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中的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学习来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本领,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生活得更幸福,快乐。那么,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让学生明白化学这门科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绚丽多彩。
关键词 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制订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此后各高校陆续制订教学大纲并开课。这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有许多教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就业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提出考验的综合问题。因此,本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更为突出的是其综合性,涉及到大学生发展的各个层面。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理清有关的思路和问题,跳出这门课程本身所设定的范畴,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上,正确处理好几种根本性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课程的一个核心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这方面做一探讨。
一、适应就业形势与坚持理想兴趣的关系
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催生本门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只是课程开设的一个契机,不是课程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的,而是顺应市场的需求、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学生在考虑就业时面临的一时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努力做出的合适的长远设计,这个长远设计将影响学生终身。这就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根本前提:规划的目标是以适应就业形势和市场需要为主,还是以坚持自身的理想兴趣为主?
在当前大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和趋势,就是从方便就业和争取更高收入的角度着眼,跟着市场热门走。统计显示,在清华大学2009年“录取的45名文理科高考状元中,有18人投到经济管理学院门下”[1]。这种现象部分地反映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狭隘性和盲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社会职业评价的局限性,以及当代学子在严峻就业现实面前的不安与浮躁。在这里,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的最核心部分――理想兴趣,似乎被放在很不起眼的位置。这种以适应就业形势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极为有害的影响。
第一,市场的冷热门往往会迅速转移,盲目追随市场热门最终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迷失自己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时期,文学、哲学都是广受欢迎的专业,北大哲学系曾经状元扎堆;90年代中后期法律、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炙手可烫;日后又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热门”专业。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如果盲目跟风,显然只能抓住热门的尾巴,最终无所适从、迷失自己。职业发展是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只有从自身的理想兴趣等角度着眼,从容理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
第二,盲目的职业选择无法使人产生持久的兴趣和有效的成就。《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反映出古人在教育问题上对人的自性本心的高度重视,论述精辟、见识卓越,其深远意义同样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事实上,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日后可能取得的成就,基本上和自身的兴趣成正比,因盲目跟风而从事的职业往往很难长久地、有效地坚持下去。从争取就业机会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个在校大学生从自身的理想兴趣出发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时,他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为之不断追求和进步,自身的实力也会不停地提高,成功就业的筹码自然会相应增多,机会将伴随而来。如果单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却往往因为时过境迁或因缺乏兴趣难以深入钻研并取得成就,最终会与就业的机会失之交臂,事与愿违。因此,当一个大一的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将严峻的就业形势等现实问题先放在一边,首先从自身的兴趣和理想着手进行。等到大四学年即将面临就业时,再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综合情况做出抉择。
第三,国外的经验表明,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以兴趣定职业。从职业生涯规划学说理论本身的起源和发展进程来看,其着眼点都是在理想兴趣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由学校承担的生涯辅导与职业教育是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的,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分析所谓的市场热门或哪种职业收入更高,其着眼点完全是从个人兴趣方面进行分析。虽然这个时候儿童的职业兴趣还没有定型,但可以根据他们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达到职业生涯认知和探索的目的。到了大学阶段,学校会在上述基础上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充分利用相关的指导体系,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为职业化、专门化,其根本原则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
单纯强调适应市场需求而轻视个体理想兴趣的现象和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人们的追求和需要本身是多元的,片面强调收入等职业评价观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方面,唐君毅曾经做过精辟论述:“在过去另一时代,西洋的希腊中世,海通以前的中国和印度,当时人所感到之政治经济的问题,其迫切程度,正未必如宗教、道德、艺术及其他人生问题之迫切。在未来时代,人亦可以不以政治经济之问题为最主要之问题”[2]。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评价观。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教学中,涉及到“知己”和“知彼”两个重要环节,并要求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抉择和规划,其中的“知彼”即分析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介绍各行各业人才供需状况等。另外,如今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会部分地注意适应市场需求。这些与本文的上述观点并不矛盾。市场需求是现实的,不得不考虑,但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多样的,作为个体,完全有机会、有空间根据自己的理想兴趣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此,课程中必须注意强调和引导,以免引起学生的误会。更不可一味强调就业难,引起学生的紧张恐慌情绪,或者一味强调某个行业更热门等激发学生的功利心理。总之,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理想兴趣是多元的,所以人们的选择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作为年轻的单纯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从容地、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和未来。
二、学习规划技能与提升品德能力的关系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特定的步骤和环节,无疑需要相当的专业技巧,例如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自我、进行专业的职业测评、完成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这些环节和与之相应的规划技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作为一门对学生的一生职业生涯方向有重要影响的课程,本门课决不能只局限于学习规划技能这个层面,决不能以为引导学生做出“符合标准的”规划书就完成任务了。其实这个层面仅仅只是最基本的部分,作为负责任的课程和老师,绝对不能忽视对人生职业发展具有根本影响的其他因素,其中品德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就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必须就这一问题做突出的强调和深入的引导,而不能把它们全部交给德育老师和专业课老师。尽管此类道理学生本来也比较熟悉,但在相关的课程中结合具体问题由任课教师加以强调,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前,在各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都会强调做事和做人两个方面,并且往往会把做人放在首位,如强调诚信、敬业等品德,同时看重知识背景和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每年都有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但对企业来说,要招到他们需要的合适人才也非常难。难就难在毕业生的能力不适合他们的需要,部分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盲目浮躁,对职业环境和自我的认知不到位。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没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提升品德和能力。如果没有品德和能力作为坚强后盾,一份规划做得再完美,也只是纸上的认识和目标,并不能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把学生的主要注意力和精力用在规划设计上,片面强调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一步步地完成职业测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等,照着有关的职业生涯理论说一说,看起来热闹非凡,实质上却是舍本逐末,甚至会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上的困境,以致学生学过课程之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还是认识不清懵懵懂懂。如果不重视本身品德能力的提高,毕业生即便通过一定的规划和面试技巧顺利就业,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生存和发展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就应该将这种思维和理念灌输给在校大学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把提升自身的品德和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做也更能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影响力。
所以本门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简明却深刻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学生一定要重视加强品德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保证。为此,在课程资料的选择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机制和企业文化中对品德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原本就对现实就业紧张焦虑、心态浮躁的大学生来说,课程中及时恰当地引导和强调显得尤为重要。
三、强调实践教学与重视理论指导的关系
教育部的通知里明确要求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这里特别强调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和做到这一点呢?
