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现代会计实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会计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会计实务

第1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会计理论 会计实务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引发我们对传统会计和财务的思考,作为有着久远历史的会计和财务学科似乎在信息时代的大潮冲击之下又面临着一个巨大转折。会计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会计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发展的。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革,必然对会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社会环境影响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而会计的发展状况对社会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概念的冲击下,一切传统的市场准则和会计原则似乎都在发生动摇。电子商务对现行的一些会计准则从概念上及实际操作上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网络经济导致的网络会计的特殊变化。下面我首先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由于进入电子商务环境以后,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会计的目标将从为物质资产的所有者服务转向为企业主体服务,即会计的目标将由过去的向股东、债权人提供信息为主,转为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型会计目标模式。

2.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全球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公司的产生带来了公司形式的变革。网络公司是利用现代化沟通技术将众多公司编制成网络,完成一个公司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网络公司属于临时性结盟,因而分合迅速,被称为虚拟公司。这种新的公司形式对四项会计假设提出了挑战。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这种挑战。

(1)关于会计主体假设。虚拟公司是临时结盟,其在网络空间的迅速分合导致会计主体存在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把握“会计主体”的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在于解决财产的估计和费用的分配问题。它是由股份公司两权分离、有限责任和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而促发的。但是网络公司作为临时性的组织有即分即合的特点,它不存在明显的费用分配问题。因而持续经营假设可能不适用于网络公司会计。

(3)会计分期假设。网络公司常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交易,完成交易后可能就解散了,会计分期是否还有必要,值得质疑。

(4)货币计量假设。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能因此而合一,因而建议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改为电子货币计量假设。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具有无形化特点,像人力资本等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会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货币计量假设未必完全适应需要。‘

3.对基本会计概念和范畴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资本制度、利润和资产等基本会计概念产生影响。

(1)对资本制度的影响。电子商务是知识经济的产物,现有资本制度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即实体资本的出资者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剩余索取权。而知识经济奠定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资本制度。即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人是知识的载体,因此企业作为智力资本与非智力资本的契约,智力资本所有者也应当共同分享权益。这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会计应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的中心地位、体现智力资本同享权益的会计体系。

(2)对利润含义的影响。传统的利润是对实体资本的回报,而电子商务条件下,利润是对知识和实体资本共同投入的回报。因此会计必须能划分员工劳动报酬和智力资本回报的界限。

4.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新的会计恒等式应当改为:“资产=产权+剩余”。其中,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实体资产、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包括股东产权、债权人产权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剩余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而与此相关的会计权益理论为“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

5.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电子商务条件下,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对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知识资产进行公允的计量,因而也就无法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将知识经济形态中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要素纳入会计系统并加以确认,同时,在会计的计量环节采用更公允合理的计量模式,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何种计量属性能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如何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如何针对众多的不确定性事件和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知识资产设计恰当的计量模式?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除上述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以外,由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许多重要区别,导致了会计实务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企业往往需要依赖大的营业面积、展示场所、多层次的流通环节以及大量的存货等。在电子商务的运作下,企业便不再需要依赖这一切,因而相应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流动资金和管理费用将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电子系统的维护费用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等将大幅提升,而传统的实务中财务分析比率,如周转率、流动比将已不再适用电子商务运作下的企业。会计实务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会计工作的重点发生转移。传统的会计工作集中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将从繁杂的日常会计事务转向参与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

2.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简化核算不应当再成为评价会计方法是否应当选用的标准,而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3.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导致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会计要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而会计信息的不同用户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会计应当建立多元化的会计频道,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4.内部审计机构的加强,传统的会计核算功能相对弱化。

5.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要更加迫切。电子商务带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应予协调和统一。

在过去10年里,会计行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展。目前注册会计师(CPA)提供的五大核心服务是:(1)保证信息完整性;(2)管理咨询和业绩衡量;(3)技术服务;(5)财务计划;(5)国际服务。除财务计划外,电子商务适用于其余四方面的核心业务。电子商务对保证职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独立鉴证的个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竞争,必须拥有特别技能以及对电子商务有关风险的深入理解;电子商务为会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会计职能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总之,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电子商社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地理上都是一个虚拟企业,且在内部成员的组成和整个组织的存续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这给会计主体的认定、是否持续经营的判别带来困难。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已经冲击了传统会计模式,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也要进行内部改革,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必将实现信息化。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l]Don Tapscott, Alex Lowy, David Ticoll.止陈劲,何丹译:电子商务的勃兴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与McGrw――Hill诅出版公司合作出版,1999

