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电力行业;安全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规模也日益变大,这足以说明电力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运输体系越来越现代化,我国的电网企业也随之迅猛发展,我国电网企业的特高压长距离的输送能源的方法创造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单从特高压方面来讲,我国的电网企业可以称得上全球电网企业的领头羊,另外,在智能化电网领域,我国的电网企业也能算是佼佼者,综上所述,我国的电网企业规模在迅速扩大。文章主要讲述了电力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
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我国的电网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系统,所以,在电力系统的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稳定性的计算工作。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成功的运用“辛几何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能的计算了。正是在对比研究中他们发现并证明了传统的数值积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稳定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辛几何方法”己运用于国内最大的南方电网电力系统之中。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中,我们都是以配置自动装置为最终目的,其关键就是研究系统正常接线的情况下多发生的二三级扰动下的稳定性。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找到异常故障,通过区域内功率平衡找出具体的分区解列点。
2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是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发生拒动,就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它不但会直接导致系统稳定的剧降,还会引发数据的误动,从而造成部分系统的机组和负荷的损失,其后果是不可低估的。所以说我们在可靠性要求过程中,极力强调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种是在系统发生了相对比较大扰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了部分机组和负荷,装置运行之后,一旦控制量不能满足前提要求,系统就会处于一个完全失稳的状态之下,这样就起不到任何的稳定控制的作用。第二种是对控制对象的选择,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消弱出力控制对象,第一时间对一些有效性相对比较高的对象进行控制。在远距离的送电稳定控制装置中,电厂出线为主要的保护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最多可以延伸到下一级,通过对下一级出线故障进行控制而缓解损失。对于一些网间的稳定性控制,一般都是利用特质的网间装置对其进行控制,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发电厂的具体装置进行控制。所以说,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要确保协调控制,逐步满足所有系统的具体要求。
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组成
3.1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通常情况下,如果潮流方式以及接线都正常的话,万一电力系统出现了二三级扰动,就要对电力系统安装一些安全性能高的控制装置来合理有效的调控电力系统,不能仅仅运用电力系统的一次网架来解决此问题。如果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了扰动,管理者必须要应用具体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置和控制,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扰动,使之能够满足供电的稳定要求。在系统安全的装置中,通常都是按照双重的配置进行设计,这种配置都是在单一的装置,通过三选二的起动逻辑对其进行控制,利用这种双重冗余的配置就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3.2 自动限制频率装置
本项装置必须要覆盖所有的独立运行区域,主要包括因为异步方式而被自动控制所解列出来的所有系统。我们可以利用限制频率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切机/切负荷的控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实现所有的限制缺额频率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对这种装置进行分散配置的,这种同类配置的做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配置间相互备份和共享。自动限制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后,电力系统一些节点不允许值的突然增大或者减小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对于这种装置都是依据其计算结果,对其进行配套的配置。在允许时间内的限制电气设备超过允许的过电流值。比如真实的电流并没有高于手控时间允许值时,就尽量不要装设任何的限制设备。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装置设备和允许时间之间参数值的具体规定,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国外数值进行选定,笔者建议我们在自动限制设备的装置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对电流和电压进行监视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对输送电的厂家减小出力或切负荷的控制。
4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
比如一套完整的稳控装置主要是用几个不同且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且主要运用模块形式及主从式的形式。整个系统包括主机、从机、以及相应的通信装置等。主站、子站和执行站装置的硬件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当稳控系统较大时,主站需扩展通信接口,而子站用于与主站和执行站的通信接口较少,执行站可能只需要一个通信接口用于与主站或子站通信。每个站均由一套主机和数套从机构成,需要时还有信号复接设备。子站主机负责与其他站的装置通信、接收本站从机采集的数据和判别结果、实施稳定控制策略,从机负责数据采集、计算,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是否运行、及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母线)是否跳闸及故障形式等,并执行主机下发的命令;从机同时需要进行与系统运行方式无关的稳定控制功能的实施,如变压器或线路的过负荷判别等。某地区联变过载远切负荷稳控系统由A.B.C.D.E变电站的稳控装置通过通讯通道连接而成。该稳定控制系统A站为主站,其他站均为远方切负荷执行站。各站间采用2M光纤通信,A站装置系统由500kV向220kV送电时主编过载三轮动作,向其他4个站发送切负荷命令,E站作为第三轮次远切负荷子站。
5 结束语
如果想要提升供电网的输送能力、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控制系统。如何满足要求成为了当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时,我们还要依据国家相关的准则来约束。希望上文提出的相关原则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电力系统
