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成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摘要: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尽管学校开展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受到大班教学的局限,毕业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的一线优势,调动毕业生就业能动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特点及个性特点,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就业咨询;心理咨询;个性化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21-01

一、就业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一)认知问题。在毕业生中,存在对自身认识有偏颇的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自己评价过高。这部分同学主要出现在学生干部群体中,认为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在面对社会这个全新的环境时,不能正视自己的位置,在求职中没有养成“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2、对自己评价过低。这部分同学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给自己贴上带有各种负面情绪的标签,在面对其他求职机会时犹豫不决,甚至不知所措,严重耽误了求职与就业。对辅导员导师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和对就业环境认识出现偏颇的学生。

(二)社会心理问题。在未做好自我定位以及客观认识就业环境的毕业生中往往会出现“求便”、“跟风”的就业心理。1、求便心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西南部地区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也有不少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但是更多的毕业生对就业区域存在着追求生活便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原籍的心理。2、跟风现象。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跟风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价值观、对就业的积极性、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就业环境的认识。典型的跟风现象如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

(三)就业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就业作为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还会有很多具体问题。学生在简历制作过程中机械化套用模板、没有突出就业竞争力、忽略求职意向、存在错别字等。这些不规范或者制作欠佳的简历可能导致学生在第一轮简历投递过程中就被刷掉;在招聘会上,不注重自身礼仪,穿着随意,在面试中不注意自己的语言、体态和手势,包括站与坐的礼仪、微笑礼仪、握手礼仪等;在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自我介绍不熟悉导致的冷场,给面试官留下过于紧张、不知所云,或夸夸其谈、不知天高地厚等不良印象。

二、积极开展就业咨询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的个性化辅导

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心理问题和具体困难往往是彼此交织、互为因果的,那么就要求辅导员把心理辅导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模块和内容。

(一)做好自我定位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自卑、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生涯规划不明等一系列迷失性问题。因此就业辅导首要工作是建立同一性,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确认自己的正确位置和职业发展方向。针对学生出现的“跟风”现象,辅导员应该积极引导毕业生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主动出击收集就业信息,结合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做出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就业目标,并且学习了解国家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比如基层、西部。

(二)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从容面对求职压力。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原因: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任务难度、机遇。就是否成功就业来讲,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任务难度是否达到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是稳定因素,求职的机遇是不可控的,而求职过程中的努力和求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是提高的。辅导员在团体辅导中,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自身或他人求职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积极地对待每一次面试,客观地看待每一次失败,坚信只要不断积累总结,不断努力,下次就会成功。同时,辅导员可以利用小组成员的亲密互信,通过关心、慰问、鼓励、支持等方式,增强对求职失败同学的心理承受力。

(三)完善学生的就业数据采集,加强跟踪辅导辅导员在团体辅导中要通过绑定小组成员,持续关注各小组的就业情况,针对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解释和帮助;针对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出现求职倦怠、诚信问题,就业市场上存在的求职欺诈、信息安全等问题做好防范措施。

三、总结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压力,如学与用脱节、没有实践经验、就业成本增大、就业需求下降等,都导致了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应在协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探索就业辅导的新方法新途径,共同为大学生培养和造就良好的就业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彩霞.团体咨询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73.

第2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案例分析(一)

题目1

1.【单选题】通过描述,小明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是(

)。

B.

多动症

题目2

2.【多选题】家长的辅导对策中,正确的有(

)。

C.

订立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小明休息、学习和玩耍时间的规律。

D.

对小明表现的良好行为,即时给予物质奖励。

E.

限制小明糖的摄入量

题目3

3.【多选题】家长的辅导对策中,不妥当的有(

)。

A.

对小明严厉要求,对其多动、冲动等行为即时制止,同时制定了学习、生活的多项细则,要求小明遵守。

B.

为了改善其活动过多,注意困难等问题,给小明报名参加了书法和围棋班。

F.

