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启蒙班教学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蒙班教学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蒙班教学内容

第1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 少年宫 少儿声乐教学 现状 改进建议

1.引言

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基地,其特点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少年宫的培训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声乐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项也日益受到家长的关注与喜爱。如何根据少年宫本身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我根据校外教学工作经验,尝试性地分析少年宫声乐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2.少儿声乐教学现状与分析

目前,学习声乐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少儿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2.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分班教学。

少年宫声乐兴趣班的学员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生源面广,年龄跨度大,音乐基础和接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简单地编班教学,势必就会造成“众口难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员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阶梯式”的编班方法,即将声乐班分为启蒙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具体分班所掌握的尺度可以简单归纳为:

2.1.1启蒙班

也称为“唱歌游戏班”。学员为5-6岁的小朋友,一般来自幼儿园中班。启蒙班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易学易懂的幼儿歌曲,如《摘星星》、《小鸭子》、《好孩子要诚实》等。通过引导幼儿们的形象思维,他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边唱边表演动作,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适当加进一些游艺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1.2初级班。

这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一班,学员对象为幼儿园大班6-7岁的小朋友;初级二班,学员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小朋友。初级一班可以将进度放慢,选曲相对简单一些,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小蚂蚁》、《小小猴、真淘气》等。初级二班选曲可以广泛一些,难度稍微加大一些,如《娃哈哈》、《谁唱歌》、《小鼓响咚咚》等。初级班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五线谱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让孩子们在音高、节奏、音准等方面得到逐步提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准歌谱,而且可以熟练地演唱歌曲。老师还要培养初级班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适度的表演。悦耳动听的歌曲伴着充满童趣的表演,枯燥的乐理和生动活泼的表演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消除声乐教学的单调无味。

2.1.3中级班。

学员对象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中级班的学生基本上是初级班的长期学员,他们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发声和气息练习,歌谱和乐理知识辅助其中。通过正确的发声练习,树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规范的咬字训练,再加上对歌词的正确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2.1.4高级班。

它是中级班的补充、延伸和提高。学员对象是选拔中级员的优秀学员。这部分学员通过5―6年的声乐培养教育,已经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针对他们的教学宗旨主要是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可让他们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歌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视唱歌谱。针对一些难点,老师可以抽出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打着拍子,听着琴声,大脑注意力集中,眼、耳、手、脑同时集中在一个点上,从而很快学会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歌曲,通过良好的歌唱状态,再加上教师对歌曲的处理、歌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尽所能地用歌声表现歌曲,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

学生经过启蒙、初、中高各个级别的训练,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就不会学得很吃力,家长也会觉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2.2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采取“阶梯式”分班教学模式后,就要配套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个教学阶段、每一节课都有全新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能技巧,而且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既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又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从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学有所得。

2.2.1从兴趣入手,激发唱歌热情。

启蒙班和初级班的小朋友年龄小、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借助于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如教学《小小猴,真淘气》后,老师可以将歌曲变成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使学生听完后意犹未尽,不仅想很快地学唱歌曲,而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教学《谁唱歌》时,老师可以先将歌曲内容绘成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如小鸡、喜鹊、小鸭等,让学生说说他们唱歌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并且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学会歌曲后可以让小动物作为头饰让小朋友戴在头上,分角色表演唱,一个小朋友提问,戴头饰的小朋友边回答边表演动作,让小朋友都参与其中,提高他们歌唱表演的积极性。老师再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对学习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2.2.2以节奏的主绳,提高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中级班的学生已掌握了一点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歌曲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教师每节课要以节奏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训练节奏,启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节奏。教师可以出示歌曲节奏图,请学生练习拍打,并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表达节奏强弱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为其他动作,如点头、扭腰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创作力。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音符,如在讲解二分音符时我们可以说成“一个空心的小圆圈加一竖成叫什么,唱几拍”,告诉学生唱两拍,边拍手边数拍,并说成慢走。同样四分音符可以说成“一个实心的小圆圈加一竖成唱一拍,我们把它说成走”。这样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最后,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在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学生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让学生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仅提高节奏感,而且培养和发展音乐才能。