[2]刘全利: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步思考 [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4)

第2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屈家岭;交通;建设

一、屈家岭交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屈家岭交通运输部门克难奋进、开拓进取,完成交通运输建设投资6235万元,其中新建通村公路是“十五”期间投资的3倍,交通基础设施硬环境得以较大改善,境内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尽管“十一五”成绩可喜,仍与当前发展的愿望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供给能力仍然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在网络密度、服务水平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武荆高速连接线离屈家岭仍有21公里之长,且大多在京山和太子山辖区内,严重影响屈家岭对外交通,制约屈家岭快速发展。二是结构优化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种运输方式不协调,尚未形成高效、有序、系统的综合运输体系。三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四是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粗放、单一、分散,科技含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集约化程度低。

二、以“十二五”规划为蓝图,加快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以项目建设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好“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围绕转变屈家岭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轴心,把交通运输工作做大做强,为又好又快建设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好务。屈家岭“十二五”交通运输投资额将达到9个亿,其中,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有武荆高速屈家岭一级公路连接线投资2.2亿;省107公路屈家岭段复线二级公路建设投资0.75亿;县乡道改造160公里,投资额达到4个亿:通村公路及防汛防疫公路建设285公里,投资额达到1.05亿。站场建设有五三二级客运站建设项目,投资额达到0.15亿;新建屈家岭大型农产品食品物流园,投资额0.85亿元等。

2.加快运力调整,完善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做好车辆更新改造工作,引导车辆向清洁化、低耗能方向发展。一方面做好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船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建立并实施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对不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做好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老旧车辆报废及更新改造工作,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加大营运车辆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实现豪华大型旅游客车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多轴大吨位车辆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鼓励新能源、清洁、低碳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提升客运档次和行业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积极推进物流发展。一是开展货运企业负责人物流知识培训班,提高企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二是建立完善货运行业信息管理平台,在全行业逐步推广使用《物流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行业管理部门与货运企业的交流平台,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4.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应急保障能力,营造平安、健康、和谐的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继续强化“三关一监督”,注重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加强长途客车中途休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加强驾驶员安全素质教育;加强农村公路质量检查、桥梁转项检查、工程检测机构管理、信用评价管理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要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指导运输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行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的积极性,保安全、保疏运、保服务。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效上下功夫

1.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群众是主体,主要体现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动员社会资金和力量广泛参与上,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作用相铺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国务院提出的“政府投入作为主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应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3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1、古代会计发展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

2、近代会计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会计专硕初试科目:英语二,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写作。

会计硕士是国家基于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新设立的一种学位类型。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相比,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既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又要深入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有规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理论;体系构建;西方会计理论;会计环境

一、构建我国会计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随着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草拟、征询、听证即将陆续颁布,我国会计理论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会计及会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了更为明确、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会计理论界、学术界对会计理论诸要素的研究、表述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对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基本方法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可谓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健康与完善。然而,客观地审视社会现实,虽然会计准则已经颁布施行,会计法规层出不穷,会计行为结果——即会计信息失真却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对管理者们和有关的利害集团或个人做出有关的决策影响力不大或根本没有影响力、甚或起到反作用,会计报表、会计准则中有些地方相互冲突、不能够前后一贯,政府机构不得不频繁地补充各种规定,这是为什么?除了我国经济体制固有的弊端和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局限性以及会计队伍素质较低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会计理论界没有很好地从整体上对会计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由于会计理论导向的偏差与漏缺,难免有些会计实务工作者乘虚而入,假账百出、信息失真,有关部门不得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没有依据会计固有的规律性构建与完善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没有形成系统的会计思想和人们普遍接受的权威性整体观念,因而代表一个国家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的会计准则,有些地方不能较好地相互衔接和一致,甚至出现矛盾与冲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认真地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进行系统、完整地研究。因此,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并且,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也是完全可能的。

二、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我国会计理论

首先,要构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对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全面认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而人们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不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要素的科学归类。目前,理论界既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将其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不成为体系。

2、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按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对每一项要素也没有系统地研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也不成为体系。

3、缺乏首尾一贯性。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首尾一贯。

4、缺乏国际相似性。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会计理论,然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有时与西方会计格格不入。