每天提供给小明喜欢吃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苹果、西红柿等。

题目4

4.【多选题】为了改善活动过多,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可以建议家长为小明提供的活动有(

)。

B.

体力劳动

C.

打球、登山等运动

题目5

5.【多选题】从案例中看了,除了多动症的问题,小明还伴随的发展问题有(

)。

A.

课堂捣蛋行为

B.

学习困难

C.

易冲动急躁

案例分析(二)

题目1

1.

【单选题】通过描述,莹莹存在的发展问题是(

)。

D.

恐怖症

题目2

2.【单选题】莹莹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母亲对她的哄骗和吓唬

题目3

3.【多选题】针对莹莹的问题,适宜的辅导方法有(

)。

A.

合理情绪治疗

B.

系统脱敏法

D.

游戏治疗

题目4

4.【单选题】按照情绪ABC理论,莹莹产生该问题是由(

)所引起。

C.

认为黑暗中有鬼、有狼等恐怖的事物

题目5

5.【单选题】如果采取系统脱敏法时,以下焦虑反应等级,按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1.夜晚,和大人一起出门,在小区遛弯

2.白天,单独待在较黑的屋子里

3.白天,和大人一起待在较黑的屋子

4.夜晚,和大人一起出门,到小区外

5.夜晚,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

D.

3-2-5-1-4

案例分析(三)

题目1

1.【单选题】通过描述,倩倩存在的发展问题是(

)。

C.

偷拿

题目2

2.【多选题】倩倩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A.

倩倩可能还不太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B.

倩倩在幼儿园或家中某次无意拿取别人的东西,没有被发现,致使形成了习惯。

C.

倩倩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D.

家庭的不良影响

题目3

3.【多选题】针对倩倩的行为,老师应该(

)。

B.

检查一下教室里可能会导致这种行为的环境布置

C.

倩倩出现把玩具归回原位等良好行为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倩倩的行为,家长应该(

)。

C.

关心倩倩,多给予倩倩陪伴的时间

D.

平时要教育儿童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用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

题目5

5.【多选题】如果正巧发现倩倩出现了该行为问题,应该(

)。

A.

个别处理该行为,引导倩倩主动承认错误

D.

答应倩倩帮她保密

案例分析(四)

题目1

1.【单选题】通过描述,童童主要的发展问题是(

)。

B.

攻击性行为

题目2

2.【多选题】童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

A.

年龄小,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B.

童童在攻击被人的经验中,体会到了成功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以后就更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

C.

教养方式。父母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他。

D.

童童对外界刺激作出了歪曲的解释,并建立了错误的信念,同时也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不知用何种方法解决矛盾和愤怒。

题目3

3.【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老师应该(

)。

A.

对童童友好的行为立即给予表扬。

B.

对童童的错误行为立即进行惩罚或隔离。

C.

对班级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

D.

进行社交技能的训练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父母应该(

)。

B.

以身作则,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

C.

教会儿童发泄自己不满的合理方法

题目5

5.【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问题,可以用到的行为矫正的方法有(

)。

A.

代币制

B.

模仿法

案例分析(五)

题目1

1.【多选题】通过材料描述,小强存在的发展问题有(

)。

A.

学习困难

B.

自我评价低

C.

厌学

题目2

2.【多选题】通过材料分析,小强父母的主要问题有(

)。

B.

期望过高

C.

缺少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题目3

3.【多选题】通过材料分析,小强老师的主要问题有(

)。

B.

惩罚过度,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C.

缺乏和小强及父母的深层次沟通

D.

没有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小强的问题,小强的父母应该(

)。

A.

加强与小强的沟通,倾听小强内心的声音

B.

正视小强学习能力,调整对小强的期望

C.

捕捉小强的进步,经常给予表扬和强化

题目5

5.【多选题】针对小强的问题,小强的老师应该(

)。

B.