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一直在发展,从最早期的直接接地,到后面因为电力系统的扩大,供电规模扩大,供电距离增长,逐渐开始出现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出现应对规模逐渐扩大的电力设备,也是电力系统防止出现系统安全事故的重要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与供电安全密切相关。
1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网络安全性影响
1.1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法也称为中性点绝缘接地。它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架空线路较长的树状电力网络的理想选择。如果电源系统始终保持接地状态运行,很可能会破坏绝缘的薄弱点,并损坏电气设备。因此,在没有中性点的电源系统中,必须安装专用的监控设备,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观察接地情况,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杜绝接地故障。在未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接地电流过大,接地位置会产生不会自行熄灭的电弧。由于电源系统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的振荡电路,因此很容易引起故障并引起两相接地短路。
1.2中性点直接接地
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电位固定是零,一旦发生了单相接地,接地点和中性点之间立刻会发生短路现象,进而电位会直接增大,系统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一旦发生一相接地故障,系统要立刻断电,切断用户电源。实践表明,在1000V以上的电源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多数都是产生的瞬时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后,系统可以直接恢复工作状态,维持供电安全,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在该系统中,为了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常安装自动重合闸设备。
1.3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主要是当电流过大,超过某个设定值时采用的,采取该种接地方式的供电系统称为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具体方式是在接地过程中在大地和中性点之间采取消弧线圈连接,该线圈主要由绕线电阻和铁芯构成,通过绕组数的增减来改变消弧线圈电感的大小。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中性点电压是三相不对称的,并且该值相对较小,因此消弧线圈中产生的电流也较小。通常,使用一种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并且在减少电流的过程远离震荡点,而且还不会引起振荡。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情况,接地电流从消弧线圈中得到补偿,进而减少接地线路中的电流大小,使电弧熄灭。在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电压为零,无故障电压将增加,三相电压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短暂停止系统运行。
2中性点接地方式现状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法基本上采用直接接地方法。针对不同系统,针对不同系统容量和需求,为了减少电力通信系统中发生的电流短路现象,使用了少量的非接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供电容量的逐渐增加,一旦电路发生故障,随之而来的的后果也非常严重,不仅造成大规模的断路,严重损坏了电力设备。因此,当电源系统中发生接线错误或其他错误时,将导致电源系统失去接地网络并形成部分不接地现象。
3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系统安全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法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正常系统工作条件下,考虑到系统的三相对称性,中性点接地方法对系统没有影响,即中性点接地方法对供电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故障。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生故障,大多数是短路故障。在正常运行期间,除中性点外,相和相或者相和地均绝缘。当供电系统中发生两相短路,继电保护装置应立即切断故障线路,即中性点接地方法,它对故障期间供电线路的跳闸率没有影响,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采取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最后反应出来的故障现象也不一样,最终将导致供电系统的线路跳闸条件不同。因此,有必要清楚中性点接地对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性的影响。并定量计算中性点接地方法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4结语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配电路;安全性;安全事故
20世纪以来,电力系统的大发展使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工业布局也更为合理,使电能的应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侧面,也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准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1.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的因素
由于受到电力系统自身原因和外部干扰的影响,电网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但使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而且对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在我国,近20年来,各大电网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有100余起。在西电东送,南北互联的条件下,我国将形成全国联网的巨型电力系统,如果出现电力系统重大事故,其规模和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因此,保证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必须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解决。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对于组成现代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而言, 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
