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运营范文

农产品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运营

第1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物流管理;安徽省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搭建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促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水平也有了提高。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安徽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的农业大省,加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与运作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鲜活农产品物流供给端是农民,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时效性强

鲜活农产品物流和其他行业物流不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鲜活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维持的实际时间较短,有的产品供应还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比如蔬菜、水果的采摘时间不同,上市销售的时间也就不同,如菠菜、白菜、苹果、桔子等。水产品的捕捞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鱼虾在离开水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非常短。肉蛋奶等产品的生产、供应也有时限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在采摘、捕捞后,容易发生腐烂的现象,不容易保持新鲜,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对包装、运输、仓储环节的技术条件有相应的要求,而物流活动经历的环节众多、流程较长,装卸搬运中难免发生震碰撞,所以货损在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时有发生。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复杂。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地比较广泛,农产品的品质丰富,种类繁多。蔬菜的种类有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等。水果有杨梅、樱桃、葡萄等。水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肉类常见的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鲜活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量、规格各有不同。产品的品种多样,生产的产地地域不同,对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就有很多的要求,需要相应的低温库、气调库、保鲜库、冷藏库等储存。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规格不一,运输的条件也不一样。配送环节,种类不同、气味各异的鲜活农产品不能交叉混放,对配送的次数和规划有较高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部分农产品进行买卖的主要场所。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渠道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渠道不多,途径过少。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模式单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适应对农产品供给品质的要求。流通渠道的主体一般经营规格不大,经营范围相对分散,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采购环节中,主要是个体户、中间商贩收购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完善。销售环节中,主要场所还是农贸市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村经营户,主要通过集市销售鲜活农产品。农民对新的销售不熟悉,产销不能对路。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建设来说,以目前的物流基础条件,农超对接依然存在大规模推广的难题。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中,个体零售为主,外部的支持不足,合作组织没有做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及指导农户搭建销售渠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民的需求。有时鲜活农产品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还出现难卖的现象,市场上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鲜活农产品短缺的现象。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冷链投入不足

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对仓储、运输、包装的要求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冷链物流的意识不强,鲜活农产品物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流程还是在常温物流状态下流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技术手段,低温、冷冻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鲜活农产品的损耗极大。鲜活农产品的供应者一般以农户居多,在采摘、捕捞之后很少能够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低温、冷冻储存,农产品保鲜不过关,在季节比较炎热的夏季,损失更大。运输中农户自己运输的比较多,对设备投入较少,使用冷藏车辆的不多,有的还用敞篷车运输,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鲜活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不能对鲜活农产品物流进行高效的运作管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物流系统整体运营绩效不高。鲜活农产品物流包括鲜活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信息传递的有效、准确。物流信息传递必须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保持通畅,贯穿全程。鲜活农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品种众多,容易腐烂损伤,这就对物流管理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在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的同时需要了解市场状况,获取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销售状况。在实际运营中,农户往往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没有恰当的途径去获得市场的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也反应迟钝。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没有弹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处理不好,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承受市场压力比较大。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高效传递,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信息,就会出现盲目生产、供过于求的问题;也可能出现供小于求,库存紧张,市场缺货,导致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物流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广泛应用。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不广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地方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处理不够高效,没有集中的鲜活农产品物流调度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是信息提供者,但其自身对电商交易模式了解不足,又没有相关的培训辅导,对电子交易方式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提供专业鲜活农产品信息的网站不多、服务方式不灵活,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同时,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程度高,而农村地区信息化普及率低,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地区之间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响了区域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的高效运作。鲜活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鲜活农产品质量的跟踪和追溯上面就会出现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建立农产品身份认证,不能很好地贯彻鲜活农产品准入制,难以对鲜活农产品采用溯源制,无法有效保障鲜活农产品的安全。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改进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鲜活农产品品种丰富,产地和销售地域分布广泛,需要物流合理化运营。优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物流公司和农产品供应商合作的桥梁,减少物流不合理的环节,加快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速度,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多样,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方式众多,但主要的形式还是依托区域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从产地批发市场流通到农贸市场和大小型超市。通过农企对接和农超对接的多种合作方式,促使批发市场、大型生超、物流企业共同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组织形式,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从供应地快速运输到销售市场,供应市场消费。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容易腐烂,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方式比较灵活,在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加工中能够投入专业的物流技术保障鲜活农产的质量安全。鲜活农产品一般需要冷链物流的服务。对于农户来说,自己投入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辆的代价太高,而从事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难题。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能够参加供应链联盟,共享物流联盟的资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物流网络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在共同配送、集货运输上面,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减少运输的成本,优化物流配置。

