情感支持:患者经历骨科创伤后易出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在睡眠中容易做噩梦再现创伤事件,因此多数患者对于创伤事件具有抵触、回避情绪,同时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麻木。护理人员应当予以情感支持,通过语言沟通及肢体语言等方法安慰患者,在其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时缓慢接近患者,以拥抱、握手、眼神的方式稳定其情绪。同时也要与患者家属、朋友联系,加强家属、朋友的陪伴与关怀。
1.3 观察标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评价PTSD症状,17~37分提示无明显症状;38~49分提示有一定程度的症状;50~85分提示有较明显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里状况。SCL-90量表从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9项因子进行评价,评分超过160分为阳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超过7分有临床意义,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PTSD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PTSD评分(62.29±7.53)分,对照组PTSD评分(64.39±8.67)分,t=1.051,P=0.297;护理后:研究组PTSD评分(25.31±4.92)分;对照组PTSD评分(37.71±7.51)分,t=7.934,P=0.001。研究组护理后PTS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SCL-90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SCL-9 0评分(1 7 2.3 2±8.2 1)分,对照组S C L-9 0评分(174.55±6.28)分,t=1.239,P=0.220;护理后:研究组SCL-90评分(142.16±10.85)分,对照组SCL-90评分(161.74±9.77)分,t=7.704,P=0.001;研究组护理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HAMA、HAMD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HAMA评分(21.31±3.88)分,对照组HAMA评分(22.24±2.76)分,t=1.122,P=0.266;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6.32±1.42)分,对照组HAMA评分(8.87±1.59)分;t=6.872,P=0.001;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23.57±3.42)分,对照组HAMD评分(23.54±4.11)分,t=0.032,P=0.974;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6.43±1.81)分,对照组HAMD评分(8.55±2.16)分;t=4.322,P=0.001;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因为患者在生病期间精神受到了刺激引起,生病期间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舒服,可能会引起患者睡眠质量不好,长期的睡眠不足或者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精神障碍的病情。患者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改变,常常伴有痛苦的体验或者呈现功能损害。部分抑郁症患者更是可能因为疾病存在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部分患者因此丢掉性命,极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扩大性自杀,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精神障碍分类如下:(1)器质性精神障碍。像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脑梗死之后出现的精神问题;(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最常见的就是之类的使用之后所致的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4)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5)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以精神分裂症谱系为主的一类疾病,也叫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和双相障碍;(6)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7)伴有生理紊乱以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进食障碍;(8)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即经常说的人格问题;精神发育迟滞。生活当中常见到的发育问题为智力发育障碍、心理发育障碍,特发于童年和少年期行为与情绪障碍。起病年龄在童年和少年期,可能将来会延伸到成人[4-5]。发生精神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精神疾病都是多病因疾病,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结果,很少有精神疾病是某个单独病因导致[6]。这些病因里面概括起来一般把它分为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生物学因素重点包括遗传,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和遗传会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先天因素重点是在胎儿发育期母亲经受的一些异常事件,如感染病毒或者受到比较大的应激这些情况,另外新生儿期感染严重疾病,成年以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有增加[7-8]。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良事件,如童年期遭受虐待、遭受伤害,或者经历一些重大刺激、应激事件,像经历地震并且在地震中发生了身体上的伤害这样的事件,在成年以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有所增加[9]。总体来讲,精神障碍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亲人或者患者在得了精神疾病以后,不要过于去分析疾病发生原因,面对这个精神疾病的表现,积极接受相应治疗,这才是更重要的[10]。
骨折创伤作为一种应激源,容易导致患者在创伤后出现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从而造成精神障碍。创伤性精神障碍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该疾病的治疗有如下方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目前用于PTSD治疗的药物很多,主要有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惊厥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冥想放松疗法、游戏疗法、艺术疗法、内观疗法、暴露疗法、应激免疫训练、气功和太极疗法、瑜伽疗法[11-13]。对于PTSD和重性抑郁症共病的患者,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有严重消极自杀观念或行为患者,推荐使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4-16]。
大黄提取液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张蕾(5)
新辅助动脉灌注紫杉醇和奈达铂治疗宫颈癌临床观察陆建勋罗彪毛桂珍(7)
参芪健胃汤对胃癌患者血清VEGF-A、VEGF-C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舒鹏(9)
喷射通气辅助下经喉罩行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临床研究李金玉郑国龙安礼俊(12)
上海嘉定地区466例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变应原研究王莉莉李正秀曹兰芳(1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巫翠华宋冰蔡绍曦(20)
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孙承庄杨留才(23)
锁定髁骨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体会陈健刘杰(25)
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卢小兵徐南伟(26)
小切口复位磁力导航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邹春锦季祝永张文祥薛荣陈余庆(28)
内固定加前路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84例诊断分析于桂泉(29)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分析王锦林(3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的分析和防治蒋建新陈维开王景群王文松胡以治(32)
上颌骨切除手术径路选择及赝复体修复许在叶杭东跃(34)
CT引导下经臀途径插管硬化治疗深部卵巢囊肿沈涛黄优华石红建徐强徐元丰宋倩(36)
泪道激光联合顺行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王雪姜海涛陶玥(38)
海绵体造影诊断静脉性阳痿75例分析吴海涛(39)
厄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非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李洪林何文生(4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巫文宏印建平(43)
维拉帕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唐国凤(44)
吸入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胡珍江兴玉(45)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42例疗效观察马德堂于平白莹马学彩张瑞(47)
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45例临床疗效观察周凤英王景周(49)
依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治的小细胞肺癌21例临床观察季言俊(51)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分析徐鸿洁(53)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刘伟先赵靓刘晶张玲玲刘树斌(54)
FORFIRI方案治疗25例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吴丹盛华明(56)
20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刘峰刘浩龙俊(58)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张瑞林(59)
氨溴特罗口服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欧阳敏(61)
药物不良反应197例临床分析王勤张敏王瑟虹(62)
44例眼部镰刀菌CLSI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徐凯胡楠陈敏(64)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与耐药分析郭永全(66)
糖尿病伴脑梗死临床分析徐邦奎李显文(68)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炎症性肠病的回顾性研究朱建国(70)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冯清华张晶(72)