1.1.1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制造厂交货的不及时或经费、自然环境、劳力安排等原因,导致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故障等,使计划内的设备不能及时投入运行,不得已而采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持设备的完好和安全可靠,必须定期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对相应环境下的设备进行试验、检查和校核,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的隐患及其初期的缺陷。
1.1.2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一般用三个性能指标来衡量:可靠性、安全性和快速性。近年来,我国对电力系统事故统计的结果表明,由于继电保护直接引起的事故或使事故扩大而造成稳定破坏的事故占所统计事故总数的41%(直接是7.6%,扩大是33.3%)。
1.1.3信息、通信系统故障
很多事故后的分析表明:在一些正常或事故情况下,由于缺少某些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方式的重要基本信息(如线路潮流、主设备运行状态、母线电压等),或者传送信息的误差(如断路器状态的不对应),或是信息系统的故障(造成信息的缺损或者得到的信息不可靠)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如黑客的入侵)而使运行人员对系统的现状缺乏正确的概念,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或者根据错误信息做出的错误判断,而造成事故的扩大。
事故情况下,与EMS系统通信失灵,使各级运行人员间无法进行联系和正确的指挥,也往往是使事故扩大或处理延缓的重要原因。
1.2外部因素
(1)自然灾害和气候因素:地震、冰雹、雷雨、风暴、洪水、热浪、森林火灾等。
(2)人为因素:虽然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取代了原来很多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但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丝毫减弱运行人员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操作人员误操作,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包括战争或恐怖活动)等都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
2.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的防治措施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以超高压、长距离输电、大容量 机组、大范围互联和大容量的区域间交换为显著特征:电力系统一旦发生安全稳定事故,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不仅会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破坏社会稳定,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而且系统规模的扩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引入,也使得安全稳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要防治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加强电网建设,降低事故概率
电力工业是需要长期和超前投资的工业,大的发电厂的建设要5~10年,寿命约为30年。所以,要求厂(发电厂)网(电网)协调、统一规划、超前建设、合理结构,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别要加强电网建设(加强远距离输电网、受端电网和二次系统)以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概率,减少停电损失。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要有全面规划,要建立一定的监管制度和投资激励机制,使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的要求。
2.2加强电力系统安全性研究
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探索更有效的分析方法,深入认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的本质和机理,以及寻求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提高 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水平,防止出现大范围停电事故,则始终是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及早研究和开发广域的、智能的、自适应的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系统,它集成了电力系统、广域保护和控制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包括GPS技术),能提供实时的关键和广泛信息,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迅速地评价系统的薄弱环节,及时完成基于系统分析的自愈合和自适应重构动作等的防御措施,将形成全国复杂联合电力系统的强大反事故能力,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避免发生灾难性的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开展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使用的电力设备越来越多,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为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提供安全、优质的电能,需要更多高效、稳定、可靠的系统和软件来监控、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今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数据的采集能力不断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但是缺乏有力的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挖掘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信息。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分布广、数量多,要有一个先进和可靠的分层、分区的信息系统,使及时和正确地传送广域信息能得到保证,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实现对全系统的实时监控。为此,要有一个实时平行的故障诊断系统,在海量的实时信息(包括测量信息,设备“健康”状态等)中及时诊断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或潜在的故障,在出现相互关联的问题时,系统中的各智能体相互协调,可以正确处理这种相关性。
3.结束语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问题一直是研(下转第191页)(上接第72页)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电能供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预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韩祯祥,曹一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电网技术.2004,28(9).
[2]冯海青,杜五一,胡翠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煤.2004,13(5).
