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1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地理;教学

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一个是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另一个是教育就是激发,用榜样和实例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启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的开展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地理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课程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地理知识着眼,而是从学生的素质发展着眼,着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获得地理活动的一些体验,最终在地理活动中获得发展。 

1. 环境“资源有主、资源有价”内容的选择和配置

有关资源的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资源观(包括资源伦理观)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学地理课程中“资源”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分布与特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问题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均是资源伦理教育的切入点,但切入的角度主要是“资源有限”这一维度,对“资源有价”和“资源有主”内容的关照力度明显不够,这对于完整资源伦理观念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达成中学地理课程的预设目标——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必要将体现“资源有主”、“资源有价”观念的内容纳入到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中,使学生在明确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主的,即它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能随意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是有价的,应有偿使用。

从对人教版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看,对于自然价值内容的体现,其着力点还是在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上,虽然在自然的生态价值上有所体现,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多样性方面更是如此,这样的内容选择和配置必然影响学生正确自然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就更显不足,亟待充实与完善。基于此,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有关体现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自然除具有供人类使用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除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价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具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应尊重其它生命形态的生存权利。其中,有关自然权利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中学地理课程在相关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力求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从中自然领会到其蕴涵的道理。

2. 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通过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3. 利用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关注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的时候学生很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能比较顺利的解决世界上一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问题。但是大家似乎有意回避一个地区——副热带大陆东岸。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把副热带大陆圈了出来,并向同学质疑(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经过讨论,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解释,但对东岸只能做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不能正确分析。这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了刚才为了研究方便所做的假设——地理模型,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实际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同学们根据先前研究的经验,想到了把地理模型还原成实际大陆,即把先前的假设推翻,考虑地表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很顺利的进入了季风环流的研究、学习。 

4. 搞好环境地理教育的措施

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小学开展这一科目困难很大,目前只能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相关的课程中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没有从环境的角度去阐述、深化,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课搞好环境教育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备课是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直接与间接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要讲清楚自然环境的概念,还要讲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全面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比如,蝙蝠是扑捉蚊子的能手,在英国它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英国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扑杀蝙蝠,保护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这就是有名的蝙蝠法律。当今之世,各国都在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依旧以传统的“消费心理”对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往往效果不佳。

第2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境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三、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营造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内江科技,2009(09)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

[3] 王敏.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4] 汪从清.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

[5] 尼玛次仁.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几点认识.科技,2007(04)

[6] 蒋春霞.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广西轻工业,2009(02)

[7] 张莉.化学教育中的环保问题初探.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05)

第3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其它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第4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3-02

我国环境问题矛盾如此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还在于人们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若想要彻底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新的教育改革之下,对中学生生物教学中也提出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理念。所以,做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为我国逐步深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就要求中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课程。下面将详细阐述在生物课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一、展开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好实验教学活动,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边授课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讲到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寻找鼠妇的生存地点,并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贯彻与讨论,在具体的时间环境下分析总结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抓到的鼠妇放归自然,并告诉学生不能肆意的去伤害自然界的动物,如果过度的猎杀动物,地球的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许多物种将要灭绝。动物的灭绝必然将引起生态环境的巨变。又比如,在进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勤往鱼身上撒上适量的水,防止鱼因缺氧而出现死亡。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防止学生因好奇对鱼造成伤害。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二、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1.扩展课外知识

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多数为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尽管涉及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内容仍然不够详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需要。鉴于书本中的内容相对狭隘的情况,教师应该对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扩展,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例举一些与之相关的环保内容,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到水域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节知识点较多,文字性的内容也比较多,很多同学见到这样大篇幅的课程很快就会失去耐心,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渐渐丧失。在这一节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专业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讲述对水域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扩展,例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紧缺局势。例举我国人均水占有量以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势。

2.展开丰富多彩的讨论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设计符合书本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大自然的动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在学生讨论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贩卖、屠杀野生动物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面临的危险,引起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同情心,学生便这些残忍的捕猎行为产生愤怒感,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为学生讲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达到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三、鼓励并且带领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单纯的书本内容是无法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效果,教师还要不时的带领学生融入社会,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现实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课本中无法传达的心灵感受,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环保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中的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对垃圾进行分类、宣传少用塑料袋、监督人们节约用水等。还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也不要使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饭盒。教师还要对学生讲解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要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还可以在班级内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小技能的展示,让学生在社会环保活动中学习到的环保知识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还可以在重要的环保纪念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例如在3月22日的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树木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分类垃圾桶,让同学自觉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的储存,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将其卖掉,所得的费用充当班费。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也是为了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必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当中,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加强环人们境保护意识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中的所有人士必须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伟生.渗透环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