(二)加强冷链建设的投入

鲜活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存储和运输中容易发生损耗变质,在农产品生产后提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增加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要推动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对设施设备的投入较高,在运营中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冷链物流环节的标准。物流企业需要全程监管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服务的形式从单一的冷藏服务向综合冷链物流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扩大冷链物流应用范围,从水产品、肉制品向水果、蛋奶等多个品种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完善,促进冷链物流服务专业化,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发展,从供应商就开始采用冷链技术,推动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配送服务。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配置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车辆,推动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购置保鲜预冷的设备,高效地使用冷库。

(三)促进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

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及时对解决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从信息平台建设来说,企业必须推广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信息齐全的农产品信息供需网站,及时更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对农户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物流信息知识水平,及时提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信息网络。在农村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部门要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章胜勇,时润哲,于爱芝.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优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31(6):10-16.

第2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海吉星”的理念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端品牌。

“海吉星”英文为Higreen,英文意思是“你好,绿色”。

“绿色交易”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理念。

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价值。

“海吉星”市场的硬件建设、软件管理、员工行为、客户培育工作理念和行为,都必须是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的。

目前,农产品公司旗下投资建设的海吉星品牌市场有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海吉星旗舰店)、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十余家。

“海吉星”运营模式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海吉星”运营模式是以“绿色交易”为核心的“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水平管理、高规格服务”的批发市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海吉星”规范标准为支撑的。同时,“海吉星”运营模式汇集了农产品公司在工程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综合环保等领域的多种创新性成果。

(1)高标准的前瞻性设计建设

海吉星市场的设计建设充分满足“绿色交易”的需要。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和硬件建设,以及高效的交通物流组织,确保农产品快速集散流转,有效保障商品鲜度;注重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交易大棚装设空调,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实施环保节能项目,市场建有污水处理回用站和固体有机垃圾回收站,并采用节水设备、雨水收集、节约水资源虹吸屋面的设计,利用太阳能、集中空调系统等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

(2)强大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以中央电子结算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市场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商户提供物流平台、融资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在线商检、在线报关、会员中心等信息化增值服务。同时,公司对新建或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软件管理体系升级上,着重打造现代化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在线档位管理系统、商品备案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全国统一的海吉星客服中心等。

(3)健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制定商品准入、商品追溯、检验检测、食品安全巡查各类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通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积极推进多品种中央电子结算模式,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4)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

海吉星市场通过对客户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市场运营体系和建立上下游客户互动合作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及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交易需求,以此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客户经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平抑物价。

(5)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第3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一、黄冈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发展背景

黄冈市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城市,地理环境较好,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有优势。为了摆脱贫困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发扬“绿色人文”的农业文化,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是实现农业精准扶贫的必经之路。

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来看,作为重视农业发展的黄冈市,此次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处于创新性改造的核心地位。对于黄冈市发展现代农业而言,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运营模式。

2.发展现状

建立农业观光园,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逐步实现市校结合,是目前黄冈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

(1)增长方式:数量增加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在黄冈市农田里,水稻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粮改饲”“油菜―再生稻”、“两种三收”的高效生产模式得到推广。黄冈市加快了良种引繁推广步伐,建立一批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如2016年上半年,黄冈市建立了市级标准园13个,其中茶园3个,药园4个,桑园2个,果园4个。同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大办样本示范点,推广中稻再生稻、春秋青饲玉米连作、虾稻共生等高产高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入较单纯种稻可增收1800元以上。

(2)农业功能: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黄冈市举办了英山茶叶节、蕲春李时珍医药文化节、武穴油菜花节等一些大型活动,使农业内部发展潜力被充分挖掘;休闲采摘基地涌现,如:麻城市纯阳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浠水金藤葡萄休闲农场、猕猴桃基地,黄梅蓝莓基地,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经营形式: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黄冈市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企业向功能园区集中。黄冈市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组建以生产、销售、科技、农技等为合作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00家,其中种粮大户1373个,家庭农场42家,粮油专业合作社199家,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96家,规模以上养殖龙头企业(基地)358家,牧业专业合作组织1503个。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稳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2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2家。

3.“互联网+农业”发展

黄冈市的“互联网+农业”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扩大农业对外宣传和合作,强化农产品产销接。第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制定“智慧农业”科学发展规划,加快与农信通、普天信息、电信、移动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的数据汇聚中心。将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实现农业信息与广大农户和企业精准对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化。第三,加快了推进“市校合作”。加快与武汉高校在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是在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全民脱贫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研人员缺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支持。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黄冈市留下了大量重点高校的人才,但相对而言,专业技术型人才仍然缺乏,例如农业科技人才。

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新技术密不可分,而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上有很多局限性,针对农业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风险投资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

2.特色农业发展缺乏特色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以及观光旅游区入手,黄冈市某些贫困县虽本着“特色农业”的思想不断发展特色旅游区,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使得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对黄冈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创建一村特色农业品牌