提到本门课的实践教学,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些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宣讲会、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等。诚然,这些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上好本门课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实践教学的实质内容和主要形式。而且,这些形式和环节对时间、空间、设备和人力等方面都有较多的要求,在本门课有限的学时和环境中,不可能容纳进太多的环节。对于本门课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要做以下理解和努力:
首先,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实践观,不必拘泥于甚至纠结于所谓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课程的内容,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效果,而不是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对实践的理解往往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如马克思的实践观所明确指出的:“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在这个问题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课堂教学中的观点也值得参考:“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4]。因此,在本门课的课堂上,应该主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指导性,对于实践教学,可以更多地通过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知等方面着手进行。同时,将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留给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实际操练。
其次,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观念的澄清和意识的确立,往往带有根本性的意义。本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比知识的获得和掌握更为重要。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规划意识,根据自己的理想兴趣找准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并重视品德修养和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不能把师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热热闹闹地组织一些有关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授课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要普遍地开展所谓的训练、模拟等活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为了确保本门课的实践性和实际效果,可以通过收集准备实际案例、市场的现实需要、有关的企业文化知识等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必要的准备环节,同时更是影响大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从本质上说,理想兴趣、品德修养、综合素质和观念转变是其最根本的内涵,对后期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进行指引是最根本的目的。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理顺其中的关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切实发挥本门课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1/6高考状元扎堆清华经管的背后[N].中国青年报,2009-09-21.
[2]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6.
Colleg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Must Clear Some Basic Relations
LI Guang-xian
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大家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每个答案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帮助,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您好”,是不小心撞倒别人时的“对不起”……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受人尊敬的行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良好的文明习惯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人,也使我们自己身心愉悦精神振奋。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生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会影响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选美出身的“中国第一美妇” 宫雪花,如今操起了美容生意,最近出版了第二本新书《我的美丽人生》。她说,这本书还不够“劲爆”,重头戏还在后面。“有一本我五年前就已经写好的书,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出版,现在决定豁出去了。”她说,那是本回忆录,“讲的是我从出生到去美国前的事情,里面涉及我所有的恋情细节,包括第一次跟男朋友亲热,还有一段跟法国参赞的异国情缘”。听上去又是本以隐私为卖点的书,但宫雪花强调,她的故事反映的是时代和人性的变迁,“在意义上能超过《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
宫雪花的初恋男友也将在这本书里首次曝光。“我跟他相识的时候大家都很穷,现在他已经在中国福布斯富豪榜里排名前十位了。”宫雪花说,这位前男友如今竟装作不认识她,这令她感觉分外心酸。“我一直不想出这本书,怕的就是伤人,但现在看来是我想得太多了。”宫雪花说,等书出版的时候,里面涉及的所有人名都将是真实的,“又不是在写小说,用化名就是没意思了”。
上世纪90年代宫雪花参选“亚洲小姐”,作为历史上年龄最大的选手,风光踏入香港娱乐圈。但回忆起当年选美,宫雪花却连连摇头:“那场选美让我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包括我的爱情。”在参选“亚姐”前,宫雪花已经拿到“巴黎小姐”的选美桂冠。“我自以为对这一行已经摸得很透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宫雪花说,她平时很喜欢玩些黑色幽默,比如她曾经跟克林顿见过面合过影,当有人问起详情时她便会笑着说:“其实当时是我抛弃了克林顿,他太伤心了,才去找了莱温斯基。”但类似这样的玩笑却被香港记者大做文章,他们在文章中大骂她“恬不知耻”,而她“胸大无脑”、“性感暴露”的公众形象也就是从那时候扎下了根。“娱乐圈其实是一个不公平的地方,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回报。”宫雪花说,香港娱乐圈偏爱年轻美女,“像我这个年纪的红了,大家就都很看不惯,觉得我凭什么冒得这么快呀。”
“为什么人家都有男朋友,你却没有?”宫雪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受到过这样的质问。她说:“我不是没人要,只是我的眼光太高。我喜欢那些低调的男人,但那样的男人都不敢靠近我。那些喜欢接近明星的男人,我又觉得太肤浅。”宫雪花说,她曾经指望眼前能出现一个“能真正包容我的人”,但最终却失望了。她承认,也有一些老板想跟她“好”,“但最后都被我的‘一脸正气’给吓回去了”。宫雪花说,自己有房有车有工作,“不需要男人来养”。
她说:“没男人,我照样过得很舒心。”
周建安为20年前的初恋刻骨铭心
45岁的周建安是中国男排的主教练,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一个风云人物,至今仍旧是单身,从20年前的初恋结束后,还没有一个异性走进他的生活。
1984年,一位名叫子涵的女孩闯入周建安的视线。他们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周建安舞跳得极好,凭自己个子优势捷足先登地使子涵成了自己的舞伴。之后,周建安趁热打铁,频频向女孩发出求爱的讯息。直到半个月后,周建安将一枚天鹅状的水晶饰品套在女孩脖子上,并对她说:“像它一样,永远做我心中纯洁高贵的天鹅好吗?”子涵终于被周建安的真情所打动:选择爱他,于是周建安开始了他的初恋。
作为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场和赛场上,周建安当然不例外。1987年他回成都时,恰好赶上子涵的生日,周建安早早地在一家餐厅订了位子,准备为她庆贺生日。可到了约定时间,子涵却没有来。又过了大约半小时,子涵才拎着一包东西和一束鲜花出现了。她解释说几个朋友要为她庆祝生日,那包东西和鲜花就是他们送的生日礼物。当周建安发现在那束鲜花里有三枝包装精美的红玫瑰时,子涵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朋友送的,没别的意思。接下来,两人都各怀心事地吃了顿无言以对的烛光晚餐。
回到北京后,周建安旧事重提,子涵仍不作任何解释。直到他提出分手,子涵才说了句:本来就没有什么,你让我作何解释?也许我们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彼此间的信任还不够。看来我们的感情确实该重新考虑了。一个星期后,周建安收到了子涵的一封挂号信。他点上一支烟,用微微发颤的手撕开信,信封里装的是他送给她的挂饰的残片,还附了短短的几句话:“我本想将这块水晶完璧归还,不小心掉在地上它便碎了。也许我们的爱情就像这块水晶,看起来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但太容易受到伤害。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不长久呢?”看完这封信,周建安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他又点燃了一支烟。这时的他只能借助烟来暂时排解自己烦闷的情绪,从那时起,他吸烟的次数明显增加了。
15年后的2001年,周建安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子涵。周建安刚开始以为是有人在同自己开玩笑,继续听下去后才确定是真的。15年了,他和子涵一点联系也没有,而且几年前听说她出国了。电话里,子涵告诉他这次是自己回国看望父母的,过一段日子就会离开。周建安请子涵和她妹妹吃了一顿饭。当两个人重新坐在一起时,彼此感觉十分坦然。时间冲去了浮躁、冲淡了哀怨,留下的只有真心的祝福和理解,就像两个许久没见面的好朋友。子涵说:“赶快找个好女孩成个家,你需要人关心、需要人爱。”
张艺谋巩俐11年暗涌不断