转变小强的社会角色,如让小强担任一定的班级管理职务

C.

提供小强体会成功的机会,激发成就动机

D.

订立合同契约,约束小强课堂的违纪行为

第3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一、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心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一方面,心理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有助于扩大心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心理辅导员能有效将心理教育活动融入常规管理中、普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位同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有限,进行心理咨询一般需要预约,而心理辅导员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更了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极大地方便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有利于心理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与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仅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并且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体验,最终才能真正胜任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心理辅导员真正实现了专业化成长,才能够有效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换个角度来看,心理辅导员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和成熟,改善精神面貌,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认识到自身价值。

二、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困境1工作量大,自我调适能力不高

一般而言,心理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处于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的状态,容易疲于应付,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1]。而且,心理辅导员更容易接触到带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与成长困惑的学生,很多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反移情于心理辅导员,加之许多心理辅导员缺乏专业心理学习和培训的背景,自我觉察能力欠缺,情绪调节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工作开展。而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又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聘任制度不完善,专业队伍不稳定

从各高校聘任资格看,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还处于无章可循,无标准可参考的探索阶段。高校心理辅导站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对心理辅导员的入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殊不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灵沟通的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聘任了不合适的心理辅导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境况堪忧,甚至是危险的。

二是心理辅导员的队伍流动性很大,导致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阻。心理辅导员很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了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这种岗位设置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心理辅导员缺乏对工作的长期规划,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更极大地影响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培训体系不健全,督导制度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譬如:①岗前培训欠缺,心理辅导员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培训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安排了一些培训,但也是随机的,心理辅导员对这些培训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无法全身心投入;③缺乏咨询督导,心理辅导员在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易导致职业倦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备,工作热情不够高

目前,心理辅导站工作在运行体制上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譬如这项工作与年终考核、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挂钩;心理辅导员专业工作在学校内得不到认可,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等。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举措1以制度为保障促进专业化成长

(1)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各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业调研和主题讨论,制定规范的心理辅导员准入制度。例如,不妨以职业资格为门槛,综合考核专业背景、工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选拔出能真正胜任心理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使得心理辅导员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心理辅导员具备与其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如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倾听能力、富于爱心、善于体验等。这些素质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正如美国学者艾鲍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2]如果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能够进行综合素质的筛选和评估,必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2)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却很难对心理辅导站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致使心理活动范围和质量受到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而,高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活动经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从而有力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2以培训为推手促进专业化成长

(1)培训体系标准化。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复杂,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这就亟须管理部门出台一套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技能技巧等技能培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爱好以及常见心理困惑等情况;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性格优化、精神成长、未完成情结的处理等。

(2)心理咨询督导常规化。有效的心理咨询督导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最好向导,即由专业的资深人士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和专业研讨,不仅可以通过有经验的督导师发现咨询中的种种失误,指导心理咨询的技能和伦理法则,还可以通过督导促进心理辅导员的心理成长,及时处理在咨询过程中呈现的各种未完成事件和职业倦怠倾向等。当然督导师资源有限,从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倾向选择专家督导与朋辈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朋辈督导又称为同行督导,是指一组同行聚集在一起分享和讨论有关咨询的各种情感体验。[3]这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有力补充,而且这种形式有必要长期存在。

(3)学习交流定期化。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学习交流:一是加强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如可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所,针对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课程建设、心理干预等展开充分研讨。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开展专业同盟之间的心理互助。心理辅导员之间可以拓展视野,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共传。

3以激励为手段提高专业化成长的热情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融入心理辅导员工作中,提高心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开公平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算入工作量,并与评先评优、晋升职务、参评职称、岗位津贴相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心理辅导员予以表彰与奖励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心理辅导员骨干,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4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与大学生对心理援助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新的辅导模式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心理需要,也能起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尝试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实施途径和注意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中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师资队伍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高校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必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新手段、新方法、新形式,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培训和督导一批志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与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显然,这是一种新的辅导模式,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以及直接干预等特点。它不但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力量和模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扩大高校心理服务的受益面,有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作者结合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经验,尝试性地思考和探索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实施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