延续“一村一品”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对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自己的农业观光园,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2.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强农业培训

在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方面,需要黄冈市市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愿意留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黄冈就业创业,需要为高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研究条件,逐步扩大受益人群。同时,针对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发展完善的产业链,综合形成农村经营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受益。同时,可以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当地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获取发展收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忠,“互联网+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

[2]宋小路 赵丽艳 李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低碳规划设计路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

第4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加工、运输、销售。在这五个方面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所对应的主体存在,即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资料加工者、生产资料生产者和生产资料销售者。只有在这几个主体之间的每一个节点都达到无差别化的运作,才能达到耗费资源最少、对环境影响最低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卫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绿色采购阶段。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是从绿色采购阶段开始的,只有从采购阶段严格控制污染才能在供应链以后的环节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农产品的绿色采购就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在种子、化肥、饲料等方面的采购绿色化。在生产者的采购过程当中要着重注意材料供应商所提品的质量、价格、运输区间以及交货日期等信息。而供应商也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生产者的需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供应商除了要对购买材料的生产者负责,同时也需要对环境负责,要确保自己所提供的原材料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害。在这些基础上还要考虑自己所提供的材料的先进性。要根据绿色供应链原则,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2)绿色生产阶段。所谓的绿色生产就是指生产商在进行生产活动中,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前粗放式的产业经营理念,走一条高效、节能、污染少、产量高的新型生产道路。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3)绿色加工阶段。绿色加工阶段不仅仅是对生产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第一步,必须要确定生产者所提供的原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比如对生产者在生产期间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资要进行检查。第二步,加工商要选择对产品没有二次污染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这一环节无懈可击。(4)绿色营销阶段。绿色营销顾名思义就是销售者将生产商所提供的农产品卖给消费者的过程要绿色化。绿色营销相对于普通的市场营销更加注重对环境的责任,也更加注重打造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开展绿色认证,向消费者传达绿色信息,宣传绿色农产品对人类自身和环境的效益,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对“绿色”的认识。(5)绿色物流阶段。绿色物流阶段也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部分。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中第一就是和普通的物流一样,进行绿色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工作。而第二方面则是逆向物流。例如,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废弃物,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废弃物,从而得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需要绿色物流所承担的。

绿色供应链下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基础设施明显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对于日渐上涨的公众需求不能及时满足。供应链上的农产品物流环节基本上是以自然物的流通形式进行流通,其物流设施落后,现代化设施少。仓储环节、检测环节、保险环节、转化环节等都没有达到绿色供应链所要求的标准。在包装环节,很多农产品包装直接采取竹篓和编织袋的简陋包装方式。在运输途中,竹篓和编织袋不能有效保护好农产品,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害较大。而在装卸过程中大多数地区还采用人力装卸方式,缺少自动化的装卸装置,这极大地影响了物流所需时间。(2)农产品物流集散地配置差。大型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批发市场处于一种基础设施差、占地面积小、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在小规模的批发市场中,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进行产品的质量监管和环境监测。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而大型的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这些现代化产品的物流据点覆盖面还太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3)缺少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我国现在的农产品主要生产者从事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生产,并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规模。由于生产者之间相对比较分散,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导致信息的传播速率很慢,许多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得不到传播,所以急需一个能够把市场、物流、生产商全部联系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可以农业产品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农产品物流中绿色生产链的具体要求。(4)农产品缺少附加值。在我国,农产品进入市场大多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进入的,生产者大多没有能力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没有加工的农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农产品丰收的年份,大多数生产者将没有进行加工过的农产品一瞬间投入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大部分农产品无法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由于技术落后,无法将农产品做到有效的保鲜加工,很可能致使很大一部分水果蔬菜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绿色供应链下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于绿色供应链之下的农产品物流,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落后这一桎梏。基础设施是支持物流高效率、稳定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立大型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地。具置的选择必须接近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同时与周边的大型批发市场、综合超市的距离相对较近,或是辐射周边地区兴建一批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次,要提高道路的通达率。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农产品未经过加工,保质期很短,只有保证道路畅通无阻,才能达到农产品的价值最大化。第三,要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大多数的农产品生产者都不具备农产品加工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的收入。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可以对暂时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冷藏处理。最后,要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评定系统。对于农产品进行定级检测,同时可以检测农产品本身的农药残留,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建设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网络是将市场、生产者和客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只有在互联网上才能进行最短时间之内的最有效的沟通。农业信息网络要切实搞好市场的信息咨询服务,加快市场信息的传递过程,为生产者和客户之间打造良好的交流平台。其次,要建立绿色供应链主导下的农产品网络化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农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营销和物流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完善的整理,以便建立具备统一价值体系的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库。(3)着重发展农产品的正向物流。所谓农产品的正向物流就是包括产品的装卸、运输等的正常市场物流。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特别是在农产品运输领域,缺少一个领头羊。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推进小的物流企业合并重组,增长自身实力,建设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农产品物流。其次,还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运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依靠农业信息网络提供的信息,更好地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第三,务必要实施品牌战略,不能再让农产品继续默默无闻,只有品牌才能打开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给农产品带来最大的附加值,也只有品牌才可以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舒心。这同时也是在绿色供应链的要求之下需要达到的标准,对农产品的利用效率更高,对环境的污染更少。(4)推进逆向物流的发展。技术创新是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逆向物流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的革新,更多的是应用在农产品对于减少环境的污染方面。其主要的任务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后的回收和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已经开始广泛实施的主要有,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玉米秸秆、菜叶等就地还田而不是做其他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而且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废弃物,同样这些废弃物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回收再处理,变废为宝,重新进入生产资料的循环当中。在某些方面来讲,绿色供应链下的农产品逆向物流就是一种循环经济的体现,通过让原本的废弃物进行再次或者多次的循环利用,充分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大大的减少。