2.3以体验为载体,掌握演唱技巧。

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及音乐感受。只有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从而掌握演唱技巧。高级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及歌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要想让他们歌唱甜美动听,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激发其情感,以提高演唱能力。在教学中我把枯燥的童声歌唱头声高位训练变成体验型和感悟式,诱发学生采用弱声和轻声方法歌唱,让学生恬静地、柔和地进行歌唱,培养学生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头脑思考音乐、用心灵感受音乐的好习惯,引导他们用良好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感情,把弱声歌唱与音质的美放在首位,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情感世界得到陶冶熏陶。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诵这首古诗,体会这首古诗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曲调前四句平稳、舒缓,应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后面是乐曲的,如不注意指导,学生将容易出现喊叫的毛病,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分层,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深夜,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油灯下为孩子缝补衣服,一针针一线线,包含着伟大的母爱、浓浓的亲情。通过强弱的对比,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声音自然得到控制,情由心出,不经意间完成作品的演唱。此类教学方法可以实现通过一首好歌、一支美曲震撼孩子的幼小心灵,给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美好的理想从这里放飞的教学目的。

2.4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单独表演、小组表演、集体表演来增强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每一学期结束可以将学习内容有组织地串联起来,邀请老师家长走进课堂观看孩子们的汇报表演,这样既可以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家长看到教学成果,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为了给孩子们开辟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少年宫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小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惟妙惟肖地表演,尽情地展示个性和才能,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展现给大家,从表演中体验到成就感。

合唱是非常好的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形式,可以让所有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排练表演过程中,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团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更可以让孩子们从中获得声音和谐的美感,相互配合的默契感,以及整齐统一的喜悦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促其学得更好。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少年宫可以利用少年儿童的节日组织各种竞赛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风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自信展翅,快乐成长。

少年宫还可以组织优秀声乐学员参加各个层次的声乐类的表演和比赛。如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节,省级中小学生艺术汇报展演及全国范围内的正规比赛等。逐层逐级地选拔优秀学员参演及参赛,既能锻炼学生,又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好机会。如盐城市少年宫声乐班学员施月琛从五岁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和刻苦努力,她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声乐基础,先后多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儿童声乐比赛,屡屡获奖。在学校她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被江苏省少工委授予“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正是少年宫这个平台让她一次次地锻炼成长,一次次地饱尝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地树立自信心,她才有如此骄人的成绩。由此可见,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激励儿童展示自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结语

音乐本身不会唱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唱歌,让人学会寻找情、感受美。少年宫声乐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小伙伴、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第2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作者:邬明 刘宇红 单位: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结合所学乐理知识及分析典型幼儿歌曲伴奏谱例使学生学习了解键盘和声的基础知识与钢琴简易伴奏知识,为下一步即兴伴奏、自弹自唱打下基础。同时通过精选针对性较强的基本练习与练习曲,简易独奏曲、伴奏曲继续加强对学生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在本阶段,教学内容主要突出钢琴弹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开设《钢琴基础》专业必修课,进行“钢琴弹奏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训练”、“练习曲及简易乐曲”、“键盘与和声知识”等专业通识性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钢琴弹奏基础[2]。第二阶段(4-5学期)必修(1)第四学期。第四教学单元:幼儿歌曲伴奏。主要使学生掌握配置幼儿歌曲伴奏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幼儿歌曲的调式、曲式、音乐形象、表现风格等要素,学习幼儿歌曲的和声设计、幼儿歌曲的伴奏音型选用等方法,能较熟练地弹奏幼儿歌曲即兴伴奏。(2)第五学期。第五教学单元:幼儿歌曲自弹自唱。主要使学生掌握幼儿歌曲自弹自唱的基本方法,学习歌唱与弹奏的关系处理方法;自弹自唱时歌唱与弹奏的关注程度分配方法;各种常用伴奏织体的运用;通过快速视唱与即兴配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6-7学期)选修(1)第六学期。第六教学单元:钢琴演奏。主要通过了解西方钢琴发展史,欣赏西方各个时期及中国近代著名钢琴家经典钢琴作品,并弹奏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奏鸣曲,复调作品及中、外不同风格的钢琴小品,合奏曲(四手联弹),进一步学习掌握钢琴的各种演奏方法,以提升特长学生的钢琴演奏及音乐表现能力。(2)第七学期。第七教学单元:①婴、幼儿音乐启蒙教学方法:主要使学生掌握婴、幼儿音乐启蒙的教学规律,了解婴、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心理特点,婴、幼儿音乐启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具有能够从事幼儿园音乐启蒙特色班的教学科研能力。②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研究: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键盘弹奏技能组织幼儿园的唱歌、韵律、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节奏乐、歌表演等教学活动的能力,了解国外先进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如: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法、达尔克兹体态律动学、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以及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并能够结合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活动,选择研究小课题,进行研究实践,并学习撰写研究小论文。在本阶段,通过开设《钢琴演奏》《婴、幼儿音乐选创编》《婴、幼儿早期音乐启蒙》等专业选修课,进行特长学生“钢琴演奏”的提升性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