关键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管理
1 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保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等灾难性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关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也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足
电网运行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包含信息量的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后的还有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
电力市场的形成发展,使系统运行在临界状态附近,安全裕度变小,调度人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应深入了解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全局安全稳定性的本质,找出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内在本质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使用浅显易懂的信息来定量估计系统动态安全水平,估计各种参变量的稳定极限,为调度人员创造一个简易实用的条件来处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
1.3 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类型极其复杂,无法完全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多的专家、更有价值的信息来预测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安全稳定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提出了挑战。
2 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措施
2.1 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面提到的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等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系统可能运行空间所蕴含的规律,并使用不断积累的实测数据直接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人力己无法完成这种数据分析任务,为此,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更多地用计算机代替人去完成繁琐的计算及推导工作,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有效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力系统中潜在的有用信息,运用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等。
2.2 规范电网调度运行工作
近年,随着电网迅速发展,计算机保护和高新科技的不断应用,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益完善,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调度员操作不规范、误调度等原因,使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此,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应认真考虑人的因素,杜绝误调度、误操作的人为事故发生。在电网调度上,应从规范交接班、规范调度操作、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调度员驾驭电网的能力和执行力,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调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2.2.1 规范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是保证电网调度连续性的重要环节,规范的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交接内容完整、调度思想统一的保证。只有交接清楚,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如果交接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误送电、漏送电的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电网瓦解、人身伤亡等事故。
2.2.2 规范调度操作命令
值班调度员是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通过调度操作命令的形式,改变电网运行方式、设备状态和调整经济运行。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异常事故处理,调度员的每道调度操作命令都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调度员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各种规程和规章制度,避免误操作和误调度,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2.2.3 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电网事故有突发性、意外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这给调度员带来了相当大的考验。所以说调度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调度员处理事故不当,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作为电网调度员,应该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做到精心调度,恪尽职守,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根本上杜绝误调度的事故发生,此外,还应建立规范的电网事故预想制度,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
2.3 减小系统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干扰电网在设计和运行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稳定性的措施,但是不可预测的各种的故障冲击,还是会对电网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大的扰动使电网暂态稳定破坏,因此,采取措施减小电网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干扰,保持电网运行稳定十分重要。
2.4 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
电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加强电网建设是保证电网架构坚强、可靠的最主要方法和手段。但近年来电力设施的破坏,不仅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电网用户正常的用电秩序。电力设施保护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在修改现行的《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有关法规时,增加补充电力执法方面的具体内容,使电力执法进一步有章可循。电力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安全供电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此外,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之,采取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标本兼治,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2.5 充分利用电网内一次调频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电网运行波动,增强电网的抗事故能力,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必须在不影响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网内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提高全网发电质量,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依靠调度侧和电源侧的共同配合,通过完善调度侧的调频策略,丰富调节手段,正确合理地分配调节负荷,提高调度软件智能水平,来改善一次调频质量,与此同时在电源侧机组配合适当的参数修正,改善调节的品质和调节速度。
结束语
电网规模的扩大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更复杂,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问题。作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输电系统,其任务不仅在于正常情况下能将所发出的电源容量全部送出,还在于它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对电网输电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薄弱环节,合理地安排运行方式,优化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总结运行和控制规律,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黎阳.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稳定评估预想事故管理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项真,江文等.风电并网系统稳态运行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7(3).