第5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农副产品收购:现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8)-0063-04

一、甘肃省农副产品收购与现金运行的主要特点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呈逐年上升态势。甘肃省现金收入渠道主要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储蓄存款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比重较大的是储蓄存款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2013年储蓄存款收入占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的75.7%,商品销售收入占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的6.8%。甘肃省现金支出渠道主要有:工资性及个人其他支出,农副产品收购支出,行政企业管理费及经营费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储蓄存款支出,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其他支出等。其中比重较大的是储蓄存款支出,2013年储蓄存款支出占金融机构现金总支出的76.8%。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在现金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常年维持在2%-3%的水平上下波动,除有较大的不可测因素介入,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不会发生明显的趋势变化。

甘肃省农副产品收购及现金支出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农副产品收购支出是影响现金支出的因素之一。“十二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发展,农业的首要地位、重要地位和基础地位得到确立,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总产值不断提高。2013年甘肃省主要农副产品粮食、油料、棉花、水产品和水果的产量分别为1138.90万吨、69.27万吨、7.05万吨、1.39万吨和391.37万吨,近5年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3%、3.82%、-5.22%、3.36%和8.20%,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增产较多。同时,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部分农副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农副产品的增产及市场需求的扩大直接导致了收购量和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扬,以致农副产品收购支出成为影响现金支出增加的因素之一,但是占比较小,并保持平稳,没有较大波动。

(二)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和“转账”回笼的特点,导致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不断增加。一方面,农副产品的出售人是农民,每个农民都是相对独立的农产品生产者,一般未在金融机构开设结算往来户,加之农村结算手段相对落后和农民对现金的偏好,农副产品的收购绝大部分是现金结算,使得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提现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收购企业把收购的农副产品销售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销售基本上是以转账方式体现资金回笼,收购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同样以转账方式进行,使银行资金运动表现为“现金”支出、“转账”回笼,由于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投放和转账回笼的交替性,银行现金投放不断递增。

(三)农副产品收购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使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也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点。甘肃省农业经济由于较多地依赖自然因素,现代化程度较低,农副产品总产值指数相对增长缓慢,而生产、销售的季节性很强,从而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呈现较强的季节性起伏。6-9月份是夏粮、油菜籽和棉花收购旺季,10-12月份是秋粮、烤烟、药材和马铃薯收购旺季,在此期间,金融机构的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大幅增加,并且基本上以现金的形式投放出去,转账结算很少,这就使得省金融机构现金支出长期呈现出上半年投放少,下半年投放骤增的特点。但是,2008年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的出售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农副产品所有者已经不再因循于夏、秋两季集中出售农副产品,而是取向于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或出于对货币需求非迫切性的动机,长年销售的市场行为开始出现。农副产品收购开始出现由季节性、集中性逐步向长午性和分散性转化.导致现金支出也浮现出均衡性趋势。

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变动与甘肃省现金支出相关性分析

(一)农副产品价格指数与甘肃省年度现金支出呈低度相关。结合图表,采用Eviews相关性回归分析,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现金支出二者相关系数为0.32,呈低度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现金支出二者相关系数为-0.39,不相关。

(二)农副产品价格指数与农产品集中收购期间现金支出高峰高度相关。甘肃省农产品集中收购时间为每年的第三季度,以2006-2013年每年第三季度现金支出量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做Eviews相关性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5,呈高度相关。以2006-2013年每年第三季度现金支出量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做Eviews相关性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8,呈高度相关。

