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技术技能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在教学中很少安排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差,实验教师队伍薄弱,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高效开展[1]。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全卫强等(2005)认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建立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朱庆欢和赵永泉等(2005)提出应以学习单片机和EDA技术的应用开发为主线,构建了由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2]。任国灿和汪宋良(2010)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并通过实施项目训练、岗前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尚亚蕾和杨彬(2012)建立了以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核心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4]。戚淮兵和肖顺文(2012)构建了“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5]。贾艳丽(2013)通过企业岗位调研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三层递进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6]。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容体系和平台体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核心,实践平台体系是保障,如图1所示。

3.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通过分层训练模块来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实验、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通常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PLC和微机操作等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电子CAD实习、音频实习、视频实习、SMT制程与维护、电子测量与应用实习、电工中级考核证书实训和电路设计与仿真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电子产品综合设计、电子整机检修调试、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等。

3.2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第2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方法;兴趣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担负起培养思想道德合格、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集知识理论和实践技术于一体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综合性高,抽象性深、专业性强的特点。

一、当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书本的文字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要素的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生一般初中是学习成绩就很差,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知识枯燥、深奥,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出现厌学、畏难,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

(2)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一般的学校的还是采用原有的电工电子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这样的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汽车电工电子属于汽车类和电子类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同时具备擅长两个专业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只是让电工电子的老师去担任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涉及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一般电工教师就束手无策,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4)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方法单一,体现在多数教师主要还采取“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手段,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性,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简单的“机器”,不断灌输枯燥无味的理论,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吸收。

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2.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教学充满动感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掌握如何诊断与排除汽车电路故障以后,应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并让学生运用中间断路法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5.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工电子线路,因此,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上课讲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画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包括实验操作的作业,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于建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刘钢跃.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

第3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内涵 目标 实施

职业院校电子电器专业是一个很大专业群的总称,是职业院校面对人才市场需求,为适应毕业生不包分配这一特点而设置的。该专业包括电子、电器两大分支。电子产品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计和生产的各种产品;电器类产品是以电动、电热、电磁原理为基础设计和生产出的各种产品。每个分支按实际工作需要,又可分成若干个门类、工种。在笔者所在学院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衔接环节曾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近年来学院在电子电器专业教学中逐步引入项目教学法,既保证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实施,又使理论与技能训练同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内涵

项目式教学法是建构在任务驱动模式基础之上的教学法,是以理论项目与实训项目为引导,改变过去在电子电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做,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院校电子电器专业最关键的实践能力,避免以往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而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就业率较低的弊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岗位应用特性。以往的教学法照搬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方法,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

二、目标

根据教育部职教司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学院将电子电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在课程的开设上针对学生的基础素质,采用积木式教学法,将电子电器专业课分为两段教学,第一段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前半段,主要针对电子电器专业各工种共有的专业知识要求与基本技能要求开设,第二段教学安排在二年级后半段至三年级前半段,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开设课程。同时,为了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还安排一定比例的专业选修课,如音频与视频维修、制冷与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技术等,第二段教学具有“对口就业”倾向,课程设置上可灵活掌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调整设置。

三、实施

职业院校的电子电器专业教学通常已采用“双轨制”,即将理论与技能训练分别授课,同步教学。如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技能与训练配套使用,验证性实验归到电子技术基础,而电子技能与训练这门技能培训课程,主要根据电子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这样,理论课与技能课分工明确,更有利于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电子CAD中的项目“编辑、创建原理图元器件”为例说明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分析

“编辑、创建原理图元器件”项目包括认识原理图元器件及其元器件编辑器、修改元器件图形符号、制作元器件图形符号;知识要点是认识原理图元器件以及She Lib原理图元器件编辑器;学习目标是会对库中元器件的图形符号进行修改,会创建新的原理图元器件的图形符号,会调入自己创建的元器件库文件,并调出所需自制元器件。