杨威.内蒙古电网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9.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控制
作者简介:贾卫涛(1978-),男,河南通许人,河南商丘供电公司调度通信中心,工程师;张俊杰(1976-),男,河南杞县人,河南商丘供电公司调度通信中心,工程师。(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95-02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网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电网的某些环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稳定系统所提出的要求是,对于整个电网,系统能够在出现隐患时提前预警,并适当调整策略,在出现隐患前去掉次要的负荷,以此来保证重要负荷供电。一般来说,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正常、警戒、紧急、失步和恢复状态。对此,有三道防线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是具有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有效的预防性设施,以确保在电网出现单一故障的时候,仍然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二是具有稳定的控制装置和措施,具有切负荷、切机等功能,以确保当电网出现少见的严重故障时仍然可以稳定运行。三是具有可以进行失步解列、进行频率和电压控制的装置,以确保当电网出现严重故障并遭到破坏时,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1]
一、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分析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当系统失去了稳定性,那么,系统瓦解甚至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可能会出现。近年来,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带来一些问题。
1.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
近几年,系统运行濒临失控,很多参数接近临界值,调度人员也受到越来越艰难的考验。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应得到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发现电力系统的本质,掌握其不同的失稳模式,预测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要评估系统的动态安全状况,也应利用更为简洁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不同参数的稳定极限,以此来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与安全稳定相关的问题。
2.评价和控制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电力系统非常复杂,很难完全预测其不稳定类型。电网安全稳定评估需要更准确、实时和智能的算法。要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调度人员就需要更有效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数据信息量不足
电网运行的数据有仿真的数据和实测的数据。虽然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方式获得一定的数据和信息量,这也只是总体数据的一部分。电力系统中不同的发展规律、失稳模式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等没有得到统计。而且,从调度人员分析和评价系统的角度讲,没有得到的信息却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二、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措施
1.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
为了解决安全稳定性的定量表示困难、数据不够、安全稳定性较难评价等问题,在系统安全运行过程中体现的规律应该由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而且要对实测数据进行长期积累,利用这些数据直接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只依靠人力完全分析这些数据,因此,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和推导,代替人工复杂、烦琐的数据处理。例如: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如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等)找到电力系统中可能有用的信息,利用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和控制。
2.规范电网调度运行的合理性
由于人工操作可能出现不规范、误调度等状况,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仍然很难得到完全控制,这些问题仍然无法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要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要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杜绝错误的操作和错误的调度等事故。电网调度方面,要规范交接班和调度的操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对事故的分析、处理能力,使得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规范交接班;第二,规范调度操作;第三,提高调度员对事故的分析处理能力。
3.利用电网一次调频的功能
要使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则应该增强其应对事故的能力,使其运行的波动降低,使其电能质量有更大的提高。当然,这些措施首先应不能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电网的一次调频功能。通过提高电网的发电质量,使电源侧和调度侧配合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为此应适当修正电源侧机组配合的参数,优化电力调节速度和品质,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调整调度侧的调频参数,恰当分配调节的负荷,以此来使一次调频的质量得以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性;节能性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性日益增大。如何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能源战略,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及防护措施
1.1 主要原因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承受各种干扰和故障的能力,包括电压稳定性、系统解列、功角稳定性、频率稳定性等多个评价指标。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地震、洪水、雷电、风暴、火灾、热浪等;二是人为因素。包括人员操作不当、程序设置错误、人为蓄意破坏等;三是系统故障。包括继电器损坏、断电器操作失误,变压器、输电线、发电机故障,以及频率不稳、电压急剧波动等。
1.2 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几方面原因,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电力系统是国家基础民生设施之一,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众日常生活。针对电力系统高维、时变、非线性、信息不安全性、广域互联性等复杂特点,应创新研究基础理论,探索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新的方法途径,进一步完善应对措施。应加强基础研究的各项保障,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专项研究基金,增加科研经费投向投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二是大力推进电网建设。电网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应按照“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兼容协调、理念超前、技术先进”的建设思路,重点加强二次系统、受端电网、远距离输电网建设。对已建成的电网,要及时检查和更新陈旧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事故概率,提高安全稳定性。三是注重加强监控管理。当前,数字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电力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但是这种高效互联也有弊端,电力系统的个别故障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瘫痪。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加强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建立健全监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改善电网运行环境,做好日常维护性工作,降低外界因素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2 电力系统损耗的主要因素及节能措施
2.1 主要因素