第6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摘 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出现的新领域,它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流模式新变化,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在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现有运作模式的例证分析,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完善政府提供法制的规范和保障、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实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进程。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起步较晚的原因,导致其技术及管理水平发展缓慢,并且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往往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不是以自己的国情为根据,而是盲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最终导致产业链的崩溃,企业的倒闭。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以期构建新的运作模式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高效整合。

一、现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的局限性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一环,都涉及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和消费者。在对南京农产品物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现状如图1所示。

农产品物流模式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者、批发零售市场、销售商和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中,初级农产品(未加工)的销售占大多数,导致流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在时间效率上不能适应鲜活农产品销售的形式,所以相当多的农产品由于价格和数量的不对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产品物流中发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下:

1.发展不完全的批发市场。主要体现在:一、农产品物流设施不完善、物流设备落后,比如冷库的建设;二、由于对农产品的保鲜处理比较落后,农产品又是非标准化的,导致无法公开和公正司法拍卖,只能实现现货交易,贸易方式比较落后;三、由于发展不健全,所以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信息技术有待加强。

2.农产品安全成本高。体现在单个农产品体积小,所以操作上的不规范难以监控,再加上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不过关,导致的种种问题将直接造成农产品成本的提高,所以作为主要销售平台的农贸市场更要保障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3.农业物流处于无序状态。农产品生产者尚未充分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对商品意识的缺乏,缺乏营销观念、不注重信息的传播、不注意货物的包装、不注重品牌的发展,导致一种无序状态农产品物流。

4.供应链节点间的信息流不畅通。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上的信息不通畅,对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例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1.南京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现状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价格控制,供应链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在每年十月和十一月本应是南京城区大部分蔬菜优惠幅度大的月份,秋天蔬菜比较长得快,尤其是南京自己产的叶菜类,这个时间段刚好市场上多见。在十月份,南京本地蔬菜的售价是大约为4.69元/公斤,尽管比九月份的平均售价5元/公斤有所下跌,但十月份的阴雨使得南京本地产的蔬菜售价不断往上涨,矮脚黄青菜曾卖到十四元每公斤。十一月份以后,连绵不断的阵雨和不经意来袭的冷空气,蔬菜的正常生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所观测数据显示,十二月份三十个蔬菜观测的品种售价为5.22元/公斤,其中大约二十二个品种往上爬,大概八个品种往下降。

所有观测的数据表明,南京市r产品供应链在销售过程中对价格的控制不到位,说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加工、配送、储存等增值环节还没有充分完善。另外,从国家层面说,我国的现在实施的宏观调控重点是在工业上而非农业,因为农业的生产情况变化非常大。与此同时,我国对农业生产的调控比较落后,缺乏前瞻性,例如:很多都是对生产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修补。这也正是我国农产品价格涨幅不定的最主要原因。

2.南京市实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就江宁众彩的智慧公共物流市场模式而言,南京周边的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农产品物流基于绿色供应链下,如果要发展,必须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挣脱束缚。通常情况下,物流高效稳定的运转依托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撑,想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解决后期生产减损的问题,就得多多引进先进的农业供应链产业化技术。大到农业企业小到农村合作社,对他们自主培育品牌的热情要多多支持,这样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挖掘出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农产品供需,增加销售额。在南京高淳、溧水和六合等地区,农村农业信息网还不健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朝着智能化网络的发展方向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农业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发展向前。

3.南京市进一步实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生产地要购置农产品加工设施,如果具备加工能力,将大大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其次,要规范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及评定程序,在检测农药残留的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定级检测,便于日后更好地管理,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障。

(2)加快建设农产品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进行最有效的沟通,生产者、市场和客户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库,农业信息网络成为了加快信息传递的纽带,为生产者和客户提供交流平台,整顿农产品原材料从采购到销售这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系统进行整理和完善。

(3)推进逆向物流的发展。对农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除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除了秸秆还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废弃物也可以变废为宝,重新进入到生产资料的循环中去。

(4)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构建

为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商的融合,将构建更先进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扩大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将建立以农业种植为基础,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把控、农民收入的提高的运作模式。图2所示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对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

首先,我国目前关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规范,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清理,首先得熟悉现在的形势和发展需要,才能完善并规范相关的作业流程以及加工工艺。同时,工商、药检、环保、质检等联合执法,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要彻查严查。其次,要将工作主线定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找出并解决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各项工作。最后,要完善检验检疫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信息统计和监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加强政府对法制的规范和保障

国家应对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政策实施有所A斜,并制定有关政策进行支持和加强干预,促进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国际上,对外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在进口国外农产品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国家的本土产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信社工作队伍,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法。多多宣传政策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建设寻求新的投资,增加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加快形成跨境一体化建设,实现双赢局面。

3.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

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建设绿色资源数据库,分析并提供绿色制造、绿色管理技术、绿色交通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源,为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实施提供信息和情报支持,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完善软硬件产品的检验和检验体系。推动智能报警、精密生产、精准营销等体系,利用大数据,加速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建立,质量安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可追溯系统的分布。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整合环境等信息,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张D,马林.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6,(07).