1995年1月,张艺谋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之后,召开了一个小型新闻会,公开宣布与巩俐分手。
多年以来,巩俐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从来不愿意提起张艺谋。2001年她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当记者问她与孙周导演合作和与张艺谋合作有何不同时,巩俐回答:“我只谈跟孙周导演合作的感觉吧。”与巩俐相反的是,张艺谋却经常在采访中提起巩俐,而且总是颇多赞美之词,并且表示一定要跟巩俐再度合作。
张艺谋和巩俐其实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有时会通个电话,有时派人互相传递书信和材料,过年时张艺谋还会给巩俐送上礼物,但两人即使都在北京也从来不见面。虽然私人交往并不多,但两人一直保持着合作的意愿。1998年巩俐拍摄的野力葡萄酒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频繁播出,导演就是张艺谋。当时,张艺谋和巩俐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野力葡萄酒请巩俐担任代言人,巩俐几经斟酌后决定接拍该广告,她提出的条件是让张艺谋来执导。他们与张艺谋联系,告诉他巩俐的这一要求后,张艺谋很痛快地答应了。这部广告片是用两个工作日拍完的,在拍摄现场,张艺谋和巩俐虽然言语不多,但非常默契。这也成为张艺谋和巩俐再度合作的前奏和预演。
在1995年,就传出了张艺谋为巩俐筹拍电影《武则天》的消息,当时计划要投资一亿元,在那个年代是个天价,于是就请来法国高蒙公司负责,高蒙对《武则天》的剧本也非常感兴趣,不仅参与投资而且还参与编剧,最后还将剧本买断,但张艺谋始终对剧本不满意,片子运作了五六年也没有拍成。
《武则天》没有拍成,但张艺谋一直惦记着巩俐的“皇后梦”,所以另起炉灶写了《黄金甲》,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唐朝,这部影片是张艺谋10年来的梦想,能够实现非常不容易。
拍摄《英雄》和《十面埋伏》时,张艺谋请人找过巩俐,但张艺谋和巩俐都碍于心理压力,加上巩俐对剧本不是很满意就婉言拒绝了。
这次邀请巩俐出演《黄金甲》,张艺谋也是大费周章,与巩俐接触了7次才取得共识。《黄金甲》的剧本有激情,角色也适合巩俐,所以最后打动了她,同时巩俐也对剧本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但两个人一直有很大的顾虑,害怕媒体拿两个人的关系“说事”,关注两人的绯闻盖过了艺术本身。在片场张艺谋对巩俐礼遇有加,当巩俐出现时,他甚至亲自上前搀扶,拍戏时态度也非常和蔼谦虚。巩俐在片场依然称呼张艺谋为“导演”,而不是通常的“张导”,这是她称呼张艺谋的专有名词,20年都没有变。
凌峰贺顺顺15年闯荡通婚危机
台湾著名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凌峰随了夫人贺顺顺的意愿在北京安家已快三年了,他总是忙忙叨 叨的,好像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和干不完的事,而他不被人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在手机上书写自传以及观点鲜明泼辣的事实言论,他说,会有一天把他的自传公诸于世。
他们夫妻和女儿在一起的照片很少,只有一位美国很有名的摄影家拍过。凌峰看了我(指原文作者)拍的照片,说了句“Perfect”(完美),他让我放大一张做成“拉米纳”板并在上面签了名,这张照片就挂在了他们的卧室中。因为这张他们十二分满意的全家福照片,在第二次到他家采访时我们变得亲近了许多,说话没有了客套,开诚布公。我问凌锋是不是要和赵本山合作,凌峰的声音一下子郑重起来,说他和赵本山是很好的朋友。去年清明节的时候,凌峰陪着多年的好朋友赵本山一起回了趟开原老家扫墓,乡亲们对赵本山都感情很深,知道他回来,都特意准备了自己家的东西给本山,老乡们拿出了自己攒的鸡蛋送给本山,那种纯朴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每年都盼着赵本山回来。从开原回沈阳,老乡们送给赵本山的鸡蛋整整装了一车。既然认识了这么久,凌峰与赵本山怎么从来没在艺术上合作过?凌峰解释说, “我们互相欣赏十几年了,他就像我老婆。不欣赏怎么过一辈子?”所以他放言:“事业如果不能给友情加分,宁可选择保持现状。”他不愿意在钱上毁了好朋友的缘分。茶几上堆着许多剪报,都是凌峰要存留的,有报纸的,也有杂志的,内容涉及财经、时政、民生见闻,有的剪报上还有他写的批注,凌峰说,每天他都要阅读许多报刊,也会有许多思考,这些思考是转瞬即逝的,因而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都会立即把这些思考记录在手机里,存多了再把它们转到电脑中。凌峰给我看他在手机中写的短文,有几篇是他在早晨四五点写的,文笔犀利、见解深刻。凌峰说,他是边缘人,他既不参加政党也不在媒体上开专栏办栏目,不少电视台希望与他合作,可他不愿受到制约,他更不愿为了钱而昧着良心说假话,所以他只挣娱乐的钱。
1 精心编写数学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
精心编写数学学案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学习资源、预习及展示、质疑兼探究、引导并练习、总结与提升等方面。每节导学案的编写主要遵循由浅入深、多点设疑、因疑设练、以练促学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 学习目标立足学生学情,使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分析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思维水平,然后立足学生学情,以课本为基础,瞄准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习目标不仅要准确反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2 学习内容循序渐进,使学生懂得“要如何学”。学案中学习内容的编写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体现整体结构;既要体现创新性、又要体现可操作性。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要过于直接了当,应多角度设置一些新颖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则尽可能从多层次去启发学生讨论思考,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伸手即得,而是要“跳一跳,摘桃子”。
2 灵活运用导学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质量。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学案导学”把课教“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日渐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学案导学就可以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或问题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融入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可能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通过细心地观察、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灵上的沟通与思维上的共鸣。如在讲完物质的燃烧条件后,可过渡到书本上的一道题-----镁带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与另外一种黑色固体碳,问学生,你从中可得到那些启示?学生会联想到CO2的性质---不可燃烧,与不助燃,也会联系到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和氧气接触,从学生的表情可看出其思维暂时会发生停顿,教师必须适时地作出判断----学生的思维有障碍了!可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并加以拓宽:1、并不是任何物质着火,都可以用CO2来扑灭的?例如:镁带等活泼金属起火就不可以用CO2来扑灭,否则会犹如抱薪救火。所谓CO2的性质不可燃烧,与不助燃,是指一般的情况下,而在特殊条件却不可以。此时,教师应该适时阐述一个化学反应---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肯定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可燃物燃烧也不一定要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就深刻了。
二、从学生角度想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站学生的角度,多调查学生,与学生交流疑难点,要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H2OH2 + O2的配平,一下子学生就很难掌握,总写不对?会丢三落四,不是忘记了“”,就是忘写了系数?总之防不胜防。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置了几个步骤,写出正确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化学式----配平----写条件----注明“”或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书写过程中的每一步,通过强化练习,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我们教师应时刻考虑到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感觉学生的疑点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难点”,若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甚至会使学习过程中断。高明的教师会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断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四、多 “展示”学生的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在讲过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在黑板上画装置图,有意从上面画起,而且神情严肃,态度一丝不苟。这时,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喊:“老师,这样画不对,应当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依次画”。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就深了。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