电力系统通常在电能分配、交换电压、电能传输中出现损耗,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电耗监管制度不健全完善。有关用电部门在节能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电能消耗缺乏监管,无法从源头上根治电能损耗问题。二是传输电能的运行结构不科学合理。电网结构布局不合理,供电过程中出现重叠迂回。管理维护不善,输配电线路质量较差,都会导致实际传输电能损耗。三是技术人员素质不全面。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与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要求有差距,在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管理维护过程中缺乏经验。四是配电变压器、主变压器的工作运行效率高。配电变压器、主变压器自身容量配置大,导致变压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损耗。
2.2 节能措施
加强电能管理,淘汰低效设备,提升低耗电工艺水平,推广节能新技术,确保生产和用电设备经济运行,提高电能利用率势在必行。一是发电端的节能。在传统的火电供电方式上,应进一步优化发电机组的启动、运行方式,定期进行检查维护,进而降低机组供电煤耗。同时对发电产生的废料、废气进行优化处理,提高能源的再利用率;在新能源供电领域上,应大力开发推广水力、核能、太阳能等新兴发电方式,并加强对海洋温差发电、垃圾发电、磁流体发电等再生能源供电方式的研发,进而实现增效、降耗、节能和环保。还可通过晶闸管串级调速、液力藕合器、变频器调速器的安装、变级调速电机等方式调节电动机的变化负荷,实现节能效果。二是输电网络的节能。合理规划和建设输电网,采取环形或多路供电,减少电压等级,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负载,减少空载消耗。同时,通过选取电流密度小的导线或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降低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消耗。另外,研发新材料和智能补偿器,也为降低输电线路线损提供了新的节能方式。三是变压器的节能。系统分析变电所具体的配电功率,根据用电单位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在科学定量计算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节能型的配电压器和主变压器。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确保用电设备能够在额定电压下正常运行。同时,可采取改造变压器的方式,将阻抗电压、短路损耗、空载电流、空载等损耗量降到最低。四是建筑材料的节能。目前,我国已建房屋多数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在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耗能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应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可通过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合理分配管网流量,可通过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实现用户自行控制供能,还可通过送暖管道使用新型保暖材料的办法,减少管道热损;其次,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减少热量流失。应大力推进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构造技术和保温隔热材料,提高门窗、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和密闭性能。最后,降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据统计,空调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约占35%,其能耗主要来源于冷热源能耗和风机、水泵能耗。要改进空调节能技术,提高制冷、制热系统和输送系统的效率。同时,要合理选用光源和灯具,比如优先使用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或选择电子镇流器、节能型高功率因数电感镇流器,提高功率因数。五是改变用电方式。可通过负荷管理技术改变用户用电方式,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控制、时间控制器和需求限制器、低谷和季节性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直接负荷控制是指在不影响用户用电的情况下,通过负荷控制装置将各类用电负荷在时序上重新组合和调度,从而降低总峰荷。可中断负荷控制是消峰的主要手段,对负荷侧管理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时间控制器和需求限制器等自控装置,可实现负荷的间歇和循环控制,进而控制电网错峰。同时,在电网日负荷低谷期运用电器储能装置进行填谷,在负荷高峰期进行转换利用,可提高用电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项羽.2009年我国电力发展现状[J].华东电力,2010,1.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策略;完善;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对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要求。整个现代经济社会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极为凸显。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监督管理及控制作业的有效开展已成为相关人员的当务之急。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在电力系统安全及可靠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得以凸显。新时期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直接为电力系统运行所服务的数据采集与监督管理控制系统,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发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策略的优化,整个经济社会电力供应的紧张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与控制,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试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运行方式管理策略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策略的完善可以通过运行方式管理策略的发展与优化得以实现。此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首先,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方式应当落实到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当中,特别在运行方式当中增设相应的反事故措施,确保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各项潜在性事故在发生状态下能够得到及时且高效的响应;2)其次,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方式应当从技术角度强化对最不利运行方式的分析与控制,特别是针对电力系统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因素相对于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作出详细分析,落实相应的控制对策;3)再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托计算机软件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构建与完善(包括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调度管理人员技术培训质量的提升、电力调度事故预想能力的提升以及电力调度规章制度执行力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在内),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 电力科学调度策略分析
在电力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针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合理且经济的调度作业可以说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中心所在。在电力系统运行实际当中,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策略的发展与完善,电力系统自身电能质量与备用容量均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以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约束条件以及网络损失因素影响的可控性为前提,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能够借由最低的运行(发电)成本及燃料费用支出,实现发电及机组之间负荷参数的科学化分配,最终达到确保电力系统终端用户用电可靠性的目的。以上也正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核心所在。具体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在电力系统调度过程当中结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工况,以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满足的约束条件为依据,在既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安排作用下,将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有功负荷参数合理且科学的分配到电力系统各个发电机机组当中,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相对于系统有功负荷参数的可控性。
