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95―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教师就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切都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下面,笔者就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发挥故事魅力,让学生主动阅读。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教师要培养他们从小爱看书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利用每周阅读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学生看到教师讲得有趣,会无形中受到感染,通过耳濡目染,学生会不自觉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会自然地去找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这样从听故事、读故事到说故事,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让产生的悬念,调动学生读书欲望。教师在讲故事时,讲到关键处可戛然而止,在学生期待大结局之时,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这种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 以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先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书中描写人物动作、表情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 如,《西游记》是小学生都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可以利用队会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学生从中感悟到阅读的乐趣。
二、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图文结合是低年级课外读物的显著特征,但是在安排内容方面,一年级和二年级要有所不同。一年级要选择以图为主的读物,二年级要选择图文并茂的读物。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为例,这篇课文的图画色彩非常鲜艳,画面活泼有趣,文字也很流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一般方法:一是读文字,从文字了解书里讲了哪些内容。二是看图画,通过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使文字叙述得更加形象、具体。三是看完后,讲讲故事内容或填写填充式读书卡。最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读《木偶奇遇记》,边读边指导,这样全班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这种读书方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并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班上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促进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并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队会课等,组织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生怕自己落后于他人,无形中产生了一种竞争意识,从而不自觉地培养了阅读兴趣。
四、注重校本阅读教材的运用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36-02
作者简介:周素英(1970―),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江苏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它与语文其他方面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的教师把关注点集中在了阅读教学上,其真正的关注点是课文的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课堂教学。其实,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内,课外的阅读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构建与实施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小学一年级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首先,课外阅读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大量识记汉字的阶段,课内的阅读量较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习得更多的汉字,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识字是一个简单却枯燥的学习过程,如果强迫学生去认字,这样的识字方法容易使学生对识字活动产生反感,甚至排斥。通过日常的阅读,学生会慢慢地积累汉字,在不知不觉之中习得许多汉字。课外阅读帮助积累了更多的汉字,学生在课内的阅读也会变得轻松,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会有所提高。
其次,课外阅读增知益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认为阅读是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只有扩大阅读的范围并充实阅读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学生的智育得到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会自然会得到提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最后,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低年级学生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这正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要求的。那么如何“教”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呢?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在正面、积极的思想、人物的影响下,自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
二、正确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
首先,低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绘本为主。绘本以色彩丰富的图画呈现,文字比较少,所以对于作者的要求更高,绘本的文字都是经过推敲、锤炼的,而且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寓意,目的在于启发孩子们思考图画背后的内容。阅读这样的读物,有利于学生阅读感悟力的培养。另外,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倘若一开始就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学生怎能对课内阅读教学产生兴趣?绘本有丰富的图画、精简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绘本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绘本的阅读,应以精读为主,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只停留于图画的表象上,而应该学会思考图画所隐藏的含义。绘本的阅读不应以数量取胜,而是要力争理解每一本看过的绘本,日积月累,学生阅读时理解力、感悟力便会有很大提升。
其次,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泛灵性”,他们常常会赋予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甚至是感情或意志,而童话故事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物体以人的感情,所以童话故事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内心,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古今中外,童话故事数量颇丰,倘若本本阅读、篇篇浏览,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童话故事的阅读应以泛读为主。例如,闻名世界的《安徒生童话》出自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手,安徒生后期的作品多以批判现实为主,在幻想出来的世界中裸地批判现实中的人与事。像安徒生的第二类作品,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教师应该挑选他的前期作品,这一类作品富有诗意,在字里行间体现了温暖的人道主义,洋溢着幽默欢快的情感,能让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感到快乐,受到优秀道德的濡染,比如《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