教材建设(1)要因地制宜编写符合当地幼儿教育需求的地方特色教材。幼儿从小生活在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环境中,本土音乐最易被幼儿认同接受,也最能发挥其音乐教育作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钢琴课程,应当在收集整理地方音乐的基础上,利用地方音乐素材,编写符合当地幼儿教育需求的地方特色的钢琴教材,既可以增强本科钢琴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实践性。(2)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现有教材。现有钢琴教材文献材料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建立教材库,让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教材。教材库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可能使用到的教材分为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歌曲伴奏、即兴伴奏、、重奏、弹唱六大类,教师可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及学生情况选用适合本专业层次的相应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钢琴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学生人数多、起点低、进度不统一等特征,必须通过加强教材教法及评价方式建设,才能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4]。

教法建设(1)教学模式。①教学群体分层。在开课前,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分层教学。②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教学群体的学习特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其教学目标。③教学进度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能力差异情况,合理适度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布置练习作业量,随时注意对学习进度进行立体动态的调控。(2)授课模式。①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集体课:集中学生,就钢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共性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演示,解决具有共性的学习问题;小组课:根据不同群体的学习特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进度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的群体差异性问题;个别课:对学习进度快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②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主要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的讲授与演示,并根据学生情况布置课外练习,课外练习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采用教师辅导、学长辅导、朋辈辅导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辅导相结合,进行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消化。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钢琴教学的特点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表现性为一体,课堂教学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并通过组织观摩交流,表演比赛等活动尽量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及表演平台,培养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音乐表现能力[5]。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50%。对学生每次课的回课情况、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每个学期的汇总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2)弹奏技能展示现场评分40%。根据弹奏技能现场展示的情况评定成绩,所得成绩占学期成绩的40%。(3)幼儿园钢琴教学实践10%。根据学生进行幼儿园见习、实习情况评定成绩,所得成绩占学期成绩的1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钢琴课程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表现性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上述评价方式,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采取综合方式进行,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3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幼儿

我们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实践始于1982年,第十个五年计划起,我园依托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9年的研究实践,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该课程荣获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连市一等奖。

一、探索与研究历程

1.摸索阶段(1982年-2000年)。初步摸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内容及教育规律。"十五"之前,幼儿园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8年的实践探索,如编写了大量足球游戏、儿歌、歌曲,故事、教案,举办足球联赛,请球星来园交流等,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2.初探阶段(2001年-2005年)。验证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并构建课程雏形。"十五"期间,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足球队为实验组,邀请运动生理专家及足球教育专家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幼儿足球训练及普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在验证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可行性的同时,探索出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成了省级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首个幼儿足球专著《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的雏形。3.充实阶段(2006年-2010年)。丰富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设计出系统化的混龄幼儿足球队全年训练方案,首创了五大领域足球启蒙教育普及课程,使其从原本单一的体育健康活动发展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将“环境”资源引人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足球物质环境,吸引幼儿去关注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同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推进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建构并尝试推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融合,研发了幼儿足球游戏课程;发掘足球启蒙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以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指导策略;探索出园所交流、送教活动、足球幼小衔接等多种有效的区域互动途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区域互动研究》及两项市级规划课题。5.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梳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并推广课程。在完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理论,并对前期研究和成果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出版了《幼儿足球启蒙课程》一书。借助国家、省两级规划课题和两项学会课题完成幼儿足球启蒙教育模式的建构。