3 电网架构科学优化策略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系统远程工作站中所涉及到的系统管理多是在计算机相关软件作用之下进行网络信息数据沟通与连接的,从而依照系统网络构建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所涉及到的网卡进行搭建,并对集线器设备装置进行有效构建(此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传输介质主体多为八芯双绞线材质)。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在此类组网布设方式作用之下,电力系统各项传输性能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与干扰,电网信息数据传输准确性由此受到严重影响,且输出数据的保密性能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过程当中,现场作业人员应当依照各个工作站差异性的运行服务需求对电网架构进行有效优化与完善。通过检测数据装置确保电力系统调度所收集数据对象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自动化调度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接口装置为载体,对系统输出数据进行有效且实时的监督控制,以此确保电力调度 自动化系统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且高效的环境当中进行有序的服务与运行。
4 结论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社会大众日常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体系的完善程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实践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运行方式管理的强化、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作业的强化,通过对电网架构的强化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及时性与优质性。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策略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强,荆铭,延峰,等.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标准化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11):125-129.
[2]陈启鑫,康重庆,夏清,等.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2):18-23.
[3]黎灿兵,刘玙,曹一家,等.低碳发电调度与节能发电调度的一致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1):94-101.
关键词:电力调控系统;人员;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措施
前言
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更是排在电力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电力调控系统作为调度和控制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电力调控系统管理进行优化,不仅有利于电力系统效率的提高,而且对电力系统调度和运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对电力调控系统进行优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电力调控系统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结构十分复杂,整个电力系统中不仅包括诸多的环节,而且还包括较多的设备,输电线路较长,而且覆盖面积也十分广,这也导致电网负荷较大。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同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正常的供电,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调控的环节较多,对其进行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电力调控系统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电力的平衡协调工作,以此来保护电能的稳定供应。一旦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或是有安全事故发生时,电力调控中心可以通过协调调度来及时对故障或是事故进行处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主要以监控和调度两方面为主,通过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通过调度进行处理。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加快了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不仅信息收集更加快速和准确,而且能够自动进行调频和调压事故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电力调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需要调控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不断对调控运行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以减少或是避免故障发生时给电力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2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具备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两种模式,统一调度后,可以利用分级管理来其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具体工作时,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需要采取正确的运行方式,这样能够及时剔除干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充分的发挥电力调度的重要作用。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端,形势较为严峻,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完善和弥补。
2.1 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低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较快,调控系统建成后会第一时间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操作人员对于调控系统的运行理论缺乏了解,再加之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为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电力调控系统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实践经验缺乏,这必然会对调控系统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2.2 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电力调控运行系统采用的是创新型运作结构,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电力管理部门要对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系统。
2.3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电力调度系统由于开发和运用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与电力调控系统不被重视具有直接的关系。当前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思想较为落后,对新生事物接触能力较差,再加之长期以来工作传统中一直侧重于电力系统的应用功能,觉得管理工作较为简单,也导致管理不被重视,对人员管理技能的培训缺乏,从而导致电力调控系统故障频繁发生,一旦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的进行处置,必然会对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管理措施
既然已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出和发现,就应该对相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电力调控系统实施优化,进而使用户对用电需求量的规模上有所扩大,接着就是深化整个电力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的监控运行及调控运行水平,从而促进和推动国有经济的增长。
3.1 调度运行系统的优化措施
(1)目标优化
所谓目标优化,主要是对于系统设计而言,由于系统设计本身就存在着多变性、不确定等因素,因此对系统的优化和改善酒存在着着多问题。系统设计往往有针对性的分析,用以完善系统的整体性能,但不免减少整体性改造概念和构思。其实,网络软件应该针对不同的操作内容,来设计截然不同的网络软件,所以,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其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对相应的目标实施优化。
(2)优化原则