(一)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心理辅导力量不足的压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最突出的困难和矛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和处理相关事情,因此,大学里的心理咨询人员往往会成为忙于处理这些问题学生的“消防员”,而无力或很少有精力顾及大部分学生健康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扰。事实上,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的首要对象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自己又难以调节的人,其次是寻求潜能开发的人,第三位才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大部分的学生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与恋爱问题、择业问题等,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而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作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帮助咨询老师接待同学中这些较为简单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所以,朋辈心理辅导应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功能。国内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绝大多数人最先向朋友或同伴倾诉和寻找帮助,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很少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朋辈心理辅导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的,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朋辈辅导员和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处于同一年龄段,具有相近的价值观、相似的经验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心理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同辈之间进行倾诉与交流时的气氛比较平等,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探讨心理问题,减轻遇到心理困扰同学的敏感和紧张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要想快捷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学校-院系-学生组织”构成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高校里的弱势学生群体求助意识差,因此,及时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和监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难点。朋辈心理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中间,能深入观察周围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使这些学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一)选拔和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网络。选拔和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网络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保障和原动力。主要是建立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以心理社团和其它学生社团为辅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网络。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制度。首先通过16PF和SCL-90问卷测试和面试,对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征、精神健康状况及倾听、包容能力进行了解,筛选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方面在乐群性、稳定性等因素上较好又善于倾听的学生作为培训的对象。其次,对所选对象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咨询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识辨与转介、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培训。最后,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实际工作能力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的考核。

(二)依托大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活动。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来自各个班级和院系,与学生联系紧密,而且又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体系的中坚力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指导各级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互助小组和心理委员,广泛开展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心理援助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心理知识,如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建立和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网站、出版心航报纸、心理互动留言板等。

(三)注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机制。朋辈心理辅导员是经过心理健康中心的系列培训,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心理辅导技能的人员。他们来自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生活在同学中间,可以及时观察和反馈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心理健康机构根据实际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有助于学生有问题时进行求助;在发现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和相关机构,有助于危机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当学校对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处理后,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的后期跟踪和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依赖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参与。

三、朋辈心理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将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要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及时进行督导,确保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只能定位在对同学的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辅导。

(二)注意将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后期的培训相结合,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员健康成长。江光荣教授曾指出:咨询员是以一个活生生的完整个人投入咨询中的,每一位咨询员或治疗家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用大致相同的理论和方法待人、咨询。他的专业训练专业经验固然重要,他的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会在咨询活动中保持沉默。

第5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湖北省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和一所市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高中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有明显异常的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及时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解决对策:多鼓励。鼓励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信任身边的同学、朋辈,同时专职心理老师发挥应有的桥梁和过渡作用,比如在专职心理老师介入之后,最初的咨询与辅导可以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起进行,从教师主导到朋辈辅导员主导,从共同进行到朋辈辅导员单独进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助。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解决思路:多培训。没有人是天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培训,要从时间上、从经费上、从实践训练上多投入,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真正地掌握应备的知识、应会的技能、应有的操守和应知的职责。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解决思路:顺其自然。在未曾开展过朋辈心理辅导的高三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的确有难度,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应更多地关注高考生的心理波动与求助需求。同时,在高一、高二等业已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当他们升入高三时,由于工作的惯性,学业的压力并不会就此冲断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相信他们在高三年级也能够开展起朋辈心理辅导来。

朋辈心理辅导进中学,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实践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感谢杨鑫辉教授在学术和实践中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alan carr. 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

[2]卡尔. 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6~37.

[3]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利用性研究[j].心理与健康教育,2000,3:38~39.

[4]murry.j.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562~566.

[5]chari campbell.,student success skills training: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eer coaching. individual psychology,2003,59(3):327~333.