2.任务目标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在原理图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库中元器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例如,Miscellaneous Device.ddb元器件库内晶体管的图形符号与国标不符,且元器件引脚标号与Advpeb. Lib元器件封装库中小晶体管封装的引脚标号不一致,造成在PCB编辑器中,装入从原理图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时,晶体管引脚不能连接,所以必须修改晶体管的图形符号和引脚编号。

3.实施步骤

第4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电子技术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N0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微机与接口》、《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是目前电子类专业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们不但直接影响后继的专业课程,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的体系的设计、内容的安排、实施过程与管理方法对培养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现在,我校各专业已明确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其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一流,满足岗位群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专业定位与过去不甚相同,所以,重新设计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体系是必要的;注意到广大师生已经明确专业定位和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对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比较了解,所以,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重新规划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又是可能的。

据调查,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岗位群主要是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应用等产业第一线技术支持人员,即生产线管理人员、销售服务技术人员、售后服务技术人员等。因此,以技术层面上看,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三方面基本知识;必须具备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电子产品的焊接与安装能力、电子元器件与电子设备测试能力、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电子技术文件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下面,就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谈几点看法。

1构建电子技术系列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

1.1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大都是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岗位群而设置的。在这些岗位智力内涵的组成中,创造性智力技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不仅是要在技能性质上与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区分开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为技术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应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质量保证体系为目标进行改革;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应贯彻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

(1)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子技术系列基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作为电子类专业除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阅读电路图、选用元器件、制作印刷板、焊接电路板、整机装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电路测试与调试、撰写技术说明书等的基本技能。这也就是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2)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运行、安装、调试、设备维修等问题的能力。即解决生产线产品质检、产品售后服务等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提高专业业务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方向有关,不是公共技术基础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但电子技术系列基础实训课应注意到与专业方向的接口。

(3)先进性。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要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调整、优化、增加现代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训内容与方法具有先进性。如:增加CPLD/FPGA技术、电路分析与设计仿真技术、敏感元件与应用技术,增加具有时代特征的电子综合实训等。

(4)实用性。是指实训内容与方法贴近生产一线实际,工艺训练规范,包括实训装置和实训场地的布置也应尽量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得到较好的贴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训练。例如:电路板的元件布局、布线;整机装配中部件间的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的合理安排;集成器件的功能表、特性曲线、参数表和测试方法等。

1.2“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训模式

由于电子类各专业方向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将根据“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制订电子系列实训课程的实训方案。“宽基础”就是要把公共的基本技能打扎实,这不仅是毕业生顺利获得第一岗位所必需的,更是让学生长期健康发展成为能在人才市场流动的“ 社会人” 所必需的。“活模块”指的是将相关实训规范化、模块化,由各专业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即岗位要求来选定实训项目。当然,为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在实训时间上应有保证。原则上,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应占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总学时数的4 0~50 % 左右。

1.3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能力要素分解到各实践环节中去,打破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旧习惯,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各实践教学环节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以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调试能力和正确使用电子仪器测试电参数的能力为重点,向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推进。电子实践教学环节引入EDA技术是符合潮流的,也是电子类实训教学的重大改革。电子实验要坚持以实为主、虚拟与真实相结合。为突出基础实验的重要性,电子工艺、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实验实训单独设课,自成一体、单独考核,以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电子类专业可安排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应尽量选用工程设计课题,要体现综合性,成果表述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出现。课程设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资料,互相研讨,并充分利用EDA工具实现设计课题。

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可延伸到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巩固、提高电子系列基础实训成果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有计划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电子仪器维修兴趣小组、电子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等。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环境,配备若干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相关活动,通过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考证培训纳入教学计划,是促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专业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相近的考核工种,如家电、计算机、移动电话中级工的考证等。

2实训教学体系初步方案

3建立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包含两重涵义:一是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整体思路是:构建实践教学的“三全监控”体系,即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全员性”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监控主体,同时又是监控对象;“全过程”是指监控从纵向维度上看,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周等各个教学环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践教材建设与确定、实践教学设施、实践教学的组织与人员结构以及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为提高电子系列实训教学质量,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和学生对高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把能力要素分解到每一实践教学环节。