在认识我国会计理论结构缺陷的基础上,再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推衍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是符合认识论的。在着手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之前,首先应确立构建的起点和基本思路,即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构建应从何处入手。关于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起点问题,目前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会计本质论。即认为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框架应从会计的本质开始。首先要回答会计是什么,在明确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其他理论问题;二是会计理论对象论,即首先应明确现代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使会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两种观点是典型的规范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即传统的研究方法;随着西方会计理论的导入,人们开始关注会计目标理论,因而近几年出现了第三种观点:会计目标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必须要明确会计目标是什么,会计目标决定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其他要素。没有确立目标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无意义的研究。这种观点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影响较大,似乎已成为权威性的观点。但却忽视了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即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会计本质、对象,还是会计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理论出现。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是一项艺术;而到了八十年代,由于“老三论”和“新三论”的应用,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我国会计学家在八十年代初认为会计是一个管理工具,到八十年代末则认为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说,在研究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时只有从会计环境入手,只有对会计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转贴于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大模块:

1、会计本体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如果再加以详细划分,基本理论还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层和抽象理论层。具体理论层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上相对稳定,与会计实践结合较紧密,在会计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层次中,会计环境对其他理论要素起着决定作用。它首先作用于会计目标,并通过会计目标间接作用于其他要素。会计目标对其他各要素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其具体包括的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向哪些人提供信息四个方面,分别决定了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抽象理论层主要包括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概念性、主观性较强,与会计实践关系不紧密,在会计实践中难以操作。会计本质实质上是对整个会计系统的定义。而作为定义,自然是在具体事物基础合适的。它产生于具体理论层并对具体理论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2、会计外延理论。主要指由会计主体拓延和派生出来的各种会计理论。它又可分为会计事项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等不同的部分。会计事项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会计法制理论和会计改革理论等;会计教研理论包括会计教育理论、会计学科设置理论、会计研究方法理论、会计思想发展理论、比较会计理论等;会计行为理论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等。

三、结论

我国当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模式也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以前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往往脱离于环境来讨论会计理论,一方面使会计理论过于空泛,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使所设计的会计理论体系残缺不全,缺乏应有的理论完整性和逻辑性。因此,只有把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体系,并以其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七光.金融稳定视野下的会计政策选择[J].新金融,2010.7.

[2]朱七光.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研究:基于政治参与者的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0.

[3]何米娜.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第6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发展必然趋势

时至今日,会计事业的发展已然不能局限在某一区域或某一地点,随着经济全球的进程加剧,注定了会计产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包容并蓄地跟上全球化发展的脚步,真正的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一、会计行业的起源、发展,以及现在社会的历史地位

(一)古代会计阶段

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奴隶社会这一时期被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产生了最原始的计量和记录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以至于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需要,劳动成果有了剩余,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有关当事人的独立职能。一般将这一时期的会计称为古代会计。

(二)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三)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四)现代会计资产

会计资产拥有或控制企业由过去的经济活动,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在资产流动性中(即按其转变为现金的速度和能力)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国际化的基本内容

从会计专业分类来看,会计国际化包括以下内容:

会计国际化的政策实践。在内容,结构,系统,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国际会计政策和实践,这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核心的融合发展的方法和程序。国际会计管理制度的做法,主要是指管理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的国际会计管理惯例衔接,其中包括国家会计制度、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特别是私人会计机构设置,积极参与国际会计组织。会计国际化的教育实践。包括会计教育,专业级别的设置,课程体系的安排,教育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惯例衔接的目标定位。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包括国际惯例,注册医生鉴定,评估方法,该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的衔接。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在管理过程中,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积极的借鉴意义。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以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因素

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会计国际化。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将进一步增加交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及融资活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中的主要协调,这样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结果,但也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证券市场融资。提高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国际化的质量。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通过会计国际化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中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前进的脚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规模将逐渐打开在资本市场业务,国外上市和发行证券将被逐渐扩大,以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提高中国的国际投资和融资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必须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建立统一和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执行情况和调整方案

会计国际化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证券交易所,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

会计和国际化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仍有很大差距。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其次是会计准则职能的表现。作为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让投资者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行为,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功能。除了准备不足,不能忽视中国和国际之间的差距。