五、感受学生的快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渴望的快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如果学生能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一次,在讲授氧气的性质时,我将事先绕好的铁丝引燃后慢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越大越好)中,同学们看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简直是欢呼雀跃,我还让学生上讲台多做几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学生更是兴奋,积极参与,实验现象一次比一次明显,这样既巩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更是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还有一次,在学了方程式配平方法后,我出了二道近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配平,结果大部分学生配对了。当他们得知这就是中考题时,高兴得不得了。师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六、意识到学生的遗忘
学过化学的人可能都会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感到联系不起来,用不上。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求得与学生知识遗忘方面的共鸣,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强调以生命为基准点,在教育过程中根据生命个体的特点,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努力为生命个体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生命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只尚未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生命主要包括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等属性,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彰显生命的活力和价值,实现人的能力、交往、品质、创造的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这三个方面实施生命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重视自然生命,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自然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这是生命化教育的根本。注重自然生命教育,即要加强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教育来源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地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自然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因此,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然生命教育,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教学回归社会生活,从生活现象入手,设置生活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模拟了“蛋市”交易情境,然后要求三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中一名学生扮演鸡场老板,一名同学生扮演卖鸡蛋者,一名学生扮演买鸡蛋者,接着要求“鸡场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鸡蛋价格的变动情况及时作出决策:是不断扩大养鸡规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多杀鸡以减少损失?最后要求其他学生对“鸡场老板”的决策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易吸引学生注意力,“鸡场老板”每次决策都会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既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战略的能力。
二、重视价值生命,引导学生辩证看问题,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价值生命教育是从尊重需要出发,通过加强学生的真善美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掌握价值标准,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生命化教育的关键。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某些教育观点可能会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冲突,这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学生,不应敷衍了事,更不能用大道理打压学生,而应重视学生价值生命教育,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通过典型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腐败问题为例,有部分学生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容易走极端,以偏概全,一说腐败,就觉这个世界暗无天日,一次遭劫,就认为世上没有好人。故教师在讲述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通过大量的正面信息和事例,引导学生以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指责。既要看到腐败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又要充分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以解决腐败的紧迫性,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三、重视智慧生命,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智慧生命教育是生命化教育的升华部分,重视智慧生命教育,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启发性、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思、讨论、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在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针对当前不少学生存在乱花钱现象,部分人的拜金主义倾向,组织学生开展“金钱是否是万能的”辩论赛。
正方:金钱是万能的。代表理由:(1)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正为金钱才造就了一大批勇夫,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钱的重要性。一个人可以为钱活着,也可以因为钱而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肉体与灵魂。(2)当我们遇到所有的困难的时候,想一想假如钱足够多,是不多万能的?大财团可左右政治家的决策,钱多的美国富人甚至可以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治。可见,钱可以搞定一切,没有钱做不到的;(3)精神的东西总是伴随着物质的成分存在。人什么没有没关系,就是不能没有钱,离开什么都不能离开钱。
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代表理由:(1)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必需品不只是金钱,金钱可以买来温饱,但买不来亲情;金钱可以买来一时的快乐,但它买不到一世的幸福;(2)有钱固然好,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便它买到的仅仅是躯壳,而买不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金钱不是万能的。(3)有人说,有钱可以买到一切。显然,从逻辑上和意义上看,它是荒谬的,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花钱买一为一张文凭,但它上岗后能用大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可见,金钱不是万能的,它可以买到文凭,但它买不到知识。
这样通过讨论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命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嵩 张瑜: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教学策略转变,《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关 键 词】生命化 生命化教育
一、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必然
简单地说,“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利富自个性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中针对现代教育中对“人”的忽视,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的确,如果教育忽视了世界上最可贵的生命而仅去关注没有生命价值的“分数”之类的东西时,教育的本质便是可悲的异化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承担着生命化教育的重任,.其理想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观、是非观,学会正确地判断纷繁杂的社会现象和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用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开启学生智慧,把学生培养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
格,鲜明个性,有创造性的智慧人。
二、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实践
1.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活着的状态。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让学生关注生命,首先要敬良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丁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都已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住着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较为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基丁上述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主动去思索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的方位。