(3)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引入新技术、新器件和新实验方法,使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成为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场所,而且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4)实践考核: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设定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的明确目标,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目标考核等。评分标准包括操作工艺、实习(实验)报告、产品质量、工作态度、课题答辩等。

(5)实践教学教材:按各实践教学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或补充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实践教材。

(6)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方案中按时间节点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技术知识讲解、操作训练、教学方法、考核目标等作出详细的安排。使得讲什么,何时讲;练什么,何时练;考什么,何时考等均落实到位。

(7)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实践教学要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指导书、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等。

(8)管理体系:电子系、自动化系、实训中心、督导组、教务处同时负责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履行对实践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控。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如定期随机抽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检查学生的实验、实习报告,抽查学生的产品质量,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

4结论

一年来,通过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对电子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考核方式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一定经验。经修改的教学计划、新编或修改的实训大纲以及新编写的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对今后电子技术系列实践教学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有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对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电子产品制造;技能;训练载体;关系;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07-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许多专业正在积极推行项目式教学法,电子产品制造专业也不例外,项目式教学法中的训练载体――电子产品,则是培养学生电子产品制造技能的承载者,显然,训练载体选择是否恰当对培养学生电子产品制造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目前对项目式教学训练载体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项目训练载体只是在各个职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教学内容的形式作了简单的罗列,训练载体在技能训练“承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现在许多电子技术类教材虽然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但其项目训练载体也存在技能训练“承载力”方面的明显不足。由于训练载体未进行教育科学的选择,导致学生电子产品制造技能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鉴于现状,本文从电子产品制造业需要的技能出发,首先阐述电子产品制造技能与其训练载体的关系,然后指出训练载体的选择。

二、电子产品制造应具有的技能

要搞清楚电子产品制造技能与训练载体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搞清楚从事电子产品制造应具有哪些技能。从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来看,一个电子产品要经过组装、调试、检测检验、不合格品的返修、包装等工序才能完成。笔者根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作了广泛的调研,总结出从事电子产品制造应具有下面这些专业技能:①工艺文件制订识读技能。该技能包括编制识读物料清单、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维修指导书、相关设备的操作指导书和工时编制分配表等技能。②组装技能。该技能包括制造设备与工具的使用、生产辅助物料的使用、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导线加工与整机布线、焊接和包装等技能。③调试技能。该技能包括调试设备与工具的使用、电路调试与机械传动性能调试等技能。④检测检验技能。该技能包括生产物料的检测检验、电路的检测检验、检测检验设备使用和成品检测检验等技能。⑤维修维护技能。该技能包括电子产品生产设备与工具的维修维护、电子产品的维修维护等技能。⑥生产安全技能。该技能包括防止工伤、生产设备与用具损坏、防仪器仪表和防加工对象损坏等技能。

三、训练载体与各种制造技能之关系

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它表现为人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要通过对某个实体对象的训练才能获得,这个训练的实体对象就是训练载体。

1.训练载体与工艺文件制订识读技能的关系。工艺文件的形式和内容随企业、产品的不同而不同。在电子产品设计、组装、调试、检测检验和维修各个生产工序中都需要识读生产工艺文件,对于设计人员还要制订生产工艺文件,对于返修人员有时也要绘制图纸。要使学生适应这些岗位,平时就要让学生制订识读各种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工艺文件,借助训练载体的工艺文件让学生具有制订识读工艺文件的能力。一个优秀的训练载体,其工艺文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产品制造信息,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能让学生明白工艺文件的重要性、严谨性与严肃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训练载体与组装技能的关系。在电子产品组装时,需要熟练掌握生产设备与相关工具的使用,能安全生产,需要对元器件和辅助生产物料进行预处理,需要正确熟练地安装各种元器件与机械零部件,需要较好的焊接技能,需要进行整机布线,需要进行产品包装,这些技能需要通过对训练载体的操练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训练载体,不但能涵盖各项组装技能,还可以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组装能力。