最后,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文也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的“国学热”,表明现今的人们开始关注国学,开始重新审视国学的重要性。国学著作的范围宽广,低年级的学生应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可先从儒家经典入手,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多是寄深刻见解于古朴简洁的语言之中,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也有对道德品行的规劝。当然,低年级学生理解古代诗文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初始阶段应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字词都弄懂,只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诵读,特别经典的篇目可要求背诵。就小学一年级而言,如《大学》里的经典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再如“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等,句意明白晓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句子就可要求学生背诵。
三、阅读应从文本走向实践
阅读,不应仅只注重文本阅读,还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学到了某种能力,某种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的能力。倘若阅读只是教会学生文本的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部分使命。如何让学生把通过阅读课文所习得的阅读能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去,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正是文本到实践的“华丽转身”。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每天都会固定地布置一项作业,那就是让学生在家阅读半小时,每节语文课会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请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所得,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讲一个故事,背诵一首古诗,或者诵读一两句经典名句。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也爱交流分享他们阅读的方法和内容。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外阅读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陶冶其性情,使其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其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明福,张荣辉.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一个小时以上半小时左右 0小时
一年级10%
20%
70%
二年级20%
35%
45%
三年级35%
45%
20%
四年级40%
50%
10%
五年级55%
45%
六年级30%
7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阅读技巧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小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再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小学生每年要阅读若干本图书,像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要求学生年阅读量为三、四十本。可以说,阅读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课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知道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大部分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意识,况且他们的识字量小,再加上电视中生动有趣的动画,充满趣味的电脑游戏的冲击,导致孩子们无心阅读。所以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而如何让他们达到课标要求?这是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困惑的事,也是最棘手的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谈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一、故事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领悟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他们才会十分自觉第开展课外阅读,并乐在其中。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可每天在上课时拿出五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读故事或大屏幕出示看绘本。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开动脑筋,创设阅读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三、家校合力,营造读书氛围。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且光依靠学校这点时间可以说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阅读要求。所以,我们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可是,现在好多家长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更别谈阅读的方法。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首先在接新一年级的学期初就要召开家长会,会上不但要让家长认识到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且使家长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为家长支招――怎样陪孩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们意识到一年级是孩子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一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就会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孩子阅读提高良好的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的阅读有了保障。
四、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标可寻。
通过家校合力,孩子对阅读有了兴趣。可是,现在图书市场也是良莠不齐,盗版、乱写滥画的图书也很多。而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反而课外阅读的兴趣降低。因而教师推荐好书就是此时首当其冲的事了。我们可以从绘本开始。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能体验阅读的兴趣。而绘本的题材又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推荐:《小猪变形记》《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我有友情要出租》……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读着图文并茂的绘本时,他们其实已经迈上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步,阅读那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但由于绘本的价格相对较高,此时,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科普读物,如:《宇宙有多大》《奇异的植物》《可爱的动物》等等,鼓励他们探寻世界的奥秘。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儿童天性喜欢快乐和游戏,儿歌、猜谜、脑筋急转弯是他们的最爱,《伊索寓言》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也应不失时机捧出。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老师适时地引导、推荐好书,家长和孩子就不会盲从地去书市选择,而是家长买书有了方向,孩子读书有了目标。
五、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识字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老师奖的读书星……同时,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读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等形式。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六、课外阅读,让学生永葆热情。
已经开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本来因为教材的改编、不得教法而有些许焦虑,幸运的是,我有幸参加了9月16日在梓山湖小学会议厅举行的赫山区义务教育部编教材培训会,聆听了刘胜兰老师对教材的理念分析和方向指导,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更深的认识,教学方法上也有了初步的把握,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部编本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风格活泼,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这次学习让我学习了很多:
第一,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刘胜兰老师不仅给大家讲了整本书的编排意图,让大家深感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讲了每课的设想理念,给大家传授了很多教学方法。如:拼音教学时,可以用儿歌来说明学生识记字母,有较难学的字母时,可以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识记。而学习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并能学习到更多的生字。而学习课文时,也能用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许这些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屡见不鲜,但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第二,在教材结构上,部编新教材几乎颠覆了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学拼音,这在以往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其实是更关注了儿童的需求,并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教材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孩子的语文生活延伸。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识字量上,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要求小学新生认识的全部是常用字,识字教学上突破了传统的借助拼音识字的模式,而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童谣、故事等方式,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有趣又没有难度。
第三,树立了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以听促读
听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听书其实类似于中国传统曲艺――评书,不同的是评书大多数讲的是历史演绎小说,听众也大多数是老人、出租车司机等等。这里所说的听书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外阅读文本讲出来,让学生用耳朵听教师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喜欢上阅读。但不能只是一味地听、简单地听、不假思索地听,而是主动参与,边听边思,以听促读,亦听亦读。让阅读从“听”开始,正好给一年级孩子们的自主课外阅读提供一个铺垫、一个过渡、一群伙伴,会更适合他们的身心特点。
所以,我们立足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力争通过以听促读的实践研究,用不同的形式读书给学生听,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并产生积极的阅读欲望,不仅爱听还爱读,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
一、挑选听读好书,让学生爱听爱读
听书,要听好书,要让学生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因此,在选择要讲的书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生爱听的书。
1.听内容富有童趣的书
一年级孩子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这样的书才会受孩子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书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1:童真童趣】
童话故事一直是儿童读物的首选,国外的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国内的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与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贴近孩子们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此外,还有《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等等,这些书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
2.听语言生动形象的书
一年级的孩子处于接触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当他们接触到生动形象的语言时就会受到良性激发,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会从一开始便比较规范,并且能在听书的过程中积累更丰富的词汇、语句与句子构成,并且能够运用到语文写作实践中。
【案例2:现学现用】
孩子们在听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后,由于其中反复听到“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句,后来学生在日常对话和写日记中就多次运用了“谁一定有办法”的句式。
3.听学生自己挑选的书
一年级孩子虽然读的书少,缺少阅读经验,但毕竟是一个主体,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在选书的环节,也要适当给予挑选的机会,让学生推荐几本喜欢读的书,然后由教师每周筛选出一本读给大家听。
【案例3:自给自足】
第三小组一致推荐方××小朋友的一本《逃家小兔》,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反反复复让我读了三遍。也许就因为是他们自己挑选的缘故吧,特别喜欢。
听好书才能受益良多,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听好书更为重要。读书是一个人形成独特气质与改变气质的唯一方法,好书不仅会影响阅读品位、阅读意义,还会影响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好书的标准是“真、善、美”,字里行间是正面、积极的语句表达,能够为孩子展示世间的美好,让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二、探寻听书技巧,让学生会听会读
听书不能只是单纯地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会听会读。
1.在猜测中听
好奇心是驱动孩子阅读下去的动力,在听书之前,让学生看看封面、读读书名,然后猜想一下书里会写什么,自己会听到什么。学生通过猜测会激发对读本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
【案例4:先猜后读】
在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内容,有的说是猜谜语的,因为书名里有“猜猜”两字;有的说是讲两只兔子的故事,因为封面上有两只兔子;也有的说是两只兔子在猜什么……大家意见不一,都想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读本,看一看、听一听了。
2.在感言中听
听到动情处,听到寓意深远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这时,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可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案例5:入情入境】
那天我们听读故事《丑小鸭》,当读到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面上时,很多孩子的眼里闪烁起了泪花。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们,想说点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丑小鸭太可怜了;有的说丑小鸭会死吗;有的说离家出走太危险了……我又问: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有的说会把丑小鸭带回家;有的说会把衣服脱下来给丑小鸭盖……看得出,孩子们已经走进了丑小鸭的世界,更深深体会到了丑小鸭的不容易以及由此萌发的善良的愿望,这一声声、一句句更是牵引着他们继续往下听。
3.在回忆中听
接着前面内容往下听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思考回忆故事内容,有助于故事的前后连续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待讲的故事内容,而且也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
【案例6:承前启后】
如《一年级的小豆豆》一书,在读到“将军驾到”时,让孩子们回忆前面已经读过小豆豆的哪些故事,今天又会上演怎样的故事呢,还是那么可爱、调皮,趣事一箩筐吗?“是的――”“肯定的――”在孩子们的肯定声中,我们的听读又开始了。
老师读书给学生听,其优越性在于朗读者面对着学生,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老师本人。要不断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自己阅读的欲望,要让学生听得入情,更要让学生会听会读,学以致用,阅读才能持久。
三、变换听书形式,引学生自主阅读
听书,不单只是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往下听故事,还可以变化着读,让学生变化着听,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书,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不仅想听,还想读,引领学生主动去阅读。
1.书听一节
学校里用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每本书都按章节读,就算只读一半,一学期也读不了几本书,所以有的书可以采用“选听一节”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鼓励学生互相借着读、换着读。
【案例7:自读自乐】
《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我制作了一个课件,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图,让学生边读故事边讨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书里的人物,同时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于是拿出书,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果然,几天后,孩子们纷纷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2.书停一时
在故事的关键之处,孩子情绪激动时暂停演读,就像电视剧在剧情紧要关头“欲知后事,请看下集”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文怎么办?那就自己去看书吧!