[2]李平荣.浅谈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对策与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第7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电子商务;苏北经济

一、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子商务是新兴的先进商务生产力。利用电子商务为农业乃至为“三农”服务是信息经济时代的大势所趋。2007年,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一年,涉农网站已经发展至6300多个,农村网民数量突破 3700万人,网络已经成为助推农村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几乎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方面。2008年农业信息化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新阶段,各方面的投资和关注非常多,但只有那些能比较明显地帮助政府有关部门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对企业的盈利起到支撑、为个人和家庭带来实实在在便利的应用,才能持续有所作为。

以“三农”为主要对象的网站是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和普遍形式。这些网站的运行水平和绩效,是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表征。考察它们,尤其是农产品商务网站,能使我们清楚把握农业信息化的实际成效。本文以苏北地区较为活跃的农产品商务网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实际情形和运营状况,试图显示苏北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苏北农产品商务网站运营情况分析

(一)苏北农产品商务网站运营基础环境分析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5市。从自然区域和产业分布来看,苏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主导区域(见表1)。总体来看,苏北地区的农业产值占全省一半以上,但以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56%)只为地区GDP贡献了19.49%,人均收入明显落后于全省水平。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下,有必要依托新的生产力方式来促进苏北农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商务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实践来看,服务于“三农”的网站包括:独立运行的农产品网站,各市、县农林部门的门户网站,江苏乡镇信息大联播平台中各乡镇分点,气象部门的信息服务网站,金农网(省略)的地区分站(各市县均有),农业企业网站,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的农业版块,农村手机短信服务,三农热线服务等。本文主要考察服务于苏北“三农”且独立运营的农产品商务网站。

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江苏省于2005年启动了《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规划(2005-2007年)》项目,省财政对苏北地区按60%的比例予以补助(相应的苏南为20%,苏中为40%),其中就设置了地方特色农业网站建设的推动措施,大大促进了苏北农业信息和商务类网站的发展。网络调查显示,目前苏北地区较为活跃的农产品网站有20多家中,其中16家为江苏省农业特色网站,占全省特色网站的32.7%(见表2)。

在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项目刺激下,农产品网站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信息化进程,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宣传了地方特色产业,扩大了影响,提升了产业知名度。如盐城江苏啤麦网、东台西瓜网等特色农业网站,有力地推介了当地啤酒大麦、西瓜、大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特色农产品流通,保障了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苏北农产品商务网站运营现状分析

农产品商务网站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络,围绕农产品(主要是当地特产)进行相关产品、技术、企业、环境等信息宣传和供需匹配,更为深入地是农产品流通提供交易服务,其对象为有农产品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为当地农业生产有投资赣的网络用户(包括企业和个人)。笔者根据江苏农业网(jsagri.省略)及相关网站链接的引导,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网站信息(见表3),并进行了持续近半年的跟踪访问,把握苏北地区较为活跃的20余家农产品商务(信息)网站的运营情况。

1、基本信息分析。从网站的经营范围来看,每个网站都能围绕一个或一类农产品进行服务,涉及米面粮油(1家)、蔬菜水果(10家)、肉禽蛋奶(5家)、苗木花卉(3家)、药材(1家)等几乎所有的农作物范围,经济作物占绝大多数,均有当地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的背景优势。其中以蔬菜水果类居多。媒体信息反应,中华果都网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的榜样。基于业务内容的网站名称和域名设计上,各网站的中文名称都能表现出核心业务(农产品),大部分冠以“中国”、“中华”字样,谋求在该产品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其余也体现出区域性的地方性的概念,尤其是“盱眙龙虾网”更能实现有效依托原产地来打造农产品品牌的作用。域名多以中文名称的拼音或拼音首字母的形式来设计,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从网站使用角度考察,流量排名能作为主要参照指标。总体来看,苏北地区的这些农产品商务网站在互联网上的流量表现均不高,这可能有很多原因。ChinaRank网站排名数据显示,处于100万名之内的只有7家,占1/3左右;超过1/3的网站没有排名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网站在互联网上的活跃程度相当低。近几年颇有媒体影响力、曾经获得过中国农业网站100强的中华果都网却表现平平,反映出其缺乏持续的互联网活动效果。从主办机构来看,3家由政府部门主办,4家由企业主办,其余均由相应农产品领域的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或协会)主办。农业有其天然的弱质性特征,农民个体处于分散状态,单靠农民自身完成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所有活动相当困难,政府在此领域发挥一定的组织作用是有效的,不过从现有的3家网站来看,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站偏重于为农业提供的“电子政务”式服务,招商引资、政策资讯和部分网上办事占据了主要位置。企业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他们更多注重于自己的产品和企业运营,覆盖面较小,对农民的带动效应较低。由合作组织牵头开展的网上农产品信息与流通服务则较为完善,能较好地围绕既定农产品、在相应的领域开展网上商务活动,笔者认为这种组织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发展。从规范管理来看,虽然所有网站都有相应的归属机构,但按照互联网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登记备案的,只有10个(拥有独立的ICP号)。