[2]朱建燕.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能力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

[3]麦永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

第5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人员与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政府部门的内部人员尽管做着环境治理工作,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充分的理解,也没有在实际中践行。这样就导致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发严重。此外,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缺乏环境教育,造成大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这也是导致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一直以来,各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还处于喊口号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的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导致我国城镇化的环境保护工作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现阶段,我国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人才非常少,现有的人才在生态保护经验与生态知识积累方面普遍较差。

2)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治理经验不足,在法律法规方面还需要改善与健全。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才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之后又出台了十多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规措施、法律。尽管如此,但在法律法规等方面仍存着很多问题:首先,在范围上。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范围过小,对于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领域,没有提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律界定尚不清晰。缺乏对违法企业进行惩治的处罚标准,执法难度较大。其次,在数量上。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数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三,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已经落后。目前,我国很多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与法规都是在很早以前制定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社会发展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很多盲点。第四,对政府环境行为规范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法规,造成政府下级单位应付上级单位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五,现行的环境法律过于宽泛,没有具体针对性。大多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都是针对城市的,没有具体针对城镇化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当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完善法律法规已经势在必行。

3)治理方式单一。在城镇化建设中,人口多、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条件不足等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我国在城镇化环境治理方面经验不丰富、研究不充分,治理方式单一又落后,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一方面,政府直接控制治理模式虽然具有行政优势,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不但要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治理的长期性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长期性和资金投入的长期性,这将给政府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主要采取的手段是单一式的行政手段。虽然行政手段具有效果快、无偿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但政府关注的重点还是效果快这一特点。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是提高自己的政绩,采用行政手段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理效果,忽视了生态环境需要长期治理的特点。比如,汽车的单双号限行、高污染企业搬迁或是暂时停止生产等,这些都是短期的环境治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政府人员与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政府人员与普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不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与加强。第一,教育部门应将环境保护学习纳入教学内容中,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加设环境保护课程,从小培养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其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环境保护观念,通过实际行为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同时,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还可以影响到其整个家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第二,我国成人人口占总人口的74.0%,占据了人口数量的大半部分。成人群体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同时也是需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体。因为成年人的观念已经形成,要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开设免费环境保护课堂的方式对成年群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或者在网上专门开通环境保护资源下载渠道,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环境保护学习资源。

(二)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在立法上保障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措施有:第一,用法律形式明确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义务与权利,采用激励政策促进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第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第三,国家应制定详细而又严格的处罚条例,加大对环境违反行为的检查与打击力度,健全环保部门的责任制度,对于环境违法情况,既要处罚违法人员或单位,还要对环保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从而有效的减少环境违法现象。

(三)改善环境治理手段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还主要依赖政府的行政手段。政府通过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强行进行环境治理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强制性的方式不但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抗心理,还会导致企业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结合西方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在未来,我国可以采用经济手段来进行环境治理。比如,采取污染税制、自愿协议等。加强激励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企业环境治理的热情,让更多企业自发的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来。

三、结语

第6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意识;效益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人们愈来愈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破坏、污染环境,最终受害、承担责任的是我们人类自身,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改变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重要措施。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以身作则,并带动周围其他人一起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列之中,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在环保意识的宣传与落实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将就此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意识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空气环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珍贵资源。可以说,环境保护,其实,保护的是我们人类自身。人类只有具备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处理好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生态化环境及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确保全民环保意识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的力量,共同为环境保护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丝力量。

1.2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据调查显示,一些在外面会随处丢垃圾,但是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能够正确扔掉自己的日常生活垃圾。还有很多吸烟者在家时候会尽量控制烟瘾,并且调节自己吸烟的频率,但是在外面的公共场合,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还是毫无顾虑地抽烟。据不完全统计,对于现在城市周边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大部分都是人为造成的。如郊区的居民,对于环保概念不强烈,当自家建筑,生活垃圾等都不能及时的送到垃圾处理站,而是人为的丢弃在山谷或者小河旁。一些村民乱砍乱伐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对于森林的生态平衡破坏很严重。

1.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来自环境破坏的压力,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的开采,不可再生资软面临着枯竭,得不到一个良性的发展。人口问题:全球的人口在不断的膨胀,随之带来了粮食问题,住房问题,从另个角度打破了了生态平衡。而我国目前,平均资源的不充足,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链的脆弱,因而保护环境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善自然资源,满足生存需要,使人类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自然发展相互协调发展。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与建议