二、课程内容

以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动作技能理论[1][2]、课程理论[3]为依据,构建起始于足球又不止于足球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1.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五步式”足球游戏研发模式,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足球游戏,并设立每天固定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学习足球动作、研究初步的游戏方案、试玩、反馈调整、再次体验等,形成最终的游戏案例。融合化课程。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重视幼儿在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形成足球健康、足球科学、足球语言、足球艺术、足球社会在内的足球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如将足球的形状、颜色、触感、弹性等作为科学领城的内容,将唱儿歌、讲述足球故事、尝试解说足球比赛等作为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混龄专项训练课程。建立1学年32周的幼儿园足球队训练方案。利用每天早上7-8点的时间,采用小、中、大班幼儿集中或分组的方式,进行足球技能技巧及简单的战术配合的训练,足球队成员经幼儿自愿报名、教师推荐、教练选拔产生。2.实施体系环境创设。我们通过足球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足球的兴趣。如设置标准的软垫足球场,以球形及其衍生图形装饰墙面、地面,用足球元素打造走廊、班级区角等,让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开展以足球为载体的同伴活动、师幼活动和亲子活动,通过人文环境,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足球普及。我们通过足球半小时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五大领域园本足球课程实施以及足球队训练来推动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普及,让足球教育惠及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区域互动。区域互动是为了让足球运动惠及到更多幼儿园的更多幼儿,使他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探索出的足球启蒙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具体包括:走出去传递理念送教研讨,请进来特色引领观摩互动,虑长远幼小协同专业衔接。3.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依托行政支持和政策法规来保障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科学性。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依据幼教相关政策法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启蒙性、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队伍保障。通过教师队伍、专家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为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如自培教师,保证全园教师都能对足球有基本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获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物质保障。争取各方力量对幼儿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大力支持,多方面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如配备专业足球场地、服装,购买课程教具等。

第4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第5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一、立足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学习需要环境熏陶”;“幼儿园的园室环境应服务于幼儿的审美和创作的需要”等要求,因此,我们以“幼儿为本”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创设。

 

(一)创设支持性物质环境

 

在艺术环境创设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的参与性,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能满足创造美、表现美所需要的艺术材料,为幼儿提供感受美和体验美的支持性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先后提出了以下操作层面的策略:注重将艺术教育目标物化到环境创设之中;将艺术要素融入一日生活各环节;强调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互动性、引导性和艺术性。

 

我们在创设艺术教育环境的时候,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色彩魅力。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分析幼儿的生理、心理需求,结合本园的客观条件,选择了以黄色为幼儿园的主色调,全园营造了一种平静祥和的气氛,让幼儿身在其中保持适度的兴奋,激发幼儿学习和创作艺术的激情。

 

(2)精心打造。我们围绕艺术教育目标,全面细化布局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从墙面、门厅、走廊、楼梯、公共区域、楼顶、艺术专用教室、班级环境等每一个可以营造的空间着手,综合考虑,细节布局,多渠道铺开,体现了“细节之处徜徉着艺术的痕迹”。

 

(3)参与互动。幼儿的学习是在操作中进行的,除了视觉的审美外,我园重视幼儿和环境的互动,在各班活动区中提供表演道具、打击乐器,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美工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演奏,合作表演,大胆操作、体验自主表现的愉悦。

 

(4)特色绽放。最后,体现班级的特色,围绕幼儿园的整体办园特色,提倡“一班一特色”,有版画特色、有舞蹈特色、有歌表演特色,等等,每个班级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的特长,在特色上凸显成效。

 

(二)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人文大环境的创设,整合、利用与幼儿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实践中,我们针对有些家长忽视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另一些家长又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幼儿兴趣和个性的陶冶等具体问题,我们开展了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开始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态度,爱好和需要,教师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教育支持,教师和家长在共育沟通中更加默契和和谐,艺术教育效果也更加突出。

 

二、尊重幼儿,强化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的过程管理

 

1.满足幼儿需求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美术启蒙类:有儿童画、版画、水粉画、创意手工等课程;舞蹈启蒙类:民族舞、幼儿舞等课程;音乐启蒙类:有音乐欣赏、歌曲、打击乐等课程;艺术实践活动:有分组艺术活动、个别化的艺术活动、特色艺术活动、艺术团活动、集体表演活动等。

 

2.满足幼儿发展的课程设置与时间配比。

 