2、设计运营分析。从栏目设置来看,各网站基本上能围绕具体农产品进行设计,通过产品信息、企业信息、供求信息及新闻快讯等栏目,满足用户基本信息需求。但调查浏览发现,多数栏目的内容却远远不能达到应用的效果,30%的网站存在多半栏目空置的现象,有栏目而没内容,或是只是网站建设时用的简单信息内容或者用于测试的无市场价值的内容,超过50%的网站内容最新更新的信息仍然是2007年以前的内容。从页面布局来看,由于网站均由第三方的信息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布局上都遵循了网络用户的一般偏好与使用习惯,框架结构较为清晰。其中有8个网站采用了同一个设计模板,仅仅是在相应的名称上做了些变化。由于上文所述内容贫乏现象的存在,大大削弱了这些网站在具体农产品上的商务吸引力。从网站功能来看,所有网站均以“信息”为主,没有沟通交流、谈判签约、支付物流等交易功能,仅中华果都网、华夏药材网有“交易”的功能设置,却未能真正有效地使用。从用户访问视角来看,网站易用性、安全性、友好性等要素,并没有得到重视。有“搜索”和“网站地图”功能的网站相当少(不足15%),网站操作流程不明确;部分网站的网页打开后,有不安全的插件下载现象,影响了用户正常使用。从市场推广来看,简单的单向信息主导下,网站运营方没有足够的推广方案和措施,除了在江苏农业网上见到部分网站链接外,没有任何网络推广行为。

三、苏北农产品商务网站发展思考

笔者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当前苏北地区农产品商务网站已经有一定的数量,覆盖到多种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产品)范围,但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要求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

网站宣传力度小。网站建成开通后,网站建设单位未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媒体作多方位的宣传,导致网站知名度低,上网者少,利用率低。

网站资源价值低。决定网站价值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用价值大的信息非常缺乏,不能全方位、深层次反映特色产业,没有做足“特色”这篇大文章。

网站商务功能弱。农产品商务网站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商务”上,但目前苏北的这些网站均只处于很低水平的信息化阶段。

网站运营管理粗。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但调查显示,苏北地区这些网站运营单位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仅是为了获得某些资金项目,或者迎合上级部门要求而为,采取简单、粗放式运营管理,效果不佳。

由于以上原因,苏北地区的农产品商务网站在引导、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效用并未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经济欠发达、以农业为主导的苏北地区,在发展“三农”经济中,应该在树立现代商务意识、培育有效市场主体和提供有效的政府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充分把握现代商务发展动向,深入理解商务力的作用和本质,树立现代商务意识,将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产品流通领域。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组织、协调、集聚作用,努力带动“三农”经济的发展。

第8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 供应链 物流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农产品市场,一边是农户低价亏本贱卖,一边是消费者对当前的高菜价十分不满,高昂的物流成本既让从事种植业的农民苦不堪言,也让大部分消费者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据调查,农产品从收购到批发会加价25%左右,从批发到零售又会加价50%左右,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使农产品最终消费价格相对农户采购价格甚至翻几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价格巨大鸿沟,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总量有较大提升,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并不断优化,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更能带动我国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层次过多,专业化程度较低

传统农产品从农户生产的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众多,包括产地收购商、农产品运输机构、销地市场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多次转运,农产品大多数是已损物资,转运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自然损耗,转运次数越多,这种损失就会越大;另外,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保鲜时间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运输条件要求较高的设备在运输中为农产品保鲜,供应链环节的增加无疑会增加运输时间,从而造成农产品因为保存时间过长而腐烂变质最终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般而言,农业企业大多数由于自身资源有限,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最适合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模式。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如收购商、生产企业采用自营物流,这种物流模式使农产品生产企业不能专注于核心业务,投资资金分散,从而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采用自营物流时,由于缺少专业性指导,一些农产品需要采用冷链物流却采用普通物流,包装、运输等物流环节和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也不符,这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因人为损坏原因导致的损害。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价格的高涨,并不是生产成本过高,流通中的损失率以及各项管理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时导致市场价格持续波动的主要原因。