促进公司治理机制,以改善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并要进一步加强在1及时地,完整和财务信息,认识真实披露该公司的管理,促使管理以真正提高,而不是依靠公司的质量工作,非凡的交易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首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构思,组建一个适用我国会计准则的框架。拥有同样的框架结构,就不会出现中外会计的差异。其次,应加快制定新的会计标准,并继续修改法规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最后,在商品销售和劳务收入计算方面的标准和国际会计准则、债务准备测量、利润分配方案仍然存在分歧,应加以修订,以便尽可能一致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核算,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规定,合理的会计标准,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从长远来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性措施,在现阶段,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将并存,它们不能互相替代,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做双方的协调与合作。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经济贸易和资本流通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受这种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中国政府一直积极适应的会计准则,努力实施财务和会计领域与国际接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在与中国会计委员会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对中国在会计国际化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但是,由于中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会计环境等方面特殊情况,决定了中国实现会计国际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最主要的是逐步解决经济环境这一深层次问题。

第7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子系统,会计本质上就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源和信息处理器。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电算化的转变,在了解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有效维护,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趋势。 

1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的运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最初是由企业自制,后来出现了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公司,使得财务软件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根据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事务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级别依次提高。由于技术的限制,现在会计信息系统大都属于会计EDP(电子数据处理)和MIS(管理信息系统)一类,会计DSS(决策支持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系统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会计信息系统又可划分为四种模式: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产生于15世纪,可追溯到13、1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一直延续至今。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就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3)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至今,采用事项会计的思想,从理论上克服了电算化会计的弊端,但仍然围绕会计科目表、分录等核心,应用数据库会计的理论模型,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储存强大的、分解的、多计量属性数据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 

(4)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7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e.Carthy)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L模型,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REAL模式已成为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 

2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相对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而言的,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信息系统,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缺陷: 

(1)以部门为立足点,没有扩展到企业。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时,是从会计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因此,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由于信息孤岛间的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因此难以保证数据交换的真实性。 

(2)模仿手工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低。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在模仿手工处理,少有创新之处,只是迎合会计人员手工处理的习惯而已。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是从记账凭证开始的,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在计算机中录入记账凭证,然后才是自动记账、自动生成报表,自动化程度低。 

(3)应用新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制约。 

会计理论和方法始终在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而更新,但由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在会计部门实施,对会计新理论的接受速度慢,也制约了新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传播和应用。 

(4)事后会计,功能发挥受限。 

一般而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事后会计,在业务发生后对之进行记录,很难再发挥更大的功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能简单地运用财务会计等业务处理层的理论,而无法深入运用财务会计之外的分析决策层的理论。 

(5)提供信息不全面。 

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五类:①财务和非财务数据;②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③前瞻性信息;④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⑤企业的背景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及时而全面地提供这些信息,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采集、存贮、加工、传输和传出会计数据的基本功能,但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在发展,除总账和财务报表子系统外,其他业务核算模块都是从企业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中独立出来的,并且数据流存在一定的重复性。 

3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按照生命周期法,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和维护四个阶段,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系统规划就是要使会计信息通过系统的处理能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系统分析就是要在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计算机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就是在新的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测试和评价运行效果,并进行实时维护,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 

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角度,针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根据全面性、系统性、及时性和发展性的系统构建目标和原则,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可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 

以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建立,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有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都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以便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生成不同的信息。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是建立多维数据仓库的基础,为会计信息的多维计量提供了依据。 

(2)元数据库。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内容和索引,元数据库就是元数据的集合,用于管理所有与数据仓库相关的模型、视图和操作策略,是有效管理数据仓库的首要前提。 

(3)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该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数据库集合,具有决策支持功能,存储了经形式化后的传统会计方法和规则,应用数据挖掘与OLAP联机分析技术可从中挖掘新信息,进行多维分析,不同信息使用者根据决策需要,通过面向用户的前端分析工具,如报表查询工具、趋势预测、统计分析工具,与数据仓库系统进行交互,完成决策分析。 

(4)数据处理系统。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大缺陷就是复制手工会计过程,不能提供决策信息,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会计事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原始数据以及外部数据信息加以整理、过滤,并根据不同的决策需要进行数据的分类处理。 

(5)防火墙。 

防火墙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通过防火墙这一网络防护系统,隔绝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阻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因而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这也是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要求。 

上述的构建模块通过可行性分析后就可在系统运行阶段接受检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单纯依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而是更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这种基于网络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利于企业将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对报表、审计等进行远程、在线操作。 

4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和维护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使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向开放的互联网,在为企业带来会计业务一体化处理的便利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暴露无疑。 