[6]timothy a.carey.the method of levels:off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eer counseling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1:13~16.

[7]james m. benshoff and pamela o.paisley.the structured peer consultation mo-del for school counselors.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74(3):314~322.

[8]ruth h.frise.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9]boulton, michael j.school peer counselling for bullying services as a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a study with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5,33(4):485~494.

第6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92-01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7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90后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个性方面,缺乏引导时也易于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出现事故的数量日益增加。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面对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显得力量不足。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由学院力量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建立学院的二级站十分必要。本文叙述了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心理辅导二级站的设想。

一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意义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日趋完善,专业师资越来越高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尤其在学生数量较大的高校,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显得过于繁忙,例行的普查及总结工作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在个别咨询过程中了解背景和问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则是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指导中心的督导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通常由院系领导监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站长,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心理辅导员牵头,与班级心理辅导员、舍长建立互相配合的联动体系。在很多重点高校,一些热门专业或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大型学院的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些小型学校。如果能在学院建立心理二级辅导站,与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互相协助,共同服务学生,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分担了校级心理中心的重任,增加了心理服务的力量,可以使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在学院,普通6~8次的咨询过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还可以增加1~2次的回访及巩固治疗。咨询中期可以将问题细化处理,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可兼顾,并且后期的追踪观察在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对学生而言不仅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可靠。

学院一旦发现有心理疾患者,可以迅速自主开展辅导工作,学生可就近解决问题,减少通过学院或自己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得到救助,从而将很多问题解决在萌生发芽状态,避免在等待中问题严重化导致难以处理。比如学院知晓学生的成绩及科研进展,如发现挂科或其他较大变化,就可以做出提前预警,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心理问题处理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在人数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及方向多,学生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绝对数量不低。不少学生因难预约到心理咨询而让问题发展,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在这类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迫在眉睫。

校级心理中心的健康教育多为普及性活动,缺乏针对不同学科团体不同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公开课很少区分面向群体,多为普及知识性的课程。而学院的二级站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比如以工科为主的学院,男生比例大,学业多科研,实验室研究成了主要活动,这些学生易发生交往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在文科类学院,女生较多,则可以增加情感处理方法等心理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不同,也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面试心理调节、提高沟通效率等技巧课程,面对博士研究生,则应多开展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课程。

学院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熟悉,便于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进程,故而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可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密切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面临紧急情况能够缩短时间采取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如遇到学生失联、自杀倾向发生时,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能够快速评估其危险程度,是否需要求助公安、消防等其他力量,先帮助学生解决急迫问题再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二 如何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心理咨询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帮扶以及学院层面的建设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1 专业师资力量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政策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心理咨询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或者亲朋好友式的安慰。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一般都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牵头协调,班级心理委员共同配合组成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如果牵头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则整个辅导站的工作水平会降低。班级心理委员也需得到专门的培训,他们需能够发现、甄别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简单轻度的心理疾患,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运转。

2 硬件设备的支持

开展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而是一个温馨、简洁、安静、具有私密性的心理咨询环境,绝不是辅导员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对房间大小、选址环境、室内设计及设施配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咨询室还需准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如基本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个性测查量表、职业兴趣测验、抑郁焦虑问卷等,对于学院二级辅导站,这些资源可以从校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得到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如沙盘、音乐放松治疗椅、宣泄人等。

3 心理筛查及干预制度的建立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也需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权限,在完善的体系制度下运转。一是制定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计划。能将专业学科和普遍的心理辅导教育紧密结合需要专业老师及心理辅导员共同探讨制定。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方法。采用普查和个别深度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在高校大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超过千人的学院通常会筛查出数量不小的问题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问题细化及初步处理都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并且作为常规普查要提高测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二级站需能区别是否是可以在站内处理的心理疾患,何时需要送至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医院进行深度治疗。三是建立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较轻的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委员是必要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则可以开展深度访谈、合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治疗等更加正规的咨询治疗活动。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严格要求,需建立相应的咨询原则,档案建立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咨询室健康发展。