(二)种植农户分散化,使农产品供应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大部分是产地农民,他们分散经营,种植的规模较小,而农产品受自然状况影响很大,而农户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其生产经营技术落后、抗自然灾害的风险低等特征。分散的农业种植、分散的流通加工,再加上各自独立的自营物流,大大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使农产品供应链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较低

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是连接供应链中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共享的信息能使其生产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农产品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其二,信息化技g平台在各经营主体之间差距较大,信息化水平不平衡,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这使得农产品生产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求信息不能在供应链各环节中有效共享。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信息共享渠道不合理造成了农成品供应链中严重的信息壁垒,这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增加了农产品经营者的市场风险,最终是消费者为这种低度信息化水平导致的高价格买单。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对策分析

(一)大力推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大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这种模式物流成本高,运营风险大的特点。而在农产品物流中采用第三方物流,对于提高运营专业化水平、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运营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在产品经营中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其次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或者采用专业化的仓储、运输、包装设备,大幅降低农产品各渠道的损耗;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市场地位和专业水平整合流通环节,加强各环节的沟通协调,降低农产品物流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终降低产品消费价格,获得市场,实现农产品产、供、销各方共赢。

(二)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处于发展初期,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低、信息化各环节不均衡是当前农产品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一方面,我国政府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如南京众彩物流、山东寿光物流园等生产、消费环节信息化平台在政府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经营中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信息平台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信息闭环,难以实现信息高效、低成本在各农产品物流平台的转换。所以,目前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问题不是大力新建新的农产品信息化物流平台,而是如何高效利用现有平台。而实现物流平台信息系统一体化是坚决当前矛盾的主要措施。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各主体的均衡化发展,特别是生产种植环节的农民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提高农民获取农产品流通、消费环节的信息能力和积极性,从而在一体化过程中提升信息的效用;另一方面,建立以农产品某环节为核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解决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是建立信息一体化的关键。

第9篇:农产品运营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网络营销;研究策略

中国地域辽阔,农产品类别相当丰富;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有着很大的消费潜力。以前的销售模式很落后,造成消费者对其越来越不认可。所以企业要生存,要适应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所以,农产品的深加工就悄然诞生。下文就怎样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怎样实施网络营销进行解析。

1实行农产品深加工及企业网络营销的意义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在网络平台基础上,收发和配送农产品。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行网络营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快速而高效地获取市场信息;有助于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为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发挥品牌优势;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新时期,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上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还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新产品的宣传推广,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显著[1];可以和客户建立良好的网络营销方式,使产品营销一体化,也使消费者更好地享受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

2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的网络营销产生的问题

2.1企业自身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营销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最初,大家都会觉得网络具有虚拟性,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投资就会有一定的回报。所以,即便国家力推网络营销,其产品的网销模式在本质上也没能得到改变,使其效果不理想。

2.2网站的管理还不完善

在初始阶段,对网站的管理还不完善。尽管企业利用网站了自身产品的信息,还作出了宣传,但网站不具特色,所以在体现产品价值方面不全面,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就是网站应用不全,未能达成和消费者的良好沟通,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所以降低了消费者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做推广时策略的不健全。

2.3外部的环境问题

对于我国的网络营销,在发展技术上的问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国才开始以网络的销售方式运营,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在观望。又由于较多的农产品及深加工的位置都较偏远,这虽有利于产品的加工,但偏远问题的确会造成交通运输的极大不便,而多数农产品的加工者不熟悉网络营销,从而在利用网络销售的模式上没有积极性,因此要达到网络营销目的有很大的难度。

3新时期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

3.1提高网络意识,更新营销观念

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网络的舆论宣传,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公信度,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官方网站,改变消费者传统的购物观念,让其接受网络消费这一购物模式,以此来确保企业网络销售渠道的畅通;企业领导层或决策者应该正视网络营销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大对企业网站运营及网站广告的重视,以发挥企业网站的应有功效。可以说,只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了对网站的高效利用,那么它就可以将网络营销真正地变成推动企业发展的一大利器。

3.2构建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

为了建立完善地网络营销环境,促进相关企业更新现代化营销模式,就需要改善网络营销的环境,其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增强网络基础建设。想要良好的网络运营必须有较好运营环境,所以这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责令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配合,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和管理部门维持良好关系,确保推动网销的顺利发展。建立安全的网络营销类法律体系。进行网络营销也需要法律的保护,这样才能确保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因此,法律类的监管部门就应出台相关的保护策略进行配合维护,以促进农业产品深加工及企业的发展[2]。

4结语

通过对我国目前网销模式的分析得出,传统销售会被网销取代,它能够很好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让深加工企业的营销有良好的循环模式。所以企业应该从不足中吸取经验,更新销售模式,为其深加工行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李凯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