(1)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风险、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非法侵扰风险、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和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等五大风险。 

系统故障风险就是硬件或软件故障所导致的风险,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是会计信息泄露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和权限控制;非法侵扰风险是有目的性的窃取或修改信息,也需要引起系统维护者的重视;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存在于复杂的关联方关系中,已不仅仅是员工培训所能解决的了,依赖的是关联方的道德素质和利益驱动;电子商务内部控制是在网上交易过程中安全控制手段和技术上的潜在风险。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实现了信息化,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系统使会计业务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因而产生了新的风险,主要包括黑客攻击和数据库系统漏洞。①黑客是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而它对会计系统主要采取窃听、重发攻击、迂回攻击、假冒攻击和越权攻击等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窃取重要机密数据的目的,会计信息的泄露和篡改对于决策者的正确判断具有致命性的影响,也给竞争者和窃取方带来了竞争便利。②数据库系统漏洞是会计信息系统自身所存在的风险,虽然系统拥有许多安全设置选项,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漏洞会不断产生,如果不及时打上补丁,就给了破坏者以可乘之机,如若入侵者通过执行系统的相关指令而得到了系统的控制权限,这将对系统内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它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在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工作量中,软件维护甚至占到了50%以上,由此可见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按系统维护的性质,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可分为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对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主要体现在规避潜在风险,控制现存风险,主要的方法有坚持系统开发的控制,建立网上公证三方牵制,实行监控与操作分离、增强内部牵制,健全漏洞监测系统等。 

建立网上公证三方牵制就是根据网络安全协议,采用第三方认证的方式保证信息发送和接收方能够使用安全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且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都通过认证;实行监控和操作分离,双重保障,多方备份,防止出现数据不一致,岗位的明确划分也就实现了内部牵制;健全漏洞监测系统,要求在实时监控的同时,发现漏洞就及时修补,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James A Hall.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Second Edition)[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崔越.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1,(4) 

第8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摘要:从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种类,并详细介绍了实证会计理论的概念、起源、目标,如何构建研究的内容及假定,通过对规范性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对比,看出实证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比规范性会计理论更具科学性。关键词:规范性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归纳法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63031 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概念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概念框架是由互相关连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这里的概念框架指的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即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由一些相互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所构成。目标与概念是前后一致的,其目的是为了制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提供会计理论支持。2 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2.1 规范性会计理论规范性理论,就是试图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规范性理论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所以,规范性理论并不完全满意于现有的会计惯例和做法,而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2.2 实证会计理论(1)实证会计理论的起源。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实证的、确实的事实为依据,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而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实证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拓展这样一种“理论”或“假设”,即对还未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有效和富有意义(即不落俗套)的预测。 (2)实证会计理论的目标: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解释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应当解释为什么一些公司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必就是未来现象,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尚未从数据中收集到的现象。 (3)实证会计理论的构建。实证法要求在构建会计理论时,应根据实际效应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人们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许多方面,已应用了实证法,如,会计上的利润平滑规则,会计准则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变动,等等。(4)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实证会计理论所关注的是经济和会计现象,并致力寻求如下问题的答案:①选择不同会计方法的成本和效益是多少?②制订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成本和效益是多少?③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④在有关的组织契约下,经理人员的会计行为表现有何特点?(5)实证会计理论的假定。①所有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个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价值效用的最大化。②管理人员有权选择会计政策以求得效用的最大化。或改变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生产方针以求得其效用最大化。③管理人员通常可以采取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动。 2.3 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性会计理论的比较(1)规范性命题的目标。规范性命题必须明确目标和目标函数。所谓目标函数是指那些能影响设定目标的特定行为或变量。规范会计有两个可能的目标:一是经济效率,二是财富的公平分配,但这两个目标都是不完美的或主观的。 (2)规范性命题目标的缺陷。经济效率并没有把同一时点的利益的备选方案分成不同的等级,而对财富的公平分配则未考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偏好。我们无法确证这些偏好将按可望导致一致性的结果或统一性的形式进行综合;即使能导致一致性或统一性的结果,可能也只是会计人员所确定的结果,它无法解决不同个人在决策方面的差异。如果理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那么这样的理论就是不可行的。规范会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与一定的目标相联系。但规范会计理论这些目标都是主观的,未能对其适当性进行经验验证。实证会计理论认为,规范会计理论中的结论是不可接受的。(3)实证会计理论具有以下各项优点。①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这是规范会计理论无可比拟的。②实证会计理论试图将会计、企业和市场纳入一个模型,从而可以在整个经济框架结构中分析会计问题。实证会计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实证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比规范会计理论更具科学性。实证会计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经济学上大部分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基础。它也是科学上广为采用的理论观点。实证研究使会计研究也具备了可以核查验证的特点,从而具备了科学研究的性质,它将传统研究方法定性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准确的定量表述,它是辩证逻辑方法和数理逻辑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3.1 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近十年来,不同学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会计理论具体构造形式。从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来看,有目标决定论、本质决定论、对象决定论和资金决定论等几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中目标决定论在我国的影响最大。目标决定论中会计目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外在性。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目标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即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会计特征和会计技术水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又总是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会计目标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辩证唯物论,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体现:(1)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对会计理论的形成及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的每一次改革和深化都影响着国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理论及会计行为上。(2)法律道德的影响。它包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它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不仅带来核算手段的重大进步,而且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管理机构、会计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广泛影响。(4)内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内部环境有如下特点: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逐步向股份制企业发展;企业逐渐成为外向型经营管理企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各种经济联合体层出不穷;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变为以经济调控为主,辅以行政、法律手段;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可见,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会计理论。3.2 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一切行为活动都需围绕会计目标进行,并为实现会计目标而服务。因而,会计目标理应处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1)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会计目标表明会计应做什么,会计准则表明会计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