在不断的实践与调整中,逐步确立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分基础性课程和特色课程两部分。我园充分利用教室活动区,创设多元互动的艺术化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满足幼儿情趣的艺术教育内容选择。

 

(1)音乐课程体现“情”。教学主题中的音乐内容是围绕主题脉络展开的,在唱唱跳跳、讲讲议议中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情感、认知、能力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等都尽力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幼儿的情趣,小班多选择有象声词和小动物等的内容,中大班选择谜语、游戏、动物等歌曲,以及乡土风情的内容,以“情”促学,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美术课程体现“新”。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儿童画、版画、创意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在小班开展简单具体形象的《圆的想象》绘画活动,中、大班开展涉及到动物和人物具有故事情节的《动物好朋友》、《快乐的一家》等主题绘画活动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他们在经历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表达和创作的快乐,以鼓舞性的激励和引导式的启发培养幼儿的创新性,而不是以“像不像”“好不好”等评价标准给幼儿的创新的作品。

 

(3)舞蹈课程体现“适”。兴趣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幼儿阶段的学习和年龄特点,尽量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

 

(4)艺术实践活动体现“趣”。幼儿园的区角、区吧活动是集体活动的延伸,在音乐区角、美工区角中幼儿可以开展打击乐、韵律、音乐欣赏、美工等活动,在内容选择、器乐、美工材料上的提供上体现趣味性,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内容,自主地表现和创造。

 

(5)日常音乐体现“精”。精心选择经典音乐穿插在日常的早操、午睡、游戏等一日活动中,让幼儿既可欣赏又可哼唱。如《梁祝》、《摇篮曲》、《秋日的私语》等,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小白船》、《红星闪闪》、《娃哈哈》、《歌声与微笑》等,经典音乐的耳濡目染,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薰陶。

 

三、发展幼儿,搭建艺术教育展示平台

 

每年的庆“六一”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暨文艺汇演和幼儿现场绘画表演,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展示办园特色的大舞台。

 

1.幼儿趣味绘画表演。

 

通过主题现场作画,注重作品的原创和绘画中孩子个性的体现。孩子们以独特的视角尽情的描绘自己眼中的大千世界。

 

2.幼儿文艺汇演。

 

幼儿登台展示自己的舞蹈音乐才能,通过舞蹈、模特秀、“读经典、讲故事”等,用欢乐的歌舞庆祝“六一”儿童节。

 

3.为幼儿搭建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平台。

 

我们将艺术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全园每天定时的音乐作品介绍及欣赏、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班级才艺展示;班内的生活环节播放背景音乐;园内定期组织的电视、动画片、木偶剧欣赏等,定期开展的歌舞、诗歌、故事等表演;班内定期组织综合艺术教育的亲子活动等;我们通过各种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更具体的艺术学习和体验,使孩子们的艺术才华得到以充分展示,以营造一个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环境和氛围。比较固定的“三八”节的“亲子活动”、国庆节的“祖国妈妈我爱你”、元旦节“欢欢喜喜过新年”活动等,都让孩子们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来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童心、理想和愿望。

 

艺术没有局限,艺术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我们给小朋友搭建了幸福成长的舞台,使每一个孩子在人生舞台上愉悦成长,因此,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6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国学 幼儿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

一、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楹⒆拥囊恢掷秩ぁO纸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

二、国学启蒙教育开展的路径

1.以乐为先,由古而知今。从古代教育思想中探索现代化教育精神,我们得到了“以乐教为基础的,集合了诗书礼乐等方面的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每天固定十五分钟朗诵经典文学,将我国的古典音乐渗透到家庭和学校中,让学生每天欣赏古典音乐三十分钟,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快乐生活的同时学习国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温和性情、健康身心,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擅于将压力转变为生活智慧,将繁琐的生活过得和谐。

2.组织游戏,领悟国学内涵。老师可以依据年龄的大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每个星期要求各阶段的孩子参加1-2次专项活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力量及积极的心态。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实现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带领孩子们朗诵经典,关键的是要安排科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教育。例如,老师可以依据《弟子规》的内容,设置《出门》、《回家》等游戏,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弟子规》中所倡导的传统美德。