4 宣传及普及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近年来较新的事物,一般在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起来。通过传统及新兴的网络扩散模式,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二级站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才能让工作广泛顺利开展。同时,心理学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在国内也发展了几十年,但心理健康门诊也是近些年才兴起并逐步完善的机构,不少人还是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医生等同于精神障碍。部分学生因各种顾虑怯于寻求正规机构获得帮助,延误治疗时机,这都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大的努力让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扩散,消除外界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在校园内印发心理知识小手册、制作展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新兴媒体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之后,除了得到资金、师资力量的不断支持外,自身的发展建设也非常重要。心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也是在经过不断的经验尝试中发展前进的,二级辅导站内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有所更新才能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自身的学习以及借助外界力量培训都是很好的途径。学院二级心理站长期持续的开展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营养,提高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质量,是二级心理站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另外,二级心理站通过开展各项工作也能积累很多技巧和方法,善于总结也能提高二级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更加重要的是,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建立起来的二级站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寻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及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形成心理教育工作特有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大有助力,还能对整个心理咨询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当然,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有些学生更愿意与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坦诚的关系,面对熟悉的辅导员会有顾忌心理,可能造成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本身发展刚刚起步,心理辅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难以真正的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高校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利远远大于弊,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努力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辅导做得更加深入细致,让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2]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2012(11).

[3]梁娟,谢韶锋,王风姿.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及评估体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第8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多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

参考文献:

[1]Alan Carr.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卡尔.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37.

第9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朋辈心理咨询员 常规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34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体系。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西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我校地处西部,招生地域范围北至东三省,南至海南岛,地域差异使独立学院大学生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学习、交友、生活上的适应期,期间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另外,独立学院大学生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和入学成绩有关。[1]独立学院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开展心理训练,优化学生心理品质。[2]

2 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的、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个人或者团队)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帮助过程。“朋辈”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大学生朋辈辅导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 训和督导一批自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改善了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

而朋辈心理咨询工作承担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互助的任务,归属于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朋辈心理咨询体系有以下两部分组成:朋辈心理咨询员选拔与培训、指导朋辈心理咨询员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各项工作。

3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开展各项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为同学们预约解答有关学习焦虑、情感困扰、人际关系等问题。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本校朋辈心理咨询员主要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平时办心理宣传小报、制作宣传专栏的心理健康知识喷绘、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参加大型的心理团体辅导。

3.2 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中心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前期培训,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录入信息之后,深入各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讲明心理健康测评的目的、意义及普查要求,做好普查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参加普查。普查之后,建立心理档案,便于辅导员、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状况全面了解,并对少数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和个别辅导,也为学校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3 朋辈心理咨询与新生适应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建立、学习模式转变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如许多大学生具有挫折感、孤独感,比较敏感,容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这些困惑若不及时排解,势必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制约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此时,朋辈心理咨询不断提高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帮助新生适应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3.4 朋辈心理咨询服务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提供服务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个体朋辈心理咨询、团体朋辈心理咨询、网络朋辈心理咨询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我校设置朋辈心理咨询热线岗位,采取朋辈心理辅导员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开展工作。个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应用于个别同学的学习动力缺乏、人际交往、恋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障碍等心理困惑,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团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用于解决小团体的问题,如宿舍人际关系处理,面对同宿舍的数个同学求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引导他们建立小组,进行团体辅导。网络朋辈心理咨询一是代替了大部分的书信咨询,利用心理健康QQ群、飞信、微博等更为同学们喜爱的网络沟通手段;二是在我校的网络心理平台上给予朋辈心理辅导员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接受同学们的网络咨询。

4 结语

朋辈心理咨询是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向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是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我们的实践也证明如此。我们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上付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使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深化,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洪鸿,杨凤池.影响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