(2)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的可靠的财务信息。(3)提供关于企业基于营利活动而产生的净资源(资源或义务)变化的可靠信息。(4)提供有助于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信息。(5)提供有关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变动的信息。(6)提供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报表的其他信息。会计理论体系分为四个层次:会计环境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中介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其中,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本质、目标、职能、对象、要素、假设、信息质量特征等;会计中介理论亦称会计准则基本概念理论,类似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桥梁;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等。从横向看,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通过会计中介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纵向看,各个层次包含的会计理论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贯穿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始终,它作为一种方法论,在整个框架图中处于统率地位。4 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4.1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1)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统一认识。(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新思想、新理论的生长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与研究方法的重大革新相联系,因而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会计理论研究多出成果和快出成果,有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的内容。(4)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评价尺度。4.2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1)传统的研究方法。①归纳法是一种从大量特殊事项的观察、计量、分类中概括出一般性关系或结论的研究方法。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②演绎法是从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演绎法以有关财务报告目标、假设或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演绎法的特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③伦理法是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这些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公允,真实、合理、不偏不倚等。④社会学法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研究方法是把“公允性”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福利”方面,并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现有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的评价,都要依据它们所规定的财务报告对社会各个集团利益的影响。这一确定方法还包含一种期望:会计数据要有助于“社会福利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假定已经存在一种既定的“社会价值”,可以用来作为建立会计理论的标准。⑤经济学法构建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应当反映经济现实;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经济后果。经济现实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形势;经济后果主要体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目标。 (2)创新的研究方法。①事项法。事项法是使用者利用会计数据来预测、测定特定的事项(如生产线、销售线等)。使用者根据自己对这些事项的预测来决定其决策模式所必需的输入信息。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尤其是分配、递延、预计、摊销、汇总等程序有时是多余的,因为不是会计人员,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把同他们的决策最有用的数据转变成最适合其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 ②系统法。所谓系统是为达到预期的特定目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的具体目标,也有使各自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不同方法。所有的系统又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都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要素之间的有序联结结构。每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会计理论中引入系统法,要注意:a、正确处理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范围及其框架。b、要研究会计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c、在会计系统内也要确定其目标或目的,而且应把目标作为首要概念来考虑。d、会计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同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源、信息等交换,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有序的结构。但它是动态性的,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而呈现出必要的变革。③实证法。实证法是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如果这些概念、程序有助于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的,或有助于投资人、债权人或其他使用都理解财务报表,并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决策,则它们是有用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实证法的特点是只承认存在的事实。必须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4.3 根据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我国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1)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特定适用的场合,无优劣之分,在研究中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使用,而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某种研究方法。(2)在借鉴、吸收西方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会计环境而生搬硬套。我们应以各种文化背景、会计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为基础,深入研究、剖析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会计思想的影响,寻找出中西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结合点,将中西方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综合。(3)应大力开展实证法的会计理论研究。实证法作为研究的一种技术方法,已被各国会计界所接受。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借鉴、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弥补我国规范性会计理论体系的不足,有利于改变会计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的现状,促使会计界更多地向当前会计改革的实用性方向努力。参考文献[1]徐经长,杜胜利,陈柯.国际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李孝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5]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实务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现代会计实务范文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革命,同样引起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重要转变。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而应主动地实施转变。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著往往只是从会计实务被动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本文拟换一个角度,即从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生的转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同会计电算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都依靠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方式。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的总称。会计信息化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推动会计事务网络化、自动化,构建起主动、迅捷、共享、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会计实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为会计模式的重构和创新,表现为会计模式的转变对构建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力的推动。因此,会计信息化概念强调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模式的主动转变和对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有力的反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理论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带来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形成体现信息化时代的新的会计思想,才能构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