在《珍爱我们的生命》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情有感地讲了这一个故事:四川省巴尔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点什么给这个曾经给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可是此时她的全身已经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丁实验已经不太可能,于是她想到了捐献眼角膜。但她最担心的是眼球是否能完好无损,就向人夫提出请求:拔掉氧气管和输液管。生命之花最终凋零了,但却有四位患者承接了她的光明。她有一段临终的录音,那是对承接她光明的人说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见光明,尽情享受春光。”故事深深感动了学生。在感动之时,教师提出:“珍爱生命――让我们用真心书写对生命的感悟吧!”。学生书写一些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和生命感言,如“生命的永恒在追求中,生命的价值在发现中。”“人,在世生命虽有长短,生命的意义却各有千秋! ”等等。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用感人的故事启发着学生珍惜和爱护生命,肯定生命的珍贵沉重,张扬生命的顽强伟人,认同生命的社会价值。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化教育的目标,最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有对生命的炽烈追求,活山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2.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教师必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还学生以自尊,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这一系列的“还给学生”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学生的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操作上要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互动、交往和对话的活动,在民主平等的学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这样就能真正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达成让学生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的目标。
在《师生交往新观念》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课前笔者要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参与活动。第一组同学课外阅读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对小豆豆的班主任、小豆豆和小林校长的理解;第二组同学采访身边的同学,谈谈自己希望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我们和老师之间通常会有哪些矛盾,又是怎样化解的?第三组同学采访老师,请老师谈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的烦恼和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在课堂交流中显示出体验生命富有意义,收获可观,体会真切,汇报交流的形式更是多样。有将小豆豆的故事精彩片段以文字镜头呈现说明的,有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教师烦恼的,还有以小品形式表现师生如何沟通的等等。课堂中形成了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交往应“民主平等、主动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等结论不再是通过老师枯燥的说教记在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和课堂活动主动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当在,笔者写下了一句感言,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自主、合作学习真的好!
3.促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关注学生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生命化教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真实地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不回避学生生活的喜悦与烦恼,了解他们因社会生活变动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个人生活,而且要引导学生过积极的的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进步,关怀他人,关怀民族、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促进个体与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的融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提升自己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从而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促使自己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和发展中完美。
在《享受学习》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我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学习是苦多还是乐多”的辩论活动。要求赞成“学习乐多”的同学调查周围同学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寻找周围热爱学习、学业有成的典型人物,寻找自己学习中快乐的事;认为“学习苦多”的同学查找有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的成语或诗句,寻找自己学习中感到困苦的事。课堂中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自由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辩论中,学生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学习是苦乐相伴的,但只要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是暂时的,懂得学习会给我们带米超越自我的快乐。教师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展示“我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人眼睛’的故事和利伊拉克战火中的失学儿童”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当我们在享受学习权利的同时,还有我们的同龄人却远离课常,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在对比中体验拥有学习权利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感受生活、生命的美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柔情,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最终促进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已见初步成效,课堂上平等、和谐的气氛,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都是生命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这些也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更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现生命化教育的成果,如多数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较好地调整心态,乐观地面对挫折等。
为继续探讨并更好地开展生命化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富生命气息,笔者尚有以下思考:
1.积累案例,拓展资源
生命化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善丁积累案例,拓展课程资源。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生命之所在,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空间是思想品德新课程资源的广阔大地。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同归生活世界,要打破书本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和艺术加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积累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情景直触学生的感官,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但是,教学案例、教学素材的搜集和整理靠的是平日里的不断积累,要慢火炖老汤。