3.训练载体与调试技能的关系。在电子产品调试时,需要熟练地使用调试设备与工具;需要知道如何选择搭配、连接这些调试设备;需要进行单一参数的调试和多项参数的综合调试;需要进行电路的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需要进行单元电路的调试和整机电路的调试;需要既要按工艺文件处理调试问题,又要灵活处理工艺文件上没有强制规定的调试问题;许多情况下也需要进行机械传动性能调试。这些调试技能需要通过对训练载体操练才能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训练载体,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各种调试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理论知识去指导电路参数的调试,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对拓展调试技能有帮助作用。

4.训练载体与检测检验技能的关系。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质检、调试、维修维护、包装等各个生产工序离不开检测检验,安全措施也需要检测检验进行确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检测检验技能需要通过训练载体才能掌握。一个优秀的训练载体,不但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检测检验设备,获得各种各样的检测检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5.训练载体与维修维护技能的关系。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品,这些故障品只要不是废品就要返修。另外,生产设备和工具也会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平时也需要维护。这些维修维护技能也要靠训练载体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训练载体,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元器件好坏的技能、查找故障的技能、处理故障的技能、检修成本的技能等,还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四、训练载体的选择

第6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第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为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电子技术课程是获得相关岗位资格证书的对口课程;第三,电子技术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2 构建基于“双闭环控制”的教学体系

“闭环控制”来源于自动控制领域,是在反馈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以此来获得较好控制性能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双闭环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的一种,由两个串接的控制器、两个检测器及两个控制阀构成两个回路(内环和外环)。在该系统中,“内环”对进入回路的信号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可以减弱或消除干扰因素对系统目标正常实现的影响,有效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扩散;“外环”可以将输出量与系统目标的偏差转换为新的输入量作用于新一轮的控制过程。在“双闭环控制”下,系统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使得最终结果与目标要求更为接近。[1,2]

基于“双闭环控制”理论构建如图1所示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在该体系结构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电类专业和自动化专业需求为最终目标,以相关课程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为不同环节,构建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反馈的内环以及由本专业学生质量为反馈的外环。内环的反馈信息由电子技术课程组人员(包含任课教师及学生联络员)及校内实践实训提供,反馈的信息传递到教学计划及内容环节,依据学生质量动态调整和优化该环节,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外环的反馈信息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行业岗位及社会评价提供,反馈的信息传递到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环节,以对比初期设定的目标,求得偏差进而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图1 基于“双闭环控制”理论的教学体系框图

3 基于“双闭环控制”理论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点

3.1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对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后续课程及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对电子技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而确定电子技术课程教授内容。为贴切市场需求,师生应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向工作在一线岗位的技术人员咨询实际生产和行业发展对课程相关内容和技能的要求;了解学生就业所需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对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会同行业专家确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3.2 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电子技术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石,应将知识点与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关联、融合,强调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确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力求建立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学生重在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在把知识直接转化成能力的有效链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演讲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法、答辩式教学法等,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教学质量也将随之得以改善。

3.3 采用项目化情景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学习、应用学习及综合学习几个阶段。基础学习情境以训练主要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基本工艺能力为主;应用学习情境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安装测试能力为主;综合学习情境以训练简单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括了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等环节,相当于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化情境教学,可以使电子技术课程成为电类、自动化类专业的特色课程,为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平台。

3.4 通过竞赛平台,以技能训练带动课程知识学习 通过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电子竞赛、科研与创新、开展个性化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合作对象、技术服务等方面,既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课程特色和科技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图2为我院学生李军(左),郭征华(右)同学备战电子设计大赛练习时完成的智能小车。在综合性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很好地掌握了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第7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子技术 特点 有效措施

《电子技术》是一 门理论深奥并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一项迅猛发展的技术 ,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控制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对职业 中专学生进行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我认为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为目的,力求理论知识的讲授、作业与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将这些融为一体,而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

一、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独有的特点

随着我国中职规模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独有特点,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的。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能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难理解,原理很抽象,专业术语 、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很小,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吃力,对本门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中专的教学特点,电子技术这门学科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电子职业技术教育 已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学科,我认为根据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缺的特点,再加上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不易理解和学生原来所学课程联系不紧密的特点,致使职业中专学生初次接触这门知识时,大多表现出入门困难,甚至厌学的状况。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职业中专教学特点和电子技术学科特点,对国内外现存的一些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始,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二、提高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措施