会计理论首先要确定会计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一是指独立控制生产资源,承担义务,进行运营的经济单位;二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企业或机构。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条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可以明确的,这就是相对稳定的、独立核算的生产者。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内在结构、运营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网络企业,其没有稳定的结构,没有实在的物质设备,没有实体组织结构,它们多为临时性的联结,暂时性的同盟,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天可以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实际空间又不可把握,在这样的企业状态下,会计服务对象该如何确定?如何克服虚拟企业的一次性和不可靠性,避免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适应于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新形式企业的发展,会计理论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出新的界定。为此,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再拘泥于单个独立的、稳定的实体企业,而应扩展为以实际进行的经营行为和实际经济联系为着眼点的、相对的服务对象。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可以使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适应性范围扩大到网络公司或虚拟公司。

2.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

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要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如果预期会被清算或破产,会计分析和处理将难以进行。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往往拥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也会被出售或转换,并且在实物资产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逐步清偿其所承担的债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才能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公司没有大量实物资产,其联盟有时扩张,有时缩小,甚至可能解散。网络环境下必须对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做相应的转变,使之适合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存在,不在于其所用实物资产,而在于其组成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于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保持一定的业务联系,并持续发展着。只有确立网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新的前提,才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现企业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3.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

会计处理过程的进行,无论是结算账目、编制报表,还是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以及提供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各类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完成。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会计传统分期规定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坚持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可以使企业会计处理有共同的时间维度,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于网络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会计分期假设也应有所调整,会计期间可以进一步细分,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也不能无限细分。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定时间的会计信息,才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连续性和周期性的全貌。

4.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最好的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货币计量标准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等内容。在货币计量假设下,各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运转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公司经营绩效和经营状况的考察,也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信息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非货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性,加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对于网络交易,会计计量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结果,再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由此制成会计报表。通过不同货币计量单位的计量和换算,既可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又可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务的转变

为了应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会计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的需求。

1.对会计人员要求的转变

会计核算是传统会计的主要业务。会计人员只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会计信息,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的状态。会计信息化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日常会计处理走向财务管理的前沿。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从数据记录、计算,到财务报告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完成,会计人员不在束缚于单调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将精力转向财务管理的前沿。会计人员要学会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找到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揭示隐藏着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会计人员要能分析和构建相关信息处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运用,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新的转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有关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运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

信息经济发展使会计运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发生了实时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结,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实现集成和同步。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将生产和经营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网络,自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形成可以高度共享的网络数据结构系统。会计管理层次减少,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代替原有的垂直的组织结构,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库内汇集了各方面、各种类的会计账目数据,企业各层级人员可随时调取和处理数据,企业管理机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和调节指令,管理企业生产和资金的运动。新的信息化会计系统由此形成。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信息生成和处理、企业管理决策和调节政策依凭等多重功能,在企业人财物的流动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实现了销、数据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决策系统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日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3.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财务核算要用人工记录数据,造册做账,制定财务报表等一系列运作方式得以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人工操作流程可以大大简化,在基本的凭证数据输入系统之后,过去的许多报表、注册的项目不需保留,因为这些项目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程序运行得到结果,账簿可以自动生成并显示任意一项会计数据。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自动地生成。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系统相互联结、沟通,输入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共同构建,传统的企业垂直型的学习传递系统,逐步被水平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所取代。

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分别登记总项目账与明细项目账户,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核对总项目的记录数据同明细项目记录数据的一致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除账证核对以外,原来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成为不必要的事务,人工操作完全可以省去,有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即可给出账账、账表之间计算的结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账簿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账表信息数据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为适用。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使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4.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