42例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临床分析石宁(74)
FP方案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任群余建和吴祥(75)
2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分析刘立新严永祥张智(76)
螺旋CT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75例分析蒋西嘉(78)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45例临床分析徐伟东高恒周新民潘鹤鸣徐裕冯东侠(79)
乳腺良性肿瘤312例手术治疗研究李玉梅(81)
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48例分析高亮王金胜张小兵吉宋泉(82)
七氟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阑尾手术的麻醉体会费杭模沙荔荔花晓红(84)
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邬国英(85)
健脾理气汤预防剖腹产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邱美玲梁爱萍(8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刘晓兰(88)
呼气末正压对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分析白勇为(89)
4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癌放疗疗效观察孙小兵仇红艳柏会明季元红吴少兵(90)
全瓷修复的临床观察秦云(91)
子宫浆液性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杨连萍(93)
64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门脉系统血栓19例分析朱玉春周伟王建良沈纪芳(94)
双源CT对不同心率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许轶群薛跃君潘昌杰(96)
低场MRI在膝关节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苏辉孙万钟王宁(97)
移植肾术后的超声随访孙立群(99)
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预防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效果观察章青(100)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王学敏(101)
老年顽固性口腔溃疡17例临床研究王国云(103)
拔除第三磨牙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析岳峰(105)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特应性皮炎患病及相关性调查研究王泽海林文森李书彦赵绍成王丽杨仲刚陈杰(106)
DC-CIK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倪维静汤蔷芬邬云华周永超(109)
脑胶质瘤患者家属术前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孙红艳姜亚芳(11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张忠顺(113)
直肠癌患者静脉化疗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单玉云(115)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徐玉芳(117)
66例乳腺癌术前心理护理陈芳(118)
解毒利咽含漱液对放疗口腔粘膜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研究葛英姿杨英(120)
喉癌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高世华吴爱兰(122)
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陈中萍(12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胡艺刘晓红(125)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左红梅郑明秀(128)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许玉萍(129)
肺隔离症患者护理体会葛春燕(131)
综合性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阙纤沣黄建琴(133)
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52例的护理干预王林兰凡国华李昌熙成信之(135)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患者不适的护理对策及原因分析袁晓红王艳赵静燕(137)
全期连续护理法对高龄THA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张丽华(138)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止颅脑外伤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吉琴王红梅(141)
靶控输注技术在眼底手术中的应用与围术期护理王臣王薇(143)
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凌红(145)
胰岛素注射温馨提示卡对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陈峰英高春兰(14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管综合征松解术后迟发性血肿的护理体会谢红燕崔俊孔凌(147)
氨溴索氧气雾化对胃肠减压患者咽喉部舒适度的影响张霞(149)
急性醉仙桃花中毒的护理体会余银凤朱金兰毕玉红(15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刘红(152)
EGFRI引起的皮肤毒性的观察及护理王晓薇(153)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唐静(155)
不孕症门诊患者的特殊性及护理对策杨君柴德春(157)
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实施体会陈敏芝(159)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护理高玉芳张新红(161)
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围手术期的全新护理体会郭晓娟(163)
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及体会周敏吴利英(164)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耿青(166)HttP://
分级管理护士工作满意度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王加凤王艳孙党红(167)
二级医院糖尿病护理与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吕祥梅吕梅馨沈俊(169)
病区分组护理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陈月娟江雪珍(171)
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王靓秦文俐许勤(1)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王梅香孟爱凤胡亦钦(3)
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移华芳时华朱顺华(5)
临床应用伊立替康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陈蕾刘建红(6)
儿童颅脑肿瘤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郁锦玲刘娟(9)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王慧娟王红韩晓琴李春燕孙海晨(11)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尹冬玲吴晓华(14)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张春仙(16)
大批车祸伤员的急救护理施建红校爱芳孙红兰(18)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51例的观察及护理杜文娟张桂(20)
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与护理赵玲莉李文玲(22)
康复训练对长期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张喆浩张燕蕾刘慧(2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自2008年11月起改为半月刊(25)
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体会顾平(2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连续2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8)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洪惠萍(29)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王茜(31)
28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赵保侠郭辉(33)
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及预防措施李琳陈敏徐军(3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王卫青蒋晓娴(37)
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自身防护措施未实施原因分析及对策马嫦娥彭南海金洁(40)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顽固性硬膜下积液及护理体会蒋爱华吴娅(43)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腹部围手术期并发ARDS的护理管玉珍宋燕波刘少华(44)
脊柱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沈玉兰(47)
全身麻醉术后并发杓状软骨脱位的护理王加凤旷玉明(49)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谢萍谈景旺(51)
神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马金亚(53)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丁元霞(55)
肾盂肾下盏联合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牛芹郭晶平徐志翠(57)
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影响周素萍(5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舒适护理对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影响徐中芹(60)
两种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活动的影响探讨金晓红曹文学陆金美(62)
欣母沛用于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吴丽萍(64)
剖宫产持续镇痛产妇拔除尿管时机的循证护理赵琴赵郁崔娟蒋前锋(66)
使用镇痛泵剖宫产术后进食时间的循证护理唐明霞赵琴朱春云蒋前锋(67)
改良式清洁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张红芳何瑛费红(69)
鼻腔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烧灼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护理配合程欣(7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Ⅲ支)行神经高位撕脱术的护理杜娇(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