1.培养兴趣引导深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学科本身意义的了解和认识。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目标动机理论”。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学科的最终意义。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时,认识不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甚至有学生简单地认为,学习这些理论就是为了做作业,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理论学不好,将来工作中电子设备的调试、维修和设计工作也就干不了,找不到合适工作,回报社会和家庭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让学生认识这些道理 ,学生可能就会重新看待学习电子理论的重要性了,进而也就能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去动手和尝试,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小时候我们都会对收音机、钟表、电视机等家电感兴趣,整天把一些电池、导线、小灯泡连来连去。为搞清楚收音机、电视机为何能发出人说话唱歌的声音,甚至拆坏了家里的电器。这些事例表明我们很多人生来都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科学地激发并延续这种兴趣 ,是学生学好电子技术的保障。

2.坚持形象化教学

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是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果教学总是从抽象概念到抽象概念,不但学生了解不了,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电感滤波时,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止电流变化比喻成线圈的惯性,其大小就是电感量的大小。当负载电流增加时,电感元件将产生与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力图阻止电流的增加;而当负载电流减小时,电感元件将产生与电流方向相同的感应电动势,力图阻止电流的减小。这样就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了,便于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熟悉本专业知识,以便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的课以讲为主,有的课以类比讲为主,有的课以实际操作为主,有的课以启发诱导为主,有的课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如讲到 PN结的单向导电时,就可以把管子类比成一个开关,画出相关的图形来讲解,再通过实验和万用表来验证,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再如讲晶体管一节时,可以拿水闸来比喻,水闸门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而三极管可控制电流的大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多举生产实践中的实例,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并力求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艺术性,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标准的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 ,是提高性训练,在学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专业内容接触到的设备进行操作、装配、调试、维修,对学生的技能标准要求不能太高 ,要做到耐心认真仔细完成设备操作、装配、维修的每一道工序,安装不符合标准的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装配质量经过指导教师验收合格为止;其次,强化性训练,做到高质量、高速度、高要求,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性训练,要求质量要高、难度要大,具体做法是:以设备的拆卸、装配、维修为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然后采取现场实习,巡回指导等手段,动员学生在学习技术上要大胆、心细、多实践、持之以恒。学生通过对设备的拆卸、装配、维修等综合性训练,技术又有所提高。最后,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训练后,让学生来设计制作一项大型的综合性实验,包括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元器件的焊接,最后整机的调试等,都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开阔眼界,提高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电子综合技术;任务驱动;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电子综合技术》课程定位

1.《电子综合技术》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在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电子综合技术》是核心职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之一。它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课程设计、模电数电实验、电子仿真以及电测和电子技能初级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一方面了解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手段、应用及发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2.《电子综合技术》是电子类专业岗位资格证书“PCB设计”、“电装中高级工”、“电调中高级工”考证的对口课程

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要求毕业前必须获得电子组装与调试、PCB设计、电子维修等岗位资格证书中的一种。本课程所讲授的主要知识都与专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以科学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3.《电子综合技术》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通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进出实训或实际工作场地制度,不定期进行的设备整理测试训练;以及由分组讨论、任务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汇报点评等教学环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亲身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淡化课程之间的界限,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课程设计、模电数电实验、电子仿真以及电测和电子技能初级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景和项目载体,突显“基础类课程综合化、技术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类课程项目化”的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相关课程内容以及经济产业特点及学生的生源条件,确定课程标准。

2.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与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相结合

结合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工程实际,得出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包括:电子线路设计、PCB设计制作、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调试排故技术、产品包装技术、技术文件准备及销售维护,并通过维护反馈对原设计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入良性循环。