3.每周一诗,在文化中浸染。每周固定学习一定量的知识,鼓励儿童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做到背诵诗词,背诵名言名句,积累丰富的关于传统美德的诗句,让孩子们在背诵的同时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把名言名句、经典诗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3]。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以诗为背景的校园氛围,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生命就是一幅画卷,有了传统文化的点缀,这幅画卷才会绚烂多彩。文化和美是紧密联系的,懂得美才能具有高洁的品质,孩子们在阅读诗文的同时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认知,真善美在孩子们的心中便长成了参天大树。

4.环境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努力进行环境建设,创造浓厚的国学启蒙教育文化氛围。一是创造家庭音乐和诗文环境,将我国的经典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关键是聆听。家长可以在每天的清晨、睡前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让孩子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做到注意力集中、能够自我控制,并养成温和性情。二是创造校园音乐环境,在下课和放学期间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放松,还能够创造国学启蒙的氛围,让孩子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形成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征程上,我们取得的些许成绩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我们明白读国学经典,能助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第7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觉得要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开展区别于小学教学的幼儿园教育。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才能有效开展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学习时间不同

幼儿园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其它全是游戏、户外活动、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3到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多。因此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确立好一日保教活动各环节,有序开展好各环节的活动(附一日活动安排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指导和检查。

二、对象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以直觉思维为主,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的比较短。幼儿园以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幼儿兴趣爱好为重点,注重对幼儿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力求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小学的教育对象是7―13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进行系统学习的能力。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确立是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五大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

四、教学课程不同

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五、教学内容不同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一启蒙性质的特点是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例如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认知物体的形态、结构、色彩、气味、大小、长短、粗细等外部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时空关系;知道事物的名称、用途、与人们的关系;学会排序、比较异同和分类,了解事物之间或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而未要求幼儿掌握抽象的理论。第二,对幼儿认知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第三,强调幼儿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幼儿园除了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因此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强调幼儿发展寓于“保教结合”之中,“保教结合”,在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条教育原则。而小学则以教为主,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不难看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掌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的基本知识,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除了要考虑内容与目标的相关性外,还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考虑内容对幼儿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是否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相关一致等问题。小学教学内容更倾向于知识方面的传授,对儿童的识字、阅读、计算、对事物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教学。

六、教学方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决定着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完善阶段,主要以直观印象为主,自我控制能力差,体质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好动不好静,好奇难持续,分心不集中。因此,他们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知识的能力。适合的教育形式是游戏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用玩游戏的方式把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这五门课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并且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中融入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道德素质的培养及幼儿人格形成的培养。通过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合符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喜欢的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动静交替的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体验学习活动的愉悦。小学面对的儿童不论是智力发展水平还是认知水平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对各学科的系统学习都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小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

七、家长意识不同

第8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在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实验课教学中,为了比较实验前精读和不组织精读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有何区别而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教学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概念较多).

三、检测内容

本章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验一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08(1)班上时,要求集体精读:“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由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比液体传声快,液体比气体传声快,真空不能传声.15℃的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对比第四节08(4)班不要求精读.2009年9月3日的第四节08(1)上课时也是集体精读上节重要内容“我们听到的声音的过程是声音空气外耳道听小骨骨膜耳蜗听觉神经”.然后再上新课,对比同日第二节08(4)班不精读.

五、实验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009年9月4日第二节08(1)班上时,先让大家精读;“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强,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对比同日第三节课08(4)班不精读.2009年9月8日第五节08(1)班先精读:“噪声是物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生活中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也叫噪声.噪声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它有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对比同日上第六节时08(4)班不精读.2009年9月9日第三节08(1)班新课前精读:“声音有两方面应用:一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对比同日第二节课08(4)班不精读.

六、结果分析

学完了本章的内容之后,为了检验对比实验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相关的知识试卷调查,通过对08(1)和08(4)同时进行闭卷测试,试题见附件1.测试结果见表1.表1平行班对比实验成绩结果班别1人数(人)1对比试验1识记类1理解类及格1良好1优秀1及格1良好1优秀08(1)1651精读16511515015012313008(4)1651不精读158123135140122118表1数据表明:课前精读的08(1)班识记类优秀率为76%,08(4)班课前不精读识记类优秀率为53%,理解类测试08(1)班优秀率为46%,08(4)优秀率为27%.