保护环境,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躬身亲行,面对其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也要敢于维权,纠正对方的过失,或者引以为戒。我们更要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用良好的姿态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你我他,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认识环保的正要性,提高环保的意识,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进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2.1 加大力度进行环保宣传

思想指导行为,使人们形成环保的观念很重要,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与理念,行动才会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与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关于环保的大型晚会,邀请一些比较有号召力的人士参加,通过文艺表演,把一些关于环境的话题带入到活动中来,使人们透过本质看问题,提高思想觉悟。除此之外,校园也是宣传的另一主要途径,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带动家长参与进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教材之中编入一些优秀的环保事例,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2.2 提高全员投身到环保工作的参与度

通过政府起到带头的作用,把环境保护编入经济发展的条例中。在民间应该多建立一些民间的团体,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政府要奖励扶持这些民间组织的成长,提高其监督的体制。

2.3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范制度,加大约束

对于环境保护这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有很很多问题也体现出来了,像是一些不是十分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没有明确处罚规定,在法律条文中存在严重的缺陷。相关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限制人们的行为,同时要让人们认识到在道德层面的自愧。我相信这样一定会推动环保活动前行。

2.4 切实做好环保激励工作

有激励才有动力,有方向才有动力。而公民的日常行为的自我管理,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目前薄弱的现状。积极践行市民平时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规范合理的奖励制度,表扬善行善举,树立榜样力量。用实际行动去感化,说服人、教育人、给人以启示。表彰奖励环保事迹突出的市民,宣传先进事迹,促使有更多的“善人善举”行为产生。同样,对于那些检举不良行为,适度奖励举报和监督不当行为的民众,进一步扩大公民的环保意识,给予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者震慑和约束。

2.5严格环境执法

进一步严格环境执法是我国当前环境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首先要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手段和执法条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其次要理顺环境执法体制,解决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第四要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加强现场执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最后,要积极推行环境执法责任制。

3 环境保护效益分析

3.1 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

当一部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其他相关部门就会以此为契机,是该区域的所有民众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当然,物质资料是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增加,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抓住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从而更好提高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水平。

此外,不同的行业,对于环境影响是不同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从环境保护和企业的职业道德、公民的公信度等方面积极处理好环保的前期和后期措施。科学发展,采用新能源,使用高科技,从而为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谋福利。

3.2 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矛盾突出。但是环境问题也是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方方面面。人们应当合理做出反应,通过自己的行动发动周围的人们协调共同,做好环境保护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汇聚成川,成立环保大事,最后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良好的贡献。

4 小结

综上所言,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沙漠化、空气质量恶劣、雾霾天气等等,必须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通过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对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加大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真正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环境保护与效益共同发展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7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摘要】为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中应注意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政府要严格按照环境管理法规的有关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旅游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有效保护对持续发展旅游业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持续发展

当今,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旅游资源与环境日渐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依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要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就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状况和旅游者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调度,建立预防、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实现预警与调节双保护。即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信息接收、处理网络,及时监测各主要旅游线路及主要景点旅游活动状况、接待能力变化情况、环境生态变化、旅游者及当地居民心理感知度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环境承载力的现状,为管理机构及时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为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通过旅游企业、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及景区固定标示牌等加大景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加大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6.对旅游区的经营管理者和导游要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环境素质景区内要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尤其是垃圾收集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要及时清运,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景区要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罚。导游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素质,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游客进行环境保护。

7.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8.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要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9.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第8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第9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逐渐给人类带来警示,环境问题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视,那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很可能给予人类更大的报复。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后代和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应当积极联想到目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破坏对人类未来造成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危机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补救性的措施,但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意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1.教学理念的渗透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渗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地理教学中新增加了人文环境这节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环境和大自然的关系。人文环境的发展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收到洪水的威胁后创造了水利工程。同样,现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会有相应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如人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后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人类的活动永远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同样人的活动会反影响到大自然。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要去适应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不能企图去改造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二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让人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有多严重,这些破坏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让人们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立足于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阶段地理所涉及知识范围广,学科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大气、温度、海洋、陆地、矿产资源等等,此外还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对环境知识阐述的较为详尽。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现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元素,通过课前备课巧妙地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章节的学习,教师应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对大气环境破坏的行为,哪些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也比较多,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人口调查活动,让学生从人口调查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机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环境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3.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