在对电力调控系统进行优化时,需要对优化措施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使其能够服从于指令安排,从而保证电力调控系统优化后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在具体优化过程中,要保证优化过程要与开放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上及可可扩充性原则相符。即在电力调控系统优化后,系统应该具备资源共享、资源交流及资源整合等项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用性方面,需要将优化后的内容提升到电力行业发展的层面上来,在不破坏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合理有效使用。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系统更新频率较高,这就需要在优化时要具备可扩充性,使系统能够留有一定的空间,为电力系统联网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3.2 监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措施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电力电网设备的监控和信息反馈的重要任务,以此来确保电力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对电力监控运行系统优化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的报警系统、信号系统及系统预警装置等进行优化,有效的提高系统传输的可靠性,更好的发挥监控运行系统的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在社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力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加强对电力调控系统的管理,对其管理进行优化,改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好的发挥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68.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在电网工程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保证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等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强对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并做好变电设备维护管理,以此解决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或者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1 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途径分析
1.1 设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等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的增大。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重新设定安全管理目标,为变电运行的各项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施安全管理目标时,还应该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状况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能够更好的满足变电运行发展的实际需求。
1.2 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有序的进行,应该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各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创建层级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所有基层岗位人员的职责,这样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能够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的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1.3 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势必应该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建科学的值班制度,不断的完善值班制度,督促所有的值班人员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做好所有操作的记录工作,特别是相关故障以及解决措施的记录工作,为类似故障的处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其二,创建交班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交班工作,在交班之前必须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无误之后在值班记录上签字,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者问题,则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其三,创建科学的检查与分析制度,变电运行系统非常复杂,其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必须创建科学的检查制度,对变电运行进行动态、全面的检查,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问题,通过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通过不断地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稳定的进行。
1.4 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应急方案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暴风雪、火灾、泥石流以及地震等,会对变电系统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威胁。为了避免突发状况对变电运行产生威胁,应该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应急法安敢,即使发生突发状况,也能够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应急方案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快安全事故处理速度,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
1.5 创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效率,应该创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安全管理队伍,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变电运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通讯设备操作的技能培训,主要是因为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难度。
同时,还应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事故演习训练,采用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从业人员的模拟训练,这样能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业人员不知所措的问题。通过上述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分析
2.1 创建完善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
按照变电运行管理部门的规定,应该创建科学、完善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以此保证所有变电设备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变电运行需求,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能效,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变电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电网企业、变电站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相关规范,创建符合自身状况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借助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提高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变电设备维护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变带你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异常,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创建专业的变电设备缺陷记录体系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故障的问题,影响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业人员在进行变电设备检查时,如果检查出变电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故障,则应该详细的将变电设备的缺陷或者故障记录在变电设备缺陷记录和值班运行记录薄中,并且当变电设备的故障或者缺陷消除之后,还应该对变电设备缺陷记录和值班运行记录薄中的缺陷记录进行注销。如果存在变电设备紧急缺陷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将变电设备缺陷内容上报给上级领导,尽快的将紧急缺陷解决。
此外,操作队以及监控中心应该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现场状况等记录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变电设备的缺陷处理措施、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于为类似变电设备的缺陷的处理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2.3 加强变电设备的评价工作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变电站或者电力企业应该创建科学、具体的评价管理制度,以便于为变电设备的日常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变电设备评价标准,对变电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检查以及维护等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的全面、客观的评价,显著的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