【案例8:不读不快】
读《秘密花园》,当读到玛丽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门钥匙时,孩子们是多么激动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这神秘的门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紧急刹车,不读了,并把书放回了班级书架。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孩子欣喜地和我议论下面的故事情节,显然他们已经自己去阅读了。
3.书留一思
当故事情节引起学生思考,甚至引发争论时,就不要急着往下读了,需要耐心地等一等学生的思绪。虽然这种思考有时是因为好奇,有时是因为感动,但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书的世界,就留时间给学生去细细思考,细细回味。
【案例9:细细品味】
《木偶奇遇记》,读到皮诺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换来的课本卖了去买看马戏的门票时,学生会有所思考:皮诺曹在想什么?爸爸知道后会怎样?皮诺曹会受到惩罚吗……于是,我请大家回家后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讲给爸爸妈妈听。
“听书,听一节,停一时,留一思”其实是给孩子们留下听读间隙,当孩子们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时,他们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师却不读了,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于是阅读就成了孩子们主动的行为,阅读效果肯定比强迫阅读要好得多。
这样的阅读,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的参与;没有唯命是从的指令,只有相互间的尊重。这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融,阅读个性的张扬。
一学期下来,每天早上到校,孩子们都能静静地看书。课间,很多孩子还会在一起相互推荐、交换读本。也不用再以作业的形式强迫学生看书了,却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爱上看书了,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的少了,这一切都让我欣喜!
一学年下来,孩子们通过听读的方式阅读了好几本书,达到并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还积累了不少词R和语言,更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真是收获满满啊!
当然,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强化,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推荐好书,让学生听书,引学生读书,还要及时表彰爱读书的孩子,进而让阅读持久。
参考文献: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提前阅读,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一般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阅读文章就像我们阅读外文一样,到处是生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始,我鼓励他们读情节性强的小故事,有时甚至讲给他们听,但读到关键处,我往往卖一下关子,停下不读了,告诉学生这则故事在哪本书上,让他们自己去读。后来,我发现班中书包里有课外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时我会装着惊讶的样子说:“呀,你这本书真好看,你是从哪里买来的?”学生会很自豪地告诉我:“大润发。”“新华书店。”这其实是告诉其他学生该到哪儿买书。不久,教室里又会出现许多类似的书。看见小朋友捧着厚厚的课外书读得津津有味,我总是不住地称赞他们:“你已经读这么厚的书了,一直坚持下去,你会成为小博士的。”听了我的话,学生会读得更加认真,不读书的学生也慢慢加入了读书的行列。
二、创设阅读氛围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精心布置班级里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班级一角,我们设立了图书角,陈列着许多精美的世界童话名著,这是阅读的引路砖,孩子们下课后会经常坐到那个角落,捧上一本书。在教室的上方,我贴上名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教室的另一角,我开辟了 “识字大王”专栏,把班级中识字最多、读书最多的学生名单公布在里面,并把他们读过的书目公布在里面,每月一评。在教室两边墙上,我贴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古诗文,鼓励他们朗读并背诵,背诵一首,就可以在荣誉栏中得一颗小红星。学生们兴趣盎然,许多学生不仅把教室中的所有古诗都背了出来,而且课外还背了许多。
三、安排阅读时间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虽然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但往往缺乏持久性。因此,我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阅读,每天的晨读,除了读语文课本,我还安排学生朗读期初发的一本《语文课外阅读》,每星期四上午读《古诗文诵读》。因此,我们的晨读内容是很丰富的。另外,中午吃完饭后也有一段空闲时间,老师如果不安排什么,大多数学生只能在教室内外追跑打闹,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所以我每天中午安排学生在教室里40分钟的课外阅读,由班干部负责纪律督促。由于我每天为学生安排了阅读时间,因此,一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经养成了习惯,阅读量也较同龄人大大增加了。
四、教给阅读方式
一年级小朋友识字量不是很多,为了扫除阅读的障碍,一年级学习拼音时,我比较注重教会学生直呼音节,并进行纯拼音朗读训练,在学生的拼音过关后,我让学生买拼音课外读物。到了二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拼音读物了,我发现他们手中的书变得越来越厚,他们也经常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字?”我就告诉学生有一个不开口的老师,叫字典,它认识所有的汉字。于是小朋友都买来了字典,我教给了他们查字典的方法,阅读字典的方法,字典上除了字的读音、写法,还有字的意义,以及分别组的词语。学生们都喜欢上了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
五、结成阅读对子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虽然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但有个别学生连语文课上新教的课文也读得结结巴巴的,他们虽然识字也不少,但特别好动,就是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这几位学生怎么办呢?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啊?于是,我让几位阅读能力特别学生与他们结成了阅读对子,每天中午和他们坐在一起读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也爱上了阅读。