2.关注差异,关注细节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细节。生命化的教育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由丁不同的主体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自有不同;不同的主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因此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不同的主体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性格与喜好,因此采用的表现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化教育要天注差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着生命的成长。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一个人在各个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与变化,无不告诉着我们生命成长的轨迹。“一颗水珠可以映射出太阳的七种颜色。”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作为老师如能再细心些,再深入些,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将会在我们的用心地呵护下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3.善于总结,提高素养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这就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润泽生命是一个默化的过程,它散入于生活的各环节中,各种细节之中,具有视而不见的无痕性,必须用心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教师的素养,第一个就是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的广度与深度。简单的说就是学识的修养与人格的修养。第二,就是对教育的一个理想与信念的问题。因为教育是一个基于信念和心灵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不是去模仿什么一招一式,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只有是你自己很确信的东西,是你自己内心世界流露出来的东西,你才能够打动人,才有感召力、感染力,才能使师生都得到感悟,而提高生命的质量。第三,就是教学的智慧,教学的技艺。一个老师在课堂中,他的讲解,他的自我展示,都折射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厚度,还有思想的高度。教师对生命,对学生,最终都要反映教师背后的这种素养。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生命化的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应当让每一个生命体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使这种关注成为教育活动的动力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生命化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导生命发展的方向,让课堂成为张扬生命个性,挖掘生命潜能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一、会计与哲学之缘
会计需要哲学,哲学促生促进会计发展。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缘。但两者之缘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世界是什么?是运动着的物质统一体。这个物质统一体有其自身的根据和表现,即本质和现象。科学用其关于“存在物”的知识解释世界的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哲学用其关于“存在”的知识探索世界的本质及现象的内在根据。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西方哲学有不同的解释,中国文化有不同的说明,但是中西方哲学家殊途同归,都用“数”来概括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数是构成现实世界的本原,可以用数来解释一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都可以用“一”和“多”即“数”来解释。显然,用数来概括世界的本质,使认识和实践在“原始反终”的理解路径上有了贯通的可能,实践中对与物质形态不可分割的“数”的认识和把握,也促生和促进了唯物史观认识论。因此,用于认识世界、表达世界、改造世界的数,把会计与哲学联系得更密切。
(一)两者研究目标具有相关性
哲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主张探索事物的一般本质,排除现象界中纷繁复杂的情况以及假象混淆和迷惑,力求对客观事物进行普遍正确的认知。会计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报告时,也是追求真实核算、全面反映。一定意义上,真实是会计的核心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与哲学的研究目标具有相关性。
(二)两者研究路径相通
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总结,而会计则是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会计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以及由此形成的账户对应关系,充分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借贷关系类似于宇宙中的因果律,而复式记账框架下形成的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对应类似于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理论;会计平衡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经济生活中的能量守恒原理;会计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和哲学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则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会计是在哲学意境中沉淀和升华的学问。
(三)两者研究成果互动
更进一步地看,哲学阐述的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必然指导着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哲学对于会计的效用、功用,不是暂时的、片面的、表面的,而是长久的、全面的、根本的。从空间来说,任何会计的理论、方法、实践都享受哲学光环的照耀;从时间上说,哲学将永远存在于会计活动之中并发挥作用;从时空两者的结合来说,哲学既是会计的望远镜,也是会计的显微镜,能够穿透时空之中的一切事物。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考虑问题往往局限于用小看大,习惯于把哲学当作望远镜,比如由会计看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再到整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但不太注重从大看小,或者说不太注重从经济的发展看其对会计的要求,忽视了哲学的显微镜作用。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论,给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是哲学体系在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样本,它追求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类似于哲学中的追求真理,它遵循“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论类似于哲学的格物与致知,它研究商业语言类似于近代哲学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语义学”……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会计理论的重大突破说不定会对哲学发展做出贡献。现在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大多是学数学或学理工出身的。我希望看到我们领军班的学员们,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或哲学家。
(四)哲学素养提升会计人生境界
哲学是至高的,具有哲学素养的人可以从中得到许许多多的益处。这些益处,我将其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精神境界上的提升,另一类为认知能力上的提升。由于下面还要讲第二类问题,这里我先就第一类问题作些分析。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能“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对我们会计人来讲,一是较高的哲学素养可以使人心灵自由宁静。“自由”是哲学追求的境界。当哲学把“事物”当作“对象”来观察,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时,就已摆脱现实功利的干扰,这种摆脱就是解放、自由。当自由的意识用以思考、探索、研究世界的事物,冷静地观察、解剖事物,积极地判断、理解和把握必然时,自由的境界就进一步得到提升。当用把握必然获得自由的意识指导改变世界的实践时,就将真正开辟出自由之路。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里,物欲横流,充满诱惑,许多人由于对物质的追求往往使生活日趋繁杂,心为物役,身为形役,成为外物的奴隶却浑然不知。相反,对于哲学素养高的会计人而言,不应当被琐屑的生活所缠绕,更不应当沉溺于简单的物质追求,而应当在哲学睿思的引领下,冷静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理性地分析外界的复杂现象及其千变万化,在生与死、有与无、断与常、心与物、利与义的选择上摆脱纠缠、解放自我、举重若轻、辨证应对、远望未来、泰然自若,参悟人生的意义,理解生命的真谛,心灵进入自由的境界,宛如驾驶一叶扁舟流连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闲适、惬意而知足。二是较高的哲学素养,可以让会计人的生命绽放光芒。“至善”也是哲学追求的境界。当哲学强调实践理性对现实世界进行价值评判时,就要求在历史中的人在其生命及生活中树立起自尊自主的自我意识,不仅要能审视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而且要能判断把握生活正确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不仅要能批判现实面向未来,而且要能在否定中肯定主导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使得生命在追求价值命题的“意义”中绵延和绽放光芒。对于一般人而言,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许多情况下要么心浮气躁,要么随波逐流。相反,对于哲学素养高的会计人而言,应能自觉遵循理性法则、伦理法则,在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的评判和选择上,始终以善论美、以善为荣;应能把人生看作一个为了他人、为了行业、为了社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应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钟爱的事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中,求得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的升华。当然,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中所体现出的人生价值,也必将得到社会更多的承认和回馈。
二、为什么强调领军人才要学哲学