3.项目内容注重选取基础和特色典型电子产品

将来自于生产实际、常见典型产品及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提炼,作为载体引入到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典型电子产品注意选取基础电子产品和特色电子产品,并适当引入高端电子产品,以期通过电子综合技术课程教学,既保证基本知识、通用技能的获取以满足岗位基本要求,又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时代倡导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兼顾岗位性质不同涉及具有一定特色的电子产品。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技能训练带动课程知识学习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情景设计,如: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功能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等,均可设计为课程技能训练任务;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演示法、互动教学法、答辩式、演讲式、分组讨论法等,并通过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训练和安全用电知识传授,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基础学习情境以训练主要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基本工艺能力为主,应用学习情境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安装测试能力为主,综合学习情境以训练简单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括了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等环节,相当于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基本器件方面:了解常用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线性集成电路和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器件。

(2)基本电路原理及结构方面:熟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会用各种表示方法描述数字电路逻辑功能,能分析较复杂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3)应用电路方面: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熟悉三端稳压器件的应用;了解正弦和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运算放大器做比较器的应用;模拟信号的取样及放大电路。

2.技能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电路元器件、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使用和测试方法。

(2)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手工焊接技能;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电路的搭建和电路板的的制作。

(3)能够按照原理测试电路;能够独立按照要求调试电路;能够排除电路简单故障。

(4)了解单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估算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掌握利用虚短或虚断估算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方法。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计算。掌握理想运放的基本运算规则。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分析和排除数字逻辑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3.素质目标

(1)通过电子综合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子世界,了解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认识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归属感。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规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学会主动地学习,达到能够独立进行任务操作的水平。

(3)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和测试,加深对电子电路的了解,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通过任务的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对电子技术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及纪律观念。

五、课程结构

本课程分两大模块——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每个模块由诺干项目,每个项目由3-5个任务。模拟电路部分有:半导体器件研究、稳压电源的研究、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研究、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和正弦振荡电路的研究等五个项目;数字电路部分有: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研究、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研究、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的研究、集成数/模转换器与集成模/数转换器的研究等四个项目。并在课程最后设计综合项目:家用设备定时控制电路的制作。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掌握贯穿于教学项目。

1.模拟电路模块

项目一:半导体器件研究 (8学时)(如表1所示)

项目二:稳压电源的研究 (8学时)(如表2所示)

项目三: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研究 (8学时)(如表3所示)

项目四: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 (20学时)(如表4所示)

项目五:正弦振荡电路的研究 (12学时)(如表5所示)

2.数字电路模块

项目一: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研究 (8学时)(如表6所示)

项目二: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研究 (16学时)(如表7所示)

第9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TN0-4;TM1-4;G712

前言:目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且发展迅速,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及广泛使用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高职作为培养技术及操作人员的院校,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所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精心设计,激情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1.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较为枯燥,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教师要开动脑筋,让学生爱学、要学。若能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例,由此点染,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针对每个人用到的手机、家庭中的电视机、数码电子产品等,介绍各种电工电子知识,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

2.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有时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直观的认识,较难想象出真实的电子元器件,即使学生见到元器件实物,也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但若把这些内容对照实物教具来讲解,让学生边听边看,就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了。如在学习电容和电感相关知识时,可用收音机、电视机的主板做教具,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电容、电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元器件的外形、型号,了解了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与兴奋。

高职院校教师也可能不重视教具,认为针对大学生没有必要,但教具直观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教学条件下,不可能所有的元器件、电路都有现成的教具,教师还可以自制教具,如简单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次,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最后,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改革教W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真正实现3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实施一体化教学,一方面,教师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实际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在做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

2.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样,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实验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解决了课时少和部分复杂实验难以演示的矛盾。此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将电子工作平台引入教学,通过计算机屏幕实现实验演示。输入不同参数,计算机可自动计算结果、显示变化过程和图像波形。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到参数变化对实验过程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概念的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还可以重复演示。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过程的学习。因此,此门课程的考核,不能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导向不是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劳动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操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爱护设备等意识的形成。在课外实践考核中,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平时的电子小制作活动、简单电器和电子设备维修活动、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志愿者活动等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内容,通过加分形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结束语:电子技术具有工程技术的特点,实践性很强。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其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霞.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5,24:297-298.

[2]许海英,张培志,罗晓华,谌贵辉,席建中.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子制作,2015,0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