七、讨论

我以所上的两个平行班为试验对象,课前精读的班级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比课前不精读效果好得多.其原因在于,初中物理为启蒙课程一,物理实验现象非常有趣,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没有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学生心中没有一个知识的导入过程,上课不利于集中精力,不利于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通过对比实验我们认为在实验课前进行精读训练是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一套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八、附件1:测试题目

1.发声的物体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传声最慢的是,最快的是.

2.在15 ℃的空气中声速为m/s,真空中声速为m/s.

3.乐音有个特性,它们是.

4.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女学生的说话声细而尖是指,闻其声便知其人是应用来辨别不同人的.

第9篇: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1]。它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对教师教学方向进行引导,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在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无效教学行为。

案例1:中班“认识、书写数字10”。教师在孩子们念完了数字儿歌之后,在黑板上画出了10,同时告诉孩子“10像铅笔加鸡蛋”。在整个认识数字10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诵读、请小老师教读等方式将“10像铅笔加鸡蛋”这句话反复了20次之多,在书写10的过程中,也让孩子边读边写。最后,教师以“请小朋友说说10像什么”结束了此次的数学活动。

案例中教师利用常见的“数字歌”,让幼儿认识数字。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将10的形象性特征作为“圣经”教给孩子,让孩子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理解”数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班的阶段目标之一——“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2]。由此可见,单纯从外形上对数字10进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理解数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环境中的数字进行识别,并能正确的用数字表示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关系。该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集中在了“10像铅笔加鸡蛋”这样一个儿歌句式上,突出了10的形象认知,最终幼儿只学会了“10像铅笔加鸡蛋”这样一句儿歌句式,从本质上来说,幼儿并没有真正认识数字10,从而使得教学在幼儿丧失数学兴趣的过程中,渐渐地沦为了一次低级的表演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

(二)教学具准备缺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夸美纽斯鼓励教师用实事实物或用接近于儿童的观念去教育学生,不要只用形式或符号[3]。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具,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案例2:小班“认识数字1、2、3”。认识数字1,教师的提问是“你们家有几个娃娃?”“几个爸爸?”“几个妈妈?”之后让孩子找找教室里哪些是一个的。幼儿在教室里找到了柜子、饮水机、风琴等。认识2和3,也同样让他们找找教室里、家里、墙壁上都有哪些东西可以用这些数字来表示。

案例中教师简单的将认识数字局限于教室里的某些物品及幼儿熟悉的经验,未为幼儿准备其他的教学具,反映了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中不用、少用教学具的现状。

教学具主要用于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不足,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为增加学习者的感性经验,直观教具首先被采用。直观教具有活体动植物、真实的用品、工具、模型、图片、标本、挂图、黑板等,也包括现代社会新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电视、电影、收音机、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等。[4]幼儿获得数学概念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但因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数学活动主要由黑板和粉笔来完成,简单的“黑板画”或教室里的“实物”成为了幼儿认识数学概念的教具。同时由于农村幼儿园班额过大,在学具制作上也就无法做到人手一份,无法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适宜的、有层次的、多样化的“操作性”教学具,也使得整个幼儿园数学教学更显单调且呈现无效状态。

(三)教学内容选择错位

教师应为儿童发展选择哪些知识,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之后,不同哲学家和课程学者进行深入探讨,都认为课程内容选择应符合“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要求。

案例3:大班“复于、小于、等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符号“>”、“

案例中将小学课程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知识放在幼儿园大班来进行,反映了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科知识特点等出发,选取具有启蒙性、生活化、可探索性以及系统性的知识。而案例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知识对处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讲,不具有发展意义。教师人为的“拔高”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将幼儿喜欢或接触较多的事物作为教学载体,但这并不能消除数学教学中重“知识性”轻“生活化”的嫌疑。

(四)教学方法适用不当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学最优化,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案例4:大班“5的分解和组成”。教师用5个雪花片玩具,分别让幼儿分成2和3、1和4、3和2、4和1,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以幼儿朗读这几种分解式(费时6分半钟)结束了5的分解学习。同样以这5个雪花片为教具,教师通过演示左右手分别有1个和4个、3个和2个、4个和1个、2个和3个雪花片,让幼儿学习5的组成。以教师板书组成式子并要求幼儿朗读练习。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分分合合”练习(练习不是5的组合,而是3和4的组合)。练习完成后,布置了6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此次数学活动结束。