六、取得家长配合
【关键词】一年级;兴趣;习惯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长期任教五、六年级语文学科,发现班上喜欢阅读的学生,往往语感强、背诵快、表达好、成绩棒,总是津津有味地阅读,轻轻松松地学习。相反一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兴味索然,学习起来倍感吃力,即使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地引导,也难以调动其阅读积极性。这种现象引发笔者的思考,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是不是越早培养效果越好呢?如果是的话,一年级是不是最佳时期?
各种权威的报告和研究都表明,开展学龄儿童自主阅读意义重大。经过探究,笔者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带领一个实验班,从进入小学的那一天起,及时发展阅读兴趣,有计划地培养阅读能力,进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标。
一、引领阅读,点燃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只有爱书的教师才能带出爱书的学生。要让学生热爱读书,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
一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周是学前教育,笔者却把这段时间整合为“阅读启蒙黄金周”。课堂上,笔者娓娓道来,以十分饱满的读书热情感染学生。《公鸡生蛋》、《幸运的猪小弟》、《狮子戴眼镜》、《自私的野猪》……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书中蹦出来,从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中流淌出来,悄悄地流进学生纯真的心田,他们马上被摄住了,睁着大眼睛入了迷,好奇的胃口被书中的情节紧紧吊住,引得心痒痒手也痒痒。“书中为什么藏着那么多问号?为什么每个故事都那么有趣?”见“小鱼儿”纷纷上钩,火候已到,就可以周密地实施本学期读书计划:先学习拼音,再阅读课文,接着读绘本和看报。
教师的阅读分享目的在于引领,点燃阅读兴趣。在兴趣激发下,学生才能有滋有味地阅读,才能积极主动地遨游书海,从中汲取知识,汲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二、夯实课内,养成习惯
接下来,进入汉语拼音阶段,教材根据这个学段特征匹配图文并茂的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这些作品内容浅显、篇幅简短、想象丰富、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为学生喜闻乐见。刚入学的学生活泼好动,行为习惯意识弱,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所以必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思考,培养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比如教完《d、t、n、l》,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笔者按部就班地训练学生眼看插图、口读拼音、心想拼读方法,手指着音节,一字一句地拼读,不漏字也不增字,一遍一遍地反复朗读,直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甚至读出语气、味道来。几遍读下来,整首儿歌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开始训练时,学生往往双眉紧蹙,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一旦掌握读法,个个喜笑颜开,信心百倍。
课本上的文章是阅读的第一手材料。教学中,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以拼读方式完成识字和阅读任务,不仅体会到求知的快乐,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依托课本作为阅读的起点,进行扎扎实实地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把阅读内容延伸到课外,慢慢接近自主阅读目标。
三、拓展课外,日积月累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知识的扩充、智力的发展、性情的陶冶、品格的造就,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也说过:“积学以储宝”。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巧妙导读绘本
绘本图文并茂,风趣活泼的故事、精练简短的文字最适合一年级的孩子阅读,其中的文字、图画、故事能给孩子带来启迪和思考,阅读绘本是让眼睛享受、心灵愉悦、精神提升的一次美妙体验。因此,在全部学完拼音后,笔者把绘本请进课堂,每周阅读1―2本,利用多媒体的展台把绘本一页一页地展示给学生欣赏,师生一起读文字,一起看图讲故事。老师鼓励学生边读故事边猜想故事,引导他们融入到故事中去,学生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在欣赏绘本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字,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发展,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亲子共读周报
入学一个月后,学生拥有一份《学生周报》,每份周蟀含语文、数学、全科悦读三个类别,其中“全科悦读”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笔者把“全科悦读”做为家庭作业,每天布置2―3篇, 让孩子邀请家长一起阅读,共同完成阅读作业。
以《朋友》为例,首先让学生找出学过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再由家长把长句读给孩子听;最后是两人共同把故事读完,并交流读后的感受。
没有阅读就没有表达,没有充实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表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亲子共读以周报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孩子与家长互相合作愉快地分享阅读过程。一个学期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思维得到有效拓展,视野更加开阔,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还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实验中,以自主阅读作为一年级的学习目标,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化被动为主动。教者亦扶亦放,引领学生快乐地踏上漫漫阅读之路。历时一学年,实验班85%以上学生养成独立的阅读习惯,至少90%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各种低段版图书。