黑格尔说:“研究哲学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普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们是穿着家常便服走过的;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充满了永恒、神圣、无限高尚情感的人们,则是穿着法座的道袍阔步而来的。”今天我们谈学哲学,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大众,他们不太喜欢“穿着法座的道袍”式的学习,而那种娓娓道来、浅显通俗的哲学智慧更让他们喜闻乐见。二是行业精英,这里所谓“精英”,指的是精神独立、创造力丰沛、有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社会的群体,他们是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坚分子,其职业要求和社会使命决定了他们要在深刻领会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自觉和自如地运用哲学原理、哲学方法来促进、带动工作和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大学问家乃至哲学家,他们具备非常高的哲学素养,悟非常之道、开风气之先,传承智慧、创造智慧,提高全民族哲学素养。
显然,我们会计领军人才居于“行业精英”的层次。应该在学习哲学思想、提升哲学素养方面领先一步、高人一筹,以利于加快自己的成长进步步伐,站在时代的潮头,强力推进会计事业的大变革、大进步、大发展。前面我已分析了哲学素养对提高会计人生境界方面的作用,下面我再来分析一下哲学素养对提升我们认知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哲学可以助大家驭全局
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有利于培养人们战略思考的能力。人们的经验是凌乱而分散的,人们的工作也一定受分工所限,从而造成视野被割裂。然而,人们又特别希望对人生有个整体的理解,对世界、对社会有个整体的把握,以便做出更正确更有效的选择。战略的重要性在于此,哲学的重要性也在于此。掌握了被称之为“大智慧”的哲学,就可以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能从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中,发现本质性、趋势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哲学不是简单的理论、方法、工具,哲学无法技术化,不可能期望学习了哲学就可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但哲学提升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人的潜能最大化,可以避免人犯短视的错误、不犯或者少犯以偏概全、不顾大局的错误。《周易》通过阴阳两种符号来推测未来,教育人们如何通过今天的努力去把握未来的人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前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的个人自传《追逐日光》,说的是作者在人生最后的三个月,有计划地拜访、看望过去的同事、朋友,系统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假设人生可以重头来过,教育人们应该怎样去追逐阳光。这两本书都贯注了很多哲学思想,不管是预测未来,还是假设从头来过,都需要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好哲学,或许可以期待的是,让自已的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高原上空气较为稀薄,未必可以久居,但是视野开阔,可以望尽天涯路或一览众山小,可以对会计和会计人生的全貌及价值尽可能作整体的了解与评估。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地理环境非常好,三面靠山,一面看海。大海代表世界,三面的山就是各位领军人才的靠山,就是由全国1200多万会计人员筑成的长城,就是你们的单位,就是财政部,就是祖国。我们想把山筑得更高一点,夯得更实一点,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推动力,让大家能够更加阔步地走向世界。所以,我们大力推行会计国际趋同、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逐步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会计工作现代化、会计理论研究繁荣三大战略,着手准备“会计司令部”的科学管理和会计反哺社会两大战略。这战略的提出和推进都是为了服务全局——服务会计工作的全局,服务财政工作的全局,服务经济工作的全局,服务科学发展观的全局。
(二)哲学可以助大家强思维
犹太人有一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赖以认知世界的思维工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源、汽车、煤气、菜刀等工具一样,会用的、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不会用的、用不好了可能会害人害己。哲学对于思维的意义就在于:
(1)断见、常见是人类思维的两大陷阱,哲学可以警避之。断见就是看不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认为事物可以突然而生、嘎然而灭,无因无缘,无前无后,就好像使用会计信息时不看期初,不看期末,断取眼前现象,妄加是非评判。常见则看不到事物的辩证发展性,以机械的、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好应常好,坏则常坏,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否定之否定。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犯错误,追到根源上是堕入了断见、常见两大陷阱。
哲学中关于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思想是避免我们思维中断见、常见的最好武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时,他又讲: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除了学哲学,直到现在没有别的手段。学了哲学就可以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看人说事,对眼前各种现象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对它们的发展态势、可能走向能够“一切尽在掌握”,这样的人生才是智慧的人生。比如说,人们常说狼很凶残,因为狼吃羊。而哲学家们会想到:人也吃羊,为什么不说人很凶残呢?于是哲学家就会发现判断凶残的标准在人和狼身上不一致,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这个道理就可以使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在人权、贸易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了。
(2)语言、逻辑是人类思维的两大工具,哲学可以调驭之。人们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知世界的,但所有这些感觉最终都要转化为语言信号在大脑中进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形式,逻辑是思维的动力,依靠这两个东西,人们才能形成思维来认知世界。作为方法论,哲学能够从根本上使人们的思维条理化、提高讲话和行为的能力,从纷繁现象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澄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努力方向。方法就是工具,就是竞争力,有了好的工具才能做出好的业绩,而哲学的逻辑就是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哲学的逻辑分析和概念总结功能,可以在高水平上对会计进行逻辑思维,对复杂的会计问题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从而对会计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计学习哲学,不仅要学会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而且要善于总结其他学科的经验;不仅要总结本国的经验,还要总结国外的经验;不仅要整合本专业人才的智慧,还要学会集中国内外、业内外不同背景的集体智慧;不仅要学习经营管理的技术、方法,还应懂得不同的人文价值观与辩证法。
语言表述是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每天我们都在说话,但当我们的思维深度运行时,常常会感觉到“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我们内心深处的许多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怎么样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用对方能够听得明白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李瑞环同志的讲话大家都爱听,因为他的讲话中充满了理性思维的光辉。仔细分析一下,他的讲话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己写稿、自己改稿,这就是说他讲的都是自己的认知和体会,体现的是自己的真正水平,而且语不惊人改不休;二是讨论的内容总是超出所谈的具体问题,表现了一种政治的智慧、处事的准则、思想的方法、哲学的道理;三是特别讲究使用语言,善用排比、善用引申、善于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善用比喻来说理,善用巧妙的拆字方式来说明问题。譬如说,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粮食,少了这个半边,没有了粮食,就要造反了,等等。简直是惟妙惟肖。李瑞环同志的思维是哲学的、是博大精深的。我郑重向大家推荐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学哲学、用哲学》,一本是《辩证唯物主义随想》,同时还要看看有关书评。读懂它,也许会把我们从浅化思维中解脱出来,站在多维的角度思考问题、表达思想。
(3)以偏概全、自以为是人类思维的两大陋习,哲学可以校正之。受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类目前还没有具备一下子认识整体、认识“无限”的能力(例如我们不能一下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全面系统评判,只能先进行财务诊断。时间、空间对人类而言都是一个无限的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全面认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此知”的方法实现由局部推整体、由有限推“无限”。这种“此知”的过程有点类似瞎子摸象,如果收集的信息不全面,很容易以偏概全;如果过分自信,很容易自以为是。