案例4呈现了当前农村数学教学中的部分现实:单纯讲解演示,忽视了幼儿探究欲望,教学中更多的讲授,更少的操作与游戏介入;广泛采用运用于小学的习题式练习法,且所练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符。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5]尤其是在学前数学教育中,利用操作、游戏等方法更能为幼儿所接受、理解。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具严重缺位,幼儿没有可供操作的材料,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学习数学知识。为了弥补演示之后的时间空白,很多教师不得不将其他的教学内容进行任意填充,这样看起来做到数学内容的内在整合,但是对幼儿来讲,既没有理解新知识,也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很好的链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无效。

(五)教学评价简单化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行为及幼儿学习效果的判断。正确、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案例5:学前班“比大小”。这是一次数学公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次数一共出现了10次。其中,同伴以掌声对个体幼儿进行行为评价有2次,其余均为教师的言语评价,在语言上表现为“真聪明”、“太聪明”、“好聪明”,期间也有实物图片“乖娃娃”作为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幼儿,但最后却是每个幼儿都有“乖娃娃”。

案例呈现了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表现:行为评价较少,言语评价较多;言语评价词语贫乏,具有固定性特点;以“聪明”与否作为评价标准,评价笼统,表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情感投入较少;较多关注群体幼儿表现,较少关注个别幼儿发展;评价主体与评价实物不对称,存在评价偏见。

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的准确判断、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并最终影响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非正式评价”为主。该案例中教师以“聪明”与否作为其言语评价的关键词,简单的实物“乖娃娃”成为了“秀场”的配角,评价最终在混乱与纷杂中越来越单薄。

二、促进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引导的教育,正确、有效的数学教学,能促进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作为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学目标——幼儿园数学为什么教

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而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首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幼儿园数学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数学知识能否与其他的人文、自然、科技等知识进行融合,数学知识中有哪些知识可以与幼儿“现场”——农村直接或间接产生联系。如“认识数字”知识,可以随着农村季节的变换产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与幼儿熟识的语言、科学等知识有直接关联。其次,关注幼儿年龄与认知经验的差异。幼儿年龄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对同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有了差异。如“分类”知识,小班幼儿只能进行具体概念水平的分类,如物体名称、特征等,而大班幼儿可以进行层级分类。最后,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二)慎选教学内容——幼儿园数学应该教什么

幼儿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集合概念、数概念、时间与空间概念等。每一种概念的获得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很重要。农村幼儿教师应从理解数学概念开始数学教学。首先理解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师要做到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理解,要分析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如何将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能结合农村或家庭事务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发展幼儿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理解数学概念的广度与整合,数学概念与人文、自然、科学等概念融合;数学概念自身也会有关联,如集合是数概念的基础。因此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应该认真处理数学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农村特定场景的关系,将数学概念与幼儿生活进行整合,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三)优选教学方法——幼儿园数学怎样教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教学方法的优选,是教师选择在规定时间内(或是在最少的必要时间内)能够取得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内容特点、班级特点等等)最佳教育效果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能利用恰当的“操作性”材料,能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能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农村幼儿无时无刻不与自然接触,如沙子、石头、树叶、贝壳、种子、蔬菜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物,进行有趣的层次组合,开展各种游戏,让幼儿探索、思考、动手,从而打破教学方法上单纯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范式,引导幼儿由“被动”的依赖向“主动”探究转变。

(四)细化教学评价——重塑幼儿园数学课堂文化

“非正式教学评价”是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出的经常,这些行为是课堂文化的表现之一。所谓课堂文化通常被视为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农村幼儿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中的课堂文化,既要关注评价的文化含量,也要关注评价的技术含量。评价的文化含量更多地关注教师评价中言语表达,农村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课堂中的细微变化,用恰到好处的词语对幼儿进行具体的、形象的评价,用心于细微之处。评价的技术含量涉及到教师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对幼儿数学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幼儿课堂行为不可能完全展现其数学能力的高低,教师应结合幼儿在操作活动、回答问题、作业等多个数学活动环节,对幼儿数学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促进每个幼儿数学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2

[2]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

[3]高博铨.台湾:教师教学准备的内涵.基础教育参考,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