实践证明,从一年级就培养自主阅读习惯,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1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由兴趣入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老师需要按照心理特征让孩子喜欢上书,并且用各种方法刺激引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1 师为榜样,激情范读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地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在一年级时每天第二课时笔者总要抽十五分钟给孩子们读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在二年级笔者利用每天的课堂十五分钟,给孩子们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讲述,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这样一天天的坚持下去,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书里会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1.2 在读中表演,深化快乐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利用班会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体味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从而而是进入故事情节。该到恶毒皇后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美丽善良的公主,可以用甜美动听的声音表现。孩子们还可以自己替这些角色配上音乐、动作。通过表演读故事启发孩子对不同知觉的感受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和模仿、创造,学生也在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孩子们在一次次表演中,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2 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2.1 建立班级图书角,营建“书香班级”
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能大大方便学生在课间的随手阅读,课外阅读的学生多了,这样的班级很容易形成阅读氛围,良性循环后很容易形成书香班级。教师组织学生自带一些自己读过的好看图书,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捐赠给班级,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一般一月一换,一个月过去了,学生用新的图书替换旧的图书,实现图书资源的循环,大大丰富了孩子的读书内容。自从设立了 “图书角”,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阅图书,手捧书籍在座位上认真阅读的情景,阅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家校、亲子共读一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求学生能自主读书,教师自己得率先垂范。如我班从二年级起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师生共读。每周一在读书课堂上师生共谈感想、体会。并给那些读书认真、发言积极的孩子以“阅读之星”的称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家庭中,一年级时,笔者除了每天自己花15分钟给班级孩子读故事外,也积极在班级推进“亲子阅读”,要求家长每天抽出20分钟,给孩子们讲故事。二年级,孩子的自主读书习惯已经养成,就采取“亲子共读一本书”。每天读完书后,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读书感受。读完一本书后,孩子和家长共写读后感。每月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分批邀请家长进班,和老师、孩子们进行读书交流。在交流会上,孩子和家长们积极发言,热烈交流。抒发自己的读书心得,表达了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2.3 课前五分钟演讲,推进阅读
怎样让学生把每天读书的成果展示出来呢?我班从一年级起就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看过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古诗词、成语典故、优秀作文赏析或自己读书心得。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而学生为了做好演讲,必须提前准备,他们从图书、报刊、网络等各处搜集信息和资料。这样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了见识。“课前五分钟”面向全体同学,按学号轮流,人人必须上讲台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经过半年多时间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也通过课前演讲的平台展示学生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3 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范畴,与文本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阅读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低年级学生对读什么、怎么读没有具体的概念,这时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作用。在学习《丑小鸭》时,就可以拓展阅读《爱徒生童话》的其它篇目,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学了《泊船瓜洲》后,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描写江南美景的诗,通过阅读感悟积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依恋;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让学生拓展阅读的小故事,学习一代伟人的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星星的新朋友》这篇课文时拓展阅读关于人造卫星的文章,增强了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在学习《爱发脾气的孩子》时拓展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感悟爱的力量,学会宽容和包容…… 这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不仅有教本作依托,使课本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4 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