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这就首先承认了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奠定了反省与批判的理论基础。我在党校上课时,老师在哲学课结束时特别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国,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我国而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作为哲学重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也同样重要。如果缺乏这种道德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卓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更不可能真正扮演好世界性大国的角色的”。我想,会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会计也正在快步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地扩大着我们的影响,会计行业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但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哲学的理论思维能力,这也是会计学为什么在重大理论创新方面做得不够的根本原因之一。苏格拉底所用的基本方法是反诘、辩证,再设法归纳,形成普遍概念或定义,我们会计在工作中得出的许多概念往往是习惯或权威造成的,以至于你根本没有经过批评的反省,就盲目认定某些数据、某些表象一定是好的或坏的,这怎么能有重大创新和发现呢?以方法见长的笛卡尔,以怀疑作为方法,目的是要找到一个确定不疑的基础,也即最可靠的“阿基米德点”。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科学家,他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被世人称为核心的、坚定的基础”。因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应成为我们会计人怀疑和理性追求真理的指针。
(三)哲学可以助大家创新意
哲学作为人类把握自身和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总是诉诸和指向一般或普遍的事物。哲学正是因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而具有批判的本性,否定既有的、现存的东西。科学是解决问题,哲学是制造问题。哲学对于会计而言,具有基础性、开创性的功能。哲学促进会计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拓展新的观念,凝练新的概念,提出新的问题。会计如若找不出问题,何以前进?何以创新?何以发展?如果总是站在会计圈里面找问题,肯定是小问题,肯定是短视的问题,肯定无法促进会计大进步、大变革、大发展。所以会计领军人才要学习哲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会对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进行审视、反省和批判,从而引导经济活动和会计职业沿着理性的轨道和趋向发展。
统计学里面的“正态分布曲线”、经济学里面的“基尼系数”等概念,都是一些很科学、很概括、很综合的学问,通过一条线或一个概念就可以明白一大串事理,就可以概括一种特有的发展阶段,或者特有的经济现象和状态。会计学、财务学里为什么没有这类概念呢?最近,我回顾了一些财务概念,都是简单的比率,没有综合性的指数。一个简单的比率只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概括简单的现象,而无法对复杂现象进行综合性描述、系统性描述、概括性描述。等你把一串比率说完了,你的老板或合作者都已听烦了,但可能还是听不懂。相反,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相结合,就可以很清晰地列示经济发展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和谐稳定之间的关联程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会计所缺乏的,正是类似的大创造、大革命、大进步,缺乏在批判的基础上创新,在否定的基础上前进。会计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时,能不能也用一个曲线描绘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描绘本企业与同行业企业乃至不同行业企业间的发展异同呢?我曾在南京看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膝关节中心病房的护理实践很有意思:他们把病人的面部表情画成十种状态,病人一旦进入第六种状态,护士就应当立即通知医生,否则病人很容易出问题。可见,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规律性东西,形式简明但内涵深刻。会计能不能多创造出一些这样富有规律性、易于理解的发明呢?请大家多思考,多努力。
(四)哲学可以助大家“谋远虑”
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交替以达到平衡,成为一个统一的结构完整的人格主体。我想强调的是作为领军人才要更加注重“超我”,它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后形成的最高的部分,它从自我中分化、发展出来的,并反过来监督自我活动;它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社会文化价值内在的结果,其中的自我理想部分,则通过人生境界的激励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学科、一个机构、一个组织都难以获得成功,会计也是如此。李瑞环同志说,“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果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可见,哲学对提升领导素质,提升领导力,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要想真正成为会计行业未来的领军人物,做一名受人尊重、令人信服的领导,就要学会用哲学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在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心学习哲学知识,合理运用哲学理论、方法和思维指导会计工作。
三、怎样学好哲学
大家可能会问:学习哲学对会计来讲是一件好事,但哲学是如此的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切实地去学习、掌握和运用好呢?其实不止大家有这个疑问,我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要让会计从具体的、纷繁的数字思维中走出来,融入无形的、抽象的哲学世界,确有难度。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告诉我,“不要指望今天学了哲学,明天就能用;不要指望遇到具体问题,翻本哲学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贺麟所讲:“哲学是一种学养,是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鉴于哲学有着庞大的思想体系,有着系统的理论方法,我试着总结了学习时需要把握的四个基本方面,与大家共勉。
(一)深刻领悟哲学的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和框架。哲学的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对方法的提炼和总结,是方法的方法,掌握它特别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哲学的方法要点是:
第一,了解情况。按照哲学的原理,了解情况要求我们首先明确目标,尊重客观,然后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了解情况属于哲学中“格物”的环节,它的核心要素是全面、客观。这要求我们既要了解事物的内部,又要了解事物的外部;既要了解事物的今天,还要了解事物的昨天乃至于明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第二,分析矛盾。矛盾无处不在,分析矛盾也就无所不在。分析矛盾属于“致知”的阶段,在哲学的指导下研究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洞察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有大的矛盾,也有小的矛盾;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矛盾;有人的矛盾,也有物的矛盾。分析矛盾,可以遵行定位、排序、总持三个基本环节。首先定位要对矛盾进行筛选,分分类,排排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排序阶段要抓大放小、抓主放次、抓急放缓,由内而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对矛盾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总持阶段要能牵住“牛鼻子”,掌握主要脉络,统领事物全局。
第三,研究对策。哲学最大的意义是明确原则、引领方向、启发思路,古人格物致知的目的最终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研究对策既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又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既要研究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又要研究创造新的方法;既要借助直接经验,又要注重借鉴间接经验;既要深入广泛听取别人意见,又要在自身的实践中加以检验。总而言之,哲学可以使我们脑袋灵、眼界宽、点子多,哲学对研究对策作用很大。
笛卡尔研究问题的四点方法很有参考价值:一是自明律。是说除非我明确知道一件东西是真的,否则我决不承认它是真的。什么是明确的,对我们会计人员而言,就是通过核算分析而来,通过直观和直觉而来,不是通过别人的介绍或自己的想象。二是分析律。就是把你要探讨的问题,尽可能分解成小问题。譬如,今年企业效益好得不得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般人会说,太复杂了,有企业本身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外交、国际形势的关系。那就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因素去具体分析吧,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的基本单元为止,这样容易把问题分析透。如果都混在一起,就怎么也弄不清楚。三是综合律。就是当你把最基本的部分找到并进行逐一分析以后,还要把它们组合起来。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清晰了,越来越透明了。也就是说:你看到复杂,就知道单纯;看到单纯,就联想起背后的复杂体系。法国著名哲学家马利坦在《知识的等级》一书中把知识的综合性描绘为“从物理世界的经验开始,以思想者的体验结束”。四是枚举律。是说你要做一项完全没有遗漏的检查与核算。譬如,我们把问题分析并综合以后,再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和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